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精選9篇)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精選9篇)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1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徵程號召新作為。作為新時代的選調生,能夠在組織的關心下,紮根基層一線服務一方羣眾,這是我們的榮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做一個政治上明白、工作上清醒、服務上貼心、發展上保駕的選調生。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精選9篇)

樹信念,講大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沒有信念的人生,就像大海上沒有航標而航行的船,永遠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歷史和現實足以證明,只有那些將理想信念深深銘記於心,外化於行的人才能夠在一切利益誘惑面前,在一切弱化和破壞組織純潔性,戰鬥力方面勇於亮劍,並屢屢獲勝。大局者,足可管中窺豹,足可運籌帷幄,鑄就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境界。衡量一名選調生合格是否,要將政治上明不明白放在首位,只有政治上明白,才能處事上清醒,服務一方羣眾,助力一方發展,政治素質是具有四兩撥千斤作用的。我們要時常吾日三省吾身,黨性覺悟夠不夠,理想信念純不純,大局意識有沒有。只有不斷修身養性,才能夠永葆政治肌體的健康。

守紀律,將規矩,做工作中的清醒人。人生要繫好第一顆釦子,因為它是起點也決定着終點。如果一名選調生從一開始就我行我素,自以為是,在工作上不遵守工作紀律,組織紀律,羣眾紀律,那是極其危險的。紀律是完成各項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制度性約束,如果有規矩沒有人去執行,去擁護制度的權威性,那紀律會變成一張廢紙,一個團隊就無形之中成為了一盤散沙,連規矩都不講了,更別説在急難險重的環境下取得勝利了。有些人就是因為紀律意識不強,在你來我往之中無形的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作風習慣,當驀然回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善服務,解難題,做羣眾的貼心人。做好一名基層選調生,是一項極其不容易的事情。作為基層最前行的工作隊,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歸根結底就是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只有想清楚這個問題,才能使工作對得起組織檢驗,經得起羣眾考驗。選調生其實和千千萬萬個普通公務員是一樣的,我們都是服務羣眾的,只有不斷為羣眾解決身邊難題,我們自身才能夠得到成長和人生意義的昇華。文章寫得再好,天花亂墜也抵不上真真切切為羣眾解決一件難事,多做一點為民服務的事實,少做一些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事,我想心安了自己,也舒服了別人。

講擔當,敢作為,做地方發展的保駕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哪裏工作就要為那一方百姓謀發展。對於一名選調生未來的路而言,有多大擔當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作為就能成就多大事業。基層的事情很雜,想從方方面面出發,作出一番超越前人的事業是存在不少困難的。但不能説存在困難就停步不前,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正確樹立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姿態,不管經歷什麼,都要着眼於地方的長遠發展,哪怕就是每天或者每月每年取得一點點進步,至少我們的事業是向前的,這樣在一代又一代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事業註定會像潮水一樣奔騰向前。

“呼吸相顧,痛癢相關。”新時代的選調生,其路遠,其情近,其志遠,其夢近。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2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出了堅實步伐。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提出“三步走”戰略,即到上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温飽問題,到上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進入新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後,我們黨又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30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到“十三五”規劃收官之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台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人,“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3

時間鐫刻嶄新年輪,歲月書寫時代華章。回首過去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眾志成城、迎難而上、鋭意進取,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強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1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歷史,往往需要經過歲月的風雨才能看得更清楚。101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73年前,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今天,神州大地自信自強、充滿韌勁,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我們清醒地看到,任何奮鬥目標都不會輕輕鬆鬆實現,前進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奮鬥史、新中國發展史、中華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朝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必須認識到,這只是我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鬥。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我們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勇於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宏願而砥礪奮進,開創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

道路決定命運,我們步伐堅定。73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得到人民羣眾擁護支持的正確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歷史和實踐已經並將進一步證明,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強大的領導力和執政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無比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堅定不移沿着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4

最近我讀了朱自清先生撰寫的《經典常談》一書,朱先生離開我們已有62年了,他作為我國現代作家以及他的優秀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永垂在我的心中。看了這本書,就覺得書中字裏行間都閃現出他那種嚼飯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對其追懷不已,併為其只有50歲的生命而惋惜。

作者在書的序言中闡述了何謂經典,經典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產由中國文字記載下來的東西。然後説明經典都包括哪些書籍,這些書籍共有十三種。這十三種書籍的作者,產生的原因,書的內容,及該書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分別逐一地作了介紹,這種夾敍夾議的過程就構成了全書的內容。

這本書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書,因為朱先生在書的序言裏説,經典訓練是中等以上教育裏的必要項目之一。他的這一主張得到當時教育部的認可和教育界許多人士的贊同。

如果把接觸經典的人比作遊客,那麼朱先生很像一位嚮導。當遊客想要參觀一個巖洞時,他先在洞外給講説一番,讓遊者心裏有個數,不至於進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個好向導,自己在裏面摸熟了,知道巖洞的成因和演變,能按真際講説,絕不會説這兒是二龍戲珠;那兒是八仙過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並非獵奇的遊客自然歡迎這樣的嚮導。

我權且將此書當做教材,按章節課序來介紹書中的題目:

第一課説文解字

內容略第二課

周易內容略

第三課尚書內容略

第四課詩經內容略

第五課三禮內容略

第六課春秋三傳

內容略第七課

四書內容略

第八課戰國策內容略

第九課史記漢書

內容略第十課

諸子內容略

第十一課

辭賦內容略

第十二課

詩內容略

第十三課

文內容略

下面以第一課説文解字為例簡要介紹一下文中的內容:

相傳中國文字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造的。見地上印有獸蹄和鳥爪的痕跡有了靈感,開始造字。倉頡泄露了天機,卻將人教壞了。

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會爭着去做那些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人變少了。

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着救急。鬼也害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制他們,所以夜裏嚎哭;文字原是有巫術作用的。但此傳説是在戰國末期才有的,那時的人並不都相信;如《易》和《繫辭》裏就只説文字是“後世聖人”造出來的。

這“後世聖人”不止一人,是許多人。文字不斷地在演變,説是一人獨創,是萬不可能的。識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禮》《保氏》説貴族子弟八歲入國小,先生教他們識字。秦以前字體非常龐雜,貴族子弟所學的,大約只是官書罷了。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別體漸漸淘汰,識字便簡易多了。

始皇為了統一文字,教李斯作了《倉頡篇》七章,趙高作了《愛歷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學篇》七章。但字體以當時通用的小篆為準,便於原來的籀文略有不同。漢初,教書先生將這三篇合為一書,單稱《倉頡篇》秦代的三種字書都不傳了。

東漢和帝時,有個許慎,做了一部《説文解字》。這是劃時代的字書,囊括了歷代的各種書體,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讓後人可以朔源沿流。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國小,現在叫文字學。

從前的學問限於經典,所以説研究學問必須從國小入手,即從文字學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會意;四是形聲;五是轉註;六是假借。詳略。

漢字從秦代開始演變成各種書體,真(正、楷),行,草,隸,篆書體的來歷及發展。

就從這第一課的內容來看,應該説很豐富的了。從文字的產生,發展。文字的構成,各種字體的演變。

介紹得一清二楚,有關的傳説故事講得生動活潑,好像就在眼前。從這本七萬七千字的書中看出作家的知識之淵博,文筆之圓熟,真令人歎服。讀了這本書之後,那句開卷有益的成語應驗了。

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於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更加清楚地瞭解了何謂經典及這些經典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朱先生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古為今用一詞,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還是為了倡導國民繼承祖先為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

因此朱先生把這本書命名為《經典常談》,既然是常談,就是説我們不能忘記這些經典,也就是説,無論什麼時候學習這些經典都是有用途的。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5

近來“國學”之風瀰漫,傳統文化的思潮也不斷在社會上湧動,因在圖書館工作,看書、報、刊到是非常的便利,而且館藏不能説是本本優秀,至少垃圾書刊肯定是鳳毛麟角(即使有個把,也是採訪館員偶爾看花了眼不慎溜進來的,系統錯誤也是正常,大家應該都能理解,哈哈),所以看了不少國學、傳統文化方面的書,不過原典倒是沒有看,都是看的註釋本,或是現代學人對國學、傳統文化經典的解析,看後一方面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哲思敏鋭、智慧超羣,值得繼續深入學習;另一方面又深感自己底藴不夠,全然沒有閲讀原典的勇氣,後續如何深入也沒有明確的方向。恰巧在編輯“館員推薦閲讀書目”時發現了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立刻捧來一讀,讀後感用一句詩來形容煞是妥當:“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對我這樣一個正處在傳統文化典籍初學階段的人來説,絕對起到了醍醐灌頂的指導作用。

先生在書中主要是對《説文解字》、《周易》、《尚書》等十三篇經典的淵源、流變做了詳細説明,同時文中也自然提及了很多古文化常識。如在第一篇《説文解字》中,除對這一文字學的'古典的內容、體例、作用做了説明,還對其淵源從倉頡造字的傳説、到最早的字書《史籀篇》、再到秦始皇官定的字書《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都做了詳細介紹,同時還介紹很多文字學的常識,包括:造字和用字的條例、文字學發展的邏輯順序、書體演變的歷史等內容。短短7頁內容,使讀者對不但瞭解了這一經典的概貌,還掌握了很多文字學的常識,也大大的激發了我閲讀《説文解字》和了解中國書法的興趣。在第二篇《周易》中提到其流變很有意思,文中講:《周易》原只是當時一部切用的筮書,現在變成了儒家經典的第一部,主要是戰國末期,在陰陽家和道家的學説的影響下,儒家給《周易》的卦、爻辭做了種種新的解釋。而這些新解釋並非在忠實的、確切的解釋卦、爻辭,只是藉着卦、爻辭發揮他們的哲學。因此先生在文末做了結案陳詞:“儒家的《周易》是哲學化了的;民眾的《周易》倒是巫術的本來面目。”類似的現象在第四篇《詩經》中也提到,即“詩言志”,因為孔子採用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所以後來的儒生也都遵着孔子的路子,還來更演變出來了以史證詩的思想,又為詩增加了教化的作用。其後各篇也多遵循這樣的闡述邏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先生書中的十三篇文章總計僅用了114頁的篇幅,但是對於每個經典的介紹卻是詳略有致、內涵豐富,而且語言風趣、平實。難怪錢伯城先生在本書的導讀中提到,該書同時適合三個層次的讀者閲讀,即:初學者、有一定文史知識基礎的讀者和已經學有所成的讀者。而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此書大大緩解了我對研讀國學經典的畏難情緒,而且對於現今亂麻般的諸多“經典解讀”也具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先生此書的確是為廣大初學傳統文化經典的讀者揭開了“經典”的面紗,使大家能夠看清經典真正的“樣貌”,為大家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掃除了很多心理上、方法上的障礙。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6

一份來自作家榜的禮物又一次載着它獨一無二的光華,如片片櫻花飄落,絢爛美麗,曾經的《瓦爾登湖》、《老人與海》、《浮生六記》、《儒林外史》……帶來的經典閲讀讓人手不釋卷,在富有哲理的感動中領悟筆者內在的靈魂。

我與作家榜的又一次約會中遇見了童年的美好記憶,那遙遠卻永遠熟記心間的美麗文字,曾經牽動了多少少年未泯的童心,隨着年齡的增長未曾忘卻些許,大約永遠不會隨着歲月的年輪褪色稍許,永葆着其灼灼如華的“青春”。

花枝招展的春天,雲蒸霞蔚的花團錦簇,“吹面不寒楊柳風”。月光如水的夏夜裏靜靜走過的荷塘月色,蓮葉田田,一首《採蓮賦》吟誦出一個熱鬧風流的季節,“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還有那借着筆者晶瑩的淚光,看見的那抹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匆匆一瞥間便能淚盈於睫。

然而這次的文章不同於記憶深處的瑰麗文字,處處透出筆者深沉的文學功底,博覽羣書之後的深思熟慮、信手拈來。將晦澀難懂的古文經典娓娓道來,由中國漢字的源頭説起,甲骨文以及象形文字的.發明有其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古人的聰慧以其絕無僅有的文字方式衍生出了炎黃一族,子孫生生世世、代代相傳將這種文字發揚光大,易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戰國……源源不絕的古籍流傳至今,不愧為人間文化瑰寶,其間的精神、人文熠熠生輝,而由朱自清先生引經據典地解讀出來令人豁然開朗,讓文字在心田流轉、在筆下徜徉是何等的愜意。

《詩經》作為千年之前朗朗上口的民間流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亙古綿長的悠遠直入人心,有着田園的純淨甜美、直抒胸臆的坦誠不做作。而孔子時代,斷章取義,演繹為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將一首首樸素純美的詩歌昇華到另一個高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本比喻美玉如華,卻用來引導學生做學問要斟酌推敲、鍥而不捨。

《史記》作為司馬遷的嘔心力作,上至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恢弘龐大,列二十四史之首。“自出機杼,創立規模,駕馭各種史料,”司馬遷貫穿經傳,集百家雜語,成一家之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善敍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書生的酸氣,似乎由來已久,因了才氣而自命清高者,古今芸芸。司馬遷的耿直招致酷刑,餘生致力於奮筆疾書,字裏行間悲慼之心可見一斑。“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韓愈感同身受,被貶的壯志未酬,千山暮雪,撫節悲歌,偏映卻孤單影只。“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有感而發,空懷“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一腔熱血無處灑,心內淚漣漣。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朱自清原名自華,取自蘇東坡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而其一生才氣逼人,直如其名。且“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出來,幽默從忠厚出來,腴厚從平淡出來。”絕代風華,兩袖清風,一處閒愁,淡泊一生。“扶眼繁花盡,臨醉入清風。”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7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該書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知識,囊括了朱自清先生對於例如四書五經等一系列諸子百家作品的獨到見解,可謂是國學入門書,讓我深有感觸。

朱自清先生的這本書的書目編排順序上依次是:説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書中自序中説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的順序,並按照傳統的已經將國小書放在最前頭。所以這樣一個比較循序漸進的次序也讓讀者能更好地來理解該書的宗旨。朱先生也説,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史,子,集就必須先從理解字義開始,所以他選擇把《説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通觀整本書,朱自清先生不僅對於每一部着作都做了精闢的解釋,其中更包含了他自己獨到的`見解。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不僅僅是所謂的經典常談,更是一本對於經典著作的導讀。

縱觀世界,現在全球一體化已經深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市場也已經初具規模,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種新的文化,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已經越來越少的在關注我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少的家庭會給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傳統的教育,越來越少的孩子瞭解我國古代還有如此精妙的作品,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讀《經典常談》這本書之前,我只知道我國古代有一段時期百家爭鳴那段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我並不瞭解它們,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我國古代的作品,是我國曆史上最璀璨,也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雖然,我們目前無法改變這些我國的傳統文化正在走向沒落的現狀,但我相信就目前而言經典是不會消失的。如果我把經典比作一個景點,那麼這一景點一定需要一個嚮導,而朱自清先生的這一本書正好充當了這一角色,他在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何謂經典,更介紹了這些經典可以流傳千古的原因,在這本夾敍夾議的書中,我瞭解了我國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

那麼然是經典常談,那麼這也就説明我們不應該卻忘記這些經典,因為無論什麼時候,學習這些經典對於我們來説都是有意義的。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8

腦子和書都是好東西,腦子是天生的,經不起折騰,書是別人寫的,總歸是該拿來多讀。我讀書有個習慣,有趣的書大多坐着讀,一口氣讀完,腰不酸腿不疼還特有勁。而不有趣的書我得躺着讀,讀着讀着也許就困了,剛好把書和被子一起蓋上。機緣巧合或者不巧,朱自清先生的一本《經典常談》落入了我牀頭的待讀書堆裏。大概是出於對書名的理解不夠透徹,亦或是心中遺留着求學時對“熟讀並背誦全文”的敬畏,一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打開這本書。然而剛剛翻過序,我就被“倉頡泄露了天機,卻將人教壞了”這樣的句子吸引,之後便像癮君子吃到久違的鴉片一樣,一口氣把它讀完——並且讀完後發現自己是坐着的。

以上便是這篇讀後感的由來了。

但凡是讀後感,寫的人總是會例行公事一般地介紹一下作者,一來顯得做學問嚴謹有序,二來可以表一表對著作版權的尊重,三來——三來不可明説,要是作者生平顛沛起伏又多風流往事,還能加上一兩段紀實描寫,不僅能吸引那些喜好八卦但不知《周易》的讀者,無形中還能起到湊篇幅的妙用。

依我淺薄的閲歷,大體上人們説起朱自清先生,往往都會説到《荷塘月色》和他那背影蒼老的父親,就好像一説起魯迅,則都説《狂人日記》和他那會使鋼叉的好哥們閏土,一説起錢鍾書,則都説《圍城》和他那很會寫書的夫人。思之原因也非常樸素——他們都是中國小教材上的紅人,他們所作的那些課文大多數人沒背過也抄過,沒抄過也讀過,沒讀過也聽語文老師苦口婆心地拿着考卷講解過。至於《且介亭雜文》《管錐編》《人·獸·鬼》這些有趣的書集,自然是讀者甚少也不被“流行”的,這便是我們過去教育的風格。

朱自清先生著這本《經典常談》,也許正是認識到了在他那個時代,我們過去的教育在某一個方向有所缺失,或者太超前,或者太落後——總之不在中間。朱先生在序裏説:“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這句話放在哪個時代都是受用的。不論是學生還是學者,平民還是教授,在求知的路上,人們總會錯過一些,迷失一些。而這本《經典常談》,正是引導那迷途之人,迷茫之人,去“見識經典一番”的指明燈。

《經典常談》可以算是一部“指南”,朱先生將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精粹一一梳理成篇,彷彿列了一個書單。而他對這份指南的度把握得也非常耐人尋味。論《尚書》,他不徵引這部被稱為“中國最古的記言歷史”的古典中的人言,卻不惜筆墨地敍述《尚書》流傳的曲折,探究今古文之爭的淵源,讓人不禁好奇,是怎樣的一部《尚書》,能在千百年裏演繹出如此驚心動魄的史蹟。談《史記》,他也不拿那些流傳千古的列傳本紀説事,卻講太史公一生如何坎坷,如何發憤,如何終成一家之言,在史記的大身影下畫出了司馬遷的小身影——他和《史記》一樣偉大。這也讓讀者不禁想去窺一窺那部“無韻之離騷”的華彩。

朱先生無疑是很懂人心的,他的這部《經典常談》,雖為“指南”,卻只告訴你南方很有趣,而不告訴你南方的具體模樣。他只跟讀者介紹經典,卻不把經典直接搬出來給讀者看,既保留了原著的神祕,又從更立體的角度推廣了那些著作,引導更多的讀者去向往經典,去研讀經典,足見其用心之良苦,筆力之精道。在讀完《經典常談》後,我就去把書櫃裏積灰了的那套《史記》重新翻了出來。很久以前對它只是粗粗略讀,如今我依着朱先生所説,去書中品讀那些作者對“天道的無常,世道的無常”有感而發的抑揚之辭,體會到了過去未曾感悟到的、歷史之外的情韻。“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我想我所體會到的那種意外的情韻,也許正是朱先生所指文化裏的一部分。經典不僅是學術的,歷史的.,它更是人文的,智慧的,是一個民族的情懷。

朱先生是作家,也是詩人,更是一名學者,他對經典的理解,以及在著書時的考究都非常嚴謹。因此對於這本《經典常談》,我覺得光拜讀是不夠的,拜讀完了還要百度——去找尋那些原著篇章、青史典故細細品味。書中提到的《四書》《五經》《戰國策》《史記》《漢書》等典籍,任何一部都是常人窮畢生之力也難以研讀透徹的。一葉可障目,一葉亦可知秋。朱先生敢於編撰這樣一本《經典常談》,足見其博覽羣書,學富五車的底氣,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對國學、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堅持和珍愛,實乃學者典範,讓我十分敬佩。

在這樣一部充滿“學術”氣息的著作中,朱先生的文筆還時不時地透露出一種智慧和幽默。不像錢鍾書式的機智戲謔、諷刺辛辣,朱先生的幽默平緩輕鬆,又通俗有趣。他在《戰國策》裏寫到蘇秦連橫失敗,“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發奮努力,夜裏讀書“倦了要睡,用錐子扎大腿,血流到腳上”,後來合縱功成,“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頭,嫂嫂爬在地下謝罪。”在朱先生筆下,寥寥數行就把“引錐刺股”的故事講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他寫屈原著《離騷》,因為屈原“是個富於感情的人”,悲憤而發,“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就像人在疲倦或痛苦的時候,叫‘媽呀!’‘天哪!’一樣;心裏亂極了,悶極了,透一口氣,自然是顧不到甚麼組織的。”也是幾句俏皮易懂的話語,就把《離騷》的韻律特點和屈原的感性形象豐滿地展示了出來。書中類似的橋段還有許多。如今《百家講壇》欄目中紅極一時的易中天、王立羣等教授都以平民視角、通俗風趣的方式來談歷史、談文化、談學術,朱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在自己的書中開展了,我對先生的這份敬佩之情不禁又加十分,達到了二十分。

《經典常談》是一部有趣、豐滿的書,它講歷史,講古人,講文化,它是“常談”而不是“長談”,不囉嗦也不説教,只是告訴你,那邊放着一些書,它們很老,很舊,裏面沉澱着許多東西,歡迎你去看。

皓首窮經典,青燈書常談。在讀《經典常談》的那個夜晚,我彷彿看到一位學者,他伏在案前,耐着性子,把那些宏偉而磅礴的羈絆,一筆一劃地寫到紙上。他單薄的身形搖曳在光裏,那彷彿是巨人的背影。

中國現代化淺談心得體會 篇9

説起來湊巧,前段時間我剛考完《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以及《現代漢語》這兩門課。

看完這本書,真的好像是對我的這兩門功課的深入瞭解以及鞏固。

這本書,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經典常談。

第一部分從普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出發,對《説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國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十多種中華文化經典和諸子百家思想,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與分析。

按我個人喜好來説,其實我挺喜歡朱自清先生這樣夾敍夾議地寫經典的。夾敍夾議,不但對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闢的解釋,並且在對某些著作的闡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認識.。這樣看起來,會有趣很多,而且也不會枯燥。

朱自清在自序上市這樣説的,書中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的順序,並按照傳統的意見將“國小”書放在最前頭。各篇的討論,儘量採擇進人新説;這中間並無編撰者自己的創見。所以,他把“説文解字”放在了最前頭,從而逐篇解讀國學經典。這樣辦雖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親近經典,卻能啟發大家的興趣,吸引大家往國學經典的道路上去。

看完這一部分,你會發現,以前捋不清的一些知識,在作者的整理下,你會有一種豁然開朗而相見恨晚的感覺。講真,我要是早點看到這本書,説不定我前段時間考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就不會這麼驚慌了。哈哈。

再來説説,這本書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文藝十六講。第二部,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朱自清先生,單獨解讀了“文學”。

什麼是文學,答案有很多,但都不能成為定論,朱自清説,文學的`定義得根據文學作品,而作品是隨着時代的演變隨時代堆積的。因演變而質不同,因堆積而量不同,這種種都不影響到什麼是文學上。朱自清先生,用了好幾個例子,來闡述他的觀點:什麼是文學,得靠作品,靠時代説話。

新文化運動初期,胡適先生認為“達意達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學”。“明白”是條理清楚,不故意買關子,而“動人”就是具體寫法。再説當時的文學型類,注重強調白話詩和小説的地位。白話新詩在當時是沒有地位的,而小説在當時也只能佔少數地位。所以,這兩者要想發展,必須經過鬥爭,需要和只重古體近詩與駢散文的傳統作鬥爭。

再往後,文學的型類,從新詩和小説到散文,再到雜文。這些都是要有一個過渡時期,以及一定的思想傳統鬥爭的。正因為有了這些的傳統鬥爭,促使那個時期的文學觀,更加接近了傳統文的意念接近了,從而胡適對文學的觀點,又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緊接着,作者又花了一些筆墨,簡述了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圍繞“如何接受文學遺產”這一個話題,進行鋪墊,引出得弄清自己的立場,在弄清古文的立場,才分出那些該保留的,那些該揚棄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還有要認清崇拜與欣賞的不同,欣賞是情感的操練,可以增加情感的廣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欣賞的對象是直接影響到情感上面的。

然後就是關於瞭解和欣賞能力訓練的討論。瞭解和欣賞是中學國文課程中重要的訓練過程。字字瞭解之後,才能到不求甚解的境界。朱自清先生以他三十年的教學經驗,結合了自己的創作心得,分別從“雅俗共賞”、“百讀不厭”、“歌謠裏的重疊”、“詩與幽默”等等篇章,通過這“十六講”從細節處幫助大家瞭解文學的由來以及文學的應用、來啟發讀者進行思考,從而幫助讀者吸收經驗以及提升個人寫作能力。

“詞的意義”,“句子的復沓和倒置”,“詩的形式”,“詩的語言”等等,從細節推敲,以小見大,舉一反三,妙不可言。看完這一部分,你就會感覺到原來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首詩,作者落筆錢都是有講究的,有目的的,並不是隨便寫的。讀完這一部分,一定會有所收穫。

縱觀整本書,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收益匪淺。本書通俗易懂,文章提到的素材很豐富,足見作者的深入瞭解功力了得。想要了解國學的,不妨可以考慮看一下這一本書。語言簡潔明快,把握精髓,是難得的導讀精品。怪不得,這本書會被譽為“讀書指南和寫作指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0gk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