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環境監測工作心得體會

環境監測工作心得體會

20xx年在這次的環境監測工作中,體會到了實踐出真知,研究生應把自己的所學專業理論融入到實踐中並接受檢驗,在實踐中成長成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環境監測工作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

環境監測工作心得體會
20xx環境監測工作心得體會篇1

10月22—23日,我站一行5人(李伊勝、龔黎明、陳曉華、樊玲鳳、唐志勇)赴湘潭環保監測站學習考察,考察學習人員參觀了湘潭環保監測站實驗室、檔案室、黨建學習園地和辦公環境,聽取了該站領導關於環境監測站機構設置、能力建設、管理機制等情況介紹,然後兩站就實驗室建設、監測分析工作、質控工作、綜合技術工作、檔案建設、監測科研情況進行了交流。通過參觀交流學習,考察人員對湘潭環保監測站實驗室高標準建設、高效益運行的做法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爭闖一流的工作機制和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同時通過此次交流學習考察,達到了目的,增進了兩站之間的友誼。

1、總體感受

通過這次赴湘潭環保監測站的考察學習,感受非常深,對我的觸動很大,特別是在實驗室建設、分析工作、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機制和科研方面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1.1 湘潭站的實驗室建設非常到位。實驗室的佈局和設備的設計都是請非常專業的公司設計和製造的,比如通風櫃,每一個化學實驗室、前處理室、有機物分析、油類分析等全部安裝了標準的通風設施,效果非常好;微生物的分析實驗室一大間,分成兩小間,裏面一間專門做分析,外面一間做準備,進去必須脱鞋,免得分析受到污染;大型分析設備都是分開的,如原子吸收、氣相色譜、原子熒光等各是各的實驗室,儀器設備與載氣也是分開的,而且載氣都是用櫃子裝好了的,不會發生危險;另外還有蒸餾、消解等前處理裝置,設計非常合理實用。另外,湘潭站的實驗室在同一層,取水取樣前處理都非常方便,併為以後的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

1.2 湘潭站的環境監測工作非常規範。舉個例子:為了採樣的規範,將採樣瓶分得非常清楚,不光清水壺和污水壺分開,而且將每一個項目的採樣壺和採樣瓶都分開了,每次採樣就用這些採樣壺或瓶,採樣器具、固定劑等儲存在一個專門的房子裏面。

1.3 監測工作程序流暢,室與室之間、同志之間溝通到位,工作效率很高。嚴格按照質量體系的程序工作,比如需要開展一個新項目,首先是質控室對該項目進行充分的論證,本站能力具不具備,技術人員能力如何,如果不具備開展新項目的能力,那麼就委託出去,若具備開展的能力,那麼就創造條件開展起來。再舉個例子:假如一個監測數據出了問題,首先是在實驗室分析進行核查,做比對,然後是對樣品交接環節進行核查,再次是對現場採樣環節進行核查,直到最後找到問題所在,室與室之間、同志之間及時進行溝通,不把責任推給別人,不把問題留給領導。

1.4 專業技術的學習和培訓抓得緊。比如:對於常規分析項目,1到2年一交換,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除大型儀器設備外,分析人員都拿得出手,形成了一個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良好學習氛圍。

1.5 為提高監測工作技術水平,把監測科研當做工作任務來抓。每年都有2-3個監測科研課題,有省、市或環保局的科研課題。

1.6 環境監測檔案非常規範。文書檔案由辦公室管理,儀器設備檔案由設備管理員整理和管理,技術檔案和數據庫由綜合室來管理。檔案管理非常規範到位,比如一個驗收監測項目:檔案應包括驗收監測委託函、合同書、驗收監測方案、任務單、採樣記錄、分析記錄、質控記錄、三級審核簽字、驗收監測報告、“三同時”驗收登記表、環保局驗收評審意見、環評報告及審批意見等;儀器設備檔案包括採購申請、儀器驗收意見、儀器清單、説明書、使用記錄、維修記錄、檢定記錄等等。

2、建議

2.1 加強實驗室規範化建設。增加油類分析、有機物分析、四樓大實驗等的通風設施;改造和規範生物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和載氣要放置在不同房間,避免發生危險和污染。對於實驗室不規範會其他不足之處,做分析的人員是最有發言權的,我提議各位分析人員或質量管理人員,對於實驗室不規範或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將這些措施彙總後,向市局打報告申請資金,然後力所能及的對實驗室進行一些改造,儘量的符合監測質量要求和職工的健康要求。

2.2 加強監測分析技術學習培訓。對於常規分析項目每位分析人員都應掌握,1-2年就要換項目,採取崗位學習和本人講課的方式促使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於重金屬和有機物的還可以送到廠家或技術力量強的監測站跟班學習,或聘請專家來講課,從而不斷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

2.3 嚴格按照本站《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規定的各項工作程序辦事。比如儀器設備的採購、驗收、管理、維護、檢定、使用、報廢、建檔等,必須按照儀器設備採購、管理程序來辦事,分清責任,明確職責。其他的如驗收監測、委託監測、質量管理、分包、內審等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按程序辦事,會造成工作失誤或錯誤,給單位或個人帶來損失。

2.4 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一是要加強溝通,對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室與室之間、同志之間要共同商量解決,不要推卸責任,一問三不知,把工作做細一點,那麼問題會少一些,工作效率和效益會高一些。舉個例子:對於監測任務單的問題,各相關科室均應發一份,相關的人員均應通知到位,以便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時候做分析的或寫報告的人不知道有這個任務,導致不能按時交差;另外一個就是環評現狀監測有時候有新項目,下任務單的時候要和分析室與質控室協商好,具備條件的就開展起來,不具備條件的就不接受委託或接受委託後送到省站去做。二是要加強配合,監測站人員少,大部分工作不是獨立的,像生產車間一樣,那個環節出了問題,所有的努力有可能白費,必須要很多同志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目前的項目負責人制度很好,一項工作就由項目負責人去指揮、安排和協調,其他的負責人不要隨便干涉和插手,但要積極配合和相互支持。

2.5 要加強環境質量的評價和研究,提升監測科研能力,促進監測技術水平的提高。爭取國家、省、市或環保局的科研課題和科研經費,本站若不具備實力,可以與高校、省站或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完成,把我們的大量監測數據和監測報告變成監測成果,不斷增強出成果的能力,促進監測技術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從而能説清環境質量狀況、污染源狀況和環境風險。省站站長王盛才同志在《推動環境監測實現三個轉型》一文中談到“深入開展環境質量的監測、評價與研究。保護環境質量是一切環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監測工作亦應如此。説清環境質量是各級環境監測站的最根本任務。監測站作為政府的‘耳目”’,是代表政府對轄區環境質量進行監視性、研究性監測,及時掌握環境質量狀況,發現潛在的環境隱患,深入研究預警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和風險,使政府對環境質量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撐,為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因此,要強化對突出環境質量問題的深入研究,推動環境管理由粗放型向精準型、由主觀決策向科學決策轉變,推動環保工作由被動、事後、補救、消極轉變為主動、事前、預防、積極,這是監測系統向技術轉型實現科學發展的核心。”由此可見,搞好環境監測、環境質量的科學研究是何等的重要。

20xx環境監測工作心得體會篇2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短短兩個星期的實訓生活無聲無息的接近尾聲了,然而實訓的過程還歷歷在目。

我們的監測項目是對我們學校的人工湖進行監測,測出各個指標並給出相應的治理方案。

兩個星期的實訓時間,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使我在理論上對環境監測整領域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實踐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明白了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高專技術人才一定要做到了學以致用,更學到了其它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説受益非淺。除此以外,我還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別人溝通,如何更好地去陳述自己的觀點,如何説服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又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這次實習對於我以後學習、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淺,在短短的兩個星期中讓我初步從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認識,也讓我初步的認識這個社會,對於以後做人所應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啟發!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會成為我今後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在校學習,對程序設計有了理性的認識和理解。在校期間,一直忙於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機會也沒有相應的經驗來參與項目的開發。所以在實訓之前,環境監測對我來説是比較抽象的,一個完整的項目要怎麼來分工以及完成該項目所要的基本步驟也不明確。 而經過這次實訓,讓我明白一個完整環境監測的流程,必須由團隊來分工合作,並在每個階段中進行必要的總結與論證。

經過這次實訓,我對環境監測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與深入,對相應的工作原理認識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針對相應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我感受最深的,還有以下幾點:

其一、實訓是對每個人綜合能力的檢驗。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時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們還需要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操作能力。

其二、此次實訓,我深深體會到了積累知識的重要性。俗話説:“要想為事業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我對此話深有感觸。

再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讓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的教育與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監測化學或是治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它的發展卻是在實踐中來完成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一個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在此次實訓過程中我是第三小組的負責人,其間的管理與工作責任心的重大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與管理中與同學,在工廠實訓與工人師傅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説,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突然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這裏本來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活的路呢?生活的路也是人走出來的,每個人一生總要去很多陌生的地方,然後熟悉,而接着又要啟程去另一個陌生的地方。

在不久就要踏上人生另一旅程的時候,有時不免會感到有些茫然,感到無助,但生活的路誰都無法預設,只能一步一步摸索,但只要方向正確,不要走入歧途,走哪條路都走向光明。

作為初涉社會的開端,這裏有許多回憶和聯想,面對殘酷的現實社會,每個人都無法選擇逃避,除了勇敢面對,我們也無從選擇!

走向明天,我依然走我自己!不再茫然……

20xx環境監測工作心得體會篇3

7月15日至8月15日,我在##市##縣環境監測站參加暑期研究生社會實踐學習。按照環境監測站對《##縣環境監測站計量認證及監測能力建設》實踐項目的總體計劃安排,與相關人員從環境監測標準、監測點位、採樣技術、測試方法、監測數據、監測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環境監測管理和技術上的交流學習、探討互動。另外還學習了環境監測站關於計量認證、實驗室資質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質量手冊》和《監測站工作程序性文件》,加深了對監測程序的瞭解認識。

古人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研究生社會實踐給我提供了一個接觸基層感受實際的寶貴機會去促進專業學習,在實踐中見世面,增才幹。基層社會能夠反饋給我們社會得需求並指導我們進行相關研究,為我們的科學研究選題和立項提供豐富的背景素材。通過校外專業實踐,切實瞭解專業的社會需求點,以及自己知識結構中需要加強提高的部分,返回校園後能針對性地補充和鑽研,這樣就可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並實現服務社會的本領。實踐出真知,研究生應把自己的所學專業理論融入到實踐中並接受檢驗,在實踐中成長成才。

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可能是大部分研究生就業的一個先天不足的劣勢。而研究生校外專業實踐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幫助我們獲得相對優勢,在競聘過程中社會實踐的經歷和經驗肯定比傳統的專業實習、參與項目更具有説服力。

另外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一方面實踐單位就是用人單位,實踐的過程就是試用的過程;

另一方面研究生在實踐中可以收集就業信息或者直接與用人單位接觸。

研究生校外社會實踐是一個鍛鍊交際能力,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有效溝通的絕佳機會。在報到實踐單位以後,就要積極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融入單位羣體當中去,虛心學習,和睦相處;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質與人際交往技巧不是與生俱來的,只能從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學習和體會。另外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實踐中不同階層人士的奮鬥經歷和成功案例,還可以準確定位自己的社會角色,幫助自己做出階段性的職業規劃和長期的人規劃。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耳目”,通過測試獲取的監測數據是描述和評價環境質量的基礎資料,也是環境執法、監督、決策、管理、服務的依據。從原始數據的獲取、記錄到運算、整理過程中,環境監測站的團隊精神和認真細心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一名研究生要腳踏實地,勤於觀察,善於學習,不斷提高從日常試驗數據中敏鋭捕捉有效信息的本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科研試驗中哪怕是個小小環節負面影響到最終客觀“產品”的可能。

環境監測技術是在環境分析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國家為了有效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推行了清潔生產,環境監測站要想對企業的環境污染情況及時跟蹤監測,熟悉企業的生產工藝就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瞭解排放污染物的生產環節,並去監測污染物的排放情況。

學科交叉促進了監測技術的更新進步,生產工藝和設備的革新換代。現在我們在試驗研究中,交叉學科技術的互動利用也許能夠減小試驗成本,快捷高效地讓思路豁然開朗難題迎刃而解。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風險問題,環境污染物種類和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特別是複雜的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科學及時準確監測與否,事關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於此涉及到的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分析方法也應得到豐富完善,由於三級監測站的監測科研能力有限,研究生社會實踐給我們提供了合作的支點,同時為我們之間架起了科學研究交流的橋樑,我們可以利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儀器設備等優勢,在相關學科的領域內加強與環境監測站的合作,解答他們監測科研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技術等難題,不斷合作研究、改進、完善,並把這些好的方法和好的經驗在有關期刊上公開發表,與廣大的一線監測科研技術人員和相關的研究人員交流受益,不斷推進實現監測分析方法的先進性、標準性、規範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98v6w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