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學習魏書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觸很深,啟發很大,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一、學習魏書生的精神

魏書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獻身教育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他想着全體學生,要把所有的學生教好才甘心。有一個學生沒有教好心裏也不安。他把學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種種不便,種種困難,目的是把這些學生一個一個地教育成才。這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的精神,也可以説是宗教家的精神:就是犧牲自己,拯救別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二、瞭解魏書生的思想

魏書生的思想是真真切切地從引導學生怎樣做人開始。他主張人們之間的基本關係應該是互助的關係,而不是互斗的關係,因而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應該是與人為善的,互相諒解的。在遇到矛盾、解決具體問題時,則應堅持“正面引導,搞心理穿透”,而不搞“互相碰撞”。每個人對自己應本着“寧讓別人負我,不可我負別人”的精神,堅持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這樣,人就可以以活得輕鬆一些,人際關係也就會更協調。

他本着教學是教師為學生服務,切實從實際出發,堅持民主的、商量的辦法,針對學生實際,通過訓練過程,達到三個方面的開發,即知識、能力和智力的開發。

他在教學實踐中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級裏有多少名學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個學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對手。久而久之,他就只有助手而沒有對手,從而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他還主張發展學生個性,讓學生“為發展長處而學”。在教學實踐中,他主張“強化過程,淡化結果”,不是簡單的搞分數控制。

魏書生的這些教育思想都體現他的那些既具有規律性又是很規範化的具體措施中。在他所教的班級中,制定的法規就有30多項,語文教學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時間順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級裏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幹”。

三、研討魏書生的教學風格

魏書生站在時代的高度,探索科學規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魏書生把塑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作為教學的基點,潛心鑽研,着力摸索,從全面瞭解學生真正的思想入手,力求把人生觀教育融匯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在聽説讀寫訓練中。

魏書生充分發揮了語文學科“文以載道”的功能,抓了思想教育,同時又充分發揮了“文以載智”的功能,開發了學生智力,培養了學生觀察力、分析力、理解力,帶領學生在科學的海洋裏遨遊。他的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文道”統一。

在教學過程中,魏書生抓了四個過程,即提高認識——激發興趣——教給方法——培養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他強調以法治語文教學,減少隨意性。

他建立了計劃系統,按計劃行事,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將事、時、人三者落到實處。他歸納出與語文教學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不能放棄的事,製成具體規範化的措施,規定了做事的人,做事的時間,做事的方法。

為了強化教學過程,魏書生又建立了五種檢查、監督方式,並制定了具體檢查時間、檢查方法和獎懲措施。

他很重視實踐結果,又建立了反饋系統。他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民主科學管理水平,他的教學實踐體現了教育家的思想,改革家的魄力,思想家的氣質。

魏書生成功的經驗是從實際出發,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能用語文這一思想性很強的工具學科陶冶學生情操,能利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能

掌握規律實行首次慢動——逐漸加速——系統計劃——控制時空的四步調控法,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他給學生開闢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在這裏,他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天賦得到了發揮,特長得到了培養。他們在自由舒暢的民主自學環境中,恢復了“人”的本來面貌。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學給語文帶來了一派蓬勃的氣象。

四、學習他偉大的人格

崇高而無私的愛心,是魏書生身上熠熠閃光的燈塔。照亮了學生內心深處頹廢、陰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寬廣的胸懷,能容納和理解學生所有的錯誤。因而,他從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從不偏私。對待學生的錯誤,從不體罰,而是讓學生唱歌或做件好事來改正錯誤。在充滿愛的教育中,真正體現出他在學生心目中偉大的地位。學生怎能不受到感動,不受到愛的.薰陶呢?學生從內心深處信服、崇敬和愛戴他,所以,能夠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魏老師偉大人格魅力薰陶下,學生才能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才會敢於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足以説明,老師的典範作用及偉大人格的寫照。

他愛自己的事業,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用滿腔的愛,來譜寫着人生光輝燦爛的篇章。難怪有人會説:魏老師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當之無愧!

五、學習他務實的品德,強壯的生命支柱

教師的良好品德情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發展有很強的感召力。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還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教師要務實,把師德規範內化為自身內心信念,化作行為品質並時時處處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動。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着去愛別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頂天立地,有所發展,有所作為,必須建立自己強壯的生命支柱。學習、熱愛、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為師者只有達到厚積薄發,遊刃有餘的境界,才能應變不驚,勝任教師職業。面對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挑戰,面對多層次素質人才的呼喚,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教師只有嚴謹治學,勤練基本功,方能精於教書而不失職!

六、學習特指導學生創新

每一個學生都有敏鋭眼睛,他們好奇好探索,正因為有強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就像成人一樣有了慾望創新也就從這開始了。但我們不能忽視學生正確認識,有不能忽視學生的個體發展。

對於我們體育教師來説,我們的目的並不在於結果,在於過程就如一場足球比賽,並不覺得贏者就是代表勝利,而是過程。在這過程中,每一個學生是否對這場球賽重視,在踢時,每一個動作是否正確。這關鍵在於我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在過程中暢流到自由與美麗和對運動的熱愛。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問題,解決疑難,發展自身內在的能力,也就是他思想教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使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和“刺激”使學生能主動,活潑、愉快地進行教學活動,從而達到即傳受知識,有開發智力。

七、學習他養成少説多幹的好習慣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德治教,身教重與言教是教師必須牢記在心,實踐在身的,要少説多幹、養成習慣。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學生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教師要從言行到舉止,處處帶頭做到最好,以利於潛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學生。

魏書生從教僅23年,但其成就巨大,其名聲家喻户曉,在教育界引起不小的反響。魏書生有何等神功?為什麼條件極差,成績十分一般的班級到其手中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在帶有疑問的反覆閲讀、思索中我深深體會到:魏書生沒有神功,有神力。他這種力就是教書育人的動力,讓學生愛學習的向心力、凝聚力。

正如魏書生所説的:“改變了自己,你覺得世界更可愛,水比昨天清,花比昨日豔,天空看起來都比昨日更藍。”就會營造了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空間。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是本職工作。從魏書生的育人篇中我體會到:魏書生注重的是教育教學的方法、步驟,強化的是能力識的運用。古人所説的:授之魚,不如授之漁。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

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我的最大的體會是人要會“享受”。人生在世,要會享受生活,享受學習,享受工作,不能白來一遭。魏書生説,現在社會穩定,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只有懷着感恩的心,用“享受”的心態適應社會環境,才能避免無謂的心態,有一顆快樂的心,才能不把眼前的暫時的困難當回事。

八、學習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包容社會現實,把責任和奉獻作為“享受”。

社會讚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然而,教師卻是清貧的。面對金錢與名利的誘惑,面對行業不正之風的侵蝕和社會偏見的壓力,只有那些立下崇高志向的教師,才能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甘守清貧、敬業愛崗,全心全意地為社會造就人才、貢獻力量。老師要學會對待工作和生活的關係,“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不適當的説法。社會讚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你要有清醒的認識。面對教育改革的考驗,教師任重而道遠,如果矢志不堅,又怎能無怨無悔、迎難而上呢?

九、學習他正確認識自己,解放自我,把職業當事業。

教師的良好品德情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發展有很強的感召力。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還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教師要務實,把師德規範內化為自身內心信念,化作行為品質並時時處處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動。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着去愛別人。

教師一個重要的勞動成果是收穫真摯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特別是學生時代培養的感情尤為真摯。師生的心與心之間的呼應就象人們在羣山之中得到的回聲一樣,教師對着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理解你,關懷你……”學生也會在心靈深處迴應:“我尊重你,理解你,關懷你……”

十、教師要有強壯的生命支柱,善於學習,精於教書。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頂天立地,有所發展,有所作為,必須建立自己強壯的生命支柱。學習、熱愛、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為師者只有達到厚積薄發,遊刃有餘的境界,才能應變不驚,勝任教師職業。面對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挑戰,面對多層次素質人才的呼喚,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教師只有嚴謹治學,勤練基本功,方能精於教書而不失職!

教師的師表形象是一種巨大的無聲的道德力量。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教育好,就不能發展、培養、教育好別人。以德治教,説了算,定了幹,一不做,二不休。行為久了,也就養成習慣。日久天長,人們的內心深處開始發生變化,苦樂觀、人生觀有了進一步端正,就會從內心裏感覺到:“學習、工作、盡責、助人”,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我是農民的兒子,靠着父母的辛勤勞作和省吃儉用,我考上了大學。這意味着我將擺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而這正是父母所殷殷期望的。1994年7月,我從z師專藝術系畢業,分配到我上國中時的母校——z中學工作,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在z中學,我所面對的是熟悉的環境,聽着説着的都是淳樸的鄉音,甚至連教的學生都恍若兒時的自己。生活雖清貧卻安逸,這讓我覺得,我將終老此地,安安穩穩地做一輩子教書匠。

一次工作調動讓我的教育生涯發生了轉折。

我愛人在城裏工作。1999年暑假前夕,為了照顧懷孕的妻子和即將出世的孩子,我向組織上申請調入城裏,獲得了批准。當年8月,我來到了東方國小。

新領導,新同事,新的工作崗位,一切都顯得那麼陌生,工作節奏也快得讓人有點窒息。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連每天的早飯都吃不上。

就像魚兒從平靜的池塘游到了激流洶湧的江河,雖然離開了原來平穩安逸的環境,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吸收到了許多新鮮的營養。接受了很多專家的培訓之後,我如醍醐灌頂,原來書可以這樣教;聽了許多名師的講課以後,我恍然大悟,原來課可以這樣上;去往很多地方參觀學習之後,我的眼界和心境都豁然開朗,原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我暢遊在這全新的海洋裏,如飢似渴地學習着,進步着。領導也給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先後派我參加了山東省新課程改革培訓和德州市骨幹教師培訓,我都以優異的成績結業。

在東方國小的這8年裏,我的工作能力日益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我曾多次在省、市、區級講課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各級説課比賽、論文評選、教學案例評選中都獲得過獎勵,還曾在全省投影教材設計製作比賽中獲一等獎,我輔導的學生也曾在省級科技創新競賽中拿過獎,我主持的一項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得到了評審專家組的較高評價,順利結題。我先後獲得過“德城區第四屆教學能手”“德城區首屆百佳教師”“德州市第五屆教學能手”“山東省教育學會20xx年度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可以説,我已經逐漸成長為教學科研的多面手,而這得益於一個“變”字。如果沒有8年前的那次工作調動,沒有新課改這場大變革的浪潮,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樞不蠹”,運動和變化是萬物之理。一個人的成長也應遵循這個規律。欣逢盛世,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教育事業也迅猛發展,並且我有一顆年輕的、追求卓越的心,我堅信,這是推動我們事業進步的強大動力。

我的教育生涯或許還要發生很多次轉折,我期待着每一次變化並已做好了準備去迎接每一次挑戰。但有一點卻始終不會變,那就是我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一顆永遠執著的心。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從xx年開始我參加了遠程教育技術培訓起,給我的體會很深,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着信息技術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着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術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程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教師來説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信息技術使老師面臨着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信息技術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信息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信息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程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程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30多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教師專業是動態發展的、終身持續的過程,現代教學應是建立在教師學習基礎上的。必須在加強和發展教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以適應學習化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需要。由此通過對教師專業觀發展歷程的回顧,通過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時代內涵以及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原則的論證和闡述,探討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創新的機制,明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的發展性是一種不斷演進、不斷超越的創造發展歷程。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國小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通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脱“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説,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説,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閲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 “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

研究會考題體會其中藴涵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老師困惑的表情:為什麼我如此努力,可學生照樣拒我於千里之外?為什麼我苦口婆心講出的道理,學生根本不聽?教育行為失效的原因自然是複雜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教育是心靈對接的工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如果不能心意相通,所有的教育行為必然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於是,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場景:學生規規矩矩地在“聽”老師的訓示,但基本屬於左耳進、右耳出,在教師眼裏極其重要的信息,尚未進入學生的意識系統和行為系統,就被“刪除”了。如此情況下,教師的“教育夢想”能夠換來學生的實質改變才怪!

關鍵點就在於教師是否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如果學生崇拜、信任、依賴自己的`老師,把老師當成自己的偶像或朋友,那麼,教師説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真理”,每一個要求都會成為“聖旨”,學生焉有不洗耳恭聽、認真照辦之理?教育,説穿了就是人對人所施加的影響,一個教師不被學生所認可、所喜歡,進入不了學生的內心,對學生的影響也就無從談起。即使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學生“乖巧聽話”,也是由於教師這個特殊的身份造成的,學生“不得不聽”而已,很難説是心悦誠服、心甘情願。

説到此,想起了魏巍先生筆下的國小女教師蔡芸芝先生,一個從不打罵學生、温柔美麗的年輕教師,卻深深贏得了學生的心。魏巍先生寫到:“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試想,一個老師如此得到學生的喜愛,一旦這個老師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學生會如何對待呢?

因此,融入學生是教育的開端。

如何融入?首先要以教師自身的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愛上你這個人,進而喜歡和愛上你的“諄諄教導”。淺薄,平庸,講起課來錯誤百出卻又自以為是,很難被學生所接受。知識淵博,謙和寬容,風度翩翩,燦爛陽光,這些因素都會使一個教師成為學生眼中亮麗的風景,從而樂意追隨。如果你在學生的眼中“一文不值”,受到排斥和疏遠就成為必然。

其次要想方設法與學生多一點接觸。上課來,下課走,從不肯在教室逗留片刻,無形中就拉大了與學生的距離。從空間角度講,你離着學生八竿子遠,想融入學生也就不可能了。早去幾分鐘侯課,與學生閒聊幾句,瞭解瞭解學情;下課後晚走幾分鐘,聽聽學生是否還有疑惑;在樓道里,在操場上,和你的學生扯幾句與學習無關的閒篇,等等,往往都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離。課堂之外的教師和藹可親,更容易消除學生的疏離感和戒備心。魏書生介紹經驗的時候總會談起,他的課間就在教室呆着,甚至就在教室辦公,這種“混跡”於學生之中的做法,不能不説是“真智慧”、“大智慧”。

第三,教師要學會讓臉上有温度,讓身段軟起來。板起臉來,看似威嚴了,但並不能簡單換來學生的尊重。有的老師極其“吝嗇”,從不肯給學生一個笑臉,自以為盡享師道尊嚴,實則無形之中把自己“架空”了。真正要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往往不表現在學生對你的“怕”,對你的敬而遠之。恰恰相反,看似學生可以跟一個老師嘻嘻哈哈,暢所欲言,有些過於隨便了,但在毫無芥蒂之中,心與心已無限接近。李希貴當校長的時候,穿上滑稽的衣服和學生一起參加狂歡節,並沒有使他的威信降低,相反,學生們都把他當作了最好的校長,最好的老師,當然,也是最好的朋友。

第四,教師還要學會主動“示弱”。教師不是神,不要自以為所有認識和做法都是真理。主動徵求學生意見,主動表明自己有些東西不會,主動尋求學生的幫助和學生的建議,能使老師的形象變得更“高大”。不妨定期發個調查表或搞搞座談,對孩子們提出的質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都是很好地走近學生的“招數”。如果明知道有問題,明知道不懂,卻要硬挺着,卻要“裝”上一番,是很容易被學生“嗤之以鼻”的。

當你能做到蔡芸芝先生那樣,手裏的教鞭高高舉起,而即將“捱打”的學生卻倍感幸福,你還會無奈於自己的教育為何總是無效嗎?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和每次外出學習一樣,帶着記的滿滿的筆記和激動踏上回家的路,但這次收穫更多的是反思。

每次聽到成長二字,總感覺那已經是離我很遠很遠的事了,已至中年的我還會有什麼成長空間?所以每聽到這個詞我都是懷着牴觸的情緒,從心底裏拒絕成長。可這次的學習卻讓我徹底從自己的世界裏驚醒,這次最具成長力教師25位候選人中有9位的教齡是20xx年以上的,估計他們和我的年齡也差不多,他們都能懷揣夢想,滿腔熱情,信心十足的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為何如此頹廢如此不思進取呢?我也擁有自己的教育夢想,也在無怨無悔的付出,為什麼卻很少有成功的喜悦?今天我才知道是惰性讓我內心一直在固執地拒絕成長。就像我想喚醒的學生一樣,我就是那些個任老師怎樣喚醒,都依然在沉睡的學生,“任你喊我千百遍,我卻沉睡沒聽見。”

人,作為一個有意識、有思維、有思想的生命精靈,成長是生命的全部意義。當我們停止了成長,恐懼成長,產生了成長惰性,就會讓我們感受不到職業的幸福,也無法體驗到生命的精彩,幸福似乎永遠在彼岸。當我們有了惰性,最想得到的就是安居於無思無慮。我們不思慮於讀書,沒有心思研究學生,研究課堂,不願通過反思總結梳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經驗得失。由於長期的懶惰,我們害怕被檢查,害怕被評價,害怕突破性被聽課。由於長期的懶惰,我們無法窺見到自我的成長力量,我們對自己沒有信心,缺乏自信。這樣的職業生活讓我們無法體驗到生命的幸福。就是這種長期的懶惰思想,讓我一直在拒絕成長,讓我在自己的教育路上停滯不前,讓我失去了對成功的強烈渴望,讓我沒有勇氣去突破自己的侷限,當然,我也不能從心靈內部體驗到生命的喜悦。

今天,是這些最具成長力的老師喚醒了我,是武鳳霞老師的那句“今天的我們永遠比明天的我們年輕”喚醒了我。是啊,我該清醒過來了,再不清醒再這樣渾渾噩噩,我的教育生命真的就要結束了。追求成功的路上,沒有年齡之分,沒有職稱之別,只要問心無愧,只要努力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只要堅持和這些有渴望的人一起走在教育的路上不放棄,即使沒有破繭成蝶的絢爛時刻,即使沒有鮮花和掌聲,卻也欣賞了一路走來的沿途風景。等停下腳步回頭望去,我可以笑着對自己説“這條路,畢竟我走過。腳印雖淺,卻也留下了無悔的痕跡。”

我不再牴觸成長不再拒絕成長,而要勇敢打開心門,接受風雨接收挑戰。就像小草,雖低至塵埃,卻也要在春天努力生長!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因為組織1+1教師讀書俱樂部活動,因為張文質老師的引見,認識了許多喜歡閲讀也樂於推動教師閲讀的朋友,朱永通老師就是這樣的人。如此説來,認識永通老師的時間也有十年了。前些年,朱老師也常參加我們的讀書月談會,相識十年卻不知道朱永通老師偉岸的身軀內卻藏了一顆敏感細膩的心,直到我讀完他的《教育的細節》。

《教育的細節》很經典,經典的教育範例值得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反覆咀嚼和回味。一千個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育的細節》書中作者精心選擇的範例無論從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都堪稱經典,相信閲讀此書的每一個讀者都會從書中得到啟發,激起對教育現狀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

在“減負,減出幸福來了嗎”一文提到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兩件事讓我讀後在哭笑不得中心情愈加沉重:一件事是為了檢查各校是否減輕學生負擔,教育主管部門的檢查組每天早上突擊性的守在一些學校大門口,用電子秤檢查學生書包的重量,凡超過規定的一律登記,排出名次在全縣通報。某校的一位女生因為書包很重嚴重超標被檢查時,“機智”答覆檢查人員説書包裏面放着衣服、雨傘和球拍,被學校樹為隨機應變的典型。

另一件事情是教育主管部門為了落實減負精神,重新規定上下午的放學時間並嚴格規定若放學10分鐘後學校還留有學生的,一律取消該校參評“減負先進校”的資格。當年曾經把上午放學時間規定為10:50,給家長造成嚴重不便而令家長叫苦連天。

書中形象生動的寫道“每當一放學,教室則像進村的鬼子,惡狠狠地到教室掃蕩,清空後的小院,一時間變得無比寂靜,教室辦公室不時傳來笑聲,此刻教師們大都聚在一起泡茶聊天,等待檢查組的到來。”也因此朱永通老師大聲疾呼“減負變成學校不得不想辦法應付的一個又一個檢查,這本身就是折磨人的巨大負擔,所以,減去對學校多餘的檢查給學校鬆綁,讓師生多一點自由呼吸的空間,這或許是避免‘減負’誤入歧途的根本前提。”

《教育的細節》裏有智慧。排座位是每位班主任所必須經歷的,而此工作也能考驗出班主任教育智慧。在“潤澤的座位”一文中,作者提出“如果一個班級裏的人數是奇數,比如37或39,你會讓誰來單獨坐那個座位呢?相信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但鮮有人去挖掘其背後藴藏的教育奧妙。”怎麼對待“班級裏單獨的座位”,我在我們工作室“相約週三”網絡研討中提出這個問題,有老師説“讓班長坐,是班長就應該承擔責任”,雖然有道理但忽略了學生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班長如果長期在班級獨坐不僅與同學溝通有問題,也可能因此而滋生“我是班長”的優越感;有老師説“讓最愛講話的學生坐”,相信這一招是許多班主任用過,對待話多的學生,無奈之下將其“孤立”,想想當年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我也因為缺乏教育智慧而用過此招。

此時想起,很是內疚、不安……朱永通老師在書中寫道“總有教師獨具匠心,從愛和尊重出發想出辦法”,獎勵表現最好的孩子下週在這個座位上坐一週,而且“不能坐太久,因為讓誰的孩子去坐,家長們都會很有意見,且客觀上,這個座位對孩子的視力來自心底,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這樣一來,這個備受折磨的座位,變成了表揚的座位,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想去做,不但孩子們願意去坐這個位置。

而且家長們也紛紛鼓勵孩子們好好表現,爭取機會去坐這個位子”,寫到此,朱老師忍不住地讚歎“你看,腦筋一轉把消極的處境變成積極的語言行為,這是多麼美妙的教育藝術。每走到一個陌生的座位去做符合生長中的孩子的心理機制,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新的座位,無形中構成的適當刺激,暗合了人的炫耀本能,它可以激發出人潛在的正向能量。”

《教育的細節》裏有共鳴。朱永通老師《教育的細節》許多處説出了我的心聲,説出了我想表達卻表達不清的東西,因為在教育上我就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教師。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錄,比如:“學校的風格是一種説不出的`味道,一個人的品位就是這種味道長時間培養起來的。有時候,一個學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學生的記憶裏嵌留一輩子。”,“任何一所學校的細節,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聯繫。看一所學校是否有人文氣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貼在牆上給人看的標語或理念,也不用費心去加減乘除一個個考核指標的得分,有時一個細節,就足以説明問題了。”

最近電視劇《太陽的後裔》成為熱門話題,劇中傳遞了許多正能量的東西,比如生命高於一切,在醫生眼裏只有病人和健康人,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只要是生命,就不分國界、不分好壞,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的責任感;在自己被偷的情況下當小偷有困難依然能夠主動幫助小偷,感動和影響了小偷使其改邪歸正;完成任務接到撤離的'命令可以離開地震災區卻因為戰士和醫生的使命感而主動留下……劇中有一個細節對我觸動很大,就是餘震發生時,年輕的李醫生為保全自己撇開一時半會兒也救不了的傷員而逃離廢墟。事後這件事一直在內心折磨着他,在地震過後不僅沒有告知家人自己平安,連即將臨盆的妻子都沒有聯繫,一臉愁苦抑鬱地不斷投入更危險的工作,在工作中救贖,直到那位傷員原諒了他,他才原諒了自己,心靈如釋重負,微笑重返臉龐。這個細節沒有明顯的説教,而是通過人物的自責、內省、自救而詮釋人生的意義。

正如《教育的細節》中所説“堅持一釐米之變,即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釐米一釐米的努力去改變。小如一釐米的改變,如果它挑戰了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中反教育的‘習慣無意識’,積少成多,就能引發更多更大的改變。在我看來,與其整日期盼外在強有力的制度變革來改變一切,不如向內求和向外做,秉持一釐米之邊的信念和行動。”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韓劇可以贏得那麼高的點擊率,對年輕人的影響那麼大,不得不讓教育者的我們反思: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應該如何進行才能有效?當我在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時,我昔日的學生則從中感受到我對教育的憂慮和不自信,為我鼓氣説“老師二十幾年前教我們政治時已經採用如今mba式案例教學法,把整本枯燥的政治教材知識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傳授給我們,並引導我們開放性思考。

這在那個年代,不可謂不大膽。也感謝老師的包容和高度,才讓我們沒有死讀書而是能夠更好思考什麼樣的三觀才是正確的,適合我們的。如今的我們能夠有理想,有情懷,有追求,有守護,沒有人變憤青,更沒有人變腐朽,老師之功不可謂不大。”學生的話再次讓我堅定自己“學生的成長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僅愉悦着教師的心靈、推動着學生自己的發展,也帶給家長們信心和希望。學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師的貴人。”的信念,也由此特別認同永通老師所説“好的教育,一定是讓人如沐春風的情感教育。

教育的人間情懷,勝過無數的教科書和僵硬的規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隨自身的生存狀態而來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彌足珍貴的精神資源。”

《教育的細節》是一本好讀的書,符合崇尚簡單質樸的我的胃口。書中無論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氣。看得出身為編輯的作者是真正熱愛教育,真正走進了學校、走近了教師,不僅為中國教育的前途憂心忡忡,也設身處地地在為教師的發展着想。

如同他在書中所寫:“事實上,在今天中國僵硬的教育體制下,不管是誰,都只能在體制的隙縫間做一些細小的嘗試和努力。如果你想跟遊戲規則説‘不’,爭取一點個人自由呼吸的空間,結果可想而知:你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絕聲,自然多了些許悲壯美。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回顧這幾天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歷程,積累了切膚的經驗。6天的培訓終於落下了帷幕,在學習中受益多多,開心多多,當然疲憊也多多,但累並快樂着, 宛如回到了學生時代, 忙忙碌碌地學習,思考,爭論,緊張地完成各種計算機作業。睡個好覺成了我們最大的願望!累就一個字!然而,當我面對自己精心設計的演示文稿和網站時,所有的疲憊和睏倦一掃而光。剛開課時,真的是一頭霧水,老師説什麼我就做什麼,稀裏糊塗的,但在主講老師的講解下,及自己虛心求學下,漸漸地撥開雲霧見彩虹, 到培訓結束,自己終於豁然開朗, 受益匪淺。我懂得了信息教育和課程教育應整合為一體;懂得了教學設計強調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我的計算機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幻燈片操作更加嫻熟,學會了製作個人網頁, 學會了圖文之間的超級鏈接......我想,這6天的培訓生活雖然是非常短暫的,但是我會永遠記住。 因為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不但增長了網絡知識,也提升了教學理念。今後的教學我會做的更好。 通過這次“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學習,使我們瞭解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是一種對我們思想的陶冶,知識的啟發。有的地方雖然不是很清楚, 但是經過仔細分析,認真思考和在網上查找資料的情況下,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英特爾未來教育培養的是實踐性人才,提倡的是合作精神,開展頭腦風暴,搞的是創新教育,使我在頭腦意識中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使我在實踐中切身體驗了合作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我的觀念大大轉變,通過培訓使我自己有一種全新的感受這次培訓從理念、技術、老師的講課風格、老師的敬業精神、以及合作的精神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教育的命運如何,關鍵看我們教師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教育觀念的改變、教學方式的轉變,而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理念、操作方式、教法研討、合作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能力等各方面的教學設計,都給了我們中國教師很大的啟示,如果我們結合自己的實際,合理的在我們的中國教育中加以運用和融合,將會很大程度的推動我們教育的發展。

英特爾未來教育,將對中國的教育帶來重大變革,將會使我們的孩子以更強的能力參與世界競爭。“研究性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所規定的重要內容,它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具有重要意義。進行研究性學習有助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有助於激活各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存,使學生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信息化社會已經到來,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 在英特爾未來教育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組織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他們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教師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學生自已選擇和確定的;可以是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對校外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探究;可以是純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類的;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求知的知識領域。在英特爾未來教育中,“問題”就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累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橫向的、相互交叉的狀態。

從課題的選擇方面看,它把視野放得更寬,更接近於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從教學形式方面看,研究性學習體現出最大的時空開放性,它讓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走向社會,利用圖書館、網絡、調查訪問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資科,把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聯繫起來。從問題的解決途徑和結果來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隨機通達的學習,它允許不同的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允許不同的學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資料以及各自的思維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結論,而不是追求結論。

英特爾教育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觀念:

一、 英特爾未來教育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 “英特爾未來教育”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

三、 英特爾未來教育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四、 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理念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 “英特爾未來教育”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

這次培訓雖然辛苦,但是我學到了許多計算機知識,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更新了觀念,收益匪淺。 最後,請允許我對給我們講課的周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你的敬業精神和實幹精神將永遠激勵着我們!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一位青年教師在組織大班數學活動時,要求幼兒舉右手錶示判斷題的答案是正確的,舉左手錶示答案是錯誤的。突然一個男孩子站起來説:“老師,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話音剛落,全班鬨堂大笑。

但見老師在一剎那的驚訝之後,很冷靜地制止了全班幼兒的笑聲對提問的孩子説:“請看好,這是左手,這是右手。”教師先後伸出左手和右手,又説:“孩子們,這其實並不可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產生這種暫時性遺忘。

據説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有一次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姓名。”緊接着,教師走到提問孩子的身邊説:“老師很佩服明明小朋友,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問題都敢提。敢於提問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品質。我相信有這種學習品質的小朋友一定能把數學學得很好。來伸出你的右手,我們握小手。”

無疑教師的處理是科學而富有人性化的,既保護了提問孩子自尊心,又激發了全班孩子的積極性。“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問題都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耐心解答,那還有什麼問題不敢提呢?

“保護是幼兒園教育的主題”。然而,長期以來人們比較多的是關注幼兒的身體,而忽略了對幼兒心理的關注、對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的保護。教育保護,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幼兒教育保護,請從善待“哪是左手,哪是右手”開始!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在這個《亮眼看世界》的主題當中,孩子們用自己的雙眼觀察和探索着身邊的一些平時不太關注的事情。喏,這邊是幾個孩子在研究着不一樣的線路,當中有不一樣的各種標記;有的孩子在用自己製作的彩色眼鏡看天空,一會兒是綠色的,一會又是紅色的;有的孩子還在研究怎麼樣讓毛線快速地穿進針眼,哈哈,平時不太注意的事情一下子這麼受孩子們的喜愛。

這時,有幾個孩子拿着自己的記錄紙在爭論:“你看,我的鏡子好玩,裏面有倒着的我!”“我的好玩,我的臉都變成大皮球了,哈哈!”“快看,我的鏡子把全班小朋友的影子都照進去了。”大家一邊比較一邊也關注着別人所説的“奇特”鏡子,唯獨對桌子上那塊放大鏡失去了興趣。

我見今天陽光大好,便走了過去,用像魔術師般的口吻説:“哈哈,今天我來給你們變一個魔術。”而後,我用一根火柴放置在有陽光的地方,並用放大鏡舉在太陽照射到火柴上的光線中,調整距離,待到放大鏡中射下來的一個光點正好照在火柴頭上,我開始靜止不動的等待。

孩子們卻開始了竊竊私語:“怎麼不變啊?”“沒有變出什麼來啊?”我嚴肅地説:“安靜,請你們仔細觀察,靜靜等待!”孩子們和我一起屏住呼吸,“哇,冒煙了、冒煙了!”有孩子們開始尖叫了。“哪裏哪裏?哇,真的啊!”“會不會起火啊?”就在這一剎那,“嚓”,火柴自己起火了,孩子們驚訝地叫着:“楊老師真的會變魔術!”我笑着説:“其實變魔術的不是我,而是這塊透明的放大鏡,你們看清我剛才是怎麼做的嗎?”孩子們爭着回答:“我知道,是用光點照在火柴上的。”“那光點是哪裏來的呢?”“就是太陽光照的啊!”“對,一定要有太陽光,它是通過放大鏡把太陽光聚成一個温度很高的光點,這個光點照在火柴上,使得火柴上的火藥發熱後起火的。”有的孩子似懂非懂,我繼續説:“誰願意用你的小手來感覺一下放大鏡的威力?”一雙雙小手伸到我前面,我還是用剛才的方法將光點落在其中的一隻小手上,不一會兒,“哇,真的有點燙!”“我也要試試!”就這樣,孩子們讓孩子們一個一個的感受這放大鏡的“奇特”之處。

其實,生活中有的經驗是孩子們自己摸索出來的,遠比老師直接教授的影響深刻,但也有一些知識被“矇在鼓裏”的,孩子們要能發現他,需要老師的點撥和提醒,我贊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新知識,但我也認可教師的暗示與明示,只要運用得恰當,同樣也能讓孩子得到受益頗多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開始我參加了遠程教育技術培訓起,給我的體會很深,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着信息技術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着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

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術的素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第一天的遠程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教師來説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信息技術使老師面臨着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信息技術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信息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信息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程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程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30多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通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脱“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

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有人説,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説,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

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閲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 “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會考題體會其中藴涵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1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孩子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悦,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孩子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孩子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孩子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孩子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孩子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十幾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孩子還是批評孩子,促進孩子進步還是抑制孩子發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2

在放暑假前,我在整理自己的辦公桌時,偶然發現桌上還有一本嶄新的書,原來,這學期我還沒有認真讀過一本書。於是,藉着這次放暑假的時間,我鼓起了勇氣把它帶回去讀。在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細節》一書中,説到的很多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老師思考的。每當我翻開書時,僅僅讀了幾十頁,便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此書猶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燈塔,讓我及時找到了方向。

書中講到一個“以柔刻剛”的案例,閲讀後,我一直記憶猶新。現在在寫讀書心得時,我又想到這個案例,依然頗有感觸。

朱教授講到:龍巖一中有一個姓林的語文老師,個子很矮,在一堂課上有三個男生搞惡作劇,把兩個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師看得到卻夠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師整堂課和往常一樣仍在黑板上寫滿了板書卻沒有提黑板擦的事。臨下課在回顧這節課的內容時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乾乾淨淨,並對學生説,這些板書老師擦掉,是為了告訴你們:知識,只有留在你們的心中才有價值,因為留在心中的知識是不用擦,也永遠擦不掉的。下課後三名男生主動跟林老師承認了錯誤。這個故事我們見證了矮個子林老師的偉岸,也讓我們看見“美好的教育背後迷人的東西——教師個人的功底和修養”。林老師這種以柔刻剛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

但是,想一想我們身邊的老師是否都有林老師這種魅力和修養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是林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只會揪出這幾個男生臭罵一頓,然後要求他們把黑板擦拿下來,接下來,才繼續上課,我想大部分老師都會這樣做,但我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他們的上課情緒就會收到影響,老師的情緒也會不好,惡作劇的那三個男生也不一定會得到教訓,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在看《教育的細節》,朱教授有一節提到“自遲到看教育文化”。講到一般老師對於學生遲到,都採取的是讓學生認同的教育行為,比如凡遲到一次,就當一次班級義工,幫當天值日的同學做衞生;或寫一篇短小的隨筆,或在班會課上做一次3分鐘的演講,或下午放學後,到操場跑幾圈步。這些雖不是最好的教育行為,但比有的`學生遲到後老師讓學生“站一上午”來聽課,或者罰抄什麼內容幾百遍要好的多。朱教授講到一種温暖人心的教育行為,他到河南鄭州的艾瑞德學校聽課時,發現學生遲到,從不喊報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響老師和同學;老師和同學也安之若素,轉頭見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學校是講愛的地方,首先要給孩子安全感和愛的示範。

再看看我們學校,有的老師對待學生遲到的處理方式簡直讓學生和家長無法忍受。曾經我們學校就有一位五年級學生經常表現不好,有一次上體育課遲到後被a老師罰蛙跳5圈的做法。雖然沒有一個學生能蛙跳5圈,a老師本意也是嚇唬學生,但是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嚐到過“上下蹲後頭暈目眩的滋味”,有的小孩就真的被“嚇”到而不敢去學校了。a老師雖然“嚴”字當頭,但卻沒有“愛”字隨後。記得一位知名校長曾説過:“我寧願我的小孩是一位陽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駝背、高度近視、瘦小的清華或北大生。”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反應人的內心,細節表現出教育的本質。朱教授《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我已讀了好幾遍,受益匪淺猶如在他鄉見到故知,樸實的文字滲透着細節的力量,我將沿着朱老師的路,把他的思想融進我的教學實踐,打造柔美的教育。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3

幼兒園日常活動中,因為孩子年齡小,為了孩子的安全,每時每刻都有老師陪在身邊,不管是室內活動還是室外活動,都由老師帶領,統一安排。

老師時刻都陪伴孩子們的左右,總怕出現什麼意外情況,孩子們沒有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總感覺這樣有秩序的活動才能培養孩子的紀律性,對孩子的發展有利,然而一次的户外活動使我的看法有了改變。

有一次户外活動,孩子們非常高興,有的説想玩呼啦圈,有的想拍皮球,還有的想跳繩,我聽後便把這些器械都拿到院子裏,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我在一旁觀察,發現孩子們並沒有像我想的那樣打打鬧鬧到處亂跑,而是拿了自己喜歡的器械三五成羣地一起玩,開始玩呼啦圈的,玩皮球的,跳繩的混在一起。

一會兒孩子們便發現這樣活動互相干擾,於是就劃分了場地,喜歡跳繩的在場地的東邊,中間是玩呼啦圈的,西邊是玩皮球。每組孩子在玩的同時,還想出了新的玩法,並互相學習,最後玩呼啦圈和玩皮球的一起合作,練習投籃,聽到他們哈哈大笑的聲音,就知道他們玩的很開心,很快樂。

這時我想孩子們這樣活動不是很好嗎?在日常活動中,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地交流,讓他們開懷大笑,讓他們大膽想象,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活潑開朗的性格,還提高了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4

這還是值得一讀的一本書,尤其是老師。作者通過觀察教育細節反思評論,有獨到的見解,很多見解都直指人心,非常值得學習。但細節有時不能反應全部。雖然通過細節你的見解獨到,但有時也以偏概全了,做研究做評論,還是要踏踏實實全面研究瞭解,認認真真實踐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後幾章給我感觸頗深,收穫很大,摘錄一些:

1.對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似是而非的繁雜現象,不盲從權威的聲音,也不輕信流行的觀點,而是保持自己的敏感,屢有獨到的見解,因為他始終眷念健康的人類精神。

2.衡量現代教師的三個標準:一是做一個開放的教師;二是做一個具有專業素養的教師;三是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

3.一個開放的教師,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精神性狀:一是,在不斷正面迴應環境的`各種挑戰的過程中,他確立了自己的信仰和職業追求的方向,努力去尋找並獲得一個“更高的自我”;二是,他樂於學習,善於悦納不同的人,並批判性地吸收、消化不同的觀點。談到學習,達爾文可作為我們的典範。曾有人要達爾文寫一篇自傳,他作了如下答覆:“我先是學習,爾後是環球旅行,然後又是學習,這就是我的自傳。”三是,他放下成見,以嶄新的方式看世界,伴隨着好奇心、責任感,並在與他人自由地交流、分享中,不斷學習、轉化、創造、發展,在生命不同的季節裏,其思想總有恰如其分地成長。

4.這是一個轉型的時代,也是一個重建的時代,社會、文化以及思想都處於重建之中,信仰、健康和家庭等關乎人的切身幸福的東西,都將回歸到它們應有的位置上來,尤其是教育,將越來越凸顯出它形塑國民性格和社會形態的力量,正如李澤厚先生所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個教育學的世紀”。所以,作為現代教師,你無須浮躁,一味隨波逐流,也無須消極,但求得過且過,而須捫心自問:在一個屬於我們的世紀,我準備好了嗎?我如何去尋找和獲得一個“更高的自我”

5.讀書貴有問題意識,這其中包含兩個層面的內涵。一則對所讀之書,無論名家佳構,還是學科專著,應有懷疑精神,不盲從權威的聲音,不輕信流行的觀點,保持自己的敏感,並屢有獨到的見解。

最後我想説的是你的書差不多有十分之一是序和評論,如果是好書,何必找那麼多人作序,何必摘錄那麼多人的評論。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5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我現在帶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而數學每個班中的後進生肯定存在,給我的課後輔導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班級中設置“小組幫”的活動: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八個大組,一個大組長和一個小組長,這兩個人齊心協力管理好六個組員的'各方面,每個小組中分配一個後進生,進行重點幫助。一個學期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這其中還有許多待改進的細節,希望在學期這一方法能更完善,實現優生帶後進生的好效果。

3.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方面,雖然已經是第三年了,但和同事比起來還很不夠,所以聽課是

我學習的一種很好的途徑。個人在聽課前先對開課教材進行研究,再自己在心裏略微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案;在聽課過程中就可以將開課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進行對比,從而汲取精華,及時進行反思別人設計的意圖及效果。

4、珍惜開課機會,在磨課中成長

學生的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其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主要場所,而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楷模。對學生耐心指導,給予適當機會進行鼓勵。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使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並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繫,運用學校、家庭各種因素提高學生的成績。當然,針對不同性格以及家庭環境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5、努力做好“教書”和“育人”

在教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存在着互動,要使整個課堂的互動成為有效教學的積極因素,教師就需要進行有效的班級與課堂管理。因此,作為一名職高教師,要想勝任教學,還必須具備班級與班級組織管理方面的知識,不但要掌握班級中學生整體上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也要了解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選擇最恰當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這也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積極參加素質教育的實踐,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斷的提高自己,這樣才能給予下一代更好的教育!

走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6

盡你的能力,影響身邊的孩子,先喚醒沉睡在他們身上的自尊自重自愛,才可能讓他們的心觸摸到“陽光”“感恩”“寬容”等等美好的詞兒,而只有他們懷揣這些詞兒了,才會萌發出對自己對生活蓬勃的熱愛!

從教二十多年,突然覺得,知識的講授似乎不那麼重要了,必須馬上進行“喚醒”教育:喚醒孩子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及悲憫心腸感恩情懷。這種很強烈的感覺源於一件事——一個孩子,將班主任老師遺忘在講桌上的手套扔在地上使勁踩,還賄賂讓別的孩子也踩……有孩子看不過眼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問他時,他高昂着頭歪着脖子道,“我就是踩了,咋哩”。別的同事轉述給我時,我只有揪心地疼:那個孩子真可憐啊,用那種惡行將自己作踐成那樣了還不知悔改?

我找到了那個孩子:“班主任傷害了你,你恨她?”沒有。他回答得很乾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或惡,總得事出有因吧?我追問,“跟老師有點小矛盾?”沒事幹,好玩。他一副敢作敢當的凜然,將我的心又狠狠地砸了一個坑,比聽同事轉述時更厲害。

我努力使自己平復下來,繼續跟他溝通。“你那樣對待老師的手套,看起來是手套,其實傷害的是老師的感情……如果你一進教室,發現自己的書包公然被同學們踢來踢去,甚至踩得髒兮兮,你會怎麼樣?你可能會很傷心甚至很憤怒,就像踢你自己一樣。”他低下了頭,用腳在地上劃拉着。我繼續説,“你的書包跟老師的手套從根本上講是一樣的……因為你的那個舉動,老師批評你甚至打你倆耳光,都是正常的,那就叫‘自取其辱’,——你不尊重別人,自然得不到對方的尊重……”

後來事情發展得有點狗血,家長死死抓住“打了孩子一巴掌”這一點大鬧,並要求處分老師。不難想象,那孩子被我苦口婆心説得低下去的頭又會高昂起來。

我知道,我無力改變社會的種種畸形,無法影響有些孩子身後的家庭,只能拼力來喚醒孩子自身沉睡着的美好。我也知道自己沒有金剛鑽,卻還是見瓷器活就想試試。我堅信,沒有孩子生來就是破罐子,也一定還有些孩子在危機四伏的原生家庭裏很小心地保護着自己的潔淨與良善,等着自己有能力了儘快逃離。

“老師”這個身份很沉重,教書育人不能只劃定在自己所帶的班級裏。盡你的能力,影響身邊的孩子,先喚醒沉睡在他們身上的自尊自重自愛,才可能讓他們的心觸摸到“陽光”“感恩”“寬容”等等美好的詞兒,而只有他們懷揣這些詞兒了,才會萌發出對自己對生活蓬勃的熱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dwvp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