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0篇)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0篇)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

近年來,我校的小課題研究的有聲有色,在學校及教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倡導下,我的小課題之《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從中獲益匪淺,既加深了對數學教學方法的認識,同時也親身感受到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和魅力。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並及時總結經驗進行推廣學習,不僅解決了我教學中的許多困惑,而且提升了我的數學教學成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我主要從四個方面談一下我對課題研究的體會。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0篇)

一、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一些老師認為搞課題研究既苦又累,很難搞出名堂,一些老師為了名利在課題研究中弄虛作假,而我認為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閲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家長,並請教了專家,經過了“困惑”——“問題”——“課題”三步曲:首先,我利用“集體教研”的時間,與本組教師交流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疑點;然後,對其進行思維加工,並提出問題,把一個小問題,轉化成一個小課題;最終我選擇了《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以高一新生為研究對象,以如何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的有效方法,拓寬解題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研究問題。“以學生中心,以教例為載體,順學而導”建構課堂教學中“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一題多變的訓練中悟出解答數學問題的方法和規律,又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良好情感,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目標。

三、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紮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們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查閲大量資料文獻,並集中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創新教育和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內容,使自己更新了觀念,提高了思想認識,明確了實驗的目的、意義和操作過程。2、確定實驗研究對象,對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分實驗班和對照班。

3、每學期初根據自己的教學班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等,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課題組確定一個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內容再進行了進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點。

4、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後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對於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的完成效果,使課題研究有的放矢。

四、善於積累、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1、積累資料

課題研究開始的時候,我都會在電腦上新建一個此課題過程資料的文件夾,所有與此課題有關的電子資料都署上名稱、日期歸併到這個文件夾中,另外,我還準備一個檔案盒,存放與課題有關的紙質資料、音像資料等。我收集的各種資料包括學習資料、聽課記錄、研究記錄、訪談記錄、觀察記錄、個案研究、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教案、教學日誌、教育隨筆、教育敍事、課例報告、經驗總結以及學生的調查問卷、作業設計、活動資料、學生日誌等。每一次參加集體或個人課題研究活動時,都認真做好研究記錄。每次對學生進行訪談後,認真分析,將訪談記錄和分析結果保留進資料盒。時時刻刻有意識地撰寫相關個案研究、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教案、教學日誌、教育隨筆、教育敍事、課例報告等,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電子文擋和紙質資料,同時不忘反思,撰寫經驗總結。

2、不斷反思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我常常進行反思。當然,本學年小課題研究工作也存在不足:

1、課題組集中活動次數偏少,有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2、不注重過程性材料的收集與積累,收集的材料單一。

3、活動過程學生材料過少,沒有學生反饋的資料。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今後需做以下改進:

1、注重過程性材料的收集,把收集整理資料貫穿始終,注重平日的積累,特別是學生資料的積累,及時反饋學生的意見,掌握學生的動態。

2、可以把平日備課組集體研討的問題積累歸納,抓出重點,提高研討的效率。

最後,我們要感謝校所給予我們的幫助和支持,謝謝!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裏,我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在課程上我立足課堂,大膽嘗試。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這次小課題的研究和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一、瞭解了小課題是什麼?

所謂小課題,指的是教師以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小課題研究屬於校本教研的範疇,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並總結經驗。

小課題的特點是小、近、實、真。 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實就是實實在在的關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真實踐。

小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它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積累研究經驗,有助於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變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學中很隨意,對學生的心裏、行為不探索,現在由於要研究,要自己動腦,自己動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學生的進步隨時記錄下來,並能採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學生嚴謹施教。改掉了以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通過學習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充實了。現在我一有時間就把這一天當中的教學回憶一番,把值得當成經驗為自己保留的及時記錄下來,把需要改進的問題列出來,通過查閲資料等及時改進,使自己業務水平每天改變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三、自己的個人能力、素質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小課題的研究首先要發現和提出問題,再學習理論,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結合實際和實踐,得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時我就必須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同時我還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己教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分析,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的亮點、成功之處,並且取他人之長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對自己的個人能力是一次極大的提升,教學理念也有提升,也開闊了眼界,站的角度也會更高,對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

四、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樂於主動閲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書籍,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讀書方法。這次課題研究,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地一起,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摘抄好詞佳句,在文中做批註,寫出自己的感悟見解,哪怕是一句話都行,只要認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悟,為“寫”做了進一步的訓練,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激勵、通過情境創設、通過美文品讀、通過活動開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找到讓學生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的自主的去閲讀。通過閲讀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為學生把讀應用到寫作中打好了基礎。

通過這個活動,老師積極探索、學習研究,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當然,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新,思維變得敏鋭,生活變得充實。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有人説,教育教學研究就是建構更為合理的教育意義和活動方式的過程。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還是改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的中國小校裏面,教師們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覺得科研很神祕,覺得科研離自己很遠,覺得做不做科研沒有什麼關係,等等。具體説來,中國小教師科研或者説課題研究有如下幾種令人堪憂的現狀:

現狀一:重申報,輕研究。很多教師很重視申報課題,但不重視研究,甚至沒有研究,只是掛個名而已,沒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兩頭”沒“中間”(只有申報與結題),沒有研究過程,結題的時候只是“匆忙間”整一篇文章;有的則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師從來就沒有真正體驗過自己策劃、設計、查閲文獻、收集資料、調查訪談、歸納探究、交流分享及結題展示等課題研究過程帶來的快樂。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申報課題原本就不是為了研究,只是為了職稱評審或者應付任務,而非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題研究。

現狀二:課題又大又空。教師課題“假、大、空”的現象比較嚴重,與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繫不緊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繫,尤其缺乏對教育教學細小環節的研究;課題往往也是“拿來主義”,而不是自己的“問題”,其結果只能是“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現狀三: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有些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乏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缺乏課題研究的內驅力;有些教師則缺乏課題研究的興趣,沒有嘗過科研能夠改進教學、發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質量的甜頭;還有些教師則缺乏與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願望和胸懷。

現狀四: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這一點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於過分強調統一“規劃”課題,過分強調“集體”研究,所以,課題研究變成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變成學校領導和部分骨幹的“專利”。於是,一部分人始終擁有着話語的“霸權”,而更多的人則長期“被壓迫”着、被“邊緣化”。事實上,個別化的課題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參與的,才是深刻的、有實效的和可行的。

現狀五: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由於過分強調理論提升,過分強調課題研究過程的科學、規範,很多教師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適時的、有力的指導,所以對課題研究常常有一種“自我無力感”,覺得課題研究有點“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現狀六: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前面幾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生產力”,課題研究不能實時、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沒有發展到能引起自我轉變的層次,這往往會帶來一種“惡性循環”。

簡而言之,現在的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難、遠”。那麼,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但首先要明確到底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呢?

學習了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如何選題及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

1、小課題的定義

小課題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以中國小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以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基於職場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研究方式。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説,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説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的特點

一是問題小,研究微觀問題。教育問題、教學問題和學生髮展問題;

二是過程活,過程週期短且靈活。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樣。

3、如何選題

瞭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説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類型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對象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範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準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範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鑑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小課題研究的過程

(1)問題階段要明確發現“有哪些實踐問題需要解決”;

(2)設計階段要回答“應該怎樣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即提出解決方案,明確採取什麼行動措施將得到什麼效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行動階段要保證“是否按解決方案採取了有效的行動措施”;採用措施去解決問題)

(4)評價階段要分析總結“所採取的行動措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解決問題的情形及還有什麼問題”等。然後,根據評價的結果開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過程中積累資料:

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要積累相關的過程材料,通過方案、計劃、總結、教育敍事、案例、課例、研究日誌、學習筆記、資料摘記、隨筆和相關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翔實地記錄研究過程。這些記錄過程的資料也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展現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6、如何通過研究日誌積累資料

研究日誌是研究者圍繞着研究問題或針對某個主題對所發生的事件(行)與思考(思)進行的定期記錄。

研究日誌一般要定期進行(如每天的某個時間),但為了防止遺忘,可以及時地寫下備忘錄。?研究日誌的內容可分為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兩個方面,描述性記錄包括對研究活動的説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記錄要注重精確性和關注細節

7、解釋性記錄

解釋性記錄指的是個人的感受、解釋、思考、推測、對事件的解説、對研究問題的反思等。?解釋性記錄不能單獨構成研究日誌,它要依附於事件的發生與發展。解釋性記錄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你對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個方面是你對你的行動及其結果的分析,第三個是對下一步怎樣做的想法。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敍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裏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瞭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9、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小)課題研究的成果表現形式

中國小課題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這個成果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表述,如課題研究報告、教育敍事、教育案例、教學課例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作品和反映研究過程的各種資料。(見《關於小課題研究的幾個問題》)要注重中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成果表現形式的特殊性。《長春市教育科研成果集》採取了由“課題的提出與界定”、“研究過程與實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構成的課題研究報告的形式,這並沒有充分展示出這些課題成果的全貌,可以通過附錄等形式來展示。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敍事式。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敍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敍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敍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引子——説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説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説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瞭解的結果;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反思自身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從這次培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課題存在的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題的選題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長和謝老師講到選題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行,研究的切入點要小,從小問題入手,研究過程要真實。

2、研究方法不夠具體。就目前而言,我僅用了個案法,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研究方法,特別是直觀、形象的問卷調查法和圖表法彙總等。

3、閲讀的書籍不多不廣。課題研究要看很多理論知識或資料,特別是在課題選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夠。遇到問題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反思。在研究過程中忠實記錄下自己的做法。

對於這次課題培訓,我感慨萬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聽了講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淺。我要借這次培訓的機會,提高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課題,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師。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主動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學習方式,往往它成為一個人學習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廣泛存在於學習的所有內容中,體現在學習過程裏。例如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獨立認真作業,自覺檢查訂正的習慣等都屬於學習習慣。 近年來,隨着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有明顯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豐富和社會信息來源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但與此同時,在農村少年兒童中卻普遍養成了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如作業馬虎,拖拉,上課開小差等,而且農村家長的素質普遍不夠高,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沒有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影響學生日後的健康成長。因此, 在農村國小,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聽了李主任的講座之後,我對小課題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小課題研究有以下步驟:

一、課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努力使學生養成課堂教學中的聽、説、審、檢、作業書寫、預習、複習良好的的習慣。善於思考問題的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和善於提出問題,質疑問難,科學思維,勤于思考的習慣。自信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慣,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習慣和聯想探索、假設習慣的培養,體現個性發展。

(2)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研究重點

1、一二年級教師負責低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級教師負責中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級教師負責高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過程、方法:

研究方法運用調查問卷法、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行動跟蹤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員結合本班實際特定相應的研究計劃。

調查問卷法:運用調查問卷瞭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教學的理論,特別是關於語文教學資源、相關指導方法的論述和觀點,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及其它教學教育理論,提高課題研究組成員的理論水平。

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教師在真實的教學中解決作業習慣、朗讀習慣、寫日記習慣、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等問題的研究,提高國小生的良好的語文習慣。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力求以清楚的數據、科學的論證,提供事實性材料,評定前階段工作,啟動下階段工作。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個案研究法: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分析、分類研究,跟蹤調查評價,收集整理個案研究材料。通過對特定案例的分析,改進研究方法,歸納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績。

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性總結,及時肯定實驗成果,修正實驗方案,總結出實驗的主要經驗,及時推廣運用。

五、預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師隨筆集,教學反思記錄冊。

2、學生相應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盤記錄等。

3、提交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4、發表成果,推廣實驗研究經驗。

六、實施措施及步驟

課題研究時間:

第一階段:

(1)籌備課題組,制定主課題,構建子課題,明確子課題的負責人。

(2)各子課題負責人制定本子課題的課題方案,明確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並設計最後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4)舉行開題會。

(5)通過問卷對我校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摸底,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

第二階段:每學期制定課題工作計劃。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於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小組定期檢查和交流。

(3)組織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學習課改精神,做好學習筆記和學習心得。

(4)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瞭解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進展情況。

(5)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彙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並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及論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7)每學期教師撰寫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心得、論文、案例。

(8)通過階段性總結,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9)及時把課題研究動態、過程上傳到寧夏教研網上。

第三階段:

(1)總結研究執行情況,做好結題工作,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2)寫出課題論文,彙編論文集,優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鑑定。

(4)觀摩活動。

七、課題研究人員安排 。

總之,開展小課題研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它與新課程同生共長。我們相信,小課題研究一定會成為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大亮點,一定會豐富國小語文教學的內涵,為國小語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5

通過參加這次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了到底什麼是小課題,如可開展小課題的研究等,結合自身實際,體會頗多。

一、瞭解到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不容樂觀

有人説,教育教學研究就是建構更為合理的教育意義和活動方式的過程(柳夕浪)。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還是改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的中國小校裏面,教師們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覺得科研很神祕,覺得科研離自己很遠,覺得做不做科研沒有什麼關係,等等。具體説來,中國小教師科研或者説課題研究有如下幾種令人堪憂的現狀:

現狀一:重申報,輕研究。很多教師很重視申報課題,但不重視研究,甚至沒有研究,只是掛個名而已,沒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兩頭”沒“中間”(只有申報與結題),沒有研究過程,結題的時候只是“匆忙間”整一篇文章;有的則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師從來就沒有真正體驗過自己策劃、設計、查閲文獻、收集資料、調查訪談、歸納探究、交流分享及結題展示等課題研究過程帶來的快樂。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申報課題原本就不是為了研究,只是為了職稱評審或者應付任務,而非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題研究。

現狀二:課題又大又空。教師課題“假、大、空”的現象比較嚴重,與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繫不緊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繫,尤其缺乏對教育教學細小環節的研究;課題往往也是“拿來主義”,而不是自己的“問題”,其結果只能是“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現狀三: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有些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乏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缺乏課題研究的內驅力;有些教師則缺乏課題研究的興趣,沒有嘗過科研能夠改進教學、發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質量的甜頭;還有些教師則缺乏與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願望和胸懷。

現狀四: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這一點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於過分強調統一“規劃”課題,過分強調“集體”研究,所以,課題研究變成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變成學校領導和部分骨幹的“專利”。於是,一部分人始終擁有着話語的“霸權”,而更多的人則長期“被壓迫”着、被“邊緣化”。事實上,個別化的課題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參與的,才是深刻的、有實效的和可行的。

現狀五: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由於過分強調理論提升,過分強調課題研究過程的科學、規範,很多教師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適時的、有力的指導,所以對課題研究常常有一種“自我無力感”,覺得課題研究有點“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現狀六: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前面幾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生產力”,課題研究不能實時、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沒有發展到能引起自我轉變的層次,這往往會帶來一種“惡性循環”。

簡而言之,現在的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難、遠”。那麼,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確到底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呢?

二、學習了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如何選題及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

1、 小課題的定義

小課題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以中國小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以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基於職場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研究方式。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説,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説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的特點

一是問題小,研究微觀問題。教育問題、教學問題和學生髮展問題;

二是過程活,過程週期短且靈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樣。

3、如何選題

瞭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説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類型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對象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範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準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範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鑑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小課題研究的過程

(1)問題階段要明確發現“有哪些實踐問題需要解決”;

(2)設計階段要回答“應該怎樣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即提出解決方案,明確採取什麼行動措施將得到什麼效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行動階段要保證“是否按解決方案採取了有效的行動措施”;採用措施去解決問題)

(4)評價階段要分析總結“所採取的行動措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解決問題的情形及還有什麼問題”等。然後,根據評價的結果開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過程中積累資料:

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要積累相關的過程材料,通過方案、計劃、總結、教育敍事、案例、課例、研究日誌、學習筆記、資料摘記、隨筆和相關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翔實地記錄研究過程。這些記錄過程的資料也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展現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6、如何通過研究日誌積累資料

研究日誌是研究者圍繞着研究問題或針對某個主題對所發生的事件(行)與思考(思)進行的定期記錄。

研究日誌一般要定期進行(如每天的某個時間),但為了防止遺忘,可以及時地寫下備忘錄。 ?研究日誌的內容可分為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兩個方面

描述性記錄包括對研究活動的説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記錄要注重精確性和關注細節

7、解釋性記錄

解釋性記錄指的是個人的感受、解釋、思考、推測、對事件的解説、對研究問題的反思等。 ?解釋性記錄不能單獨構成研究日誌,它要依附於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解釋性記錄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你對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個方面是你對你的行動及其結果的分析,

第三個是對下一步怎樣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敍事中反思的內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敍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裏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瞭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9、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小)課題研究的成果表現形式

中國小課題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這個成果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表述,如課題研究報告、教育敍事、教育案例、教學課例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作品和反映研究過程的各種資料。(見《關於小課題研究的幾個問題》)

要注重中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成果表現形式的特殊性。《長春市教育科研成果集》採取了由“課題的提出與界定”、“研究過程與實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構成的課題研究報告的形式,這並沒有充分展示出這些課題成果的全貌,可以通過附錄等形式來展示。

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敍事式。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敍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敍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敍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引子——説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説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説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瞭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從這次培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課題存在的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題的選題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長和謝老師講到選題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行,研究的切入點要小,從小問題入手,研究過程要真實。

2.研究方法不夠具體。就目前而言,我僅用了個案法,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研究方法,特別是直觀、形象的問卷調查法和圖表法彙總等。

3.閲讀的書籍不多不廣。課題研究要看很多理論知識或資料,特別是在課題選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夠。遇到問題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反思。在研究過程中忠實記錄下自己的做法。

對於這次課題培訓,我感慨萬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聽了講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淺。我要借這次培訓的機會,提高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課題,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師。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聽了李主任的講座之後,我對小課題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小課題研究有以下步驟:

一、課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努力使學生養成課堂教學中的聽、説、審、檢、作業書寫、預習、複習良好的的習慣。善於思考問題的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和善於提出問題,質疑問難,科學思維,勤于思考的習慣。自信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慣,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習慣和聯想探索、假設習慣的培養,體現個性發展。

(2)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研究重點

1、一二年級教師負責低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級教師負責中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級教師負責高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過程、方法

研究方法運用調查問卷法、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行動跟蹤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員結合本班實際特定相應的研究計劃。

調查問卷法:運用調查問卷瞭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教學的理論,特別是關於語文教學資源、相關指導方法的論述和觀點,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及其它教學教育理論,提高課題研究組成員的理論水平。

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教師在真實的教學中解決作業習慣、朗讀習慣、寫日記習慣、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等問題的研究,提高國小生的良好的語文習慣。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力求以清楚的數據、科學的論證,提供事實性材料,評定前階段工作,啟動下階段工作。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個案研究法: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分析、分類研究,跟蹤調查評價,收集整理個理論,提高課題研究組成員的理論水平。

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教師在真實的教學中解決作業習慣、朗讀習慣、寫日記習慣、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等問題的研究,提高國小生的良好的語文習慣。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力求以清楚的數據、科學的論證,提供事實性材料,評定前階段工作,啟動下階段工作。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個案研究法: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分析、分類研究,跟蹤調查評價,收集整理個案研究材料。通過對特定案例的分析,改進研究方法,歸納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績。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性總結,及時肯定實驗成果,修正實驗方案,總結出實驗的主要經驗,及時推廣運用。

五、預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師隨筆集,教學反思記錄冊。

2、學生相應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盤記錄等。

3、提交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4、發表成果,推廣實驗研究經驗。

六、實施措施及步驟

課題研究時間:

第一階段:

(1)籌備課題組,制定主課題,構建子課題,明確子課題的負責人。

(2)各子課題負責人制定本子課題的課題方案,明確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並設計最後的成果展示形式。(3)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4)舉行開題會。

(5)通過問卷對我校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摸底,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

第二階段:每學期制定課題工作計劃。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於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小組定期檢查和交流。

(3)組織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學習課改精神,做好學習筆記和學習心得。

(4)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瞭解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進展情況。

(5)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彙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並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及論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7)每學期教師撰寫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心得、論文、案例。

(8)通過階段性總結,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9)及時把課題研究動態、過程上傳到寧夏教研網上。第三階段:

(1)總結研究執行情況,做好結題工作,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2)寫出課題論文,彙編論文集,優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鑑定。

(4)觀摩活動。

七、課題研究人員安排

總之,開展小課題研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它與新課程同生共長。我們相信,小課題研究一定會成為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大亮點,一定會豐富國小語文教學的內涵,為國小語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7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畫藝術更是承載中國文化的藝術形式,屬中國的國粹藝術。雖然中國畫有着它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並不像油畫棒、水彩筆那樣鮮豔、豐富,主要靠墨色的變化來表現畫面。低年級學生喜歡漂亮的色彩這一特點,使中國畫不能在第一時間裏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而對它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低年級的學生又是很難理解的。那麼如何使學生認識中國畫、瞭解中國畫、喜歡中國畫、會畫中國畫,這值得我們教師好好思考。

一、以遊戲為主調動興趣

愛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喜歡想象。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學《水墨遊戲》時,我用玩遊戲的方式導入,用毛筆、墨汁、加水、在宣紙上做各種活動。接着又形象具體的進行了演示,讓毛筆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個滾……然後想一想,添畫完成一幅作品。同學們在瞭解這個奧祕後,都急於嘗試。在這個玩的過程中,

無論學生的水墨塗抹是什麼樣的效果,只要表現出了墨跡的"濃淡乾濕粗細曲直"等變化,教師就應讓學生認識到他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遊戲的快樂和墨跡變化呈現的美感,讓他們在自由的水墨空間中愉快地散步。通過畫面的展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水墨的濃淡乾濕和線的曲直粗細,並抒發了自己快樂和愉悦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與欣賞教學開拓學生視野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繪畫經過各時代、各民族的畫派風格、藝術形式、表現技法等不斷演變、提高,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一代代中國畫家經過各自終身不懈的追求,創作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繪畫作品,流傳下來的曠世傑作,不勝枚舉,各種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它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對於美術教育來説,欣賞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國小國畫教學中,我經常網上查找有關畫家的成長故事,比如:《徐悲鴻三請齊白石》、《齊白石和他曾孫的故事》《唐伯虎學畫》等,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賞講解,生動有趣的穿插到教學上。學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也在語言表達上,概括上,瞭解畫家的成長上,進一步認識了他們成長的經歷和優秀的作品。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更多的有關知識。通過欣賞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古代優秀繪畫作品和近現代優秀的作品,可以幫助少年兒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陶冶少兒的思想情操,提高兒童的精神境界、藝術修養、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從臨摹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畫起

中國畫傳統的學習方法是從臨摹入手,如臨一些古代和近現代著名畫家的優秀繪畫作品。臨摹所選擇的繪畫內容與少年兒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聯繫,如一些蔬果、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等,因為兒童對這些事物比較熟悉、感興趣。同時,在臨摹的過程,要注意培養兒童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學會分析畫家們是怎樣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藝術表現的。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兒童舉一反三的創造能力。如在學習猴子的基本畫法之後,要求兒童能夠畫出除書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動態。

四、多種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在指導兒童學習水墨畫創作時,要用新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等培養。如兒童剛開始接觸水墨畫時,教師可運用演示法,拿一支飽蘸濃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筆在潔白的宣紙上看似漫不經心(實是極精心)的勾、點上一些大小不同、錯落有致的點、線、面。然後問學生"老師畫的是什麼呀?我們在這基礎上勾畫,它又可以變化成什麼?接着老師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點的狼毫筆稍加勾點,一幅姿勢不同、神態各異的、栩栩如生的羣雀圖躍然紙上。真棒、真有趣!學生們羣情激盪躍躍欲試,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台上隨意點畫,同時啟發學生思考:"我們可以把這些點面改畫成什麼?學生邊討論邊思考,教師稍加勾點,各種充滿童趣的作品便展現在眼前,學生學習興趣濃烈,思維活躍,不知不覺中訓練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學書法藝術,打國畫基礎

書法是我國的一門傳統藝術,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為寫意畫的用筆與毛筆字的書法用筆同源,也就是説練習毛筆書法有助於畫寫意畫。所以,國小國畫教師在思想上要明確中國畫與中國書法的密切關係,在進行國畫教學的過程中與國小書法教學聯繫起來,把兒童在書法課堂上掌握到的運筆、控筆能力援引到國畫課教學之中,無疑會大大提高少兒在中國畫中對線條的表現能力,使國小國畫課的教學達到質的飛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與學習寫意畫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見影之事,它需要過程,需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之路。少年兒童一旦掌握了中國畫法的基本繪畫技能,其繪畫興趣將會與日俱增,藝術百花園中寫意兒童畫表達這朵小花將會開得更加鮮豔、奪目。這樣,我們的民族瑰寶、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傳承和發揚下去。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學校要教出好的學生,就要有好的教師。教師要成為好教師,就要從專業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入手,通過小課題研究的方式,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和教育教學能的提高,這樣才能育好人、教好書,促進學校的發展。

在開展英語閲讀能力提高的閲讀的小課題工作中,我體會頗深:更新教育研究理念是基礎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會指導什麼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教師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質量靠一流的教師隊伍去實現,一流的教師靠不斷磨練去成長。我認為優秀教師的成長需要經歷三個不同階段,即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再到專業成熟。通過小課題研究,引領教師走出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階段,實現到第三階段的`跨越,成為專業成熟的優秀教師,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課堂高效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領、快速入軌。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儘快熟悉學校環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適應,能站穩講台,帶好班級。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多動腦筋,提出自己對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積累屬於自己的帶班、上課經驗,成為研究型教師。第三步是專業引領、提升水平。教師要積極參加“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各類專業培訓活動,通過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將自己的專業從經驗總結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學科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成為獨具特色的學科教師。

校本研修的形式應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即可,教師可按照安排外出參加校外各類學習培訓,也可在校內觀看名師專家講座,參加學科課堂教學研討、做課題研究、自主研修讀書等活動,在研究活動中,從學科原創教學走向關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學科教學高地,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在學科教學中形成一定影響。成為教學風格鮮明,教學效果顯著,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學生、家長喜愛的優秀教師。促進課堂優質高效是關鍵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為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課堂效率來體現。因此,教師要聚焦課堂,狠抓課堂教學研究,以課堂高效和提高質量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要積極參加講研討課、彙報課、優質課和示範課等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要加強課前管理。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四個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研究學法。研究教材就是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從細節上解讀教材。研究學生就是熟悉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實際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分類情況。研究教法就是通過聽、看別人的課堂教學方法,取它山之石運用到適合自己的教學之中。研究學法就是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採用不同的適合自身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搞一刀切、齊步走,追求各盡所能、異步前進。二要加強課堂研究。

課堂教學教師要以“精講精練、章節過關、主動樂學、優質高效”為主要目標,採取“三段五環節”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為:“三段”,即自主學習階段、集體研討階段、合作完善階段。具體為:自主學習階段重在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嘗試性探究學習,教師要設計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感受探究愉悦,培養學生養成質疑提問的習慣。集體研討階段主要是引導探究問題,要做到引導和牽扶,突出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習慣、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識的培養,進行合作釋疑,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基礎,從中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點、疑難點、易錯點、興趣點,並有效的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點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以學定教”,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合作完善階段是實現嘗試性探究學習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歸納小結、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讓學生感受收穫。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新知識、新環節、新方法、新收穫。讓所有學生在昇華中感到自身學習的提高。“五環節”,即第一環節——明確學習任務目標。教師利用每節課最後五分鐘時間佈置下節課學習任務和目標,設計自主探究題目,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第二環節——自主嘗試學習。

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課後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能解決的問題,自己想法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帶到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並學會發現新問題。第三環節——彙報學習情況。回顧總結嘗試性探究學習情況,課堂上同學之間交流疑難點,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第四環節——問題研討。分組討論時,本組同學之間、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再思考、再探究可採取查閲資料等形式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第五環節——合作完善。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訓練題目,歸納、總結學習方法規律,形成知識結構,最後達標測試,反饋矯正。三要加強作業輔導。課後要嚴把作業的落實關,實行分層佈置、分類指導、多種方法批改。教師要對學科正式作業定期檢查、假期作業及時檢查、家庭作業隨時抽查,並對檢查的錯誤及時糾錯,針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改正,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提高。 豐富小課題研究的內涵是保障教師師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在師德與德育能力提高方面,應從職業認同、人格修養、情感關愛、心理品質四方面入手,教師通過學習培訓,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對事業有進取心,對工作有責任感,對學校有奉獻,對學生有愛心。教師通過職業道德修養,善於發現與體驗職業生涯的尊嚴和樂趣,自覺愛崗敬業,樂於做教師。教師通過心理研究與調試,糾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態,快樂工作和生活,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教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首先,教師在熟練掌握多種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後教知識。如果學生連最起碼的文明禮貌、遵紀守規、社會交往都做不到,那麼學生肯定對自己沒有任何約束,更談不上課堂守紀、學好知識。因此,教師先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保護自然、喜歡做事、樂於求知的興趣,再給學生傳授知識、教會學法、提高能力,實現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之間知識的輕鬆傳遞。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就是在老師的引領、指導、傳授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的過程。培養學生熱愛學科學習,掌握學科特點,創建學科學法,形成學科習慣。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讓好的習慣使學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師要用真情去關愛不同類型的學生,課堂上堅持“按時、站立、微笑、協作、文明、優質”教學,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行為示範、知識傳承、方法傳授、思想品德昇華的樂園。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質過硬的教師,才能更有效地推動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開展。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9

作為一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我對課題可謂是一無所知,也覺得搞科研是很難的,是專家們做的事。特別是作為一線老師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做的。因此最開始我不知道怎麼去做課題,只是依照老教師的經驗和列舉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體的實施過程也只是一帶而過。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習,我發現其實課題研究是與我們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通過做課題,我們可以很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課題研究也是把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總結、歸納成有一定理論依據的經驗,然後再指導具體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教學更有效。

通過這一年多來對《九年制學校實驗教學器材有效性使用》課題的研究,我從中受益匪淺。它改變了我以往單純的經驗教學手段,不在束縛於單純的跑、跳、投等運動技術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器材和場地,整合教師資源,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等實際情況,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課堂效果,讓學生不僅喜歡體育更喜歡上體育課。

《九年制學校實驗教學器材有效性使用》這一課題,主要着眼於教學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將學校現有的器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不浪費,不出現器材閒置的情況。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體育組團結合作,制訂了年級體育實驗目錄和分項目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方案,都充分體現了體育器材的利用,並且安排合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作為一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課題研究也是提高我們自己教育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做課題要理論支撐,因此我們必須查閲、收集、學習大量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資料、書籍。這樣就會有意無意地促進了我們多看書,多瞭解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當我們閲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進行反思教學。如果長期參與課題研究,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

課題研究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只要我們努力鑽研,虛心向前輩學習,課題研究就能得心應手,我們就能從中得到啟示。我會在今後的工作與學習中,端正態度,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風在哪裏》是幼兒園家園共育資源包大班快樂閲讀1中的一首詩歌。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風的存在。為了進一步嘗試探索幼兒園詩歌教學的新方法,結合我園“354”遊戲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研究成果,我組織了本節活動。

本節活動基本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將説的權利充分還給孩子:在本節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看課件,將自己觀察到的風吹過時物體的變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經過老師的引導提煉,形成一句完整的富有詩意的話。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充分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還給了幼兒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有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2、環境創設較為成功:在本節活動中,我主要通過活動室環境的創設、課件、教師有感情地範讀、音樂薰陶來引導幼兒入情入境,在美的環境中感知詩歌的意境美:活動室中懸垂的柳枝,綠葉藤蔓紅花以及地面上粘貼的開滿各色花的草地無不在昭示着一個美麗的春天情境;在美的音樂薰陶中學習美的語言:活動伊始,在教師範讀詩歌時,優美的音樂伴將詩歌語言的美完美地體現出來,激發了幼兒學習美的語言的興趣。

3、創編遊戲運用恰當,將整節活動帶入了高潮:當幼兒感知了詩歌的意境美,會完整地朗誦詩歌時我並沒有就此結束。《指南》中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要重在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在本節活動中,我準備了豐富的圖片來支撐幼兒的創編活動,幼兒的思維得到發散,語言能力得到提升,一個個優美的詩句從孩子們的口中奔湧而出:風鈴説:當我發出美妙的聲音時,那是風兒吹過。風車説:當我的身體轉個不停,那是風兒吹過……

當然本節活動中也有不少瑕疵:

1、對詩歌語言的學習和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的關係把控得不夠理想。本節活動中重在了讓幼兒學習詩歌語言“那是風兒吹過”,而忽略了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

2、創編遊戲環節評價略顯粗略:創編遊戲乃是本節活動中最精彩部分,在創編遊戲過程中,只是急於讓幼兒根據胸前圖片內容運用詩歌語言説一句話,缺少評價,引導不到位,創編遊戲對於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沒有充分得到展現。

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忽略了對幼兒良好聽説習慣的培養。在活動中,有個別幼兒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沒能遵守説的良好文明禮貌習慣,傾聽缺乏耐心,表達忽視禮貌,教師對幼兒積極引導教育不夠。

總之,通過本節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我有了如下新的思考:

1、幼兒園語言詩歌教學應入情入境,活起來。在活動中,應通過多種手段還原或再現詩歌所描寫的意境,讓幼兒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另外,在詩歌教學中可以有效介入遊戲,充分發揮遊戲這一制勝法寶,讓遊戲使語言活動更精彩,通過遊戲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輕鬆地學習詩歌語言,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2、幼兒園詩歌教學中,對詩歌的創編環節應該如何處理才能既讓幼兒學習詩歌語言,又避免單一的訓練,更大程度地促進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真正意義上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大膽探索實踐,認真反思總結,爭取有所突破與創新,讓孩子在詩歌王國中自由自在地學習語言,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初識小課題是在閆德明博士的《問題、課題、案例——基於行動的小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上。閆德明博士幽默風趣的講座,讓我瞭解到一線教師對教育教學研究的困惑來自於對教育科研的敬畏,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中國小教師的教育科研應該是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的小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真正讓教育研究迴歸到了教育一線,迴歸到了我們這些老師身上。這讓我有了當家作主的豪氣,真正研究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做一個真實的自己的想法。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在國小教師崗位上混了20年的老師來説,真的好想有個老師帶着我進步。然而,一路走來,我清楚地認識到沒有人可以教你,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和鑽研。直到20xx年2月1日,當我參加了台山市國小骨幹教師培訓班舉行的關於《小課題的研究》的培訓學習,使我真正走進"小課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做個真實的老師,做個真實的自己。小課題為我的教育人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通過學習,我對小課題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小課題研究也是科學研究,也符合教育科研步驟:發現問題———選題———做題———結題———成果交流推廣。同時,通過對小課題研究的學習,我掌握了小課題研究的常用方法:調查研究、讀書和文獻查閲、行動研究、敍事研究、案例研究、課堂觀察。我發現,其實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也或多或少的運用過這些方法來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只是因為自己對教育科研知識的運用不太清楚,所以才對教育科研敬而遠之。小課題培訓活動,為我也為我們一線老師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可以毫無疑問地説:小課題培訓幫我獲益良多,讓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餘,讓我享受到了教育科研的樂趣。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20xx年8月5日至17日,我有幸參加了xx區90學時美術培訓,雖然天氣炎熱,但也沒有阻擋我們學習的熱情,第一天看到培訓安排,我就感覺這次培訓非常具有實效性,非常注重我們美術教師的專業技能成長,安排了很多實踐學習的時間,也感覺到領導對此次培訓的重視,不但課程安排上合理有序,更重要的是採用了與湖州師範學院藝術學院合作的形式,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場地和優良的師資。總之,能有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

在幾天的學習時間裏,有幸聆聽了導師的新的教育教學信息,以及國畫專業上導師的示範指導,受益匪淺,開闊了眼界,也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其中xx市美術教研員,李芳老師的講座,講到了學校特色教育的打造和新材料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用她身邊活生生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xx地區一些具有特色的美術教學研究案例。確實給了我很多的啟發,也感受到,要打造學校的特色教育,需要我們教師潛心去研究,用心去打造,像培養自己的孩子一樣,從點滴做起。她還在如何撰寫教學研究課題方面給了我們很多的指導,用通俗的言語,典型的案例,講解了課題研究方面要注意的方面,她教導我們在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表現,真正關愛學生,用情感傾注於教學中。而不能以自己的教為中心去撰寫文章。湖州師範學院姚起老師,給我們講授了新材料的應用,也通過了一些例子,在材料表現方面給了我們很多啟發。特別是他的一些創造性的理念,給我無盡的想象空間,體會到了藝術創造的魅力和價值。

這次培訓我們分了三個班級,我選擇了國畫班,但其實我在國畫方面的學習是很薄弱的。平時拿筆的時間也比較少,對筆墨的運用是很生疏的。但我內心卻對國畫藝術十分喜愛,所以作此選擇。比較幸運的是,我們國畫班有一位十分優秀的導師,鍾安老師,初見時就被他儒雅的氣質,和謙遜的言語所感染。期間,他給我們在國畫學習上提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時在學習方法上的指導,給我指明瞭學習的方向。他提到藝術創作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切忌帶有功利性的因素。以輕鬆愉快的心境去創作,讓我感受到老師的人格魅力,感觸頗深。幾天裏,導師十分關心我們的學習,經常給我們示範指導,看到鍾老師嫻熟的繪畫技巧,水墨的情趣躍然紙上,讓人讚歎不已。也讓我對國畫更加增添了幾分喜愛。與此同時,從國畫班的同學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其中沈建林老師的山水畫線條流暢有力。燕青老師的寫意花鳥,構圖優美,筆墨富有情趣。潘寧老師更是給我提了寶貴的意見。在此,十分感謝這些老師。

培訓即將結束,但對我來説也許更是一個新的起點。雖然在專業上的提升十分有限,但通過培訓,在認識上有了較大的提高。深深的感受到,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專業成長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學習中的遇到的良師益友更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今後,將以此為勉勵,不斷地鑽研,苦苦地探索,爭取更大的進步。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一、我明確了什麼是“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就是一個以教育教學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台。”

二、如何讓課題研究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題研究的內容與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

三、應找準課題研究的`“點“。這是伍海雲教授在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也是給我啟發最大的一句話。伍海雲教授深入剖析我們國小的課題方案,具體的事例,一針見血地指明瞭撰寫課題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引以為鑑,少走彎路,明白了寫好課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寫好課題方案。

四、如何做到紮實研究。在這方面,伍海雲教授講了三個方面:

1、研究方法的選擇。在於文獻研究,敍事研究,行動研究,實驗研究。

2、工作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工作計劃分為實驗計劃,學期工作計劃。一定按照計劃進行。

3、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資料應當體現真實性,典型性,充實性,特色性。要有針對性設計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表格。要有標準性地分類整理材料。

這次課題研究專題講座,意義重大,為我們今後申報課題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20xx年7月,我作為一線教師,很榮幸參加了湖北美術學院——鄭州市教育局第二期中國小美術骨幹教師培訓。雖然此次培訓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在湖美這個美麗的校園裏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鮮而又充實的。湖美的校園處處洋溢着濃厚的藝術氣息,讓我置身於此,流連忘返;湖美的教授更是才華橫溢,出類撥萃,讓我欽佩不已。每一天的課程都像一處誘人的風景,讓知識極為匱乏的我大飽眼福。每一位講師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讓我在緊張的培訓中感受一次次思想火花的衝擊,也讓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禮。此次培訓可謂是收穫滿滿,受益匪淺,不虛此行。下面就培訓學習中的一些收穫和感悟,談談我一些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一、多讀書,讓學習成為習慣。

在開班儀式上,鄭州市教育局曾昭傳副局長引用張大千的名言“人生在世,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對我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一希望我們多讀書,提升自己的美術素養;二希望我們從美術教育走向美育教育;三希望我們成為有個性有魅力的美術教師。從曾局長的話中,我瞭解到美術教育在現代教育中越來越受重視,更深知讀書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意義。因此,我決心在今後的教育征途中,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二、汲取名師精華,讓學習有效。

教育部美術課程“國培”專家,中南地區美術師資培訓專家,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教研員——向莉老師,結合美術課程標準,重點給我們講授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資源開發的問題。向老師從文化的含義、美術教育的根本任務講到了美術發展的三個時期,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美術老師的內涵和外延,學校美術教育與校園視覺文化的關係等等。她還以生動的實例為我們展現了湖北美術教育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讓我大開眼界。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學,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道路上,我還處於萌芽狀態,與其相比相差甚遠。這樣精彩的講座猶如雪中送炭,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了指點迷津的作用。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美術中心組活動在我校開展,兩為美術專職教師為我們呈現了兩堂有關奧運的美術課。從一個兼職美術的教師我來是説,這兩堂課很成功。

《漫畫運動的人》學生積極性很高,展現的作品很豐富,學生素描的水平也很高,可見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是很有效的。《奧運橋》更是有創新,把課堂搬到了籃球場。用繩來搭橋,學生們奇思妙想,搭出了一座座從世界各地通向北京的橋。老師的設想很獨特,也很大膽。作為門外漢的我望塵莫及,當然在一些專家眼裏,一些專職教師的眼裏,肯定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堂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在不斷的鑽研和磨課中才能不斷地進步。昨天又很有幸地聆聽了朱敬東老師的《關聯文化——行走在視覺文化下的思維方式》。因為我對朱老師的美術藝術缺乏研究,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個聆聽者,聽了以後感覺藝術家的思維真的是需要別人去慢慢思考的。一樣很普通的東西,或許是一件在我眼裏很不起眼的東西,被他們這樣賦予了一些思想和思維後,就變成了一件藝術品,真的很神奇。

我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很朱老師交流中,我有一點的緊張,總想逃,但又捨不得逃,因為他的講座很精彩,讓我們受益匪淺。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和教育科研的實踐充分證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在學校的課題研究中,一些學校有收穫,有成果。但我們不可否認,課題研究鬧忙一陣子,唱了一路的歌,結果卻發現無詞、無曲。即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沒有實效性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加強課題研究常態化對策的思考,是學校科研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現狀

(一)重形式輕過程。

“申請課題——開題報告——結題報告”,這是現在很多學校和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個程序裏面,開題轟轟烈烈,有關人員都到場,筆記做得很完整,只是為了充實材料;而結題要麼是草草收場,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交出一份結題報告,課題研究就結束了,要麼在結題前搞臨時集中進行材料突擊,忽視最為重要的研究實踐過程,以至於很多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是短期內胡拼亂湊的結晶,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二)重演繹輕實踐。

有些課題選題寬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資料、閉門造車、做些文字資料,缺少實際的調查、測量、實驗、統計、分析等方法,只通過理論的演繹推理,最終形成的研究成果脱離實際。

(三)重完成輕有效。

課題研究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但一些學校的培訓的問題也諸多。如課題理論材料、學習材料、培訓材料隨意性很大,沒有圍繞專題研究選擇理論依據作為學習材料或者與專題沒有關係,材料的來源比較雜,想到哪裏,學到哪裏,培訓到哪裏,找點學習資料,大家做做筆記,留個學習的痕跡。這些理論的學習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無效的學習,實質上這些行為就是一種敷衍,“為研究而研究,為課題而課題”,沒有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題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後續研究。

為了追求所謂“眼球效應”,許多教師在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時喜歡標新立異。一旦出現新的動向或潮流,就聞風而動,課題研究中新名詞、新概念迭出。殊不知,這些“新名詞”、“新概念”的出現,許多老師一下子並不能真正瞭解和理會,反而拉大他們與課題研究之間的距離,進而產生畏難情緒。一味地求新求異,使教師教育科研缺乏主體性,阻礙對自身實際面臨問題的洞察和捕捉;也讓教師的課題研究變得曲高和寡,極大地挫傷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五)研究成果單一,只求編撰論文。

談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認為就是撰寫長篇大論的學術論文,似乎沒有論文發表就不能稱之為研究。一些教師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論文發表、獲獎的數量,忽視平時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而許多老師的論文大多是應景之作,並沒有真正體現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論文只是想方設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論文獻,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論結合,就能彰顯論文的力度和分量,進而造成論文話語方式的抽象,敍述結構的刻板,以及論點論據的空泛鬆散。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論文情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教育科研真正的實踐探討。

二、課題研究不能常態化的原因分析

(一)領導層原因。

1、重視不夠。一些學校領導雖然是課題的負責人,但是由於思想上並沒有把課題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對課題研究的指導和參與,真正潛心研究課題的時間並不多,花在學校教學研究的精力比花在課題研究上的精力多。

2、水平不夠。學校領導應該有引領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的水平,但由於一些領導主動學習的願望不強,造成理論功底逐漸減退,實際工作深入不夠,因此,在指導教師課題研究的深入上就力不從心。

3、時間不夠。現在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也越來越細,每個部門對學校進行直接的管理,這就造成學校管理工作存在壓力,甚至忙於完成上級佈置的各項任務,如檢查、比賽、活動等,如不完成就通報公示,在考核中扣罰。這樣一來,領導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充電、學習,這也是課題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

4、管理不夠。雖然現在學校科研管理制度、管理網絡都齊全,但實際工作中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比較普遍,即課題管理者缺乏對學校課題管理的實質性、有效性的管理。因此有些課題管理者只是完成表面的一些工作,真正對一些課題研究工作思考甚少。如每學期課題研究的目標是什麼,如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等一系列問題。

5、評價不夠。對幼兒園課題研究的質量考核目前還存在軟性的評價,如果要説量化,也就是每學期的課題計劃、總結,課題的一些過程性表格是否完成,論文是否完成。只要這些完成了,教師的課題工作也算基本完成。而對在課題研究中的實效性的考核評價體系是缺乏的、困惑的,這是造成課題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不前的一個原因。

(二)教師層原因。

1、教師對研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雖然看似教師都參與課題研究,但實質上很多教師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課題任務,真正重視課題研究,真正把課題研究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方式的老師非常少,造成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認識非常淺。

2、教師對研究的方法掌握甚少。任何課題的研究都有其獨特性,必須弄清楚他們的內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於走偏,但目前很多教師對課題研究的實質內涵、操作步驟都不太明確,重視不夠,不深入思考和探索研究的價值與研究的方式方法,不會研究也就顯而易見了。

3、教師對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課題研究需要教師有較強的理論素養及研究能力,需要不斷學習,但很多教師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研究的主動性不強,對自身要求不高,做到什麼份上也不追究,沒有強烈的自我成就需要,必然出現操作不規範、不到位、不成型的結果。比如,課題培訓學習,只是應付而已,學習時參而不與,心不在焉。

4、教師承擔的保教任務過重。目前學校的現狀不僅是領導沒有時間深入課題研究,對教師來説同樣面臨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重的現狀。一線教師要完成學校各個部門的各項工作,備課、上課、環境創設、家長工作、保育工作、比賽活動等,認真完成這些工作已經很忙,那麼靜下心來學習、靜下心來研究只能成為一種願望。

三、課題研究常態化的對策思考

(一)提高課題意識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前提。

開展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研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推進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改革。幼兒園一定要明確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增強課題意識。一是學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加強學習,明確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所在,當好學校課題的領頭羊。二是要創造全園深入研究的氛圍。學校要給教師正確的引導。如聘請專家或教科室的領導來園進行培訓,開展座談討論等活動,讓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及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明確課題研究不只是教授、專家的事情,也是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二)強化課題管理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核心。

一是要加強對課題負責人的培訓。首先要提高課題負責人的管理意識和管理主動性。可以通過簽訂課題負責人責任書,課題負責人的課題工作的每週每月彙報,課題負責人的管理經驗交流等形式,幫助課題負責人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提高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研究的每一個環節管理的實效。如課題方案的管理。課題負責人要對課題進行剖析,找到具體的研究問題,瞭解此課題的研究現狀,結合幼兒園自身的特點討論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開展研究;教師課題計劃的管理。要從教師課題計劃開始抓起,指導教師如何制訂課題計劃,並要對教師的每份課題計劃細心閲讀,並及時給予教師意見和建議,使教師的課題計劃有質量、可操作;課題過程的管理。要經常深入一線,對於教師的研究現狀,研究困難,研究亮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即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課題學習的管理。要避免學習隨意性、無效性的現象,因此,課題負責人要在培訓上多加思考,學期開始制訂的培訓計劃要有系統性、針對性,學期中的培訓過程要有堅持性和實效性。用心組織,用心指導,才會培養出用心的教師。

(三)提高研究能力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關鍵。

課題研究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能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觀察、記錄、思考;分析問題需要教師做出判斷,什麼問題值得研究,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進行研究;解決問題需要教師瞭解並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修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體會到“原來這樣做更好”。

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方法多樣,一是學校組織教師集中培訓和學習,學習形式多樣,可請專家進行講座、骨幹教師進行經驗交流、研討交流等;二是創造條件給予教師外出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教師走出校門學習,這種學習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三是搭建舞台。學校要給予教師鍛鍊的機會,開展一些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比賽活動,這種比賽不僅僅侷限於教學活動的展示,可以涵蓋很多,如課題記錄的比賽,課題心得的比賽,課題活動組織的比賽,課題情境創設的比賽等,使每個教師都有機會發揮。讓教師感受到自身在研究中獲得的成績,這對教師研究自信心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

(四)完善課題制度是課題研究常態化的保障。

完善、落實好課題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是確保課題研究有序、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一是要將制度深入人心。可以製作制度小手冊,人手一份,隨時可以翻看,做到人人知曉。二是要嚴格執行制度。可以層層簽訂課題研究責任書,做到研究有專人負責,職責明確。三是政策鼓勵。學校可制定一定的政策對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進行物質或精神方面的獎勵,讓教師獲得參與研究的好處,如有利於評職稱、物質獎勵或獲得一定的榮譽等。有了一系列的保障後,促進學校的課題研究趨於常態化、深入化。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好教師的前提是教師的專業發展,而專業發展就在教師身邊。以往的大學集中式培訓適合於學歷提高,不適合於學歷後的教師教育。而教師教育的根本不在於行政干預,更在於教師的職業自覺,這種職業自覺來自於教師內在尊嚴的喚醒,而這種喚醒的場域就是教師身邊的教育實踐。《教師身邊的教育科研》就是從教師身邊的教育科研談起,將教師長期漠視、遺忘的身邊的教育資源——自己本身、自己的教學、自己的.學生、學校的課程、平時的作業、平時的課堂、熟悉的班級、民主的學校等,重拾起來,讓學校真正成為教師成長的基地!

根據學校“享受讀書之樂”暑期閲讀隨筆徵文大賽的要求,本人暑假期間閲讀了張天雪編著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師身邊的教育科研》一書,開始看到書名時讓我一點都提不起興趣,覺得不會又是一本枯燥的純理論書,還是關於教育科研的。工作以來,“科研”二字對老師來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我們幾乎每年都有科研成果:論文、課題研究、科研項目等等。但是又很陌生,因為,我們對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方法其實沒有好好領會與滲透,總是表現在表面,所以感覺上對教育科研還是很陌生的。

終於還是閲讀了《教師身邊的教育科研》,其實也並不那麼枯燥艱澀,書中許多的案例還很吸引我,讓我不自覺的慢慢讀下去。應該説,這是一本貼近我們一線教師的、將教育理論與研究實際相結合的好書。粗粗的讀完這本書,我不僅瞭解了一些有關教育科研的實用理論,更多的是我的思想觀念得到了一次提升。

本書的作者張天雪,管理學博士(教育經濟與管理方向),全國教育管理學術委員會理事。曾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求學。在黑龍江齊齊哈爾、浙江金華等地工作,先後任中等師範學校和師範大學的教師。主持或參與過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著有《基礎教育改革論綱》一書,並有40多篇學術論文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在國內諸多城市進行過講學和學術交流。

該書從六個章節分別介紹了:讓我們成為教育家、新課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教學改革中的教育科研、德育創新中的教育科研、班級管理中的教育科研、學校管理中的教育科研6個方面系統論述了教師所需具備的科學研究能力的習得和培養。用科學的方法和生動的案例,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原本狹隘的以為,搞教育科研就是進行課題研究。但在進行課題研究中,我會碰到許多困難,有時是無從下手。其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除了課題研究,還有案例研究、敍事研究和經驗總結。為了上好一節課,反覆思考、修改,上完後寫出課後反思;或是針對某一節課、某個課堂片斷、某個教育事件思考後寫出案例反思、隨筆等等,這個過程也都可以看成是在進行教科研的一個過程。只是我們做的比較隨意,沒有以某一問題為主題進行一系列的主動思考與研究。也就是説,教科研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都有在做,並不那麼高高在上,但要做的好做的有成效,必須要有深入的思考,把研究主動、堅持的貫穿在日常教學過程中。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寒假的第一天,閆德明教授為骨幹班教師進行了《問題?課題?案例——基於行動的小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

聆聽了講座,使我們知道了小課題研究是指中國小教師在短時期內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中心,積極主動進行實踐改進的一種課題研究方式,相對於大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具有低起點、日常化、短週期、好操作、易評價等典型特徵。閆老師以立項小課題為實例,在充分肯定小課題研究成果前提上,在充分提煉小課題特色和亮點基礎上,建議研究問題進一步聚焦,成果要更加具有指向性,成果展示儘量量化或者使用直觀材料。從而進一步做好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形成濃郁的學習研究文化氛圍。

通過專題培訓,我們已初步瞭解到小課題研究的操作模式為:聚焦質疑,確定問題;設計方案,學習研究;反思總結,解決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研究與自己的日常教學緊密聯繫,不斷進行實踐與反思。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這個寒假,教師進修學校組織開展小課題研究,以前的我從不做教學方面的研究總是感覺沒有方向,現在參與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教授從三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小課題研究的,從其講解中,我瞭解了小課題具有以下三個層面的意義:

(1)小課題研究是一項每一位教師都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它取材於教學實際,加入教師自我的思索後又應用於教學實踐的過程。從這一層面講,小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2)小課題研究是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困難提出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激發學習熱情,改善教學效果的一種良好的方式。所以從這一層面上理解,小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

(3)小課題研究是教育教學成果的體現的重要形式,它的適用性、普及性較高在一定層面上有利於促進教學改革,所以説小課題研究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

除了以上對小課題研究的理解,我認為在以後的小課題研究中,需要做到:

(一)小課題研究的選題體現教學中的弊端,或是為解決教學問題而生;

(二)小課題的問題提出後需要經過查找資料、訪談或者是閲讀文獻等獲取資料的形式來得到問題解決的策略與方法;

(三)詳細制定策略或方法得以實施的步驟,最重要的是結合教學實際,實時體現在教學過程中;

(四)堅持運用策略與方法,並及時收集自己的實踐資料以驗證策略與方法的合理性,並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進。

(五)整理資料並提升到理論高度,對課題研究的結論用理論加以證明。

最後,我想説的是通過這次課題培訓,使我明白了小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使我明白了功夫在平時,注意平時資料的收集。總之,課題,讓我們有了進步、讓我們有了自信、讓我們有了成就感。

最新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4月28日-30日,我有幸參加了在z三小舉行的“z市國小數學教學研討會”。作為國小數學骨幹班的一員,這次的學習其實從4月8日就已經開始了。我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在接到作業任務之初,我就開始馬不停蹄地進行學習和研究。直到我在區裏講完《折線統計圖》這一課,我還在思考我的課,思考的同時我對這一課有了較深的理解,但同時又有很多困惑,得不到解答。來到這裏後,觀摩了三位老師同上這節課,又仔細聆聽了專家對這節課的解讀,我恍然大悟,原來答案是這樣的,原來這節課還可以這樣上!真是不虛此行,收穫多多!

一、課例研究過程的收穫

曾經聽過一個挖井的故事:一天師傅讓徒弟去挖口井,因為天天挑水太遠了。於是徒弟找了塊地,就挖了起來。他挖了幾個月也沒挖出水來。徒弟問師傅:“這裏沒水,我到其他地方挖。”師傅説“讓我看看。”師傅到他挖的地方看了一下,只見滿地都是坑,師傅指着一個坑説:“就在這挖,我説停再停。”於是徒弟就一直挖,挖了很長時間,終於有水了。徒弟很奇怪,問師傅:“為什麼你知道那有水呢?”師傅説:“不是我知道,而是你沒有在一處挖,力氣在一處使,所以不能出水呀。我們學習、修行也要如此,要一直深入才能有成就,如果東跑西跑,東看看西學學,是不會有成就的。”

看完上面的故事,再回想於老師讓我們做的課例,這才感受到於老師的良苦用心。從上次的《因數與倍數》開始,於老師就有意識地培養我們對一節課進行深入細緻地研究,用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這次的統計同樣也是這種模式。這樣的課例研究模式讓我不再浮躁,不再東看西學,而是能沉下心來慢慢體會一節課的真諦。從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到教學用書的詳細解讀;從觀摩名師怎樣執教再到自己備課上課;最後再和研討會中三位老師的課堂作比較,我對這節課不僅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更從其他老師上的這節課中感受到了差異和距離:這個環節我怎麼就沒想到?我怎麼就沒有這樣的教學機智和教學思想?

雖然這次我上交的作業沒有被老師採納,但我已經從研究一節課例當中學會了思考,有了更深的積澱,這是我在日常備課中絕對達不到的效果。我要像那位小和尚一樣學會打深井,不能朝三暮四、蜻蜓點水,要持之以恆,進行更細緻地研究,爭取下次的作業質量更高一些,早行動,深研究!

二、研討會的內容形式帶給我的思考

一天半的研討會,我一點也沒有感到累,相反非常願意參與,當會議結束時還很留戀研討的氛圍。因為這次的研討會於老師又進行了創新。除內容上都是研究統計領域深入挖井外,形式上採用的是骨幹班成員人人蔘與,給了這些學員們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Y圖評課”更是一種創舉,讓觀者從聽、看、想三方面進行有效梳理,成果顯著。

作為一名鄉鎮教研員,我也曾改革我校的數學教研模式,但收效甚微。現在想來,我沒有領會到教研的實質,沒有把一線的教師作為教學研究的主要力量,都是站在管理層面想當然地進行校本教研;沒有考慮到老師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研究的實效性怎樣,沒有調動起老師們參與教學研討的積極性。往後的校本教研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我已經找到了答案:一是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問題從教師中來,研究再服務於教師;二是確立研究目標的實效性,集中兵力攻下一個“碉堡”,總結經驗為攻下其他“碉堡”打好堅實的基礎。三是改變教研方式的刻板性,靈活、巧妙、人人蔘與、樂於享受,在教研中提高老師們教學的幸福指數。這樣的教研才是我們每一位教研員所應努力追求的。

三、令人倍感幸福的“小數團隊”

自從加入了“小數團隊”,我就倍感幸福,有了前進的動力,我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歇。從最初於老師給我們的激勵,改變我們的思想;到後來帶領我們學習,豐厚我們的內涵;到現在督促我們行動,提高我們的技能。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引領我們慢慢成長。跟着於老師,我一直走在成長的路上;有了團隊家庭的相伴,我的成長之路並不孤獨;有了“小數”前輩們的提綱挈領,我不會迷失方向。我就像那隻蝸牛,雖然腳步很慢,但從沒想過要放棄,一步步堅持攀登,終有一天我會迎來屬於自己的巔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4j86e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