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個人送教下鄉心得體會

個人送教下鄉心得體會

這次送教下鄉活動,利用週六時間舉行。由區縣教研室命題,備課展示,然後由全體聽課教師共同討論。我參加了國中語文階段的送課活動,分別參加了xx縣、xx兩場活動。

個人送教下鄉心得體會

起初,接到通知很輕鬆,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上過多次了,也有點底氣了。但當接到xx縣送來的課題時,我的腦袋一下子就大了起來,執教文言文《山市》。蒲松齡的《山市》是七年級新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三篇文言文,生疏的文言字詞較多,翻譯方面饒有難度。況且,這是一篇描繪海市蜃樓的文章,學生又未曾見過,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上出新點、亮點?這真是個很大的挑戰。曾在省、市優質課堂上聽過這節課,但由於文章所限,基本無精彩案例。怎麼辦?啃硬骨頭吧。

利用課餘時間,開始了研課的漫長過程。説實話,每次上公開課,都是一次煉獄,如同蜕一次皮。每當這時,我總是自我安慰,權當鳳凰涅盤重生了!付出總會有收穫!我先是背誦了文章,詳細備教基本資料,然後再蒐集有關《山市》的教學設計吸收借鑑。我發現所有的資料大同小異,沒多少出奇之處,只蒐集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海市蜃樓”圖片。於是,我又去讀了《聊齋志異》的有關文字介紹。在這裏,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山市》屬於自然小品文,雖然講述的有關鬼怪的幻象,但歸根結底還是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哦?恰巧,這篇文章被選入了課本的“科學探索”單元。那麼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引導學生認識山市、探索山市,以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科學探索之興趣。這個突破口,應該算有別於文學評析的角度,有新意,而且也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有了這個小小的把手,教案的設計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堂課,我就帶學生去“找鬼”去,讓他們邊讀邊品析山市之“鬼”,進而引導他們去探鬼——發掘生活中的鬼現象,也可以推薦去閲讀鬼書《聊齋志異》。“一字剖析”、“一線串珠”,這正是我喜歡的課堂。

個人送教下鄉心得(2):

我和本校其他三名教師,參加了新民市教育局基教科和師校小教部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活動地點設在新民附小。

先是由兩位省級優秀課教師上課,説設計,説上課感言,然後再由瀋陽教研室的學科教研員點評,做講座。

第一節是四年級的數學課,岸英國小的趙丹老師,三十歲左右的男老師,戴着眼睛,典型的新派知識分子形象。課講的也滿好,因為是學生學過的課程,所以重點聽他的教學設計。這節課應該是代表省級教學水平,體現的是市教研室教研員的設計理念,能接觸到的是學科最前沿的教學動態。趙丹老師在教學用字母表示年齡時有個小環節出現了失誤點,本應該問“學生5歲時老師多少歲,”結果説成“老師5歲時……”突然趙老師反應了過來,一笑而過,沒有糾正,而是重新説了其他的數字,“學生20歲時,老師多少歲?”我到覺得這個小的失誤確實個難得的好機會,可以因勢利導,繼續問下去,“老師5歲時,學生幾歲?”同學們可能會回答“這個學生還沒出生呢。”“那在敍述老師的年齡和學生年齡關係時,老師的年齡不是什麼數都可以的,討論下,用字母表示老師的年齡應該在哪個範圍內是合理的呢?”這樣就把用字母表示老師年齡時的界限弄清了,解決了教學的難點。再深入下去讓學生探討學生的年齡用字母表示時應該在什麼範圍?啟不是很好地處理了這個教學難點,又讓這個教學的小失誤變成了小亮點。

語文課教學是南京街一小的張曼娜老師執教的《掌聲》,二年級的課我也上過、也聽過,但是像張老師上的這樣精彩的課,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簡練的開場,自我介紹,順勢的引導,巧妙的引出課題,進入學習。不嬌柔做作,不拖泥帶水。齊讀課題,生按教師要求自瀆自學課文。師檢查自學,引導學生學字詞。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理解詞意(如“交談”),在邊學邊應用中學習運用詞語加深理解(如“猶豫”),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感悟詞語的意思(如“憂鬱、殘疾”)。對字的教學,同樣採取了音、形、意結合來學習。重點強調了“落”字的三個讀音,並把三個字音分別組詞,把三個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正確使用結合來學習。這樣的教學讓人信服,靈活,巧妙,學生樂於接受,使雙基教學得到有效落實。指導寫字拿出了重點字來對比學習,“願”,“原”,動畫演示書寫順序,注意事項,總結寫法,學生動筆完成。教師巡視,及時評價鼓勵。字詞的教學採用了認知、理解、運用相結合的方法,學生學的透徹、紮實。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使用,極大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閲讀教學,教者以主人公小英的心理變化為主線,既由自卑到自信的變化過程來逐步展開,具體方法:段讀質疑,以詞解疑,讀文感悟。亮點之處是,閲讀教學中的語言訓練卓有成效,巧妙設計了説話練習,如:“小英和同學們在 、 、……”“小英要説些什麼?感謝老師……”,把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閲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環環相扣,適合學生年齡特點。

問題:對於公開教學課來説,這無疑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語文課,但是有些地方還是讓我感到疑惑。1、這節課應該是本文的第一課時,字詞學習了,書寫指導了,課文講完了,那麼第二課時有沒有,又該完成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呢?2、二年級應該是以字詞教學為主的,本節課字詞教學的時間明顯的不足,學生在字詞的練習與鞏固訓練上,沒有。就是説課的後面沒有練習環節,這樣前面好的字詞教學又要到哪裏去求果呢?3、閲讀教學過程明顯的覺得高年化,“一課一得”變為“一課多得”是為了實實在在的教學還是為了公開教學課的完美呢?

課改、教學質量,考試,我們怎麼才能擺脱三者間的“怪圈”?我們又怎樣擺脱“欲優則秀”的困惑與迷惘呢?

教研室張麗嬌老師的講座讓人如沐春風,聽了茅塞頓開。張老師沒有談課改的大理論,新理念,而是從最根本的備課説起。備課要深入鑽研教材,這樣上課教師就有了底氣;要正確把握學情,這樣就匯聚了人氣;要精心地進行預設,這樣課堂就有了靈氣。要有正確強烈的目標意識,要明確教到什麼程度,學到什麼水平;教學目標的現實主體是學生,學生已會的不用教,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必教,學生學也學不會的千萬不能教。要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還應該“集中”,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要“一課一得”。張老師結合所接觸到的教學實例,具體講了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張老師接下來又談到了預習,不要簡單佈置,要有指導,有變化,要檢查,要照顧大多數,要關注差異。良好的語文預習,是語文課成功的一半。原來,自己教學的一些做法,在張老師這裏得到了印證。

當然,張老師也講到了語文課的重頭戲課堂教學,怎樣認識語文教學的簡單?語文課“欲優則秀”的誤區陷入與解決辦法;閲讀教學要做些什麼?還講到了教學模式要因文而異,因需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講到了怎樣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課改、教學質量、考試的關係;語文素養是怎樣“養”成的;識字教學等等。

張老師的講座所談及的都是教學一線中教師最關注的問題,平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又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些方面目標有些多,我們覺得應該“一課一得”,就是説每學期重點解決一兩項問題,或者把這些方面分解到各個年段,每個年段着重解決一項,進而不斷完善,逐步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llw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