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精選27篇)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精選27篇)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

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_年退休後,退而不休,發揮餘熱,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瀾滄縣扶貧。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這裏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脱貧攻堅主戰場,他把“家”安在田間地頭,用5年時間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授給1500個村民,並讓村子擺脱了貧窮。11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播發了題為《“農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變貧窮》的報道,聽了他的事蹟,令人非常感動,值得每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黨員幹部學習反思,並實踐之、篤行之。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精選27篇)

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

他致力於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

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鈎聯繫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羣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

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幹部和大學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輩人才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愛民情懷,把視線投向國家發展的航程,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台,把青春寫在中國大地上,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珍惜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恆奮鬥,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

他出身農家,對土地和農民有深情厚誼,懷抱“讓農民過好一點”的樸素願望,被人稱為“農民院士”,而他自己説“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一位“頂天立地”的農業科學家,一位脱貧攻堅主戰場的奮鬥者,一位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共產黨人。

一道考題,促使他攀登農業科學高峯

三十多年前的一道考題,冥冥之中決定了朱有勇為農業科學奮鬥的一生。

1982年,朱有勇參加研究生面試。後來成為他導師的段永嘉問道:“追溯世界農業歷史,依靠化學農藥控制病蟲害不足百年,在幾千年傳統農業生產中,人們靠什麼控制病蟲害?”

這一問把他問懵了。

那個年代,農作物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容易發生病蟲害,致使農藥用量大幅增加,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糧食生產構成潛在危險,水稻稻瘟病即為典型。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提出了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

1986年,朱有勇在雲南省石屏縣田間考察,偶然發現“當地農民用雜交稻和糯稻間種,稻田很少發生稻瘟病”。難道稻瘟病發病率跟水稻品種的多樣性有關?循着這個思路,他開始了利用生物多樣性防治病蟲害的研究。

此後10多年,他邊研究控病機理,邊進行了近千次試驗,最終確證了作物多樣性時空優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徑。20__年,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引起全球關注。

作始也簡,將畢也鉅。朱有勇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在全國推廣6000多萬畝,並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蟲害”技術在國內外應用3億多畝,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兩項技術都創造了顯著效益,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3

不忘初心,信念堅定,以祖國強大為一生奮鬥目標。朱有勇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年的科技工作,本該退休頤養天年的他卻主動去找活幹,而且乾的還不是一般的活,啃的是扶貧的硬骨頭,在條件艱苦的窮鄉僻壤大山溝裏一干就是五年。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一名先進分子,就應站在高處,胸懷全局,以看到還有貧窮的羣眾自己也吃不下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祖國強大為自己畢生的奮鬥目標。

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用科技改變家鄉貧困。開展扶貧工作後,朱有勇經過全面調研,把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確定為科技扶貧示範點,以此為突破口,朱有勇率領百餘人的教授、博士專業團隊,正式進駐蒿枝壩。面對諸多困難,朱有勇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迎難而上,他認為“越是艱難,科技扶貧就越有大作為。在他身上,人民羣眾真切地感受了黨員幹部一心為民的赤子之心。

不負桑梓,發揮餘熱,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發明專利20餘項、榮獲各種重大科技獎勵18項,朱有勇科研成果豐碩;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朱有勇頭銜眾多,但他最喜歡村民們叫他“農民院士”,他説他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他就是一名農家子弟,是黨和人民把他培養成院士,樹高千尺不忘根,他始終不忘這份恩情,始終關注着家鄉人民的生活。

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幹部和大學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輩人才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愛民情懷,把視線投向國家發展的航程,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台,把青春寫在中國大地上,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珍惜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恆奮鬥,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4

“時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組織宣傳的全國重大先進典型。時代楷模充分體現“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是具有很強先進性、代表性、時代性和典型性的先進人物。邱軍、孫麗美常年奮戰在脱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是奮力擔當作為的優秀黨員幹部代表。

廣大幹部羣眾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從英雄模範身上汲取奮進力量,努力把學習黨史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奮鬥。

“昨天‘時代楷模發佈廳’發佈了邱軍和孫麗美兩位‘時代楷模’的事蹟,刷爆了朋友圈,今天單位再次組織觀看,依然震撼,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的工作崗位也是為民服務,我要以兩位楷模為榜樣,努力做好手上的每一項工作,切切實實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市政府辦文教科四級主任科員林海表示。

“觀看學習了邱軍、孫麗美兩位‘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蹟,被他們無私無畏,衝鋒在前,爭作表率的精神深深感動,他們用生命詮釋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詞。”市審計局財政金融審計科二級主任科員林謝宏表示,作為一名審計幹部,在今後的審計工作中,要深入基層一線,做好鄉村振興資金“最後一公里”的跟蹤落實。

“孫麗美同志紮根鄉村、服務人民,在平凡的基層崗位中,譜寫出不平凡的美麗故事。”市醫療保障局機關黨委副書記陳靜雯表示,作為一名醫保黨員幹部,要以孫麗美為榜樣,堅守為民初心,立足本職工作,用心用情解決好羣眾急難愁盼的醫保問題。

“邱軍、孫麗美同志的先進事蹟催人奮進,是奮力擔當作為的優秀黨員幹部代表。作為一名信訪幹部,我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從英雄模範身上汲取奮進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築牢初心使命,切實當好羣眾的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市信訪局接訪科科員(掛職)俞敏華説道。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5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每天到校時都會給清晨的校園拍照,入夜時再拍一張學校的走廊。她將這些照片配上“愛的學校”“愛的走廊長又長”等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表達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

在27年的教學生涯裏,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之花,當好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主動適應數字時代教育改革實踐的先鋒人物;她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宗旨,在全國率先組建國小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餘名小講解員,以童音講故事,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讓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一路走來的足跡,映照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在同事、學生、家長的口中,吳蓉瑾有着不同的稱號。在同事心中,她是大愛無疆的“種子教師”;在學生心中,她是能認出全校上千名學生並準確叫出每個人名字的“雲朵媽媽”;在家長心中,她是手機24小時在線的“秒回校長”。

當初作為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名年輕班主任,吳蓉瑾率先在學校裏開設情感教育課,“以情育情”,目標是擺脱片面追求智能發展的教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該往哪走?吳蓉瑾想到曾給孩子們佈置作文寫“一件難忘的事”,當時班裏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撿手錶”“陪盲人過馬路”等,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我手寫我心”?她嘗試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陰晴雨雪”,在被稱作“晴雨表”的隨筆簿上,學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寫批覆。批覆不是簡單的一個“閲”字,細細密密的紅字傳遞着吳蓉瑾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今天為什麼折手工紙呀?老師十分支持!”“寶寶今天做了一件錯事,但你在‘晴雨表’裏告訴了我,老師很欣慰。”……孩子們一天天寫,吳蓉瑾一篇篇回,在有來有往的交互中,學生們漸漸打開了心扉。

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積極情感引導,再到培養人格,吳蓉瑾的情感教育課已開設了17年。每週她都利用15分鐘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並寫下了幾千篇案例以及兩本研究專著。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6

從教27年,吳蓉瑾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每個學生畢業時,她都會贈送一張有自己聯繫方式的卡片作為紀念,上面寫着“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27年來,學生們畢業、工作、成家、為人父母、甚至有些學生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吳蓉瑾手裏,但很多人依舊會把吳蓉瑾當作那個時刻牽掛他們的“雲朵媽媽”,那個有了喜悦就想急着與她分享,有了困難又不懼向她求助的“雲朵媽媽”。

吳蓉瑾的微信好友都知道,只要她人在學校,她的微信朋友圈裏,每天必然會有兩張照片。一張是清晨“愛的學校”,一張是夜晚“愛的走廊”,分別是她到達學校和離開學校時拍攝的教學樓和辦公室走廊。但有一點很多人並不瞭解,對於廣大學生和學生家長而言,吳蓉瑾藏在照片背後的“潛台詞”其實是:“只要‘愛的走廊’還沒出現,説明我人在學校,你們就可以隨時來找我。”多年來,除了在校和已畢業的學生、家長會來找吳蓉瑾,甚至很多其他學校的學生、家長也會慕名來到“愛的學校”,希望吳蓉瑾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最近一週,吳蓉瑾很忙。但她還是想抽空約一個已畢業多年的女生小陳來學校見個面。“前兩天我在她朋友圈看到一條動態——‘我把我最愛的人弄丟了’。當時我就問她怎麼了,原來她男朋友剛跟她分手,前一陣她還把工作給辭了。所以我想讓她來學校聊聊,看看能不能幫她找份合適的工作……”吳蓉瑾告訴記者,既然看到了,就不能當沒看到,即便再忙,也要想辦法關心她。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7

“低調二字不難寫,奉獻一生實不易。”的確,老英雄張富清,戰功赫赫,深藏功名60載,生活在艱苦的山區,一輩子堅守初心,無私奉獻。讓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震撼,讓廣大黨員幹部深深感動。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浮躁的人們急於求,急於表現,好大喜功。張富清的事蹟如一股清流,沁人心脾。讓人久久不能釋懷。人們驚訝於一個戰鬥英雄可以一生不顯擺,人們震撼於一個戰鬥英雄甘於選擇到最邊遠的山區奮鬥,人們感觸於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

轉業到來鳳的數十年,張富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帶領當地人民幹着一件又一件事實,在我們印象中戰鬥英雄就應該得到物質富裕的生活,這是用生命換回來的,這是理所應當該他們擁有的,我們不會嫉妒,我們會崇拜。但是張富清顛覆現在人們對英雄的看法,原來英雄張富清可以做到不計得失,一心只為黨為人民付出,真真做到不計榮辱,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樣的英雄讓人佩服,這樣的黨員更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我有什麼資格,拿出來擺”張富清這麼説自己的英雄事蹟。在他看來自己的這些功績都是和戰友們一起用命換來的,戰友們都倒下了,只是自己幸運活了下來,這些名譽、獎章都應該是犧牲的戰友們的,所以他不認為自己有什麼資格拿出來顯擺。這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我們能夠理解他的想法,我們震撼於他做法。一生想想也太長了,這種甘於默默無聞地生活,只做不説的人,實在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老人不是故意隱藏軍功,而是覺得不需要拿出來跟人炫耀,更不會以此向黨和政府提要求,這種淡泊名利的做法令人敬佩,也讓我們對人生價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張富清是一名共產黨員,90幾歲還在不斷學習,一直向黨,一心向黨,把為人民服務看作自己的本分,不居功、不自傲,他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我們必須要以張富清老英雄為榜樣,樹立正確政績觀、人生觀、世界觀,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如果你是一個黨員,就應該在自己崗位上甘於平凡,做一個黨員幹部該做到的事。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8

“他出現在救援現場,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氣。”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副處長戴其浩説。

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肖文儒指揮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稱為“世界礦業史上最讓人驚歎的救援之一”,被稱為“救援奇蹟”。

奇蹟從何而來?來自於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鑽研。工作38年,肖文儒記錄救援事故經驗40多本,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並不斷創新探索將礦用石膏、計算機、正壓氧氣呼吸器等“新工具”用於礦山救護。為規範救援保障安全,他還組織制定技術操作規程、緊急出動安全措施等,使搶險救災有章可循。

“跟肖總工出差,是我們最榮幸的事,也是年輕同志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指揮協調部喬天楷説。

今年1月,在山東棲霞市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發揮重要作用。

11名礦工被困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實屬罕見。更棘手的是,該礦巖層複雜,現場佈置的4個施救鑽孔推進困難。一籌莫展時,肖文儒當即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台高性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事後證明,一子落而滿盤活。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原本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月17日13時56分,“生命通道”終於打通!最終11名礦工被成功救出。

“在應急救援中,建議是否科學可行,最為關鍵。肖文儒總比別人多想一層、先做一步,讓救援有‘雙保險’甚至‘三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處長張安琦説。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羣眾遊行。登上“眾志成城”方陣彩車,肖文儒不禁熱淚盈眶:“作為應急救援隊伍中的一員,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9

38年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一直從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38年間,他和他的戰友們參加了700多起礦山事故救援,從災區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礦工,創造了多個救援奇蹟。

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每一場災難,都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向前一點、再向前一點。”挺進生命禁區的每一次,肖文儒都會全力以赴。因為他相信,在漫無邊際的黑暗深處,還有人等着他帶去一束光。

那束光,是生命的召喚,是使命的擔當。

在他的身上,閃耀的是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英勇奉獻精神。選擇了應急救援,就選擇了與“死神”共舞。記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隊友命懸一線。但多少年來,只要到了事故現場,肖文儒就揹着呼吸器下井勘察,只為掌握現場第一手情況加速救援。

在他的身上,展現的是專業精湛、本領高強的愛崗敬業品格。從推廣正壓氧氣呼吸器、高壓排水軟管等裝備的廣泛應用,到加快救援應急通信、礦用石膏、計算機系統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組織起草礦山救護規程和救援條例,到“傳幫帶”各類現場處置和技術裝備的經驗……肖文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精神和熱血擔當缺一不可”。

每一個榜樣都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對於廣大黨員羣眾來説,學習肖文儒的事蹟,就是要學習他敢於生死逆行的擔當精神、奉獻精神和竭誠為民的無私情懷,汲取奮鬥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奮力前行。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0

52歲的國家電網寧波慈溪市供電公司社區客户經理錢海軍,23年如一日,為殘疾人、孤寡老人等無償提供電力維修改造等服務,無論大小事隨叫隨到,被稱為“百姓身邊點燈人”。

休息日,錢海軍又來看望獨居老人應久昌。

5年前,應久昌生病需要儘快做手術,錢海軍知道後很快聯繫好上海一家醫院,又親自把老人送過去。老人康復後,錢海軍和愛人隔三差五就來探望。去年錢海軍還幫老人將家裏的電線全部進行了安全改造,並貼心地裝了感應電燈,還耐心地給老人講解使用方法。

應久昌:只要電話打過去,他不會推辭,肯定會過來的。海軍對我們老年人,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尊重。

23年來,錢海軍結對服務了100多位殘疾、空巢、孤寡老人,還捐助了27名貧困學生。服務範圍也從最初無償提供電力維修改造服務,到羣眾無論大小事都隨叫隨到。後來他乾脆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登在了報紙上。

寧波市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主任傅立韻:這個電話號碼一公佈,在離慈溪60多公里的寧波,70多公里的寧波北侖電話都打來了。

20__年,寧波慈溪電力部門啟動了“千户萬燈”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西藏日喀則、吉林敦化、貴州安龍和四川布拖……這次,錢海軍和他的志願團隊還走進偏遠地區,為6000多户人家完成了線路改造。

如今,錢海軍已從當年的“小錢同志”變成了現在的“錢師傅”。在他的影響下,“百姓身邊點燈人”的隊伍已經達到了1200多人。他身上的這束光,正在變成一片燈海。

錢海軍:我們有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志願者,發揮着各自的能量,心裏非常開心。

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幹;二十三年如一日,助老扶困,無私奉獻。錢海軍同志正是千千萬萬個優秀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他點亮的不僅是萬家燈火,還是困難羣眾心裏的希望之光。他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時代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1

在今年1月收到習近平主席回信後,六連的戰士爭相傳閲、抄寫銘記,展開討論。六連指導員馮傑説:“從戰火硝煙中走來,我們要傳承鐵心跟黨走的忠誠基因,做聽黨話、跟黨走的‘硬骨頭戰士’!”六連戰士王冬林在士兵講堂上發表演講:“新時期發揚‘硬骨頭精神’,就是要把咱們連鍛造成聽黨話、跟黨走的過硬連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週年之際,中宣部授予“硬骨頭六連”“時代楷模”稱號。

六連被國防部和授稱的時間分別在1964年和1985年,學習“硬骨頭精神”在不同時代的價值內涵,藴藏着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力量。

在當下這個以逐夢奮進、和平發展為主旋律的新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硬骨頭精神”?

國際局勢風雲詭譎,強軍興軍還需“自身硬”;國家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深化改革和開放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三大攻堅戰”需要“硬功夫”攻堅克難……

急難險重礪硬骨!

越是這樣的關鍵時期,“硬骨頭精神”越是顯示出特有的價值。“硬骨頭精神”強勢“出圈”。

20__年5月,中央網信辦、政治工作部聯合舉辦的“相約強軍新時代”網絡名人進軍營活動來到硬六連。連隊黨支部決定,全連“素面迎檢”,不做特意準備,不搞特殊接待,連隊正常組織訓練,硬骨風采通過網絡向全國直播。網絡大V都紛紛點贊:“‘硬骨頭六連’果然名不虛傳,今日一見深感震撼!”

“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走出校園的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在‘硬骨頭六連’當兵時我就明白一個道理,跟黨走準沒錯!”北大燕園,百年講堂,一位學子關於“青春的顏色”的演講激情澎湃。

他叫李波,北京大學在讀碩士生。令聽講者更為關注的是他的另一個身份——“硬骨頭六連”退伍戰士。李波説,六連是自己的另一所“北大”,在那裏,他繫好了人生第一粒釦子,在中國最高學府的講堂講述“硬骨頭精神”,青年學子深受感染。

歷經戰火的淬鍊與洗禮,經過時代的打磨和昇華,“硬骨頭精神”不僅是人民軍隊的戰鬥之風, 更是時代之風、大國之風。

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廣闊天地,“硬骨頭精神”必將像這海天之間劈波斬浪的兩棲戰車編隊一樣:

硬骨任爾風波起

鋼鐵洪流永向前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2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在遼寧省丹東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7月7日攝)。孫景坤,1924年生,遼寧丹東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在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帶領9名戰士增援駐守161高地的戰友,從中午到深夜,他們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這次戰役中,孫景坤斃敵多人,榮立一等功。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民,現年96歲。他先後經歷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出生入死、屢立戰功,負傷回國後又堅持重返戰場,用熱血青春詮釋了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勛章等榮譽稱號,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用執着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在吉林省通化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徐振明(10月21日攝)。徐振明,1925年生,江蘇連雲港人。1950年10月,徐振明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先後參加了鬆骨峯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戰鬥,榮立一等功。新華社發(顏麟藴攝)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現年95歲。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戰大江南北,經歷戰鬥無數,留下累累彈傷,從“娃娃八路”成長為“戰鬥英雄”,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衞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榮立多次戰功。他退伍不褪色,轉業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0餘年,身體力行保護革命遺蹟、講述英雄故事,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教育了無數青少年,感動了廣大社會羣眾,20__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3

雷鋒同志説過:我願做高山巖石之鬆,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鬥爭中鍛鍊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裏度過自己的一生。98歲的“上班族”李桓英也説,努力工作到100歲,李桓英94歲退休,95歲入黨,98歲回到工作崗位,她説過:一輩子做麻風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是什麼讓雷鋒、李桓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這就是他們心中的初心,只有堅守初心,才能讓雷鋒同志做到聽黨的話,服從命令聽指揮。黨指向哪裏,我就衝向哪裏。只有堅守初心才能讓98歲的李桓英同志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歲的誓言。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應該而且必須堅守初心。

初心,是我們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有些人認為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所以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們無法想象,我們要想拓寬我們的眼界,提高我們的認識,就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堅守初心,用我們的眼睛去學習,用我們的腦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麗的風景,而這最為美麗的風景,在基層,人民羣眾就是那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作為基層黨員幹部,只有努力工作,為羣眾辦事,擦亮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視野才會更加廣闊,基層有更廣闊的天地,更值得我們去尋找那一份初心,豐富我們的心靈。

初心,是我們的耳朵。所謂耳聽八方,善於傾聽是,善於會聽,是對初心的另一種詮釋,用好我們的耳朵,多傾百姓的聲音,多傾聽他們的想法、需求。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踐行初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你會再基層廣闊的天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們的雙腳。俗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基層工作不只是需要坐辦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層,融入到羣眾中間,去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去和人名羣眾打成一片,去尋找自己剛參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麼,初心就是我們內心那一份純淨的思想,那一份為人民羣眾謀幸福的信念,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誠、乾淨、擔當的態度去對待任何事,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多姿多彩。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4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廣東省教育工委和教育廳《關於廣泛開展向盧永根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要求,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11月15日晚上21時,中央電視台一套《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播出盧永根院士感人的先進事蹟。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學生黨支部於11月15日晚上21時,積極組織廣大學生黨員、發展對象在圖書館306黨員活動室集中收看央視直播,認真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蹟。

通過觀看視頻短片的介紹,學生們紛紛被“南粵楷模”、“優秀共產黨員”盧永根同志的事蹟所感動。盧永根同志以“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為原則,堅定對黨的信仰,始終把黨的教育事業和師生利益放在首位,這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的昇華。他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上不畏艱辛,前仆後繼,艱苦奮鬥,一絲不苟的研究態度,勇擔重任的敬業精神,更是為指引不同專業的預備黨員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上開拓創新和攻克困難方面,起到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活上,盧永根同志的艱苦樸素,嚴於律己,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更是體現了他爭做時代先鋒的精神,彰顯共產黨人的本色。

通過此次學習活動,讓廣大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勤奮學習和刻苦鑽研就是個人蔘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具體行動。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黨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牢固樹立為祖國爭光的雄心壯志,也再次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大家一致認為盧永根同志是當今時代的楷模,我們要學習他愛國敬業、甘於奉獻的好思想,學習他刻苦鑽研、真才實學的好本領,學習他拼搏奮進、淡泊名利的好作風,將盧永根院士的精神發揚光大。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5

在全黨深入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23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李夏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李夏同志生前是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監委派出荊州鄉監察專員。他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主動到皖南山區偏遠鄉鎮工作,十餘年來,始終奮戰在脱貧攻堅、鄉村振興、正風肅紀第一線,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幹贏得民心,“有事情,找李夏”成為當地羣眾口頭禪。他堅持原則、一身正氣,在紀檢監察工作崗位上,敢於較真碰硬,鐵面執紀執法,突出整治羣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這個重點,主辦參辦問題線索77件,立案審查32件,給予黨紀處分31人次,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他不懼艱險、不畏犧牲,遇到困難危險總是衝在前面,20__年8月10日,在抗擊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時,臨危受命、一線救援,在轉移羣眾過程中突遇山體塌方,以身殉職,年僅33歲。

近一段時間,李夏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幹部羣眾普遍認為,李夏同志紮根基層、為民服務,堅持原則、敢於鬥爭,是忠誠乾淨擔當的基層黨員幹部的標兵模範,是新時代青年紀檢監察幹部的優秀代表。廣大紀檢監察幹部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鍛造“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紀檢監察隊伍的要求,學習李夏先進事蹟和崇高品格,嚴格監督執紀執法,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李夏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李夏先進事蹟的短片。發佈單位有關負責同志,李夏的親屬同事、當地羣眾及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發佈儀式。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6

植保學院植物病理學碩士畢業生葉辰回想起師從院士的三年求學時光,感慨良多。他説,老師常説,做農業做學問,要把自己紮根於大地,把解決農民的生產問題放在首位,不能過於追求個人得失。這種執着認真刻苦樸素,深深感染了我,今後我要以老師為榜樣潛心耕耘不問收穫,也想成為導師這樣人。

全怡吉也是朱院士帶的碩士畢業生。他表示,導師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教導我們如何將科研當作興趣進行研究、如何把理論開發成技術應用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創造價值及要常懷感恩之心……這些使我終生受益。導師數十年如一日學農愛農、潛心研究的堅定信念和執着認真的態度深深激勵着我,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

植保學院的大四畢業生趙鍇文看到各大媒體對院士的報道後,談到朱院士掛在嘴邊的“想農民所想”是我們雲農人的重要品質。朱院士四十年如一日紮根大地,服務農村,是因為他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單純而深厚。朱院士最喜歡的“農民教授”稱號是農民在前,教授在後,他就是這樣的,先做農民,再做研究,一輩子服務於這片土地,服務於這片土地上的人,我們要向他一樣懷揣對土地的愛學農為農。

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生王衎從入學第一天起,就從學長學姐口中得知,雲農大有位“農民院士”——朱有勇。通過四年耳濡目染的學習,王衎説,朱院士就是農大校訓“厚德博學 明理尚農”最好的詮釋。畢業之際,再次學習朱院士的精神,影響了我四年的尚農精神再次昇華了。朱院士腳踏實地、一心為農的高尚情懷,堅定了我回家鄉基層工作、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建設祖國邊疆的信念。

剛剛從盛軍校長手上接過學位證書的嚴國利説,有一顆種子一直紮根大地堅定生長,有一把火炬一直引領着農大學子在人生道路上奮發前行。這顆種子、這把火炬就是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朱有勇院士。我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無論將來在何時在何地,我們都要紮紮實實堅守崗位,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書寫人生“論文”。

機電工程學院的楊福梅説,朱有勇院士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學生學習,他是我們的榜樣。尤其是對於即將畢業的我來説,最應該學習朱院士腳踏實地、不怕吃苦的精神。因為剛進入社會,無論從事何種職業,何種工作,都不應該好高騖遠,應該腳踏實地,不能紙上談兵,要多實踐學習,從基礎學起,從基層做起,才能在讓自己成為有用之才。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蹟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腳踏實地的幹事創業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基礎信息工作學院的馬月炎決心學習朱院士認真、誠懇、心繫農民和永遠心懷感恩之心的品質,在將來的工作學習中做一個勤奮敬業的有用之才。

基礎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王舒萍説,從朱院士身上我看到了謙和、務實和敢於創新,今後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我都會向他學習敢想、敢做、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執着堅守的毅力,國家、社會、人民需要這樣的人,人生在世就應該創造自己的價值,我一定要加油努力。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7

危難急重前,黨員顯擔當。疫情防控展風采,誰説女子不如男?

疫情無情人有情。巾幗不讓鬚眉,疫情防控,機關巾幗黨員也在做貢獻。為了展現機關巾幗黨員戰"疫"風采和光輝形象,縣直機關工委聯合縣婦聯對機關女黨員在疫情防控一線先進事蹟進行宣傳報道。

紀委監委黨支部王俠:履職盡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宣傳報道。作為宣傳部長,在疫情防控期間,王俠同志履職盡責,積極主動做好宣傳報道。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多次聯繫協調縣電視台、縣政府網站,在縣電視台、潼關清風網、縣政府網站等公開《關於在全縣疫情防控工作中受理檢舉舉報的公告》、《潼關縣紀委監委疫情防控期間暫停接待羣眾來訪的公告》等;通過潼關清風網、西嶽清風網等及時宣傳報道各級各部門紀檢監察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向市紀委監委報送我縣紀檢系統工作開展情況和紀檢監察幹部疫情一線工作動態。除了幹好宣傳工作,她還積極參加小區防控值守和督導檢查。值守小區她一絲不苟,認真對小區的人員進行檢查、登記、排查,重點嚴禁外來人員進入,並對務工返回人員進行自行隔離,努力守護小區人民生命安全;督導檢查她認真細緻,重點檢查各小區、檢查點對重點人員的排查和防控、防控責任落實、重點卡口設置等情況,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為全縣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組織部黨支部丁豔:衝在前,作表率,巾幗也能守好"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丁豔同志主動請纓,擔任部機關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社區共建組組長,衝在抗擊疫情第一線。1月31日到崗後,她帶領幹部深入小區逐户上門走訪,詳細瞭解小區25户82人的基本情況,迅速建立住户人員信息表冊,做到不漏掉一户一人。為進一步密切與住户的聯繫,她主動與小區樓長進行對接,建立了花園小區疫情聯防聯控微信羣,與業主進行在線交流,每天發送疫情防控動態、防護知識,推送購物買藥微信銷售平台,使羣眾不出小區門就能收到日常生活物資,更贏得了住户對防控工作理解與支持。她帶領值守幹部三班輪流值守,無縫對接,對花園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立登記點,製作出入登記本和出入證,每户一證,小區人員進出必須出示出入證,並進行嚴格的登記,非本小區人員及車輛一律禁止進入;堅持每天對小區進行全覆蓋消毒兩次,通過印發倡議書、懸掛條幅、微信羣等形式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嚴格守好疫情防控"門"。瞭解到一線幹部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個人防護物品缺乏時,她多方協商,積極溝通,協調到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送到一線幹部手中。她還多次深入村組,慰問堅守在一線的第一書記,為他們送去防控物資,送上組織的關懷。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8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着信念。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説着“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着信念。

造就偉大需要執着踏實肯幹。執着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是造就偉大事業的核心競爭力。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執着堅持,都離不開伏下身子抓落實。張桂梅同志幾十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事業上,放在大山的孩子們身上。她對教育事業的堅守無怨無悔,對初心的堅持堅定不移,對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志向矢志不渝。在新時代,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堅守平凡崗位,為新時代偉大夢想的實現貢獻力量。

信念指導行動,當把自己的夢想同國家的夢想關聯時,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聯繫時,更能激發出黨員的自我價值感和榮譽感。張桂梅17歲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她感恩這片土地,她也用實際行動回報這片土地,經過她的努力,20__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續10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大山裏走進大學。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更應該立足崗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小我融進國家的大發展之中,與時俱進,始終保持理論不過時,技術不落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造就偉大需要甘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品質,張桂梅同志就是學習的榜樣。她放棄了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每天不超過3元的伙食費,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託舉起了貧困山區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而把病痛置之度外。黨員幹部對待工作更要不推脱、不抱怨,更要有奉獻精神,真正把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19

“40牀患者呼吸微弱……”

晚7時許,武漢火神山醫院感染七科一病區護理組長高鋭(上圖。資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況準備交班,突然發現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脣發紫,立即通過對講機呼叫值班醫生。

“緊急加推一組呼吸興奮劑!”

收到醫囑,高鋭抓緊配藥準備靜脈注射。不一會兒,高鋭已忙得汗流浹背,護目鏡裏有霧氣,透視效果較差。戴着3層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針扎準?

高鋭遲疑了幾秒後,堅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輸液”考核標準進行“實戰操作”,一針到位!隨着呼吸興奮劑緩緩推進靜脈血管,患者的呼吸緩慢提速。隨後,高鋭又擠壓患者胸廓10多分鐘,患者才恢復了自主呼吸。

高鋭在急診醫學科工作了10多年。20__年她參加聯保部隊護理技能大比武,勇奪3項第一,是名副其實的“救護冠軍”!“只有平時技能練得過硬,遇到特殊情況才不慌神兒!”這正是高鋭請戰參加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底氣所在。

入駐火神山醫院沒幾天,感染七科一病區39牀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壓低、血氧飽和度低,經過醫生用藥、加強鎮靜補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有了改善。高鋭剛接班,就發現患者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脣發紫,心電監護儀上出現室顫波形。高鋭一邊呼叫:“快拿抱球準備通氣”,一邊準備除顫。高鋭熟練地開機、定位、選擇除顫模式……所有的動作一氣呵成。幾秒鐘後,監護儀上顯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區曾收治了一名85歲高齡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願選擇留置胃管。為了讓患者儘快服用降温藥,高鋭將藥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內,一邊安慰患者一邊給患者喂藥。如果病人咳嗽噴出飛沫,高鋭極易被感染。憑藉豐富的臨牀經驗,高鋭成功化解了這一難題。1小時後患者的體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漸漸正常了,血氧飽和度也升高了。

病區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緒波動大的患者,高鋭總是衝鋒在前。這名“救護冠軍”,在戰疫實戰中頻頻顯身手。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0

為進一步宣傳和學習王紅旭同志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他“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的崇高品格,按照教育部、黑龍江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關於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要求,我校積極貫徹落實,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活動。

20__年7月7日,組織全體教師深入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師德專題會議。

會上馬書記傳達了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及哈爾濱市教育關於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詳細講述了王紅旭舍已救人的事蹟。

王紅旭同志,男,漢族,1986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__年8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區育才國小體育教師,入黨積極分子,一級教師。

20__年6月1日下午,在長江大渡口萬發碼頭段,兩名兒童溺水被衝入江水中。正在江邊遊玩的王紅旭同志,放下自己三歲的孩子,與其他市民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第一個跳入水中的王紅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傳遞給江邊的接應市民,再次轉身遊向已被江水衝遠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迴游中,耗盡全力將小孩推向接應人員。最終,兩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幫助下成功上岸,王紅旭同志因體力嚴重透支,被捲入江中漩渦,他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5歲。連日來,王紅旭同志的英雄義舉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人,他捨己救人的事蹟被廣大幹部羣眾廣為傳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告別悼念活動中,數千名羣眾自發前往送別、悼念。6月11日,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王紅旭同志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有”好老師的模範代表,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是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的學習榜樣。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動傳承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詮釋了人民教師“大愛無疆”的高尚品格。

馬書記號召全體教師向王紅旭同志學習,並進行了交流研討,教師們認真學習先進事蹟,並做好筆記,每人結合事蹟撰寫了心得體會,並在教師工作羣開展了交流活動。

教師們在學校工作羣裏發表感言,還紛紛表示,王紅旭老師在危難關頭,毫不猶豫、捨生忘死,勇救落水兒童,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要積極學習王紅旭的事蹟,學習他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學習他正直無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學習他舍已救人、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樂於奉獻、敢於獻身的高尚情操。充分認識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活動的重要意義,在學校營造學習英雄、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四有好老師。

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交流等方式,大力宣傳王紅旭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我校將把學習王紅旭同志英雄事蹟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師德師風建設規範化常態年”提出的“突出師德楷模引領,發揮示範作用”系列活動結合起來,把學習活動作為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1

中安街道中心幼兒園全體教職工,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微信、微博、電視及分別轉發各自的朋友圈等多形式收看中宣部“時代楷模”朱有勇同志發佈會。開啟向朱有勇同志學習的活動,學習了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

朱有勇同志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潛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創新,以科教報國為理念,用滿腔熱血書寫了一名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匠心和奮鬥精神。成長於土地、根植於土地、收穫於土地,“農民教授”成為他最喜愛的稱號。他數十年如一日,紮根自己所深愛的大地,為我們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名優秀科技工作者、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精神風範和時代。他堅定信仰、情繫農村、躬耕農業的為民初心和擔當精神,他愛崗敬業、明道信道、築夢育人的師者仁心和奉獻精神,他潛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創新的科研匠心和奮鬥精神。

朱有勇院士愛崗敬業、潛心科研、長年根植土地,為雲南當地農業發展和脱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後,中安街道中心幼兒園全體教職工深刻感受到朱有勇同志是一名人民教師,他愛崗敬業、明道信道、築夢育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用滿腔熱血演繹了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師者仁心和奉獻精神。一名黨員幹部,他堅定信仰、情繫農村、躬耕農業,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用滿腔熱血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為民初心和使命擔當。

學後教職工紛紛表示,朱有勇院士是我們身邊最鮮活的榜樣,時刻提醒着我們作為幼兒園的一分子,應該嚴於律己、積極向上、履職盡責,以昂揚的鬥志和精神狀態,投身到幼兒園的保教工作中。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2

説到小陳,行將退休的盧灣一中心國小副校長鄧衞紅感觸更深。當年,小陳先是在鄧衞紅帶的班中就讀,由於家庭原因,小陳的母親精神狀態不佳,缺少父母關愛的小陳經常獨自遊蕩在校園外。鄧衞紅記得,那時自己常要到學校附近去尋小陳。後來,小陳被調到吳蓉瑾的班級,沒多久,她的狀態發生了實質性轉變。背後“奧妙”,正是吳蓉瑾大力倡導並堅持推行多年的情感教育。

“吳校長會非常用心地跟學生們進行情感交流,除了每週15分鐘的情感教育課,在她班裏有一個每天記錄孩子們心裏話的‘晴雨表’,學生們在上面寫下心裏話,她會一一寫下她的迴應,讓學生們感受雙向情感交流的‘温度’。”鄧衞紅説,對於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吳蓉瑾會想盡辦法多陪伴他們,甚至把他們帶到家裏,用愛來温暖孩子的心,教會他們積極面對挫折,併成為適應社會、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自己被愛過,所以也希望把愛傳遞下去。吳蓉瑾至今記得,自己6歲上國小時,每天放學她都是最晚被接走的那個孩子,那時沒有晚託班,但啟蒙老師陳佩玉每天都會留下來陪着她到最後。16歲在師範學習,張曉春老師每次都會在她的週記本上洋洋灑灑寫上一大段評語,鼓勵她的成長和進步。26歲在學校工作,老校長程華手把手地教會她如何在工作中注重細節,並留下了情感教育的“寶藏”……“恩師們的一言一行,讓我從小堅定了做老師的初心,並始終激勵着我,保持着對這份‘愛的事業’熾烈而悠長的情感,把愛全身心地放在孩子們身上。”

前兩年,鄧衞紅的班上有個孩子的母親要長期進行化療,鄧衞紅得知後就把孩子接回了自己家,共同生活了整整一年。“在吳校長身體力行的示範下,如今學校有越來越多的老師,會充滿情感地去影響和引領學生,在他們心裏種下愛的種子,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師會為了孩子拼盡全力,並樂在其中。”鄧衞紅説。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3

雲南農業大學體育館副館內座無虛席,來自該校各個專業的800餘名師生在此集中觀看、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當晚,朱有勇也現身會場,與該校師生進行分享交流。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多年來致力於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12月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朱有勇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當晚,雲南農業大學的師生們聚精會神觀看“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視頻節目,現場不時發出陣陣掌聲。

“朱院士紮根鄉村為農民的精神感染、激勵着我,”雲南農業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大四學生王楷元表示,他希望將來也能用自己所學技術為需要的鄉親們搭建電商平台,打開農產品銷路。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這是我的本分;作為一個科技扶貧代表,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是成千上萬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朱有勇在分享中説,“全國成千上萬的科技工作者把他們的科技成果應用到了千萬家,為打贏脱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他們才是千萬個‘時代楷模’。”

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説,朱有勇院士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收穫了漫山遍野的科技成果,他是農大人的驕傲。“全校上下要以朱有勇院士為榜樣,弘揚奮鬥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堅守初心使命,書寫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農業大學的新篇章。”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4

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莫過於教師——他們用心靈陪伴心靈,用青春點燃青春,用夢想照亮夢想。

每一名站在講台上的師者都值得我們尊重,授業傳道成了他們生命的選擇,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一個人,她不僅為師為表、傳道授業、解惑答疑,她還是136個孤兒的“媽媽”,19年來在她的呵護下,一個個孤兒健康成長,走進學堂;她還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女子免費高中——雲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照亮了貧困山區1645名女孩邁向大學之路。她叫張桂梅,是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也是黨的xx大代表,“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她,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人間大愛,為孤兒、也為祖國,托起了明天的太陽。

命運無情,人間有愛。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孩子,卻用一個偉大的母親的懷抱,温暖了136名孤兒的生命。“孩子,別怕!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媽媽,這裏就是你們的家了。”一句簡單的話,卻是最偉大的承諾,是最堅強的擔當。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為孤兒們建起了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為他們托起了命運的未來。

桃李春風,師恩難忘。張桂梅,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總是把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放在心頭。她深刻認識到貧困山區落後的根源在於教育,為解決孩子讀書費用問題,她四處籌資、多年奔走,20__年成功創辦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把紅色文化融入校園辦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來,女子高中改變了1645個農村女孩的命運,也改變了1600多個農村家庭的命運。

傳道授業的光輝崇高,興家庇幼的大愛偉大,張桂梅,用瘦弱的身軀為我們留下了頂天立地的精神光華。我們雖不在教師的崗位,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傳遞愛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本分。我們應當學習她的崇高精神,捨己為人民,大愛暖人間,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時刻温暖別人,用真情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陽。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5

12月3日,普洱市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座談會召開。市委副書記、思茅區委書記陸平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肖峯主持會議。

陸平強調,“時代楷模”朱有勇院士是普洱、是雲南乃至全國脱貧攻堅戰線上湧現的傑出代表,是全市各族幹部羣眾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中國工程院要求,把論文寫在脱貧攻堅主戰場,忠誠踐行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忠誠品質;學習宣傳他致力於農業科學研究,屢獲重大科研成果,用科技力量改變民族地區貧困落後面貌的感人事蹟;學習宣傳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質樸情懷。

陸平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迅速掀起學習宣傳“時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先進事蹟的熱潮,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用朱有勇院士的精神和行為激勵廣大幹部羣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脱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要求,一鼓作氣,攻堅克難,堅決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要對照先進典型、先進榜樣,找差距抓落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推動落實的強大動力,不斷匯聚推進普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合力,譜寫好實現中國夢的普洱新篇章。

肖峯就深入學習好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做好全市人才工作提出了要求。

會上,部分科技工作者代表圍繞學習朱有勇院士先進事蹟交流了心得體會。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6

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是恩施州來鳳縣退役軍人。他71載黨齡,在64年裏深藏功名,一次次顯赫的功勛,都沉積在一個紅包裹裏,連兒女都不知情。何等的胸懷,何等的境界!我們要向張富清學什麼?從媒體對老英雄報道的事蹟中,讓筆者從中得到了一次次靈魂的洗禮。

張富清出身陝西省洋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8歲時便失去父親,大哥因為吃不飽而夭折,母親孤身帶着兄妹3人艱難度日。經歷了社會動盪,張富清靈魂深處受到洗滌和震撼: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真正的貼心人!人生捭闔,感恩“解放”,張富清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開始和歸宿,這一堅持,就是一生一世。

張富清説:“我打仗的祕訣就是不怕死。一衝上陣地,滿腦子都是怎麼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信仰,靈魂裏的忠誠!張富清因為有了對共產黨的堅貞信仰,在一次次槍林彈雨中,將生死置之度外,捨生忘死,英勇善戰。

張富清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並沒有回到故里,而是來到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湖北省來鳳縣。從“人民功臣”到“人民公僕”,直到95歲高齡,張富清一直隱姓埋名64年,從未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輝煌過去。

黨性乾淨,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典範。選擇條件無比艱苦的恩施,是因為張富清知道恩施需要幹部。面對許多質疑他為什麼要到無人問津的山區工作,張富清回答很乾淨:“這裏苦,這裏累,這裏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呀!”

經歷乾淨,是清正為官、反腐倡廉的旗幟。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張富清與同志之間、單位之間、社會之間都保持着乾乾淨淨的革命本色。變換過那麼多崗位,權力在手,但他對金錢從未有過絲毫的貪圖,終始嚴於律己、克己奉公。

家風乾淨。張富清的4個孩子,除大女兒因傷致殘外,其他3個都憑自己的努力讀書,當上了幹部或者職工,沒有一個沾過父親的光。他的妻子嫁他的理由“就是因為他思想純潔、為人正派”。

2023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心得體會800字 篇27

1983年,盧永根擔任華南農學院院長,開始了長達13年的校長生涯。上任之初,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的專訪時,盧永根談到自己的黨員、校長、教授這三個角色的關係,説自己謹記“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的原則,這個簡單原則體現了盧永根對黨的教育事業高度負責、學校利益高於一切的責任感。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真正要把握好這三種角色的關係很難。盧永根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真正做到了。

在盧永根看來,很多人是有多重身份的,比如説既是專家,又是黨員。如果他們在黨內以專家自居,在黨外的專家面前又標榜自己為黨員,這是不行的。而他自己首先是一個黨員,工作上首先要從大局出發;在校長和教授身份上,自己首先應該考慮校長這個角色。既然是校長,就要着眼於學校的發展,就要把自己教授的工作和身份暫時放下。特別是不能利用校長的身份,給自己的教授身份獲得好處,比如學校的資源向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實驗室傾斜,利用自己的地位幫助自己的團隊獲取研究經費等種.種好處。

這一點,給張桂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他回憶,老師盧永根擔任校長的13年,完全是全心全意站在學校的高度,為學校全局謀發展,但也恰恰是他自己的實驗室發展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期。

身為校長,盧永根堅持着自己的治校理念。在他的回憶中,當校長期間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擺在首位的是學校的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第二,堅決抵制住了學校為主體的商業行為;第三,不遺餘力地進行校園環境建設。在若干年後的今天看來,這三件事,都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而正是這份答卷為學校的未來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4jyl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