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精選25篇)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精選25篇)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精選25篇)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尤其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多讀書顯得尤其重要。工作之餘,,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之的《陶行之教育名著》、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收穫很大。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閒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而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

特別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第4條“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感觸頗深,我認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力求使每個學生在本身原有素質基礎上,獲得和諧和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其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自我教育,具備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質教育強調基礎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對於我從事的國小教學,使學生形成紮實的基礎,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其含義有兩點:

一是為了面向全體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改變“應試教育”那種片面、單一的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

二是強調加強基礎的教學,並不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單詞,而是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語言。

總之,讀書,使我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始終充滿激情。每天讀書一小時,我還要持之以恆,相信它會為我帶來豐盈的人生!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3

人最高興的,莫過於擁有了收穫。本學年,我的教學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撰寫班級案例以及教育反思上,也越來越覺的得心應手,輕鬆自如。我的變化,緣由來自我愛上了讀書。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好書,能積累語言,豐富知識,能陶冶情操,受益終生。

在《給教師的建議》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深刻的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教書育人,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才能不斷的滋潤學生的心田;只有不但的讀書,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學生走的更近,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我們愛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髮展。

在《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中,汪中求同志説:“細節決定成敗” “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這不僅讓我想起“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是繁瑣的,他們都是由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事,一個個細節構成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小看了一個個的細節,這些細節卻關係着我們工作的成敗。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我們都應該關注他要幹什麼,課堂教學中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決定這節課的成敗,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我們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

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中,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李老師的話,給了我工作的動力,我受意匪淺,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的太高,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進步,哪怕一點點,這也是我的收穫。

感謝讀書,讓我的教學充滿了生機;感謝讀書,讓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知識的份量;感謝讀書,讓我能夠用智慧的大腦去澆灌含苞待放的花朵,用博愛的心靈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感謝讀書,讓我變得更加聰明,讓我的工作幹得更加出色輕鬆。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4

人最高興的,莫過於擁有了收穫。本學年,我的教學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撰寫班級案例以及教育反思上,也越來越覺的得心應手,輕鬆自如。我的變化,緣由來自我愛上了讀書。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好書,能積累語言,豐富知識,能陶冶情操,受益終生。

在《給教師的建議》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深刻的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教書育人,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才能不斷的滋潤學生的心田;只有不但的讀書,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學生走的更近,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我們愛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髮展。

在《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中,汪中求同志説:“細節決定成敗” “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這不僅讓我想起“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是繁瑣的,他們都是由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事,一個個細節構成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小看了一個個的細節,這些細節卻關係着我們工作的成敗。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我們都應該關注他要幹什麼,課堂教學中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決定這節課的成敗,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我們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

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中,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李老師的話,給了我工作的動力,我受意匪淺,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的太高,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進步,哪怕一點點,這也是我的收穫。

感謝讀書,讓我的教學充滿了生機;感謝讀書,讓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知識的份量;感謝讀書,讓我能夠用智慧的大腦去澆灌含苞待放的花朵,用博愛的心靈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感謝讀書,讓我變得更加聰明,讓我的工作幹得更加出色輕鬆。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5

開卷有益,此話一點不假,甚至是至理名言!不管你閲讀什麼書籍,只要你留心,你願意去思考,你便能從書本中得到樂趣,從書本上的片言隻語中得到對生活和人生態度的啟迪。

今天,我在《讀者》上看到一道智趣題:“紫羅蘭算式‘CLOVER+CROCUS=VIOLET’。這道英語算式譯成中文就是‘三葉草+番紅花=紫羅蘭’。如果算式是正確的,那麼每個字母應該各代表什麼數字?注意:相同的字母表示同一數字,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數字。”這不禁引起了我的一點點興趣,拿起書桌上的筆和紙,便推敲起來。結果,不出兩三分鐘,我竟然算出了答案:280516+260297=540813。哈,有趣,答案中從0到9九個阿拉伯數字全包括,真是有趣。雖然沒能看到參考答案,但我認為這個答案應該是正確的!真是太有才了,我得意地喊出聲來。得意之餘,我猛然想起了前不久在《青年博覽》上看到的另一道智力題:“請挪動其中一個數字(0、1或者2),使‘101-102=1’這個等式成立。注意:只是挪動其中一個數字,並且只能挪動一次,而不是數字對調。”對該題,我也曾躍躍欲試,可是經過苦思冥想,終究找不出正確的答案來,不禁使我的心情有點沮喪,不得已,我很不情願地看了參考答案。其實,一切很簡單,你只需將“102”中的“2”上移,變成平方便大功告成,接下來你會看到這樣一個等式:“101-102=1”。在8月19日參加廈門市高三地理新課程教師培訓的午餐過程中,我饒有興趣地把這道智力題亮出來讓同桌的老師們做,期間還多次提醒大家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結果竟也無一人能答對,不得不要求公開答案。

為什麼這道題讓許多人最終選擇放棄呢?這道智力題答案的結果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時常會困於某種思維陷阱,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來思考、分析和判斷問題,比如,一説到“挪動”,首先與最後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動,而如果你能不受制於這種約束,讓這裏每個數字都東奔西突,活躍到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會很快找到答案了。

其實,有關這道題的分析何嘗不能應用於我們的社會與人生。不得不承認,我們常常陷於一種橫向的思維,一種左右的思維之中,而很少有一種向上的維度、個體的維度、神性的維度和時間的維度。

世界就像一個廣場,如果只知道左右,而忘了站在高處張望,是很難找到方向的。什麼時候,當你能超拔於時代的苦難之上,人羣之上,能從自己出發,以內心的尺度衡量人生,才可能是自由的。

在享受閲讀的樂趣過程中,我記錄了這麼一段文字:人們常説水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人生亦有三態。水的狀態是由温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則是由心靈的温度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C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也只有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麼他也就是一汪常態下的水,蜿蜒曲折,流淌於江河,最終匯入大海;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C的熾熱,那麼他就會變為水蒸氣,成為雲朵,飛將起來,直上雲霄。

三種狀態,三種人生。對生活和人生投入100°C的熾熱,他將實現凌雲之志!

由此,我們不難認識到:世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態度不好的人。一個人將來擁有怎樣的人生,完全取決於他的人生態度。積極主動的態度為一個人帶來有意義的人生,相反,消極被動的態度只會使人生變得黯淡無光。所以,要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就應該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幹什麼的,必須有一個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都沒有準確的定位,那是很糊塗的。要做好定位,首先要認識清楚自己,加深對自我的瞭解,這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不僅要建立在反饋基礎上的動態調節,也要藉助別人對自己的中肯意見。

一個成功的人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要有謙遜好學的精神,要有寬廣博大的胸懷,要有善良誠信的品質,要懂得居安思危,要知道細節決定成敗,要善聽逆耳之忠言。

一個目中無人、驕傲自滿、時刻以自我為中心,不謙虛謹慎的人永遠成不了大器。一個只懂得享樂和虛榮的人,一樣無藥可救。一個自視過高沒有自知之明的人註定會成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人的一生可以是轟轟烈烈,也可以是碌碌無為;可以是風風光光,也可以是平平淡淡,但縱觀其一生,就會發現,無論是風光,還是平淡,這其中總包含着一種人生的追求,只不過一種是出人頭地,一種是淡泊明志而已。

記得餘秋雨先生曾經説過:以平常態,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我們的普通中有歡樂、有惆悵、有信念,如此完整了,我們也就不枉有此一生了。有時候我們也許會去思考,我們到底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着什麼,年少時多半是別人強加的追求;年輕時是自己主動的,但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年老了我們又會為後輩的生活而追求,但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真的很少,追來追去感覺如同是一陣風,吹過了,不留痕跡,只留下我們這些追風者獨自的哀歎。人生追求千百回,輝煌、平庸不過是過眼煙雲,最後還是歸於了現實的平靜。人生是很短暫,但相對於追求來説,我們的人生又很長久,追求的過程會讓我們的人生髮出一些光芒,沒有了這些光芒,那才是世界上最可悲的!

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想要生存,甚至生存得更好,就應該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指南針,知道正確的人生航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照明燈,照耀着寬闊的人生之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船舶,承載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

那麼,要樹立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我覺得對於一個人來講最關鍵是這樣幾點:

一、保持一種旺盛的鬥志。人活着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個精神就是積極上進,永不滿足。積極進取,就是永遠保持一顆旺盛的心態,朝着人生的理想和目標進發,任勞任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隨時都面臨着被淘汰的危險,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尤為重要。

二、克服來自方方面面的困難。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註定要經受各種考驗,一生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許多的人要接觸,有若干的事要做,會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逆境。怎麼辦?退卻還是迎難而上?沒有“積極進取”態度的人,很容易被眼前這些東西所嚇倒。如果真正樹立起了“積極進取”的態度的人,就會坦然相對,並用智慧和勇氣的力量克服它、戰勝它。

三、養成自己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品格。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不是孤立的,與大千世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無時無刻不在打着各種各樣的交道。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就會形成自己優質的品格,使其在與社會打交道的過程中,言行舉止往往會給人陽光怡人的印象,受到人們的愛戴。

熱愛生活吧!讓我們一起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培養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

閲讀真好,它能讓我們享受生活,學會思考,感悟人生。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6

——淺談數學課中如何促進“動態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最近讀了關於“動態生成”的兩篇文章,《動態生成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和《構建生成課堂,打造生命教育》,這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十分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動態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課堂的真實性,它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不生動可變的,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這個資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據學生的真實需要隨時作出調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相互啟迪,共同研究與成長,唯有如此課堂才會始終充滿真實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問中促進“動態生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否創設條件啟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又是實現學生髮展自我、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儘可能創設活動情境、創造探究條件,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自動為學習任務定向,讓動態生成於學習活動之中。

如“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我在教學中並未遵循課本上的教學流程,先教面積定義,再研究表面積的算法,而是整體入手,大膽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於“學生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過程。即直接讓學生根據測量自己所做的長方體的長、寬、高這三條信息思考探究:根據這些測量所給的信息你能想到什麼?或是解決什麼問題?以此統領全課,不斷地動態生成學習目標,並不斷地達成學習目標。學生在獨立思考、分組研討之中,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學習問題:長方體上面的面積是多少?長方體12條稜的總長是多少?長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總和是多少?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在提問的同時也思考着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如果説學生自主提問是動態生成過程,那麼學生在充分研討、在大組充分展示和教師適時參與誘導的過程也就是目標動態達成的過程。

二、在動手操作中促進“動態生成”

對國小生來講,真正的知識開始於客體的操作活動之中。因此,實際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概念、理解法則的一種重要途徑,又是促進學生動態生成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學生的思想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裏產生,我們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髮現事物的機會。在實際操作時,要向學生説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驟,給學生的操作思維以導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現。

如教學“圓面積”時,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紙片和剪刀,要求學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來幫助我們解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思路組織教學,並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把圓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在教學的啟發下,學生剪拼出近似於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等幾個圖形。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自己得出了圓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操作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結果,學到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是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看到了圓面積計算公式怎樣由已有知識探究出來的思維程序和方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動態生成”。

三、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動態生成”

轉變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已在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得到運用。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學生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教師應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並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同時要關注討論的進程,瞭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動態生成的教學追求真實自然,敢於“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課堂再現的是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學生對有關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這時學生提問“為什麼有閏年和平年之分?”本來這個問題不屬於本學科的知識,我完全可以找個理由推脱過去,但看着學生渴望的眼神,我馬上在教室裏的電腦裏搜索出了有關閏年、平年的知識,帶着學生研究了為何公曆規定有平年、閏年之分,結合地球繞太陽公轉研究了為何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這些較深奧的知識。雖然學生的問題打亂了原定的教學程序,但學生滿足的神情不正説明了課堂教學的豐富性正是源於這些不斷出現的“生成因素”。教師必須有動態生成的觀點、強烈的課程意識,把各種有意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引進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氣息,生活的脈搏,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關注人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數學教學要體現對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

四、在師生互動中,促進“動態生成”

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數學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及教師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了情感態度和思維品質。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僅僅考慮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突出學生自己鑽研、領悟和感受的過程。

在“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注意綜合把握各個環節中學生呈現的信息,並即時做出判斷、歸納、引導,使學生的學習隨機動態生成。如對學生知道的角,引導歸納為圖形的角、物體的角、動物的角等;學生第一次畫角後,引導他們發現角的一些特點;學生第二次畫角後,請他們發表各自的見解,學生既有共同的看法:兩條線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爭議:兩條線是否要一樣長?張口處要不要再畫一條線?這時投影書本上規範的角,請學生談新的認識,學生不僅對爭議問題有了清楚統一的認識,還發表了很有價值的觀點:角的邊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的求知為主線,面對知識和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對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和探究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學生對角在認知上產生矛盾的衝突,在衝突中逐步建構角的概念。這時,學生對數學角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記憶、練習強化,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動建構完成的。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教師應不斷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讀書心得體會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7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書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給了我無限的感動,讓我受益匪淺。

《孩子,你慢慢來》,我喜歡這本書,也喜歡這句話。作者龍應台的文筆是那樣的細膩,全書藴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愛的氣息,讀着讀着,一股暖流慢慢飄進了我的心房。讓我們慢慢來,讓我們耐着性子學會等待。

讀完這本書,我不斷地反思了自我。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會很生氣,有時也會對學生大聲訓斥。記得期會考試前一天,我和x教師一齊從會議室回到北教學樓時,老遠就聽到哈哈大笑的聲音從樓上傳出來,我倆邊走邊猜測着這笑聲是從何而來。當時的我雖沒説出口,但心裏早已斷定是我們班。於是,上樓直奔教室。“教師,_x給他的同桌講笑話,他還大聲地笑。”班長見我來了,立馬站起來,氣憤地説。聽班長訴説的同時,我帶着滿臉的怒氣瞥了_x一眼,此時的他也許真正意識到自我錯了,低着頭,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如果今日不給他點嚴厲的教訓,我怎能安心?”想到那裏,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見他的捲上僅寫了幾個詞,看到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盯着你寫。”他一聽,急了:“教師,別……別……。”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他竟然這樣對我説,我裝出一幅很生氣的樣貌,走出教室,進了辦公室,一會兒,他也跟了過來,説:“教師,對不起,我不應當講笑話。”聽他這麼一説,我真想原諒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種種違反紀律的事,都與他脱不了干係時,説:“以前,我總是心平氣和地跟你講道理,你也總是不斷地向我承認錯誤,這次我再也不給你機會,打吧!”

他見我這麼堅定,拿起話筒,撥通了電話。不一會兒的工夫,她的媽媽趕了過來,明白他犯了錯後,一向數落着:“這麼長時間,x教師沒給我打過電話,我還以為你表現得很好,沒想到你這毛病還沒改……”説罷,她看了看他手裏的試卷,相當生氣,此時的他再次認識到自我真得錯了,趕緊寫了起來。當我把學生帶出學校回到辦公室時,他已寫完。我們一齊下樓、回家。

説實話,這樣的結局,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從那天起,他那些過分的行為收斂了許多,也正是從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沒被值日班長寫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沒有因我的勝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學着_的媽媽,耐心地與他交流,讓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衝動不叫家長,換一種方式教育;我就會帶給他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上週四的一個課間,我讓他下節課課後找我,他沒有忘記,規規矩矩地進了辦公室。我和他談了好久,談到他期會考試考得不錯,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揚了他有寫好作業的習慣;談到了他的日記比以前大有長進,肯定了他有堅持閲讀的習慣。並提醒他,如若能做到嚴格約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師相信他還會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揚,一次肯定,一種相信給了他莫大的自信,談話結束,他準備回教室上課時,恭恭敬敬地説了一聲:“教師,再見。”此時,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複着那句話:孩子,你慢慢來。教師對你有耐心。

事後,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來》細細品讀。我覺得教育不是賽跑,教育學生應當慢慢來,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齊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變化!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實!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長長的路,健康地走!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8

有人説讀書是一種浸潤:洗去一身疲憊,留下滿腔書香;也有人説讀書是一種享受:享受陽光明媚,享受空氣清新,享受歷練深邃。而我還要説,讀書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幸福。在炎炎夏日,它能為你送去清涼;在寒冬臘月,它能帶給你無限温暖;快樂時,它與你一起歡舞;悲傷時,它撫平你心中的傷痛。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真正的教師必須是閲讀愛好者。”他用一身的經歷和體驗告訴我們:“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

我愛讀書,讀書是我生命的泉水,使我單調孤寂的生活變得豐富生動,如我忠實有趣的朋友伴我成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讀書的興趣越來越大,工作之餘,開始有意識的讀一些世界名著和教育書籍,每讀到一本好書時,就像有一股股温暖而滋潤心扉的氣流,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沐浴着我,牽動了我的心,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陶醉,在悄然無聲中領略教育真諦。

美國詩人狄金森説過:“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讀書使我的生活斑斕,豐富多采;讀書使我感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情感,讀書使我明智,領悟到更深刻的道理。當我踏上講台,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內心充滿抱怨時,是《優秀教師的成長案例》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明白對現實的抱怨是弱者的象徵,真正的強者是不抱怨的。命運把它扔到天空,他就做鷹;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人生就是這樣,必須不斷地要把自己打回原形,打回起點,然後重新開始,還讓我明白了當今為師之道,知曉了由合格到優秀,由優秀到卓越的教師成長途徑,深刻感觸到讀書對我們教師成長的重要作用,於是,我開始以自己實際教學為基點,讀各種各樣的書,在書中讓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更讓我走出了工作初的失落與迷茫。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讓我明白了學生的成長過程,各個年齡階段學生在思維、情感、認知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在平時的教學中,可據此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運用能激發兒童興趣的教學語言等;《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中的課堂實錄和理論剖析,讓我領會到優秀教師的風采,深感教學的藝術性,從而明確了自己教學之路的方向,嘗試着為孩子營造藝術和學術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給教師的建議》為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在課堂上如何調控,如何為孩子創造自由健康成長的空間;讀《如何走進新課堂》使我懂得課堂是生命成長的沃土。教與學的經歷對教師而言,將不再是教師在用生命點亮學生明天的同時,步入“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悲壯結局;教與學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也不再是簡單的靠學海無涯苦作舟”。而應反映出教師為探索永無止境的課堂教學優化中,學習新知,發現規律,充實自身的軌跡;學生在知識儲備增長的喜悦與彼此發現與欣賞中。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由黃金屋”,那些大文學家、大教育家、大藝術家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們超脱的情懷,甚至平民百姓、推車賣漿之流的可貴的品質和真誠的愛心,都會我們的生命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鮮亮;使我們的感情特別豐富和細膩,特別飽滿和高貴;使我們永遠不滿現狀、不斷進取、大膽創造、革新自我,永遠追求那種令學生激情滿懷的生命境界;使我們的教學產生那種令人蕩氣迴腸的藝術魅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是教師專業底藴得以厚實的路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如果沒有書香滋潤,我們的生命將是何等乏味與孱弱,我們的教學將是何等的死板與無趣。人的靈魂,也許只有經過書香沐浴薰陶後,才能充實豐盈我們健康的生命和一顆恆抱希望的心,我感謝這麼多年書籍對我的滋養與磨鍊,它是我人生道路上一個不可多得的知己。在寧靜中,讓我從那字裏行間讀出一種無言的神聖與莊嚴,讓我有一種擺脱了世俗的喧鬧的踏實與坦然。給人生鋪砌了一條五彩斑讕的路途。那飄逸的夢想,時時温暖着我的人生。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9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5篇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0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 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1

最近看了一本是一個美國教育學家科漢蓋納著的《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一書。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一半,但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經讓我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了新的認識。邊讀邊想,觸發了許多感想,並記錄了下來,限於我本人學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發,對於嚴密的邏輯關係也就不講究深入細緻的推敲

一、讓你的指尖對你説,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本書主要觀點摘要。綜觀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裏德與羅恩非德的工具論與納艾斯與克里的本質論成為了兩種主要派別。持本質論觀點者,強調科目中心,注重通過嚴謹的美術學科內容的設置來實現美術教育價值,工具論觀點者則更強調美術的教育功能,如創造力的培養,他們重視教育過程,但忽視創作效果。通覽全書,我個人以為《美術,另一種學習語言》這一本書的觀點從屬於工具論,即主張通過美術實現教育價值。這種觀點我們很清楚地可以從書中探討的主要內容上看出。本人當然認同這種觀點,引用“讓你的指尖對你説,你並非總是需要語言”這句話也是再次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該書分三章,主要內容主要有:第一章美術與兒童,涉及課堂中的美術活動與兒童美術的本質兩個課題,主要探討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為什麼是學生在發展、個性、情緒、交流上的一種有效途徑。第二章美術與學習,主要探討美術能否有助於以及如何有助於學生了解自我,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觀察以及瞭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術與學校,主要探討美術與其他課程結合的可能性,有利於美術學習的學校環境如何佈置,美術教學評價的方法,與家長交流的方法以及美術在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兒童、非語言兒童、富裕兒童、天才兒童、障礙兒童發

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體一些的闡述話,又可細化為以下內容。

(一)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藝術提供了理解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兒童自身與他們的思想更緊密地聯繫起來,而使兒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當兒童開始懂得他們有力量改變和重構他們創造的形狀時,他們就發展了自信和對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賞力。以上是來自書中的兩段話,足以印證作者的:“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的觀點

(二)兒童美術的特點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獲得自我肯定。“兒童的美術表達思想,探索美術媒體,並使自我得以肯定。”“他們更多地沉入創作過程中,而不顧他們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分析兒童美術時,最基本的方法應是對兒童及其自發性的探尋。能夠説明的是,作者認為兒童美術具有自發性與原生態性(這一點我國兒童美術研究者楊景芝持同等態度)

(三)美術教育不僅關心兒童的自我表現,也要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礦框架來發展兒童這種觀點在證明了我們美術教學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提出了教學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斷,大家可以品讀出一二。“美術教育關心早期兒童美術作品和他們更年長時的美術作品,前者通過提供合適的材料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來推進,後者則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框架,即瞭解人類經驗的範圍和個人擁有的可能性來發展”

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閲讀能力等一系列思維品質與能力對於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能力這一點我們早已認同,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有詳細的闡述,現實中,兒童為一張畫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徵。提高閲讀能力則是一種我們以前較忽視的觀點,不過隨着“視覺文化時代

(指文化脱離以語言為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王大根.20_)”的到來,閲讀圖像能力的培養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課題,美術能提高閲讀能力也就成了鐵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術是一種交流,情緒宣泄的手段,是兒童個性品質的表徵,是兒童瞭解自我的手段,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兒童一邊畫畫一邊自言自語的樣子,多數繪畫時(除非強迫)他們都是在一種自發性的情感表達中,通過繪畫(美術)兒童也能進一步展示自我瞭解自我。

(五)美術教育幫助兒童瞭解自我的活動建議,作者認為美術教育應幫助兒童瞭解自我非常重要,並建議設計以下一些活動,玩一種關於我的遊戲,裝扮望遠鏡,做畫夾子寫出興趣愛好,畫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對自我的想法,化粧戲劇遊戲。

美術提高學生的認識技巧的活動建議,美術能促進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解釋能力,訓練認識技巧的活動有:製作拼貼壁畫、根據模特畫畫、畫詩意、創造想象的動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體圖、感覺訓練、印圖案、分類拼貼、動態雕塑、運動畫、班級滑稽專欄、比較。

美術促進觀察能力的活動建議。作者認為每個人的觀察具有差異,學習觀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色彩意識、形狀和形式、質地。促進觀察的活動有:在色彩方面,設計一個頂板投射器、玩彩色膠片、在形式方面,閉眼泥塑、塑造扭動動物、在家裏欣賞自然形式,在質地方面,做質地簿、碎布拼貼。

美術促進情感發展的活動建議。美術有效釋放兒童個人煩惱,能發展他們對自己的情感和周圍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關活動:薄紙拼貼、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閲讀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是作者的一種課程綜合的思想。作者認為美術完全可以綜合社會學習、科學學習、語言藝術學習、數學學習一起進行教學。並提出了以下活動建議:從信號、符號到設計,做塊故事布,動物行為的視覺記錄。

另外,作者還花了一些篇幅闡述了自己對智力、創造性和智商測驗看法,分析了美術與少數民族兒童(強調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學)、貧困兒童(依靠美術彌補與社會分離的裂痕)、非語言兒童(美術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兒童(發展健康的自我表現)、天才兒童(建立課後興趣小組)、障礙兒童(發展障礙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類特殊兒童的關係。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本書對當前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啟迪。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這句話來源於這本書的“目的説明”裏。原意是陶工在製作陶壺的時候不僅造就了陶壺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運用在這裏,説明我閲讀了本書不僅瞭解了作者的觀點也對新課程美術教學實踐有了一些粗淺想法。以下擇要闡述一二。

(一)教學要注重審美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審美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理念是我們美術教師一直推崇的,在該書中也倡導這樣一種觀念。

(二)教師教學的責任在於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我個人一直贊同在美術學科(其它學科)開展探究學習,但是堅決反對將探究學習視為唯一的教學方法。事實上,不論是從知識的快速有效傳承角度還是能力的培養角度,兩者的相互有機結合才是最佳的選擇。從這一點看,作者的觀點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確定有意義的目標,技術只是手段

作者認為“在美術中,兒童必須在有意義的目標確定後,技術才能被決定.”關於這一點,作者在導言中一再強調“技術不應是一堂課的唯一目的,技術掌握應為個人表現服務。”的確,美術是個人的、是生活的,作為技能應該為美化生活、轉達情感服務。

(四)評價要在集體與個人兩方面進行。從某種角度審視,集體評價注重羣體意識的培養,個體評價注重自我意識的培養。在評價時我們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兒童自己的年齡、生活、思想和情感為背景”。具體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將學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夾內。

(五)注重差異教學

(六)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教學途徑的多樣性,教學評價的差異性。這裏可以借用作者論述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規律所用的一句話“謹防使用公式給每位學生鐵上標籤和進行分類”(原意是,教師不要強行將學生按照羅恩菲德與皮亞傑的美術認知發展年齡分段進行分類,在這裏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我師範時的老師曾對我説,閲讀其實是一種休息。我現在尚不能達到這種境界。只是覺得閲讀能增長見識,俗語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覺一日不讀書邊有落伍的感覺,因此,大多數時候也逼着自己學習。以上的讀書筆記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時興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閲讀後有所收益並引發探討,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心得三:

《國小階段的美術教育》一書,由瑪琳.嘉伯.林德曼(美國)著。那到手的時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論的教育叢書,而更像一本實用的教學手冊。此書一共分為四大部分:

一、美術課程的基礎。

其中闡述了美術在我們世界中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及詳細記敍了各學段學生學習目標,美術特長學生教學計劃等等。

二、美術的構成:美術元素,構圖原則以及藝術創作。這也是篇幅最長的一部分,因為其中涉及到線、形狀、明暗、陰影、空間、設計原理、構圖、構思等等幾乎所有美術教學中的關鍵點,最有意思的是,每個關鍵點中,都有“學習動力小創意”這一部分,如“線”章節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鉛筆,試着用一下別的工具,鋼筆或者炭筆等等,如果用力壓着這些工具來畫,會發生什麼?如果輕輕地畫又會怎樣?一邊畫一邊扭動畫筆呢?你能不能發明一種新的握筆方法,比如握着一邊或者頂端?”又如“肖像畫”章節中,作者為孩子們練習畫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種方法:“當你悲傷、快樂、生氣的時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會做出什麼樣的表情?

吃飯、睡覺、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噴嚏時、表情又會有什麼變化?情緒對面部表情有何影響?當你感冒的時候看上去是怎樣的?”“從三個角

度觀察模特頭像,畫三幅輪廓線畫或動態素描,然後將三幅畫疊加,讓畫面相互交叉”……

這讓我想到了,一年級中《畫自己》這一課,我着重對抓住自己五官特點這一方面,通過觀察幾個不同小朋友的臉,或者照照鏡子仔細觀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來感受每個人五官的不同特點,但是,就算是同一個人,當他的表情不同時,五官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書中的內容深深啟發了我,為何不來一個喜怒哀樂的表情對比呢?在課前可以收集一個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課堂中,假如有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在課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學,並發現原來人的表情是這樣有趣,畫自畫像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表情畫出來,這是多麼生動有趣啊!

從作者的這些小創意看,美術作業彷彿如同遊戲一般有趣、隨性,結合書中插圖來看,教學活動更在意着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習動力、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單純地對作品加以成人的審美觀來看待。

三、美術欣賞:觀賞美術作品並作出迴應——歷史、分析、審美。這裏也包含了各時期,各派別美術作品的簡介。其中從古代美術、中世紀美術、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當代美術直到現代美術作了簡要的記敍,包括各個時期藝術家的簡介和作品介紹。這一章節中,作者還為老師們提供欣賞作品的方法,一幅畫,怎樣去欣賞?欣賞些什麼?評判是否有標準?怎樣形成自己的判斷?這包括作品主題、視覺結構、歷史意義、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駕馭各種美術元素和構圖原則的?注意觀察作品的線條、圖形、色彩、明暗、空間、圖案和質感,以及它們與平衡、比例、主次、節奏、和諧、統一和對比的構圖關係。這些美術元素和構圖原則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我想,這些問題的思考在我們的美術課堂上,也會有借鑑作用。很多學生在到了高年級美術課堂上就彷彿沒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會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師為他灌輸知識,而我感到,我們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他們應該要能説、敢説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級,學生應該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師通過提出具體的問題,學生從線條、圖形、色彩、空間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談出自己的想法,欣賞才有意義。

四、國小美術課程的建設:計劃、評價組織、提問。

在全書中,作者還很貼心地設計了各種實用附錄,供教學時使用,如:著名藝術家、博物館及其他資源、靜物畫參考素材,肖像畫比例等等。雖然是關於美國國小、美國式教學的書籍,但是對於我們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參考、學習價值。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2

一本好書,總能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啟示,把它放在牀頭,讀一讀,養養心,也且把它當做一個鬧鐘似的,提醒着我,當一名好教師——凡事心平氣和,潛心教書,用心做事,耐心待生,不斷汲取,提升自我。

雖説,教育是無法複製的。富有魅力和人性的教育,永遠是這個教師——這個班級——這個孩子——這個家長的一對一。但薛_老師傳遞的是一種精神,是對教師心靈潤澤的養料。

這樣一個老師,老師每天上好一節課,每天做好記錄反思,每天和家長在線溝通,每天閲讀,每天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到這些一次兩次並不難,而貴在堅持,這樣踏踏實實做教育的人,令我深深的敬佩,這樣的教師才真正對得起“教師”這一神聖的稱呼。

關心孩子,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抱着一顆學好向上的心來學校的,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家庭環境所給的滋養不同。他們把無限的信任給了教師,教師應當對應他們的心願,而不是根據他們呈現的優秀度,回報相同的信任。面對孩子天真無暇的雙眸,我們當教師的是否問心無愧,我真的盡我所能了嗎?今日聽王煒老師的講座,聽到這樣的一則故事。“一名教師剛生完孩子回來,校長找她談話,希望她接下來能潛心教書,她的回答是現在她已經把一些教學工作看得很開了。校長如是回答,那那些孩子怎麼辦?我們是身負責任的啊。”是啊,一個孩子對於班級,對於教師而言你,可能他平凡無奇,我們甚至有時候會忽視他們中的一個,可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他們是唯一的希望,是寄予了家長深深地期望的。對於學生個人而言,我們國小教師的啟蒙引導,又是起到了多大的一個作用。我們身負重擔,不為別的,就為這一份責任,我們就該好好地工作,去關愛每一個孩子。

那麼如此勤勤懇懇地當一名好教師,除了責任,對於我們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作為本然自利的個體生命,不考慮這點是有悖情理的。我想當教師這一職業,本身就是對自我的一場修煉,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有時候我會發現我給予學生的還遠不如學生給予我的呢。

教學一年級,從一開始的嫌煩嫌累,彷彿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到慢慢地理出一個頭緒來,慢慢地靜下心來,耐心教書育人,細細品味生活的五彩斑斕,孩子們一天一個樣,進步是有目共睹的,豈不樂哉?那些汗水,付出的,總有一天會還給一個大大的收成。一直堅信“未來的那個你,會感謝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更何況,未來還有那麼多孩子因你的付出有了那麼一點好的變化。想到這些,還不能説教師是一份多麼幸福的職業嗎?這些都是從薛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中悟出來的。若不是這一本書,今天的我,還是會常常氣急敗壞地站在講台上,對那些頑皮固執的學生大呼小叫;成天嘮嘮叨叨工作的不如意而不懂得自我反省;被學校大大小小的事忙得焦頭爛額而忽視了真正去靜下心來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或許沒那麼糟糕,但也絕不會懂得應心平氣和地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從孩子那裏學習,和孩子共有成長,為他們的快樂而快樂,感恩每天的工作。當然也有耐不住性子、放錯發火的時候,我的“修煉”還遠遠不夠,才剛剛開始,我很慶幸,在一開始,我就遇見了這樣一本好書,每天上班,它就提心我:不要着急,不要生氣。要微笑,要温和。是這本書及時地指引我走上正確的道路。

薛_老師在班級中實施了一項“請跟我來”的方案,意思是讓家長跟着老師的步伐,配合教師共同幫助孩子成長。她隔三差五地給家長“寫信”,通過網絡普及教育知識,在學校教育好孩子,在家也讓家長跟上步伐來,雙管齊下。充分調動挖掘家長的力量,這一股強大的力量給予了最得力的幫助。這個老師當得多辛苦,又是多麼踏實啊。她把這樣的辛勤工作謂之為“一場修煉”。

在《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中,薛老師也寫到自己為班級的每個孩子建立“可愛一幕”的成長記錄,目的是“逼迫”着自己去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多麼用心的一個老師啊。通常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候是太過“挑剔”了,又常常被“怒”之浮雲遮了雙眼,學會賞識是多麼重要啊。我也學着薛老師的樣子,儘量每天去發現一個孩子的可愛之處。漸漸地,我覺得自己更喜歡他們了,他們是天使一般的孩子以前我怎麼都沒發覺?薛老師説的對,喜歡他們就是喜歡我們自己呢。

吳x小朋友上課總是走神,作業完成得一塌糊塗,家長又因為總總原因不能做好監督輔導,實在令我頭痛。後來我漸漸地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熱心腸的孩子,我漸漸地喜歡這個孩子,也發現她一直努力地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有空就自己練習口算,這些行為實在令我很感動。

汪_小朋友平時柔柔弱弱,今天生病了,卻還是堅持要把一節數學課上完,他的品質不是很令人欽佩嗎?

……

每個小朋友都有着可愛的一面,他們的可愛之處也深深感染着我,使我覺得每天的工作都是有意義的,使我一遇見孩子就不自覺的嘴角上揚,讓我感受到和孩子們相處是一件幸福的事。平時就算我再兇,有時候也失去耐心,可是下一秒孩子們見到我還是會真誠地向我問候,依依地和我説再見。就為這一點,作為教師的我就應該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天使一般的孩子我怎麼捨得去責怪,去放棄,去敷衍?對於過去的不足之處我表示慚愧,今後我定時刻勉勵提醒自己——做一個心平氣和的教師。在一場修煉中,成為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3

暑假閒來無事,拜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感受頗多,收穫頗豐。細作梳理,總結為兩點:1、做學生工作,必須找準切入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會有效;2、班級制度的制定必須要簡單,可操作性強,才能落地生根。

首先,做學生工作一定要忌諱簡單粗暴,強力壓制。因為這樣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擰着幹,更有甚者直接頂撞,令自己下不來台。讀過《班主任工作漫談》之後,工作思路有所調整,不再只盯着學生的錯誤猛噼了,而是先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加以發揮,真誠交流,讓學生從心裏接受你、認可你,讓他覺着你是對他好,這時你再進行指導,他才能聽得進去。

我們班上一個學生,底子不錯,是個一本的苗子,但他痴迷於手機遊戲,多次被我發現,開始處理的辦法是直接上報政教處,通知家長領人回家反省,回來後還是不改,反覆幾次,最後一次,竟對我吼道:“你把我的手機給我吧,我不上啦!”這時我倒不忍心了,這是怎麼啦,我們管學生難道就是把人逼走嗎?這不是毀了他的前程嗎?肯定是方法出問題了。於是我陷入了沉思,思考過後,調整了一下思路,不再批評他而是鼓勵他,真誠地給他講他的基礎很好,潛力很大,很有前途,並且引導他思考自己將來要上什麼大學,要學什麼專業,讓他對未來充滿憧憬,充滿信心,最後明確的指出:大學才是他的舞台,他的才華應該到那裏去施展。這次談話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這位學生像變了一個人似地,學習越來越踏實,並且堅持的很好,最後上了一個很不錯的本科。

制定的制度一定要簡單明瞭、有可操作性強,並且要得到大多數同學的支持,這樣制度才能執行下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才算是好制度。在這方面,我主要借鑑了魏老師的班級法庭的辦法。對班裏的重大事情必須召開全民大會以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比如,我們班要推行一個規定之前要通過全民大會來通過,而且是百分百通過,有不同意的要説明理由,然後對規定進行合理修改,直到最後全體通過執行;再比如,對於那些有重大違紀行為或屢教不改的學生的處理上,也採取全民公投的辦法。先讓被處理的學生自己提出處理的措施,然後讓所有同學舉手表決,不通過要提出新的措施,直到全體表決通過才算過關。通過這樣的制度讓學生感到大家都在關心着這個事兒,今後還會進行監督,這本身就形成一種壓力,取得較好效果。

幹班主任工作時間越長,越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我將會繼續在工作中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勝任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4

本學期,我認真閲讀了《國小英語教與學》,收穫很多。書中指出國小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將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這本書以 “教”與“學”為主線,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總結了各種寶貴的教學經驗,特別是介紹了許多具體的教學方法和管理學生的策略,為我今後的教學開闊了思路,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讓學生動起來,思維活起來

書中指出:活動是課堂的靈魂,活動是轉變教與學方式的關鍵,只有課堂動起來,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起來。低年級的孩子無論課堂內外,總是那麼生氣勃勃、活潑可愛,想象力豐富,這是他們的優點。但同時低年級的孩子又存在自控力低、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的特點。要想持續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力求使學生處於動眼、動手、動口的主體激活狀態。而充滿趣味性的情境教學,可極大調動眼、耳、口、手的動作。教師在組織活動的同時一定要做到活而不亂、動靜結合。如果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會適得其反。當發現有的學生過於興奮不能自控時要及時調整,可用善意的眼神、親切的話語進行提示,也可通過樹立好的榜樣影響其他人,如當我們表揚某某學生一直説得很好、某某學生一直坐得很好時,我們會發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全班學生都會立刻做到最好。

二、教會學生學習,建構自主學法

古人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積累是以幾何級數的速度遞進,學生獲取知識光靠教師“教”是很不夠的。一個人從國小到大學在校學習的時間加起來不過十幾年,但人生要有幾十年,學習也將伴隨人的一生。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過程。只有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才能實現終生學習,才能面對競爭、變化、發展的社會。

學習方法是一種程序性、操作性的知識,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時,要注意指導具體,特別是剛開始訓練一種學習方法時,首先要有示範,方法要可操作,要有程序性。例如書中提到的:一年級學生,剛上國小要養成聽錄音,看圖説話的習慣,可以設計表格,讓學生貼在書後面,把學習的要求、方法具體化,將一個單元的練習全部列出,每天聽哪一頁,説哪一頁的圖,演唱哪首歌,都要講清楚,在列出的表格中,讓學生做完一項就打個“√”,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學生就會養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國小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的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的師德,廣博的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它不僅表現為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成敗,而且作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幾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的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的形象。

總之,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國小英語教與學》告訴我: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的管理、教育、能力的培養都是教師不可忽視的內容,他們相互聯繫,互相影響,息息相關。作為教師,要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教育科研結合起來,邊研究、邊教學、邊實踐,不斷的探索教育教學的科學規律,我學習、研究的腳步將永不停止。因此,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的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的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的詞彙,接觸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説能力為主的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5

今年暑假,我擠時間讀完了《做傳遞正能量的教師》這本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並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認真反思,感觸頗深。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篇章是:《為人師表是永遠的正能量》,《做個能力高超的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激發學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心得體會。

一、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榜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細節。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時時事事做好學生的行為榜樣。對於學生的行為習慣、紀律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如果只是單純講大道理,提要求,學生都懂,那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那麼他的板書也應字跡工整,美觀大方;讓學生注意教室內外衞生,那麼老師只需一個小動作“彎腰撿起字紙扔進垃圾桶”,就會使學生看在眼裏,並主動撿起身邊垃圾。再比如,做班主任時,要求學生早進班,不遲到,我就將自己的表調快5分鐘,不論早操早讀上課,都提前進班,而且無論颳風下雨。學生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也大都能早到班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長,學生們自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做一名快樂的教師,讓學生“樂學”。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對生活、工作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並用“自信和樂觀”去感染你的學生。教師這份工作,幹了幾年十幾年後,會覺得枯燥乏味,彷彿苦行僧的生活。每天,除了教、改、批、輔外,還要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學校還安排了開會學習等等許多工作,而且大家還面臨考試成績評比的壓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對教學工作的熱情。而我認為,凡事如果我們多從正面去考慮,多從好處去想,那麼你將變得陽光樂觀。比如,有的老師認為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狀態不好容易瞌睡,所以去上課前自己情緒也不好。那麼,為什麼不這樣想:學生中午吃飽了,也午休過了,精神狀態也應很好,我應該想法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比如讓學生課前唱歌,喊口號,還可以男女生拉歌,學生的笑容出來了,精神狀態自然好了。我的數學課上連排時,如果學的內容難度較大,綜合性強,學完後需要轉入下一個問題時,學生會有些疲憊,我就穿插進一個腦筋急轉彎,或數學趣事等,讓學生再次活躍起來。在考試過程中,當面臨考試難題時,我還教給學生們要用“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這道題我一下子想不出來,估計有好多同學也不會做,但我要沉着冷靜,我就能想出來。”有的同學一看到鄰座的同學翻卷子了,就覺得別人比他做得快了,就會慌張,我告訴他要這樣想:“他寫得快,不一定比我認真,他馬虎,我細心,我沉住氣,我認真審題,我準確率高,爭取做一道對一道”。這樣逐步增強學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學生就有了快樂,就會愛上你的課堂。所謂“好學之不如樂學之”。

三、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魏書生老師曾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他們的內心有真善美,有假惡醜,有懶散拖拉,也有勤奮惜時。我們作為老師,要幫助他們發現那些自強自信、熱情上進的部分,幫助學生把內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學生活躍調皮,但思考問題腦子靈活,那麼應引導他多動腦思考新題,上課發言慢半拍,不搶老師的話;有的學生基礎弱,但和同學關係很好,對老師也很有禮貌,應引導他多參與班級管理,並在學習上多向同學、老師求助;有的同學文化課不太好,但音體美方面很活躍,應鼓勵他多參與學校班級課外活動,發揮才能。

總之,教育就是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正能量。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做好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6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説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鈎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7

今年假期中,我認真閲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回想我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走過的每一步,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李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接受一次新的洗禮: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怎樣的度過自己的每一天呢?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有沒有一天比一天有進步,教學水平有沒有一天比一天提高呢?自己有沒有盡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成為學生心目當中最好的老師呢?

什麼是最好的老師?我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温暖每一位學生。李老師對學生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李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通過一篇篇文章,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我看到了一位老師對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有了代溝。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還很遠,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各位老師,雖然沒有最好,但是我們相信可以越來越好,讓我們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許多年後,雖然我們不會都成為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的!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8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20xx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現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19

暑假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着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着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着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20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説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脱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

讓書的精髓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讓我們多讀書吧。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21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温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22

在閲讀《教師專業成長》這本書以後,讓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於“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重點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將對我今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當前,影響體育教師發展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外部因素,如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學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體育教師自身因素,如自我發展需要、教學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師自身因素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學者杜威這樣説過:“教師應當對實踐進行反思,將教學看作是一種反思性的學術實踐,通過反思實踐來改進教學,做‘反思型實踐者’”。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為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

反思是個體成熟之標誌。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要想成為反思型體育教師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簡單的過程,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為和各種視之為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為,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首先,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並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後在課後對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採取補救措施等。教師只有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對體育教學的系統反思,養成反思習慣,並使反思伴隨着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其次,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經常記錄並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第四,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因為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那些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為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礎。

要想成為一名批判反思型體育教師,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過程中,把個人的教學活動、集體的經歷以及正規的理論、研究視為同樣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實踐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斷的批判與反思中教師的教學才會得到持續地發展。為成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體育教師努力!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23

我記憶中看的最早的課外書就是國小的時候學校裏訂閲的《當代國小生》。這本書使我的寫作本事有了很大的提升。還有許多開發智力的板塊也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忙。國中以後會根據教師的推薦讀一些名著,印象最深的就是《魯濱遜漂流記》。我喜歡看奇幻類的書籍,這些書籍很好地豐富了我的想象力。高中的時間學業很重,沒有看很多課外書,這是我的一個遺憾。那時候似乎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錯失了很多開闊眼界的機會。大學因為專業的關係我讀了基本外國名著,像《飄》《傲慢與偏見》《湯姆叔叔的小屋》等等。其實大學時光是一段很好的與書為伴的完美時光,此刻想來有點後悔沒有好好珍惜。

我雖然喜歡讀書,但讀的書並不多。最近在培訓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教育家的啟發,翻閲了《讀書與旅行》這本書。《旅行與讀書》中國台灣作家詹宏志所著,詹宏志是中國台灣各界的閲讀狂人,家中藏書四萬冊,每年買書兩千本,一小時閲讀十萬字,出版十餘部著作。《旅遊與讀書》是作者把自我人生的兩大志趣書寫集結。

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説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唸誦着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後的巴厘島矛盾複雜的旅人心境……十場夢幻旅,別樣新人生。就如樑文道在序言所説:他在印度高價買下一張其實用不了那麼多錢的地毯,中了明眼人一看就知底細的局,而原因只可是是因為那位地毯商人能用古波斯語吟詠奧瑪伽音的詩句。這是典型的書呆子才會犯的錯誤。但另一方面,書也會讓他變得聰明,明白許多一般遊客不清楚的內行門道。例如,就為了“伊斯坦布爾人為了兩個羊頭哪個比較好吃而爭論不休”這就話,他把兩位本地作者合作的《吃在伊斯坦布爾:探尋巷弄中的美食》當作枴杖,丈量伊斯坦布爾的美食地理,效果竟然遠勝大眾旅行網站的團體智慧。

我們耳熟能詳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是一本書,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讀過其中一頁”,我們都很嚮往遠方,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等待,等適宜的時間等適宜的人等忙完手頭的工作等長大了再去,當時不瞭解,之後才明白真的長大之後有太多放不下的東西,應當早一點丟下一切就出發的。旅行與讀書的關係極其微妙,讀書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經開始了,甚至在不自覺之處,常常是因為書中所述的某件事,觸動你前往某處的動機。可能是一處古蹟,可能是一位故人生活的地方,也可能僅僅有一處美食,你就來了,要來看一看,和書中描述的是不是一樣,去體驗,去感受。在旅行之前,我們對旅行地的閲讀是一種“想象”,在旅行之際,我們對旅行的閲讀則是一種“摸象”,僅有在旅行完成之後,才是我們真正對旅行地瞭解的開始。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是勇敢,也是我們對書本資料的驗證。

《讀書與旅行》除了描述旅遊和讀書的關係,最最重要的是裏面有世界各地的美食,讀來讓我不由得嚥了好多次的口水,有佛羅倫薩牛排、肉醬寬面,印度囊、羊肉咖喱炒飯,巴厘島的原味烤肉大餐,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是日本的料理,摘抄一段吃龍蝦的描述“我用刀叉將龍蝦肉剜出,切開小塊沾滿醬汁送入口中,龍蝦肉將熟未熟,軟嫩無比,醬汁則極濃郁,有奶油的滑潤與白蘭地的香氣,更有濃的化不開的龍蝦蝦膏滋味,但又帶了一點番茄酸度,顯得清爽不膩,的確相當高明。”

讀書不停步,旅行不止步,勇敢前行,有多遠走多遠,遠方的路總有期盼,總有歸宿,愛讀書,愛旅行,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24

拿到《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後,本人認真捧讀,自感獲益非淺。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一名歷史教師,我既想做好一個德育教育者,又想當好一個學科老師。可是這樣的兩手抓,似乎在實踐當中沒有收到我想象的結果,往往顧此失彼。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指導我們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認為是負責任又盡心盡力的。對於每一個學生,一開始的時候我都給予平等的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愛漸漸的變了:對於好學生聽話的學生,我是打從心裏喜歡他們;而對於那些老是犯錯誤而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我甚至有點消極的情緒,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違反了師德,是不是不配當一個老師?有一段時間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狀態,也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師愛是教師應盡的師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這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

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們是無法強求的。比如説對於一個説謊成性的人,如果我們還打從心裏喜歡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教師了。我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一點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關心和幫助他,也不是代表我們已經放棄了他們,我們還是要儘自己的力量來教好他們,這才是人性的師愛!《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讓我明白了自己並不是放棄了學生,正是這個“矛盾”的愛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個好教師!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練,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做到怎麼樣的愛學生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健康成長。在教學方面,雖然我們標榜素質教育,但是到現在為止,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教育中應試教育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形勢和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們教師壓力的根源之一。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裏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為什麼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為什麼那麼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指導我們,學生的因素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師的因素則可以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要當一個合格的學科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與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課堂,認真備好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學這兩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找到平衡點,經驗和不斷的反思會讓我不會顧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變成一名優秀的教師!變成一名出色的教師。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總結_教師個人讀書總結與收穫 篇25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5篇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5篇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y0886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