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端午節心得優質(精選26篇)

端午節心得優質(精選26篇)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

傳統節日有很多種,有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但我最瞭解的節日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優質(精選26篇)

每當到了端午節,我一回到家,就看見桌上擺着一排排棕子,每個棕子都散發出陣陣清香,我想“一定很好吃!”過了一會兒,棕子蒸好了,我看着一個個棕子,饞得口水直流,我咬了一口,“果然很好吃!”我説。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人們就會在九龍淵進行一場盛大的龍舟比賽,連有的美國人都會來參加划龍舟比賽呢!龍舟比賽開始了,划龍舟的隊員都兩手緊緊握住雙槳,使出的力氣,飛快地搖動船槳,此時,每個隊員都希望船能劃得更快,還能更快地劃到終點就好了。

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吃棕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一個古代非常有名的詩人,就是屈原;據説,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死後因蛟龍所困,世人哀知,每於此日投五色絲棕子於水中,以驅蛟龍,慢慢演化,才變成了吃棕子。

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原來,屈原死後人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卻始終不見他的屍體,人們就划龍舟來驅趕小魚,讓它們不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

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着大人們包粽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後,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知道,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後,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後來,屈原覺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為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魚吃粽子別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稱這一天為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一定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該就這麼結束自己,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該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該因為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説起粽子的口味,每個地域的傳統各異,每個家庭的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歡吃白白的鹼粽,沾上濃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純純的美味;有的人喜歡黑黑的肉粽,裝滿蓮子、香菇、雞蛋、滷肉,豐富的口感讓人心滿意足。這還僅僅是粽子界最常見的兩種口味,市面上還有五穀粽、蜜棗粽、桂圓粽、蛋黃粽、豆沙粽,甚至現在還有香芒粽、榴蓮粽、泡椒牛肉粽。當然,不管是甜的糯的,鹹的Q的,還是重口味的,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3

又是一年的五月,又是一個端午,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後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把米裝入竹筒中投入江中,再後來就用蘆葉把米包起來煮熟自已家人吃。我們把它稱作粽子。粽子是端午節必須要有的食品。賽龍舟是必須有的活動。其次就是洗艾草﹑喝雄黃酒﹑扣絨線﹑掛香囊等。

包粽子可是門技術。首先要把蘆葉放在鍋裏煮一下。這樣蘆葉就不容易破損。而且顏色會更綠更亮。把蘆葉撈起來放在冷水中等它冷卻。在蘆葉最寬一段的三分之一處,將其繞成圓錐狀,然後將泡好的糯米裝進圓錐裏,再放上一些棗﹑花生﹑臘肉之類的東西之後就可以封口了。將剩下的蘆葉按照粽子的輪廓再裹上幾圈最後用繩子紮起來,一個粽子就算包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只要把粽子放在鍋裏煮酒可以了;看着碧綠粽葉,雪白的糯米,中間又鑲嵌着一顆大紅棗。光是聽着就讓人垂涎三尺。吃的時候再撒上一把糖,別提有多享受了。吃完了粽子就該去看賽龍舟了。

龍舟跟普通的船是不一樣的。龍舟兩頭很窄,它的寬度正好夠一個人坐在裏面。每條龍舟大約可以坐20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船頭還放在一面鼓,是用來掌握節奏,控制速度的。大約有20多條這樣的龍舟都整裝待發;賽龍舟終於開始了,號令一下每條龍舟就像是離了弦的箭一樣在震天的鼓聲中有節奏地向前劃去。沒一個小夥兒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看到他們這樣的努力,我早感動不已了。這就是中華少年﹗這就是我們強大的祖國。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都不願意過我們的傳統節日,他們更願意過外國的一些節日。這是很不好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時要靠我們自已來傳承下去。中國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愛我們的傳統節日,都能積極地參加和組織活動。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經久不衰,更具特色。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4

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歎息道。

媽媽繼續説道:“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5

今天,我們家早飯吃的粽子,因為過端午節了,然而,我心裏卻高興不起來。

吃完早飯,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學包粽子。在包粽子時,我不斷的在回顧毛澤--的一首詩:“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這首詩讚美了屈原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驚世之舉。寥寥28個字,卻深刻形象地刻畫了屈原的愛國情懷、浪漫氣質。更揭示了其文學作品似匕首鋭利的深刻內涵。倡導其為國捐軀,以死醒世的戰鬥精神時代傳揚!

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喚醒了當時民眾的敬仰之情,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自古以來顧炎武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世名言,從古到今有無數志士仁人立國為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了正義事業,為了廣大民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現實生活中,仍有人為了個人利益而置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而不顧,利慾薰心,鋌而走險。拿跨國販毒集團來説吧,他們明明知道毒品的危害,媒體屢屢曝光類似案件,但是這些人卻無動於衷,真是令人氣憤!

媽媽看着我發呆的樣子,手中拿着的粽子遲遲包不起來,喊我一聲,我才從沉思中解脱出來。

同樣是人,同樣是華夏民族的子孫,屈原的愛國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禍國殃民的傢伙當千刀萬剮!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6

端午節來了!我們全家都是躍躍欲試的,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每到端午節,我們就都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啊!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的習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只是吃粽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粽子,這樣體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後,那種自豪與喜悦是匯成商學院的,什麼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跑到奶奶那裏去幫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來,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術活,首先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終滿意地點點頭!接下來就是用把粽子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填進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説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裏的餡料充滿整個粽子。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捲到最後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捲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摺過來,最後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可以了!我們把二十個粽子全部包好之後,粽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噴噴的粽子出爐!“好了!”當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道我有多高興!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顛屁顛地請媽媽爸爸他們過來吃粽子,他們都説好吃,我的心裏也樂開了花!

每次端午節都給我帶了很大的喜悦!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7

昨夜子規聲啼催,今朝汨羅帶淚歸。

《離騷》一曲哀民生,誰人誦之不含悲。

屈原,這位本欲厲治革新的偉大詩人,因小人諂害,終未被重用,且橫遭流放,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迴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羅江。

"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懷着滿腔的報國志而無法施展,他的苦悶可以想見,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選擇。

人民為紀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農民,不僅免去了農業税,還有了糧食補帖.從農民的笑臉中,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偉大的詩人屈原若在,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政治昌明,祖國昌盛,一定會重寫《離騷》將其詩句改為:"長欣喜以歡呼兮,興民生之多光."

祖國正向富強邁進,人民正向小康飛奔.欣逢這樣的盛世,汨羅江不再嗚咽,歡快地向前奔流着……

每到端午節,偉大的詩人屈原,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歷史反思。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8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想起這首兒歌,我就想起了家鄉那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我給大家説説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吧!

到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就是端午節了。這一天,人們可忙碌了。一大早,他們就忙着把黑、白、藍、紅、黃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自己孩子的手腕上,並在門上插一些艾草,(我們這兒只插艾草,有些地方還要插菖蒲、龍舟花等)據説是為了避邪,還有驅蚊的作用,因為古代沒有蚊香,要用艾草驅蚊。對了,在端午節的這一天可千萬別忘了吃粽子,粽子有很多口味的,有甜的、本味的、香的、五味的等,吃起來粘粘的,可好吃了。粽子是人們用家鄉的竹葉或蘆葦葉包上糯米做成的。聽媽媽説,有些地方的人還要喝雄黃酒,用來辟邪。有一些靠近湖泊的地區,還要在水上舉行賽龍舟比賽。要往水裏撒粽子,不讓裏面的魚和螃蟹吃屈原的屍體。

怎麼樣,端午節的習俗有趣吧!歡迎老外到我們中國過端午哦!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9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更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每到農曆的五月初五,媽媽和爸爸總會帶着我到鄉下奶奶家去過節。今年也不例外,一到奶奶家就看見家家户户門楣邊上,插上了菖蒲。奶奶正在包粽子,只見她左一下,右一下,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着很好奇,就叫奶奶教我包,奶奶將三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手一捲粽葉便變成了一個圓錐形。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粽葉。接着,奶奶正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放好粽葉,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動,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粽葉包緊,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在粽葉裏插好一隻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得不緊。奶奶説:“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奶奶邊説邊示範,我也邊聽邊學。

哈哈!我的粽子終於包好了,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也算有模有樣。粽子包好後,我就催着奶奶趕緊煮粽子。不一會兒,院子裏就瀰漫包粽子的清香。我打開鍋蓋趕緊找我包的粽子,我找到自己包得粽子,雖然鬆了,散開了,包的不夠緊。但那時出自我自己的手是我的勞動郭果實,吃起來特別香。家裏包了大包大包的粽子,總要送給親戚朋友,其他人也往我家送表示謝意。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雖然超市裏有各式各樣的粽子,但是我喜歡奶奶家包的鮮嫩可口的粽子。我愛過端午節更愛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她象徵着中國的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0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跟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時,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説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户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漂亮極了。

到了正午十二點時,家裏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着“濃郁”的汗臭喂。所以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餘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時,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餘,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麼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1

還記得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前一天,老師讓我們明天每人用小盒帶幾個粽子以及跟端午節有關的物品,因為,明天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但東吳一帶的端午節來歷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而吳越 地區以龍舟競賽,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上午第二節課,老師帶領我們去二樓的科學實驗室去過今天的端午節。

首先,老師讓我們全體排成一路縱隊,來領取端午節的小禮品,獎品是手鍊。我們每人領完獎品之後,都開心地對老師説了聲“謝謝老師”。之後,老師又組織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物品開始吃粽子,頓時,整個屋子裏面飄滿了粽子的香味兒。

為什麼這麼香呢?我環顧了一下四周,原來同學們帶的粽子有大棗味兒的、有帶肉味的、還有帶蜜棗餡的,還有的帶全糯米的……總之,我估計一定數不勝數,很美味。

有的時候,同學們還搶着給老師品嚐好吃的粽子,讓老師也加入到了節日的氣氛中來。

我們快吃完的時候,同學們還一起分享了自己帶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然後老師又讓我們把帶來的雞蛋、鴨蛋、鵝蛋拿出來,在小組內磕一磕,最後再把幾個獲勝的互相磕一磕,最終的勝利者就是今天 的雞蛋王、鴨蛋王和鵝蛋王。

最後,我們全班在第四節課下課的時候,離開了二樓的科學實驗室。

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可真好啊!真讓人難忘!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説:“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裏。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裏,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裏,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説:“端午節是有説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説:“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3

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端午風俗、弘揚傳統美德——市五中開展“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為推動和促進“創城”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引導學生體驗我國傳統節日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市五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了“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班班會。各班通過講端午的來歷故事,講端午習俗,介紹香袋,朗誦端午詩歌,開展端午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更多的隊員們瞭解端午,瞭解端午習俗,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是利用校園廣播開展了“端午知多少”傳統節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閲圖書、互聯網等,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別稱、風俗等,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是開展了“快樂的端午節”體驗活動。學校鼓勵學生利用端午節假期閒暇時間與父母、長輩參與學習包粽子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弘揚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親自動手體驗中,感受着濃濃的節日氛圍,享受傳統風俗帶來的温馨和快樂

四是開展了“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端午風俗、弘揚傳統美德”活動,在端午節時關心老人,和爺爺奶奶吃粽子,共度端午佳節。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4

端午,在家鄉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端午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大人和孩子早早就成羣結隊上山去採箬葉,箬葉屬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它竹子不同。人們採回葉來洗乾淨,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留着準備包粽子。還有人專門去採回來把箬葉紮好一疊疊,拿到市場上叫賣。買回去包粽子的人很多,一會兒就賣光了。

到端午的前兩天,各家各户就開始浸好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朋友上家來幫助包粽子。今天你幫我包,明天我幫你包,一邊包一邊説笑,或唱當地的《端午小調》:“一天採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粽呀,先去敬祖宗……”她們的手很巧,熟練地將葉子對角、摺疊、綁紮,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狀。各家各户包的粽子內餡風味不同,有的是鹼棕子,有的是肉棕,有的是豆粽,有的餡上放幾顆紅棗。10個一串紮好,放進鍋裏蒸熟。大家先嚐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這天吃。各家各户相互送,我送你一串,各種味道的都互相嚐到。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放鞭炮慶祝。吃粽子時許多人家先敬祖宗,用碗盛上幾個放在祖宗的牌位上。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一個碗裝上糖,將粽子一個個剝開箬葉,用筷子挑上伸進碗中沾滿糖,然後放進嘴裏有滋有味地吃開來。熱烘烘、甜滋滋的粽子,清香可口,孩子們狼吞虎嚥,一個接一個地直吃到肚子溜圓。大人們邊吃邊看孩子們吃,臉上漾起滿足的笑容。老人們吃上一兩個,又會嘮嘮叨叨地説上陳年端午的往事,但也讓人聽了不煩。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5

又到粽味飄香時。為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挖掘端午節所承載的愛國主義的道德內涵,引導居民更好地瞭解、認同、喜愛傳統節日,進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愛國情感,傳承節日民俗,營造節日的良好氛圍,我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端午文化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社區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因地制宜,積極組織社區社區居民,以誦讀《離騷》中的經典詩句,講《屈原》故事等方式,吸引羣眾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廣大羣眾瞭解端午節文化,在活動氛圍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端午節前後,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舉辦民俗文化活動,通過閩劇表演活動,營造良好氛圍,讓廣大羣眾充分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

(三)廣泛開展學雷鋒獻愛心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志願者進社區,“送温暖”、助困愛幼等志願服務活動,為留守兒童、困難老人送去慰問金、粽子等禮物,陪他們共度端午佳節。與金太陽服務公司聯合給過生日的老人買蛋糕和鮮花慶祝生日。

(四)開展鄰里健身舞活動,通過舞蹈融洽了鄰里關係,活躍了社區文化,展現我社區民間文藝的魅力,展示我社區居民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區的建設。

鳳凰池社區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為契機,廣泛開展各項主題活動,不僅普及傳統節日文化,而且藉助道德講堂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社區居民道德建設之中,使社區居民在內容豐富的端午節活動中受到教育。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6

“小懶蟲!快起牀,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粽葉裏,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裏;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稜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説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説:“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悦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棕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7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及毒蟲滋生。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瓜 黃魚 鹹鴨蛋黃 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灑。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澇救投淚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粽子的形狀有許多,它的口味也有許多種。端午節快要到了,讓大家一起吃粽子 賽龍舟吧!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8

端午節,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有吃五黃的習俗,包粽子;有的地方賽龍舟。在我的家鄉那裏只有包粽子慶祝節日。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家鄉過節日。一到家,就看見奶奶忙得不可開交。她有是淘米糯米,有洗粽葉,看見我們來了,放下手中的活,高興的説:“我正想叫人包粽子呢,既然你們來了,就幫忙包吧!”我們隨着奶奶走進廚房,我心想:我只吃過粽子,從沒包過,我也去包一下吧!想完,我快速地洗好了手來包粽子。

看似簡單的粽子,包起來可不容易,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兩片粽葉一卷,提些豆,米往捲筒裏一倒,再加上好吃的醬肉,加了些糯米,這回糯米不能加得太多,不然就會脹出來,雖然勉強包住了,但是爆出的粽子很不像樣,不是開口子,就是少稜角。“壞粽子,不聽話,我一定要包好你!”我的一句玩笑話,逗笑了奶奶。

到了中午的時候,桌子上的粽子已經堆滿了,粽子包好了,奶奶把一個個粽子請進鍋裏用水煮熟。鍋裏的水發出“吱吱”的聲音,像小雞在唱歌一樣,好像為我們慶祝端午節。

過了一個半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打開碧綠的粽葉,吃了一口糯米,那麼軟,還帶着醬肉的香味,叫人吃了越愛吃。

端午節,好吃的粽子,我很喜歡你們!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19

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傳承千百年,歷久而彌新,這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濃郁的傳統意、文化味。在湖北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龍舟比賽如期開場,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讀”公益活動進入社區,和孩子們在閲讀經典中尋找端午節的意義。這些活動,讓人們在吃粽子之外,體會到節日更豐厚的內涵。

近年來,擔憂“端午節成為‘粽子節’”的聲音不時出現。的確,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千百年來的民俗傳統,但如果把端午節等同於吃粽子,則可能在“除了吃還是吃”的單調活動中遺忘了文化內涵、丟掉了精神價值。飲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卻絕非是載體。端午承載着我們這個民族相沿不廢的集體記憶,這其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嚐。

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澱着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牀。端午節,吃粽子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驅病的衞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傳統中,在端午這天女兒回孃家探親,家人喝雄黃酒,備艾葉、菖蒲和大蒜,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圓、強身健體,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這些美好的生活願望出發,為端午節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是應該繼承的文化財富。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説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每逢端午,人們彷彿總是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這些精神如同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然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文化是端午節的靈魂,在這一天,正可以重温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築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節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託於生活的體驗來領悟。有詞人寫道,“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要在胳膊上纏一個虎符,還要出門放風箏。詩人陸游也很有雅興,“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後,頭上還插了艾草。這些小細節,讓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儀式感,也因此讓端午節增添了更多雅趣,讓人體會到其中天人和諧的態度與美感。今天,講故事,遊勝地,讀經典……在端午節我們同樣可以有更多儀式感,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細品時序更替中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從歷史深處深情回望,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一直都在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本身也是傳統文化隨着時間在不斷生長,並在現代社會獲得了“新生”。不論過節方式怎麼變化,只要傳統文化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會不斷接續傳承,聯通一代代人的心,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慰藉。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就要來了,每次到端午節,心裏都會十分的激動,這種莫名的激動不僅僅是因為端午佳節世界“非遺”的文化厚重感,更是因為她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滋養、因為她源於民族,回饋民族帶給我們的自豪感、因為她根植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堅韌力。

端午節追求和諧,具有強大的文化包容力。我們都對端午節特別熟悉了,但是究竟端午節有多少個別稱,恐怕很多人回答不上來。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所有的叫法都有它的來歷,例如: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重午節午,屬十二地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僅僅在它的名稱上面就傳達給我們這麼多的信息,我想定是因為端午節的文化包容力。

端午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極具代表性。有人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為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二説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三説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四説認為據東漢時期蔡邕端午節為紀念先賢介子推。五説認為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這是“端午十説”前“五説”。所有經由端午節引申出的歷史典故,文化典籍不計其數,世界上還沒有哪個節日像端午節這樣富於文化“裝載能力”,以端午節為核心的文化就像太陽一樣輻射出她的文化光芒。

端午節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20__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這大大增強了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此同時,在我們享受節日美好氛圍的時候,端午節正潛移默化的用她的熱情感染着我們,這一天我們會吃粽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登高、射柳等等,這一天年輕人又唱又跳,老人們盡享天倫......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1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今天我家的風俗就是傳統的北方特點,我媽媽今天給我們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媽媽都在我家包粽子。見姥姥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個漏斗形的,然後就把糯米放到了裏面,一疊,用細線一裹,就扔進了鍋裏。我也蠢蠢欲動,想試試怎麼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的,捲成一個漏斗形。我把米放進去,可是,我放進去的米一會兒就漏光了。姥姥説:”楠楠啊,你都沒有把粽葉卷好就把糯米放了進去,你不漏光誰漏光啊?”我一看媽媽,真的,下面一點都沒有縫隙,再一看我的,一個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終於沒有了縫隙。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粽子,吃起來一定很香!

媽媽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沒有了胃口。蒜那麼辣,怎麼可能一口氣吃下去一個蒜呢?姥姥、爸爸、媽媽、姥爺,甚至我那可愛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麼香。我嘗試性的拿起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放進嘴裏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還有一絲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總是吃不膩,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傷掛香包,一會兒也給我做了一個。姥姥説:“你必須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順從的點了點頭,説:“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們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2

為了慶祝端午節,我們學校舉行文藝表演活動,節日當天,我參與到了活動場地佈置,活動舉行的地點選在了我學校最寬闊的操場上。

從早上六點開始,我們學生會就進入到操場集合,為活動準備,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老師居中指揮。大概到十點左右我們把場地佈置好了,之後就是所有班級陸續到場地觀看。我們還需要為此秩序,帶領同學們有序進入觀眾台。忙碌到上午終於讓所有同學進入場地。之後就開始了精彩的表演活動。

雖然我們沒有參加這次表演,但是我卻可以觀看這次活動。參與表演的人有老師也有同學。甚至有家長來參加。活動的主題全部都是圍繞着端午節。我們也從活動中看到了很多端午的特色比如粽子,比如端午的來歷,又比如龍舟比賽等等,讓我們大開眼界。

當節目舉行到了一半時,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開始為每一個觀看節目的觀眾發放粽子,每人一個,在看節目的時候吃着好吃的粽子,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這次活動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我們學校學生會有同學專門負責攝影,並製作成視頻。

這次活動不但讓我們過上了有趣的端午節,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的熱鬧,端午的輕鬆,放下了學習的壓力,每個人都露出了笑容。對我們來説這是一次難得的時光,讓我們可以參加表演,也可以欣賞表演,與同學老師一起過端午,非常好,讓每個同學都為之高興。

這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我們為這次活動提前做的準備,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節日過得開心,同時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因此學會了配合,彼我們為了加快場地佈置,為了更早的看到好節目,所有學生會同學,都積極貢獻自己得力量,為這次活動奉獻。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都獻精彩的節目,這是全校老師和同學一起努力的成果。

想要過節,我們就必須要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夠在節日當天可以欣賞到精彩節目,這次活動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全校師生更加團結,同樣對我們今後的學習也是極大的激勵,讓我們有了繼續不斷開拓學習的力量,活動雖然短暫,卻讓每一個人融入其中,也讓我們放開了一直繃緊的心絃,得到了放鬆,對以後的學習更加有利。

一次大型的活動需要很多個默默付出的人,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在其中付出了努力,也讓我們以後開展活動有了借鑑。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3

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傳承千百年,歷久而彌新,這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濃郁的傳統意、文化味。在湖北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龍舟比賽如期開場,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讀”公益活動進入社區,和孩子們在閲讀經典中尋找端午節的意義。這些活動,讓人們在吃粽子之外,體會到節日更豐厚的內涵。

近年來,擔憂“端午節成為‘粽子節’”的聲音不時出現。的確,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千百年來的民俗傳統,但如果把端午節等同於吃粽子,則可能在“除了吃還是吃”的單調活動中遺忘了文化內涵、丟掉了精神價值。飲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卻絕非是載體。端午承載着我們這個民族相沿不廢的集體記憶,這其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嚐。

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澱着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牀。端午節,吃粽子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_驅病的衞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傳統中,在端午這天女兒回孃家探親,家人喝雄黃酒,備艾葉、菖蒲和大蒜,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圓、強身健體,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這些美好的生活願望出發,為端午節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是應該繼承的文化財富。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説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每逢端午,人們彷彿總是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這些精神如同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然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文化是端午節的靈魂,在這一天,正可以重温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築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4

學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媽媽問我:“明天是什麼節?”我冥思苦想了許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節!”媽媽又問:“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又回答説:“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國和其他的國家打仗了,屈原見自己的祖國即將要被毀滅而自己又只能乾瞪眼,於是就抱着一顆大石頭跳河了,楚人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許多粽子,扔到河裏讓魚吃。後來人們還做了許多木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沒找到。為了紀念屈原,後人把屈原跳河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會做許多粽子扔到河裏,時間長了,變成今天的端午節了”。

媽媽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説:“明天帶你去外婆家玩。”我聽了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心想又可以去外婆家玩了,真好!第二天,爸爸開車帶我們來到外婆家,外婆見了高興地叫:“快進來,快進來!”媽媽提着幾個串粽子給了外婆,並説:“祝您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外婆笑得合不攏嘴。外公一如既往,一團和氣地笑,

中午到了,外婆撇了好幾個粽子,我和弟弟見了饞得快不行了,忽然姐姐拿着一瓶可樂進來了,我見了再也忍不住了,口水直唾流三千尺,一把奪過粽子和可樂,弟弟見沒吃的了,就使出獅子吼功出來,“哇哇大哭”眼淚直流三百丈,我的耳朵都快聾了,我佩服的説:“哇!不愧是獅子吼功。”弟弟説:“算你識貨”便一把奪過粽子。

忽然,外婆説:開飯了!其實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計”了,一聽吃飯了,箭一般衝了過去,棹子上擺滿了好我最喜歡吃的菜,由其是肯德雞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弟弟見了也過來了,大人們都也吃飯了。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5

如今不是看到滿街的棕子,商場中的打折,電視中的慶祝,我已經感覺不到它——端午的存在,每次唸到端午這兩個字時不由的讓我想起那個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

時光倒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

一盞昏黃的豆油燈,一張脱了朱漆的梳粧枱,一方古舊的鏡子。一個老人在鏡前動作遲緩但一絲不苟的梳頭,我被一些細碎的聲音驚醒,睡眼朦朧的看着她,我的太姥姥(即姥爺的母親)。不一會她就梳好了,一個盤髻。這時她不知從哪裏拿出的一朵絹花,粉紅的,端詳了很久她輕輕的插在頭上。

我被吸引住了,她那花白中帶些黃的頭髮上,一朵粉花格外顯眼。像在茫茫白雪裏的一株雪蓮,温暖而驚豔。以至於今天我忘記的太姥姥的容貌還記得這一幕,那朵花。想必那時的她也如同今天的我在回憶多少年前如花的自己,和某個端午的早晨。可最終,她挑了一根最普通的銀簪戴在頭上。

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牀前做了個動作示意我睡覺。我閉上的眼睛,但能感覺到燈滅了,和吱的一聲關門。之後就是一片安靜,我知道在艾草還沒有插上門楣時家裏誰都不可以説話,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絕對不可以出聲,這是大人們交待過很多次的。靜,真靜!

“小乖乖,起牀了,太陽都曬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聲中坐起來。姥姥拿來了前兩天才為我縫製的新衣,大紅的鑲着黑邊的衣衫,還用一根紅繩給我紮了一個沖天炮的髮型。

“穿上鞋,去給太姥姥請安。”姥姥便給我穿上了那個紅的繡着仙桃的布鞋,出了卧室門,太姥姥坐在堂屋裏。“太姥姥好。”説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個響頭。

“乖,拿着納福籃一邊玩去。”她笑吟吟的拿起身邊的那個八邊形的布藍,在每一片布上都繡着不一樣的花,每一片布的邊與邊的交接處都要再用布札一個鳳凰頭,每一個鳳頭上都叼着七色的綵線穗子。

“姥姥好。”我拿着小籃轉身就向身邊的姥姥作了一輯。

“好,好,乖。”姥姥笑着往我小籃裏放鴨蛋和糖果,“走出去洗洗。”姥姥放了東西就拉我到門外,洗臉盆裏已注滿了清水。她從神櫃上那一堆艾草裏拿出幾根,沾了點水在我身上輕輕的拍了幾下説;“去禍去災,平平安安。”

洗了手和臉,我也拿了幾根艾草學着姥姥的樣子在房屋裏的每個角落裏都掃一掃,一邊掃還一邊説,“端午節掃一掃,蚊蟲螞蟻都往外面跑。”

早飯,一個棕子,一個鴨蛋,一碗粥,匆匆吃過。吃完後姥爺便用雄黃在我頭上畫了一個“王”字,據説這樣那些鬼蟻蛇蟲都不會傷害我。

“張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飯不能閒着,拿着小籃便挨家挨户的串門,老人們都紛紛拿些零食往我小籃裏放。不知何時小籃滿了,我便回到姥姥家。

“哪來的小老虎。”姐姐坐在堂屋裏看我進來了笑的合不攏嘴。

“爸爸,媽媽,姐姐,你們什麼時候來的。”我一邊説一邊撲到媽媽懷裏,到姥姥家已經幾個月了真是很想她們。

“瞧瞧,又長壯了。”媽媽抱着我高興的説。

和媽媽親暱了一會,便和姐姐玩起來,一見姐姐的和我一樣的小籃裏的東西沒有多少,我便拉着她向外走。一邊走一邊説哪家給的東西多,哪家的東西好吃。到了李奶奶家裏她們見我又來了便説,“小丫頭,怎麼又來了。”

“我是給姐姐帶路的。”説完便站在姐姐身後,姐姐便上前給那她請安。

“這是大丫頭吧,長的越來越俊了。”李奶奶忙扶起姐姐,笑着對身邊的和説“鬼靈精怪的,還長的張巧嘴。”

從李奶奶家出來又到張奶奶家,就這樣小籃又滿了。也中午了。

“快洗手吃飯,”媽媽已經在門口等我們了,滿桌子的飯菜都上了,雄黃酒也端上了。父親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爺是客,應該坐上席),姥爺坐在父親身邊,別人吧都可以亂坐。

“吃吧。”太姥姥動了第一筷子之後我們才開始動筷,“來吃雞腿,跑的快快的。”太姥姥第一筷子是給我和姐姐的。“姥姥你也吃。”坐在太姥姥身邊的父親也挑了一塊肉給太姥姥,然後呢,姥爺給父親夾菜,姥姥給媽媽夾菜,媽媽在給姥姥夾菜,姥爺給父親倒酒,父親給姥爺敬酒`````````

“走囉,看龍舟去。”一家人其樂融融,歡歡笑笑的吃完了,姥爺便抱着我拉着姐姐向河邊走,父親跟隨着。母親則留在家中陪姥姥,一路上姥爺問了父親一些春耕的事情。

“快點,快點,都開始了。”我看見河邊好多人便大叫,對於大人的談話我是不感興趣的。他們便加快了腳步,我騎在姥爺脊背上,姐姐騎在父親的背上,河中的場景我看見了。

兩條龍頭的彩繪木舟,兩條木舟上的人都一樣多,不同的是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紅頭巾,另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藍頭巾。他向水中拋了些棕子,説了一些我沒聽懂也沒有記住的話。過了一會岸邊的鑼都敲了起來,那些龍舟上的人都坐的很整齊,等大鼓一響船像箭一般衝了出去,不一會兒就超出了我的視線。

“追龍舟呀。”旁邊的人都一邊叫一邊跑,姥爺和父親揹着我們也在跑,可到了終可都賽完了,聽旁邊的人説是紅隊獲了勝。

在那裏也沒有多留,因為姐姐明天還要上學,她們今天得回家。臨走時媽媽囑咐我她買給姥姥吃的東西我不要吃,要叮囑她們吃。我當時堅定的點點頭,事實證明這些東西還是被我給吃了。

到了分別的時候,我實在不捨就拉着媽媽的衣服。姥姥見狀就説:“李奶奶家的小牛剛才掏了好大一窩鳥,現在正在分小鳥,再不去就沒有了。”

我一聽鬆開手就往李奶奶家跑,當然沒什麼小鳥,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過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飯。

月,輕輕的爬上了那棵老槐樹上。姥姥搬了涼牀在院子裏,我躺在牀上姥姥搖着蒲扇給我扇風趕蚊,講着那古老的牛郎織女。太姥姥在屋中紡線,吱吱呀呀,就這樣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依稀中還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

端午節心得優質 篇26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為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粽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現在商家也準備打一場“粽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刻劃着船去打撈,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着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麼,都可以包,可以説“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粽子嗎,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裏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脹開,然後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有細繩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可現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節也沒有時間去包,還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這個節日,推出了許多品牌、品種的粽子,如現煮現買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凍粽,真是應有盡有,它們比味道、比品種、比價格,誰都想乘這個傳統節日賺一把。好了不説了,吃粽子去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0qzg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