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三下鄉的心得(精選25篇)

三下鄉的心得(精選25篇)

三下鄉的心得 篇1

為了順應全國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潮流,響應學校追尋中國夢的號召。我們一行18個人。一位老師,十七位學生,來自各個學院的學生成員組成了傳媒學院(新媒體學院)重慶師範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逐夢者實踐團隊。赴往巫溪縣文峯鎮的三寶村。

三下鄉的心得(精選25篇)

我們因為擁有相同的夢想相聚於重慶,又因為懷揣同一個目標我們從重慶來到三寶,我們分工合作心手相連,我們凝聚力量攜手相行,我們深知:一個優秀的團隊與其中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大家必須團結協作,共克難關,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此次三下鄉實踐中,我們的逐夢者實踐團隊將圍繞“兩依託”展開系列活動:一是依託重慶市鄉村市民學校建設、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市民學校和巫溪樂和家園模式,實地觀察瞭解調查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地區留守兒童教育發展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藝術興趣培養及體育健康狀況及農村文化藝術科普;二是依託重慶市鄉村市民學建設和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市民學校進行攝影創作,用影像展現基層教育改革新局面。以“兩依託”為基礎,“逐夢者”也將深入社會調研,觀察農村基礎教育領域變遷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為新農村建設、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留守兒童教育發展建言獻策。今年恰逢重慶師範大學建校60週年,我們以‘影像記錄中國夢,獻禮重師60年’為主題,用鏡頭記錄三峽庫區20xx年來的輝煌成果,展現三峽移民20xx年來的中國夢,用實際行動獻禮重師甲子校慶。

文峯鎮三寶村位於渝巫路主幹線上,東距巫溪縣城40公里,西距文峯鎮政府2公里。海拔在780米至1400米之間,年平均氣温17℃,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煙、馬鈴薯等農作物。先後被重慶市委市政府評委“文明村”“先進集體”等稱號。20xx年被確定為重慶市級“新農村示範村”。20xx年被評為“全國民主法制村”。但是當我們到了那個地方的時候才知道聽聞不如親看,這個村莊四周多環山,馬路幹道筆直,天氣比較陰涼,在我們採集素材的時候,路過了很多村民家,也有進行深入的交流以便於活動的進展,很多農户都有養豬,每家農户的門前就是他們自己的土地,水稻,玉米,一眼望去映入眼簾的全是水稻,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感。這裏的村民民風淳樸,都比較好客,知道了我們是學生來此的目的都會很熱情的獻上板凳和茶水,在深入的交流中我們瞭解到,多數的農户都是隻有老人在家,兒女都外出打工。

幾次的探訪,我們和這些村民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關係,一次我們早早在大本營吃了午飯,懷着瞭解村民吃飯的生活水平的目的再次進行了材料的收集,熱情的村民都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吃,其中我觀察到了一些東西,最後總結出來,每户的村民幾乎頓頓都有馬鈴薯,這估計和在一旁不遠的馬鈴薯脱毒基地有關。不是馬鈴薯片就是玉米羹加土豆,或者涼拌土豆,很少有看到吃肉的。據觀察和了解,我看到每户村民的家裏面都有大堆的土豆,破了的壞了的,比較小個的都是用來餵豬的,大個的賣相好的土豆都是自己吃的。

其實來到這個村莊時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個人最好奇的就是這個村子的名字的由來,在經過探訪村民的過程中,我從一個耄耄之年的老人瞭解到,這個村子之所以叫做三寶村,是因為在康熙年間,和珅路過了這個小村莊看到了這小村的三條河,古語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河取名為三寶,由此而來,聽完這個簡短的故事頓時有點失望,一直覺得這個這個村莊的名字由來應該具備一點傳奇色彩,後來抱着不放棄的心態繼續問了幾個老人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也許是年代久遠了,真實的歷史早已無從考證,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也只是我們來到這裏的一個小小的目的,我們應該要以大局為主。

在這次三下鄉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不論是做什麼工作或者事情,團隊精神是最重要的,奧斯特洛夫斯基説過,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雖然在這次“三下鄉”挺苦的,但是我們是一個整體,還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忙的不亦樂乎。

在一個團隊的運行中,溝通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實踐中,有時候溝通不夠,導致我們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彎路。所以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覺得應該及時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將思想傳遞他人,共同做好每一件事。團隊精神是高績效團隊的靈魂,是團隊成員為了實現團隊利益和目標而互相協作,盡心盡力的意願和作風。

所以,只要大家努力,凝聚力就能產生高績效團隊的靈魂。整個活動中,我們一路遇見的問題困難多不勝數,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我們的隊伍始終站在同一陣線,團結的力量讓我們相互包容,給我們勇氣直面困境。我們執着於我們的信念,從啟程之日起,就已做好乘風破浪的準備,我們堅信,沒有跨不過的坎,沒有攻不克的難題,因為我們有青春的激情,有不滅的意志。在這個團結的隊伍中,在隊員的相互協調和幫助下,最終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順利的完成了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那些艱難的過往讓我知道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想和做有着本質的差別,同時也讓我見證了並肩作戰的巨大力量,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説的是一個人整夜不食不寢去思考鑽研一個問題,沒有什麼好處,不如親自去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必經之路,在這個路上,你不在是個孩子,在鍛鍊,在成長,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陰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奮進的號角與激昂的樂譜,也許每天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回來,也許每天都要為了完成當天的任務而焦頭爛額,也許每天都要為了明日的採訪做着準備,但我們是快樂的。不再是不為浮雲遮眼之勢,更在一覽眾山之軀。

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跟當地留守兒童的交流,由於父母外出打工或者離異,孩子只能留在農村讀書,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沒人能聽到他們對父母的思念,沒人能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沒人能看到他們對學習的渴望。跟他們接觸的這短短的一段時間,卻感受到了他們的無助,如今國家還在發展,制度還不夠完善,需要更多的人去關注留守兒童,父母也應該在賺錢養家的同時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

實踐活動結束了,每個人在思考着這幾天發生在我們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張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實,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奮鬥。當遠離喧囂,來到村鎮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奮鬥,什麼是團結,什麼是一個團隊。

這次的暑期實踐活動給我自己好好地上了一節思想教育課。還是大學生的我們很年輕,出生在90後,沒有經歷過艱苦的時代,無法通過切身感受去體會人生的道理,然而這卻不是我們可以不懂事不成熟的藉口,瞭解歷史,在心中銘記教訓,也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的道理,讓我們更加成熟。在年輕的心上留下年代的印記,以史為鑑,才能更加珍惜現在,更好地把握未來。懂得付出與奉獻,懂得感恩,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對家鄉和祖國的建設有用之人。

三下鄉的心得 篇2

七月流火燃燒着無悔無怨的青春,炎炎夏日傾注頑強堅毅的激情。20xx年的7月,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有5支隊伍踏上了三下鄉的征程。談到“三下鄉”,大部分人的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鬱鬱葱葱的逶迤山峯,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傍晚炊煙裊裊的村莊,隨風而動的幽幽青草,以及破爛的教室裏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這樣的情景在某種程度上稱得上唯美,也能讓久居在繁華城市的大學生們有一種新鮮感和滿足感。

可這一切並不發生在我們這支隊伍。7月23日,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赴廣州蘿崗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在一片歡快談笑聲中來到的是廣州蘿崗區非常有名的中學——玉巖中學。在這所設備先進,環境優美的學校裏我們沒有遇到尷尬的住宿問題,沒有為吃飯問題傷透腦筋。但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4天的下鄉征程在排除了硬件的後顧之憂後,仍然坎坎坷坷。但卻因為這些困難,我們17名隊員攜手見證團結,感悟人生,體會友愛。我作為其中一名隊員,在付出中收穫;作為一名隊長,在實踐中成長,在思考中提升。

“為伊消得人憔悴”

“情寄電腦夏令營,意傳玉巖塑人才”。支教組的活動在如此優越的硬件設備上開展,加上支教組組員的精心準備和良好的師範技能,我認為是毫無難度的。但事情卻在一波三折中發展,組員可謂是“為伊消得人憔悴”。

考慮到玉巖中學學生已經具備相對於其他中學生更良好的計算機知識,我們支隊伍的支教以電腦夏令營的形式開展,希望能教給學生更高層次的電腦知識。但俗話説得好“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出發前幾天,我們被告知,本次活動學校不提供機房,這使我們陷入了很尷尬的境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安排的Photoshop等課程的實操性很強,沒有了機房,無異於砍柴沒有了斧頭,我們不得不另想辦法,將隊員的筆記本電腦帶過去。同時,校方認為我們的課程過於單調,希望加入有趣的第二課堂的內容。這明顯是與我們“電腦夏令營”的主題背道而馳的,但校方的意見又如此重要,我只能讓支教組改變課程安排,加入辯論賽,禮儀培訓,心理培訓等有趣的課程。在與校方的幾次協商中,支教日程安排表終於出爐,出發前幾天,全體支教組成員的準備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找資料,備課,試講,以最好的姿態迎接支教的到來。

在踏上玉巖這塊土地第一刻,沒有我預想中的來自校方的熱情接待,只有冷酷的校警的盤問。我意識到這就是農村下鄉和城市下鄉的區別,我明白,在這裏,我們必須自力更生,沒有任何人可以依賴。提着行李,領着隊伍,我來到團委辦公室的門口,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告知,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可能不足10人。晴天霹靂般,全體隊員陷入沉默,而後抱怨,激情被澆滅,情緒下降至冰點。我無法想象,一個10個人不到的班如何開展支教,我們的三下鄉難道就要這樣胎死腹中嗎?不!絕對不可以!在冷靜過後,我和陳歡商量,決定給報名的學生一個個打電話,説服他們參加。在指導老師賴老師的提醒下,我明白到一支隊伍的士氣是何等重要,所以在我自身情緒也及其低落的情況下,我還是要笑着鼓勵隊員們要堅強,要客觀,即使只有10個學生,我們也要竭盡全力地教。支教組的課程不變,但我會安排更多的人到調研活動中,畢竟調研是我們隊伍的重點。

在支教組組員的努力下,有12名學生參加夏令營活動。23號下午,在整理好宿舍後,我立刻帶着宣傳組組長李迪到我們支教的課室佈置。課室很現代化,原本是用來開會的,在藍色氣球的襯托下,更好看了。學生很早就到齊了,都是七年級的學生,很活潑。在“師生破冰拓展交流會”開始前,隊員就已經和學生混在一起了。我可以遇見,在這樣小班教學的形式下,老師和學生的感情會更深入。

只是,支教的第一天,我們就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學生是七年級的,沒怎麼接觸過計算機,我們安排的Photoshop培訓課的難度對他們來説相對比較大,他們很難消化。思考後,我建議,用師生的生活照來進行功能操作。果然,加之生動有趣的語言,一反以往枯燥的培訓形式,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增大。其他的興趣類課程,學生的積極性挺高的,收穫也很大。記得在上完禮儀課後,學生開始研究起我走路的姿勢,站姿,坐姿等,還不斷糾正我,儼然一個小老師的模樣。

除了課堂式的活動外,我們還開設了辯論賽、趣味運動會和小晚會等新鮮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隊員和學生的距離一步步的拉近。我因為要照顧到整隻隊伍的進度,所以不是每項活動都有參與進去。但那場辯論賽卻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在對辯論結果進行了點評後,我發現距離下課還有一段時間,於是突發奇想,要進行一場小小“新聞發佈會”,由學生問問題,老師坐在台上進行回答,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師生雙方能加深對彼此的瞭解。果然,學生都很積極,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單純的問題。看着他們迷惑的表情和閃爍的眼睛,真的不得不感歎年少的天真與單純。我記得有位學生問我,“發生過最糗的事是什麼?”我想了想,腦海裏什麼都沒有浮現,只能蹦出一句“我一般都會把記憶中不開心的事忘掉的。”結果引來台上隊員和台下學生的一陣爆笑。我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現在想想,跟學生的相處總是那麼的輕鬆快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其實很簡單,當你在付出時,你同時也在收穫。我們為這幫學生“衣帶漸寬終不悔”,即使在最失落的時候都沒有放棄他們。他們也在日常的生活點點滴滴中感受到我們的用心,也在用他們的行動來回報我們。或是拉着我們的衣角跟我們説“一起去吃飯吧”,或是在日記裏那一句“好喜歡這些哥哥姐姐啊”。簡單卻真誠。4天的相處很短暫,但是感情卻會沉澱在心底。

“柳暗花明又一村”

“調研南粵雙轉移,共建和諧新廣東”,調研是我們此次實踐活動的重頭戲。但實踐地校方沒有為我們提供任何幫助,在廣州這塊縱橫交錯的人際關係網裏我們也沒有找到任何一個附着點。前期工作開展步履維艱,但所謂團結就是力量,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我們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為了解蘿崗區在勞動力轉移政策實施兩年下勞動者生產生活的變化情況,本次調研分3部分,採訪政府,企業及居民。政府和企業因為事先沒有門路聯繫到人,單純靠自己打電話過去,吃了很多閉門羹,沒有人願意接待。並且剛好遇到週末,企業都以週末不上班的理由推辭了。別無選擇,只能先進行居民的調查訪問,調研組25日下午展開盲目的“街道掃蕩調研”,可想而知,效果很不理想,6名調研人員用了1個小時找到一條人流不多的街道,進行了4個小時的調研,只完成了15份問卷。晚上8點,調研人員垂頭喪氣地回到學校。

我知道,單純靠我以及調研組成員,是不會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的。這時,我想起了指導老師,賴老師講起的一個詞,“頭腦風暴”。是的,我們這支隊伍是17個人,而不是個別的1,2個,更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要有新想法,必須集思廣益。於是,我一改每天的總結會議形式,不再由我一個人來總結和安排工作,而是大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大家提出解決的方法,分析這種解決方法的優缺點,進而找出最優的解決方案。

果然,“頭腦風暴”中併發出很多新鮮的想法,包括在學校內部訪問外來工,在人流多的車站旁找人填問卷,藉助支教組學生找到適合調研的居民區等等。一時間,隊員變得很活躍,大家各抒己見,相互指出提出解決方法的優缺點。我很明顯地感受到,在會議中,每個人都在為隊伍的成果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不再是各自各顧自己的小組進度。我相信,一個團結的集體是強大的,而我們隊伍正是這樣的團體,正無所畏懼地向前衝。

在支教結束後的一天裏,全體隊員出動外出調研,最後完成近200份問卷,採訪了3個政府部門,3個企業。獲得了所需的數據,得到了完善的資料。正因為是完全的“白手起家”,我特別珍惜這次的調研過程和結果。期間,我嘗試了新的領導形式,我體會到團結的力量。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17名隊員,組成了這支“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赴廣州蘿崗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每一名隊員都是一根流動着沸騰血液的血管,縱橫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清晰可見的脈絡,見證我們4天裏的成長。4天裏,這些團委下一屆的精英們同住一個屋檐下,一同嬉戲,一同為我們的目標而奮鬥。無畏所有艱難,只因“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陳歡為了支教的事情每天忙裏忙外,每一節課都精心準備;玉梅在出發前為了聯繫溝通學校,撰寫方案,不知道熬了過少個通宵;秋蕊、達輝、成武、純燕每天都頂着熱辣辣的太陽出外調研,不知吃了多少閉門羹,卻從來只會把苦往肚裏吞;李迪是每次活動會場的“美容師”,用氣球綵帶就能挑動熱鬧的氣氛;靄華是我們的“移動銀行”,身上帶着整個隊伍的經費,要花錢的時候總忘不了她;雨雪、明偉用相機記錄我們的點點滴滴,他人娛樂時,自己只能在旁邊負責拍攝,即使在這些相片裏找不到自己的身影也毫無怨言;俊輝手被叮傷腫起一大塊也要堅持去街上派義務維修的傳單,僅僅因為不想脱離隊伍;怡生的相片不知多少次被用來做支教的素材,被p得面目全非也只會一笑而過;偉峯負責了所有的橫幅和錦旗製作,一路來任勞任怨;林璇為義務維修到處出去尋找場所,想盡方法吸引當地羣眾;美顏每晚在別人要入睡時仍在整理當天的通訊稿;惠玉是萬金油,哪裏需要她,她就會在哪裏。

在義務維修順利舉辦後,大家都無比興奮,每人抱着半隻西瓜,坐在地上,瘋狂地啃着,肆無忌憚地調侃、談笑。吃完後,偉峯捧着大肚子跟我説“節儉真是令人受折磨的美德啊!”(因為買西瓜的錢是平時省下的。)我聽後,笑得慘絕人寰。

回憶起下鄉的短短的4天,總會讓我的嘴角泛起漣漪。他們是那麼可愛的一羣家人,永遠直面挑戰,笑對人生。

實踐歸來話感悟

有句話這麼説“紙上得來終覺淺,投身實踐覓真知”。團委2年的培養,讓我儲蓄了很多知識和經驗,而在這次下鄉中,作為隊長,我將所學的用於實踐,用眼睛去審視,用大腦去思維,用冷靜去面對,用雙手去奉獻,帶領着整支隊伍朝着目標前進。作為隊員,4天裏,我在與其他隊員、與學生、與政府官員、與當地居民的接觸中收穫真情、寬容、感恩,體會到團結的力量,懂得了什麼是愛。就如我們的隊歌《愛的翅膀》裏所吟唱的:

前面的路還很長

帶着你的夢想

朝着成功的方向

鼓起勇氣向前闖

我們的愛是你的翅膀

給你穿越風雨的力量

你的幸福是我們的願望

一起打造一個屬於你的天堂

三下鄉的心得 篇3

驕陽似火的七月,“三下鄉”的鐘聲在我院已經敲響。為了幫忙、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認真學習和踐行科學發展觀,使我院廣大同學用心投身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以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力量。經團省委和學校的統一安排,並根據校團委和院團委有關文件精神指示,我隊立足實際,切入社會熱點,組織了為期九日的“夢?飛揚”赴惠州市增光中學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我十分榮幸地成為為該隊的一員,並擔任宣傳組負責人。這次09暑期三下鄉活動使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我無論在潛力上或是在心靈上有了一次大的飛躍,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

為順利完成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任務,我們做了精心的準備。在課程的準備和活動的開展方面,我們與學校取得較好的溝通,瞭解到當地學生的迫切需要,並針對他們的特點開展特色的課程和活動,以此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

作為一名宣傳組的負責人,我所擔當的任務是總領此次三下鄉活動的宣傳工作。宣傳,作為一項宣揚黨和國家精神,以及華南師範大學學生風貌的途徑,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宣傳組的工作緊緊圍繞“慶賀共和國建立60週年”的主題,在增光中學及附近地區開展“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共賀祖國60華誕”的宣傳活動。宣揚科學發展觀精神,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新中國精神,透過一系列宣傳活動,使精神深入人心,激發學生和當地村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深入當地農户,派發傳單,宣傳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宣揚華師人的精神。在增光中學開展“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共賀祖國60華誕”的遊園活動,使學生能夠從活動中瞭解相關知識,從活動中領悟新中國的精神,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整個遊園活動現場氣氛活躍,學生樂此不彼。

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用心參加了各種活動,精心為學生準備了歷史課,手工課,並擔任文藝匯演的主持,在各項活動中不斷鍛鍊自我,提升自我。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得到以下一些認識:

l、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職責。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們對新農村的思想。經濟落後,一切都免談。社會就應給予不發達地區以更多的關注,讓雨露惠及農村。我們大學生就應加倍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動腦。實踐活動還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職責感。

2、增長了才幹,發現了不足,激發了熱情。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同學帶給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才華的舞台,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鍊了廣大同學的才幹。同學們一齊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一齊做問卷調查,一齊上街進行宣傳,一齊表演節目……在合作中鍛鍊了我們分工協作的潛力,交際潛力,組織潛力等等。在這次下鄉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了專業知識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既為地方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活力,又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社會經驗。而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的重要形式,又能夠很順利的讓我們做到了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踐相結合,到達兩方面平衡的發展的理想目標。

3、展示了形象,發揚了學校作風,體現了專業特色。透過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我們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怕苦、不怕累。

三下鄉與其帶給我不少的鍛鍊不如説帶給我不少的思考的角度,這次三下鄉讓我真真正正的從管理者的角度在思考着問題,即使很幼稚,很懵懂,但卻是讓我思維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轉變的。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們三下鄉活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大家帶着一份感動與思考起程,想想我們分別的那一幕,想想我們與增光學生共同度過的那點點滴滴,想想我們志願者們留下的足跡,想想這些天來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經驗和收穫,它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三下鄉就是要我們這些熱血青年好好利用自我的才能來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鄉情,明白自我的職責和使命是什麼。並要在實踐中肯定自我的價值,並認識自我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更加努力去學習和充實自我,去更好地為以後為人民服務作好準備,這才是我們三下鄉的好處。

三下鄉的心得 篇4

為了響應學校關於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也給自己一次走出校園、接觸社會、鍛鍊自我的機會,在經過精心準備之後,我們團隊一行五人,下鄉做了關於農民土地經營方式的調查研究,調查地點為湖南寧鄉橫市鎮界頭村。在這二十多天的社會實踐中,我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對當下農村現狀有了一個全新的瞭解。

我們的調查對象主要是當地的村民,對村委會幹部也進行了訪問調查。發現,該村以往主要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而糧食作物又主要食自給自足,僅少部分通過飼養家禽等轉化為了經濟收入,土地的平均年收入食4000元左右。近年來,該村以發展產業經濟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充分利用當地山多地廣的優勢,引導村民對土地進行了多樣化經營,引入大量經濟作物,同時保證自給糧食作物的種植,每畝土地的年平均收入至少增加了500元,這種經營方式的改變為農民增收帶來了巨大效用。

村委會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大膽實踐,科學創新,為農民謀福謀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土地資源得到了更為合理的利用,促使了生產效率的提高。土地,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是農民生存的基本保障,但在傳統經營模式下,土地的經濟效率低下,農民對土地的重視程度不高,隨意在耕地上建房屋濫用土地的現象屢見不鮮。但近幾年來,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改革,土地的經濟效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農民從土地上獲得的經濟收入日益增加,他們對土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土地非法流失的現象鋭減。

這次實踐,我們分工合作,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任務,讓我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自身的社會責任。通過此次實踐,我們也結交了不少的朋友,進一步認識了社會,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掌握了更多為人處世的技巧。與此同時,我深深的認識到,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雖然部分農民認為政府還應適當提高農業補貼,但目前來講,農村的現狀較前幾年已又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筆者生於農村長於農村,也切身感受到了國家近年來的政策支持,從出台免除農業税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再到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無一不説明國家的重視。土地在增產,農名在增收,農村的發展速度在逐年加快,城鄉二元格局也在逐步改變,農民可以放心進城務工,也能夠安心在家務農,不同的選擇同樣可以使農民收入得到提高。在這次實踐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國家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好處,正是由於政府對農村的支持力度在加強,才使得農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幾天,但我們的收穫是頗多的,這將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讓我們終生受益。我也將勞勞記住自己肩上的社會責任,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建設號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廣大農民服務。

三下鄉的心得 篇5

去時冷冷清清,滿腔期待;回時熱熱鬧鬧,滿懷留戀。短短的七天,正如我給學生的留言裏所説“這短短的七日,我不知道自己種下了多少感情在這裏,只是知道,現在想着明天就要離開你們,我就忍不住要落淚。你們每一張笑臉都浮在我的腦海中,大家都是我教師生涯中的第一批真正的學生,雖然我們相處只有短短的七天,但回憶這七天以來,我得到有生以來最大的快樂。感謝每一位同學,沒有你們,我就分享不到這快樂。”

人,已回,心,卻還在。夢林深處,常常看到那一張張笑臉及隊友辛勤付出的背影;夢醒來,總責怪那只是夢。短短的七日情,慢慢回味,那感覺就像一杯正在泡開的茉莉花茶,茉莉花在裊裊餘煙中慢慢舞蹈,慢慢綻放,越泡越濃,越聞越香,光看都會讓人心醉。

8月18日

收拾行囊,我們踏上了北上河源的車。滿懷期待,人還未到,22位隊員的思緒就已飄到了上坪中學,雖然我們並不知道那裏是什麼樣子的,但討論得最多的卻是那裏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每個人都盡力的發揮着自己的想象。

一路上感受着那清爽的風,連平的空氣不像廣州的空氣那樣夾雜着煩躁與不安,打開車窗,呼呼的風迎面撞來,氧氣多得呼吸不過來。連綿的山峯扭着腰飛快的往後倒退,這裏丘陵這多啊,獨特的廣東地貌在這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家鄉山峯也多,但這裏的卻有它的獨特之處。一是高,比我在家見過的山峯相對來説都要高;二是連綿不斷,似乎無論走到哪裏,都可以看到山。除了山,還可以看到稻田,秧早已插完了,農人這時沒有太多要忙活的了,所以久久看不到一個彎腰忙碌的身影。綠油油的禾苗迎風扭腰,呼吸着清新的空氣,一棵棵的精神抖擻。

終於飛馳到了期待已久的上坪中學。來接我們的是“坤玲姐姐”和可愛的弟弟,可能因為將近十二點的緣故吧,校園裏在記憶中是沒有人的,只有球場周圍長得很高的草在迎風飛揚,這裏安靜得連草跳舞的聲音都能聽到。

首先熱烈歡迎我們的是這裏的昆蟲和蚊子,還在等校長的時候蚊子們就十分親熱的給了我好幾個熱吻,感激之餘便與它們拍掌,沒想到卻經受不住我的感激之心,一拍一合之間竟在我掌下粉身碎骨了。

安置好了行李,打掃完宿舍便開始到處熟悉環境。一切都還待定,所以吃飯問題、熱水問題、用電問題、學生問題都是問題,要一一討論解決。但我想得最多的還是學生,他們會是怎樣的啊?這七天,我可以留下什麼呢?

8月19日

因為學校方面還沒給我們安排好學生,所以我們將日程表推遲了一天,今天就招收學生並進行分班。吃飯早飯我們幾位班主任就早早的搬出了桌子等待學生來報到。

記得來的最早的是家鼎,他報到後並沒有走,而是一直騎着那輛車在周圍轉悠。我的心情其實是緊張的,一直擔心來的同學很少,所以來了一個國小二年級的小妹妹時挺開心的,到了九點多來的同學逐漸多起來,心情也輕鬆起來。我只能盡力去記住每一位來報到的學生了,因為他們只來這裏登記完就走了,也有的學生會問一兩個問題,但完了就走。開始羨慕起可以帶着學生打掃衞生的科任老師來,因為他們可以最早認識學生、瞭解學生。所以在報名過程中便留心觀察一些學生,看看他們,誰有可能是我們四班的同學呢。

十點多名額就滿了,因為擔心兼顧不過來,所以便停止了報名。將桌子搬回辦公室後還有學生不斷的過來要報名,其實要讓自己去拒絕學生還真於心不忍,看到他們一雙雙渴望而真誠的眼睛下定的決心馬上就會動搖。在辦公室裏印象比較深的是揚輝這個光着頭的高個子男生,他磨了較多的嘴皮子吧,最後我讓他填寫了信息。

拿着所有學生的信息便開始考慮要怎麼分班,那一個個學生,最後誰會和我度過這七天呢?一切都是個未知數,這時候的感覺很奇妙,只覺得冥冥之中一切都有了定數。

一直忙到八點多,才將分班的名單打印了出來。沒見到大家之前一直惴惴不安,其實是很很很擔心大家不願意和我接近的。同時也希望不會漏掉任何一位同學的名字,不然會給她/他帶來失落感的。

8月20日

很早就醒來了,也許因為興奮,急着想見我親愛的同學們,也許因為冷,這裏晝夜温差很大,因為在廣州不蓋被子都會熱得睡不着,所以沒帶被子過來,但這兩晚卻總會冷的睡不着。

早早的到了辦公室,請曉琴幫忙寫了我班的歡迎詞等待同學的到來,心裏總是七上八下的,想要好好的靜下心來卻不能,期待這一天很久了啊,為此我做了多少準備呢?別的隊伍都比我們這支隊伍要早,所以她們回來後我問了很多很多問題,希望從中能預想到我會碰到的情況。

開幕式後是第一節班會課,開始時心情還很激動,講話也會帶着顫音,但慢慢就進入狀態了,有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況,突然一件事讓自己束手無策,女生大都很文靜,男生卻有些很活潑。第一節課,給我印象較深的就是偉聰、嘉望和夢婷。其實是很擔心的,因為一開始這三個學生給我的印象是那種調皮搗蛋的學生,我不知道要用什麼手段去制服他們呢。上午應該安排的內容都講了,不過發現安排得有點不合理,就是下午的班會課內容安排得多了點,不知道能不能完成。

下午時間果然很緊湊。學隊歌佔用的時間太多了,所以選班委、定班名和口號的時間便顯得不足了。這是頭疼的問題之一;還有問題之二呢,同學們都不大敢主動競選班委,也不大主動的去想班名和口號。其實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每個同學都能自信滿滿的,而且能夠想出一些新奇的名字並通過投票選出大家自己想出來的名字和口號。這也許是我沒有給予大家的語言指導而使同學們不敢講出自己所想吧。不過有很多名字都不錯的,涵義也很好,比如盤龍、韶暘等,只是沒有足夠的票數,那就尊重同學們的意見咯。

三下鄉的心得 篇6

三下鄉已經結束了一個月了,回顧那段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對比以前,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對我如此慷慨,讓我在付出一點點的時候卻讓我收穫了很多,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 參加暑期“三下鄉”,我真的感到很榮幸。這過程的點點滴滴,我仍然歷歷在目,卻無法用筆一一記錄。每次,當我想起大夥在例會上激烈討論的情景,當我想起在每次活動中大夥忙碌的身影時,我滿懷感動;當我想起學生淳樸的笑容時,我滿盈開心。成長看似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經歷中體會成長。這種成長,何其珍貴!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有很多豐富的知識值得我去學習體會,而這次的三下鄉之旅,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也把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進入到農村,體會到和大城市不一樣的文化,在下鄉的日子裏面,我的收穫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感悟.

本次三下鄉地點是梅州市豐順塔下華僑學校,在去那裏的道路上,已經可以看到公路兩旁那連綿的稻田,還有那些辛勤勞作的農民。到了目的地,接待我們的是那邊的領導,本以為領導都很嚴肅,沒想到見面後出乎意料的親切,他們親力親為的安頓了我們的住宿,介紹了一些情況,對於我們開展的工作也給予了最大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的活動也難以順利開展。

去到當晚,我們去觀看了另一支隊伍的匯演。畢竟是有經驗的師兄師姐帶着,他們的表演真的很精彩。我們這邊的領導看了表示要求我們必須跟他們一樣好,甚至要更好。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驗的菜鳥來説,壓力真的大。況且我們是跟管理學院一起合作的,並不是我們教育學院內部自己的成員,我們還需更多的溝通與合作。

經過一晚的調整,我們在去到的第二天早上很早的起了牀,快速地佈置好教室,靜待孩子們的到來。我們以為他們都會很晚才回來,沒想到他們在我們佈置教室的時候就來了,還很熱情的幫助我們。這讓我們對完成此次三下鄉的任務增添的很多的信心。

説句心裏話,三下鄉真的挺苦的,尤其是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溝通不好的時候。我們這邊的物資還有人員都不是很夠,可是又必須要很好地完成任務,這種壓力真的想讓人崩潰。可是當那些孩子跟你説你真的好,很漂亮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都很值得。

三下鄉中,我上的課是體育還有“中國夢”的主題班會。我想讓他們瞭解更多關於夢想,關於未來的重要性。讓很多老師們感動的是,參加匯演的同學們都主動要求增加排練的時間,考慮到安全問題,我們並沒有讓他們排練太久。

文藝表演的那晚,天公不作美。下午還是好好的,晚上的時候突然來了個暴風雨,這讓我們的計劃不得不重新安排,我們的室外舞台也被迫改到室內。雖然是這樣,但是依然阻擋不了孩子和家長們的熱情,他們有的趕在暴風雨來之前就來到的學校,有的在暴風雨小一點的時候也趕了過來,整個晚會的人數雖然不是很多,可是氣氛很好,很熱烈。都説入鄉隨俗,整個晚會的高潮在我們教育學院還有管理學院的全體三下鄉成員一首客家話版“在外豐順人”中結束,也為我們此次的三下鄉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五天的暑假三下鄉活動,一眨眼就這樣結束了,我們走的那天他們都來送我們,送我們走完那條泥濘山路,把我們送上去廣州的汽車。這一刻,他們流淚了,每個臉上都掛着淚珠,看着他們不捨得眼睛,我的心也酸了好久,直到汽車開啟後,整個車裏都是那種壓抑的氣氛。

車慢慢開着,帶走了我們,留下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們。而這幾天給我們,給孩子們,留下的是那看似長又短的回憶!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的第一批學生!塔下的孩子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願你們會越來越好。

三下鄉的心得 篇7

這是我第一次跟着團委的隊伍暑假三下鄉,心情着實不一樣,因為院團委裏有我最喜愛的孩子們,我期望着在接下來的七天裏能跟他們一起瘋,一起鬧,一起成長。

住的條件不好,因此少了一些生活的樂趣,尤其是那裏沒網,很多之前的想法已經沒法實現,些許遺憾。哈哈,不要以為我們的暑假三下鄉是來玩的哈,我們還是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只是給我最大收貨就是跟幾個孩子熟悉起來。

暑假三下鄉七天的事情,腦子裏充斥的都是一些樂事趣事,但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們的創業一條街了,自己擺弄着涼粉的攤位,傻乎乎地站在攤位那裏大喊:涼粉,2塊錢一碗。這對於我還説,還真是第一次。跟很多人一樣,我一直以為在大街上賣東西叫喊該是一件多麼丟臉的事,但是一旦嘗試過後發現,其實沒有幾個人會在乎你的叫喊,更不會覺得你的叫喊有多麼地不堪入耳。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罷了。而且,這次擺攤活動,我覺得是我們幾個人友情升温最快的時候,畢竟是一起吶喊,一起賺錢,這其中的樂趣只有經歷過得人才懂。還記得,擺攤第二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但是為了保護帳篷跟物資,我們全部人集中在帳篷裏面,齊心護住帳篷。我想,那天若是一個人在那種氣候,或許是有些害怕;但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體,有了大家的陪伴,我們那時候倒是異常興奮。這就是集體的力量吧,正如有個人説的,世界上最難解的結就是團結。很喜歡這種感覺!

很慶幸,下年我還可以再去一趟團委的暑假三下鄉,那時候的我,一定跟現在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好期待!

三下鄉的心得 篇8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一直一直,熱愛着 《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炊煙飄蕩,小河流淌,這情,這景,像銀光月景,在每個深夜,輕輕地流入我的夢中。月清冷,夜朦朧,幾宵寂寞,幾宵緣分,那思念 ,恪守此生的理想·堅強,不想讓風沙模糊了雙眸,寧有波濤洶湧的自由,只想讓自己的心,能給每一座的山,每一片的綠,每一個的人,送去我的温度,我只願——月亮出來的時候,黑暗不會寂寞!——寫在前面的話

鐵軌延伸,那是家的方向

每次坐在行車上,不管是去哪裏回哪兒,總有一種旅途回家的感覺,因為心裏始終有個牽掛、依戀——家,那是我做一切事情的出發點,是我在遇到困難堅持下去的精神支柱,是我從不放棄心中的理想的動力。正如,今天,我依舊,像很多次一樣,踏上了陌生的列車,飛向一個陌生的“家”,心裏的喜悦與激動羞怯於車上急切、躁動的目光而沒有發泄,壓抑在心底。自己在沉思着,靜坐着,也許這個方向更加遠離我的温馨、幸福的家,但是我將會在另一個地方送出我心中的祝福……

這是一個散發着泥土氣息的村莊,乾淨,清雅,幽深,不怎麼工整公路穿過叢林,消失在遠方,兩邊青翠的水稻和玉米,正搖曳在微風中,大片的果園中,熟透的果實高掛在樹枝上,也搖搖欲墜,似乎在向路過的人炫耀,無不顯示着這裏的濃重鄉土情,農民的辛勤勞作和碩碩累果。此時此刻,我已經不再覺得陌生,這片綠,很熟悉,這深山,這樸實的民風,簡樸的穿着和憨厚的笑容,讓我有回到家的親切感情,聞者散發出的做飯的香氣和體味着那縷飄散的炊煙,好像是媽媽在夕暉下給我們準備晚飯。

從這裏開始,我們的故事開始續寫……

流動在眼裏的清澈

兒時的夢,像是花開花謝花滿天,猶如櫻花般的輕盈,飄灑在鄉村的每一片故土上,淌過每一片綠色,每個山坡,每條鄉間小路,隨着溪流,奔向遠方。眼前的玉金村的孩子們,隱藏着我童年的影子,對於我們這些外地人,他們閃着的雙眸,有着我以前同樣的渴望,好奇,羨慕,也有些猶豫,羞澀。在他們凝望的雙眼中,流動的是單純與美麗,讓你好像來到的是夏天的黃昏,一片寧靜的海,輕輕地吟唱着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份愜意與安詳,像是在家的感覺,沉醉在幸福……

曾經問過一個小朋友,八歲,與奶奶相依為命,“在睡覺之前,你會做什麼?”,“想爸爸媽媽”他説。父母都在外勞碌了,很遠的地方,一年回來一次。夜裏,黑暗的悲涼曾讓他恐慌;風雨中,孤獨地奔跑曾讓他流淚。但這時,在他的眼裏,我感覺到的是柔和,又是平靜,也是堅強。在他的日記本上,寫着這樣一段話:爸爸媽媽,我現在已經不哭了,不怕黑夜了,已經自己睡了,奶奶每天都給我做好吃的,我還給奶奶捶背呢,你們走的時候,説要是我上了學,一定要考100分,我也很勤奮,你們看,數學試卷,100分,班上第一哦,我要一直拿100分,親愛的爸媽,我想念你們。

在我的心裏從此永遠有個你,年輕的朋友:忘不了你的不工整的鉛筆字,因為它鏗鏘有力;忘不了你的不標準的普通話,因為它情深意重;忘不了你的不秀氣的雙眼,因為它堅定剛毅……

中華魂,刻骨銘心

在這片綠野上,流淌着的是滾燙的血河,埋葬着的是驍勇的戰士。這裏的老百姓,繼承了鐵鑄般剛強的血統,即使是七十多歲的老人,身壯氣順,步伐矯健,下田上山。在一次走訪中,遇到一國中小夥子,臉上光淨白嫩的,就是手腕上的表很不和諧,很舊了。我忍不住問“你這表很舊了,怎麼不換呢?”,“嘿嘿”小夥子憨厚地笑笑,講起了他的故事,“我特別喜歡看解放戰爭的電視,對鬼子是都見一個打一個,後來看到大片‘集結號’時,有個解放軍戰士為了給連長擊獲敵軍軍官的那塊表,光榮地死在敵人的惡狠的子彈上,部隊,有很強的時間觀念,特別是作戰,把握時間、戰機是勝敗的決定性因素。我也要學他們一樣,時刻看着時間,爭分奪秒。後來,爸爸就給我買了這塊表,我以後也要成為一名軍人……”

在盛夏午後的豔陽下,他的笑容熠熠發光,從心窩裏長出來的英雄氣概,夢就是再難再遠,又怎怕無法到達呢?

來到了深山裏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旅遊區,盤旋的馬路,高聳的山石,一木一石,都透着肅清與莊嚴。看着無數的碑石,屹立着的雕像,曾經他們指揮迎戰,奔赴敵人據點,伏擊,扔彈,揮刀……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此時。這就是戰場,就是軍人,就是中國的子民!我想到了戴着舊錶的那個男孩,想到了不久前看的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最佩服的是順溜,佩服他在國軍面前展現新四軍的尊嚴、剛毅、素質;佩服他在伏擊殲敵時的人槍為一的沉穩;佩服他在戰場上的從容不迫……就是被司令員稱讚説“在戰場上,像狼,像虎,像蛇,像狐狸,什麼都像,就是哪兒都不像人”的這樣一個傢伙,做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人民心中的大英雄。靈魂安息在此的戰士,都是英雄,都是像順溜、陳大雷一樣的英雄!

拾起腳下的一粒塵埃,不曉得裏面鐫刻了多少軍人的腳印,不知凝聚了多少戰士的血淚。這不只一方沃土,而是一片聖地,萬顆赤子之心鑄就的中華情!我可以做的,就是深深地為他們鞠躬、敬禮,“同志們,你們永遠是我們的英雄!”

七月,風情雨

這一天,下起了雨,淅淅瀝瀝地,一點也不像是夏天的雨,一點兒都不乾脆,還很不友好地下到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底。“哥哥姐姐們,你們下次要記得來哦”,“我們還要一起寫作業,一起唱軍歌”。風吹動着髮梢,吹落了眼角里的淚,吹乾了手心裏的顫抖,這裏山,很綠,這裏水,很清,這裏的人,很美,但我不想留下來。人生沒有永恆的聚會,不散的宴席,現在我只想説一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帶走的是心底的感謝,崇敬、收穫與夢想……

汽車啟航了。那些温暖的笑臉,那些道別的手,那些不捨的送別,漸行漸遠地,想着,遙望着, 似乎一切都已融入了風雨中。山,在不斷洗涮空氣的氣息,都早已嗅不到了,那款款;路,仍在綿延,前行……

短短的玉金村之行,重新體驗“生活在別處”的細膩,感受農村生活的淳樸與辛酸,走進自然的曲徑通幽的恬淡,浸泡在孩子們眼裏的清澈,薰陶在他們的滿腔愛國熱血中,解讀他們內心的真切與希望,感知自身的藏在心底的情愫……慶幸搭上這一趟末班車,呼吸這裏的空氣,行走在綠草上,與他們同在,同樂,讓心底的思念,抒寫我們的歡笑,恪守我們此生的理想與堅強!

三下鄉的心得 篇9

今年的夏天酷熱如舊,今年的雷雨急驟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們卻肩負着不同的使命,擁有不同的感動。三下鄉為的是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社會為出社會做了一條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夠領略到當中的道理。在活動中每一位同學都互助、互愛。我們每個人都記日記,記錄着當天的生活點滴。

在下鄉期間,我們相處融洽,發揮了互助互愛的精神,雖然也有意見不一的時候,但是作為一個團隊,我們還是很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的。在相互相處磨合的過程中,我們更加意識到了團隊合作以及在發生分歧的時候尋找合適方式解決問題的重要性,也讓我體會到了團隊協作一致的重要性。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短短几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天氣炎熱,雖然遇到一些困難,雖然大家都付出了辛勞的汗水,但是我的內心卻充滿了幸福的感受,我在這次三下鄉中明顯提高了以下幾點:

1.不論是做什麼工作,總會有要分配的時候。我是隊長,但是合作能力我也與同學們差不多,通過這一次的社會實踐,讓我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我隊出發前,我們的一些活動材料還沒有全部到位,留了二名同學在學校,團隊的活動日程才得正常開展,要是不分配下去而是全部留下來的話,那我們的團隊活動肯定是不完滿的。

2.要關心他人。以前都是有活動了大家在,開展結束了就自走自的了,從來沒有説還要在一起那麼多天的,通過這一次,我知道了原來關心他人也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

3.我們還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在現在的社會知識時代,不能夠快速的學習新事物就會落後,這次活動讓我是親歷了一回,沒有新的信息就不能夠更好的開展活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行,這一點是主點,能夠在活動中得出這來,是我最大的收穫了。

對於我來説活動是下次的成功的道路沒有活動就沒有機會在活動中可以會有許多的機會而這機會也是自己日後成功道路的石子因此我個人還想提出以下倡議:

1.三下鄉為的是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社會為出社會做了一條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夠領略到當中的道理,不要為了三下鄉而三下鄉。

2.在活動中每一位同學都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時也要互助、互愛。在一個和諧的氣氛中開展活動,對人對已都有好處。不論是活動的前後,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開心的心情,對突發的事件能夠保持冷靜,以平常心來對待不要為了個人的小目的而浪費了許多學習的時間,現在拿到的獎項在多,但若你什麼社會實踐經驗都沒學到,等出了校門,進入社會,同樣還是會比其他同學慢一拍。在總結的最後我也同樣希望下一次的三下鄉活動能夠更加的豐富多彩同學們都能夠以一種主人翁的心態加入到活動中去。

活動順利地開展讓我們回味,隊員之間的感情讓我們珍惜,我們收穫了喜悦,留下的是無盡的思考,思考着我們所遇到的問題。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發揚與傳承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將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展現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我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即將開展的社會實踐中做出最好的成績,這次的三下鄉活動,不僅僅是個好的學習平台,更是我們鍛鍊自己、接觸社會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內容豐富,與農村實際相結合,認真對待,不流於形式。在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可以也應該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他們應該緊密結合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這有益於高教體系建立針對性和切合實際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策略和途徑。

説起我們這些大學生,僅僅有點書本知識,到基層鍛鍊的機會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層的確可以鍛鍊人,能將人的優秀品質充分展現。基層是苦,條件是差,可誰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況且基層是那麼需要那些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生去貢獻力量。能參加這次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深感榮幸。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基層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也需要到基層去,基層的鍛鍊,可以不斷地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此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得到了很多的鍛鍊,獲得了很多的快樂,也拉近了我們隊員之間的關係,更讓我深刻的理解到了責任與團隊;這些收穫讓我明白只有自己去親身體驗,經歷就是成長,我們要在實踐中收穫成長,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身的價值,在實踐中認識自身的的不足。我堅信此次的“三下鄉”活動留給我的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

三下鄉的心得 篇10

七月的烈日總帶着澎湃的激情,七月的酷暑卻未曾擋住我們三下鄉的腳步。一直覺得三下鄉是神聖的,在學校裏呆了很久的我們似乎只記得重複的公式運算,似乎忘記了理論聯繫實際,似乎忘記了要和最廣大的基層羣眾在一起,這次的三下鄉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讓我們以專業為依託,科技為指引,全面的瞭解高分子材料在兩型社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啟動儀式上,我很榮幸的作為代表領誓,那時的我就在思考,這次去的目的是什麼?不同於其他兩隊的留守兒童,我們是到技術科研的最前沿,是走到科技生產的最前面,我們要學些什麼,獲得些什麼呢?同時,看着身上穿着的湖南大學的文化衫,我漸漸感到了使命的份量,這次出去時代表學校,而不再僅僅是自己,我們承載的是湖南大學的風範,是材料學院的榮耀。

整個過程中,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我們強大的團隊,整個團隊的和諧運轉是我們這次活動不能不提到的部分。葉拓作為組長,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但總以貼心的提醒讓我們每個人都積極的完成每一項既定的任務,我與劉鳳丹負責新聞與宣傳,曹英堯和李之洋負責溝通與交流,李駿馳負責技術及相關事項。整體的和諧帶動了每一個人的熱情,在短短的兩天裏我們收穫的是友誼,還有三下鄉的我們共同的酸甜苦辣。

以專業為背景,技術為依託,我院的指導方針現在看來是十分正確的。在當前的以科技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為重頭的發展潮流下,來到株洲南車時代集團,這樣的將技術快速轉化為生產力的企業,是極具代表性和指導意義的。特別是株洲新材,該企業注重與高校相結合(現已與國防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實施聯合培養模式),注重產學研一體化,實現企業與高校的雙贏,這樣的模式也十分有助於兩型社會模式的探討與研究。

其實,這次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在株洲工塑,徐副總工和我們座談時説道:我們要“走好兩條鋼軌,走出兩條鋼軌”。這對我們的企業概念和發展方向都是指導性的。做為企業,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大做強,做到一流,做到壟斷,不斷擴大在該行業的領先地位,但同時,不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要做到統籌兼顧,還要開發新的產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做為個人,也是如此,在保持個人優勢的時候要不忘發展新的優勢。

本次參觀的企業均以高分子材料為背景,對於我校高分子專業的人來説,深入生產第一線的參觀對於其對高分子行業的理性認識,今後從事的專業方向及今後的發展方向都是非常具有啟發性和借鑑意義的,它從多方面讓我們瞭解到了從生產準備到整個流程結束的過程。同時,再考慮個人就業問題時,部分員工在我們問其為何要選取此公司時答道,或許這個公司提供的薪水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企業文化深深地感染了我;並且,它提供的平台更是和你多企業不能比擬的,現在的大學生更多的選擇了公司,而忽略了今後的發展前景,可以説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樣的話,對於很多正在進行或者修改大學生生涯規劃的人才來説,是很值得借鑑的。

有些遺憾,有意思的三下鄉就這樣結束了,雖然條件沒有想象的那麼好,但是,我們是去吃苦的。我們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期間碰到了很多困難,如與地方單位的交流溝通問題導致部分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事先準備不充分導致和企業的想法不一致等,但一切困難與一切問題我們都通過我們您的合作與老師的合理調度而解決了。我們也利用了現有的專業知識對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進行了分析與歸納,並完成了調研報告。我們相信,我們也會在隨後的學習生活上越走越好,三下鄉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了,但是它的精髓我們會銘記於心,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三下鄉的心得 篇11

作為大學一年級的我們,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為了不讓這些可愛的國小生失望,“小老師們”抽課餘時間準備教學內容並試講,並他們儘量往“快樂中學習”的方向備課。隊員們備課的熱情令我很感動,我相信我們可以帶給學生一個精彩難忘的暑假。

滿滿的期待拉開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序幕。每個隊員都有了自己的職務,而我選擇了後勤,我們都知道後勤的工作很辛苦,要做好後勤前期工作,安排好日常的開支,負責隊員的安全,妥善後勤後期工作等,但是我們都樂在其中。

來到恬神國小的第一天,全體隊員都在打掃教室,騰出住宿的空間,我們把桌子拼在一起,鋪涼蓆在上面,就能當作我們的牀了。下鄉的日子是艱苦的,但再苦再累我們隊員都沒喊累過!由於我們都不是雷州本地人,有些隊員不懂雷州話,所以下鄉時,語言的溝通也是我們一大難題。我記得我第一次去買菜,用普通話與賣菜的阿姨交流,簡直就是牛頭不對馬嘴,還好我有帶上會講雷州話的隊員,這樣我才能順利得買到我想要買的菜。那天晚上,我們後勤組員第一次煮大鍋飯,其實我們沒有大的炊具,只能問校長和村民借,我們用了3、4個小時才做好飯菜,豈一個愁字了得?不過,慢慢的安排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上了軌道,不再像以前那麼困窘了。下鄉的活動每天在有序地進行,我們後勤組每天都在總結經驗中獲得進步,順利完成後勤的任務。 7號晚,是我們下鄉的最後一天,我們與國小生共同舉行了“心手相連”的文藝晚會。我們文藝晚會在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下演出與及圓滿地成功。

三下鄉活動歡笑、努力與汗水,都歷歷在目。__年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我人生一片燦爛的回憶。想起那個第一次,第一次大家吃大鍋飯,雖然有時炒得不是很好吃,但都是勞動成果,所以吃起來也很好味道。第一次十幾個人一起在教室裏睡覺,那個滋味那種感覺,至今都難忘記。三下鄉,讓我的大學生活增加了不同的色彩,也得到了很大的煅煉,經受種種挫折,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見風雨,怎麼見彩虹”七天的下鄉將是我人生的一個回憶。

“要讓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要好。”這是我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感悟得到的。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每位隊員都能相互的關心着對方,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鼓勵我去戰勝它。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想的是“我們是一個隊團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倒下來,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相信也許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珍惜着這短短的七天時間。這讓我學習到我缺少的東西,鍛鍊了我,成熟了我。給予了我人生回憶留下了美好的金色的一段。

__年輕人嘛!一定要做到,膽大,心細,臉皮厚。想想沒有一條我是達到的,但我會盡力向這目標進發。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下鄉的心得 篇12

為了響應校團委學生會召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的號召,我積極報名參加了本次暑期三下鄉 追尋紅色足跡 的實踐活動,在此次活動中,我接觸到了很多在市區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從老紅軍和山區人民身上我學到了吃苦耐勞、勤儉樸實的精神,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會將本次實踐活動所學到的東西積極的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此次 追尋紅色足跡 暑期三下鄉實踐小分隊的成員由下列8位組成:帶隊老師 :潘喜娟隊 長:吳宇婷副 隊 長:龐超、李貞貞隊 員:蔡禮智、蔣子萬、張家銘、黃英馳7月5日上午9點30分,我們在帶隊老師潘喜娟老師以及隊長吳宇婷同學的帶領下出發前往仙居縣上張鄉進行社會實踐,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才到達目的地。當地鄉政府的領導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並邀請我們在食堂一起用餐,食堂的飯菜不是很豐富,卻滿含着當地政府對我們的接風洗塵之意。當天下午3點,我們與崔書記一起開了一次會,會議具體的安排了我們接下來幾天的行程以及住處、伙食等。5點,我們同鄉政府領導一起拜訪了第一位老黨員 年過80的朱小香老人。我們到朱小香老人所在的楊柳下村時,得知朱小香老人正在番薯地裏勞作,我和另外幾位隊員便又趕往番薯地,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我們見到了揮舞着鋤頭的朱小香老人,老人得知我們是來慰問他時,十分開心,幾位隊員在老人的指導下幫老人做完了農活,隨後,我們與老人一起趕回老人家中,在老人家裏,他跟我們講述了他當年的革命史。

老人是在16歲得時候被黨組織吸納的,老人的左腿也不怎麼方便了,是當年參與對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戰鬥中受傷遺留下來的,老人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生活,比起他們那會,真的是好上百倍,他們那個時候,連加急文件都只能靠雙腿跑着送,現在還有車有電腦。在與老人交流的最後,鄉政府的領導和我們台州電大暑期三下鄉 追尋紅色足跡 實踐小分隊的副隊長李貞貞同學一起送上了慰問金和慰問品,老人也欣慰的收下了。我們第一次拜訪老黨員之旅圓滿結束。隨後幾天,我們陸續拜訪了姚西華、姚西喚、吳胡南、滕西乾等七位老黨員,老紅軍。從與他們的接觸攀談中,我真正認識到了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所應該具備的那種願意為了國家,為了我黨,為了人民,能夠並願意付出一切的精神實質。我作為一名黨校結業的學生,想要達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自身的素質要求,所需要從他們身上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我認為,那些生活在革命年代的老黨員所具備的不畏艱險,寧死不屈,實實在在為人民做事以及奮發向上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這個年代的黨員以及黨外份子們學習的。

7月6日早上8點,我們小分隊根據行程安排出發前往姚岸村參觀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因為時不湊巧,我們去的那幾天正值紀念館翻修,所以的文字資料都被轉移,我們只能從紀念館中陳列的物品中去了解當年中共仙居縣的革命歷史。紀念館裏陳有當年邊區委曾使用過的黨旗,手槍,火槍還有一些生活用品,邊區委的房間僅僅只有一張牀,一條箱凳,一盞油燈和一張辦公桌,我簡直不敢想象,當年邊區委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中,組織起仙臨黃三地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政府進行不懈的鬥爭的。

7月7日上午10點,我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方敏德老師與我校團委副書記陳紅華老師等一行3人到我們實踐的上張鄉視察指導。中午,我們實踐小分隊全體成員在廚房親自動手,為老師們準備午餐,並邀請上張鄉政府領導與我校領導會餐。下午3點,我們參觀了善音村的 甌江彩鋰稻田養魚生態基地 ,在基地裏,我們隊員主動的向農户請教 稻田養魚基地 的基本情況,農户們也非常樂意的告訴我們隊員,他們的基地是20xx年在仙居縣政府和海洋漁業局的指導與支持下建立的,一個有着150畝地的甌江彩鋰立體養殖基地,在水稻田中間有一個個的 魚坑 是平時用作魚兒休息以及收割稻穀的時候蓄魚用的,甌江彩鋰可以用作觀賞也可以用來食用,一般魚苗會在5釐米長時投放下去,等到10釐米左右時捕撈銷售,這些魚一般銷往本地的一些農家樂。

7月8日,早上我們拜訪了姚岸村的4位老黨員。下午,我們帶領枱州電大系統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的老師前往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參觀,隨後,我們在紀念館門前與隊旗合影留念。7月9日,行程的最後,我們拜訪了住在方山村的老黨員。我們為老人送上慰問品時,老人竟然對我們深鞠一躬,大家在摻扶起老人的同時,心裏也非常感動,我們本就是抱着向老黨員學習的目的而來,在學習之餘,為老人們送上些微不足道的慰問品,老人作為一個老輩,卻向我們鞠躬,這讓我們隊員在不敢受禮的同時,也再一次體會到了老黨員們的素質之高。上午9點,所有工作完畢,我們登上了返校的路途。此次活動讓我們感觸頗深,從我個人來講,我着實被老黨員們的精神所感動,根據我們的瞭解,8位老黨員中,年齡最大的已經84歲了,但是他們每天都還堅持在做農活,發揮出他們人生最後的餘光,為我們國家的建設獻出最後一點力量,我認為,我們此次活動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我們團隊的成員都非常優秀,

在5天的實踐活動中,有人受傷,也有人生病,但是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沒有一個人抱怨生活條件的艱苦。每次團隊活動中,大家分工明確,互幫互助,團結努力。大家都在此次活動中學習到了很多實用的經驗,我相信大家會在接下來的在校生活亦或畢業工作後都會運用到。

三下鄉的心得 篇13

今年的暑假對我來説是一個不平凡的暑假,讓我經歷很多以前未曾經歷的東西,也結識了許多朋友。7月份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走近閩商,零距離體驗創業”暑期就業實踐活動,真的很慶幸自己能成為實踐活動的一份子。

杜甫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在素質教育並不是很普及的今天,這句話似乎成了天方夜譚。從國小到高中,我們都是啃着書本,在題海里“遊”過來的,素質教育似乎離我們很遠。到了大學——這個微型社會,我們才發現,原來,實踐能力是這麼的重要。“實踐岀真知”相信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否認的。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的就走完了大二的路程,又是一個長期的暑假。在這個暑假之前,我為自己的暑假做了許許多多的設想。因為去年暑假因為師大軍樂團訓練在學校待了40天,在家只休息了不到20天,我原本計劃今年暑假和同學去重慶,為了能參加這次實踐活動,我爽約了,但還是慶幸自己參加了這次的實踐活動,重慶什麼時候都可以去,可是這樣的實踐活動對我來説是一輩子就只有這麼一次,可遇不可求,錯過了就終身遺憾了!這次在湖州就業實踐我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壓力和社會激烈的競爭。也是在這個暑假中讓我學到了許多在學校裏無法學到的東西。

以前的我總是很天真,總以為世界這麼大,竟然有找不到工作之理,聽起來就覺得滑稽可笑。認為只要自己踏實肯幹就會有回報等等一些天真的想法。就因為這個暑假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讓我改變了很多看法和觀點,也更多的瞭解了這個五彩繽紛而又錯綜複雜的社會。

在湖州,我們近一個月都是和恆博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恆博)的員工一起上下班,一起工作,零距離走近閩商,體驗創業,真的是非常難得的經歷。有一次我和加軍陪同恆博的鄭總與漢春的鄭總一起去江蘇南通的寶鋼出差,第一次以祕書的身份和老總一起去寶鋼洽談代理事宜,真的很有意思,也讓我見識了很多。在恆博上班,和同事相處,提前感受作為一名職員的生活,提前適應社會,進入工作狀態,讓我累積了許多的實戰經驗。在湖州我們也走企業訪閩商,瞭解許多成功的閩商他們創業背後的故事。閩商作為中國現代商業軍的一朵奇葩,他們活躍在全國各地,特別是長三角地區。他們具有善觀時變,順勢有為;敢冒風險,敢拼會贏;合羣團結,豪爽義氣;戀祖愛鄉,回饋桑梓的精神。採訪時我們也能發現那些企業老總都非常的低調謙虛,才發現和以前自己想象中的商人不一樣,他們平易近人,樸素幽默。他們都是白手起家,靠着朋幫朋,親幫親的帶着出來打拼,經歷了重重困難,吃了許多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們很懂得珍惜和感恩。

暑期實踐,讓我們提前接觸社會,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然而倘若我們都等到快畢業的時候才去鍛鍊自己,那恐怕真是要“畢業就失業”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提前認識社會的平台,它讓我們更廣泛的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視野。

這次在湖州我收穫了很多,友誼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湖州實踐隊隊員、陳超姐姐、妙妃、小連、小鄭還有其他地方實踐隊的隊員,大家彼此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一個月的工作得出的心得:凡事都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那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興趣是成功的保障。這次的實踐活動對我來説意義非凡,它對我來説是一個窗口和一個開始。一個窗口是:它讓我走出了我的個人狹隘空間,走向外部的世界;一個開始是:它讓我開始新的生活,新的思考,新的未來。

為期一個月的實踐很快就結束了,湖州這個美麗的城市,那令人懷念的中鋼市場,還有市場裏那羣可愛的朋友就這樣帶着許多的不捨和留戀我離開了,一個月的暑假,但也明白了很多,自己還真的太稚嫩了。回到學校,還是要好好學習,學好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

三下鄉的心得 篇14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能夠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讓我感到無比欣喜與榮幸。這不僅僅是一次體驗社會展現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回報社會、回報祖國的機會。為了感受農村變化,很榮幸能成為回民區五分隊其中一員參加這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三天的時間不長,但一路走來,對於我來説,收穫頗多,也給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記憶。

第一,懂得知足,學會珍惜,敢於不斷開拓。平日裏不乏學習生活環境等抱怨的我們,當我走到台閣牧中學時,面前一棟四層樓,是剛剛建成的,學生還未入住,學生們住在簡陋搭建的小房子裏,一間教室只可容納三十餘人,連電燈、電扇等簡單的設備都沒有,讓我內心為之一振,食堂也只是有幾張桌椅。而那些孩子們的純潔簡單的笑,眼睛裏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更是烤炙着我的心。小小的屋檐下綻放出了這片燦爛的光芒。與其相比,我們的學習生活環境是多麼的舒適,寬敞明亮的教室,多功能媒體設備樣樣俱全,食堂桌椅、電梯、空調 齊全,環境舒適。而我們大部分人在享受環境的同時,只是一味的嚮往更好的環境,卻忘記了艱苦奮鬥。我們應該懂得知足,學會珍惜,珍惜身邊的一切,珍惜讓我們富有!

第二,人間真情在,夕陽無限好。俗話説:“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知老、敬老、愛老、助老,為老人撐起一片藍天,助老人發揮人生最後美麗的光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日星月敬老院便是如此。這所敬老院佔地面積雖然不大,但配備了太陽能熱水器、電視、電扇、洗衣機等硬件設施,可謂是優雅舒適的敬老院。走進院內,一派祥和的景象:老人們悠然的閒聊,不時發出陣陣笑聲。在與敬老院院長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這是一所由政府出資、社會扶持修建的敬老院。敬老院內為了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還設立了老人活動中心。這裏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無所依靠的老人們能夠安度晚年。

第三,永恆不變是真理,就屬勞動最光榮。禁足於學校的我們,沉於學習玩樂之中,怎知勞動的微妙之處。暑期三下鄉的第三天,我們邁着輕快的步伐來到離職老幹部休養所,迎接我們的是熱心責任的休養所所長—王大爺。我們按照行動方案自覺的分組,分別和那些離職的老幹部交流了一番之後,我們便幫他們打掃衞生,鋤後院裏的雜草。雖然流火的七月讓我們大汗淋漓,但我們臉上卻流露着燦爛的笑容,我知道,那是對勞動的喜悦,是對自我價值的讚歎,是對自己回報社會的認可。

第四,細節決定成敗,主動贏得機遇。任何一份工作,一次活動,都需要去精心策劃,需要去細心準備,並且要積極主動的做好周全準備。此次“三下鄉”活動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未經深思熟慮,肯定會忽略了很多細節,以致顧此失彼,那就會對工作造成諸多不便,降低效率。細節永遠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敵人。主動考慮隊伍裏的大小事情,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動地提出疑問,主動突擊一個個難題,雖然簡單,卻意義重大,這讓我瞭解頗多,感受頗多,而且學到甚多。

第五,齊心協力,共創輝煌。此次“三下鄉”我們營隊一起圓滿完成了下鄉所有任務。這一路走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團隊協作、與人交流、學會理解和包容等。團隊意識:來自不同個體的10個人,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團隊意識是一切活動成功的前提。在整個行程中,我們始終以集體為重,一切服從集體,一切從團隊着想。遇到冷眼旁觀使,我們相互勉勵。在我們這個集體當中,隊員們用自己的心去關懷,去奉獻,使我們的行程充滿了歡聲笑語。 溝通交流:每個人不斷地都會有些新的想法與體會,也許是喜悦,也許是憂傷,經常與隊員們談心,聽聽大家的心聲,瞭解大家的感想,可以促進理解,也可以集思廣益,或是彼此分享喜悦的心情。

理解包容: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我們不能要求其他人都像自己那樣做事,更不能把自己的意願、想法強加給他人。學會理解,包容別人,包容社會,包容世間的一切。其實從下鄉的籌備活動到整個活動的結束,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每次遇到問題時,我們都會共同商量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雖然在商量過程中,往往意見不一致,但我們都能互相理解。慢慢地我也學會了包容、學會了體諒,更加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

這三天的實踐活動,讓我切身體會到勞動生活的艱辛,使我們大學生在今後更加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珍惜當前校園生活和學習環境。三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了,但在這三天的實踐活動中,我從中受到了鍛鍊、增長了才幹、磨練了意志、砥礪了品格。這使我無比堅信:意氣風發的我們在經歷了“三下鄉”的洗禮後,象牙塔裏的我們將再也不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的我們,當走出校園,踏上社會,一定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總之,這個暑假的社會實踐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清楚的,因為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穫,更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中寶貴的財富!它也將成為我們一生中的最美好的回憶。今後,讓我們用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努力實現自己心目中的遠大理想抱負。

三下鄉的心得 篇15

昔日的“三下鄉”歡笑和努力,都歷歷在目。20xx年x月號,我參加了管理工程學院暑假三下鄉活動,為期十天的“三下鄉”,讓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淺。

這次“三下鄉”活動,在我的設想之中完全達到了我的意願。雖然時間很短,但在隊長的帶領之下,我們隊員每個人都過得充實而又有意義。在每項活動中都能體現出我們大學生的做事風格。我參加的是“傳承中華美德,關注弱勢羣體”的調研,我們隊員通過派發調研表、零距離的採訪、拉橫幅、拍照片、錄音、錄像等形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意義有影響的暑假活動。每項活動都能做到有準備、有目的的進行。

自上大學以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調研活動。剛開始還有些膽怯,怕自己不敢張口與羣眾互動,但在克服了開始的膽怯之後,我慢慢地融入到活動之中。但,並不是一切都是一帆風順的。在發調查問卷期間,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人,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學歷不同,對事物的觀點看法不同。他們有的人心存戒備,心理很強,而有的人又恨隨和。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的認識到人要想立足於社會,首先要融入社會。

這次活動使我意識到“服務社會實現自我”是人生的一件樂事。社會是需要我的,社會培養了我,然而我也應該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應該為人民幹實事,做事要貼切於人民。雖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可以讓温暖的花朵燦爛綻放!

要讓事物改變,先改變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是我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感悟得到的。在調研隊裏,雖然很辛苦,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使我意識到我們只能去適應環境,而不能讓環境來適應我們。那忙碌的十天“三下鄉”的實踐活動,總有辛酸與歡笑,隨時間而過,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弱勢羣體的生活。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我們以一個大學生的具體行動證明了我們的一切。

這次“三下鄉”活動裏,我們每個隊員都能相互的關心着對方。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鼓勵我去戰勝它,我們每一個人心裏想的是: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也不能少,誰也不能倒下來。這次活動讓我們相信:也許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珍惜着着短短的十天時間,每天我都覺得自己過得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快樂。總有一家的氣息纏繞在我的身邊温暖着我,給我動力讓我前進。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長時間的集體活動,感覺也是最有意義一次,它讓我學習到我缺少的東西,鍛鍊了我,成熟了我,給予了我人生回憶中美好的金色的一段!

三下鄉的心得 篇16

這幾天的天氣還是比較不錯,只是第一天上午零星地下了些小雨,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活動的進行。

這一次我們進行活動的地點是望叢祠,望叢祠主要是關於三國傳統文化和望帝從帝的愛國故事,所以它也是一個弘揚愛國文化的景點。在這三天,我們主要有對遊客進行義務的志願者勸導服務工作,祭拜望帝從帝墓,自制民俗遊覽文化路線圖並進行志願活動,和當地的遊客交流心得,舉辦卡片展和幫助婆婆打掃太極拳訓練台,學習中華文化和太極拳等。通過這三天的志願服務活動,我們不僅自己學習了中華的傳統文化,瞭解了蜀都故事,同時還向別人宣傳並弘揚了我們的文化,這令我和我的小夥伴兒都非常滿足。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

很快,天的工作結束了,説不上辛苦,但是收穫不少,以至於現在寫這篇小心得的時候還心有餘悸。人生的旅途漫漫,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現在就應該抓緊時間,一步一步地踏實前進,不要留下遺憾。我們現在正是人生中最艱苦的時刻,但每個人又必須堅持,必須清楚,如果不好好珍惜現在,將來就要面臨更艱苦的歲月。

這可能就是社會實踐所能帶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東西吧,我喜歡這樣的活動!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有機會加入社會實踐基地,我是一個樂於實踐樂於展現自己的人,對於社會實踐這種提高自己素質、培養自己能力、服務社會、服務學校的活動十分積極,十分嚮往。因此,我很希望能給我一個加入的機會,來品味這種美好與喜悦,從而展現自我,體現自己的價值,為這樣優秀的集體爭光添彩!

三下鄉的心得 篇17

今年的夏天酷熱如舊,今年的雷雨急驟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們卻肩負着不同的使命,擁有不同的感動。我們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在院團委的支持和系黨組織的帶領下,我們“牽手石化儲運,共促科學發展”暑期實踐團隊的活動已經圓滿結束。

三下鄉為的是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社會,為出社會做了一條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夠領略到當中的道理。在活動中每一位同學都互助、互愛。在一個合楷的氣氛中開展活動。不論是活動的前後,大家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開心的心情,對突發的事件能夠保持冷靜,以平常心來對待!我們隊員之間保持良好的聯繫,外出事先報隊長得到批准。我們每個人都記日記,記錄着當天的生活點滴,每2~3日進行工作小結。

淚水與喜悦,還是要落入俗套,最想説的一句話還是時間過得好快,十二天的暑期實踐活動就這樣結束了。從開始時的喜悦與好奇到如今的懷念與不捨,種種感想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十二天裏,從我的心裏飄過飄過,難以忘懷!這十二天的暑期實踐經歷,我獲得了很多,有友情,有經驗……在參觀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兩位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生的學長,學長跟我們聊了儲運專業的前景,另外學長建議我們在校大學生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儘量多去學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説大三的專業課很重要,除了老師強調的重點知識外,一些細微的知識我們自己也要主動去鑽研,像海洋學院這樣比較年輕的學校,知識系統比起其他老資格的學校的來説還不是很全面,而大學的知識又是最最基礎的,為了把基礎打好,我們更得主動去多學,學精,否則和那些211工程學校的同學競爭起來就相對較弱了。這些話很誠懇,很現實,聯想到自己近兩年來的學習態度,實在難以啟齒,大三,是得踏踏實實地學習專業知識了,不管今後是不是從事這一行,但對於自己多學知識總是有利的。這次的三下鄉活動,不僅僅是個好的學習平台,更是我們鍛鍊自己、接觸社會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先感謝一下給我這個機會和一直鼓勵我堅持下去的那些人們!

通過這次三下鄉,在組織活動,到實踐活動這方面講,我還有以下幾點收穫:

一、合理分配

不論是做什麼工作,總會有要分配的時候。合作能力我也與同學們差不多,通過這一次的社會實踐,讓我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我隊出發前,我們的一些活動材料還沒有全部到位,留了一名同學在學校,團隊的活動日程才得正常開展,要是不分配下去而是全部留下來的話,那我們的團隊活動肯定是不完滿的。

二、主動提問

我們學生與社會接觸不多,不好意思主動的去找一個提問,有點害羞。沒有老師在,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去考慮,哪怕只是一根鐵絲,一枚釘子,都要我們想到。活動中會有很多問題,或許是個人無法考慮全的,那就需要大家集思廣益,把自己想到的提出來,把自己不懂的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解決。

三、關心他人

以前都是有活動了大家在一起,開展結束了就自走自的了,從來沒有説還要在一起那麼多天的,通過這一次,我知道了原來關心他人也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

四、不斷的學習新知識

在現在的社會知識時代,不能夠快速的學習新事物就會落後,這次活動讓我是親歷了一回,沒有新的信息就不能夠更好的開展活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行,這一點是主點,能夠在活動中得出這來,是我最大的收穫了!

五、團隊精神

雖然這次我是一個普通的隊員,但正是這樣我看到了很多作為一個領導者所看不到的東西,這對我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可能真是應了那句旁觀者清吧,讓我將整個團隊看的更清楚。從一個領導者的角度,一個隊員的角度,不斷的換位思考,仔細斟酌考慮每件事該怎樣安排、處理。現在的位置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點相同,即我們一直在為他人服務。因為你我的崗位各不相同,崗位因人而異,所以我們的工作都不一致,所提供的服務就各式各樣!在眼前的這個充滿現實的物質社會,處於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層次的你我,每一刻所接觸的實事就會千差萬別。有理論、更有實踐、有講總括的、更有求細節的……在前進的路上,我們堅定着信仰、把握住正確的航向,對理論知識相互學習,在社會實踐中公共奮進,通過交流我們不斷地完善。我們就是這樣樂於幫助別人、互相幫助就是我們的精神所在,不斷的學習實踐讓我們永遠堅信,人生路上服務他人同樣是服務自我。的確,我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人民為國家服務,這也是我們此次下鄉的目的之一。

十二天,如白駒過隙,三下鄉的到來彷彿就在昨天,而離別卻在今日;十二天,雖然時間不長,但離別總是讓人依依不捨;十二天,我們留下了汗水,收穫了歡笑與喜悦。十二天後的今天,我們留下希望,帶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世上最難忘的就是那朝夕相處,一同揮汗,一起歡笑的人兒,還有這如詩般的土地。這次活動中我們做得可能還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經驗有教訓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實踐,不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動,使我們在學校要更加學好理論知識將來應用於實踐之中去,使我們將來能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雖然本次“三下鄉”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三下鄉”的路還很長,“三下鄉”的工作也將一如既往的開展下去。

三下鄉的心得 篇18

七月的陽光格外的耀眼。正是這樣的盛夏時節,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熱火朝天的舉行。今年仲夏,江西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xx暑期“三下鄉”赴九江修水隊10名隊員在團委胡丹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出色的完成了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回想下鄉準備前期,我們經歷過如火如荼的報名和嚴格苛刻的隊員篩選工作,下鄉服務隊活動方案的撰寫工作,精誠團結完成了的緊鑼密鼓的準備。難忘那段各個小組為了確保下鄉期間的萬無一失而做出的十分嚴格要求的下鄉籌備的日子,更忘不了那段難割難捨的師生情,服務情,奉獻情。

短短的七天,我們成功圓滿的完成了既定的參觀考察、學術調研、關心關懷、走訪座談等相關活動和工作。實地考察上,我們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下到了修水縣廟嶺鄉、竹坪鄉、渣津鎮、東港鄉四個鄉鎮,參觀了廟嶺鄉的蠶桑、吊瓜、楊梅基地,竹坪鄉的生態果園,訪查了渣津鎮的四星級敬老院、工業基地等地,瞭解了修水縣的生態綠色建設情況;調研工作上,也受到了當地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並且獲得了許多有益的信息,通過進一步的和農户的接觸,進行問卷調查,切實瞭解鄱陽湖生態經濟建設給農民帶來的變化,體會了解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本質內涵,為鄱陽湖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經濟模式和修水縣的發展獻計獻策;愛心關懷上,為當地的學生帶去了許多沒有接觸過關於自護、防火防盜的新知識,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同樣在教學效果受到了鄉鎮教務處主任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和認可;走訪座談上,在各個鄉鎮與各鄉鎮長的座談了解了當地近年來經濟發展情況和發展形式,以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在渣津鎮通過與大學生村官張雲華的座談,充分認識了大學生投身新農村建設的機遇與挑戰;宣傳工作成功的宣傳了建黨90週年,和20xx年江西全員會的相關時政熱點,使當地的村民更加主動的關心國家大事,同時也增強了主人翁意識。

七天的時間不長,但一路走來,對於我來説,收穫頗多,也給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記憶。

第一,懂得知足,學會珍惜,敢於不斷開拓。平日裏不乏我們學習生活環境等的抱怨,當我走到東港鄉國小時,面前一棟三層樓,一間教室只可容納三十餘人,連電燈、電扇簡單的設備都沒有的教學樓讓我內心為之一振,食堂也只是有幾張桌椅。而那些孩子們的純潔簡單的笑,眼睛裏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更是炙烤着我的心。小小的屋檐下綻放出了這片燦爛的光芒。與其相比,我們的學習生活環境是多麼的優渥,寬敞明亮的教室,多功能媒體設備樣樣俱全,食堂桌椅、電梯、空調齊全,環境舒適。而我們大部分人在享受環境的同時,只是一味的嚮往更好的環境,卻忘記了艱苦奮鬥。我們應該懂得知足,學會珍惜,珍惜身邊的一切,珍惜讓我們富有!

第二,投身新農村建設是大學身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7月9日,我們乘車來到了修水縣人口多大6萬,佔地面積最大的鎮——渣津鎮。鎮長親切接待了我們,在瞭解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後,安排了我們與大學生村官張雲華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張委員帶領我們參觀考察了當地的工業園區、茶葉基地後,座談會上,張委員談到當地政府工作的時候,深有體會的説:大學生應該出來多鍛鍊鍛鍊,接觸社會,磨練自己。當初我來這個鄉工作的時候,第一,環境比現在惡劣多了。沒有水泥路,連像樣的廁所和澡堂都沒有。現在可好了,隨着規劃的提出,鄉鎮經濟建設的發展,新農村的建設,家家户户都奔小康生活水平,裝上了熱水器空調,門前鋪上了水泥路,還買了車,廁所、澡堂和食堂也全部煥然一新,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第二,在基層工作,有三個字要牢記:親,勤,忍。親。是指要對老百姓要親。在基層工作,無論是政府還是黨組織,最直接面對的是老百姓,親民,護民,愛民,老百姓才能擁護你,你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勤,是指工作要勤。基層的工作很多,有時小到雞毛蒜皮的事也要去處理,只有做到嘴勤,手勤,腳勤,才能做好工作,為老百姓謀幸福,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與支持,政府工作也就能更好的展開,社會和諧發展,實現雙贏;忍,是指做到三忍三不發:堅持做到嘴忍、手忍、心忍,不能對老百姓發脾氣,不能在工作中發脾氣,不能對同事發脾氣。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面帶微笑,時刻保持良好心態。老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即使誤會你,你也不能發脾氣。如果沒有他們,你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説,做好基層工作,為百姓造福,是非常能鍛鍊人的。大學生應該多去基層鍛鍊,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為將來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聽完張委員的話,我心裏感到很震驚,如今,我才明白,我們大學生在象牙塔裏,做研究,很少有實踐經歷,應該多到基層去鍛鍊自己,磨礪自己,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去,為百姓謀福利,為國家做貢獻。

第三,處處有真情,夕陽無限好。俗話説:“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知老、敬老、愛老、助老,為老人撐起一片藍天,助老人發揮人生最後美麗的光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渣津鎮敬老院便是如此。這所敬老院佔地面積達近200畝,配備了太陽能熱水器、電視、電扇、洗衣機等硬件設施,是九江市最大的一所四星級敬老院。走進院內,一派祥和的景象:老人們悠然的閒聊,不時發出陣陣笑聲,廚房的煙囱冒出縷縷青煙,飄出陣陣菜香。在與敬老院院長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這是一所由政府出資、社會扶持修建的敬老院。為了均衡老人們的身體健康,均衡營養,敬老院食堂合理搭配安排飲食。敬老院採用了自給自足的方式,合理利用了土地,圈地建立了豬圈、雞圈、菜園。敬老院內為了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還設立了老人活動中心。這裏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無所依靠的老人們能夠安度晚年。

第四,齊心協力,共創輝煌。此次“三下鄉”我們營隊一起圓滿完成了下鄉所有任務。這一路走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團隊協作、與人交流、學會理解和包容等。在整個行程中,我們始終以集體為重,一切服從集體,一切從團隊着想。問卷調查的時,我們頭頂着烈日,一村一村的走,一家一家的訪,耐心地為村民講解不懂的問題。在遇到冷眼旁觀使,我們相互勉勵。在我們這個集體當中,隊員們用自己的心去關懷,去奉獻,使我們的行程充滿了歡聲笑語。有付出就有收穫。我們營隊的成績引起了修水縣電視台的注視,被電視台大力報道,相關文章被數個網站發表、轉載。我們的成果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獲得了院領導的讚賞。

在我們這次活動取得豐收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們的工作也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譬如由於缺乏經驗,一些準備工作跟實際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細節工作沒有很好的處理到位等。但我們相信,有收穫,有經驗,有挫折,有教訓的活動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完整實踐活動。作為當代大學生,這也是一份社會責任感,用我們所學的去回饋給予我們更多的社會。一步一個腳印,希望我們的足跡可以遍佈鄉村每個角落,讓希望在鄉村中蔓延。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更加堅信:意氣風發的我們經歷了下鄉的洗禮,象牙塔裏的我們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年輕的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仍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總之,這個暑假的社會實踐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清楚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穫。着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三下鄉的心得 篇19

XX年7月13日早上8點,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終於踏上了暑期三下鄉的征程當中。此次三下鄉我們去的是橫縣。我們一共31人,其中包括我們的帶隊老師陳其鋒,其他30人為我院大一到大三各年級學生,男生18人女生12人。然而報名參加這次下鄉的同學遠不止30人,所以能被選上我特別開心,並且決定要出色的完成任務,絕不能辜負這一個重要的名額。

此次下鄉,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們化生學院,還代表了我們整個廣西民族大學,最明顯的是我們的衣服和帽子上寫的就是廣西民族大學三下鄉志願者。正是由於我們肩負着偉大的使命,我們學院非常重視此次活動,而我們下鄉的每個人也都非常的清楚意義的重大,絕不會顯現出半點怠慢。特別是我們的帶隊老師和隊長,一直都在和下鄉目的地那邊聯繫,從而把我們的行程安排的很緊湊和合理。並且在出發之前,隊長也特意為我們請來了去年和前年的三下鄉隊長林志海師兄和樊少華師兄為我們開了下鄉培訓大會。兩位師兄為我們作了明確的指示,也把經驗授予了我們,並特別指出了我們應該注意的地方。經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我產生很大鼓舞,使我對此次下鄉之行更有信心。臨走出發之前,校領導和我們學院的領導老師為我們送行,特別囑咐我們安全最重要,強調一定得平安歸來。就算是衝着領導和老師這份關心,我們也決心很好的完成任務。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真的很不想離開橫縣,不想離開那裏善良的人們,不想離開那飄着濃濃花香的茉莉花之鄉。出發時我是上車就睡着了,但歸來時我是一點睡意都沒有,我兩眼一直望着窗外,想看清這裏的每一樣東西,想記得這條通往茉莉花飄香的路。兩個小時的車程很快就結束了,回到學校也不可能會忘記這次經歷,我會把這次經歷放進腦裏,讓它變成我永遠的回憶。

回想起這三天的經過,我的感觸也是很多。在橫縣三天,首先我們去看望了當地的五保户老人,為那裏的老人送去了一份心意並幫他們住處做了打掃清潔;我們去了橫州鎮中心做了調查和宣傳;去了清泉村體驗摘茶的感覺並對當地茶農做了問卷調查;去了華夏茶廠瞭解製茶過程;最後我們去了西津電站參觀。雖然和原先行程有點不同,但是總的來説我們還是過得比較充實的。這三天和橫縣人民的接觸,感覺到那裏的人特別熱情與好客,雖然那裏生活不算富裕,但感覺他們生活過得很開心。自從那裏被評為茉莉花之鄉後,那裏的人對茉莉花感情更深了,茉莉花不僅給他們帶來了美好生活,還給他們帶去了一份驕傲與自豪。記得當我問及橫縣被評為茉莉花之鄉大家的想法是什麼時,大家都覺得是自豪與開心。茉莉花知名度得到提升,產品質量也得到認可,當然使那裏茉莉花市場變得更大,花農生活也會變得更好。

三下鄉是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農村的很好的社會實踐,參加三下鄉的收穫是巨大的。這裏不僅僅可以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也能考驗大家團結合作的意識,還能收穫到人生路上又一美好回憶,真的很適合我們參加。自己的體會真的是要自己實踐過了才會深刻,也許有些難以表達出來,但體會過了就夠了。

三下鄉的心得 篇20

在我們緣分聚首的日子裏,有着最珍惜的友誼;在我們熱情青春的歲月中,有着最真摯的相知。即使我們現在分開,但我的祝福會一直像高高低低的風鈴,給你帶去叮叮噹噹的快樂!題記

印度有一句諺語是這麼説的:“一切河流交匯處,都是神聖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會,也絕非偶然。雖然我不知道是基於什麼樣的緣分而和他人相逢,但善待出現在我生命中每一個人,並且感謝這份緣分,我相信這就會是美好的開始。

__年暑期三下鄉讓我們這23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相匯在大化二中,共同發揚炙熱的愛國情,讓我們共同攜手二中親愛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度過這揮灑青春魅力、綻放青春光彩的7天,更讓我們一起在用汗水和快樂中結下深厚情誼,是彼此的緣分一直延伸至遠方……

場景一:青春起航

“融融的夏天,燦爛的陽光,師院三下鄉,飛揚青春風帆”。7月10號是我們“夢想的起點”我們臉上綻放的美麗笑顏,我們身上散發出來的熱烈期待,都是我們“展翅”飛向大化縣的力量!青春活力的師院化生學院學子揚帆啟航!

場景二:大化藍天下

坐在車上的那刻起,我們一行人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在路途中放聲高歌,遊戲着。車旅雖然是枯燥乏味的,也是疲倦的,但因為其間有隊友們的“精彩文藝表演”以及我們之間的談天説地,所以我們的旅程也不完全是灰色的。而當我終於到了大化縣這一片藍天下,踏上這一熱土時,完全被它的自然氣息所吸引泥土的清香、空氣的清新、天空的湛藍都無疑是城市人所向往的。

場景三:廣場實驗

早上7點起牀,弄好一切。然後我們這一行人搬起桌子凳子就奔向當地文化廣場,利用我們化生學院的專業知識對當地羣眾做一系列的揭穿偽科學、反迷信的化學實驗。我們隊員都很努力的去宣傳這些相關知識,當地民眾也饒有興趣的觀看我們的實驗,也有一些羣眾主動參與進來,更加親身體驗到了化學的作用,科學的力量。

場景四:調研

調研組的同學每天早早出發,頂着炎炎烈日去調研我們的課題。關於農村教育、網絡、家電下鄉的課題。他們身着橙色隊服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街道,小巷上,在當地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時為了調查的範圍更廣泛些,他們甚至步行2個小時到當地的農村去採訪村民。每天都是這樣,披星戴月的回來。很辛苦,但他們覺得值得。

場景五:上課

我是教學組的一員,我們經過招收學生之後,我們在第二天就開始上課了,那些學生都很淳樸。從教室走回宿舍準備的路上,有個令我很深刻也感動的小插曲:幾個迎面走來和踩着單車的學生們熱情快樂地叫我們“老師好”!這些有着一張張可愛稚嫩的臉和一雙雙期待純真的眼睛的學生們,在與我們這隻“小火花隊”的首次見面就非常快樂,也體會到當地人民的質樸熱情。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火花隊雖小,但我們會是也能使傳播火種的使者!我相信這絕對是一個新的很好的開始,也和學生們打從心底的期待接下來共度之日。

場景六:敬老院

我們帶着水果以及慰問品來到了敬老院,與老人共度一個愉快的週末。陪老人們聊天,聽聽老人們年輕時候的那些事兒。我們還給老人們表演了節目。有唱紅軍歌曲的,有打太極的,有打拳術的。老人們都樂開了懷,有一個爺爺還很大膽的給我們唱了幾首紅軍歌曲呢,我們都很開心並且認真的聆聽着,這是一個充滿歌聲與笑聲的午後,我們從中收穫了許多,感受到了許多。

三下鄉的心得 篇21

初來時,驚詫她的寧靜與淡雅。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水墨江南。

竹影幽幽,青石板路,行人些許。她安靜祥和。行李箱的拖動,怕也是驚擾了她的清夢。兜兜轉轉,終覓得柳暗花明,我們到達我們此行的終點。些許冷清,我們一行是最先到達的一批。但明天,會有另一番場景。

忙碌的人們,在書院與會場來回奔波。每一件工作,都按照原有的軌道順利進行。感謝信已張貼,會場內外到處洋溢的喜慶的紅色,彰顯着熱情,新的小夥伴陸陸續續到來。我們準備就緒。

時間被安排,每時每刻,學習無不在緊湊進行。新的面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一切都是嶄新的。但我依然迷茫,無論何時。我們來自祖國各地,四天,亦或是十天,我們是否真的能解開各自心中的迷惑?我不知。雪花紛紛,為她換上潔白的紗裙。我們在雪中行走,雪花輕落,點綴在心間。思想在交匯,在碰撞。外面雪花飄揚,室內思想火花四濺。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我們在前進,與困惑同行。未來路在何方,我們在找尋答案。時而激烈的辯論,出路在何處,我不知,或許未來在城市流浪夢想,在鄉村放逐心靈。何謂社區?我至今不知,是每個人心中理想的家園麼?......緊張的交流學習,而我在迷茫。淺淺的思考,深深的憂慮,路在何方?路漫漫,我們仍在路上。

在雪中踏雪尋美,領略江南秀美風光。但沿途美麗的風景,終抵不過大家在一起的歡樂。觀莊國小外,大家爭着找尋不一樣的葉子,村中人的指點,我們找尋和認識了新的花木。國小內,歡樂持續,各組曬着自己的成果,爭着希望得到村中長輩對自己採集的花木葉子的肯定。我們在前進,不管外面有多少風雪。輕輕的用紅領巾將搭檔的雙眼矇住,帶着他穿越障礙。信任在彼此手心。時不時會有人調皮的逗一下被矇住眼睛的人,歡樂隨時引爆。

生活在繼續,我們在探索。結束四天的理論學習,我們將奔赴到各自的目的地,在那裏,實現自己的目標。爭論不斷,卻始終沒能確定下我們的主題,我們將在實踐中找尋我們的答案。初期的工作是迷茫的,在偌大的村子裏,我們不知所措。帶着禮貌的問候,我們風雨兼程。每天收穫一點,也會有信心,也會有氣餒。但我們從不言放棄。不斷地反思總結,我們在前進。

每天不變的鄉間小路,不變的一組人,不變的對村中叔叔阿姨熱情的問候,我們行走在鄉間。生機勃勃的綠意爭先恐後地映入我們的眼簾,感受到一種希望,一種歡喜。田間形態各異的花木,樹上自由歌唱的鳥兒,路上腳步舒緩的人們......這是獨屬鄉村的寧靜。井邊,手的起伏間,一盆水已經打滿,一棵棵青菜變成一瓣瓣,在水中被阿姨們清洗乾淨。河邊,木棒起起落落,一盆衣服已被敲打,一件件衣服變得乾淨了。一幅幅動態的鄉間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這是獨屬鄉村的記憶。河中,船櫓吱吱呀呀,水面陣陣漣漪,網兒已被撒下,等待小魚兒。

夜晚,小操場上,熱鬧的音樂響起,鑼聲,鼓聲交匯在一起,伴隨着叔叔阿姨們的歡笑聲。馬燈隊的大旗在舞動,鑼鼓聲變化起伏,叔叔阿姨們也隨即變化着隊形,有條不紊的轉着,繞着,幾百年前為慶祝廟會的盛大馬燈活動好像在眼前浮現。服飾變了,表演的道具也失傳了,表演的人也變了,但大家對文化的認同,卻始終不變。圍觀的人漸漸散去了,馬燈隊的人也散去了大半,但還有幾位文藝隊的阿姨沒有離開,她們打開音響,隨着熟悉的節拍,在風中舞動。不知排練了多久,才有了現在的精彩。整齊的動作,統一的服飾,可愛的阿姨們,形成夜晚獨特的風景。

阿姨家中,熱情的阿姨們向我們詳細講述了村中文藝隊的情形。也許問的有些笨拙,但阿姨們寬容的一笑而過。人生軌跡或許不同,但對生活的態度都是積極的。也會被這樣那樣的現實問題所困擾,但在跳舞的時刻心是快樂的自由的。春日播種的忙碌,或許顧不得跳舞的事情,空閒的時候,大家愛聚在一起,學一學,跳一跳舞。

光明常與陰影相伴,生活除了明媚,也會有暗淡。有誰知道熱鬧的馬燈活動下,原有的馬燈製作早已失傳,現在的馬燈製作也後繼無人?這是誰之殤?富足的生活下,是人們一顆孤獨的心。城市化浪潮下,年輕人向城市湧入,在城市流連,鄉村寧靜。但有多少的母親,在寂靜的夜晚默默思念在遠方的孩子。今夜月明人盡望,這思念會悠悠地落在何處?

活動快要結束了,而我們,還只是瞭解她一點點,驚詫於她的美麗,也憂傷她的傷痛。復古的江南,你是否在深夜長長的歎息,歎息你的過去,憂慮你的現在。未來路在何方?

三下鄉的心得 篇22

今天是“三下鄉”的第二天了,為了預防有些孩子會來的很早,考慮到孩子的安全,我們早早地就在門口去迎接孩子了 去到那裏就發現有很多家長,聽到鄰居的小孩來暑期班上學了,就帶着自己的小孩過來報名了,可是我們招生已經招滿人了,我們隊伍的人數也有限,怕無法顧及到每個小朋友們的安全,就和家長解釋説不再招生了,很多家長都能理解我們,帶着自己的小孩回去了,當時只有一個小女孩一直在那裏哭,上去問,原來是因為她知道自己不能來上課了,覺得很難過很委屈,當時她家長又回去了,她覺得很無助,一直在哭着説要來上課,當時自己多麼希望能收這個孩子啊,可又是那麼的無能為力!

只好聽隊長的話把孩子送回去,可孩子的情緒一直不穩定,我們很擔心,由於當時我的的隊友一二節都有課,只有我沒課,所以當時我就去了,但我不太會白話,還好有豔霞陪着我 孩子突然一下子就跑出去了,送孩子的路上,是那麼的艱鉅,孩子一直在哭在跑,我們很擔心,當時車又多,我一下子變得很害怕,很擔心,一無所顧地跟着孩子,卻又不敢靠近,一靠近孩子的情緒就變得更加的激烈,但又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回去,她一個人回去我們更不放心,孩子的步伐越來越快了,越快我們就越擔心,特別是看到路上來來往往的車,我們只能在後面緊跟着…… 還好,孩子的家不是很遠,孩子很快就跑進去了,我的隊友豔霞因跑的過程中身體不舒服差不多都快吐了,豔霞身體比較虛弱,不能做激烈運動,可為了這孩子,她沒想那麼多,還好最後沒發生什麼,真是辛苦豔霞了!當和孩子的家長解釋之後我們就回來了,可孩子還在那裏哭…… 出門時,我回了頭,有點失落,對於那孩子,或許是我們還沒有那緣分,但我相信她以後一定會是一個很棒的孩子!因為她那強烈的學習慾望,深深地觸動着我!

三下鄉的心得 篇23

時間過得飛快,感覺就在轉眼間,這一次的實踐活動就結束了。歷經六天的實踐,經歷了許多未曾經歷的,心裏確實多了些不一樣的感觸。也見識了許多人,許多事,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最開始兩天的實踐,到了三個村子,着實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能夠確切的體會到真正的貧困是一個什麼樣子,對農村的傳統印象也有所改變。尤其是在這裏種地的產出讓我驚異,拋去成本,畝產值幾百甚至一二百,確實是不容易。但再貧困,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希望,仍然在好好的生活,也是給我上了一節生動的實際教育課。

我校的劉霞老師和當地村民對農業種植與管理進行交流讓我感覺是受益匪淺。以前只是對種地有一些淺顯的瞭解,現在能夠明白的更多了。下午去了村裏,看望了幾户人家。其中有兩個人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也比較有感觸。一個是獨自一人生活且行動不便的大叔,他並沒有説自己是怎樣困難,日子多麼難過。一直是在和我們説要好好學習,要做棟樑之材,心中頗有感觸。另一個便是村長,四十多年一直堅守在教育第一線——鄉村,退休後便做了村長,熟悉每一户村民的情況,村民也很信服他,認為他處事公道,待人如一。在我看來這是很高的評價,當然他也配的起這個評價。

三下鄉的心得 篇24

8月17日至8月22日,我們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常德津市市李家鋪鄉進行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李家鋪鄉位於津市南郊,距津市市區17公里,東臨澧水,西依毛裏湖,與白衣、新洲、保河堤、靈泉為鄰。全鄉總土地面積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316畝。總人口1.9萬人,轄官堰1個街道居委會;樟樹、廟基、土橋、利興、燈塔、雙坪、萬家、雙堰、同樂、箭樓、樑家坪11個行政村。205公路貫穿全鄉,交通、通訊十分便利。

幾年來,李家鋪鄉堅持“一點、一線、一片”的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思路,走“林果興鄉、招商富民”的路子,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新的進展。該鄉現有果林面積萬餘畝,其中近三年發展的特色品種——梨棗,面積達到3500畝,在穩定“果木林之鄉”牌子的基礎上,招商引資取得了可喜得成績,津市旺森公司與香港天發行聯合投資新建年屠宰50萬頭生豬的項目,去年落户該鄉,投產後,大肉實行分割銷售,乳豬肉出口,李家鋪鄉及津澧一帶的生豬有了穩定可靠的銷路。引進温州老闆投資的名為“振中三農合作社”的“種養加”生態園項目,是利用山地多的優勢,發動農民大種馬鈴薯、紅薯,為該合作社澱粉加工提供穩定的“訂單”原材料,現已存欄雞鴨2萬多羽。與此同時,李家鋪鄉根據當地的特定地形、土質還大面積種植柑橘,並且成立了柑橘協會,負責聯繫外地商家來鄉里採購柑橘,柑橘的產業效益在常德市僅次於石門。

在為期6天的下鄉過程中,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是關於“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我覺得自己瞭解到了許多在學校在課堂上所無法瞭解到的事情,同時,我的個人心境也有了一些變化,或者説是有了一些提高。

在下鄉的那幾天,我們每天都會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調查,和當地的村民進行交流溝通,我這個人從小就很喜歡和別人溝通,我一直覺得和不同的人溝通,透過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在村裏的時候,我最多的是和老人閒話家常,可以説每個隊員應該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溝通,這並不是我們有多喜歡和老人聊天,而是因為這麼一個偌大的村裏,幾乎沒什麼年輕人,年輕力壯的大都出去沿海地帶打工去了。

據我們瞭解在李家鋪所管轄的11個行政村裏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現象都比較嚴重,這個情況我在下鄉之前就有在網上查閲過一些數據,所以多少是有些瞭解的,但是冰冷的數字總是不及真實的畫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歲的老人帶着六七歲的孩童一起生活,這個畫面沒有給我温馨的家的感覺,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種苦澀。在我眼裏,人的一生有兩個時間段是最温馨的最幸福的,一個是童年,而另一個則是晚年。在天真爛漫的童年裏,我們可以無所事事,可以無所顧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那時候我們可以放開的去玩耍,不需要為了學習、生計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所煩惱,我們可以開懷的去嬉鬧,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的父母會一直在身後保護你,他們會為你撐起一片廣闊的藍天。而在一個人的晚年,是在經歷過了年輕時的風風雨雨,風光也好,落魄也罷,晚年算是人生最後的避風港,兒女就是屋檐,理應為自己的父母遮風擋雨,讓他們能夠安安心心的安享晚年。

我很榮幸參加了今年我係舉行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並順利完成此次活動。活動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使得我們隊(數學系愛心支教接力服務隊)不能很好地向我們原先預想的方向進展。因此我們不得不從新調整計劃以便能夠更好地完成工作。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們及我們隊發生了和經歷了很多事情。在這些事情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很多原先不明白的道理。同時也獲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和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從而豐富了自己的大學生活。最值得高興的是,我所在的團隊是一支優秀的團隊。作為它的一份子,我自豪我驕傲。

説到總結,有聯繫到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那就當然離不開衣食住行四方面“重頭戲”了。在這主要就談談它們。

首先是衣,即穿着方面。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和完成任務;為了更好地塑造和樹立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形象,我們統一了帽子和服裝。帽子是白色休閒帽,上衣是黃色大馬褂,搭配起來十分可觀。穿在身上顯得相當精神,充滿活力。可以毫不誇張的説,此服裝可以穿出了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精神風貌。

其次就到食了,説到吃飯,那是我們活動中的一大塊問題。由於人數較多,胃口難以統一,加上煮飯的器具問題,都是用柴燒的,因此它開始就成了我們的一大麻煩,但現在回頭想想其實做飯真的是我們在那幾天的一大趣事。困難是再所難免的,但我們各位隊員都明白一個道理:困難是用來解決的,不是用來抱怨的,怨天尤人並不能減少我們的麻煩這樣只能浪費時間。最後我們是分組分工合作,四人一組,每組負責全隊一天的吃飯問題。基於我們每位隊員的相互包容,每人都做到“飢不擇食”並願意去嘗試一下其他隊員的手藝。在我做飯的最大感受是,每位隊員一起為做好一頓飯菜獻“良策”的時候是最開心的事。為做好一頓飯大家炒得沸沸揚揚,但最後總是能統一意見,做出各自滿意的飯菜。從中不僅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同時也培養了我們隊員間的默契。説句心裏話“大鍋飯”真的很好吃,非常香,雖比不上什麼山珍海味,但至少也吃得津津有味了。

再者就説到住了,我們住的是大課室,男女分開住。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都有所不同,所以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會有的,大家住在一起,顯然宿舍就成了一大講究——“宿舍文化”。每位隊員儘量做到最大包容和相處愉快。還有就是為了大家的安全,為讓隊員們睡的安心睡的踏實,我們幾個男生決定兩人一組輪流值夜,為隊裏創造一個安全放心的環境做保障。憑藉着每位隊員的擔當,我們相處得很融洽也很愉快,體現出好團隊應有的團隊精神及集體觀念。能夠處在這樣的一個環境我很榮幸。

最後就談談行了,它包括我們的言行舉止,以及活動中隊裏開展的各項活動。説話行為方面,我們注重自我的儀態儀表,儘量做到舉手投足都是美。過來就是活動方面了,在支教過程中,做到課前課時課後各個環節均胸有成竹;在慰問敬老院老人的過程中,我們真心,誠心,寬心去對待老人家們並獻上了我們準備的娛樂節目,博得了他們的陣陣掌聲,同時讓他們感到温暖。在義務掃大街活動中我們用行動踐證了我們此次活動的宗旨,為農民百姓幹實事,深的我們百姓的肯定和尊敬。

總的説來,此次在北貫鎮中心國小愛心支教過程及系列活動中。我們經歷了很多,遭遇了很多,遇到了很多困難,同時也學會了很多。正因為這樣,通過我們各位的相互努力,組建了一支有辦事效率的優秀團隊。在遇到困難和解決困難過程中,特別是處理突發情況時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變動”的思想起主導作用。這也驗證了人們常説的一句話“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因此要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靈活的變動,作出新的方案,儘量將問題完美化。一切事物盡在隨機應變,這是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唯一。恰恰是“變動”,它是對待突發情況和解決問題的最佳“良藥”。用哲學的眼光看就是,一切事物均處於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就我個人而言,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我得到了我想要得到的東西。

三下鄉的心得 篇25

大巴車在我們的呼喊聲中,轉着一圈又一圈的盤山公路,在和煦的陽光、清澈的天空的迎接下,我們終於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咸陽市淳化縣方里鎮。

淳化縣,全國有名的“北五縣”之一。它的出名不是因為有什麼享譽海外的特產或是名勝古蹟,而是一個字---窮。因為地處高塬,能夠種植的土地相當的匱乏。它們的經濟來源只是種植一點糧食和蘋果,在只靠天吃飯的情況下,他們的收入只是能夠温飽。那裏的人們每日都掙扎在温飽線上。而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這裏有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我們在作社會調查的時候,到處看到的都是老人、孩子和婦女,年輕人或是身強力壯的男人,幾乎是看不到的。留守在家的人依然靠種植蘋果和莊稼度日。或許每月接到在外的人寄回的錢,或許是孩子上學的時候,也或許是逢年過節。這裏的人們很少走出這座高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所以,理所當然的,當我們到達那個地方的時候,許多小孩就在我們所住的學校門口看着我們。我們上前和她們交談,費了點周折才有人和我們交談。那些孩子大多都是乾乾瘦瘦的、黑黑的,脖子和胳膊、腿都髒兮兮的。在以後的交談和更深瞭解中,我們知道到了,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務工去了,家裏的老人照顧孩子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是忙於生意、農活,無暇顧及孩子。但是孩子們的求知慾,卻一點不減。

每天清晨我們還沒有起牀,有些孩子都已經等在學校大門外;每天放完學,總有學生還在學校停留着,與我們交談玩鬧;上課時他們都很認真,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讓他們勇氣倍增。回答問題時你爭我搶,手都舉的很高很高。

從他們清澈的眼神裏,我看到了渴望,看到了希望。

我們在走的前一天下午,按照計劃舉辦了一場文藝演出,很多孩子也加入了我們的表演隊伍中。他們送給我們一首歌,叫《長亭送別》。很淒涼的一首歌,他們的發言是:“送給帶給他們快樂的哥哥姐姐們,你們一路走好!”我們在排練的時候,大家都有一點莫名的傷感。文藝演出前有一個小小的捐贈儀式,我們代表學院向方里鎮中心國小捐贈了兩千餘元的學習用品和體育器材。學生們高高興興的領着那些捐贈品,很是高興。開學了,他們就能用這些東西了。孩子們的眼裏,滿是喜悦。

吃晚飯的時候,突然一個隊員帶着個女學生進來了,他告訴那個隊員説她要找一位扎長頭髮、穿紅衣服的姐姐。那個隊員知道了以後就帶她過來了。原來那女孩是要給那個女隊員送一幅素描。那女孩剛上五年級,她畫的是那個女隊員,令我們不可思議的是,她畫的非常好!很難想象她那麼小,卻能憑記憶畫出那麼逼真的素描頭像。那個女隊員感動得熱淚盈眶。吃飯時,她告訴了我們她和那小女孩之間的故事。那是我們剛到的那天下午,來支教組報名的人很多,我們規定的名額都已報滿,也婉言謝絕了好幾位家長的請求。這個女孩來的時候,我們也婉言拒絕了她。但這個女孩對那個接待她的女隊員説了一番這樣的話,“老師,我是農村娃,沒見過你們這些從大城市來的老師們。我很想學習,很想跟你們學些知識,請你們收下我吧”。那女孩滿眼都是那種渴求、渴望的眼神。那女隊員不忍心打碎孩子的希望,就私下收留了那女孩,再加上有女隊員對那女孩有時不經意的關心,那女孩對女隊員是感激信至。所以在臨走時送了那幅素描畫像。

孩子的心很單純,也很容易滿足。

在我們要走的前一天下午放學,很多孩子不願意回家,一直在哭。我們這些在外做社會調查的剛回到學校門口,就看到好多孩子蹲着站着的,全都在那哭。過去問過之後才知道,他們是不願意我們走,要我們留下來。我們很心酸,所有的隊員都抱着那些小孩哭,大家邊抹眼淚邊哄着送孩子們一一回家。我們回到宿舍然後就開會,有些孩子又在學校門口徘徊,也有打電話給我們這些“老師”希望我們不要回去。第二天差不多六七點,又有一些孩子在學校門口徘徊,等待着送送我們這些“老師”。我們的眼睛又濕潤了。坐在車裏,天上飄滿了細雨,或許是,我們所有人的眼淚吧。

我們隨着當地的一名老紅軍遊覽了當地的著名戰役發生地---爺台山。在這座不足五十平米的山尖上,很難想像當時我們進行的自衞反擊戰打的有多麼艱苦。山雨飄飄,可是我們的激動心情卻一絲不減,還和老紅軍一起唱起了革命老歌。老紅軍即興還給我們唱了他去抗美援朝時的朝鮮歌曲。在我們的歡呼聲中,他還教我們了好幾句日本話,大家學的很開心。下山時,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小型的革命文物陳列館,那裏有好多我們在電視才能見到的東西,爆破管、放毒氣面具、炸彈等等。我們每個人都還和那裏的一把步槍合影,摸着那東西真的感到不可思議!

大巴車呼呼的駛離了方里鎮,我們整個車廂安安靜靜的,沒有一個人再開玩笑。我知道,每個人都在想事情,每個人都在思考很多很多的事情。

五天的下鄉生活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與老師和同學一起到外面進行社會實踐,是鍛鍊與人相處的能力的好機會。互相關心同學,配合老師,讓活動儘可能順利,生活儘可能方便愉快,親身經歷了三下鄉後,我對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三下鄉”活動是我們學生深入基層,瞭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體會科學發展觀在農村是如何開展的,以及三農問題在農村是如何有效的得到解決的,讓我們當代大學生能夠跟深層次的理解黨的指導思想,傳播先進的教育、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引導我們積極的投身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

我們大學生正處於風華正茂之年,年青是我們的資本,實踐是我們的敲門磚,人生的精彩此二者必皆具備。通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得出:我們要有“吃得苦中苦”的精神;“乘風破浪會有時”的信念;“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氣魄。只有這樣的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跟好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吹起衝鋒的號角衝向成功。

此次活動很是鍛鍊我們這些學生,這不單單是一次豐富我們生活、鍛鍊我們的實踐,也是我們人生一次小小的洗禮。雖然只有五天,很短很短,但是卻給我們很多的感慨。我們真的學到很多的東西,親眼看到了我們曾經只是在電視上看到的窯洞和土塬,也調查到了很多隻是在電視上看到的腐朽人員的劣跡,也親身體驗了遊塬玩鬧的快樂。遠離城市的寧靜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祥和,更重要的是,這讓我們對自己以後的未來有着重新的思考,也許會改變一些人的人生軌跡。很多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研究,值得我們想想在以後的人生路中遇到了這些問題我們該怎樣面對、該怎樣解決。

所以,真誠的希望以後這種實踐活動可以更多地在大學中展開,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看看不一樣的地方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多的接觸到一些自己身邊沒有的人和事,自己去探索那些不所知的事情,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該是什麼樣子的。有些時候,不經意的一些事情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種習慣,甚至是一個人的一生。

寫在最後,光陰似箭,短短的五天很快就過去,從這個特別的旅程中我獲益良多,無論是與隊友的交往還是所見所聞,然而作為我們國家的新人,不單要充實自己,而且當我們學有所成之時,我們是否要報答養育我們的土地,帶領尚且貧困的同鄉走出山區,走出貧困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dwve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