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通用25篇)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通用25篇)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

我來談一下我對這本書的讀後感。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通用25篇)

這篇文章講的是小主人公王葆得到了一個寶葫蘆,寶葫蘆説他能為王葆帶來幸福,可是寶葫蘆卻一次又一次地闖禍,後來十分慶幸,只是一場夢而已。

寶葫蘆他所認為的幸福就是有些人認為的:有吃有玩,還有鈔票花。按他的理來説,王葆擁有他以後一定是幸福的但是正義感十足的王葆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寶葫蘆偷來的時候,他就更討厭這種所謂的“幸福”了。我認為王葆所謂的幸福是:被大家認可,得到實實在在的榮譽。這種幸福寶葫蘆是給不了的。

在這個故事裏,我覺得我喜歡的人物就是王葆,雖然他給我的印象就是有點小虛榮,但是他知道了寶葫蘆給他的東西所有都是偷來的時候,他十分生氣,決定不再要寶葫蘆了。我從這看出了他的正義感。而且他和他的朋友們,語言十分質樸,很令人喜歡。

還有一個人,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就是楊栓兒。他是一個壞角色,經常偷盜。可是他看見王葆手裏拿着寶葫蘆從無人售書店裏偷的書的時候,楊栓兒卻嚴厲的説了王葆,雖然不是王葆拿的。從這個角度看,還有點男子氣概。

當時我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確實想不到這個故事的結局竟然是個夢!?但又不禁讓人沉思,開始十分想得到寶葫蘆的王葆,最後竟巴不得親手毀了它。正反襯了不勞而獲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取得的。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

一場夢,滲透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講述了小學生王葆,在釣魚時遇到了能實現任何願望的寶葫蘆。於是,王葆讓寶葫蘆幫他釣魚,幫他借書……可是,寶葫蘆只會盲目服從,令王葆感到了煩惱與痛苦,於是他拋棄了寶葫蘆,最後發現一切都是一場夢的事。

看完這本書,我懂得了不勞而獲只能帶來煩惱和痛苦,也知道了投機取巧而不付出努力的人是不會成功的,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的果實。要勤奮,有毅力,做一個誠實的人。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所爭取的。比如那些偉人,他們成功的背後,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正是因為他們付出的汗水和艱辛要比我們多,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偉大,被人們稱讚。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做到最好,就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而不是去借助他人的力量。

這時,一個關於付出與回報的故事浮現在我的腦海。有兩個人同時遭遇到了不幸,來到閻王面前,閻王對他們説:“你們可以轉世投胎重新做人。一種是索取的人,另一種是付出的人,你們各選一個吧。”第一個人聽完閻王的話,暗想:我這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那種無憂無慮只向別人索取的日子,他趕緊對閻王嚷道:“我先選,我先選,我要選做那個一生只向別人索取的人。”第二人對閻王説:“那我就選擇做那付出的人。”閻王聽了他們的決定,告訴他們:“第一人來世投胎做乞丐,因為乞丐一生不用工作,只須向別人伸手乞討便可。另外一人下一輩子做富翁,因為成為富翁後就可以向別人施捨自己的財富。”這個故事告訴我:天上不可能掉餡餅,一切事情都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最終是沒有好下場的。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凡事只有付出,才有收穫,只有努力,才有回報。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

最近呀,我看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書可比電影好看多了,裏面有主人公王葆的心理描寫,還有很多景物描寫,看得我身臨其境,不亦樂乎!

書中主要講了有一個叫王葆的孩子,他非常喜歡聽奶奶講故事,奶奶就總是講寶葫蘆的故事給他聽,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幸福,要什麼有什麼,王葆覺得這樣真好。正巧有一天。王葆自己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一連在地上打了好幾個滾。覺得他自己總算可以要什麼有什麼了,開始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好,要什麼有什麼。可是到了後來,卻發現寶葫蘆知道了自己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自己沒有什麼事可做了。到了後來還發現寶葫蘆的東西是偷來的,一氣之下,他就把寶葫蘆給扔了,自己也就徹底輕鬆的過上原來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什麼事都不能依賴別人,要開動自己的腦筋,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寶貴的。有了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成果,才知道勞動的辛苦,就不會把別人的勞動不當回事了。

以前我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依賴爸爸媽媽,從來不自己先考慮考慮,讀了這本書後,我想: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自己先開動腦筋想想,因為我覺得,用自己的勞動換來成功是最幸福,最甜美的。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4

媽媽今天給我買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寶葫蘆的祕密》。

書裏寫着王葆很愛玩,不愛學習,但很愛釣魚卻總釣不上。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他釣上來一個神通廣大的寶葫蘆。寶葫蘆給王葆實現了許多願望也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王葆釣不上魚寶葫蘆就給王葆變出許多五顏六色的金魚,王葆餓了寶葫蘆又給他變出許多好吃的出現他面前,還為王葆做了電動機器人,讓他在同學面前出盡了風頭,幫助王葆在學校得了各種各樣的獎狀。

和同學下棋比賽的時候寶葫蘆竟然讓王葆吞了很多棋子,考試的時候王葆不會做寶葫蘆就把王葆的試卷和同學換了張,被老師發現了,讓他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抬不起頭來。經過換試卷那件事王葆決定不再依賴寶葫蘆什麼事都自己做。

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不依賴別人。如果什麼事都不勞而獲,就像小偷偷東西的感覺,天下沒有掉陷餅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績才是令人驕傲的!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5

“《寶葫蘆的祕密》?”對!最近,我讀了一本這樣的書,它就像是一本魔法書,讓我時時刻刻都想看,上學的路上看,放學的路上也看,就連上廁所的時候我還在看。今天,就讓我帶你們去領略一下這本書的風采吧!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開心的,是激動的,是期待的,帶着這樣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頁,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串串生動的文字,便映入了我的眼簾,我心中的期待又濃了幾分。我又翻開了第二頁,一個個搞笑、有趣、疑惑的故事,看得我一會兒捧腹大笑,一會兒懊惱不已,一會兒激動,一會兒驚訝,此刻,我的好奇心已經上升到了極點,我帶着這樣的心情又翻開了下一頁,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看得我目不轉睛,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覺中,我都看了一大半兒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叫王葆的小男孩,偶然間,得到了一個神奇的寶葫蘆,從此之後,他的生活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想要什麼,便有什麼,過着神仙般的日子,可是這寶葫蘆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例如:有一次數學考試,這是王葆最頭疼的問題,在考試中,王葆不停的請求寶葫蘆幫他變出答案,可是一直沒有反應,直到快要交卷的時候,一個叫蘇鳴鳳的女生,她的試卷竟然不見了!她可是全班最優秀的學生,反而王葆原來的白卷變成了一百分的試卷。“呀!”看到這,我竟失聲喊道,“你想要的東西,全……全都是……是寶葫蘆偷……偷來的!”我不敢相信,原來這就是寶葫蘆的祕密?神通廣大的寶葫蘆竟然是一個可惡的“盜賊”,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了看,千真萬確!“寶葫蘆!你怎麼可以這樣!”這時,王葆生氣的把它重重的往地上一砸,現在,就連我也想把寶葫蘆扔掉!如果我擁有寶葫蘆,我一定好好讓它改過自新,讓它變成一個誠實、善良的葫蘆!誠實,就是考試不作弊;誠實,就是偷吃了糖,也要勇敢的説出來;誠實,就是要有一顆敢於面對的心……

看完後,我輕輕地合上了書,但臉上的驚訝還在,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場夢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裏感到很欣慰,再仔細回想前面的內容,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每個人都有夢想,只要為夢想付出了汗水,才會無愧於心!

這,是一本好書!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6

寶葫蘆的祕密中的主人公王葆是一個十分懶散的人。他什麼也不會做,就連自己的腳趾甲也不會剪。王葆的奶奶給他講過寶葫蘆的故事,於是他十分想擁有寶葫蘆。一天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了他在湖邊釣魚,結果釣上了他夢寐以求的寶葫蘆。他就陰差陽錯的當上了寶葫蘆的主人。

一天王葆和同學下象棋,寶葫蘆就理所當然的躲在了附近的一棵樹上,寶葫蘆聽見主人在樹下一下叫吃馬,一下又叫吃車,吃這吃那。結果把棋子都吃下肚子了。

又有一次,王葆數學考試,他叫寶葫蘆幫他作弊。寶葫蘆把同學的答案”搬“到自己的卷子上,可是寶葫蘆把同學的名字也給”搬“來了。惱羞成怒的王葆衝進了竹林,把寶葫蘆給扔回了湖裏。他終於明白了世界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為了兩個月後的游泳比賽,他發奮鍛鍊,終於取得了冠軍。

書中的王葆不正是我嗎?懶散、怕吃苦、怕失敗、做什麼事情都依賴家人。這些缺點不正是我的缺點。我要向王葆學習、拋掉自己的”寶葫蘆“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一個誠實、勇敢、上進的陽光少年。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7

今天,我要給你們介紹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寶葫蘆的祕密》,講的是一個名叫王葆的國小生,好吃零食,又愛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個像寶葫蘆一樣的寶貝,可以不費事不操心地獲得一切。一天,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他有了一個寶葫蘆,心裏想要什麼,那個東西就會擺在他的眼前,什麼金魚、畫報、玩具……要什麼便有什麼。

得到寶葫蘆後,王葆很開心,從此以後,似乎變成了一個“閒人”,自己不再做任何事情,寶葫蘆簡直是萬能的寶貝。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一次次的出醜,讓王葆認識到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於是就把寶葫蘆給扔了。最後,王葆發現自己只是做了一場夢,他非常慶幸自己只是在做夢,明白了不勞而獲,不動腦筋,凡事靠別人是不對的,他決心要做一個好學生。

其實在生活中,我也有和王葆一樣的經歷,多麼想有一個三頭六臂的機器人,幫我寫字、洗衣服、搞衞生……這樣該有多舒服啊!但是,這樣是不對的。我想,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俗話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要努力學習,不怕苦不怕累,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能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幫老師分擔點責任,自己也會學會許許多多的本領。

書籍是智慧的源泉,知識是夢想的翅膀。我要多讀書,多練習每一樣本領,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8

你知道寶葫蘆嗎?寶葫蘆是一個想有什麼就有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用什麼就用什麼的寶貝。

《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講了主人公王葆的奶奶經常給王葆講各種各樣寶葫蘆的故事,於是王葆也想擁有一個這樣的寶葫蘆。一次,王葆在河邊釣魚的時候,偶然釣到了一個這樣的寶葫蘆,寶葫蘆給王葆變的東西吃不完也用不完,有了這個寶葫蘆王葆學會了偷懶。一次數學考試王葆想考一百分,就委託寶葫蘆幫忙,可就在王葆交卷的時候,別人的試卷到了王葆的手裏。後來王葆知道了寶葫蘆變的東西是偷來的,一氣之下王葆就把寶葫蘆扔了,但寶葫蘆自己又跑了回來,他又把寶葫蘆劈碎,但寶葫蘆又自己復原了,又把寶葫蘆用火燒,可它竟然不怕火。

讀完這本書後,我知道了什麼東西都是通過勞動獲得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辛勤的勞動就沒有成功的喜悦,我想我們不能像王葆那樣異想天開,要做一個腳踏實地,辛勤勞動的人,這樣才會收穫成功和喜悦。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9

暑假期間,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和家長一起讀《寶葫蘆的祕密》。我很快就看完了這本書,比媽媽讀完要早兩個星期。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叫王葆的小男孩。有一天,王葆的奶奶要給他洗腳還要給他剪指甲,這下子急壞了王葆,光着腳就往外跑。可是讓奶奶給拽住了。王葆提出條件:要奶奶給他講故事。於是奶奶就講了一個寶葫蘆的故事。故事裏説了張三、李四、王五、趙六怎樣得到了寶葫蘆。王葆聽得入了迷,幻想着自己也擁有寶葫蘆的神奇的時光。

星期日,王葆去學校做電磁起重機,可那天不知怎麼了,他和同學吵了起來,最後回家發了一會悶,便睡着了。睡着睡着有人喊:王葆,釣魚去!他起來後看見桌子上有釣具,拿着就去了河邊。到了河邊沒見着一個同學,氣又上來了,可是又想:如果一起釣,釣到的魚肯定很少,就安穩的練起了釣魚。這時一個聲音傳來“格咕嚕”,原來是寶葫蘆。就這樣,王葆擁有了夢想中的寶葫蘆。王葆讓寶葫蘆幫他辦了很多的事,開始王葆還覺得這真是幸福,可最後發覺寶葫蘆非常自私,總是幫倒忙。

後來,王葆聽見了一聲“瞧瞧你睡了那麼久!”原來這是一個夢呀。我覺得他肯定認為,多虧這是個夢。哪能什麼事情都要依靠寶葫蘆而沒有自己的主見呢?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完成夢想。

如果我有寶葫蘆,我會讓它施法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幫助那些流浪狗和流浪貓,讓它給沙漠增添綠色,給地球更多的保護和生機。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0

在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是《寶葫蘆的祕密》,讓我深受感悟。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主人公王葆在荷塘釣魚時,意外獲得了一個寶葫蘆,這個寶葫蘆能變出任何王葆想要的東西也因此,寶葫蘆給王葆闖了許多禍。後來,王寶得知真相,寶葫蘆變出的東西都是偷來的。從此,王葆毀掉了寶葫蘆,和別人説清真相後又開始幸福、踏實的生活。王葆突然醒來。原來這是一場噩夢。

在書中“‘啪!’我對準寶葫蘆就是一刀,當時一點也沒有考慮,就是那麼一刀。我一刀下去,把這個寶葫蘆劈成了兩半,才覺得有些可怕。”這段話給我的印象最深,文中“我一點也沒有考慮”説明王葆當時是下定決心要把寶葫蘆毀掉。“一刀下去”説明王葆能知錯就改了,並且不想讓寶葫蘆再去傷害別人了,還表現出了王葆很憤怒的心情。

通過這個故事,我聯想到了自己身邊也有類似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在做數學作業時,有一道題難住了我,在這時,我多麼想有一張答案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啊!當我的書包又變亂的時候,我多麼想用魔法把書包變整齊啊!當我每次想出門時,我多麼想讓攜帶自動繫好啊!但是,當我看了這本書後,我徹底地改變了我的想法,因為我知道了: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要總讓別人幫你幹這幹那,因為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幹,生活才會更美妙。因此,我比平時變得更樂觀了,更勤勞了,頓感覺生活一切皆美妙。

不勞而獲只能帶來煩惱和痛苦,投機取巧而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到勞動的果實。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1

《寶葫蘆的祕密》是作家張天翼的最具代表性的童話之一,是發表於1957年《人民文學》第1-4號。這部童話寫得既平安又幽默,具有深刻的教育和啟發意義,備受一代代的小讀者的喜愛。

文章中寶葫蘆是自私自利、好逸惡勞思想的一種象喻潛藏在王葆的思想意識深處,是他心頭的黑影子。世界上人們所需要的東西,沒有一件是人人真正的幸福,必須要用自己的雙手共創造。

這部作品通過一系列充滿兒童情趣和特點的生活細節及心理描繪,刻畫了王葆這一個性新明的少年形象。他是一個熱心善良的好孩子,但又有一些不良思想觀念;而當他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錯誤時又能勇於改正。他的形象很容易引起我們的認同和共鳴。

通過讀了這篇童話,我學習到做人要熱心善良,同時如果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應該勇於承認並且能夠改正,這樣才能做一個老師和家人喜歡的好孩子。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2

天上不會掉餡餅。 —— 題記

如果你明白寶葫蘆是偷東西的,你還想得到寶葫蘆給你帶來的幸福輕嗎?相信你們會説:”不。“

開始讀這本書時,我覺得寶葫蘆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定貝,它能讓我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我要是也有一個這樣的寶葫蘆該多好呀。以後我就不愁吃喝了。可是往後讀了我才發現,寶葫蘆是把別人的東西偷過來給主人用時,我的想法完全變了。我覺得寶葫蘆可以帶來不勞而獲的東西,同時它也可以給擁有它的人帶來災禍,和無窮的煩惱。因為本來是可以不撒謊的,卻為了要隱藏寶葫蘆撒了許多謊。

作品主要寫了天真活潑的中學生王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寶葫蘆。王葆做了寶葫蘆的主人後,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因此獲得了一種不勞而獲的”幸福“。可擁有了這種不勞而獲的幸福卻讓王葆麻煩不斷。像下象棋把”馬“吃到了嘴裏、從來不撒謊要被迫撒謊、看電影偷到了好朋友的座位、考完試拿別人的試卷被教師發現……

最後王葆終於發現寶葫蘆給他的東西並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而是把別人的東西偷過來的給自己用的。王葆做出了選擇就是把寶葫蘆的祕密告訴大家,並認錯。這樣就跟大家解釋了這段時間發生的一切事情。也可以不讓寶葫蘆繼續禍害別人了。醒來後發現是一個夢。

王葆把寶葫蘆扔了,我持兩種觀點:一種是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王葆完全可以留下寶葫蘆自己享用,就算沒有家人和朋友起碼有無窮無盡的東西何苦苦了自己呢?第二種是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如果這樣就算沒有那種特殊的”幸福“,可是和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不是比所有的”幸福“都幸福嗎?我還是贊同第二個觀點。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勞而獲得到的東西是不會心安理得的。就拿本書的主人公王葆來説吧,他還不知道寶葫蘆是偷來的東西時都如此的不自在。要撒一個又一個的謊。當他知道是偷來的東西時是多麼的痛苦,因為偷,他失去了親人,朋友,因為偷,他辜負了大家對他的信任。那時他的多麼的難受呀。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天上沒有掉陷餅的好事“,一切幸福只能靠自己的勞動。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3

每個人都會有祕密,就連一隻小葫蘆,也不忘有個祕密,那個祕密就是:它可不是一隻普通的葫蘆……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走進它的祕密中。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男孩,來到湖邊釣魚,意外地發現了這隻神祕的葫蘆,並把它帶回了家。之後,葫蘆幫他實現了許多願望,也給他帶來了許多煩惱。最後,小男孩從睡夢中醒來了。原來,他那是在做夢呀。

看完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我恍然大悟,喲!原來是這麼回事!要是我也有一個什麼願望都可以實現的寶葫蘆,那該多好!我不禁遐想起來……不過,後來我又轉念一想,雖然什麼都實現了,但那並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也不是自己做的,根本沒價值、沒意義,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有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我覺得,做某些事都可以親身體驗一下,那樣會變得很有價值,而且,要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相信,一些不可能的事,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就能夠變成可能的!

每個人都有祕密,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那甜甜的果實!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4

無意間,我讀了《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讀後深受啟發,認為這本書是自我教育的好材料。書中引用的事例告訴我們:只有具備勤奮、忠誠、敬業思想品質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有深刻的體會, “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而細節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殊不知這不起眼的細節,看在眼裏便是風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懷裏便是陽光。細小的事情往往發揮着重大的作用......

不論對待什麼工作,那怕很平常、很單調,很渺小,也決不能當兒戲,我都要做到細緻入微,盡善盡美。端正思想、作風嚴謹,無論自己所做事情的大小,都必須勤勤懇懇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一個小細節,就可能影響整個事情的發展,如果一個會計師在填寫數字20萬錯寫成了2萬,那麼無疑對企業來説將是一個損失。

讀了《細節決定成敗》以後,結合平時的生活和工作,感覺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機會的來之不易,細節的完整重要性,無論是在什麼工作崗位上都應該做到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培養自己嚴謹的做事風格,加強業務學習,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和政策法規,每天工作中要有所收穫,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知道100-1=0的道理,落實好每一個制度,管理好每一個細節,提高自身工作主動性和自我的愛崗敬業精神。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5

用了兩個下午,讀完了《許三觀賣血記》,沒有流淚,只覺得有幾次心口沉沉的,像堵了塊石頭,就像許三觀所説:“想來想去,只得去賣血了”。

餘華的文字,自然而不求精緻,乍看上去不像是文學,可是遠觀,卻是種樸素的壯觀,有埋在塵土裏,灌在江河中的愛和無奈和辛酸,這是他1995年的作品,序中説,這本書表達了作家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恰恰,在這繩子的拉扯中,竟也拉出了一個民族的記憶碎片,那段深刻歷史,那些人。

小説從許三觀20歲左右開始一直寫到他的兒子們差不多30歲亦即許三觀本人50多歲快60歲為止,前後大概一共40年。

1958年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大鍊鋼鐵。第十八章,慣用“許三觀對許玉蘭説”這一句式,把這一歷史概括的淋漓盡致。許三觀對許玉蘭説:“我爺爺,我四叔彵們村裏的田地都被收回去了,從今往後誰也沒有自己的田地了,田地都歸國家了……我們絲廠也煉上鋼鐵了,我現在不是絲廠的送繭工許三觀,我現在是絲廠的鍊鋼工許三觀,他們都叫我許鍊鋼……”許三觀對許玉蘭説:“我今天到街上去走了走,看到很多戴紅袖章的人挨家挨户地進進出出,把鍋收了,把碗收了,把米收了,把油鹽醬醋都收了去,説是從今往後誰家都不可以自己做飯了,要吃飯要去大食堂……”許三觀對許玉蘭説:“前天我帶你們去絲廠大食堂吃了飯,昨天我帶你們去天寧寺大食堂吃了飯,今天我帶你們去戲院大食堂吃了飯。明天我帶你們去市政府的大食堂吃飯,那裏的飯菜是全城最好吃的,我是聽方鐵匠説的,彵説那裏的大師傅全是勝利飯店過去的廚師,勝利飯店的廚師做出來的菜,肯定是全城最好的,你知道他們最拿手的菜是什麼?就是爆炒肝……”這樣一連串的排比和鋪陳,把曾經的傷痛用詼諧和荒誕一一化解,那麼輕鬆簡單,甚至給我們一種錯覺,許三觀嘮嘮叨叨道出的是幸福。

而接下來一兩年的天災人禍導致了全國性饑荒。一家人每日喝越來越稀的粥,餓得沒力氣就長時間躺在牀上以減少體力消耗。許三觀生日那天,他們喝到放了糖的玉米糊,孩子們卻吃不出甜味,許三觀説“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完?小崽子們苦得忘記什麼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來這就是糖。”這樣一句感慨舉重若輕地道出了極度飢餓年代的人們,物質生活匱乏到忘記了甜的滋味。那天,許三觀給一樂,二樂,三樂“做”了紅燒肉,給許玉蘭“做”了清燉鯽魚,給自己“做”了炒豬肝。那天,對於這一家來説,像是一場夢,一場渴望的夢,而對於讀者來説,又恰恰有種莫名的衝動,像回到了那個時代,變成了許家的一員,在這種故事的高潮中開始忘了自己,不管他在批判些什麼,從許家的生活中走來,從許三觀的話語中出來,一切那麼真實。

---。城市青年去農村上山下鄉。“工廠停工了、商店關門了、學校不上課、許玉蘭也用不着去炸油條了。有人被吊在了樹上、有人被關進了牛棚、有人被活活打死。---一説話,就有人把他的話編成了歌,就有人把他的話刷到了牆上、刷到了地上、刷到了汽車上和輪船上、牀單上和枕巾上、杯子上和鍋上,連廁所的牆上和痰盂上都有。那個時候,偉大的領袖偉大的導師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共有三十個字,這些都要一口氣念下來,中間不能換氣。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因為-來了。”這樣的一番闡釋從許三觀口中説出來,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層次,許三觀的邏輯和認識水平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但他是身處其中的人物。許三觀是真的,那個被批判成妓女的徐玉蘭也是真的。我們就不知不覺覺得,那就是一場災難,人類的災難,確確實實的發生過。

“後來,---説話了。---每天都在説話,他説:‘要文鬥,不要武鬥。’於是人們放下了手裏的刀,手裏的棍子;---接着説:‘要復課鬧革命。’於是一樂、二樂、三樂背上去學校了,學校重新開始上課。又過去了一些日子,---來到天安門城樓上,他舉起右手向西一揮,對千百萬的學生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輕輕鬆鬆的一句話就能讓許玉蘭們免於皮肉之苦;---的一個小指示,就能讓孩子們回到校園;---的再一個突發奇想,全國的城市青年就背井離鄉去了農村。這樣離奇荒誕的事情都真實地發生過了,歷史怎麼會、還會不會進入這種狀態呢?餘華給我們的問題藏在他的輕描淡寫之中。

最世俗的生活,最庸常的故事,最深刻的歷史,同時也有人説,這是一個關於温情的故事,因為他寫出了一個家庭最最尋常卻又最最偉大的愛。

在饑荒年份許三觀為了能讓孩子和老婆吃上一碗陽春麪,就去賣了血,但是那種狹隘的愛又讓他不捨得用賣血錢買一碗陽春麪給一樂(一樂是許玉蘭與別人生的)吃,三觀覺得賣血錢給別人的孩子吃心疼得慌,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市民心理。但是當一樂離家出走,深夜不歸,他那樸實的愛又讓他去尋找一樂並用自己賣血的錢給他買了陽春麪。

書中的線索除了賣血還有一條就是許三觀對一樂愛的轉變。面對這個別人的孩子,許三觀一度不想要這個孩子,他覺得自己做了烏龜,這是人之常情。但當一樂怎麼也不肯給何小勇喊魂且只認自己為爹時,他心中再也無法不把一樂當成自己的孩子了,愛在一步步昇華。對於兒子的愛是餘華用筆墨最多的地方,在當年下鄉的大潮中許三觀的兒子們都來到了鄉下,一樂因為得了肝炎(當然沒去醫院之前大家是不知道的),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許三觀見兒子這樣就去醫院用血換了三十元,自己一分不留,甚至連一盤炒二兩肝兩黃酒都沒有吃,此時的父愛已經超越了那種狹隘的血緣之親。

--到來,許玉蘭被當成妓女批鬥,讀者在許玉蘭身上看到的是“不很把批鬥放在心上”,她不能很深的理解這種批鬥的意義,只是把批鬥的形式學會了,比如低着頭,一動不動的掛着牌子,----來的時候,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連批鬥的執行者們都不理解,因此他們經常把這個挨批斗的“妓女”給忘得一乾二淨。雖然許三觀曾因為許玉蘭和別人睡了覺生了一樂,使得自己做了烏龜很生氣,但許玉蘭被批鬥時,他依然天天去給他送飯,還很細心的將肉放在米飯的下面。許三觀的這種淳樸的愛讓我感動,他不記前嫌。

可以説小説結尾是戲劇性的,有矛盾的,這一家的情況總算好轉,總算看見了陽光,可是老許的精神竟垮了,得知自己的血只能賣給油漆匠了,他想,以後家裏遇見什麼事可怎麼辦,不能賣血了,這血都老了,只有油漆匠會要。而他單單想的只是這個嗎?不是。他是想,自己的存在沒有什麼意義了,已經不需要他來賣血維持生計了,他自然嘗不出那爆炒豬肝,半兩黃酒的美味了。這無疑是個悲劇,可是悲劇背後,發人深省,那苦難的年代,苦難成了慣性,我們不禁想到,也許不止只會有一個許三觀,是無數個,這是社會的某些陰暗面,老許和許多像他這樣的人總是從中找出一個支點試圖解脱,吃苦的日子過的有味,都忘記了什麼是幸福,一輩子發過無數次狠,最後只被自己打到,倔強的有時候不像是人,卻總是在温情背後低頭。

反觀現在,我們距離那個年代太遙遠了,我們甚至想象不出那是個什麼樣的境遇,那個境遇下有什麼樣的人,那些人有什麼樣的心理,生活又有多麼不堪,而這些也沒必要讓我們想象,因為那些已經沉為歷史。我們只需要面對我們的優渥,享受我們的富足,但是誰又説,我們應該忘記歷史呢?文學作品給我們的記憶是永恆的,空間是無限的,回想是豐富的,更是值得深思的。前人用無數次的帶血的錯誤編織了一個我們生活的夢,我們卻只用讀小説來回憶着那個曾經。我們總會説,最近很忙,很少回家,但是很少去想,忙,到底是怎樣一個詞,比起老許的那種親情,一切藉口那麼蒼白無力。我們只看到過壓在我們身上的無數大山,以虛榮為代表的住房壓力,以空泛為代表的現實和理想壓力,以暗算為代表的人際關係壓力中叫喊着我們的不滿,比起那些樸素的,簡單的願望,顯得多麼輕浮和幼稚。

如果你從小生活在大城市,你會明顯感覺到,和許三觀不是一路人,按照80,90後的生活模式,我們該讀張愛玲,看弗洛伊德,讀安妮寶貝,讀韓寒,可是我想説,遠離我們的生活,這本書是偉大的,他使我們看懂了那些值得銘記的歷史,看懂了那些現在依然處處存在的温暖和美好。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6

“你的奶酪是什麼呢?”《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中的其中一句話令我陷入了沉思。

從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四個可愛的“人物”——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奇妙的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在奶酪C站,發現了一大堆奶酪,便在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料,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哼哼和唧唧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聲嘶力竭地叫罵,詛咒那個搬走奶酪的黑心賊;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後來,唧唧也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了久置不用的跑鞋,進入了迷宮的深處,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鬱鬱寡歡……

讀了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之後,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觸。這個普通的小故事竟藴含着一個令人深思的“奶酪”哲理!人生就像一座諾大的迷宮。在這座迷宮裏,也有許多黑暗的角落霍隱蔽的死衚衕,同樣有許許多多的奶酪,它們或者是事業、工作、金錢、地位、權利、美麗、健康……諸如此類。但你是否發現,你的奶酪在變化?事實上,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奶酪不是永恆不變的,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你就會察覺到他正在變質;再過一段時間,你再仔細瞧瞧,揮發現它還在不斷地變小!

記得自己在以前的學校中,幾乎是沒有朋友的。學校,好比迷宮。朋友,好比奶酪。我必須去尋找我夢寐以求的“奶酪”。幾乎沒有朋友的我,要行動起來了。在比賽中,遇見的不認識的同學都打一聲招呼,儘管我連名字也不知道。我邁出了跑向迷宮的另一處的第一步。然後,堅持在生活中也這樣,我也就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了。我終於得到奶酪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擁有的,不一定會天長地久。抱怨改變不了現狀。與其手足無措、怨天尤人,不如及時調整心態,積極應對。朋友,享受變化吧!嘗試冒險,你才會享受到奶酪的真正美味!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7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嚮往着,無論現在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後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8

這個暑假,我看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和我們不一樣的童年生活。

百草園真是兒童生活的樂園。魯迅先生向我們描繪了百草園裏色彩斑斕的植物和有趣的小動物。他不是單一地向我列舉它們,而是按照從遠到近、從高到低的順序,向我們娓娓道來,從視覺、聽覺、味覺幾個方面來寫這些動植物的特點,讓我們有如身臨其境。這些文字我反覆讀了多次,如果我也有這樣美麗的園子,在裏面盡情玩耍,該有多好啊!

給我最深刻的是長媽媽給作者講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吃這人的肉的”。看到這裏,我毛骨悚然,彷彿美女蛇真的要來吃人肉。難怪小時候的魯迅得到的教訓是:有陌生人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可見他當時也是多麼地害怕。

雖然在三味書屋要讀書,有嚴厲的老先生,但也有快樂,可以爬上花壇折臘梅花,在地上或者桂花樹上尋蟬蜕……,比我們上學好多了,我們下課不能自由奔跑,不能劇烈地運動,更別説能這樣自由地玩耍了。

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他和我們的童年完全不一樣。我多麼希望也有這樣的童年生活啊!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9

中華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歷史,而國學經典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讀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後,讓我受益良多:

寬 容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有些摩擦,在這時,我們如果與之相持不下,則二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會越來越差,甚至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反之,若我們各自退後一步,寬以待人,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韓信忍一時的胯下之辱,最後卻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我們寬容對待他人人,別人也同樣會寬容對待你。

毅 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大事者必有毅力,無毅力者則一事無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終,才會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讀《易》一書。當時的書都是用竹簡編成,翻閲不易,耗時頗多,但孔子不怕困難將這部書三遍,都有不同的收穫。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惜 時

“讀書不覺已早春,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為中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時間也就成了我們學習的強有力的保障。我們青春正茂、朝氣蓬勃,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造成“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放會讀書遲”的遺憾。

節 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應從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總之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艱苦奮鬥是我們黨不斷取得事業勝利的法寶。經過歷史的積澱,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徵。

讀了《國學經典誦讀》,我知道了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應繼承中華民族寬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時間、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並將其發揚廣大。這既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0

近來讀了曹禺的《雷雨》,也許是以我現在這個年齡還不足以瞭解吧,看完後只覺得一陣戰慄、一陣心酸。寫《雷雨》時,曹禺還只有23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吧,所以才會如此徹底地披露出封建時代中國家庭內裏的不堪,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結尾,短短一天之內,兩個家庭,八個人裏,一下子死了三個,瘋了兩個。該贖罪的死了,可無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

一切的源頭,或者説,最該死的那一個,卻健健康康地活着,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這樣的情節,恐怕也只有23歲的曹禺,才寫的出了吧。書的最前面,有學者寫的序;最後,有曹禺自己寫的後記。這兩篇小文章裏都提到了書中的各個人物,無一例外的,周蘩漪最為他們所傾心。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看來,天真無辜的周衝才最令人感歎,他嚮往着美好,但在那樣一個家庭裏,他無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魯大海一樣,有那麼激進的精神,他畢竟是周公館的二少爺。他也太天真,他想當然地幻化出一個美麗的、無瑕疵的世界,並認為這世界真實存在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後幻想破滅時,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令人惋惜。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幾乎令人愛恨交加。

他犯下了錯誤,他也願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更大的錯誤,在最後認清四鳳是他的妹妹後,他該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聲槍響,也許是他贖罪後的歎息。四鳳,她同她的母親一樣,有着剛烈的性格,這種剛烈又不同於周蘩漪,蘩漪幾乎是病態的,她愛就愛到骨子裏,恨,也要恨得徹頭徹尾,不留一絲喘息的機會。四鳳不同,她很年輕,她沒有蘩漪那麼瘋狂,最後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歸宿。看完《雷雨》,不知該做什麼評價,只好這樣胡亂評了幾句,抒發一下內心的不安吧。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1

看過《邊城》的一些介紹,其中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把整個時代都寫出來。但作為一般的讀者,我承認自己沒有辦法看得太透。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説:“這個大方灑脱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説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湧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2

讀龍應台的書很早了,雜文、散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深深被她那外表樸實無華但內心赤城火熱所吸引。她的文字,把人性本質和文學內核剝繭、刻畫得絲絲入扣,直指核心。她關心時事、熱愛和平,鍼砭時事,鞭辟入裏,不光是作家,更是位思想家、公眾知識分子,大家對她的評論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温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而我的感覺則是:如果説索爾尼仁琴被譽為是“俄羅斯的良心”,那麼龍應台可否説是“中國台灣的良心呢”?

《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主打温情牌,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分別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

本書的同名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為母親,龍應台敍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國小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台作為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裏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説:“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不由得想起我的點點滴滴。當我第一次踏進國小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上大學,父母送校後離開時我並沒有回頭,反而是馬上扎入新生火熱的報名中去;生孩子出產房,他們炙熱的眼神送來的温暖和關切,在得知父母雙雙得重病,去醫生辦公室代表家屬簽字時,那被迅速關在大門外焦慮的眼神……

打開郵箱,第一封郵件永遠定格在20-年11月28日,那是爸爸在我結婚後給我發的一封信,題目是《女兒是父親的最後一個情人》這篇轉載的文章,結尾他寫道“音音,老爸沒有息,你知道嗎?在你結婚的那天晚上,老爸流淚一晚上啊!不知道別的女孩的老爸是否也是這樣?”此文不能多看,每次光看到標題就已泣不成聲,一切也都盡在不言中,而此時,遠在天堂的爸爸不知是不是會常常透過天幕衝我温暖地一笑呢?

以前還不能完全體會到親人“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以為理所當然,但當父母都漸漸老去或去世時,曾經的點點滴滴會經常無意識地在浮現在腦海,年紀越大,浮現的時刻就越多……

我們總説自己已經長大,可是給親人們做過些什麼呢?我們注意過他們在我們身後的祝福和期盼嗎?我們感受到他們期待的眼神嗎?我們凝視過我們的親人離開的背影嗎?……

不要讓我們的親人也因我們而傷心和失望,不要讓那滿腔的祝福變成沒有主人的青煙,不要讓親人的目光從期盼變成傷感……

這就是真實的目送,這就是我在低低淺淺的文字裏讀出的感受。

目送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子女,那幾乎可以穿越時光的眼神指引着我們共同去經歷,一起去相互送別,一起相互慰藉,在這淺長而又深邃的日子裏,在親情的温暖中,在這茫茫的人海里!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3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是因為它未曾在“孤獨”的表象上傾注一字,而只是將沉悶的“活着”娓娓道來。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複、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着”是所有情節發生的唯一起源。為了尋找活着的可能,為了尋找活着的方式,為了尋找活着的意義……為了活着,一個生存在地球角落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之中上下求索,按照命運的規劃忙碌。

有趣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悲劇。

書的內容如果除去荒誕奇妙的羊皮卷,除去家庭裏不斷飄蕩又不斷思考的魂魄,除去埋於地下的七千二百四十一枚古金幣,除去放蕩不羈的亂x戀和縱情聲色的放縱外,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家族從開始、到壯大、到完結的故事。如此看,很簡單卻也很無趣的。裏頭有趣的就是那些千奇百怪的孤獨形式,還有沒有傷感的離亡和沒有快樂的出生,當然還有放縱卻不覺有違道德的情愛縱慾。

如果還有,就是馬孔多變化的歷史。從二十一對夫妻披荊斬棘穿越大沼澤之地,試圖發現東之大海,卻最後絕望地放棄夢想駐紮在這片離大海只剩兩天路程的不可思議有着西班牙大航艦的着魔叢林之地。然後紮根,繁榮,跟帶來飛毯、魔冰、巨人、鍊金術的吉普賽人交流,卻不知道走兩天路去發現一個什麼都有的城鎮。當然,最美好的階段就是完全斷絕聯繫的、唯有和吉普賽人交換驚喜的美好村落。可是,烏爾蘇拉發現了路帶來了商隊後,也帶來了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戰爭,帶了鐵路,帶來的家族的繁榮,也帶來的壟斷,帶來了死亡和壓迫,帶來過期待,帶來過時髦和迷醉,卻不論帶來什麼都擋不住孤獨的滋生和擴散,一如在那個最初的夜晚麗貝卡帶來的失眠症一樣,讓每一個家族的人都沒有好受過。

噢,除了那個小仙女一樣的智慧的蕾梅黛絲,會一絲x掛的出現在受驚且痴淪的異鄉人面前,會不守繁文縟節地自由自在,會預言偷看洗澡的人隨後的死亡,更神奇的是,會帶着一牀天鵝絨的真絲白被如天使一樣地飛走在人們的希望和永遠的記憶裏。唯一一個不守孤單感傳染病的人似乎就只有她,永遠帶着最亙古的美麗和最高遠的智慧離開了這個一開始就不屬於她的百年孤獨之地愛。

説完了她,説完了這份無法描繪的美麗,這個家族悲哀得只剩下説不盡的孤獨。我也在不經意、不情願之間比對了他們的孤獨,也認識了自己的孤獨並非無由的作態,也並不無奈的悲哀,始終相形見絀,相形有愧,相比難忘。

但我有理由相信,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甚至馬爾克斯本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快x,孤獨的快x。在二十多萬字中,出現最少的,是眼淚;出現最多的,是希望與歡樂。在孤獨中,每一個小説中的人物都找到了“活着”所需要的一切,他們不是哲人,不是思想者,卻做到了哲人和思想者都難以企及的程度——看透這個世界,並且活下去,直至死去。他們不滿足於ròu tǐ的存在,而追逐精神獨立的x感,追逐一種自身與世界的微妙平衡。對於他們中的每個人而言,世界或許簡單之至,或許複雜至極,卻都無一例外的是身外之物——這是一羣自我存在的生命體,因為存在,所以孤獨。

他們遠離了故鄉,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屬於那個時空的一切常規,選擇了一條痛苦卻又妙不可言的、只屬於自我的生存之路。他們彼此之間不曾有絲毫的理解,更不為外人所明白,卻又深深地感悟到了自己生命的要求。

百年之中,每一個家族成員都因“活着”的選擇而陷入深深的孤獨,卻沒有一個人因為孤獨而痛苦。在孤獨中,這些平凡人獲得了一種意識的覺醒,一種冥冥之中出現的引力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他們每一個人,走進了這個虛構卻又無比真實的世界。血緣的紐帶並不是維繫家族的脈絡,“孤獨”才是這個家族唯一的標識。這也許就是《百年孤獨》中那些魔幻情節發生的確切答案:一切皆是孤獨的x感使然。

所以他們披上了“魔幻”的外衣,選擇了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選擇了牢牢抓住宿命中的孤獨,用孤獨的方式去捕捉活着的x感,一種生命中唯一真實的體驗。那種莫可名狀的慾望使這些由文字構成的形象在虛幻的情節中真實無比,而馬爾克斯之所以會在上校死後伏案哭泣,是因為他才是這孤獨家族中僅存的一員。

一個人最純粹、最強烈的情緒和感受,只會出現在兩個時間段:幼年和老年。前者是序,後者為跋,中間的所謂人生經歷,是漫長的驗證與積澱,精彩,卻不免主觀和失實。所以,在老年到來之前,童年的體驗將是每個人僅有的“真實”,是相伴一生、塑造一生的靈魂素材。所以,我們的人生不是用粗糙有力的雙手建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是用稚嫩的手指隨意搭起的幾塊飄搖的積木。在那些積木中,我確信有一塊是“孤獨”,每個人都有。所以,如果讓我推薦一部名著給一個剛剛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時,我會推薦這本《百年孤獨》。讓一個人學會什麼都不會有讓他學會孤獨來得實在和重要,在孤獨中獲取x感是生存的必備能力,在孤獨中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世界如海洋,吾等如水滴,融入大海之時水滴就已不復存在——我們就已“死去”。所以,孤獨的一滴水,才是我們“活着”的形態。如歌所唱,“我們生來就是孤獨”“我們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生來孤獨是註定的,而隨後活着的歲月中,孤獨卻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孤獨的快x,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我想,這是一種悲哀,一種遺憾。不過也好,有了孤獨,似乎才會一如每一代人中始終會有的拿一個深深閉門於梅爾基亞德斯房間潛心研讀羊皮卷的孤獨者,不致於迷醉於夜夜笙歌的宴會之間,不致於迷惘於左右矛盾上下猶豫的悖論裏,不致於陷在自己“臆想”的卻也是真實世界而聽不到諷刺的笑聲和側視裏。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4

這是一本全球銷量超過2千萬冊的書,它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包括它所要闡述的道理也是通順易懂,它是一本簡單的書。然而它風靡全球,據説書中講的故事曾啟發過很多人,甚至改變過很多瀕臨破產的公司的命運,那它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僅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兩個小矮子“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他們採取了不同的態度:

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了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故事結束了,四個“人物”相同的開始,不同的結局正是作者所要突顯的,而其中道理就是,面對改變,態度將決定事情的發展方向,決定最終的結局。

回到現實,故事裏的“奶酪”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而故事裏的“迷宮”代表你花時間尋求的東西的所在地,它可以是你效力的機構,你生活的社區,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係。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它,我們將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

然而,在當下這個快速、多變和危及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一直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有些人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沉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之中……對新的生活狀態無所是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有些人則時刻警惕,他們會有顧慮地啟程出發,勇敢地做出改變來適應這種變化;其實大多數人的頭腦是複雜的,內心的恐懼、多慮、驚嚇會使得自己陷入停滯的境界。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自己更像書中的誰。回想過去面對工作中的變化,面對生活中的變化,唧唧的反應和行動跟自己最接近。我不喜歡像哼哼那樣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然而我也無法做到完全地果斷從容。唧唧經過自嘲最終做出了面對變化應有的抉擇,然後如果它從一開始就選擇重新啟程,相信它會更早的收穫新的奶酪。人生苦短,與其總是徘徊猶豫,痛苦掙扎,不如與變化為友,積極面對它,在變化發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包括行動準備和心理準備,用最好的心境去奮鬥,去追求自己想擁有的那塊奶酪!

寶葫蘆的祕密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5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故事……

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為賭博、上妓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親因為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後因為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户;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人。

他的母親也老了,最後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幾塊銀圓讓他去城裏請郎中。可郎中沒請成,卻被一個國民政府的小小的連長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個沒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見到明天太陽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艱苦的,他們的糧食都要爭搶着吃。好在認識了兩個朋友,生活也就不會太過乏味。

他們這一連的炮兵從不打仗,卻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個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國解放,他領了共產黨團長給的盤纏,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這兩年玩命似的時間裏,他無時無刻不想着這個小茅房。他看見了他的女兒、他的兒子,還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當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摟着妻子在門口看着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來了。

悲慘的生活從此開始。

他的母親在他離開的兩個多月以後就死了,現在他要和妻子一起養活兩個孩子。可是他的兒子徐有慶畢竟要讀書,家裏的口糧就成了問題。他的女兒徐鳳霞因為小時發高燒,留了後遺症,從此變成了聾啞,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齡不會沒人來提親。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兒送人。

他的妻子雖然不捨,卻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兒送給一個老夫婦那裏幹活。他的女兒偷偷跑回來了,可他送女兒回城裏,就快到時,他卻忽然心疼他的女兒了:他的女兒很懂事,他不捨得送人。於是,便揹着女兒回家。當晚,他告訴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

他們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艱難地生活着。雖然貧窮,但他始終不拋棄人性中最使人温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卻緊接着傳來。他的妻子得了當時無法醫治的軟骨病,漸漸地幹不動活,又變得走不動路,最後連一根針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為她會先行離開家人。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兒子才10歲,小小年紀便魂歸西天。

他們村的縣長的妻子因為生孩子時大出血,急需輸血。但卻沒人的血型對得上。碰巧,他的兒子的血型正好相同,於是,醫生便開始抽血。本來現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許獻血的,且獻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當時的醫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可以説是根本沒有道德。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來了。他可憐的兒子徐有慶就這麼被活活地抽乾血,死了。

埋了他兒子,他始終不敢告訴他妻子。但最後他的妻子還是知道了,哭得傷心欲絕。時間是治癒心病的最好良藥,漸漸的,想起他們的兒子也只是悲傷一下了。他們便開始煩惱怎麼才能找個好婆家,把他們的女兒嫁出去。終於,在同村村民的幫助下,他的女兒鳳霞嫁了個好丈夫。女兒雖然是個聾啞,但他的女婿仍是十分疼愛他的女兒。不久,他的女兒就懷孕了。

這本事一件喜事,可似乎到了他們家就成了喪事。他的女兒分娩時,卻也因為大出血,而永遠離去。

女兒生了一個男孩。他的妻子看着她的外孫這麼可憐,剛出生就沒了媽,便給這個男嬰起名為"苦根".

真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啊,他的妻子原以為自己快要死了,卻親眼看着自己的兒女雙雙在自己前面死去。不久以後,她也撒手人間。

他的女婿自從他女兒死後,就把苦根當命看。他的女婿是個搬運工,天天上工都揹着苦根。好了,等到苦根會説話、會自己走路、自己玩的時候,苦根的父親也丟下他命歸西天了:他的女婿是被兩跨水泥板活活壓死的,整個人被壓得扁平,成了一攤肉醬!

他就承擔起了養育小外孫的責任。

苦根一天天長大,也漸漸懂事,會幫他外公做一些田裏的活了。這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可天不盡人意,苦根有一次發高燒了,他卻渾然不知,等到燒得厲害了,才知道,他的外孫生病了。當時家裏多窮,跟本沒錢買藥。聽説薑湯可以治感冒、發高燒,他便去弄了碗薑湯來。可有覺得這樣太苦太辣,就又向村裏人借了一點糖。本來要還,別人知道他家的處境,可憐他,也就叫他算了。

外孫喝了薑湯自然好了許多。他就為自己原來外孫生病了都不知道而感到內疚。於是煮了一大晚豆子放在桌上,還放了點鹽。他可憐的小外孫,就因為這麼一碗豆子,而活活被撐死!

自此,這麼一個貧困的家庭就破裂成如此,全家就只有他一個人還活着。

於是他買了一隻原本要宰殺了的老牛做伴。"兩個老不死"就這麼過着平凡的生活……

如果有人遇到了如此的人生待遇,想必他一定是不願在回首。可這位老人卻依舊如此詳細得同作者娓娓道來,彷彿在活了這麼一段人生。

且不説這個,許多人,遇到一點生活的挫折就喊"活不下去了",更何況是老人遇到的這種艱難: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可老人依舊活下去了,而且活得充實、快樂。所以我們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不可能要做一隻膽怯的蝸牛。

想必,這就是作者餘華所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如同書名——《活着》。

要知道,活着,就是在創造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048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