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通用8篇)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通用8篇)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1

總共六課時的培訓課程在上週結束了,在整個培訓中我學到了包括社交禮儀、團隊精神、做好社區慈善等許多作為社區工作者應具備的知識。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通用8篇)

首 先,在社交禮儀方面,原先我認為在工作當中只要問聲你好、謝謝、再見就可以,通過社交禮儀教育這一課,讓我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 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在社區工作中良好的社交禮儀更是必不可少,所 以應該通過社交禮儀教育進一步提高我們社區工作者的禮儀修養,培養我們應對酬答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如果人人講禮儀,我 們的社區將充滿與温馨。

其次,是在團隊精神方面。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説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核心是協同 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譬如,我們社區在採集人口信息的工作中,大 家面臨人員少,時間緊,缺少辦公設備、任務重等諸多困難,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更多的是交流經驗,團結協作,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以期做到錄入的準確、全 面。經過大家共同努力,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也更好地紮實了社區基礎工作。可見,在社區工作中團隊精神尤其重要。

最後,是如何做好社區 慈善工作方面。社區有各種人才,藴藏着極大的創造力,對社區慈善事業、社區公益乃至社區建設,都是十分珍貴的資源。在社區要為百姓搭起一座愛心橋樑,方便 人們隨時把不用的物資捐助給需要的人,讓公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種習慣,營造温暖社會氛圍。慈善不僅僅是出錢,還有志願者也是慈善的行 為,在這次北京奧運會和汶川大地震中也迸發出志願者的熱情,奧運會志願者超過了100萬,地震災區救災志願者超過了300多萬。通過培訓使我懂得了,捐贈 萬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錢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獻智出力同樣是慈善。無論企業精英,還是社會公民,無論耄耋老人還是學齡兒童,“人人蔘與慈善, 人人皆可慈善。”讓我們都來支持慈善,參與慈善,分享慈善帶來的快樂。

在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社區工作不再是雞毛蒜皮,社區工作者也不再是簡單的“居委會大媽”。新時代的社區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及工作能力,能夠應對處理各種繁瑣但重要的問題。因此,像這樣全方面的培訓,我們社區工作者非常受用,讓我們能夠糾正錯誤,完善自己。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2

為期四天的社會工作者培訓已經結束了,在整個培訓中我學到了包括社區建設、情緒管理及新形勢下的首都社區建設工作等許多作為社區工作者應具備的知識,並參觀了建黨XX週年成果展覽,受益頗多。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接觸不同的居民,可能會碰到各種情況,遇到情緒激動的居民,首先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是關鍵,因此情緒管理的課程對我們的工作很實用,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情緒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主觀的有意識的體驗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應的特徵。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內在的感受,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其外顯的行為或生理變化來進行推斷。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有效疏導、有效管理、適度控制。情緒無好壞之分,一般只劃分為積極情緒、消極情緒。由情緒引發的行為則有好壞之分、行為的後果有好壞之分,所以説,情緒管理並非是消滅情緒,也沒有必要消滅,而是疏導情緒、併合理化之後的信念與行為。這就是情緒管理的基本範疇。情緒管理,就是用對的方法,用正確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緒,然後調整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放鬆自己的情緒。情緒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壓制情緒,而是在覺察情緒後,調整情緒的表達方式。有心理學家認為情緒調節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樣説,情緒固然有正面有負面,但真正的關鍵不在於情緒本身,而是情緒的表達方式。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適當的情緒,就是健康的情緒管理之道。

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每個人都有情緒,但人們大都對情緒缺乏必要的瞭解和關注。消極情緒若不適時疏導,輕則敗壞情致,重則使人走向崩潰;而積極的情緒則會激發人們工作的熱情和潛力——各種情緒不同程度地影響着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只有瞭解了情緒,才能管理並控制情緒,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情緒管理要求我們要辨認情緒、分析情緒和管理情緒。工作並快樂着,這是情緒管理的目標。

人際關係取決於一個人情緒表達是否恰當。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負面情緒決堤,絲毫不加控制,如亂髮脾氣,久而久之,別人會視我們為難以相處之人,甚至將我們列為拒絕往來户。反之,若常面帶微笑、多讚美他人,以親切態度與別人和諧相處,人際關係自然會逐漸改善,從此人生也變得較不寂寞、孤獨,而且處處有人相伴共度人生歲月。情緒管理的基本範疇還包括處理人際關係的協調能力,這對我們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善於調節與控制他人情緒反應,並能夠使他人產生自己所期待的反應的能力。一般來説,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一個人是否被社會接納與受歡迎的基礎。在處理人際關係過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確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情緒情感,因為,一個人的情緒表現會對接受者即刻產生影響。如果你發出的情緒信息能夠感染和影響對方的話,那麼,人際交往就會順利進行並且深入發展。當然,在交往過程中,自己要能夠很好地調節與控制住情緒,所有這些都需要人際交往的技能。

學習了情緒管理相關知識,我們初步瞭解了情緒及情緒管理的概念、特點,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管理、疏導好自己的情緒,也要做好同事、居民的情緒管理工作,這需要我們繼續深入學習情緒管理的相關知識,不能淺嘗輒止。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地讓情緒管理成為我們生活工作的潤滑劑。

在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社區工作不再是雞毛蒜皮,社區工作者也不再是簡單的“居委會大媽”。新時代的社區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及工作能力,能夠應對處理各種繁瑣但重要的問題。因此,像這樣的培訓,我們社區工作者非常受用,讓我們能夠糾正錯誤,完善自己。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3

一、崇高的社會責任

一般而言,責任意味着依照身份、地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的工作、行為、服務或職務。社會責任就是人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應該發揮的功能。社會責任的賦予者可能是政府、組織和團體,也可能是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通過政府、組織和團體賦予的責任通常具有強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經濟約束;而由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所賦予的責任則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覺的特徵,受社會輿論和個人良心約束。

社會工作者的責任分為社會責任和專業責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會關係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為,後者則是在專業崗位上應盡的工作義務。與普通公民相比,社會工作者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更強的敏感度;同時,公眾對社會工作者這一職業羣體也會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我們很難想象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人能夠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盡到專業責任。此外,社會工作者也往往能夠通過不斷進行專業實踐而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二、豐富的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對本身的親近情感,是人類對自身生命、健康、尊嚴的自然關愛,它是人們的社會責任和倫理規範的情感基礎。不過,由於宗教信仰、政治派別和社會分工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羣體和民族表達人文情懷的程度不同,方式各異。

如果説專業價值體系是社會工作實踐的哲學基礎,那麼人文情懷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動力。一般公眾內心具有的諸如慈善、憐憫等自發、直覺的助人意識,往往基於道德因素;而社會工作者的人文情懷則是一種更為豐富、成熟、穩定的社會情感,與其專業價值一脈相承,並能通過專業實踐不斷得到強化。許多事例表明,即使由於種種原因脱離了社會工作領域,人們在實踐中已經固化的那種對人類的深切關愛依然時刻影響着他們的生活。

三、穩定的心理狀態

穩定的心理狀態是指社會工作者在遇到困難、挫折、緊急事件或處於危機狀態時,能夠剋制和調適負面情緒,從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斷和行為選擇。

社會工作者在處理紛繁複雜的家庭和個人案例時,有時不僅會遇到社會資源的不足、社會政策和專業價值的衝突、個人價值和專業倫理的衝突等問題,還會遇到專業方法與案主文化系統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實踐中產生的緊張、慌亂、激動、猶豫、悲傷、壓抑、失望、孤獨、煩躁甚至恐懼等負面的情緒和感受,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調適的。

一般地説,個人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專業職責是保持心理穩定的前提。積累的知識越豐富,掌握的技術越熟練,文化敏感度越高,專業價值越穩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有效調適心理失衡的寶貴資源。但是,對許多新手而言,則需要資深社會工作者和專業督導老師的輔導。如果不能通過接受輔導消除或減輕壓力,建議工作者轉介案例、休假或更換工作環境。

四、勇敢的挑戰精神

挑戰精神是指在對傳統的思想、道德、行為和制度的懷疑、批判過程中和創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會工作實踐的主旨在於通過幫助弱者、處於壓力和困境中的人們來促進社會的平等、公平,維護人類自身的尊嚴。儘管我們不否認社會工作在維護現存社會制度和道德體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説,社會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潛能決定了它需要時常挑戰損害和妨礙弱者權益的那些觀念、行為甚至制度。對處理家庭和個人案例的社會工作者來説,由於不同案主的需求和問題各異,他們很難預測未來的困難,問題往往不期而至,而答案還需要不斷摸索。因此,培養這種敢於嘗試、勇於負責的信念和毅力,並使之成為習慣,對維護專業價值和案主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4

時光流逝,轉眼間大一的上學期就又要結束了,回顧一下自己在社會實踐部的學習、工作、生活,我有好多的感想,感覺自己也學到了好多的東西,相應的,我也寫了一系列的內容,以便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更好的完善自己:

還記得,在烈日炎炎的週三下午,我懷着非常激動的心情去參加系學生會的面試,聽學姐説社會實踐部是一個很鍛鍊人的部門,於是,加入實踐部也是我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心願,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在大學裏多學些東西,希望自己敢於去與別人交流,溝通,希望自己能變的成熟一些.當我坐在那個面試的教室裏,仔細聽着以及看着那些跟我一樣去參加面試的人回答考官的問題是如此的流利,如此的自信的時候,我才感覺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很榮幸今天,我能夠寫上這份實踐部的工作總結,很高興每週三能和社會實踐部的所有部員同處一個屋檐下開例會.

去圖書館找書是我在實踐部裏開始的第一項任務,我很高興學長能將這份工作交給我,我仔細聆聽學長的要求,認真的去找那些符合他的要求的書,也許這份工作聽起來有些乏味,但身陷其中的我卻能夠感受到這其中的無窮的樂趣,所以我很認真的做着,寫的字也非常的認真.緊接着就是跟班長們一起遊戲了,我們的任務是幫他們記時,很抱歉,對於這份工作沒能夠交上滿意的答卷,因為跟他們記的組重複了…

對於下一個任務,我很遺憾也非常的後悔,校運動會期間我回家了,沒有到場去參加後勤工作,我真的很難受,因為我不想是失去任何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更不想失去任何一個與社會實踐部有關的活動.

野外拓展訓練是我在實踐部中感覺最好的一次,不僅充實,而且還有很多的樂趣,在這項活動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真正的勇氣---站在高空越架上,我並沒有太過緊張,而且值得高興的是我順利的過關了,在這次活動中,我很榮幸能夠擔當財務這方面的工作,我也很喜歡這份工作,有了這個工作,我感覺自己不在是社會實踐部中可有可無的一員,很細心的完成這份工作當然是我的義務了.

寒假即將來臨,要想在這個部門裏繼續下去,就要找到很好的實踐項目,自己去體驗其中的樂趣與價值,這我知道,所以我要儘快想出好的內容,勇於去實踐它們.總的來説,在這個部門裏還是有不少的收穫和樂趣的,結交了好多的朋友,還鍛鍊了自己.俗話説的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經過這次工作總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的努力與探索,揚長避短,力求把我自己在實踐部中的工作做到更好。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5

作為一個社會普通的一員,我總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缺少一點什麼,總是呆在安全的象牙塔裏做着天真的事,今天,作為一名高中生,我有幸跟隨同學們到了敬老院,一路上心中起伏不斷,有點顧慮會不會又是千篇一律的活動,然而整個上午的感覺,卻把這個的顧慮衝擊得雲消霧散,這確實是一次愛心之旅,更是對人心的洗禮。

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時,更只在現實客觀地詮釋和諧二字的涵義,讓更多處於黃昏時段的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温暖。的確,創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更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構建,一到敬老院我們就開始幹活了,掃地的,和老人聊天的、談心的,竭力盡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孩童到青年,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在某個敬老院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教你穿衣服、梳頭髮。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裏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説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閒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湧上心頭。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從中我能深切的領悟什麼呢?活動告訴了我一切!

這次活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社會是一個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通過自願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裏都有一股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平時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峯。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嬌生慣養的人,對待一些人際關係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次的慰問活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而現在,由於一切向錢看的思想的影響,在一些人的頭腦中裝滿了金錢的利益,幹什麼事都講錢,幹活不講報酬認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勞動”也變相要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組織的公益勞動,對於抵制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腐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透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公益勞動同樣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這次走進敬老院讓我懂得了公益勞動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願地參加勞動,因為那是我們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不記報酬也是我們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我們講的公益勞動,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回來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們在自己的工作上默默無聞的奉獻了一輩子,現在儘管子女都不在身邊,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堅強、樂觀的心態,在生活中老有所為。那麼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的晚年生活,或許這些老人的處境還算好,社會上還有更多的老人淪落到街頭,飽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個善良的人都不忍讓老一輩人在流離失所中,生活在無盡空虛中。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獻出自己的應有力量吧。慰問活動結束了,我覺得以後我會經常的參加更多的獻愛心的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自己,培養關愛生命、服務他人的美好情操。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6

20xx年5月份我參加了在松江區西林成校舉辦的社會工作者培訓班,經過這次培訓,我對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方法、社會工作價值觀等都有了深刻的認識,下面我簡單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社會工作是一個性質明確又處於發展中的專業和社會服務,我對社會工作的多種理解——科學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動,是一種藝術,是一個專業。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特徵:秉承利他助人的價值觀,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羣體、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職業活動。

在學習過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師將學習的內容進行了梳理,系統的將知識分塊整理後傳授給我們。例如根據介入方法分為小組和個案兩個專題,又根據服務對象分專題討論。這種“專題”式的授課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於各個不同領域呈現出來的問題及針對的技巧,在歸納與分析中加深了對不同技巧的認識和運用,可謂是“温故”。同時,在課堂上通過分小組討論讓同學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念,是讓同學們積極投身到知識創新與分享上來的一種良好方式,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增加了與老師的互動,可謂是“知新”、一舉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歡課堂上這種討論的環節,覺得在討論過程中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能聽取其他人的觀念和思想是互相促進與提升的一種良好方式,並且在展示小組成果時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會工作者並不是一開始頭腦中假設的簡單的助人行為,通過學習我瞭解到,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分為三部分:一是價值理念。與其他社會學科不同,社會工作是一個以價值為本的專業,價值是社會工作專業的靈魂。社會工作價值是指社會工作對社會工作者在專業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傾向的要求和規定。作為一個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應具備平等、尊重、民主、接納、誠信、助人自助、自決等專業價值理念。二是知識體系。社會工作者除應具備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等多學科綜合知識,應熟悉與社會工作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知識。三是實務能力。社會工作者應熟練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管理等社會工作方法,協助服務對象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挖掘潛能,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社會工作者在從事社會服務過程中,應能夠與各類服務建立專業關係,對服務對象的問題做出預估,制定服務計劃和服務協議,能夠獨立接案、結案和提供跟進服務,能夠對提供的專業服務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能夠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和發展規劃,整合、運用相關社會服務資源,拓展服務領域,影響社會政策。

時間過得很快,這次社會工作者培訓已結束。在這次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精彩而又有現實意義的課程,雖然培訓中的課程並不一定與平日工作有直接關係,但社區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個條塊相關政策、情況是每位社會工作人員都應該做到的。

新世紀的社工應該以創新的理念在社區這個基層崗位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作為年輕一代的社工,我們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日常工作中腳踏實地,勇挑重擔,努力提高服務對象的本領和水平,為基層建設做出貢獻!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7

一、崇高的社會責任

一般而言,責任意味着依照身份、地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的工作、行為、服務或職務。社會責任就是人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應該發揮的功能。社會責任的賦予者可能是政府、組織和團體,也可能是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通過政府、組織和團體賦予的責任通常具有強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經濟約束;而由社會公眾、家庭和個人所賦予的責任則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覺的特徵,受社會輿論和個人良心約束。

社會工作者的責任分為社會責任和專業責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會關係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為,後者則是在專業崗位上應盡的工作義務。與普通公民相比,社會工作者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更強的敏感度;同時,公眾對社會工作者這一職業羣體也會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我們很難想象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人能夠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盡到專業責任。此外,社會工作者也往往能夠通過不斷進行專業實踐而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二、豐富的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對本身的親近情感,是人類對自身生命、健康、尊嚴的自然關愛,它是人們的社會責任和倫理規範的情感基礎。不過,由於宗教信仰、政治派別和社會分工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羣體和民族表達人文情懷的程度不同,方式各異。

如果説專業價值體系是社會工作實踐的哲學基礎,那麼人文情懷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動力。一般公眾內心具有的諸如慈善、憐憫等自發、直覺的助人意識,往往基於道德因素;而社會工作者的人文情懷則是一種更為豐富、成熟、穩定的社會情感,與其專業價值一脈相承,並能通過專業實踐不斷得到強化。許多事例表明,即使由於種種原因脱離了社會工作領域,人們在實踐中已經固化的那種對人類的深切關愛依然時刻影響着他們的生活。

三、穩定的心理狀態

穩定的心理狀態是指社會工作者在遇到困難、挫折、緊急事件或處於危機狀態時,能夠剋制和調適負面情緒,從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斷和行為選擇。

社會工作者在處理紛繁複雜的家庭和個人案例時,有時不僅會遇到社會資源的不足、社會政策和專業價值的衝突、個人價值和專業倫理的衝突等問題,還會遇到專業方法與案主文化系統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實踐中產生的緊張、慌亂、激動、猶豫、悲傷、壓抑、失望、孤獨、煩躁甚至恐懼等負面的情緒和感受,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調適的。

一般地説,個人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專業職責是保持心理穩定的前提。積累的知識越豐富,掌握的技術越熟練,文化敏感度越高,專業價值越穩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有效調適心理失衡的寶貴資源。但是,對許多新手而言,則需要資深社會工作者和專業督導老師的輔導。如果不能通過接受輔導消除或減輕壓力,建議工作者轉介案例、休假或更換工作環境。

四、勇敢的挑戰精神

挑戰精神是指在對傳統的思想、道德、行為和制度的懷疑、批判過程中和創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會工作實踐的主旨在於通過幫助弱者、處於壓力和困境中的人們來促進社會的平等、公平,維護人類自身的尊嚴。儘管我們不否認社會工作在維護現存社會制度和道德體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説,社會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潛能決定了它需要時常挑戰損害和妨礙弱者權益的那些觀念、行為甚至制度。對處理家庭和個人案例的社會工作者來説,由於不同案主的需求和問題各異,他們很難預測未來的困難,問題往往不期而至,而答案還需要不斷摸索。因此,培養這種敢於嘗試、勇於負責的信念和毅力,並使之成為習慣,對維護專業價值和案主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工作者培訓班心得 篇8

在複習20xx年中級社工考試之中,我學習了《社會工作》這本書,中央黨校李慧英老師、林梅老師將《社會工作》的起源、歷史、發展、技術等知識做了介紹,根據自己的所學、所看、所想、所用的觀點,將心得體會大致概括為以下兩個部分:

一、對社會工作的理解認識

社會工作是“助人自助”,是“專業化技術性的的助人活動”,社會工作同時又是人與人的真誠相遇,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是服務於“多樣性之共融”的事業。英國的工業革命催生了社會工作。當初的社會工作只是對窮人的一種同情,不是將其視為一種社會的需要。

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利他主義為指導,綜合運用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羣體、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社會服務、解決社會題目的專門職業,是確保現代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學方法。世界衞生組織公佈:“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才是一個科學有效的治療模式。”所以,本人認為社會工作應是一個心理幫扶與社會幫扶統一體的科學有效的公益性工作。在中國民眾對社會工作的認識有很多誤區,其實社會工作不是課本上的社會工作,也不是國外的社會工作,而是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社會工作。

二、從以下幾個關鍵字詞談談對社會工作與理論學習體會

(一)“利他主義”。這是由於社工師工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要求的。社工師主要就職於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安置、衞生服務、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社會服務機構中,對有效落實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工作,真實反映人民羣眾的需求,完善我國專業化社會服務體系,達到社會治理和維護社會和諧的目標,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也就是説,從事社會工作的工作人員不僅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還需要具備服務他人,從他人角度出發的高尚思想和品格。也就是要胸懷社會,一種“大我”的境界。

(二)“各種專業知識”。社會工作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如社會扶貧與社會救助、社區服務與社區治理、社會犯罪與社會矯治、家庭暴力防範以及殘疾人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醫療社會工作、精神康復社會工作等等,覆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合格的社工師,僅有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而是要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擴展眼界與知識面。這也是在社工師考試中測試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以及社會工作綜合能力的目的。

只有把握了這些,才能在正當、公道的範圍內,正確地處理社會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各種題目,切實為民眾分憂解難。

(三)“各種專業技能、方法”。這是在基於前兩者的基礎上,對社工師的特殊職業要求。由於社會工作的專業助人性質,它是一門非常注重實際應用的學科,助人技巧練習和實習教育應該是成為一名社工師的非常必要的條件。社工師的工作對象是現實生活中活鮮鮮的人和事,僅是刻板地把握理論是無濟於事的,而要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運用專業的方法、科學的技能服務於工作。

(四)“綜合應用”。綜合應用是對社工師服務水平的全面評價,只有把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綜合地在工作中“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才能體現是會工作的價值和意義,進步我國社會服務的整體質量,彰顯我國社工師的素質和風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lq9x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