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下面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合了幾篇關於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的範文!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

20xx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篇一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教授編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這本書,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將這本書拜讀完了。

夢開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點。夢,之所以稱之為夢,是她有絢爛誘人的前景,是那遙不可及的距離,是那心靈一隅中一直在不斷呼喚你的聲音。只要心中有夢,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時,愛對着藍天訴説心中的夢想,諸如得到一塊心愛的糖果,當上班裏的小幹部,評為一學期的“三好學生”……年少時,夢想依然純真,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學,瓊瑤筆下的浪漫愛情,城市那端的現代生活……後來,夢想一點一點地實現了,如今踏上工作崗位多年,年輕氣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盡,自己,也終將成為芸芸眾生裏,那種及其注重現實,不趕浮想聯翩的人了!終日裏,勤勤懇懇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兩點一線間來回奔波着,以為這就是——神聖的教師職業所該有的該做的。

清晰地記得作者説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們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東西是他的職業。你不愛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不會愛你。沒有了“愛”,你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

教書會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於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教師要創造什麼?教師創造知識,教師創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職業無尚崇高美好,所以一開始熱情高漲。更把這一切看作是一個瑰麗的夢,決心在其中描繪出燦爛的未來。可日復一日糾纏在“對”與“錯”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勸説中走來,對學生終有了恨鐵不成鋼的無奈與苦惱,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園的生活很無奈。”我們竟和重重壓力下的學生髮出了同樣的感慨……再來回憶當時的想法,是覺得自己太計較於“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必須要對夢進行投資,而再來對照自己所謂的付出。

《新教育之夢》讓我看到了那裏才是夢開始的地方,那裏才有我們師生共同的夢,因為嚮往已久,因為夢裏已尋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們就不禁要為此高呼——“夢”的篇章已經譜成,現在的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撥響那美好的旋律,讓這一人世間最動人的夢之曲傳唱地更遠。

20xx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篇二

假期裏,我讀了朱永新寫的《新教育之夢》這本書,我讀得最多的是第七章”理想的老師“和第十章”理想的父母“,因為我不但為人師而且為人母。我的孩子馬上就升入國中了,在教育孩子時,我感到了莫名的壓力,當我讀了朱永新老師寫的”理想的父母“這一章時,我豁然開朗,我尋找到了答案。

一、作為父母,要先教會孩子做人,然後再教會孩子做學問。

朱永新在書中説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質和良好習慣的父母。”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所謂做學問之前要先學會做人,不管孩子將來在學業上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我覺得培養她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一個人將來會達到什麼樣的調度誰也不知道,但是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了良好的心態,有了良好的習慣,才會更好地與人相處,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作為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地遊戲和玩耍時間。

朱永新在書中説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永遠保持年輕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成長的父母”。

孩子的童年的時間是很短暫的,作為父母應該認識到遊戲是孩子認知世界、創造世界的源泉,應該放手讓孩子去玩,讓孩子在遊戲中找到快樂,發展自我。但由於教育體制的原因,大多數家長在應試的壓力下把學習看得太重。因此剝奪了孩子大量的遊戲、玩耍的時間,孩子在壓力下變得沉默寡言,這真是得不償失。所以,作為理想的父母,要儘量給孩子更多地遊戲時間和玩耍的時間,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做人,感受生活。

三、作為父母,要能夠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

朱永新在書中説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是以一個大朋友的平等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了父母”。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在做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之前,要能夠與孩子商量,達成共識之後再做,這樣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我的孩子和我不止一次地説過:“媽媽,為什麼您和您的學生説話時,態度是那麼和藹,而與我説話時,您的態度卻很生硬。”現在想起這句話,我意識到我做得不對,看來距離理想的父母還有很大的距離,以後我會努力做朱永新文中寫的那樣的理想的父母,我決心把給學生的愛多分一點給我的孩子,這不但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因為“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總之,教育是一門大學問,作為父母,應該是孩子的後備軍,孩子的支持者,孩子的知心朋友。為了保證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在坐的所有的教師都努力做理想的父母吧!

20xx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篇三

前一段時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説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説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説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説,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説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動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20xx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篇四

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老師都有夢想,我也有夢想。

讀《新教育之夢》之前,我一直以為,把學生成績提高,把“差生”轉化為“好生”,把更多的同學送入大學、送入更好的大學應該就是我們老師的美好願景,應該就是我的夢想,並付諸行動,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育技術,研究高效課堂,研究學法,研究訓練,在此過程中沉迷且享受,一度以為,這是幸福的。但是《新教育之夢》中的一段話讓我震撼,愛因斯坦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否則――就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是啊,如何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我們平時做的只不過是技術訓練而己,並且這種技術訓練絕大部分學生在大學聯考完後並不需要,甚至一輩子都不再需要這些東西。這段話同時促使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在此過程中也不斷地反思自己十幾年來的教育教學發展過程和心路歷程。

做老師首先必須要有理想。理想能指引前進的方向,照亮前進的路。有理想的人,才是積極進取的人,才能堅持不懈,才能百折不回。

做老師還要有激情。有激情就能保持年輕和進取的心態,有激情才能感染和自己相處的人,有激情才能傳遞激情,給人以力量。有激情才會有夢想,有夢想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會有進步。沒有人的成功能夠超越他的夢想。

做老師要明確責任。要勇於承擔。教師要承擔什麼?承擔着教育強國的使命!沒有一流的教師,就不會有一流的教育,也就沒有一流的國家。黃忠老師説老師“要有俯仰天地的境界”、“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這都是真正的老師要承擔的。

做老師要有愛心。這份愛心不單單是對學生的愛護,更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大愛無言,以愛為核心的教育,定能培育好具有愛心的下一代。書中説,“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會把他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孩子們,獻給教育事業。”

人生存在世界上,首先是德,德為立人之本。學校裏面的生活,教學生掌握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老師的努力,設計符合成長規律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能真正成長起來,而不是“知識的巨人,能力的矮子”。

我想,作者所講的新教育,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應該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是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的教育。我們不能再把學校和課堂當成機器的製造和生產地,而應該是生命的成長地。

20xx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作文彙總篇五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對美育這一章一點淺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為,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為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説,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鑑賞”,”表現”等一起作為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為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為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為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3、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為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為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説,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着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線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pwly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