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通用5篇)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通用5篇)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 篇1

最近,在工作之餘有幸閲讀了《做卓越的教師》一書,收穫頗多。這本書中涵蓋了教師的生涯規劃、心理健康、班級管理、課堂教學、研修組織、家庭教育、魅力師訓等,話語真摯,説理透徹,作為一名教師的我讀完之後受益匪淺。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通用5篇)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涯,以前總是感覺要讓學生尊重你,你就必須維護教師的威嚴,要説一不二,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也就經常失去了笑容,板着面孔,漸漸地學生對我也就”敬而遠之“了。現在想來,我的這種做法是一個多麼嚴重的錯誤!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有個性的人。作為教師,就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溝通,還要有包容之心,寬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愛心與責任心對待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你,樂於學習你所任教的學科。

對一名教師來説,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我們應該要有教學智慧,要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在教學中還應該和其他老師一起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每一次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都有不完美的環節,之後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實踐、創新。反思是人對獲得知識的反觀自照,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我們需要通過閲讀教育名著、課改叢書、聽名家報告等,與課改為友,研究教育教學和新課改。學然後知不足,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

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認認真真完成每一次教學設計,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組織每一次活動,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 篇2

做卓越的教師》,書中一個個鮮活、有趣的事例,一個個哲理小故事,以及彭老師獨特的個人見解,都讓我不由得反思自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思考以後的努力方向。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指引且明確地告訴了我,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該做到書中的七個“做”:

一、做卓越的老師

追求卓越是老師專業成長的最高境界,而要走向卓越,歸納起來我個人認為主要是要做到兩方面的卓越。1、思想上的卓越。正如書上説的,不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選擇的職業是最理想的,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就應該“愛你所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啟動自己全部的激情去工作;才能在遇到工作上的困難時,奮勇向前。2、方法上的卓越。都説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自己先有一桶水。而彭老師告訴了我們,最好的取水方法是讀書、反思、研究以及寫作。只有通過這幾種方法,我們才能很好的發現自己教學上的`不足,才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走向卓越。

二、做幸福的老師

要做幸福的老師,我們就該像書上説的那樣:學會接受生命中的“缺口”。首先要先接受工作上的“缺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自在安逸沒壓力。雖説教師這份職業跟這樣的希望無法沾邊,但換位思考一下它可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此外,還要接受學生思想上的“缺口”。老師很經常因為孩子們的不聽話、上課搗蛋,作業馬虎等行為影響心情,導致對工作產生厭倦感。何不學會“放下”?正所謂“大人不計小人過”,更何況他們還是“小人中的小人”呢?

三、做會育人的教師

作為科任的我們,擔任的班級較多,接觸的學生多,容易對部分學生缺少關心和溝通。因此,除了要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外,還要有“三心”,即愛心、童心、責任心。將這一份工作看作是一項事業、一門科學、一種藝術去研究它。雖然我們可以原諒自己的學識水平的欠缺,卻絕不能原諒自己因為缺少責任心而誤人子弟。

四、做會上課的教師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本“師本“的課堂,漸漸走向“生本”。要創造出精彩的課堂,教師就要創建以生為本的課堂。也就説要做好“一、三、七”。讓知識與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於一體,達成三維一體教學目標。承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捧着“立體互動”的觀念,將眼睛、大腦、嘴巴、雙手全部還給學生,讓其自己去觀察、思考、表達、操作。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五、做會寫作的教師

葉瀾教授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可見,做會寫作的教師,平時的經驗積累相當重要。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將自己的每一次聯想、感悟、困惑、念頭以及發現都以文字的方式記錄儲存下來。因為我們的腦袋空間是有限,有了這些文字的記錄,我們就可以將其作為自身研究教學領域中各種問題的理據。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 篇3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讀着一句句令人深思、催人奮進的警言、醒語,我的第一感觸是:醍醐灌頂、振聾發聵。當然《做卓越的教師》一書中的經典語還有很多很多,可謂不勝枚舉!如上妙語、佳句,無不折射出兩個“字”,一個是“情”字,另一個是“思”!字雖兩個有限,意卻多層無限,它要求我們教師具備的素養是全方位的、立體式的,那就是:教師應該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個培育學生的人,是一個會上課的人,是一個會寫作的人,是一個會當家長的人……只有符合了這樣的素質,我們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也才能幸福地做一個教師!有鑑於此,我結合個人的通讀和理解,個人認為教師應該做到用情施教用心思考,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卓越的教師!

彭興順老師在書中反覆強調,“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沒有愛,便沒有教育”。這並不是創新觀點,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到魯迅的“教育根植於愛”,從羅素的“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活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全部奧祕,就在於愛兒童”。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學思想雖不盡相同,教育風格也各有千秋,但對學生的情感都離不開一個“愛”字。

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地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的真誠溝通,從今以後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情去施教,用愛去開導,像所有優秀老師那樣,用真情、愛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我們應該去努力爭取卓越,而不是要求別人來肯定我們的卓越,因為當我們桃李滿天下時,誰也不能否認我們做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卓越可以是很平民的“卓越”,可以是沒有“豐功偉績”的卓越,但當我們回首自己走過的這條教師的路時,應該是問心無愧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懈怠過……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 篇4

去年九月,我很榮幸地走上了教師崗位。初為人師的我,大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渴望在職教中心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風采。然而,事與願違。從開學伊始,在工作上我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症”,可以説我當時的處境是手忙腳亂、舉步維艱。

“陽光總在風雨後”,就在我對教學工作束手無策之際,就在我為班級管理工作冥思苦想之時,我接到了“紅寶書”——《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看到這本書的封面介紹寫着“極具影響力的日常教學策略”“實用教學指南”的字樣,我欣喜若狂,如獲至寶。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雖然本書介紹的是西方教育實例,與我們目前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差異,但書中系統性的教學策略還是讓我受益匪淺。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首先,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班集體的主要構成部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着整個班級的動向。所以,作為教師,無論是課堂授課,還是班級管理,都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瞭解學生的點點滴滴,比如,他們的夢想是什麼,他們的偶像是誰,他們的家庭狀況怎麼樣,等等。書中還介紹了了解學生的另一途徑,從家長那裏獲取學生信息。我“將學生的進步及時告訴家長”,“向家長讚美孩子的`成就”,這樣一來,我不僅會了解到自己的學生情況,還獲得了家長對我工作的支持。總之,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堅持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我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開展起來可以説是得心應手。

其次,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管理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方面,作為教師,我們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習內容變得更有吸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接收新知識、複習舊知識。在管理方面,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並且給予學生足夠的信心,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引導他們在班級管理中獻計獻策,並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

最後,要做一個鼓勵學生的老師。書中介紹了“鼓勵學生勇於冒險”、“鼓勵學生改善態度”、“鼓勵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等一系列的鼓勵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崇高的理想。這樣,你在教學工作中會如魚得水,在班級管理中運籌帷幄。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許現在的你我還都是默默無聞的普通教師,但學無止境,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學習進步下,我們終有一天會步入優秀教師,甚至是卓越教師的行列。

卓越的教師心得案例 篇5

課改是壓力也是機遇:新課改除了需要理念的更新外,開設選修課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這種新內容,看似是高中教師的一種壓力,同時也應該視其為幫助老師業務成長的平台和機遇。

要求教師會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活動是藉助於一定的手段、工具展開的。可以説,不斷地把人類在社會生產與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新技術、新設備加以改進並運用於教學活動中,這是人類教學進步的重要動力,是教學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斷提高的重要物質保證。特別是以多媒體應用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着課堂的教學模式,成為促進科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科學教學是具有掛圖、投影片等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然而,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應當儘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學軟件的製作等。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這種意義上來説,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另外,提高實驗動手能力,也是新課改對科學教師的必然要求。在科學教學中強調教師的動手能力。首先是由學科特點決定的。科學教育中,物理、化學、生物等都是實

驗性學科,其主要知識體系都是建立在大量實驗基礎上。因此,實驗操作與演示實驗能力是教師的基本功。實驗操作能力主要包括:⑴對實驗儀器的操作能力;⑵對實驗過程的操作能力;⑶對結果測量的操作能力。其次,現代科學教育強調過程性教學,即把學生學習知識結論的過程設計成科學家探索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體驗抽象概念、原理。往往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讓學生直接動手做、動手實踐的內容。要勝任這類教學,教師不僅自己要會做,而且還能在學生動手做的時候手把手的指導,指出其操作中的各種問題,這些都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教師還能自己設計、製作各種教具和學具,幫助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把抽象的知識、概念轉變為各種學生可以直接感知、操作的過程。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獲得體驗,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

要求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首先明確課程的知識結構。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信息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化進入信息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瞭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及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最後,我認為對教師來説,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具有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知識。社會生產、生活知識是十分廣泛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自我改進的迫切要求,以敏鋭的眼光和頭腦,注意觀察、瞭解、蒐集本地區的自然情況、生產情況、生活情況以及社會改革科學技術的應用情況。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複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

總之,在新形勢下,教師在學生面前的角色轉變必將成為事實,我們教師應當作好充分的準備,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應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78z9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