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精選5篇)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精選5篇)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 篇1

品社課由於沒有考試的壓力,上起來就會相對輕鬆很多。而品社課也成為拓展學生思維、知識、興趣的重要課堂。除了完成課本中的教學任務外,我也會結合時事,如神七的發射等,及時地向學生作介紹,學生也很喜歡聽,也很認真地聽。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精選5篇)

在講家鄉的時候,我有時也給學生講講自己旅遊的城市的風土人情和趣事。但我發現,品社課上我講的多,學生總是處於聽的位置,我覺得這樣不好,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多説,這樣才真正鍛鍊了學生,發展和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是讓學生通過聽我講而瞭解多一些事。

此外,既然品社課可以上得靈活一些,那就應該豐富一下課堂的教學方式。可以採用多形式的教學,如分組、進行比賽等。輕鬆之餘又有收穫。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 篇2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實踐活動這一特點,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體,引導他們自由組成小組,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交流,增長了知識,活動方式多樣化。活動領域由課內到課外,由家庭到世界,感受家鄉的魅力,激起對家鄉的無限熱愛,立志為家鄉做些事,樹立為建設家鄉努力奮鬥的豪情。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培養。本課教學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從生活出發,以學生為主體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體現了:“課程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教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兒童現實生活中培養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把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作為課程的核心;不僅關注生活體驗的本身,而且更加關注對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重視學生主體性學習” 品德與現實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都可以成為課堂的資源。所以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調查:家鄉的旅遊景點、土特產資源等;教師利用了這些生活中的資源,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場景,這樣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變成了活潑的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擴大了教學空間,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這節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轉變角色,貼近生活,快樂體驗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他們的感受和體驗。” 突出的是“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原則。現代的教學觀還要求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角色扮演、觀察、比賽等方法,理解和內化知識技能。這些在本課的教學中都有體現。讓學生通過當導遊這個角色,貼近了生活。從而參與學習、得到了快樂的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認為這不光是語文課要做到的,同樣《品德與社會》也要做到。所以課前我就讓學生分小組查閲資料,瞭解泉州各景點,蒐集家鄉的風味小吃,民間故事傳説,地方特色文化等。通過課前課後讓學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將課內的活動延伸到課外實際生活中,使思品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 篇3

通過品設教學研討我感觸頗深,首先是對於鑽研教材有了更新的認識,不管是在我自己備課過程中,還是在聽的其他老師的課中,都感受到了老師們對於教學目標的把握,以及合理的利用教材的設計思路,在很多老師的課上所產生的閃光點,仔細分析一下,都是由於老師基於教學目標的實現,所設計的課堂生成問題,也正是由於對教學目標的牢牢把握,才使得我們的課堂氣氛活躍時而不凌亂,冷靜時不沉悶。其次,我也更深刻的感受到做為一名品德與社會老師,是越來越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敏鋭的社會觀察力,很多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都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體驗,創設出了很好的教學環節,這説明老師們在備課階段一方面深鑽教學目標,充分運用教材上的內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關知識和內容,另一方面老師也在課前充分的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合理利用相關的社會資源,進而極大的拉進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在課堂上流暢的語言、嚴謹的思路、環節緊湊、教法簡明清晰,以及教學配套的投影、圖片、樂曲都讓我得到了啟迪。各節課中,學生通過一個個活動、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在教師的適時引領下,自悟自得獲得新知。開放的課堂讓學生敢於質疑,從中看出是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孩子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和上課認真傾聽學生髮言的好習慣。這些都值得我學習。袁老師的故事引入部分尤其精彩。能從學生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選擇圖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環節設計讓在座的每一位聽課教師都有所獲,看得出來老師是在教學生各色人種的分辨的要點,同時還滲透了思想教育,人中的聰明才智與膚色沒有任何關係。這次聽課活動為我以後的品設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 篇4

經過一年《品德與社會》執教實踐過程,我覺得《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握課程特點、深鑽教材、充分準備是上好品德課的前提。

現在的《品德與社會》課本,每一課都是幾幅圖配幾句話。如果照本宣科式教學,一課要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上完。如果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品德素養的提高。上好一節課很難。在具體教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品德與社會老師,是越來越需要豐富的知識。在備課階段一方面深鑽教學目標,充分運用教材上的內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關知識和內容,另一方面老師也在課前充分的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合理利用相關的社會資源。如備課時一定收集網上或學生預先實際中的一些資料,豐厚教學內容,從而接近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必須以學生生活為基礎,才能享受成功

真實的生活有利於《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這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實了,可在實際的課堂上,教師卻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能夠把這種聯繫體現在實處。有的擔心生活太大,無處着手;有的考慮學生的接觸有限,難以體驗;還有的顧慮生活太隨意,難得控制,會導致課堂學習一團糟……凡凡點點,都有一定的道理,難道走進生活,開展德育教育真的就那麼難嗎?在教學《走進殘疾人》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殘疾人需要大家的關愛,我設計真實的社會情境,開展體驗殘疾人生活艱難的活動。一是讓學生用一隻手去收拾書包,體驗肢體殘疾給生活帶來的不便,二是讓學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來在教室行走,體驗盲人行路的不便。學生們通過這兩個體驗活動後,真正體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不便,感受到了殘疾人需要我們正常人的關愛。課堂上短短几分鐘的生活體驗,勝過了教師多少空泛的講解,可見生活對於德育知識的教學是何其重要,而聯繫生活組織教學又是多麼的簡單。我覺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教師都有必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多樣性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量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發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突出課程的社會性

延伸課堂還要求教師開放課堂教學的空間,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去訪問,去調查,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社會現象,展望未來的世界,讓他們在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體驗,真正領悟生活的真諦,並從中認識社會,獲得成功的愉悦感,使課堂真正延伸到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生命流程之中。這樣才能立足於各類富有積極意義的教育載體,着眼於學生未來的生活世界,服務於學生的全面終生髮展。例如《貨比三家》就需要學生在課外調查某種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超市的價格,再進行比較分析,讓他們知道同樣的商品,價格可能不一樣,影響價格的因素制約着商品的價格。如果不延伸課堂,不親自比較,光靠老師的説教,學生很難理解這些道理。 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總之,通過這一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品德與社會》是提高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習實踐,瞭解社會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蒐集、整理、歸納、討論、交流、表演等方式在輕鬆中感到學習的快樂,獲取知識和能力。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心得 篇5

4月14日到16日,我有幸到臨沭縣實驗國小參加了全市品德與社會優質課評比活動。短短三天,一共聽了12節課,她們設計的教學理念新穎,教學手法靈活多變,教師個人的素質之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穫頗多。下面分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聽課感受

一、新課改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深入到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在這12節優質課中,幾乎每節課都有小組合作學習,都可以見到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所有教師的個人素質都比較高,尤其是課堂語言都優美動人,充滿激情。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替代了過去的單純説教,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師道尊嚴”的師者形象,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了一種興趣,我想,這正是新課改的春風給課堂教學帶來的盎然生機。

二、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計課件,使單調枯味的教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更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課堂不再侷限於教室,擴展到了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去訪問,去調查,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社會現 象,讓他們在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體驗,認識社會。12節優質課,幾乎每節課都有學生課前蒐集資料、調查探訪的活動。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自主學習和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習慣也都得到進一步強化。

四、每一堂課教師都非常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一句具有親和力的評價語,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激起孩子的成就感,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極大的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教學的實效。

五、執教的教師基本功紮實,駕馭課堂能力極強,能靈活有效的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及時的調整教學思路。

總之,這十二節優質課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深受啟發,在教學《品德與社會》時,我們作為教師必須正確把握其特點,實施有效的策略,相信我們學習了《品德與社會》新教材教學理念並且通過這次《品德與社會》優質課評比的活動之後,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感謝領導為我們提供了這麼一個學習的平台,感謝執教老師的辛勤付出,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教學方法,提升了我們的教學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0j3y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