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精選27篇)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精選27篇)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

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進步,讀人明理,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樂趣和享受,甚至使我們終身受益。"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每一位教師成為"讀書人"是一種職業召喚,一種義務,一種責任,因此營造書香校園,教師必須成為學生讀書的楷模。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更新自己的觀念,豐富自己的頭腦。因此,"讀書"--既是響應學校的號召,也是對自我的一種鞭策。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精選27篇)

我讀了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鋭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

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學生人格;

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

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需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高尚,讀書使人文明,讀書使人昌理,讀書使人善辯。為了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讀書不僅是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不斷充實自己,也能通過這樣的途徑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讓自己能更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

一、客觀現狀(主觀上,時間上,內容上,思想上,方法上)

二、教師為什麼要讀書?

(一)人吸收精神食糧的需要: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古今中外的智者進行心靈的交流與對話。他們的學識、思想、精神、品格等人生收穫會對你起到陶冶

、感染、提升、豐富等受益無窮的作用。

(二)職業特點的需要:要想給予學生一碗水,自身有一桶水已然不足,必須有長流水。

(三)時代發展的需要:當今為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成為了必然。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四)讀書三明:一明志,二明禮,三明心。

三、教師應怎樣讀書?

(一)興趣方面,理性地思考讀書的重要意義和讀書的緊迫感,有意識地培養讀書慾望,提高自身的讀書興趣和主動性。

(二)內容方面,古今通讀,厚今薄古。專博俱修,專精博覽。

(三)時間方面,利用不同的時間段,來安排不同的讀書內容。

(四)需要方面,讀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讀書為仰望星空,思考為腳踏實地,學以致用,讓讀書成為自身成長的重要手段。(學習,反思,創新,發展)。不膜拜,用審視和思考的目光來讀書。逐漸完善並形成自我的思想體系。

(五)機制方面,內力自讀為主,外力勸學為輔;自我反思為主,互相交流為輔;現代手段為主,筆記資料為輔。

四、學校應為教師讀書創造怎樣的條件?

(一)合理規劃和安排時間,組織教師讀書活動。

(二)創造教師讀書和展示條件,促進教師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如每學期向教師推薦或購置一本教育專著,鼓勵教師訂閲教育專業雜誌和書籍,配備相應的現代技術設備,組織教師讀書沙龍活動,設立學校師生讀書網頁,評比教師讀書明星、讀書論文,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讀書徵文或論文評比活動等。

五、教師專業素養類閲讀書目推薦。

一類是“教育理性與智慧類”,包括經典和教育新理論類著作。如我們所知的、也是教育權威人士推薦的“教師專業素養基本書架”書籍:《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國際教育新理念》,《賞識你的學生》,《給教師的建議》,《和教師的談話》,《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論教學過程最優化》,《論國小教學》,學校無分數教育三步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教育漫話》,《再論教育目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的使命》,《教育——財富藴藏其中》,《蒙台梭利方法》,《多元智能(修訂版)》等,都是對人類教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圖書。作為教師,不讀這些書就説明還沒有進入教育者的狀態。

另一類是“教學智慧與探索類”,主要為了幫助老師們吸收他人的一線教學經驗和智慧。例如,《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楊九俊主編教育專業圖書近兩年零售排行榜居首位)、《新課程課堂診斷叢書》、《新課程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新課程備課新思維》、《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聽課、説課、上課》、《聽名師講課》、《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推敲新課程課堂》、《另類課堂》、《英美精彩課堂》、《教師科研有問必答》、《中國小教師如何做研究》、《好課是這樣煉成的》、《名師備課經驗》、《課改新課型》、《課堂掌控藝術》、《教師反思的方法》、《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等。這些書都來自於實踐,針對性強,能夠幫助教師解決具體問題,非常實用。

“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他人已經弄明白的問題,我們不必要從零開始摸索。站在智者和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得更遠,進步得更快。以上兩類書籍,既有教育理論書籍,也有教育教學實踐書籍。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既要讀理論家的書,也要讀實踐者的書,前者可以使我們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過的東西;後者可以使我們思路開闊,瞭解自己未曾做過的事情。

讀書四重境界:一是勤奮讀書,二是循序漸進,三是熟讀精思,四是融會貫通。理想中的讀書最高境界,是興趣和需要的完美結合,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名人論讀書摘要

蔡元培: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動筆,這一定有許多成效。

曹聚仁:讀書莫像沙漠吸流水,吸收了知識,卻並一泓清泉,也不能噴到地面上來。

讀書經驗:組織自我的思想系統。永遠不把別人的思想磚頭,在自己的周圍砌起牆頭來。

陳從周:少年時的博聞強記,是增加豐富知識的最好時光。懷才無口,終等於零。讀書沒有捷徑,最愚蠢的方法卻帶來最聰明的結果。

馮亦代:作為讀書時的休息,一時讀幾本,倒有極大幫助。因為可以使腦子得到新刺激而忘掉疲倦也可以説這是心理上的一種移情作用。

馮友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不盡理。讀書僅至得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要 形成自己的意,把書為我所用。

馮至:書很有限,而且來得不易,那麼,自己帶來的書,就翻來覆去地讀;借來的書要近期歸還,就迅速地讀;淘來的書,就愛不釋手地讀。這樣,我讀書就不能隨意瀏覽,而要專心致志了。

顧頡剛:讀書的第一件事,是要養成特殊方面的興趣。第二件事,是要分別書籍緩急輕重。第三件事,是要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其四

,不可以有成見,應該多賞識。

我們研究學問,應當備兩個鏡子,一個是顯微鏡,一個是望遠鏡。顯微鏡是對自己專門研究的一科用的,應極盡精微。望遠鏡是對其他各科用的,應略知一二。

何其芳:盡信書,不如無書。孟老夫子這句話是説,讀書時要有一種思索的批評的態度。

胡適:讀書方法:讀書有兩個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什麼叫精,就是讀書四到,眼到、口到、心到(學貴有疑)、手到(標點分段,翻查工具書,抄錄備忘,作提要備註,做讀書札記心得)。什麼叫博,古人説,開卷有益。

蔣孔陽:讀書興趣要服從需要,興趣要化成需要,最高的學術境界,應當是興趣與需要的結合。讀書要先求準,後求懂。讀書記筆記,一種是資料性的,一種是思考性的。讀書人的追求是覺醒。

金克木:對於書籍的讀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讀書,一種是讀人。讀一人的著作,想見其為人,於是尊之為師,敬之如友,研其思想,學其品行,擇善而從,不善則改。

好書不厭百回讀,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這才有效率。

錢歌川:利用餘暇去讀書,也可以成為一名學者。

王力:讀什麼樣的書,一是去粗取精,二是由博返約,三是厚今薄古。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3

我很慶幸自我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最後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最後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説》,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説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説;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資料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説“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衞;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個性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齊做同樣的事,

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此刻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鋭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4

哲人云:

書籍是麪包!書籍是營養!

書籍是智慧!書籍是力量!

……

而當今時代,更是知識經濟時代,所以黨中央、教育部一再提出:創建學習型社會,終生學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社會的發展、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教育的發展迫切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參與課改,創新教法,變“知識型”教師為“科研型”教師。要創新、要科研,必須學習;要學習,要思考,必須讀書。古人謂人生三味為:“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確,詩詞怡情,哲思明理,歷史博見,科學增智……無論那一門類的書,只要不是“偽書”,讀之對我們都是有益的。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經説過:“一息尚存要讀書”。一個畫家、一個耄耄老人尚且如此,面對知識更替、知識趨於爆炸的今天的我們,特別是我們這些為祖國未來授業解惑的教師,更應博覽羣書,順應時代的發展,做時代的發展、學習型社會的先行者。

高爾基也曾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有了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書籍,人類才不斷走向進步、走向文明、走向發達。當然,書籍也是個人進步、成功的基石。我國古代“手不釋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十分善於領兵作戰,曾立下不少戰功。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讀書。

有一次,吳王孫權派他去守護一個重要的地方,臨走前囑咐他:‘你現在掌管軍政大權,應多讀些史書、兵書,才能把事情辦好。’呂蒙聽了,感到很為難,搖頭説:‘軍隊裏事情太多,哪有時間讀書啊。’孫權很不高興,批評他説:‘你這話不對,時間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間,攻讀史書、兵書,收穫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兵打仗很緊張,仍然手不離書本。你為什麼不刻苦讀書呢?’聽了孫權的話,呂蒙覺得很慚愧,心服口服。從此以後,他努力讀書,知識越積越多。

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討論軍事,呂蒙講得很有見解。魯肅聽了非常高興,他對呂蒙説:‘我以為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變成了學問家,再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笑着説:‘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咱們分別這麼久,你還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後來,呂蒙做了吳國的主將,他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呂蒙能做吳國的主將,他的進步,就是靠書籍。一個舞刀弄槍的“粗人”也能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我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會有何不能?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早年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但他為揭開“歌德巴赫猜想”之迷,一有時間就進圖書館查閲資料。所借書籍,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攻讀。一次,在路上讀書,碰到了樹上,他以為碰到了別人,趕緊説對不起……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不停地演算、證明,在不到6平方米的宿舍裏,草稿摞的比人還高。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終於成功了。古今中外,不可計數的普通人都是通過自己廢寢忘食地攻讀、鑽研,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古人説:“書猶藥也,喜讀之可以醫愚。”還説:“讀書,可以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廣見識、養靈性。”我國古代,還把讀書人家稱為“書香門第”,認為書是有香味的。的確,書就像一杯茶,一杯好茶,它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絕妙之處。而我認為:書,更像一位老朋友,一個忠實的、知識廣博的朋友,她隨時為你增知,使你廣聞,開你眼界,促你進步……

讀書吧,因為“開卷有益”,所以,我們樂聞書香。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5

叔本華曾言:“慾望得不到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那麼,是否存在那麼一線的間隙停在那個恰好非痛苦又不無聊的界限上呢?

戰亂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往往包括苦難的產生,故事就是從康維等四人被塔坦從戰亂中有計謀的綁架開始的。當馬林森表示他想盡快回到文明世界中去時,那位迎接他們的張變反問道:“你肯定你已經遠離文明世界了嗎?”是的,表面上看似沒有,他們有音樂,有藏書,有裝飾豪華的浴室,有下午茶,這看似和外界沒什麼本質不同,似乎只是“大隱隱於市”的一種,而且這裏有宗教,有金礦,所以布琳克羅和巴納德最終被説服。

康維呢?他是校長曾用“光榮的”來稱讚的人,是“哪怕短短結識過,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三言兩語不能説透的人,“他更樂於做一些不太正式但有趣的工作,即便薪水不高,也不是常人眼中的好差事”,“他是那種能適應艱苦條件的人,很少會去想要什麼舒適的生活來做彌補”,但在這個好似世界盡頭的地方,在張告訴他當地人信仰的中庸之後他便開始質疑曾經的自己。他沒有為這裏的物質世界所折服,打動他的是這裏的精神世界,是那種看似不極端的宗教信仰。我們知道,康維在戰爭中除了身體受過傷,心靈也倍受折磨,他需要精神上的寄託來支撐那戰後的疲憊與無助。張以中庸之名,中庸之實深深戳中了康維,似乎這就是那個界限,那個無聊與痛苦之間的度,他需要這種度,需要這種美好。

張説“寶石是多面體的,許多宗教都可能含有自己適度的真理”,所以,在這所喇嘛寺內,同時存在基督教,佛教,還有當地藏民自己的信仰。他們信奉活着是苦難,但是以抗衡時間、維持生命來挑戰這種苦難;他們也堅信此生所以待斃,卻珍惜時間、發掘潛能來蔑視這種消極等待死亡的方式。在這種宗教穿插中,他們謀得中庸一説,持之以恆:適度節儉,適度老實,適度愛……但這偏執般的適度本身就是一種極度病態的信仰。

林語堂先生説過,“中庸之道,實即庸人之道,專家學者所失,庸人每得之。執理論者必趨一端,而離實際;庸人則不然,憑直覺以斷事之是非,事例本是連續的,整個的,一經邏輯家之分析,乃成片斷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而事例之是非已失其固有面目。為庸人縱觀一切而下以評判,雖不中,已去實際不遠。”但是這世界終結處的中庸是已經被扭曲的中庸,在離實際不遠處便掉頭改道,走向遠處,或者説,它是處於極端狀態下的中庸,它是擁有專家氣質的庸人,它在極度的美好、近乎常人好幾倍的生命中卻要極度適度,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似乎更可笑。

就在這看似可笑中,康維慢慢被同化,他和馬林森同時愛上了羅珍,但是羅珍卻願意跟着馬林森一起離開這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馬林森一如既往的自我用實際行動去愛羅,而康維卻用脱離本身的積極主動而選擇用袖手旁觀來愛羅,他從那中庸中獲得的寧靜、領悟豐富並滿足了他的精神世界,他陶醉其中並選擇以此來愛羅,最終卻失去所愛,失去本應與他一起在中庸中共度一生的愛。

他愛羅,但卻止步不前,他覺得只要在心裏留有一份記憶便好,這是愛的適度。既不會因羅與他在一起而滿足,也不用擔心失去後的痛苦,這不就是擺脱了人世間的苦難了麼?不然,他小心翼翼的遵守中庸之道,縱觀一切只下判斷,他不像邏輯家那樣剖析事物本質,不具備偏執的自我意識,這樣聽來,似乎與那修行千年萬年的洞中仙人一般,抑或得道高人,無慾無求也無作為,所以後來為羅離開的他只能沒有意識的流浪,尋找那夢一般的精神王國--香格里拉。

物質世界可以滿足物質要求沒有錯,但是苦難卻需要精神來支撐。有人將苦難轉接到物質上並滿足於此,但是有些人的苦難卻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當那份隱形的力量沒有辦法和現實裏的軀體並存於物質世界時,這軀體只能像向日葵尋找太陽般追尋那力量。就像康維一般,在現實與精神世界中徘徊、掙扎,在兩難處尋找那份適度,無奈只能遊離其間,始終無法靠近那一線。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6

拜讀了特級教師黃愛華的文章,觀摩了數十節精彩而又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使我深受感染和啟發。黃愛華老師在教學上孜孜不倦地思考與實踐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

1.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按照《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説,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應該以發展為核心,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從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2.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時學生又是一個個存在個性差異的活動對象。由於學生在情感態度、興趣愛好、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必然導致課堂教學中的“差參不齊”,但我們絕不能就憑此而人為地把學生分為好學生與差學生,只是發展的進程有快有慢罷了。黃愛華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問題上,把握好了兩個字:“和”、與“平”。“和”指的是“和諧融洽的氣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學的過程教師不應該是一位“獨裁者”,應該是一位致力於幫助學生、涉身處地為學生着想的擁有先進教育理念、善於合作的“良師益友”。在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他對學生髮自內心的表揚與鼓勵、蹲下身子走下講台與學生交流合作;我們也經常聽到“再想想看,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偉大了,堅持下去前程似錦”等許多沁人心田的話語。所有這些無不反映出黃愛華老師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為人處事的原則。

二、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已成為廣大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共識。藝術是什麼?藝術就是“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體現。黃愛華老師的教學藝術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求“實”。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沒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就沒有教學藝術的創造性、表演性和審美性。只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的統一,教學才成為引人注目、令人為之傾倒的藝術品,教師才能成為受人欽佩的教學藝術家。”

求“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或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益。教學藝術是在科學地再現的求“實”中,師生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活”化,以達到科學再現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統一。

求“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與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這種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得知識的營養和美的享受。

求“趣”。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課,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説:“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們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們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求“新”。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個性。創造是一切藝術的特質,沒有創造也就無所謂藝術。這些創造,或表現為對常規的、傳統的教學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種革新;或表現為對課堂結構的新穎而獨到的設計;或表現為對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現為對教學內容的科學選取與藝術的加工。

求“效”。學生在藝術的課堂教學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學效益。

寫到這裏,我似乎又有了一種更深的體會:與其説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説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後才能讀懂的書。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7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8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説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透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透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我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脱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個性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好處上説,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務必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資料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務必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9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

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抽象到具體,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

一、終身學習

讀了《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 “活到老學到老”。

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

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並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説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別是對一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0

假期是孩子們期盼的,作為老師的我也同樣,放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愉快的假期讓自己有點困擾,作為青年教師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學校也為老師們着想,要求我們假期好好讀一本書,品一碗心靈雞湯,在愉快的假期裏也能成長。

我也挑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過幸福快樂,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而教師的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滿足後的一種感受,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師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

教師,循循善誘,守望的是講台,放飛的是夢想,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教育是教師的生命,因而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教育教學的工作;其次教師的幸福來自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為從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體驗到精神上的無限幸福,學生的道德成長,桃李滿天下,便成了教師最大的幸福;教師的幸福同時也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育研究、善好的學校生活。

教師的幸福其實很容易得到實現,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調皮的學生開始懂事、聽話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在比賽活動現場,學生一起吶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對於教師,我們很容易在身邊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也不是很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自己的學生,用心體會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1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2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責任很重大重,女兒跟自己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時候在想自己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己都非常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面對自己,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己的獨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願意接受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直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小心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3

朱永新老師説: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從這本説中,我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先説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樑,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着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台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説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通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説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説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峯。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穫,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衝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説教師應是好學之人。

最後説識。作為教師,對事物的認識應比一般人深刻、正確。教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思考之後要有主見。教師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必須具有遠見卓識,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六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六百年。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置於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之下。教師是做人的工作的,面對不同特點的青少年,教師要知人,尤其對那些在別人眼中是差生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他們上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挖掘其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動輒訓斥學生,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前途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善於從學生身上找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4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老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老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老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的方法。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5

大學畢業後很少靜下心來認真的讀專業的教育理論書籍。因為在我看來,只要多讀書(閒雜書籍也行),真心的愛孩子,努力的工作,熱愛自己的職業,一切就足夠了。至於專業書籍,不是太過專業看不懂就是看上幾頁就心浮氣躁,大多數都以工作太忙為由而忽略。所以學校暑假的讀書活動的開展讓我重新找回了大學讀書的做讀書筆記的感覺。

暑假我拜讀的是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的《和教師的談話》。在前蘇聯他撰寫的《教學論與生活》、《和教師的談話》這些書被譽為教師必備書。《和教師的談話》一書讀完,就像和大師促膝而談,聆聽大師的諄諄教導。書中闡述了低年級教學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還提出了不少值得借鑑的方法,使我收穫良多。

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些學生容易寫錯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師往往責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這説的不正是在教學工作中讓我們老師大傷腦筋的“後進生”嗎?儘管家校“雙劍合璧”,然而收效甚微。有時都產生放棄的念頭了。這類學生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大師指出,實際上是他們的觀察力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要利用一切機會引導“後進生”觀察事物,讓“觀察觀察再觀察”成為他們的座右銘。大師還指出,要儘量設法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逐步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樹立起信心。讀到這裏,我的臉禁不住一熱,反思自己平時對待這類學生,往往性子過激,不能對症下藥,那個大談“不可揠苗助長”的人乾的卻恰恰是違反事物客觀規律的事。總是拔高了要求,總是希望每個後進生能夠達到自己要求的標準,結果是,學生因達不到而沒有成功感,自己對這部分學生也越來越沒有信心,以至於最終放棄這部分後進生。

對於大師談到的“學習誘因問題”,我也很感興趣。特別是他引述的列。托爾斯泰的那一席話讓我深有感觸:“為了使兒童對人們所教給他的東西能夠理解和感興趣,不要對兒童講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東西,也不要講那些他知道的並不次於教師、有時是勝於教師的東西。”

我想,要激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學生。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有了。哪些是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哪裏是學生的困惑點,哪裏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哪些只需點到為止,教師心裏都要清清楚楚,那麼學生的學習慾望就自然地產生了。

在書中大師認為課堂應該讓學生充分交流國家重大事件,他説:“這種無拘無束的談話,對於班集體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每一個孩子聽着同學們的發言,就同他們體驗着同樣的內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於集體的團結。”“如果班級能夠創造一種推心置腹的交談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以高度的機智引導並且參加到談話裏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看了這些文字,我很贊同贊科夫的建議,課堂是一個愉快交流、多向互動的地方,學生們在交流中學習成長,是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髮表意見、相互討論、敢於批判、樂於交談是一個老師應該也能夠做到的。

大師還談到“樹立教師威信”問題。我們都知道樹立教師威信很重要,那麼教師的威信是指什麼呢?大師指出,威信不是維持班級的表面紀律,而應作用於學生的心靈。教師既是學生的年長的同志,同時又是他們的導師,對集體,對個人,時刻不可放鬆指導的職責。教師要理解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要從多方面形成學生的個性。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擁戴。“親其師,信其道”,看來教育確實上是不分國界的,愛是教育永恆的旋律,愛是教育不變的話題。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6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我,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我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用心向上。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説,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我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持續着真誠、熱情、樂觀和用心,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齊活動,一齊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説:教師只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我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多改變自我,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十分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好處。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忙,團結的力量大,羣眾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透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忙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取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狀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忙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7

寒假中再次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我認為在每一頁中除了寫着“愛心、良知、思考、責任”以外,還充滿着智慧的火花。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的標準也是除了“學識淵博、正直善良、很熱愛學生”以外,還有“很有智慧”這一條。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做個充滿智慧的老師。

我由衷地佩服xx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李老師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個個棘手的教育難題。例如在“萬同偷隨身聽”事件中,李老師開始是非常嚴肅的告訴萬同,遊賢的家長報了案,公安局的人已經來到了學校,當萬同承認是“我與遊賢開玩笑”後,李老師馬上順着他的話説是有誤會,於是下面就用更緩和的語氣來處理完了“失竊案”。再看看關於程樺的教育。當程樺驕傲自滿的時候,李老師沒有簡單的用一句“勝不驕,敗不餒”來説教,而是用充滿智慧的頭腦給程樺定出了他下一步的奮鬥方向“超越自己”。在和交流的過程中,李老師既列舉了許多傑出人物的事蹟,又從理論上給他解釋了“成熟”的含義,使程樺的思想之翼在重新起飛後,變得更加矯健,最終取得了成功。從以上事蹟中我們可以看出,李老師無論是在對後進生的轉化還是在對優等生的培養中,除了他對學生有一顆負責任的愛心,還有他的智慧在裏面。

當前眾所周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而正確方式方法的選擇就要靠我們的智慧,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求。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育,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就要有敏鋭的觀察能力,縝密的思考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我們才能知學生所想,解學生所為,才能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讓犯錯誤的學生能比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點......但是有許多時候,苦於找不到好的方法。從李老師的教育手記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學生得學會尊重學生、表揚學生。做老師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出現的問題。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裏需要滋養的禾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涓涓春雨,要比電閃雷鳴傾盆暴雨更能滲入土壤。還有要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多一點人情味,大人有時也會犯錯,何況是還是孩子的學生呢。因此利用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許多時候比老師苦口婆心的説教強很多。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之愛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就要不斷的學習,把學習滲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讓教育智慧流淌於我們教育生活的一點一滴,每時每刻。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8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19

讀了《教師專業成長》這本書以後,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於“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重點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將對我今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影響體育教師發展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外部因素,如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學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體育教師自身因素,如自我發展需要、教學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師自身因素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學者杜威這樣説過:“教師應當對實踐進行反思,將教學看作是一種反思性的學術實踐,通過反思實踐來改進教學,做‘反思型實踐者’”。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為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

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要想成為反思型體育教師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簡單的過程,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為和各種視之為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為,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首先,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並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後在課後對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採取補救措施等。教師只有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對體育教學的系統反思,養成反思習慣,並使反思伴隨着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其次,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經常記錄並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第四,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因為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那些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為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礎。

要想成為一名批判反思型體育教師,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過程中,把個人的教學活動、集體的經歷以及正規的理論、研究視為同樣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實踐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斷的批判與反思中教師的教學才會得到持續地發展。為成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體育教師努力!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0

激發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創造一個優秀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去挖掘都可成為激發學生上英語課的興趣點,然後再從這些興趣點切入,以點帶面優化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就能大面積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通過假期的讀書學習,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點滴讀書心得。

一、利用歌曲,挖掘興趣

唱歌能使學生感到鬆弛、愉快、滿足,產生興奮情緒。因此,教唱英語歌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針對一些重點、難點,用所學句型、詞彙創造性地編成歌曲的形式,來減輕學生的心理負荷,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例如,在新句型鞏固階段,用學生熟悉的歌譜讓學生自問自答How are you? How are you? Fine,fine, thank you。

二、精心設計,尋找興趣

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很注意課堂紀律,課堂上學生們靜靜地坐在那兒聽老師講,然後跟老師讀,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採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遊戲、講故事、繞口令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比賽、傳悄悄話、猜一猜、拍拍手等都是十分受歡迎的,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的遊戲。

三、小組活動,培養興趣

興趣和成功往往緊密結合。經常性的成功體驗,可使人的需要不斷地滿足,心情舒暢愉快而求索不止,這對英語教學有着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創設輕鬆、和諧、教學相長的教學情境。如讓學困生在小組中做一些簡單的對話,讓相對較好的學生來組織小組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跳跳摘果子。

四、利用媒體,增強興趣

國小生年齡較小,作為英語教師,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錄音機、投影儀等多種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能使英語課堂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際化,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接受知識。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1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此刻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我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我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此刻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資料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向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留意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我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就應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我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我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一樣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我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職責很重大重,女兒跟自我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齊了,很多時候在想自我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此刻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我都十分嚴格的按照自我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應對自我,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我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我的獨立性,她自我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我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我也願意理解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一樣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2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3

《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

——小 學 體 育 教學 札 記

觀看了央視的《百家講壇》,我認識了易中天先生,懷着極大的興趣,我又拜讀了他的《品三國》上下卷,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雖然我沒有真正細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只是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也沒有看全,只能説對三國有一個膚淺的瞭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物以及事件,具體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但是我很喜歡易老師在《品三國》這本書對三國的講解風格和歷史態度。我不禁為易中天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折服。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的撲朔迷離的歷史、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現在了我的腦海裏,也對魏、蜀、吳三國興衰的原因大概瞭解了一些。

易老師的講解非常幽默,對歷史的態度非常認真,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實。讀完易老師的書後給我很大啟發,而我們應該從他的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中反思我們體育教學的治學態度:怎樣在今後的訓練和教學中抓好常規教學,創新教法,突出重點,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進步。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和鍛鍊身體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機能能力;發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身體形態;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等,通過這些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展體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做為體育教師,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當經常的思考這樣的問題:“學生在體育中學會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動力!是激發國小生各項能力的直接動力!我們應當多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引發求知的慾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要學會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採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給學生傳授豐富多樣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其創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展體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適應未來社會生活。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4

讓絕大多數的老師感到比較頭疼的就是如何處理後進生的問題,比較聽話的還好,雖然完成質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業還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對於作業經常拖拉不做的,我們一般採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聯繫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後進生談話,剛開始還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長聽慣了孩子在學校的不好表現,也會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則會認為自己在老師的眼裏就是一個差生,就更不想學習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的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他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長聯繫,但都沒能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他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説: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但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説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得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完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現直截了當地告訴家長,而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就很少會去告之家長了。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書中所提的要求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説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真正開始對這本書感興趣時是在寒假裏,我又再次拜讀了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俗話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學生要靠老師的激勵、引導、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從細微處着手,通過對55個教育細節的處理,創造出教育奇蹟。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讓讀者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還記得去年任教六年級時,我也碰到過類似的學生,打電話給家長告訴她孩子經常不做作業,家長直接跟我説;我管不了她,我都放棄她了,老師你也別管她了。後來再打電話她就再也沒接過。如果那時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樣,先讓家長了解孩子優秀的一面,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優秀是教出來的,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圍,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讓他們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更優秀。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5

塑造教師的靈魂——《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今的教師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完美靈魂的塑造者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潛力的學生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

從教二十餘年所教學生逾千看着他們學習成長感受他們的歡笑淚水體味他們的成功挫折我深深地體會到肩頭的責任:教師是一項神聖的職業它能成就學生夢想國家的未來人類的進步.讀罷《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猶如醍醐灌頂要塑造學生首先要塑造教師自己的靈魂.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要正確定位職業.首先要把教育作為享受把奉獻作為樂趣.用樂觀無私的心態看待我們職業便會從中發現無盡的快樂汲取工作的熱情收穫成功的喜悦."甘心服務眾生如同令人敬仰的人他們用服務獲得價值來提升自己.

"這就是教師無私而高尚的人格."心手同一神色坦然帶着那些感人的喜氣他們把陽光帶給所有人因而他們的心中也是陽光."這就是教師平和而真實的快樂.其次要把教師演變成領袖畏懼轉變成愛戴.時代在進步學生的思想更成熟見識更豐富觀念也更超前僅僅用嚴格的管教難以使他們心悦誠服.畢竟教師與學生之間"貓捉老鼠"的關係早已過時了.

面對更有主見的現代學生亦師亦友的關係才更利於對他們的指導.要讓學生們心甘情願地接受領導只有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學識與人格魅力贏取學生們的欽佩以領袖的身份指引學生踏上正確的方向用人性化的方式進入學生內心"引導心靈與精神的提升".不怒而威師生融洽."人性化的教師是温暖的如同陽光;人性化的教師是靈動的如同甘露."這樣美好的教師足以征服每一個學生.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6

朱永新老師説: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從這本説中,我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説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説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樑,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着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台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説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通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説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説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峯。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穫,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衝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説教師應是好學之人。

最後説識。作為教師,對事物的認識應比一般人深刻、正確。教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思考之後要有主見。教師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必須具有遠見卓識,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六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六百年。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置於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之下。教師是做人的工作的,面對不同特點的青少年,教師要知人,尤其對那些在別人眼中是差生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他們上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挖掘其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動輒訓斥學生,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前途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善於從學生身上找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

個人教師讀書心得 篇27

句型是根據句子的結構、特點和意義從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來的語言的一般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思想設計教學活動,有利於句型教學目標的高度達成,應當把握以下四個基本途徑。

一、創設真實情景,加強意義理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創設情境看做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和其他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有利於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景,加強對句型的感知與理解。例如,為了教學生“行為動詞一般現在時態的一般疑問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師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懸掛了一個氣球,邀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進行觸摸氣球的競賽,併發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氣球;女生則沒有觸摸到氣球。這時,教師很自然地指着男生問其他學生:Does he iump high?學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問:Does she jump high?教師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這樣。學生就在這個真實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該句型的意義。

二、設計舊知鋪墊。巧妙呈現新知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獲取新知識的基礎,通過提示新、舊句型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句型的意義。例如,在教學《牛津國小英語2B》(譯林版,下同)第三單元“What can you see?”時,有一位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已經學過的“Can you…?”會話,然後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停車場的夜景圖。隨着一束模擬探照燈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車輛,教師逐個説:A car.I can see a car.A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後,將光束聚焦在一輛小汽車上,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引導學生答:Ican see a car.這種從舊知引人人手,通過鋪墊性操練,引導學生自然地感知並理解新句型,學生會學得輕鬆、活潑。

三、強調意義聯繫。實現知識遷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聯繫”與“思考”是意義構建的關鍵。國小英語句型教學應培養學生通過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發現來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

《牛津國小英語》教材的編寫採用循環式編排方式。以時間表達的句型為例,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後三次在相關單元安排了時間表達的不同句型,體現了“循序漸進、逐步擴展、綜合復現”的原則。有一位教師在教學5B第七單元“A busy day時安排了4個教學步驟:1 教師出示教具鍾。T:What’s the time?(舊知)S1:It’s three o’clock,(舊知)2 教師將時間撥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舊知)3 學習新句型後,教師讓學生向教師提問。S3:What time is it?(剛學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師出示新舊句型,讓學生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説一説。

這種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幫助學生實現由舊知向新知的遷移的教學方法,既突出了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的教學,從客觀上降低了學生理解新知的難度,又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建構新知。

四、提倡協作交流。體現真實交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其中,協作應該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羣體所共享。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而真實交流的活動又是學習環境的重要的特徵。有一位教師在教學5B第五單元時,在句型教學的最後環節設計了“認識新朋友”的任務。教師出示朋友Tom的照片,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利用所學的新句型“Does he?”來了解Tom的情況,並把問題記錄下來,派代表向老師提問,以獲取Tom的相關信息。交流時,學生紛紛發言:Does he live in London?Does he studyChinese,9 Does hertln fast,9 Does he swim well?…在這個存在信息差的交際任務中,學生相互協作,通過交流建構起了有關Tom的信息資料,既熟練鞏固了所學句型,又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增添了學習信心和興趣。

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都不是唯一的,但是,任何課程都有一個基本目標。那麼國小英語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什麼?《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此作了一個明確的回答,這就是“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這裏,“學生的發展”的內涵是豐富的,但是決不能被泛化而失去其最基本的學科特徵。它應當主要地是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

在一個以英語作為外語教育的國度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還是靠課堂。這就給我們的國小英語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許多國小英語教師一直在實踐中艱苦探索,努力在實踐中做出了一些改進,也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從總體來看,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教學研究只是試圖不斷調整我們那些不恰當的教學行為,而並沒有真正觸及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即沒有真正解決制約英語教育發展的理論與理念的問題。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猶如一縷春風,向我們撲面而來。源於西方哲學思想又被認知心理學所廣泛應用的建構主義,其基本原理一經應用於課堂教學。就產生了奇蹟般的效果,建構主義教學思想也因此應運而生。

與西方以往外語教學法各種流派不同的是,建構主義教學思想不僅突出強調了“以人為本”和“促進人的發展”的思想——這與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有其堅實的哲學基礎的。

辯證唯物論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為。任何學科知識都是具有聯繫性的,真正的語言能力是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是孤立的、機械的、僵死的應答操練。離開具體情境的語句是沒有任何確定性意義的,

辨證唯物論認為,物質世界的發展總是有條件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為,語言知識的建構不僅需要激發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而且需要創設、呈現新的語言現象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情境中去體悟新的語言現象及其語義和用法。

辯證唯物論認為,物質運動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從低級向高級不斷髮展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為,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建構和發展過程是必須循序漸進的。

辯證唯物論認為,人對世界的認識是需要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為,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獲得過程是需要學生這個學習主體去主動探究和親歷體驗的,而不能是被動接受的。

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對於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也不可能是萬能的。然而,在我們研究了《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所倡導的六大理念時,競發現這六大理念無不與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相關聯!這決不是一個巧合!如此説來,在我們苦思冥想如何通過改善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這個問題時,我們是否應該從建構主義教學思想中得到一些啟示呢?

課外活動是教學的一種輔助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的集成和深入。因此,有效的佈置這類作業,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課外活動及英語學科的特點,佈置此類作業有以下幾種形式。

(1) 英語歌曲

唱歌能陶冶人的情操,優美的旋律能帶給人歡樂,絕大數學生喜歡唱歌。經典的英文老歌“Edelweiss”,家喻户曉的影視名曲“My heart will go on”無不令人陶醉,而最受學生歡迎的要數流行歌曲了,S.H.E, F4一首首好聽的英語歌曲,使他們感覺新鮮、刺激。因此,學生常常使積極主動地去聽去學,自己自覺地練。所以佈置這樣的作業時要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英文歌曲,他們便經常唱,反覆唱。這樣,他們能在體驗音樂美感的同時,不自覺地複習或學習一些單詞、句型,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記憶能力和英語學習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可舉辦英文歌曲演唱會,讓學生登台演出,體驗成功的喜悦,參與的樂趣。

(2) 英語競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長處組織各種競賽,這又是課外活動型作業的一種形式。組織此項活動可以以年級為單位,形式有英語書法比賽、聽力比賽、演講比賽、猜詞比賽、智力問答、腦筋急轉彎等等。因此此類作業形式生動有趣,學生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準備,教師應組織評為認真評定,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表彰。此項活動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個性,展現他們的才華。

(3) 英語角

為了給學生創造英語語言環境,我們還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即每週參加英語角活動。在學校文化氛圍較濃厚的走廊花架處設立“英語角”的活動場所,在其入口的醒目位置豎立“Welcome To Our English Conner”等標牌。這樣的佈置立刻使學生感受到一種説英語的氛圍,給學生創立了一個仿真的口語交際與應用環境。有時侯還可以根據需要和條件邀請外籍教師來校參觀與英語角的活動。學生可以在英語角大聲背誦課文中的小詩、繞口令、兒歌;或根據老師確定的主題小組交談或是進行辯論賽。還可用英語與老師和同學自由地交流思想,交流學習。英語角的活動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不知不覺地獲得了英語知識和技能,口語交際能力大大提高了。這種語言環境的營造可使學生體會到學英語有趣,學英語有用,英語容易學。

(4) 聽英語廣播,看櫻花雨電視節目

課本的知識再多也是有限的,而我們的周圍英語無處不在,電視裏有豐富多彩的英語節目,CCTV Channel 5的球賽轉播,CCTV Channel 6 週二的原聲影院,引人入勝的Discovery, 與中學生同步的Outlook, 還有收音機裏的英語新聞,只要我們稍加布置和引導,這些英語就會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因為學生感興趣,所以這是一類不用監督也一定會出色完成的作業形式。

(5) 英語表演

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還可以佈置英語表演型作業。可讓學生自編、自演,也可以讓學生把一些經典的課本劇搬上舞台,如學生們熟悉的童話劇《灰姑娘》《白雪公主》,還有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項鍊》《麥琪的禮物》等。學生在這項活動中自己設計台詞、表演、動作、服裝、道具、舞台背景、燈光等,使他們各方面的才華得到充分的展示。

總之,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型作業,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與英語課堂教學密切有關,是實現英語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近年來,為推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中學英語語篇教學越來越受到英語教學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關注。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應用於中學英語語篇教學?我做了如下思考與嘗試。

一、What?——在語篇教學中我們應該建構什麼?

在當前的語篇教學中,我們往往把注意力過多放在新單詞、新句式的教授上,一節課常常顧此失彼。教學目標不能達成。我在進行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比較關注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引導。譬如,在引入一篇對話或短文時,教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信息:如果採用聽的方式,我會教給學生速記的方法;如果採用閲讀的形式,我會關注學生掃讀的技巧。在引導學生學習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會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去猜測某些新單詞的意義。而在對一篇對話或短文進行歸納總結的時候,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作為提示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認為,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解決的,應該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會讓孩子們獲益終生。

二、Where?——我們的語篇教學應該建構在哪裏?

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我常採用這樣三個環節:1 導——設置話題,着力於激活與本語篇相關的背景知識,為學生提供建構的基礎與可能,同時進行新單詞新句式的適當鋪墊(鋪墊那些會對語篇學習形成較大障礙的內容);2 聽/讀——根據技能訓練的不同要求,以聽或讀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能夠獨立接觸語篇的機會,讓學生對語篇獲得一個整體的、自己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對文本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引導學生藉助對文本的聽或讀獲得信息、整理信息、轉述信息,同時不斷驗證老師提供的學習策略或學習方法,使之逐步成為學生自己的學習經驗;3 練——設置任務型的語言活動,以交流互動、有效合作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語言建構的情境和機會,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養成。

三、Who?——在語篇教學中應該建構的是誰?

在語篇教學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建構的,不僅僅是學生,更需要教師的主動建構。

首先,教師新的角色意識的轉換。在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是教會學生語篇的人,更應該是引導學生經歷語篇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只有教師完成這種角色的轉換,才能在語篇教學中思考:在學習該語篇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什麼?還需要通過學習獲得什麼?在此過程中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學生還需要哪些資源?他們有多少自主學習的空間?等等。經歷了這樣的思考,我們的語篇教學才會真正注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種解讀和理解才能使得我們對教材的使用成為建立在每一個不同教師原有教學經驗之上的內化和建構,才能真正用出“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dwdq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