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精選16篇)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精選16篇)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

暑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在費縣舉行的臨沂市第二屆“走近小語名師,感悟教育真諦”青年教師讀書會。聆聽了專家們對近代小語名師王菘舟、孫雙金、竇桂梅、楊屹四位名師的成長里程的報告,觀摩了優秀教師還原或模仿的他們的課,瞭解了我市優秀的青年教師的成長經歷。領略了小語名師的教學風格,目睹了優秀教師和學生的風采。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收益頗大!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精選16篇)

首先是每位名師的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王菘舟老師一直以來都積極倡導“詩意語文”的理想和信念。他致力於“培養真正的人,培養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養具有和諧的多方面精神的人,這才是語文的生命化教育,這也是詩意語文追求的最高境界”。像這次讀書會上所觀摩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師先用充滿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在朗讀對話中,在引導想象對話中,體會到圓明園的確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園林,是不可估量的。學生驚歎於它的不可估量、為有這樣的一座園林而自豪時。在音樂聲中,王老師用低沉的聲音告訴大家: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化為灰燼了。播放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錄像,在音樂聲説:燒掉一幅名畫也許需要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築平湖秋月也許用幾小時,可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這三天三夜都燒掉了什麼?……魯迅説過:“將一件珍貴的東西摔碎是一個悲劇”。這節課中,我始終在和學生一樣驚歎於圓明園的不可估量,為圓明園的毀滅而痛惜,心中有股濃濃的情與痛。

對竇桂梅老師的認識,我僅僅從聽過她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朋友》兩課。她那激情地語言,信手拈來的詩句,敏捷的思維,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報告會,讓我對她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欣賞竇桂梅,就如同欣賞玫瑰綻放的美麗。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竇桂梅對待生活和教育事業的那顆心。用她的話説那時一種“熱愛”。是的,因為“熱愛”而放棄許多,因為“熱愛”而願意為學生,為教育付出。

孫雙金老師,在此之前我並不熟悉。這次,他的情智教學同樣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説過,一個詞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話能長出情智之葉,一段字能開出情智之花,一個篇章能結出情智之果。情智語文是紮根在工具語文這片沃土中的大樹,根深才能葉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豔,才能果碩。這如同孫老師所教的《二泉映月》。孫老師將阿炳的人生極度濃縮,引導學生聚焦“坎坷”二字,使得原本很離散的文本介紹一下子有了一箇中心點,接着圍繞這個“中心點”讓學生進行讀文,進行提煉。如果僅僅閲讀文本來感受人物那是“紙上談人”,顯得蒼白無力,留於表象。王老師引導學生想象走入一個生活中的阿炳,使得阿炳的人生經歷在孩子腦中真正走入“坎坷”境地。以此為契機,在孩子的心中真正埋入感情的種子,動筆使得“坎坷”流於筆端。在“深刻”與“真誠”的“品味”的課堂中,學生才能真正感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學之美;才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才能讓生活變得充滿憧憬與嚮往。

由於今年暑假後,我要接低年級,因此,我想楊屹老師的“情趣教學”是我此時最需要的學習的。楊屹老師的情趣教學主要是運用大量的課件、教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的課堂充滿情、溢滿趣。現在,我在所教的一年級中逐漸使用,效果不錯。

第二,聆聽這幾場報告中,我發現,名師們的成長曆程是有共性的。那便是:愛、勤、恆、新、和。這“愛”是教師成長的源泉,它包括愛孩子、愛語文教學、愛教育。是啊,只有愛了,我才能真正地走入語文教學,才會從內心迸發出熱情。“勤”是基礎,“恆”是持之以恆,是關鍵;“新”是動力;“和”是教師成功的土壤。從他們身上,我感悟到要想成為一名小語名師,這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努力。要在不斷的追求創新中不斷地超越自己,進而超越他人,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由此對照,便可看出我與名師之間的差距,我也與他們年輕時一樣,經歷了同樣的歷程,然而,他們身上的所具備的這些共性,我總是每次都缺少一點,久而久之,差距便越來越大。我想此時此刻,我應該將冰心的這句話作為今後的座右銘: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第三,出課的教師,雖然是還原的名師的課堂,但從這些授課教師身上,我也學到了一些,如教師的語言素養,這些教師不僅他們的課堂上語言非常簡練,但不失準確,他們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還時時規範和矯正學生的語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深入地去讀教材、去研究名師的設計理念,融會貫通名師的教學藝術,將名師的課上出了名師的風采。此外,他們紮實的基本功,自然、大方、富有親和力的教態也值得我去學習。

第四、在會議的最後一天是我市年輕卻非常優秀的教師劉立平、杜玉花老師做了關於她們的成長報告和讀書過程。在聽她們的報告中,我思緒萬千,她們不比我大幾歲,但他們卻已是榮譽滿堂,成績斐然,她們的努力,她們的付出,這都讓我為自己而感到羞愧,聽了她們的報告,我,似乎也有了前進的動力!

名師及優秀教師的報告讓我看到了自己與他們的差距,陳中傑老師的《給青年教師的十條建議》則為我今後的努力指明瞭方向,這些建議是:1、永遠保持一份熱情。2、淡泊名利,遠離浮躁。3、不斷地充實自己。4、勤於反思。5、博採眾家之長。6、勤於動筆。7、合作共進。8、嘗試形成自己的風格。9、始終保持謙虛的心態。10、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針對這些建議,我發現自己此時最缺少的是自身內涵。而這需要讀書。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使我想起了美國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這樣一個見解:“對於有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説,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只要你真正花時間在學習上,而且是持之以恆,那你就會成為專家。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花了足夠多的時間在教學上,那我們也會成為專家。”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的梅花撲鼻香!

時間就象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以後,我要把時間一點一點地擠出來,用到讀書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我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水經過城市變得深邃,我在名師的思想裏泛舟一圈,思考很多……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讓孩子們飛的更高的同時,也讓自己翱翔於藍天。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2

最近,在《青年教師》中我有幸閲讀到了《像魯迅那樣教育孩子》。我非常好奇這麼偉大的的學者,在教育子女上又是怎樣的見解呢?懷着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也懷着一種好奇,我仔細詳讀了這篇雲南的李曉萍寫的文章。文章中這樣説道,“魯迅認為: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基於打罵,使他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從文章的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魯迅對於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態度非常不贊成。前者,教育方式驕縱為主,後者是禁錮孩子的發展。今天的教育何嘗不是這樣,要不然怎麼會出現“我爸是局長,我爸是李剛。”這樣囂張跋扈的孩子呢?在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們背後,我們應該反思,什麼樣的教育讓孩子們變成這樣,家長要反思、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反思呢?我們總是對那些輕而易舉選擇輕生的孩子感到歎息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這些脆弱的“乖孩子們”內心為什麼如此脆弱,那麼傷不起!我感慨今天的教育真的出現了問題。面對多元的社會,面對個性鮮明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不能夠再單一,一把尺子很難衡量不同的孩子。

作為母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我們在學校裏對於孩子來説教給孩子們什麼東西最重要。知識、能力、做人!三者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教會學生做人是我們第一要任。前幾天有一位家長和我交流,説:“周老師,請您幫忙給孩子換個座”。問明原因,原來是同學間的小矛盾。就因為這等“大事”就讓我大動干戈?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當孩子受到傷害時,家長會用他的翅膀保護好孩子不要受到傷害,可是,將來孩子們走向社會呢?還能繼續保護嗎?所以我建議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變得更強大,變得能夠自己保護自己。

我感慨“教育真是一門藝術呀!”我很慶幸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很慶幸自己能夠親身感受教育的藝術,很慶幸能與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很慶幸能夠分享孩子們的快樂與悲傷。在閲讀完這篇文章後讓與魯迅先生有着相同教育觀的我,再一次堅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受各種“率”的干擾,不能把學生從不同的個體,訓練成一個“聽話”的機器人。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應該着眼於學生的未來。保護好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老師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玩中思,在思中樂。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我認為就是“育人為本,特色發展”。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3

大家都熟悉英王查理三世與亨利伯爵為統治英國決戰的故事吧?

查理僅僅因為他的馬少釘了一個鐵釘、而在戰場上打了一場敗仗,從而失掉了一個國。其實這所有的損失都只是因為少了一個小小的馬掌釘。

“一馬失社稷,一個小小的疏忽會帶來多大的災難啊”。

我們常常會聽説同行中某人因難忍一時的激憤而一失口成千古錯,一失手釀成了千古恨的,有人説“ 在長途行進中,使人疲憊不堪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裏的一粒沙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諸多的細節,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把握住了嗎?或許在不經意中我們就會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那是3月15日,原是個打假的日子,可我卻在那天製造了一名假學生。

那天,在去城裏的車上,我遇到了一位曾經很淘氣學生,還帶着女朋友。一上車他就主動而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當時我竟然脱口而出叫出了他的名字,然而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在他聽到我叫他的同時,剎那間,孩子沒有了剛見到我時的欣喜。一路上我們雖斷續的的聊着,但潛意識裏總是有種不太對勁兒的感覺,車快到站了,他突然站起來指着前面大喊一聲“呀那不是程龍嗎”?我來不及再説話,車就到站停了,我立即下了車,馬上沿着他指的方向快速搜尋了半天,哪有什麼程龍呀,啊!他這分明是在暗示我,我叫錯了他的名字呀!接下來一路上我都很鬱悶,腦子裏不停想着他到底叫什來着?逛街的心情也打了折扣,遺憾的是始終沒能想起來,終於等到了週一上班,我迫不及待的在畢業生的學籍檔案中查到了他的真實姓名——曹宇。這個細節,雖然沒有前面故事中説的那種後果嚴重,但是那一刻我們彼此都很沒面子,無論什麼原因作為老師那一刻我都是失敗的。

每一位當老師的都期盼着有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再擁有一批忠實地追隨你學習的學生,所以我們就少不了要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某種紀律約束。

其實,約束的真正內涵就是把要約束昇華為自覺意識而不是將約束刺成枷鎖戴在學生身上,比如對學生上課説話,注意力不集中這件事會讓很多老師都非常氣憤,認為自己在前面聲嘶力竭的講,你卻在下面為所欲為,無視老師的辛勤勞動,再傳個紙條、做個鬼臉,甚至悄悄的叫着某個老師的外號,再附上一副極富幽默色彩的肖像畫……那個中的酸楚與失落只有自己知道。

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遇到的學生可謂是形形色色,受過的氣接起來差不多也能沿着地球繞幾周了。可是回頭想想挺不值的,我們常常讚美“空闊透天鳥飛如鳥,水清澈地魚行如魚。”這種自然的真實美。其實我們面對的學生就是這種真實。

還有我們不妨再想想自己,開會的時候,你自己有沒有真的像你要求學生全神貫注的聽你講課那樣認真的聽領導講話呢?我們常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我們常常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可你善待別人了嗎?我們常常期盼得到,可你自己想想你自己付出了嗎?當你抱怨自己不幸的時候,你有沒想過自己對此有沒有責任呢?當這一切的答案不確定時,那我們就該理解更應該明白:無論成人還是學生誰都不願意被動的被別人看管、約束,在別人的監視與苛責下生活,誰都不願意聽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做自己認為沒有收益的事情,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成人尚且如,那你教的學生怎能比我們更高尚呢?

所以對學生的教育我常常採取“先嚴後寬”適當調節的辦法。每接一屆新生頭一兩個星期我都會對他們要求得很嚴格,因為新生到新的環境他會很自覺的適應新環境的,經歷了國小六年的歷練他們雖然不再是一張白紙,但是那上面有些東西還是多少可以改變一點的,只要我們的要求適時得當,讓他們真正體味到益處,讓他們感興趣,他們是會接受的。當這種習慣慢慢形成自覺的意識後便可以不必再過多地強調,偶爾有違犯的你只需一個暗示性的眼神,或一句一語雙關的點撥即可生效,這幾年受咱們校長人文體貼思想的影響,我批評學生的時候也越來越少了,有時候看着他們調皮的樣子還很高興,因為那就是真實。

從走上講台的那天我就告誡自己要時刻記着“學生不是提着一隻碗來等老師倒水的”。只有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之中才有可能實現教學的真正意義。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有時候教他們方法比教他們死的知識更為重要,我把小科教師的處境教歸結為“五味俱全”講不好知識挺乏味、會考不考沒有地位、學生厭學沒有口味,諄諄善誘沒滋味,學生不會無所謂。

在當代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下被遺忘的小科老師想在如此艱難困苦中絕處逢生就得自己想活下去對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曾強課堂的趣味性,蒐集方法的多樣性”,只有這樣或許才能讓學生把一小棵秋天的蔫吧菠菜送給你。

對此,我尚不成熟的通常做法是:在教學方法上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記憶方法上努力協助學生走捷徑。我常常會盡最大努力把枯燥乏味的歷史人物、事件用趣味性的語言串聯起來,去吸引學生,幫助學生去體會一種學習途徑。並由此引導學生掌握一種快捷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便使他們終身受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習世界史古代史,有些外國人的名字很難記,就拿文藝復興運動“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菲爾這三個再簡單不過名字的來説,如果強行記憶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容易忘,所以我告訴學生最好記住提示性的三個字(即拉、達、米)這樣就不會忘了,延伸起來還可以把他們的作品擴展進來記憶也很簡單。達芬奇的代表作品是:《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拉菲爾的代表作是《聖母》《雅典學派》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是《創世紀》《大衞》,咋一看是亂七八糟一堆毫不相干的內容,讓我硬記我也很難記住,於是我把它改造了一下就簡單多了:拉達米《聖母》去《雅典學派》叫《蒙娜麗莎》吃《最後的晚餐》讓《大衞》去《創世紀》,這樣一來既有趣又很好記了,還有些時間聯想起來也很有意思,我也會順便告訴學生。如馬克思出生的日子(1820xx年5月5日)諧音記憶就是馬克思出生以後“一巴掌一巴掌把資產階級打的嗚嗚哭”,在學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為了讓學生記住八個國家的名字,我告訴學生這樣來記:英法俄在他們徳意的日子裏美的奧(嗷嗷)叫(即八個國家英法俄徳意日美奧匈帝國)。

還有一次看學生的數學作業絕對值符號變化錯得很多,我逗他們説這還不簡單“這絕對值符號你就把它想象成胳膊受傷時打的夾板,好端端的胳膊就是正數,你放上夾板也沒變化,還是原來的樣子,那就是正數了。當你受傷時打上夾板不久就好了,那就是發生變化了唄——由負變正,這樣是不是就好記了?學生都笑了。

其實,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可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很多的。培根説“知識就是力量”,其實他只説對了一半,知識本身並不是力量,只有你把它運用起來的時候才會變成力量。

上週聽小姚老師的講座很受感動,心態問題對我們來説的確很重要。

你相信嗎?當一個人在情緒受到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只要你有三件事不做就沒有過不去的。一是不殺自己,二是不殺別人,三是精神保持完整。而解決的途徑有兩種:一是時間,二是分散,這樣你就勝利了。其實生活中原本沒有痛苦,人比動物多的只是計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它像一個括號,左邊的括號是出生,右邊的括號是死亡,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寫括號裏面的內容,寫什麼你的生命就由什麼構成。説的更直白些人其實就存在於兩個字“生、死”之間,這距離的大小我們自己有時是無法完全主宰的,但是內容的好壞卻全由我們自己把握。

生命是別人的,過程是自己的。

與其為無關緊要的事情煩惱,不如多看開一些。無論是面對過於自負的學生,還是面對自以為是無法説服的同事乃至親友,都要看開些。還是孔子説得好:“ 忠告而善道之,不聽則止,無自辱焉”。

古人説: “對待兒女要十分能力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不要把子女的事情全包辦了。大樹底下不長草,對子女幫助的太多,孩子就會感覺凡事來的太容易,不但不珍惜還會使其能力得不到鍛鍊,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不必做牛馬”,我想它是不是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學生呢?

最後送給大家也是送給自己一句名言:“幸福就像一隻蝴蝶被別人追求時總是無法捕捉倒,如果你安靜下來,它就可能棲息在你的身上。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4

毒品是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卡因、大麻、杜冷丁等200餘種國際公約明令禁止的麻醉品與精神藥物的統稱,也包括近年來在美國等地流行起來的迷幻藥。國際上通常把毒品分為九大類,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有鴉片類、可卡因類和大麻類,可卡因類被稱為“百毒之王”,毒品——白色惡魔。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毒窟”,分別是位於東南亞老撾、泰國、緬甸三國接壤地區的“金三角”;位於中、西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國接壤地區的“金新月”;位於南美洲哥倫比亞的“銀三角”和黎巴嫩的“第四產地”是世界四大毒品產區和主要轉運地及運輸路線 。

自1987年以後,各國在每年的6月26日前後都要集中開展大規模的禁毒活動。中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積極進行禁毒鬥爭,積極參與國際禁毒合作,並在全國範圍內圍繞國際禁毒日的主題開展了廣泛的禁毒專項鬥爭和羣眾宣傳。 全國人大會於1990年12月頒佈《關於戒毒的決定》。20xx年6月,中國政府發表了 《中國的禁毒》 白皮書。據公安部提供的消息,1998年至20xx年,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54.69萬起,繳獲海洛因51.03噸,剷除非法種植罌粟6400餘畝。

毒品和艾滋病已成為一個我們人人熟知的詞彙,“毒品”,一個可怕的名詞,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它的魔掌。多少鮮活的生命,被它妖豔的外表所誘惑,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是一條充滿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充滿了妻離子散的痛苦之路;而艾滋病的傳播和流行不僅嚴重影響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對中國經濟和社會也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目前,病死率幾乎高達100%的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衞生監測傳染病之一,故此我們把其稱為“超級絕症”。

毒品作用於人體,使人體體能產生適應性改變,形成在藥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狀態。一旦停掉藥物,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稱為戒斷反應,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藥者為了避免戒斷反應,就必須定時用藥,並且不斷加大劑量,使吸毒者終日離不開毒品。吸毒者喜歡肌肉或皮下靜脈注射毒品,而這些注射毒品用的針頭往往存有艾滋病毒,這便成為了艾滋病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血液傳播!研究表明,61.219%艾滋病患者都正在吸毒或曾經吸過毒,而吸過毒的人98.326%都感染上艾滋病。可以説,吸毒必定讓人感染艾滋病,艾滋病必定讓人家破人亡。作為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有義務、有能力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堅決做到不吸煙,不喝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協助老師、學生宣傳禁毒防艾知識,共撐起我們美好的明天。

“禁毒防艾,遠離毒品,關愛未來”,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像是一口警鐘。時時刻刻在你的耳邊響起。提醒你那些五顏六色藥丸後的隱患,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朋友們,願這些文字永遠在你們心中迴盪,把毒品永遠杜絕在我們真善美的大門外,為我們的理想而奮鬥!“遠離毒品,關愛未來”,對每一個人而言,這決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無論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有些路,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永遠都不能犯!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5

上週德育活動時間老師播放了一個有關“禁毒”的短片。觀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看着哪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情景,我的心都顫抖了。

毒品,致命的惡魔,吸毒是人類趕上地獄的快車,是人類慢性自殺的行為。通過前些日子學校的宣傳,我知道了這些年由於國際毒品的泛濫,毒品像一頭張開血盆大嘴的猛獸,正飛快地吞蝕着年輕一代。毒品這個大惡魔頭正無時無刻地危害着這些充滿希望的年輕的生命。難道我們就不應該拒絕毒品,珍重生命嗎?

人們一旦染上了毒品,精神就會開始墮落,吸毒次數越多,毒癮越大,精神就墮落越深。事實正是這樣,吸毒者完全喪失了事業心和責任感,更談不上什麼理想、道德,通通被拋到九霄雲外,整天煩躁不安,人格扭曲,嚴重者還會出現重症精神病一類的幻想,行為不當……

此外,毒品還無情地破壞着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導致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國家財富嚴重流失……後果不堪設想。 由件件的事例可見,毒品是嚴重危害人類社會的,是人類必須認識的敵人,所以我們就應該謹慎地防備它,戰勝它。 第一、青少年一定要做到潔身自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識破毒品誘惑,堅決抵制毒品的侵略。

第二、要慎重交友,不能義氣用事,發現朋友吸毒要及時勸阻,當無計可施時就該遠離他。

第三、多參加禁毒活動,讓自己徹底地認識毒品的危害性,增強防毒意識和拒毒信心。

第四、加強學習,讓知識來充實自己,優化自己的心態,從中找到避毒方法。

“毒品時刻要警惕,吸毒上癮很容易”,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剷除毒品,剷除這個致命的惡魔。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6

前幾日,最高院副院長奚曉明被調查的消息連同高級黑同學信件在司法實務界議論紛紛。事件的具體案情沒有公佈,副部級領導的級別也成為不了新聞的熱點,為數不少的高級領導都進去了,人們見怪不怪,有點麻木、茫然。自己早就想六根清靜、沒頭沒腦地過好每一天。但看了微信圈內同學們的議論後又似乎覺得很有必要寫點什麼,同學們由此想到的問題很宏大很深刻,想到了德與才問題、腐敗的根本性問題及預防、以及做人的底線與原則等。這些問題的提出遠遠超過了這一個體事件本身所能涵蓋的範圍,顯得十分重要而且極有意義,特別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

因之脆弱而又有點敏感的神經被觸動,思之再三,想想這一高級司法官員犯錯對我們基層司法實務人員具有怎樣的警示性作用?這樣的問題或許具有一定的實踐普適性,顯得緊要、長遠。這個事件提醒我們要在工作中做到三不,即不忘初衷、不離本職、不碰紅線。

一、不忘初衷

先説不忘初衷。我們法八三的同學都是在國家撥亂反正重視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建設的時候讀大學的,信奉法律應該是我們的初衷,用所學為國家法治建設做點實事是我們的追求。高法副院長事件對國家法治事業造成的硬傷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損害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或言之判決的權威性;二是有損於國家公民尊崇法制的信念。

前者是因為其是辦案過程中出的事,後者是人們更注意其二級大法官的身份。這件事網絡上一登,人們或許會問:法律難道在大法官手裏也是一根橡皮筋,可長可短、可左可右?世上的法條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解釋或掌握法條的人?災難性司法違紀案件既然來了,迴避或漠然視之的態度不可取,本人不贊同什麼沉默、陪扶的觀點,法律人可貴的品性才於積極救世,只不過是要客觀公正和因時因地制宜並注重解決問題的契入點。此刻法律人的急務是要一以貫之地繼續高唱法治的讚歌,展示法治的進步,法律實務界辦出高質量案件,讓每一個判決都能體現出法的公平、正義,理論宣傳界説清有關問題,而不能一葉障目,被浮雲遮住瞭望眼,造成短視進而喪失信心。要認清當今社會治理的大勢,法律人切莫妄自菲薄,自失陣地,法治的腳步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這裏順便説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

大概在1998年左右,具體時間已記不清,似乎是一次黨大會前後,那時自己搞辦公室和研究室工作,也是有感而發,偶然間寫出了篇稿子,內容是談法治、德治方面的。寫完後往抽屜裏一塞,沒有在意和理會,因為論文不像論文、隨筆又不像,當時是作為筆記留存的。那知道過了不久,省人大常委會為了貫徹黨代會精神要搞一個理論研討會,需要相關文章,縣人大就向一府二院和縣委系統黨校、研究室等徵集稿件,院裏就問我有沒有文章,我説沒有專門稿件,但有一篇議題寬泛的文章,不知有沒有用,合不合要求不知道,要麼拿去充個數,算交個差,到時候其他部門都有,就是我們檢察院沒有不好看。院裏説趕寫也來不及了,打印出來交到人大去,先完成任務。那篇稿子共三部分,一是法治的疑惑,二是德治的困頓,三是法的精義是當今社會的靈魂。後來省人大在縣人大召開了理論研討會,那篇大而不當的稿子雖然獲了獎,但省人大領導在講評中提到:有的文章論點提法還要仔細推敲,免得產生誤解,我心裏清楚指的就是第三部分的提法。會議開完後,我覺得這篇稿子上面領導都這樣定了調子,用是不會用的,但還不算很丟人,好歹完成了任務,改也改不成,改了文章基調就是另外一個樣子。就放下這事,材料又往桌子裏一塞完事。

誰知過了一段時間,院裏又通知我到辦公室領幾本雜誌,説上面有一篇我寫的文章,縣人大派人轉來的。拿過來一瞧,雜誌名稱叫一一《時代主人》,那篇文章不知怎麼還是用了,三部分的主幹都沒有動,標題也沒有動,大標題為法治的話題,副標題為法與德問題雜論。記得那時候有點激動,三十幾歲還屬年輕人範圍,也屬正常,更主要的是自己高唱法治讚歌的熱情終於獲得他人理解,再加上這樣的提法在當時也確實有點嚇人,一時難以取得他人快速認同也不奇怪。

時至今日,一晃十幾年過去了,自己也已過了天命之年,法治浪漫主義的情懷也在逐漸消退,但無倫怎樣都沒有放棄追尋法治的夢想。隨着自己工作經歷的增長,更加體會到法治進步異常艱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每當耳聞目睹一些違背法的精神的案件和事件發生時,就會自然想起那篇稿子,不是想那文章內容,而是採用的過程,它表示的是時代的呼聲和選擇,揭示的是時代潮流,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好。只是每每這個時候,我絕不會翻閲自己的那篇文章,因為一來會反而覺得自己過於理想,甚至有幾份天真、幼稚,還以為是替國家領導人做了一件大事;更擔心的是自己無法面對寫文章時一腔熱血凝就的激情。

同學們在微信圈內説到腐敗的根源和預防,認為是德的問題,有的認為又與德無關,講的都有一定道理。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主要還是要靠法治,德靠君子自覺,有風險性。中央現在的提法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是權力法治化的通俗表達,寄以厚望的仍是法治,只是許多深層次問題還有待明確,比如:把多大的權力關進多大的籠子?把什麼樣的權力關進什麼樣的籠子?有沒有可以中外共用的籠子?適合中國國情的籠子是啥模樣?誰來保證、監督權力能關進籠子?諸如此類問題需要長時期才能明晰,有的要幾代人的時間。

二、不離本職

其次是要不離本職。前幾天上班路上,法院的一位法官拿出手機調出一則深圳市福田區法院關於暫停辦理人員辭職、調動的通知。那位老弟神色沮喪,面有倦容,説法院法官不好做,深圳都這樣了,沒勁。司法實務工作不好做其實由來已久,什麼時候好做過,但越來越不好做還真的是近幾年的事。公、檢、法、司中,比較好做的是律師,理由挺簡單:不好做我可以不做不接案子,所以説錢被律師賺去了,好日子也讓律師過了,法律實務界生態也在失衡。本人不仇富,別人發財我高興,愁的是公檢法中不少年輕人想轉行做律師,結果人員斷檔現象嚴重起來,搞得公檢法機關裏年齡快退休人員也不能退,不想做還不行。

是什麼原因使得年輕人不願幹,年老者又退不了呢?因素較複雜。從目前情況看,工作壓力大,責任重,職業榮譽感缺失,經濟待遇與付出勞動比例失調,不受社會理解和尊重等是主因。當前執法環境險峻,在一個實行了幾千年王侯政治,單封建社會就二千餘年的國度裏實現現代法冶,非全面更新傳統文化和國民性不可。

盤點法治建設的負面清單,不難發現既有傳統性因素,也有非常現代性因素,加起來有:金錢、權勢、網絡、電視台、報紙、黑社會、上訪的工人、農民等,這些都在挾持着法律的實施、法治的實現。有時它們成為了強勢力量,時常抽法律的耳光,執法人成了弱勢羣體,法律成了温馴的綿羊,誰都可以摸兩下。要執好現在的法,特別是複雜而敏感案件,人是很難合符要求的,神仙才行,還不是一般神仙,要具備《西遊記》裏唐僧師徒四人加起來的綜合素質才行。要有唐僧的堅定信念、綜合協調力;要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七十二變;要有豬八戒的善解人意、甜言蜜語;還要有沙僧的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高法院副院長是三十三年的資深法官,既有豐富審判工作經歷又有理論造詣,司法工作中的風風雨雨都走過來了,不久就可以功成身退,但遺憾的是出事了,實為可惜。他的事告訴我們:決定司法實務工作最終成就是正數還是負數,不在於你正確地處理過多少案件,而在於你是否犯過一次極為嚴重的錯誤,做得千樁好,做不得一樁醜,這是司法工作事關人的切身利益的性質決定的,對此我們要有高度的警惕。

法律的定義是什麼?法律是與壞事打交道的制度性安排,在職場中務必謹慎,萬萬不可偏離職守,把自己陷進去,再難也不能越過底線。如果把人生職場比喻成翻越高山的話,既然選擇好了山峯,就只好一如繼往,勇往直前。年青人登山時多處於上山之路,摔倒了還可以站起來,再不行換一座山。年老者多處下坡路,已經沒有回頭機會,這時候萬不可一腳踏空,前功盡棄,對不起一路辛勞和汗水,也辜負了一路經歷的好風景。

三、不碰紅線

最後是不碰紅線。黨的xx大以來,為適應國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需要,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多了起來,嚴了起來,強調國家公職人員作風建設要永遠在路上,並將黨紀提高到嚴於國法的新高度。不該説的話不能説,不該問的事不能問,不該去的地方不能去,不能用的東西不能用等等,這些紅線構成了反腐敗形勢新常態,是黨中央對全體黨員的新要求,不可觸碰。

另一種紅線是觸犯國法,即貪財,犯經濟錯誤。有人説我們當今時代是一種物慾橫流,沉渣泛起的平庸年代,用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話説,是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時代,又有人稱之為小時代,一切以金錢為座標。此話大謬,市場經濟下人們重視金錢本屬正常,但把整個社會説成唯利是圖則言過其實,什麼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這句話傷害了絕大多數遵紀守法公職人員的辛勤付出。當然極少數公職人員貪婪也是事實,影響很壞,危害很大。司法人員可不可以擁有正當合法利益,當然可以。律師可以通過為當事人服務名正言順地賺錢,公檢法人員可以投資股票賺錢,只要你運氣好不被套,也可以投資不動產運作而賺錢,也可以參加正常民商活動而致富,但不要與工作上的職務發生一丁點關係,公檢法人員不能發不義之財,即與公權力沾親帶故的財要拒之於千里之外。

最高院副院長事件沒有説什麼具體違紀事實,無從置評,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不與利益相關則事態要輕許多,反之則重。從事司法工作需要靜如止水的心境,這不是什麼高大上的陳詞濫調,而是做這行就要懂得這行的規矩。再説你再有錢又如何?你能超過比爾、蓋茨,看他一頭白髮;你能超過馬雲,馬雲説他最幸福的時候是擁有一百萬的時候。金錢是什麼?它是雜技演員手中的那根綵線,需要足夠的技巧才能舞出炫目的色彩,但它越長,舞動的難度就越大,而且停下來的時候也要當心,不要讓它困住了手腳,套住了頸脖。司馬光説的好,金錢會使賢者失去志向,庸者增加過錯。同時,我們要堅信隨着國家經濟發展和司法改革的順利推進,司法工作人員經濟待遇會逐漸好轉,國家最終會建立與其承擔的社會責任相適應的保障機制。

以上的三不是本人的粗淺體會,做到了我們也許成就不了多輝煌的功業,這本來就該如此,是職責使然,你可以認為這不重要,但重要的是要是做不到,那必然會走許多彎路,會失去至要甚至可能走向失敗。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7

在人生中,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善與惡包圍着,我們必須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當壞人千方百計誘惑你時,不要被一時的假象矇騙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我們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時難啊,大家都在電視裏看過,只要毒癮一來,如果沒有在吸毒品,那種痛苦將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堅強的人都忍受不了。 我在各種禁毒宣傳畫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種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有的用頭撞牆,還有的把牙刷往鼻孔裏塞„„難道他們不痛嗎?他們也是沒辦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親戚騙錢。騙不到了就去偷、搶、去殺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販子的煽風點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你就試一下而已,再説你意志力不是很強嗎?沒事的。”這樣就會有人也這麼想結果就去試一試。就是因為這麼一試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杜絕毒品。目前,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在認識上還存在着一些誤區:一是怕學生知道毒品。認為禁毒教育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冒險嘗試;二是認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門的事,與學校無關。這些認識誤區的一個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學生吸毒者罕見。事實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當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園時再來教育,則為時已晚。由此可見加強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預防工作,是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的根本途徑和出路。

至於如何搞好學校禁毒教育,還有待於大家在具體實踐中進一步探索,但有一點必須肯定,目前毒品雖尚未在學校出現,但“防患於未然”總比“亡羊補牢”為好。加強毒品預防教育仍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方面,我提議,今後學校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禁毒工作的實踐探索: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開展預防毒品犯罪宣傳教育工作。

二.領導到位,加強對學校禁毒工作的組織領導,多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毒品預防教育活動。

三.加強教育,增強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

毒品是會化了裝出現的。據説,有些毒品換上了名為“減肥藥”的外衣來迷惑愛美的少男少女,他們為了迷人的身材,大量吞食,卻不知自己的生命正慢慢開始亮起紅燈。

毒品,是讓人走向無底深淵的陷阱;毒品,是讓人走向犯罪的道路。有人竟然為了買那些昂貴的毒品,去打劫、拐騙、無惡不作。值得嗎?生命,因為短暫,所以顯得是那麼的珍貴;又因為美好,所以我們珍愛它.而毒品是吞食生命的罪魁禍首之一,我們一定要時刻警惕,防止上當受騙,遠離毒品.我們要"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因為我們珍愛那美好的生命,所以要拒絕可惡的毒品!!!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8

毒品像幽靈,它蕩過鄉村,掠過城市,揮舞着罪惡的魔爪,留下數不清的罪行,它的肆虐,威脅社會穩定,影響經濟發展的社會進步;危害人民羣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我們增強識毒、防毒和拒毒意識,積極參與拒毒的行動中來。

如果把毒品比作猛虎,那麼它最容易下手的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作瘟疫,那麼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毒品的蔓延正在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了有效防犯毒品的侵害,讓我們睜開“火眼金晴”,從認識毒品開始,揭開毒品詭異的面紗。

毒品主要有海洛因、冰毒、鴉片、搖頭丸、嗎啡等,它們禍害無窮。吸毒者不僅是在毀滅自己,還在禍及家庭,危害整個社會。首先,吸毒者是在毀滅自己,不同的毒品攝入體內,都有各種毒副反應及戒斷症狀,對身體造成的嚴重損害,吸毒過量,甚至會使人死亡。此外,由於毒品對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免疫系統都有嚴重的影響,吸食毒品可導致多種併發症的發生。

毒品在對人的身體造成巨大損失的同時,還會使吸毒者產生生理依賴與心理依賴性,成為毒品的奴隸。他們的生活唯一目標就是想方設法獲得毒品,為此,丟掉工作,喪失生活的興趣與能力。長期吸毒者,往往精神萎靡,形影枯槁,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吸毒成癮後,吸毒者往往變得十分自私而不誠實。性格變得煩燥易怒,他們淡漠了對親人的關心體貼,淡漠了對家庭和對子女的責任,往往導致幸福美滿的家庭最終破裂。生活在吸毒家庭的孩子,因缺少家庭關愛,常伴有不健康的心理。行動上具有攻擊性和反抗性,往往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再次吸毒危害社會,導致吸毒者喪失基本的勞動能力,從而影響社會生產,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

國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同學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憧憬,渴望擁有五彩斑斕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但是,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你嘗試了毒品,染上毒癮,你的人生悲劇就會從此開始。面對毒癮的襲來,廣大青少年應該牢固構築拒毒的心理防線,提高警惕,堅決對毒品説“不”。

為了遠離毒品,青少年必須克服盲目從眾的心理,堅決抵制不良誘惑。毒販離不開吸毒者,沒有人吸毒,毒販就無法通過吸毒獲得鉅額利潤。他們把目光投向青少年,就是利用青少年思想單純,好奇心強及好尋求刺激等特點,誘惑青少年上當受騙,其次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不能用毒品麻醉自己,不能借用毒品來解脱苦悶,千萬要警惕別人利用毒品對你進行安慰和引誘,要相信,困難和挫折只是暫時的,如果以堅定的意志去戰勝它們,你注會獲得人生的寶貴財富。最後,要謹慎交友,克服逆反和從眾心理。隨着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獨立意識在逐漸增強,同伴朋友間的相互影響日益加強,容易受到同伴不良行為的影響,產生從眾心理。因此我們在交友時,一定要謹防“癮君子”,更不要在從眾心理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沾染毒品。

禁毒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鬥爭,任重而道遠,全社會人人有責。加強禁毒教育,增強禁毒意識,應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面對美好的生命,面對邪惡的毒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唱響“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主旋律,構築嚴密的拒毒防線,開展有效的禁毒鬥爭,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毒品是極具誘惑力的東西 ,毒販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他人吸毒,我們每人個都可能受到來自多個方面的誘惑和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然而,走上邪路的只是極少數人,因此,拒絕毒品,免受侵害,最重要的是增強自身的防範能力,構築拒毒的堅強防線。為了明天的美好幸福生活,管好自己,決不可吸食一口毒品。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9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晚上好,很高興能在這裏和各位一起分享、共同探討關於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在坐的各位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希望孩子明天會更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相信在每個父母心中都紮下深根。我們不惜重拾書本,借鑑前人的經驗。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孩子找到捷徑讓其輕鬆學習成長,作為家有萬千適齡步入國小殿堂的家長,我也同樣為教育苦惱過、掙扎過,一直與孩子共同進步、一起成長。在不斷的摸索、探求,經常是搜腸刮肚、各種奇招上陳,效仿成功教育案例,但我最終發現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面對孩子,我們減少謾罵,多用欣賞的眼光鼓勵孩子。下面就我平時的一些教育經歷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探討:

首先,我們説語文。語文是最難以掌握又是最靈活的一門語言學科,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套用。尋找捷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孩子利用空餘時間大量閲讀課外書籍,書籍就象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本好書是人類永恆的精神糧食,孩子們通過書本可以體會、洞察天地的遠見卓識,崇高理想、感悟獨特的哲思頓悟。

接下來是數學,數學的學習,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興趣,我們以量少、拓展思維訓練為主,只求方法不求數量,掌握一道題目的解題方法,遠比作海量的題目更有成效,讓孩子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如何將問題一步步瓦解,一題多解、融會貫通、切實可行到實際的操作步驟。為孩子找到最簡單、可行的解題技巧。激發思考能力。當然,我認為激發興趣的最好方法是先讓孩子做一些比其所學的低一層次的課題,也就是説自己在家習題的時候,穿插一些簡單的、他最拿手的題目來提高積極性,與成就感。他會越做越自信、越做越想做。

再有就是英語,説到英文的學習,大家腦中可能盤旋的就是啞巴英語。為此,為了改善孩子避免像我們一樣受啞巴英語之苦惱,我們採取每天40分鐘的英文電影聽講訓練,精聽精讀。聽力和語法在不斷的重複中記牢,理解透徹。那麼學習課本上的內容也輕鬆許多。

對於平時的家庭作業,我相信大多數家長都頭痛過、抱怨過。“這麼簡單,一提醒就知道錯在哪裏的,為什麼總是錯”。其實粗心表現出是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牢固,另一個就是太過自信,不認真對待作業的態度。所以習慣非常重要,常常讓孩子檢查作業,他總是漫不經心,錯的題還是沒檢查出來。為此,我總不能一直替他檢查作業,讓他產生依賴的心理,以為總歸會有人替他檢查,錯了也沒關係的後果。於是,對他作業中錯的、生疏的。一律記到小本子上,過後跟他共同探討好的方法,解決難題。讓他養成將不會的知識一定要弄懂、吃透。不能見着難題就繞道而行,時不時的再找些同類型的題目反覆做,做到查漏補缺。來加深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持久的戰術,每天澆水,靜待花開。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0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真誠交往,密切聯繫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繫,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繫;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説: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着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 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

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説,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説: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裏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説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着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1

結束了一學期忙碌的工作,開始了鬆閒的暑假生活,一直覺得,在平時的工作中不經意多多少少忽略了讀讀與自己工作相關的教育書籍的願望,於是打算假期裏用心的從容的去查找適合自己工作學習提高的教育書籍作品,眾多書目查找中,讓我認為能現時和永時受益的作品就有《終身教育引論》這本論集。

當代教育家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裏首先闡明瞭終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講述了終身教育思想,文論中的觀點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贊同,被認為是“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並最終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導理念,對於現代社會的一些認識,社會對人的挑戰以及由此教育應該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幫助人更好地謀求美好生活,都讓我覺得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實現。書中提出的終身教育的思想,並因此而要對整個從兒童時期開始的教育進行系統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們現在追求的一個目標。

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並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於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由各類中國小和大學所提供的基礎訓練,並沒有使兒童和青少年為成年後所承擔的義務和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單純的智力活動這個狹窄範圍以外,大幅度地擴展教育和培訓的內容。……必須為基礎訓練提出新的目標,必須制定、保持和發展判斷能力、思考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的方法,並且保持和發展屬於每個人的、往往受到傳統的教學方式損害的獨特表現方式。……兒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個性發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聯繫在一起。

教育工作者對其他任何一個人、特別是成人能提供的幫助就是給他以工具,將他置於一種環境,使他能夠依靠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經驗、鬥爭、成功和挫折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獨立思考,並逐步地形成和發展自己的個性,使個性的各個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現。如果一個成人對自己的教育失去了興趣,如果他除例外情況以外總是對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沒有熱情,那就是由於他在易受影響的年齡即青少年時期沒有從提供給他或強加給他的教育中發現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東西。……考慮整個教育,考慮教育個階段的連續性和相互關係。當我們説到終身教育的時候,我們腦子中始終考慮的就是教育過程的統一性和整體性。

從長遠來説,實現更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在於建立一個徹裏徹外地滲透着終身教育原則的社會,在於實施一種與社會的進步和成就緊密相聯的教育。書中的語句總帶給我一種温暖和啟迪,讓我覺得終身教育的美好,它對人類福祉的關懷同時又有一種悲傷,因為,時至今日,我們中的許多人依然或多或少接受着不盡人意不相適宜的應試教育教育。目前在大中國小進行的教育是基於對個性的一種短視的認識:獲得知識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審美、身體諸方面發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沒有考慮到個性的差異,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學生也就同發展低於正常水平的學生一樣成了不受重視的邊緣人物。選拔的需要壓倒了訓練的要求。正是現代教育的寫照,我們為了考試為了上大學而學習,對結果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學習的本質。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成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接受變革和各種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險活動,適應社會習俗、道德觀念和理論學説的迅速變化。這説明了學習的主要是讓我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去適應以後的生活。培育“學會學習”的個體。朗格朗主張任何學習都把學得的知識加以條理化的能力、應付自如地處理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係和一般與特殊之間關係的能力、把知和行聯繫起來的能力以及協調專業訓練和學識廣博的能力。在終身教育的條件下,要用方法來武裝人們,使人們能在自己的整個求知道路上和文化生涯中得心應手地運用這種方法。當今時代,那種憑藉某種固定知識和技能就能度過一生的觀念已被拋棄,教育不再是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傳統教育是傳授知識的教育,把對學生的培養封閉在狹窄的對現行知識的記憶和背誦上,重點在於文化模式的再現而不是創造,忽視人的全面發展,重知輕能,陷入“唯書”“唯上”的泥海里。

這種教育的結果是,教育與生活缺少聯繫,脱離具體的現實,偏向於選拔和分數,所培養的是失去個性和獨立性的人。顯然,傳統教育帶有明顯的工具性特點,僅“滿足了統治階級和普通大眾的利益”,卻不能滿足人性的一般需要和個體的特殊需要。這樣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能應對現代社會挑戰,為人類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的人。學習過程的重點都不能再放在設置侷限、安排刻板的內容上,必須着眼於能力發展。終身教育意在“教人們掌握一種在自己整個求知道路和文化生涯中能得心應手地運用的方法”,即“學會學習”,從而造就具有新的生存價值和生存能力,能夠解決新的生存問題的人。終身教育的主要目標在於打破傳統教育的固有格局,整合社會多方資源,促使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終結能夠獲得不間斷的發展,從而在度過富有意義的人生。

終身教育不是簡單地進行成人教育,它的實現有賴於整個基礎教育體系進行相應的變革。它是一個整體的、連續的、系統的教育思想,為教育能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幸福而努力將是以後教育發展的方向!終身教育賦予成人教育以新的意義。成人教育不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延伸,而是立足於成人的特點和成人的需要、是非強制的、自由的教育 ,是對人的“長遠利益的關懷”,讓終生學習的人們整個人生終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與生活的無限美好!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2

女兒坐在地上,把前後鞋襻一一打開,把腳放進去,再一一扣上。我們第一次來上語言課,這樣做會耽誤老師的時間,我告訴她不用全部打開,並伸手幫她,女兒拒絕。老師曼女士説,孩子腦子裏有一整套程序,就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吧。

事實上女兒並沒有耽擱太多時間,甚至少於我去幹預導致的延誤。但是,按照我的成長經驗,干預仍然是需要的,它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省時,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更快地穿鞋,而是為了成人間的交往,對老師表示並不是我不在乎你的時間,不管教孩子,你看我在催着呢。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孩子捱打捱罵,也不是真的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要打罵給別人看。

作為一位兒童語言老師,曼女士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當我和女兒同時走進她的房間,她會先跟女兒握手,甚至蹲下來和她説話,然後再跟我打招呼。一般德國人的做法是,先跟大人握手或者擁抱,再跟孩子握手或者擁抱。一般中國人的做法是,只跟大人握手寒暄;等大人全部招呼完畢之後,沒有時間就對孩子視而不見,有時間的話就把他們抱起來。

我們也經常會碰到可愛的成年人,產生想要親近的慾望,但是我們通常都會剋制住自己,不會動輒就去把別人抱起來。我認為對孩子也應該如此,太隨便是一種對人的不尊重。陌生的成年人之間,可以做到彬彬有禮。很多人認為,他們和孩子之間不必有這樣的界限,在彼此不熟悉的情況下,就去拍肩、摟抱甚至捏臉。其實孩子見到陌生的成年人,就跟我們見到兩米以上的籃球隊員一樣,是生怕被舉起來戲玩的。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見到陌生的孩子應該表現平等和尊重。但是,在家庭內部或者師生之間,由於大人負有教導的責任,平等和尊重就經常靠邊站了。出門之前,丈夫或者妻子花太長時間穿衣打扮,另一方可能會催促,告訴對方十分鐘之內必須出發,但是不會跑過去摁住對方,三下五除二幫他/她穿好。孩子就不一樣,眼看着幼兒園就要關門了,大人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讓孩子自己慢條斯理地穿鞋,於是粗暴地奪過來,迅速幫他們穿上,拉着手就往外跑。

剛開始的時候,女兒總是事必躬親,無論吃飯喝水,還是穿衣穿鞋,都拒絕大人的幫助。其代價就是,吃飯時,湯湯水水弄得滿身都是;出門之前,要花很多時間等她收拾停當。有一次,媽媽實在等不及了,抱着她就往樓下跑。到了門外放下來,她橫豎不幹,堅決地回到樓上,自己從頭走一遍。

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在趕時間,因此以"等不及了"為名的鬥爭一直在持續。只要持之以恆,大人總會獲勝。我發現女兒慢慢地接受了媽媽的幫助,甚至依賴上了,有時會把腳一伸:"你幫我穿鞋吧!"有時還往地上一蹲:"你抱我下樓吧!"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大人往往也樂得如此。有研究表明,富人的孩子未來成就總體上比窮人的孩子大,不僅因為他們有豐裕的物質支持,還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情,陪着孩子一起成長。一個八小時之外還要兼職掙錢的母親,一方面給了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孩子很多自主成長的權利。

女兒第一次去上鋼琴課,打開琴蓋之後,父母忍不住告訴她説,你可以按這裏和那裏。老師説,要讓孩子自己發現聲音,享受聲音,對聲音產生好奇心,然後她就有興趣製造聲音。聽起來,這又是半年彈不出一首曲子的教法。有一位母親送兒子學畫,半年之後也沒見他畫過一朵向日葵,還在那裏把顏料隨心所欲地塗來抹去,難免有些失望。女兒也上了大半年音樂課了,我有時也會問她學會了唱什麼歌,玩什麼樂器。但是好像這些都不是學習的重點,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讓他們感受節奏和旋律。我能看到,對這些孩子來説,音樂不是外在的技巧,而是內在的生命。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3

我們需要誠信,我們呼喚誠信,誠信是美麗的,因為它給世界帶來了温暖的陽光;誠信是微小的,它只需要佔據心靈中一個很小的角落,就温暖了人們整個人生;誠信是脆弱的,只要一場暴雨,就足可使它香消玉殞.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讓我們為之擔憂的事情,因為他們失去了誠信,甚至為我們人類帶來災難.納米技術,克隆基因,導彈防禦……這些人類引以為豪的高科技結晶為我們帶來福祉的同時,又危害着我們人類,因為某些人心中的信念變了質,變造福於人類於狹義的民族甚至個人.

每個人都會面對利益的誘惑,在這個時候,有些人迫不及待地牟取蠅頭小利,而有些人卻把眼光放得非常長遠,追求未來更大的發展.名人掌上電腦等近10個品牌在重慶的總代理劉惠民在北京一家公司就職,踏實勤奮的他深受公司董事長的信任,年紀輕輕就被委以副總的重任,手上掌管着幾千萬元的資金和上千萬元的貨物.當時,公司剛成立不久,規模不大,管理上漏洞很多,"只要稍微動動手腳,幾百萬就有了."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劉惠民兢兢業業地工作,除了期望自己的工資和獎金會更高之外,根本沒有別的雜念,把公司上上下下管理得毫無紕漏.如今的劉惠民已經是這個市場的大贏家.今天,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講規則的時代,誠信無疑是這個社會遊戲的基本規則.新的商場流行一句話:"信用破產,你就什麼都破產了."

古人云:誠信於君為忠,誠信於父為孝,誠信於友為義,誠信於民為仁,誠信於交為智.誠信滲透到各個方面,面對歷史和社會,人們對誠信的選擇有多大的保留啊.道德教育遠離歷史社會,讓人們的選擇是多麼蒼白無力啊.

對於誠信,社會上有太多的爭議,我認為不是不要誠信,而且誠信是中國社會的稀缺資源,猶如萬古沙漠,早該綠化了.問題是在一個有着幾千年下信上不信,卑信尊不信,賤信貴不信歷史傳統的社會裏,道學家式的空洞的誠信説教即使是沒有愚民之嫌,也必然流於形式.真誠的誠信教育,就不應該把起點放在要不要誠信,而應該放在怎樣建立誠信,使社會多點誠信.因此對於誠信的建立不僅是每一個家庭,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全人類的責任.

誠信是最寶貴的美德,是我們取信於人的根本,沒有比信任危機更可怕的了.信任危機是社會的毒素,是我們蔑視誠信所付出的代價,它無聲無息卻充滿負面的能量,足以銷蝕人的勇氣和良善,更會使一個國家,民族喪失最後的團結精神。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4

周天,老公約我去他一男學生家家訪。這學生原來與兒子在幼兒園裏同學四年,家長在接送孩子上下學已相識,父母都是醫生,母親這兩年還應聘到市醫院。現家裏主要父親在管教孩子,家務外婆在相助。

據老公講,這孩子性情比較內向,不愛多講話,學習大概在年段100名至150名之間,課餘時間除了喜愛玩電腦遊戲外,沒有發現有其它興趣愛好。

到他家,與他父親(母親在上班)相聊,父親給予我的信息有如下:

1、父母與孩子的聊天內容簡單、單一,除了聊學習外,就不知道再與孩子聊什麼了。如此一來,導致孩子在家不愛與父母多溝通與交流,孩子的心理動態父母也知之甚少。

2、父親在家無法真正監管到孩子,在家的時間,孩子幾乎沒在學習,不是想着偷着玩手機就是玩電腦遊戲。

3、父親存在花錢買心安的教育心理。週末,不管孩子去上補習班的效果如何,父親希望老師都有辦週末補習班,可以都讓孩子去上,免得在家玩掉。

4、母親用錢補償與拉攏與兒子的親子關係。聽父親講,除了他每週固定給孩子幾十元的零花錢外,母親每週末回來還揹着他偷偷給孩子50到100元不等的零花錢。外婆插話説:“這是母親與兒子在電話上約定的,只要他每週乖,聽父親與外婆的話,或是每次考試進步多少名,母親就拿多少錢獎勵他。”如此一來,孩子每週零花錢至少有上百元以上,而孩子如何分配這些錢,父母卻沒有進行跟蹤,根本無法掌控這些錢的去向。對母親每週揹着父親拿錢給孩子行為,父親也頗有微詞,母親迴應父親:“現在的社會是物質社會,孩子身邊沒什麼錢,做什麼事都縮手縮腳,是會讓別人看不起的。”

在去家訪的路上,老公先與我説,從這學期他接手這個班後,從與這個家長接觸幾次來看,這個家長相對來説,還算是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的。

在家訪結束回家的路上,我對老公説:“這個家的家長是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因為不懂教育,所以方向都是錯誤的。”對此話,老公深表贊同,但此種狀況,並不能單憑我們一、二次家訪能夠改變得了什麼;長年形成的習慣與意識,也並不是單靠老公一年的班主任可以改變得了什麼。

回到家,我向兒子求證二件事:

一、他在遊戲中是否有充錢(因為他們都在玩同一款遊戲,兒子有時還與他一起玩)?兒子很肯定地告訴我,就今年他至少充了二、三千元。

二、這週六他是否去學校踢足球(父親告訴我,週六下午2點多他告訴父親去學校踢足球,想踢遲點,然後直接與同學玩,讓父親拿錢給他外面吃飯。父親聽到兒子去運動,還非常開心,不僅拿錢給他,還許可他在外面一直玩到晚上快10點才回家)?兒子很肯定的迴應我,在操場上沒有看到他。並對我説:“他要不就去網吧玩遊戲,要不就去同學家玩遊戲。他又不喜歡踢足球,平時也幾乎沒看過他踢足球。這樣的謊話,他家長居然會相信。”

雖然在與兒子求證前,我就已猜到大概,但猜測得到了兒子的肯定迴應後,內心還是頗不平靜,為他的父母感到可悲可歎。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依靠錢是無法教育與引導好孩子的,而是需要我們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與愛心,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去尊重與理解他們後,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夠真正找尋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5

通過在省委黨校兩個月的學習,使我深深地明白,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和浩然正氣是非常重要的,也使我在黨性修養上得到了鍛鍊和提高,特別是使我對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如何增強黨性鍛鍊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現將黨性教育學習心得彙報如下:

黨性修養是增強黨性、保持黨的先進和純潔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現實需要。因此,在工作中要着眼跨越發展大局,充分認識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是我們黨經受風險考驗、抵禦危險挑戰,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開創偉大事業的重要前提。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攻堅克難、堅強奮起中錘鍊純潔性,在崛起危難、超常努力中強化純潔性,在爬坡破難、苦幹實幹中展現純潔性,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隨着黨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管黨治黨的任務越來越艱鉅,保持隊伍純潔性的問題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面對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面對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繁重任務、面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考驗,更加需要以堅強的黨性、純潔的黨風、嚴明的黨紀,保障和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我們要站在經受 “四種考驗”、化解“四種危險”的政治高度,強化思想理論武裝,發揚優良作風,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每個人自身的純潔性來確保黨的肌體純潔健康。

一、把學習創新理論作為當務之急

勤奮學習,是每個黨員成長的需要。學習能帶來政治上的進步和成熟,學習能確保工作方向不跑偏,能成就我們的事業。是非明於學習,名節源於黨性,腐敗止於正氣。工作中每時每刻都面臨着利益的考驗,只有通過學習,加強自身修養和黨性鍛鍊,才能打牢思想基礎,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真正做到大是大非不糊塗,堅持原則不動搖,永葆共產黨員本色。只有通過學習,不斷豐富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才能適應當今知識經濟、更新快捷的信息社會的需要。勤奮學習,是一種責任;不斷學習,是一種修養;善於學習,是一種能力。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加強黨員幹部理論學習,最根本的是要築牢堅定的政治信念,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實踐一再證明,沒有先進理論武裝的黨,不可能是先進的黨;拒絕用先進性理論武裝頭腦的人,就不會有真正的黨性。這充分説明了加強理論學習不僅是個人行為,而且是黨的先進性建設和能力建設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強黨性修養的首要任務。尤其是面對防止“四大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經受“四大考驗”(即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加強黨員幹部理論學習更為重要。

當前,一些黨員幹部在創新理論學習上存在盲目自滿、思想懶惰、學用脱節等問題,喪失了政治敏鋭性和鑑別力,迷失了政治方向。這就警示我們,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必須把加強理論學習作為政治責任、終身任務、第一需要,始終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對待理論學習,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抓好理論學習,真正把政治堅定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深刻認識上,建立在思想高度自覺的基礎上。

必須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學習重點緊抓不放,認真按照胡加強學習、統籌兼顧,深入調研、狠抓落實的要求,抓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科學發展觀和xx大精神的學習貫徹,不斷加強世界觀改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始終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必須大力倡導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的良好風氣,緊密聯繫形勢任務、工作職責和思想實際,切實把創新理論學習的成果轉化為堅定的政治信仰、科學的思想方法、抓工作搞建設的能力素質,推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把強化忠誠觀念作為第一品質

對黨忠誠、對組織忠誠,既是黨員幹部應有的政治品質,也是衡量黨員幹部黨性觀念是否堅強的標準。當前,少數黨員幹部組織觀念淡薄,突出表現在:有的只要組織照顧,不講組織紀律,不服從組織安排;有的個人主義思想嚴重,遊離於組織之外,凌駕於組織之上該請示的不請示,該報告的不報告;有的貫徹執行上級命令指示不堅決,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應付了事,等等。這些問題,不僅違背組織原則,更是黨性不純的表現,必須堅決克服。要牢固樹立忠誠是第一品質的意識,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個人願望服從組織需要,真正把全局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根本出發點,心中裝着大局,時刻關注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始終在大局下謀劃和開展工作;就是要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則,自覺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組織、個人與羣眾的關係,模範遵守黨章,堅持集體領導,嚴格組織程序,堅決克服組織生活的隨意性,虛心接受組織的批評幫助,時時處處置於組織管理、制度規範和紀律約束之中。

三、把認真履職盡責作為根本任務

當前,一些黨員幹部在履職盡責上存在不安心、不盡心、不用心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滿足於該抓的事抓了,不求抓具體抓到位;滿足於抓眼前的事,不求長遠發展;滿足於工作過得去,不求出實績出精品。這些現象看似工作標準上的問題,但本質在黨性修養上。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必須幹好分內之事、盡好應盡之責。要在求真務實上作表率,進一步端正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始終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經常性基礎工作上,一絲不苟地幹實事、務實效、求實績,做到不敷衍塞責、不疲於應付、不草率行事、不糊弄上級,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把每一項任務完成好,把每一件工作幹出色。要在敢於較真上作表率,敢於正視困難,切實解決問題,不因個人名利、私心雜念而隱情不報、報喜藏憂、弄虛作假,以心底無私的正氣,高標準地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黨性修養貴在自覺、貴在堅持、貴在實踐,是黨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所以,對一個黨員幹部來説,黨性教育課程的結束,並不意味着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的終結,黨性修養貴在堅持、實踐。所以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將嚴格按照黨性原則辦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知行統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他人進行自己的黨性修養,更好地完善自己,努力真正成為代表廣大人民羣眾利益,為廣大人民羣眾服務的合格的共產黨員。

教育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16

20xx年3月13日,我非常榮幸的在上海楊浦高級中學聆聽了全國教育楷模、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於漪老師、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助理、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副會長譚軼斌老師以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國中語文教研員、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副祕書長孫宗良老師的精彩講座,他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好幾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我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頗多。

一、“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這是於漪老師講座裏的一句話。於漪老師講了整整兩個半小時,竟沒有用講稿,其淵博的知識,深邃的思想,無不使大家為之折服。“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當聽到於漪老師的這一句話時,我感動於這位耄耋老人對於教育事業的摯愛,感動於這位教育智者寬容博大的精神,感動於這位教育前輩的情意深長的教誨。就在感動中,我也懂得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影響到孩子的生命質量,課堂教學是育人不是育分,中國教育培養的是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教師在教學時應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於漪老師就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燈塔,她的講座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二、“尊重學生的成長需求”

這是孫宗良老師講座的題目,他的這一觀點拓寬了我們教學的思路,他從一個個的案例入手,讓我們意識到了尊重學生學習需要的現實誤區,又從一個個的案例分析怎樣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我們形成了“學生意識”的教育觀。孫老師講座中提到的對於文本的“變質的‘多元解讀’”,我在教學活動中也曾經遇到過,盲目尊重學生的獨特閲讀感受而違背了基本的價值觀。聽了孫老師的講座,我豁然開朗,知道了要引領學生把自己的獨特體驗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湘融合,要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三、“教育關注的並不是成績第一,而是成績背後反映的發展趨勢”

這是譚軼斌老師的講座《漫談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句話。

她從“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來談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現狀,引領我們瞭解了國際的評價標準,而從去年上海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取得了“全球第一”的驕人成績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上海的教育不愧是走在我國乃至國際教育的前沿。就目前來看,我們的教育還重在關注分數,而有些忽視成績背後反映的發展趨勢。譚老師的講座,讓我們感受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

總之,聽了三位專家的講座,作為一位一線的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應該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以先進理論作指導,既教書又育人;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打造有效課堂;遵循多元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善於反思總結,爭取做一名現代型優秀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l8zw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