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 篇1

今年三月份,我在金海岸國小,觀摩了李軍老師主持的數學小課題研究交流會,觀摩了七位老師的課。其中有課內知識的研究,如:兩位數乘兩位數、簡單的數據分析、如何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也有課外知識的研究,如:裝液體的容器為什麼做成圓柱形的、牛奶盒的包裝等。從這些精彩的彙報課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純真童趣及探究的熱情,特別是有研究任務的小組成員彙報時的那份流暢、那份自信,孩子們質疑、辯課時那份執着、那種思維的獨特,真的叫人歎服。可想而知,孩子們經常在這樣的氛圍中歷練,不成功不成材都難!同時在課上我也看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那份尊重與理解,對學生的信任與鼓勵,對學生的指導與引領。他們超越了有限的課堂空間,超越了教材,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為開拓優等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創造了條件。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第二天我們一共聽了三位專家的報告。首先是中央民族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的孫曉天教授的《數學探究教學 意義與實現》,從中我明白了,探究教學一定要搞,不然,新課標中的各種教學目標無法實現,但探究的形式不一定非得模式化。他説,沒有探究式的教學,難談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他所提倡的探究教學與我們現行的自主探究教學方式是很吻合的。孫教授在報吿中提出的開展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的幾點值得我們借鑑:

1、探究的應是學生未學過的內容;

2、不主張預習;(先學後教不是探究,是自學);

3、儘量不用書的情境或例子;(教材呈現了各種解題思路及答案,叫學生怎麼去探究?他能不去看嗎?)教材是雙刃劍,一方面給了探究的問題,一方面又封了探究的通道。

4、教師要幫學生搞清楚情景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5、學生一定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在有了想法的基礎上討論、分享,形成共識。(小課題研究是課後研究、課上彙報,看不到學生研究的過程;我們往往就是拋問題之後就分組討論、交流,大部分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不願意思考。要改變)。

6、教師個別引導很重要。尤其對反應慢的學生,這時啟發就起作用了。

7、公開展示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式教學要注重過程,現在的一年級教材,在呈現形式上也突出了這一點。然後是《國小數學教師》主編陳洪傑老師對這7節課的點評報告,點評內容我就不做彙報了,但他在點評之前的一段話我覺得值得我們在評課中去借鑑。他説,我希望一堂數學課能做到這16個字:面向全體,人人有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小明星”,沒有“三陪”;注差異,基礎的差異、學習風格的差異、提供不同層次、多樣的學習方式;各有提升,在自己的基礎上發展,人人發展,個個不同;學科特色,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數學工具性、思想性、審美性等。要直面問題的教學改進。(課上,千篇一律:你們聽明白了嗎?還有什麼疑問呢?學生肯定會肯定的回答,他有疑問也就不好意思説了,事實上他是不明的,是有疑問的。(課件出示錯例) 學生一旦有了什麼疑問,也是千篇一律的:這個問題我們課下再研究好嗎?當時我就邊聽邊反思,自己在上課時特別是公開課時不也同樣嗎,就怕出現什麼問題影響了預設的過程,就是不敢面對突發事件。課後,我又登錄了陳洪傑老師的博客,看了他的一篇《你有勇氣上一節失敗的公開課嗎》,這篇文章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已經轉到我的博客上了,希望與老師們共享。最後一位作報告的是陳紅婷老師的《讓師生在研究中成長》。

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收穫與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將專家的思想、理念慢慢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新的提高。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研究中,我輔導了《語文自主學習法》課題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課題計劃的預期結果,現將我個人輔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的體會總結出來,以便與其他研究課題的輔導教師共同探討。

一、明確“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

如果輔導教師連“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是什麼都不清楚的話,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就可能變成一種“形式運動”。我是這麼認為的,“研究性學習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觀察、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方法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利用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獨立思考、信息分析處理等多項能力。研究性學習法的研究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如何定課題

定課題與寫論文可以説是同出一轍,課題定得好就可以説你的課題研究已經成功了一半。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結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或本學科與其它邊緣學科的結合等多種方法來議出一個課題,在明確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後再定出課題名稱。例如我們計算機學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諸如:利用玩遊戲進行學習,破壞學習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學習法。

三、分階段有條不絮的完成課題研究一個課題一般可以自己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1、議題階段

定課題、做計劃,設計出有關統計資料的表格,課題進展情況登記表等。

2、開題階段

讓課題組成員明確課題目的,研究方法,佈置以時間細化的計劃課題任務,必須完成的階段性成果,負責人等。

3、研究階段

課題組成員按階段,按時間完成階段性課題任務,形成有關(信息)數據處理報告,填寫有關表格。進行階段性課題總結。

4、結題階段

收集整理開題以來的各項成果和資料,進行有關的數據統計處理,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形成結題報告。邀請有關權威部門,有關專家組成員召開結題會,並由權威部門或專家組對本課題作出科學的評價。

初次進行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以上的體會純屬個人在摸着石頭過河中總結出的不成經驗的所謂經驗。不足之處有請多多指導。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教科研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重視教育教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改革與發展的潮流。教育改革與決策必須依靠教育教研,教育教研必須為教育改革與決策服務,已經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共識。3月16日我們在縣委禮堂聽了李洪山主任做的專題講座: 《在行動中探索—中國小教育科研的基本途徑》,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促進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中國小校教育要發展,就必須改革;中國小校要改革,就必須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對改革傳統的教育體制、教育思想、教學方法起了較大作用,研究成果為學校各學科的綜合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實驗數據和可供借鑑的研究方法。中國小校教育既應堅持“常規體系”高效率地運行,又要構建未來教育的框架。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不僅對學校今天的整體教育水平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學校明確未來的教育思路,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都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向教育科研要質量”。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已經成為中國小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趨勢。對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探索、研究和實驗,有助於揭示教育規律,解決教育問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説,課題研究水平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幅度。

三、有效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教師是辦學諸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尤其是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使學校在現代教育中辦出特色,才能使教育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教育實踐表明,優秀教師的匱乏,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因此,要重視和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為了更好的促進自己成長,立足三尺講台,研究課堂教學,不把課題研究當作一陣風,結題就了事,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為了在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成績,我想對一學年來的幾點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 、缺乏堅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名字叫“堅持”,我們都能記住這醒目的話語。很多時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時間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學校教科室的倡議下我熱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報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實效》個人研究課題。那個時候有點摸着石頭過河的感覺,但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課題。每堂課都盡力做好與自己課題有關的工作,但是由於“忙”的藉口,讓我們逐漸激情勇退,這項工作的投入度與力度相對減弱。各種各樣的藉口成了“堅持”的絆腳石。我們都不會忘記奧運會上,我國體操男團在比賽場上完美的表現,我們都清楚在這成功瞬間的背後是他們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結果。

二、 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課題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對它的思考。再往下細追究還是我們處於被動研究狀態,只浮於表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沒有遇到問題,在問題面前我們選擇的是什麼?迴避還是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舉例而言,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與個人課題有關的環節確確實實做了,心裏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準備,可是時間卻一天天過去,總以“忙”“沒時間”而懈怠、搪塞,常常這樣自我安慰 ,甚至有時候是任務迫在眉睫了,靈感也才隨壓力而來。課題研究工作是一個過程性很強的工作,我們只有把它時時放在心上,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積累,不斷的總結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踐行。把在做課題過程中的點滴隨時隨地記錄下來整理好,這就是一筆誰也拿不走的寶貴財富。好多時候,我覺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結果,甚至把上一節個人課題彙報課也當作一種負擔甚至是煩惱,總覺得耽誤了我手頭的很多實質性的工作,其實,細細想來,這不正是在研究、在學習、在提高嗎? 我們在踐行點滴的同時,也是在使自己不斷豐滿起來。讀了這篇文章,我真想告訴自己:多一點現實,少一點虛擬;多一點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業要發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對於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在行動中探索,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今天學習了彭瑞華老師小課題的研究,從這些精彩的彙報課中,我學到了做小課題研究一定要注意一些要求,比如説題目中一定要有研究範圍,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論據,明確目標等等之類的知識。

從中我明白了,探究教學一定要搞,不然,新課標中的各種教學目標無法實現,但探究的形式不一定非得模式化。他説,沒有探究式的教學,難談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他所提倡的探究教學與我們現行的自主探究教學方式是很吻合的。在報吿中提出的開展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的幾點值得我們借鑑:1、探究的應是學生未學過的內容;2、不主張預習;(先學後教不是探究,是自學);3、儘量不用書的情境或例子;(教材呈現了各種解題思路及答案,叫學生怎麼去探究?他能不去看嗎?)教材是雙刃劍,一方面給了探究的問題,一方面又封了探究的通道。4、教師要幫學生搞清楚情景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5、學生一定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在有了想法的基礎上討論、分享,形成共識。(小課題研究是課後研究、課上彙報,看不到學生研究的過程;我們往往就是拋問題之後就分組討論、交流,大部分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不願意思考。要改變)。6、教師個別引導很重要。尤其對反應慢的學生,這時啟發就起作用了。7、公開展示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式教學要注重過程,現在的一年級教材,在呈現形式上也突出了這一點。

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收穫與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將專家的思想、理念慢慢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新的提高。

國小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我校研究的課題名稱是“農村國小生閲讀習慣與其口語表達能力關係研究”,作為國家課題“閲讀習慣的養成”的子課題,學校領導和參研教師十分重視,從課題組組建到現在,課題負責領導已組織參研教師多次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我對課題實驗研究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學會自己選題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就存在於實際的教育教學情境之中,教師要時時關注教育教學情境,尋找具體問題。

1.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問題。我們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特長愛好和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獲取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2.在反思中提煉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可以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徑,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問題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

3.在與教師的交流中解決問題。在教師間的相互交流中,可以發現自己未曾注意的問題,進一步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激發自己的研究意識,將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二、教師素質與課題研究的關係

1.教師的課題研究意識是前提。教師的研究意識越強烈,就越有可能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如果教師缺乏研究意識,就會對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有價值的問題熟視無睹,錯失提升教育教學的認識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時機。當然研究意識並不會憑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鋭的問題意識之外,還要真正體驗到課題研究帶來的自身專業發展與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2.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是基礎。一個總感到有許多課題需要研究,並能很好地進行研究的教師,往往是教育理論知識較為紮實、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師。教師有教育理論的指導,則會很快發現問題,並進行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本課題研究應該注意的問題

課題“農村國小生閲讀習慣與其口語表達能力關係研究”,就其名稱分析,我作為一名參研教師,在閲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積累知識,豐富語彙。在口語交際課和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傾聽,靈活應對,順暢表達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語表達訓練方法、策略,着力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9y97p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