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精選8篇)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精選8篇)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1

百手整理  起駕為您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精選8篇)

又一次通過網上進行教師培訓,雖然這次沒有固定的視頻授課學習,雖然這次的學習靠自覺主動,但我還是認真的對待着。並感受到學習的機會是那麼來之不易,一些專家教師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鑑和學習,讓我們年輕的教師少走彎路。 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着自身的歷史重任。系統的學習了“觀、辯、思、研”校本研修,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數學教學當中的遇到的一些問題,通過本次的學習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並且對於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個全面的反思。

一、“教學”二字的重新界定

對於教學以前從來沒有揣摩過其中的含義,認為就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一個過程,這也是師範學習以來形成的觀念。可是現在,我對二字有了重新的認識,“教”固然是教師去教,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要以一個學習者心態面對教學,不能一味的認為自己是老師,自己所教授的東西就是準確無誤的,學生也是可以當老師的,要學會從學生中學習。“學”從前一直以為就是學生學就可以了,殊不知在教學中,教師的學更重要,只有通過教師不斷學習和反思才會讓學生得學習更加的有效果。

二、設計好自己的每一堂課

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來説,並不知道怎樣的課堂才是好的,因此對於設計一堂好的課堂既是非常重要的,又是非常犯難的一件事。其實自己在教學中非常有感觸,假如我用心的多花費一些時間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明顯不一樣,那我們何不多花一分鐘,讓這一分鐘成為每個學生進步的一分鐘。因此對於教學的設計不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要讓自己對於整堂課有個清晰的輪廓,精心的融會貫通在教學當中。

三、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一個好習慣對於一個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決定命運”。在教學當中最讓教師頭痛的一件事就是要老師逼着他學習、逼着他提問題、逼着他做作業。這樣長此以往不僅教師會覺得心力交瘁,學生更是學的疲憊不堪,因此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在國小階段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迎刃有餘的學習。培養學生得學習

興趣是培養自覺主動學習的一個方法,只有興趣提升了,才會主動去學習。而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技巧,教師要注重培養。

四、教師要養成教學反思的好習慣

在教學當中不僅學生需要好習慣,同樣教師也是需要的,教師的教學反思非常重要,對於提升一個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學經驗、教學技巧都至關重要。教學反思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同時是為了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對於教師對於學生來説都是受益匪淺的。專家教師、骨幹教師、有經驗的教師,為什麼人家能有受人尊敬的稱謂,這個取決於教師自身。一個教師想要成長,首先要擺正心態,一個學習者的心態,其次要對自己的教學通過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

非常感謝組織這樣的網絡教師集中學習,在課本中我們無法學到的知識、遇到的教學問題我們無法解決,只有通過有經驗的老教師帶動年輕教師進步,我的教學理念也從中得到改變,能更好的實施我的教學,時刻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對於自己從今以後如何研修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並時刻在教學中反思自己,不斷進步。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2

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指出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並強調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因此熱愛學生是每一位教師最起碼的道德要求,那麼,如何做到真正的愛每一個學生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善於關心愛護學生。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羅林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並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着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問題是,有些老師走進了“愛”的誤區,對“愛學生”的認識表面化,以為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不體罰就是關心愛護,以為噓寒問暖為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就是關心愛護,以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考試分數就是關心愛護,殊不知,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其次,要善於尊重信任學生。有人説,對學生,可以沒有愛,但要尊重。我卻以為,尊重就是一種愛,真正的愛不能沒有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為“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説,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德國著名詩人海涅説過:“每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滅的。”黃沙如海,找不到兩顆完全相似的沙粒;綠葉如雲,找不到兩片完全一樣的葉片;人海茫茫,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獨特的形象出現在老師面前,沒有個性的學生是不存在的。我們有責任瞭解學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再次,要善於理解寬容學生。何謂寬容?有人説:“寬容就是去擁抱學生,讓他覺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寬容就是去包容學生,讓他覺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卻沒有揪住不放;寬容就是允許學生反對,讓他覺得你不是學習的權威而是學習的夥伴……”我還想説,寬容就是平等,讓學生覺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跟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寬容就是理解,學會了理解,你就擁有了寬容,也擁有了愛。試着去理解學生吧!正像贊科夫所説:“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時候,這樣的理解才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有了理解,你不會為學生調皮搗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會為學生辯解頂撞而發怒;有了理解,你就不會為學生幼稚無知而生氣。你只要想想:學生還只是個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呢!你的心就了,氣就順了,你就能夠冷靜地採取為學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忘擦黑板了,我會説:“該我值日了嗎?以後可得事先通知我,以免耽誤上課。”值日生低下了頭,為自己的失職難過。學生忘帶作業了,我會不經意地問一聲:“早飯吃了嗎?”學生一愣,繼而會心一笑,他明白了作業是不應該忘記的。講台上,我講興正濃,講台下,一學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頭;“不舒服嗎?”他搖搖頭。“那是老師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我幽了自己一默。他含羞紅了臉,睜大了眼,挺直了腰。是啊,他們還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貪睡?作為從孩子走過來的大人,作為教師,你不能對孩子的錯誤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你也不必為學生的過錯大動肝火小題大作。善於愛的教師會小心翼翼,“拐彎抹角”地去啟發、去教育。這樣,學生即便做錯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膽等着挨批;就算捱了批,感受到的卻仍然是教師深切的愛。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光要有愛,而且要善於愛。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3

一年來,我結合教學實際,以人為本,以校為本,加強合作,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反思的習慣。研修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立足校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

一、學習提高

讀書看報好比牛奶、麪包,為我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尤其是讀蘇聯教育家的《孩子們,你們好》一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啟迪,更多的是感動、震撼。作者博大的愛心,教育工作的細心,教學設計的精心,課餘生活安排的良苦用心。無不展示着一個教育家對於教育事業的“專心”、“傾心”。

二、完善的研修計劃,養成習慣。

上課前,通過觀察、發現、討論、明確的過程,來備課,同時加大學生預習的力度,課前由學生生成具體的問題,然後和我的備課內容結合,形成多層次的教學設計,突出了實效性、針對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課堂效果顯著;每節課下來,結合學生的表現,自己的設計,任務的完成,課堂知識的生成等情況,寫出教學心得,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然後,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結合課堂上的細節,和同事們交流,昇華為經驗理論。

三、優化課堂

所謂“提問”,我認為一般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激發學生提問,一個是面向學生提問。在學生主動提問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準確而牢固地掌握知識,最大限度的提高能力。平時,我每次課前讓學生預習新課,然後給他們每人一中問題收集卡,讓他們把本節的問題列出來,然後大家一起來討論交流,鼓動大家大膽發問,大膽解答。在新課結束後,我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解答。這樣學生慢慢學會主動發問,各小組一起來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使學生的學習的效率提高了。在校本研修活動中,我們還從其他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如:第一加強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提高自己的渠道,讓學習成為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所以,我就多讀書,多學習,多寫讀書筆記。第二多寫。每週堅持寫教學心得;可以是備課心得,也可以是教學體會,可以寫課堂教學方法實施體會,也可以反思上節課存在的問題,然後找出好的方法解決它。

在以後的校本研修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力爭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4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在德育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但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卻存在流於形式的問題,為此,可採取如下措施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莫讓簡單問題佔據學習時間;讓學生在組內明確己任、有所擔當,莫讓學生成為二次沉默者;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莫讓催促催生成果。

[關鍵詞]小組合作;德育;實效性

我要感謝20xx年的山東省中國小教師全員研修平台,它為我們每一位參與研修的教師奉上了一節節精彩的一線教學課例。在觀課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課程理念已經逐漸融入到了教學之中,課堂無一不體現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的自主學習,遵循課程生活性、活動性、探究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其中,我更多地關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其在被廣泛使用的同時也顯示出在課堂上的通病:個別組織流於形式,小組活動無實效性。這讓我不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近年來在德育課堂上出現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股看似走在學科教學前沿的新潮流究竟隱藏着哪些“暗流”呢?以國小品德與生活課程為例,它是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強調以兒童直接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等優點,備受廣大師生的青睞。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退後、學生前置,由此我們看到課堂上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熱鬧。但在這熱鬧的背後,我們也可以看到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降低、個別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小組內學習遵循安排的既定模式走過場……那麼,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一、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莫讓簡單問題佔據學習時間

合作學習以其優越性已成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重要形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在本課程中的主體意識,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必須站在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角度來審視合作學習開展的現實意義,使合作學習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途徑。那麼,究竟哪些問題、何種任務應該交給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首先,我認為教師在設計問題或任務時要注意難易度,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以一節課上的研究問題為例,一位教師在執教《風格迥異的文化習俗》(人教版六上)一課時,首先引領學生一起從不同角度瞭解了日本的文化習俗,總結了日本文化習俗的特點與地域的關係,之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以“繼續探究、瞭解我們周邊鄰國的`文化習俗(泰國、印度)”為主要任務。學生因為有了前一步學習的經驗,任務完成有了可行性參照或方法,因此,這樣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是值得合作學習的。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相互啟發,產生了思維碰撞的火花;學生通過在合作學習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説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配合,難點就迎刃而解。我們看到,各個小組在經歷了6分鐘的小組學習活動之後,有兩個小組分別用4分鐘和3分鐘的時間進行了彙報,效果良好。其次,有爭議、有意見分歧的問題是值得合作學習的。教學中的某些事例學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會產生分歧。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要善於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帶着問題進入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一定是藉助參與活動的所有人的智慧來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有梯度、有難度和有可研究性的問題。弗吉爾德認為:“在學校教學方面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從求同轉向求異的方式。”如一位教師的《節約資源》一課,課堂上,教師拋出如何面對剩飯剩菜的問題,有的學生説能吃,有的學生説不能吃,有的學生説熱了就可以吃,有的學生説熱了也不能吃……這樣一個問題,學生顯然都帶着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探究,教師以這個問題讓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列舉事例或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由此,小組討論特別充分,他們一一列舉了自己的觀點:觀點1:我同意剩飯剩菜可以吃列舉事例或證明材料:(1)不是所有的剩菜剩飯都不能吃,例如饅頭、花生等熱一熱可以吃。(2)冬季氣温較低,剩菜不易腐爛,夏季則不可以。(3)肉類食品經過冷藏,加以高温蒸煮後可以食用。觀點2:我認為剩飯剩菜不可以吃列舉事例或證明材料:(1)夏季温度高,剩菜剩飯極易腐爛產生細菌。(2)綠色菜擱置10小時以上會產生亞硝酸鹽,也容易滋生細菌。觀點3:我認為剩飯剩菜不是可不可以吃的問題,而是應該減少剩菜剩飯或不產生剩菜剩飯列舉事例或證明材料:(1)按需做飯不浪費。(2)按量食用不浪費。第3組的觀點是教師始料未及的,學生已經能從可不可以的是非問題,追溯到了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

二、讓學生在組內明確己任、有所擔當,莫讓學生成為二次沉默者

教師要引領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應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我們一般採用異質分組法,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使各組處於大體均衡的水平上。這樣就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能夠提高組內成員對學習任務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要優化學習小組成員的分工。要發揮小組學習功能,成員必須明確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務。原則上每個小組設一名組長、一名紀律監督員、一名質檢員,一名報告員。組長負責掌握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的機會,協調小組學習的進程;紀律監督員負責監督本組發言人的音量及發言程序;質檢員負責檢查、記錄小組學習的時間、學習效果,確保每位成員都完成學習任務;報告員要負責向全班同學報告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崗位要定期輪換,使人人都能體驗不同崗位的責任和樂趣,逐步培養興趣,提高能力。某個學生個體的能力在全班同學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師要創造多種機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為代表集體完成任務而自豪,獲得自信。如在《説了就要做》一課中,教師組織的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如下:挑選課本四幅圖中本組喜歡的情境,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給予學生的時間將近4分鐘,而學生在表演和講述的時候並沒有展現出來交流的過程,學生沒有進行積極有效的排演,個別學生只期待本組某一位或幾位學生的表演。第二次小組合作的任務如下:討論誠信經營會不會少賺錢?小組活動時間為50秒左右,組內基本沒有有序的發言和討論,彙報階段學生的發言也沒有在本組交流的時候出現。再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動植物的控訴》一課時,在讓學生探究身邊有哪些動植物正在減少及減少的原因時,小組合作完成調查表的整體有效時間為2分45秒。在此期間我觀察了小組合作學生的表現,他們依然是以某一位學生為主完成了老師的任務,更多的學生充當了“沉默者”的角色。這些二次沉默者應該帶給我們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在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如何才能發揮組內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要針對不同課題、不同話題,靈活機動地組成臨時搭檔,讓那些探究方式一致、興趣相當、觀點一致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這樣,學生加入到靈活改變而形成的臨時合作小組時也會產生新的知識交流和思維碰撞,這樣的形式也會打破既有模式,改變教學節奏和環境,增強學生探究學習活動的興趣。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雄偉的布達拉宮》(山美版六上)一課時,由於有地域環境的差別,學生興趣斐然,有的喜歡研究布達拉宮的建築,有的喜歡研究關於西藏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師因勢利導,將有共同探究願望的學生編排到了一起,他們的探究願望得以滿足,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一節課只有40分鐘,教師要權衡小組合作與全班交流的時間和安排,全班交流當然省時省力,但這樣教師往往只關注會發言、會交流的學生,而忽略了多數沒有發言的學生,個別學生就成為沉默者,因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往往難以發現這些沉默者。要實現每一位學生都在全班發言是不可能的,但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組內的發言是可以實現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掃除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二次沉默者,真正實現為每一名學生學習發展服務的實效性小組合作。結合日常教學經驗,可以採納以下辦法:關注組內發言,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在組內發言的機會。教師在平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時,要督促學生養成組內交流的習慣,剛開始組織交流可以使用“明白紙”和“參與卡”,“明白紙”上會列出本組活動的組織者、資料蒐集者、總結匯報者,要讓每一個學生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務,讓其帶着任務參與組內活動;同時教師在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也可以使用“參與卡”,即參與活動交流的學生可以獲得小組長頒發的“參與卡”,累計“參與卡”最多的學生輪流當小組組長,這個方法既減小了組內個別學生的惰性,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組內活動的興趣,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更有秩序。

三、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莫讓催促催生成果

有較多內容要在短時內學習時,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較多內容的最好辦法就是運用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小組人人有事幹,人人有學習的機會,最後將學習成果合在一起,就能解決時間少、內容多的矛盾。如在檢測學習效果時,教師需實施人人過關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時間裏,學生掌握情況的信息都反饋給教師是不可能的,而小組是一個極好的反饋場所,它只有4—6人,可以相互反饋,教師只要在此基礎上抽測就可以了。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媽媽,您辛苦了》(泰山版二上)一課時,教師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共用到兩次)解決了兩個主要問題,分別是“爸爸媽媽為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可以做哪些自己能行的事”。但是教師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時間有限,第一次小組合作的時間為2分50秒,第二次為2分40秒左右。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催促學生,致使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有所降低。從自主學習方式的展示上來看,學生對於能做到的事情打對號,這樣的課堂學習活動參與度有待考察,教師可以運用填寫表格(例如使用問卷星)的方式使活動更為靈活有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中要落實“學會表達,懂得傾聽,平等交流,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的目標。這些能力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方式來體現,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重在教師的有效指導和組織。每一位德育課程的教師都應該思考自己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經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高效的德育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嚮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J].教育科學研究,20xx(2).

[2]文濤.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2).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5

教師,其任務是要引領學生暢遊“知識花園”,學生對此“花園”裏的知識是否感興趣,就要看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藝術。就像導遊一樣,要有“內功”。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跟你在美麗的知識“花園”裏一起暢遊,從而產生流連忘返之感。如果這些都能成為今天的現實,那是一幅多麼美麗的“風景畫”啊!

新課標指出: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但如何實現這一角色的轉變,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重大而又現實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雖然新課改已實施多年,但還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仍然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就是“保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發揮。這種越俎代庖式的教學勢必造成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從而人為地製造了差生。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有一個重要的論斷就是“發現學習是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而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思維方法為目標,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和規律的學習方式。它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知識花園”美不勝收,但如果教師像“保姆”一樣,不放心學生的每一步,牽着學生去每個“景點”,那麼不但教師會身心疲憊,而且學生由於沒有自由探索的機會,也會怨聲載道,那麼這種知識“旅遊”還有多大的效果和意義呢?

導遊,在教育上的理解應該是教師的“導”,學生的“遊”。“導”要講原則,也就是説,教師的指導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其中包括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同樣,“遊”也要有限度,學生的“遊”不是漫無目的的“遊”,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對“知識花園”進行的“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雖然側重於知識的自己建構,但它並不忽視教師或同伴的引導作用。假若學生的“遊”脱離於教師的監控,那麼這種“遊”就可能就是盲目的、混亂的、無系統的。因此教師就要“導”而有法,學生也要“遊”而有度。建構成主義者認為,學生主體、實際情境、協作學習和充分的資源是促進教學的重要條件。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將學生看成是“空心蘿蔔”,教師的作用只在於協助學生建構意義。同時,學習情境要與實際情境相符合,因為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讓學生接觸到結構不良領域的問題,才能使學生進行高級的學習。

再者,學習要注重師生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強調討論和合作學習。最後,要注重教學環境的設計,為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資源。因此,要讓學生成為“知識花園”裏的鮮活生命和真正的主人,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擁有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學觀,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重視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保持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自身的內在要求,讓學生體驗在“知識花園”裏暢遊的快樂。

總之,教師要在現代教育中當好“導遊”,發揮好“導”的作用,這樣學生才會“遊”得暢快,讓他們真正成為有個性、有主見並具有合作、探究精神的學習者。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6

xx月19日到xx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項目,我要特別感謝馬校長給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也要感謝顏校長對我們年輕教師的幫助與支持。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收穫很多。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淺。在千萬教師中,能參加這樣的培訓,我想我是幸運的、是幸福的,在這裏,我很樂意和各位同仁共同分享此次培訓。可能感悟很膚淺,不夠深刻,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批評指導。

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次培訓學習活動作小結:

一、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新視角

培訓的第一天,我們非常幸運的邀請到人教版國中物理教材的主編彭前程教授為我們作指導,並且他還是我們地地道道的內蒙古人,因此我們激動的心情瞬間更加濃厚。彭教授給我們作的報告的主題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國中物理教材設計與教學實施”。新課程觀要求物理教學要注重過程,教育要有寬胸懷,大視野,同時還要適應時代要求。

1、新課程理念下的國中物理教材分析

2、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實施

楊振寧説過這樣一句話:現象是物理學的根源。我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常秉承着兩種物理教學起點:第一種,從中間教起——教的是結論,學到的是技巧;第二種,從開頭教起——教的是思維,收穫的是智慧。比如説浮力,就可以通過煮餃子、煮元宵引入浮力,提問學生餃子開始不浮起來後來浮起來的原因。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想法:質量變小了?密度變小了?體積變小了等等。這一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多説自己的想法,即使錯誤也要大膽的説出來。對於物理,我們是怎樣知道的至少和我們知道什麼一樣重要。

告知的教學方式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説是一種無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必須通過智力才能促進對物理概念的根本理解。比如説運動和力的關係:學生總會覺得運動需要力來維持,這樣的前概念會對學生產生很深的印象,而我們可以舉踢足球的例子,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足球繼續向前運動是否需要力?足球最後停下來的原因?總結出力與運動的關係。這樣總比直接糾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運動狀態的原因好的多,學生要理解得更加透徹。

二、教育現狀

1、教師現狀

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十多年,可許多教育弊端反而愈演愈烈。可見,要改變教育現狀絕非一個課程變化了得。課改之初有人擔憂:別把課程改革變成僅換了教材。此話被不幸言中。目前我國的中國小基本上採取的是班級授課制,因此課堂教學必然是實現新課程理念的主戰場。學校必須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每學期教師必須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所有規定知識內容的教學。而總教學時數與教學內容總量相比,時間偏緊。教材仍是實施新課程的基本教育資源,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教師而言,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重組,改變“教教材”的狀況,達到用教材教的層面有較大的難度。

2、學生現狀

以一個例題為例:學過速度知識後,要求學生通過實際估算:摩托車在行進中的速度,學生束手無策。而讓學生改做下題:一輛摩托車在0.5s內沿直線行駛5m,求摩托車的速度,學生輕而易舉的解出來。想想,我們學生到底缺的是什麼?學生缺的不是物理知識,他們缺的是實踐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多讓學生接觸原始物理問題。

三、教學上的收穫

1、實現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放與收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課改以來,要求學生實現我國中國小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髮展的歷史性轉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的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實現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放與收。把握好度,實現收放自如,展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放不開,覺得自己放了,卻是假放。放,不能缺失教師的引導作用;收,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題作用。比如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的探究,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猜想,提出疑問,不告訴學生如何做,自己探索,但是在實驗結束後總結結論要及時收住,及時給與引導和改正。

2、姚志恆老師的專利啟示

姚志恆是哈爾濱第36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但是他的能力讓我們震驚。由於國中物理實驗,每個演示實驗均有一套獨立的實驗器材,造成實驗室存放需較大空間,實驗員整理實驗器材增加難度,教師每學期頻繁搬運實驗器材,部分實驗裝置為木質,長期存放導致變形,影響實驗效果,如牛頓第一定律演示裝置,由於木質受潮變形,導致實驗無法演示;部分實驗組裝困難,如滑輪相關實驗,刻度尺的安裝沒有相應的固定件。針對這樣的問題,他設計了三個實驗平台,大量整合基礎物理實驗。力學平台整合力學實驗23個,光學實驗1個;光學平台整合光學實驗13個;聲學實驗平台整合聲學實驗7個。將電學連電路實驗直接貼到黑板上做,效果非常明顯。他的這些實驗平台成功申請了國家專利。這樣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3、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學會“示弱”(教師可以適當的犯錯誤)

教師有時候適當的犯錯誤讓學生髮現去改正,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發現錯誤,尋找成功感。

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是在課後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由於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吸收內化”階段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老師不僅提供了視頻,還可以提供在線的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瞭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於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2、慕課

慕課,是新近湧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展於過去的那種發佈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

這次國培讓我收穫很多,由於我的經驗少,對問題的理解比較淺,所以希望各位老師多多包涵,希望和各位老師能夠慢慢的學到更多的東西。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7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地生存,為自己的證明……”常常深情地哼唱劉歡《在路上》這首歌,它是中央電視台的一檔大型勵志創業電視活動《贏在中國》的主題曲。

當初離開家鄉,勇敢加入河南信合建設教育投資集團,投入到外國語中學懷抱。也許不曾擁有歌詞中商業鉅子的宏偉目標,但定會有一句“為自己的證明”引領前行。

歲月荏苒,白駒過隙,倏忽間來到外國語中學已近六個年頭。這六年來,激盪我心的是外國語中學的輝煌與成就。

20xx年9月,很榮幸,在校領導的信任和鼓勵下,我加入了外國語中學第一屆畢業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團隊中。融入九年級語文組,我崇敬時任辦公室主任張俊紅的儒雅與淵博;仰慕於我們組長鄭瑋的才情與風度;傾羨於優秀教師陳英英的嚴謹與高效!驚訝於我們語文組同仁的關愛與互助;來到班級中,我感受到班主任的愛生如子的敬業和任課教師間精誠團結,學生學習的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這樣的環境和氛圍怎叫我不加快步伐,即使我不夠優秀,我也要百分之百的全身心地投入!

“今年我校第一屆畢業生參加考試1118人,全縣前1000名161人,500分以上達465人。其中九(19)班姚永恆同學、九(21)班代福博同學分別以總分618分、608分位居全縣第一名、第七名,實現了首屆畢業班開門紅。”20xx年的慶功宴上,聽到這振奮人心的祝賀詞,不勝酒力的我斗膽和董事長、校領導、同事們頻頻舉杯同慶!此刻唯有《祝酒歌》代表我的心聲:“美酒飄香歌聲飛,朋友啊請你乾一杯,勝利的時刻永難忘,杯中撒滿幸福淚。”

工作之餘,我常常漫步校園:800米的塑膠跑道、高標準的運動操場見證了我校的生機勃勃;精心栽培的花草樹木鮮豔濃綠,道路兩旁的綠化帶四季常青。教室、辦公室走廊以及禮堂餐廳等場所都製作了圖文並茂、中英文對照的名言警句、古詩詞彩噴條幅,使學校的每一個空間都美起來、亮起來,時時處處給人以教益。校園的主幹道也別具一格地命名,諸如“見賢路”、“思齊路”、“成功路”等。

緊張學習工作之餘,我校還開展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和文體活動,達到了活動育人的目的。如愛國主義教育讀書徵文、演講比賽、校播音員選拔賽、廣播操比賽、田徑運動會、演講比賽、一年一度的校園歌手大賽、硬筆書法比賽等,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同時,淨化了靈魂,奉獻了愛心,培養了競爭意識,增強了健身意識,也更加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積極進取,奮發向上。我們的學校還創建了自己的校園網站,創辦了高品位的綜合性校刊《陽光地帶》,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這樣異彩紛呈的校園活動使我也沉浸在工作中,身心愉悦!

“歡樂穿越時空,豪情激盪無限。外國語中學20xx年中招再續輝煌”、“迎着晨風沐羽翼,踏着夕陽思飛翔。20__年中招成績揭曉,外國語中學中招再創佳績。”讀着這振奮人心的消息,身為外國語中學的教師我怎能不歡欣鼓舞!我的心中不免發出:“我驕傲,我是外國語中學的一份子!”

20xx年7月,我校中招再創佳績,時任七年級語文教研組長的我也有幸參加了九年級畢業班老師的山東考察和學習活動。活動歸來,感慨無限!固始縣外國語中學的教育教學事業一定會同河南信合建設投資集團一樣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冰心説:“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着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在外國語中學教育教學的工作中,“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六年來,一路風光無限,未來的征程中,定將是我生命的遠行!

中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集錦 篇8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綜合實踐的研修,聽取了各位專家專題講座,一些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成功的經驗和課後的反思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對自己觸動也非常大。學習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

1、首先通過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課程已經在大部分學校逐步走上正軌,明白了它的存在是必要的。作為一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職指導老師,我感到很欣慰。

2.其次在這次活動中,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我學習和借鑑。從學生的身邊小事着手開展課題研究。每位上綜合實踐活動的老師都設計活動進行展示。讓每位教師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了指導老師的指導水平和開展活動的積極性。

3.最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鍛鍊了學生的能力,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精神。以往有些學校擔心開展活動會影響教學質量,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不太重視,但實踐使他們看到,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起調節學生緊張而乏味的課堂學習生活的作用,使學生對學校生活感興趣了,而且學生顯得成熟了,學會觀察周邊事物和思考問題了。

總之要感謝研修,是研修讓我理解了綜合實踐存在的必要與意義,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是研修讓我的知識得到更新,是研修讓我對綜合實踐有了信心。

通過學習研修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覺得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我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研修”給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驕氣,煥發出無限生機。學習、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己的教學中去,在不斷地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做快樂教師,教快樂學生。

我有幸作為研修計劃綜合實踐八班的一名學生,參加了在線全程培訓學習,我每天收看專家講座,瀏覽學員文章,發帖回貼,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與研討,還要完成日常教學,備課上課,緊張又興奮,很累卻很充實,是我許多年來少有的感覺。

經過這次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感受:

一、提升了認識。 對綜合實踐課,是每位教師都不重視的一門學科,認為只是走走形勢,我平時也是這樣想的。我們每週一節綜合實踐課多是上自習,有時帶學生玩玩,聊聊天就過去了。通過這次培訓才真正認識到綜合實踐課的重要意義,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學生全面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開闊了視野。 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名師的差距感覺自己的落後了,以前總以為當老師的只要兢兢業業的工作,無愧於心,無愧於孩子就行了,不注重理論學習與提升,結果使自己成長得很慢,以後我要不斷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加強師德修養建設,以“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為指導思想,不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要做點燃孩子學習、生活、交往的明燈。

三、提升了水平。 這次研修培訓,從教材內容結構、課程目標、教學方法、課堂觀察等多方面多思維度進行培訓,是教師進行系統學習和更新知識的好機會。我通過認真學習,對新課標、新教材又有新的認識,對教學業務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網上拜讀了同仁們的優秀文章。通過這次培訓,我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教學技能得到了改善。

這次研修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謝研修為我們提供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促使我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研修,時間即將結束,回想起這段時間,覺得受益匪淺。剛開始學校安排我參加了研修時,心裏在想:研修,在電腦上遠程培訓能學到什麼?帶着疑問的我走過了一段時間,結果卻出人意料,下面我將一些學習體會小結如下:

一、通過研修的學習,我更理解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通過研修的學習,使我的綜合實踐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而又具有可操作性,作為綜合實踐課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藴藏在綜合實踐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綜合實踐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綜合實踐大餐”! 通過研修的學習,我知道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己發現和自己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與研修同行,讓我懂得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讓我看到教學的新天地,與研修牽手,無怨無悔的走過每一天。對研修的學習已告一段落,但對研修的學習將會伴着新思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希望就在前方,路在腳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3v84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