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

在跟女兒談過日記一定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以後,她倒是記住了,每篇日記裏都有這樣的話出現“我好開心哦”,或者是“我很難過”“今天真有趣”“當時我真是急死了”。她得意地告訴我,每篇日記裏她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一開始我覺得這麼寫也可以,但是看得多了,就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了,有必要跟她再探討一下。這天,英語培訓班組織了一場考試,考試後她寫了一篇日記,是這樣寫的: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我們一個一個都把考卷交上去,然後走出了教室。

站在外面,我一直在祈禱,希望自己這一次能考好,心情非常緊張,比考試時還緊張……

我看了文章,對女兒説:“嗯,不錯不錯,事情説得很明白。不過,有一個地方寫得可不夠具體啊。當你站在外面等成績的時候,你的感受寫得可不是很清楚啊。”

她説:“我當時就是很緊張啊,我已經寫了‘非常緊張’啊。”

我搖了搖頭,説:“可是,我讀了你的日記就看不出你是怎麼緊張的。”

她笑了:“老爸,緊張在我腦子裏,你當然看出來了?”

相信很多小朋友和她一樣,認為感受是自己腦子裏的事,反正寫出來“我特別高興”“非常感動”“好開心”“十分焦急”等,自然就表達準確了嘛!有的小朋友大約覺得這樣不夠,還要強調一下,這就成了“我特別特別高興”“非常非常感動”或者“好開心好開心”,還有的嫌“十分焦急”不夠,就説“萬分焦急”。其實,這些修飾成分再多,“十分”改成“萬分”也好,都説明不了問題,別人讀了還是不能感受到你當時的感受。

當我把這些告訴女兒後,她就問:“那怎樣寫才能讓人讀了感受到我的感受呢?”

“用這些形容詞來寫自己的感受不是不可以,有時也是必要的。但是,只有這些形容詞是遠遠不夠的。”

我從電腦裏找出一篇學生日記,指着對她説:“我們來看這篇作文,作者寫自己的作文被老師當成範文在課堂上讀了,他很開心很激動,作文裏卻沒有‘我好激動好激動啊’,而是這麼寫的,‘下課後,我高興得手舞足蹈,甚至連走路都是一蹦三跳的’,這樣,讀着文字,我們不是同樣能看出他很激動嗎?”

我停了停,看她在認真地聽着,就接着説:“認真地回憶一下,交了考卷在外面等成績的那段時間裏,當時你都做什麼了?”

她歪着頭想了想説:“我在外面等啊。一開始,我找了個地方坐下,可是根本坐不住,就站起來來來回回地走,我覺得手心裏都出汗了。”

我笑着説:“你看你看,你説‘非常緊張’也好,‘非常非常緊張’也好,都不如‘來來回回地走’‘手心裏都出汗了’更能表現你的緊張啊。所以,寫自己的感受不要老是用形容詞,也可以用當時的行為來表現,這是一種更好的、更有表現力的寫作方法。”

我接着問:“你來回走動時,腦子裏都想什麼了?”

她説:“也沒想別的,就在那兒想考卷上的題目,想想自己答題時有沒有哪個地方出錯了。”

“你再把這個寫出來,別人讀了你的作文,不就能感受到你當時的緊張了嗎?這比‘十分緊張’‘萬分緊張’都好!”

女兒一下子明白了,她高興地説:“老爸,我明白了。”抓起筆來,把日記改成了下面的樣子:

我們一個一個都把考卷交上去了。

在外面等老師看試卷的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祈禱,希望自己能考好。一開始,我找了個台階坐下來等,腦子裏回想着考卷上的題目,這個沒什麼問題,那個我也應該是對了,還有……想着想着,我坐不住了,站起來在院子裏來來回回地走,手心都出汗了。我覺得自己比考試時還緊張……

讀了女兒改後的日記,我高興地笑了。小朋友,你們看,這樣寫是不是比單説我好緊張好多了?在日記裏,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日記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缺少了自己的感受,日記就好像菜裏缺少了鹽,讀起來沒滋沒味兒的。不過,寫自己的感受可不能只用現成的形容詞。如果你想讓人讀了能感受到你的感受,就要加上一點細節,比如用當時的行動,比如用自己腦子裏的念頭,來表現自己的感受,會讓人感同身受哦。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2

讀《讀者》就像讀一種心情。她堅持真善美,總有那麼一些故事令人震撼,為之動容;她篤信真理,宣揚美德,滋潤着每個讀者的心田;她總是把最美的東西帶給大家,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作為一名老讀者,我深受其益。《讀者》涵蓋了文苑,人物,社會,人生,生活,文明,悦讀,點滴,互動,藝術這些版塊,《讀者》利用富含哲理,巧用美境的卷首語,打開我們渴求知識的心扉,而後緊接着的哲理故事或名人傳記,都給讀者上着教育課,令人生省。所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我們在不斷的閲讀中,要能深思其實質,要能從中自我體悟,自我反省,這也是《讀者》的成功之處。

或許過多的名人傳記在衝擊着我們的大腦細胞的同時,我們也是需要一些幽默來調節情緒的。“家裏養的小豬受了點輕傷,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傷口仍需縫合。豬痛得大叫,我想陪着它,於是我叫12歲的女兒去農舍裏取針線。10分鐘過去了,女兒還沒回來,我便向農舍大叫道:“你找到了嗎?”女兒高聲喊道:“還沒有,這裏好象沒有粉紅色的線。”或許幽默可以緩解自己疲勞的神經。但是每副漫畫並不緊緊是以一幅簡單的畫而存在於《讀者》中,那更是一種視覺的哲理挖掘。我們通過看這些漫畫來與自己的靈魂產生共鳴。或許圖中隨意的一件事物都會引起自己內心的波瀾。主要是培養自己內心的情感,讓自己的是非觀更加強烈,更具正義感。同時《讀者》上也會有一些親情類的文章。可以刺激我們內心對親情的冷漠,對父母的冷淡。可以讓我們正確對待生我養我的父母,繼承孝順的優良傳統。

《讀者》我的良師,我的益友!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3

母親,一個令人感到親切的名稱;母愛,是我們所有人享受到的最温暖的愛.它無疑是最偉大的,是最有力量的.我讀《讀者》這本書中的《烈火中的母女》之後,真是感觸頗深.

一位母親帶着自己8歲的小女兒在商場購物.因為意見不合,有了一些小小的摩擦.女兒還在心中抱怨着母親.就在這一瞬間,商場突然失火了,火苗洶湧地向人羣撲來,人們頓時亂成一團,四散逃生.媽媽急中生智,摟着小女兒爬到窗户外面,雙手緊緊握住窗户欄杆.上層樓被人們打碎的玻璃不斷往媽媽身上砸,她不顧疼痛,把女兒緊緊抱在懷中.在媽媽的保護下,小女兒沒有受傷,而她媽媽已經傷痕累累了 ……

這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儘管她的女兒是那麼不懂事,但她還是不顧一切保住了女兒的生命.也許這種情況--商場着火是很少見的,但這種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母愛卻顯得更加深厚.在此之後,那位女兒變得更加聽話了,因為她知道自己有一個如此疼愛自己的母親;她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這份偉大的母愛!

不僅是人,連大自然中的動物母親,也有對自己孩子那份真摯的母愛.魚媽媽會為自己的孩子尋找食物,不讓小魚忍飢挨餓;貓媽媽對待自己的孩子,比看待自己還重要呢!它輕舔小貓身上雪白的茸毛,是那樣愛憐.鳥媽媽"起早貪黑”地為小鳥搭好舒適温暖的鳥窩 …… 所有的動物媽媽都在用自己的母愛,哺育着一個個幼小的生命.

我是多麼幸福啊,有一個無比疼愛自己的母親.夏夜,是媽媽輕搖扇子讓我安然入睡;瓢潑大雨,是媽媽接我回家;當我生病發燒時,是媽媽在牀前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當我和同學發生不愉快時,也是媽媽耐心地開導我 ……

母愛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正式因為有了母愛,才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温暖與歡樂.在每個早晨,讓我們都輕輕擁抱一下自己的母親,説一聲:"媽媽,我愛您!”這是多麼幸福啊!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4

一縷風,從遠方吹來,混着木質的芬芳和醉人的書香,令人滿心愉悦。書籍裏一個個文字沉澱着各式各樣的故事:有鐵馬冰河的壯闊氣勢,有胡風邊沙的駝鈴迴盪,有青山排闥的田園休閒,有感天動地的情意濃切……這些都使人沉醉於書中。

魯迅説:“讀書如打麻將,真正愛麻將的人,不是在乎贏錢輸錢,而是摸着麻將的感覺。”其實,真正愛書的人也是如此。我覺得,讀書重在心境。一片陽光,一品茗茶,一本反覆翻過已有幾分雜亂的老書,坐在陽台旁的靠椅上,聽着樹葉的沙沙響,足矣。

在那些有着紛繁複雜裝飾的書中,我一眼就相中了你。你的外表十分樸素,甚至可以説是有些舊了。然而,我就是被這樣的你,所深深的迷住了。

一個温暖卻略顯燥熱的午後,我與你有了第一次相約。拂去你表面的塵灰,你露出了清麗的模樣——一株枯樹,幾隻飛鳥,一葉小舟,一座高山。你就是你——《艾青詩選》。

你的故事很清新,像是乾淨的春日枝頭悄悄探出的嫩綠枝芽。同時,你又温暖的,讓我在閲讀時,連呼吸都不忍過重。

你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那浮躁不安的心。那看似波瀾不驚的行文,卻是一列翻山越嶺的綠皮火車,在那外表安靜的車廂裏,我能夠看盡人生百態。微微的酸甜苦辣,讓我受益匪淺,於是我在讀書筆記中留下了你的足跡。我如飢似渴的汲取着其中的水分,來滋潤我荒蕪浮躁的內心,讓它開出一朵清麗的花。

爾後的日子裏,我又在晴朗的午後,牽着你的手坐在窗前。我看到了那名為《礁石》的組詩,這首詩讓我溢滿水的心,搖晃着,將那晶瑩的水珠從眼睛裏潑灑出來。

你説: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裏/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這首詩讓我更不捨得離開你。我眺望窗外,天空已微微泛黃,太陽已失去了些許的光澤。閉上眼睛,彷彿我也聽到了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海浪撲打礁石的聲音……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你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也許是《礁石》給我的最深刻的啟示吧。

感謝你教會我如此之思,我又想起了遇見你的那個午後,也忽然想起一句安意如的話:“邂逅一首好詩,如同在春之暮野。”

書香餘韻。因為書,因為《艾青詩選》,我的青春不再蒼白,我的人生從此詩意。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5

佛曰:“不知生,焉知死!”

生的源頭是分岔路,叉開安逸或苦難的死。閻王終會派無常索命,可是,誰又能像衝上高原的冰魚,死得無怨無悔?

生,就是一聲追逐死亡的磨難遊戲。

不由得想起古龍筆下的江小魚,從小生活在惡魔島,從不刻苦練武,等他走出惡魔島,獨立江湖的刀忍上,垂近死亡時才後悔當初……

因為江小魚裹在安逸的棉被裏,不知窗外的血雨腥風;因為江小魚停在安逸的岔路口,不知道上的艱難險阻;因為江小魚沒有追逐生命的死亡,所以他的脣角抹着後悔的苦藥。

與之相反,遙遠的傳説中奔跑着一個巨人,他無休地追逐天邊的紅日,放聲高喊:“太陽,你在哪裏?太陽,我在這裏!”可惜最終累倒在土地上,化作一篇桃林。

倘若夸父在河岸,望着太陽東昇西落,他這能整日唏噓;倘若夸父保命苟活,放棄追逐太陽的念頭,他只能被後世遺棄;倘若夸父無痛呻吟,澆熄那顆燃燒烈火的心,他還是會死,但絕不是生命的涅盤,人生的復活。

追逐死亡,儘管抱着遺憾的肩膀,但新的生命,又在每一滴血液裏沸騰。就像藏克家那句令人聽出耳繭子的亙古箴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為了追逐心中的太陽,哪怕鎖鏈與鐐銬束縛在身上,也無怨無悔。

那麼,如何才能向死而生,才能在彷徨中總會射出一米曙光?

魯迅在人世中彷徨着,當他決然扔掉醫服手握判官斷筆,封殺現實中的無窮黑暗時,他的死亡,或許是復活的又一重境地,也在茫茫暗色中劃亮。

王小波在人世中恐惑着,為什麼自己的作品沒有人賞識,為什麼自己拼力奔跑在文學的道路上卻沒有伯樂相中?他問了無數個為什麼,可是依舊奮不顧身地追逐。待到他英年早逝,那部《黃金時代》顯得格外耀眼,他的生命再一次復活。

姚貝娜在人世中追尋着,她只想換上簡單的休閒裝,唱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她一直在追逐着,在父母沉重的枷鎖下掙脱,終於以一個流行歌手的身份,鑽入大眾眼膜。當她合上雙眼,躺進棺材的一瞬間,我相信她還是微笑着,無怨無悔,無怨無悔……

他們的生命在死亡的那一刻復活。

他們點燃生命永不澆熄的火焰。

他們成為真正的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生與死,不過一條分割線的邊緣,也許就在短短的一瞬間。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6

在一個寒冷的下午,終於看完了這篇小説,對於人性的淡漠和絕望,我並沒有更加多的體會,這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令我思考的是,真正定義一個人的,是什麼?

格里高爾算不上一個有志青年,由着生活隨波逐流,但至少能扛起重擔,為一家人的幸福而努力。有自己的小埋怨,有自己的小理想,想到能供妹妹上音樂學院,興奮又有些被自己感動——一個活生生的人,鮮活地就像我們每一個。

上天不公,起牀發現變成了屎克郎君,從此身體每況愈下,家裏缺少了頂樑柱,舅舅不愛姥姥不疼的。全文因為完全是站在格里高爾角度描述的,照理説,會多多少少與主角同仇敵愾,但結尾終於嚥氣之後,連我都舒了一口氣。我突然想起早先看的一部電影,叫《芋蟲》,只剩軀幹的戰爭英雄被送回家鄉,保有旺盛的食慾與性慾,妻子忍着噁心滿足軍神蓬勃的慾望。同樣是異化,軍神如果不受到良心的譴責,可能過得要比格利高裏好很多。

人就是他所穿的東西,也是他所吃的東西。格里高爾作為一個正常人所擁有的價值就是養家餬口,為家人起早貪黑,勞累奔波苦。當從他身上抽離了這些之後,他就不再是那個格里高爾了,但卡夫卡更加狠,這些他所珍視的東西除外,他還要剝奪他人的外形。

那麼讓我們試想一下:一、格里高爾生了大病,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但是依然以一個人類的模樣生存,結局當然不會相同,但也許就是時間問題,久病牀前無孝子,家人們可能顧及他人類的外表,不至於如此撕破臉。

二、格里高爾變成了屎殼郎,但每天都會拉金子出來。這種情況下,家人可能還是將他鎖在房間裏,但是,會好生伺候着吧,妹妹也不會希望趕走它。如果這時候出現了可以治癒他的藥水,我還是相信,家人們還是會講格里高爾變回人形的吧,但是是立馬嗎?

三、格里高爾變成了可愛的小兔子,而不是屎殼郎。

可能性有無數種,我想説的是,內心的格里高爾,永遠是那個格里高爾,但是外形的變化,能力的變化,卻分分鐘改變了大家的態度。

人生在世,怎麼想沒有多少人在乎,怎麼做無論被動主動,做什麼才是定義一個人的標準,細想其實也有些無奈吧。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與過去的生活完全顛覆,生活的不協調,內心巨大的恐懼,家裏人的驚恐,格里高爾開始了自己短暫的變形人生。

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家人的態度從驚恐-悲傷-厭惡憎恨的一系列變化。本來是家庭經濟支柱的格里高爾,在變甲蟲後為家裏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家人不得不謀求出路,開始為生活而奔波,家人逐漸發現,格里高爾這一甲蟲使他們的生活無比沉重、無比厭煩,原本家人間的親情逐漸褪去。當對格里高爾的不滿出現在最高點以致家人決定對他掃地出門、拋棄他,陷入絕望的格里高爾亦在無邊的哀傷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變形人生,一切都戛然而止,家人發現,他們又可以過上了滿足殷實的生活。

卡夫卡筆下的變形蟲,當他的出現為周邊的人帶來極為不協調、負擔,即使身邊是至親的人,在受到現實生活的長期侵蝕打擊下,還是會對曾經的至親選擇放棄。“生活比地獄更地獄”,殘酷的生活、無止境的痛苦終將會對維繫人與人關係的情感紐帶給吞食乾淨......

另一方面,作為變形蟲,好比存在於社會現實中的底層羣體,面對的只有無盡的煎熬,永無出頭天日的沉淪,直至消失......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7

在《復活》中,這個黑暗社會出現了一絲曙光,是精神復活產生的光芒。聶赫留朵夫本來也是審判者的一員,但是他與其他審判者不同,他曾有過純潔的時候,骯髒的靈魂中仍然存有純潔。而瑪絲洛娃天資聰穎,閲歷豐富,能看清許多嚴酷的社會現象,識透上層人物的醜惡靈魂,但有時又天真得要命,容易輕信別人的花言巧語,結果上當受騙。她在苦難的深淵中感到絕望,以致自暴自棄但這樣只是為了麻痺自己,要不然她就無法生活下去。這些都説明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並沒有完全滅亡,一旦時機成熟,他們精神上就會“復活”。

另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不僅“救助”了馬斯洛娃,讓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還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幫助被誣陷的囚犯,去找典獄長、副省長,那些它並不想見的人。復活的聶赫留朵夫成為了黑暗社會中的一個亮點。至於他與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並不顧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舊希望馬斯洛娃能寬恕他,並想繼續幫助馬斯洛娃,這也就是聶赫留朵夫真正的復活了,他已經徹底從一個貴族公爵便回一個善良的人了。想想聶赫留朵夫,再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境中復活,找回自己,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境中就應該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在報紙上曾刊過有個見義勇為的人總是不遺餘力對不正確的事做出糾正。有次他看見卡車司機亂吐檳榔汁,好心的勸他,卻因而被打了幾乎送了半條命!真是諷刺,報上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熱心的人不由得猶豫起來,最後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勸阻,變成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這是一個好人的“墮落”。再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如今有許多學生不好好學習,天天往遊戲廳、網吧跑,家長、老師教育了半天,可惜學生不僅“堅決不改”,還“變本加厲”。學生不學習,也可以適當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只顧“休息”就是“自甘墮落”了。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不知道珍惜,倒顯得不如到差的環境中體會一下再回來的好。可是又有誰會到差的環境中去體會呢?既然沒有人想去,那麼就是人們不知珍惜了。

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希望每一個有幸閲讀本書的同學,都能尋找到前進的動力!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8

讀了《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主要講:住在蘆花村裏的雨來游泳本領很高,有一次,他媽媽叫他上夜校,雨來學到了自己的第一次認識的一得字:“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鬼子在雨來背書的時候闖進來,用糖和金戒指誘惑他,將他嚴刑拷打,企圖從他嘴裏得知交通員在哪,可是雨來什麼也不説。雨來不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學到的第一句話。鬼子要把他槍斃,雨來卻趁鬼子不備,跳到河裏跪了。

雨來真厲害,也很堅強,為了祖國,寧死不屈,如果我能像雨來一樣那麼堅強那麼勇敢,就什麼也不伯了。雨來很機靈,槍響以前,能鑽進河底,讓鬼子撲了個空。所以我一應要隨機應變,以防萬一。雨來是個英雄,他敢於和兇惡的鬼子鬥爭,不受誘惑,不賣國。當大家看到雨來還沒有被打死,內心是多麼高興啊!

讀了《小英雄雨來》,我受益非淺。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9

讓閲讀成為習慣有一種習慣,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為終有所成,所以永不褪色。——題記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短短几十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垂暮之年,回憶過去種種作為,不禁潸然淚下,後悔當初的年少輕狂,但為時已晚。對於我們來説,唯一的幸運便是我們手中還擁有一份相對其而言比較充足的時間。眼下,我們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珍惜時間,好好讀書。

千古詞人蘇東坡有詩曰:“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由此可見,書的好處有多大。多讀書,不僅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修身養性。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會領悟人生的真諦,懂得品味生活的美好。沉浸在淡淡的墨香中,去享受陶潛“採菊東籬下”的悠閒自在,去領略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豪邁清高,去欣賞李易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純潔爛漫,去學習陸放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愛國情懷。沉浸在歷史的清香中,流連……

高爾基曾經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確實不錯,但書籍也有好壞之分。樂讀好書,會受益匪淺,甚至會一生受益;偏愛不好的書,會影響人生的航向,甚至會誤入歧途。所以説,不僅要好讀書,還要讀好書。讀文學書,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打造文學功底;讀科學書,可以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讀旅行遊記,可以開闊視野,增廣見聞。這三類書,皆有益處。

據説偉大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仲尼晚年酷愛閲讀《周易》,他愛不釋手,總是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筒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可以見得,孔子讀書多麼勤奮,多麼深入,並不是囫圇吞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孔子大概就是在對書的精品細思中得到了啟迪,然後創建了偉大的儒家學派,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吧。鑿壁偷光的匡衡應是家喻户曉的了。在那種艱苦的年代,匡衡都能有如此興趣和志向,那在現代美好的生活裏,何不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用知識來武裝頭腦呢?作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有着雄心壯志,卻不失豪邁灑脱,也不忘體恤民情。如此周密的心思、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難能可貴的高尚品質是怎樣養成的呢?毛澤東在轉戰全國期間,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但只要一有空閒時間,他就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書來讀上幾篇,體味人生百態,學習軍事方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吃飯的時候,毛澤東也會一邊吃着乾糧一邊看書,通常夜晚在煤油燈下要讀到深夜。

讀書的時間,就是這樣一點點擠出來的。面對現實繁複的世界,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好的辦法應該就是讀書。從書中,隱約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陶潛滿目憂傷的樣子站在菊花叢中,一襲青衫,一壺濁酒。無限惆悵,借酒消愁後皆雲飛霧散。讀史以明志。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點點星辰,朵朵奇葩,座座城堡,無不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四大名着無疑是中國古代文壇上最亮麗的一朵奇葩。三國亂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代梟雄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他胸懷大志,從容不迫,卻飛揚跋扈,縱橫恣肆。仁者劉備,寄人籬下,一味謙恭,但他知人善任,用人唯才。千古良相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空城妙計、巧借東風,無不彰顯他的亙世才能。紛爭戰亂,爾虞我詐之間,尋找為人治世之道,安邦治國之理。浪漫西遊,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才取得真經。

人生就像西遊,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苦難的磨礪是不能看到天邊絢爛的彩虹的。悽美紅樓,寶黛的愛情悲劇正因封建社會的落後所釀成的,無奈讓黛玉抱憾終生。所以,社會在進步,思想也要緊跟時代潮流。仗義水滸,一百零單八將齊聚梁山,奸臣當道,他們無懼無畏,為兄弟而戰,為正義而戰。即使結局悲慘,可過程不也轟轟烈烈嗎?兄弟與正義不可拋棄,不可放棄,更不可背叛。陽光肆意地灑向大地的每個角落,和煦的春風颳過,帶走了冬日的寒冷,帶來了希望。柔美的小花,在嫩綠的小草的襯托下,五顏六色,分外妖嬈。

捧一本好書,靜坐窗邊。窗外河裏的冰,好似被一縷陽光腐蝕得解凍了。潺潺的溪水劃過心房,不僅吟道:“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多麼美好的意境啊!陽光炙烤着炎熱的大地,蟬鳴穿過蔫頭耷腦的綠葉,劃過耳畔。在夏天這種快節奏、亂旋律的生活裏,尋一棵古柳,靜坐柳蔭下,默讀一本好書,即使再熱的天氣,心也會平靜水。秋風席捲,吹落了枯萎的落葉。看那蝶舞秋風,別具韻味。黃昏時分,坐在草地上,品味唐詩宋詞的韻味,任憑“夕陽無限好”,卻已近黃昏。暮色蒼涼,心如止水。冬天在落葉的呼喚下,終於邁着優雅的舞步款款走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開”。一夜之間,滿樹枝頭已經盛開了一簇簇潔白的花朵。白色。冷漠。淒涼。不禁想起“花落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你是否後悔過你的痴情柔腸呢?穿越五千年的悠悠歲月,回到現代紛繁複雜的的世界。黎明,車水馬龍。夜晚,燈紅酒綠。尋找一份心靈上的淨土,可謂難得。此時此刻,如果去野外,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聽那潺潺流水,嗅那淡淡花香,黃昏時分,看百鳥歸巢。這應該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吧。當職場失意,跌落在人生最低谷時,找尋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伴着陣陣鳥語,閲讀勵志的書籍,看那細水長流,會覺得人生雖曲折變化,但只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總會成功的。從此,在工作上兢兢業業,領導和同事好評如潮,事業蒸蒸日上。只緣於那本書的精心開導。

當很長一段時間,總是三點一線地來回,重複地做着一件事情,感到厭煩的時候,不如停下來休息一下。心平氣和地捧着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閲讀,當你在這本書中迷失自我時,你便會忘記工作的煩惱,腦海中只有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扣人心絃,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美好,所有煩惱,通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當好奇心不期而至,面對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無以作答,這時,如果有一本關於科學的書籍,便會如飢似渴地讀起來。遨遊科學的海洋,強烈的好奇心終於得到了滿足。當感到累,想一個人去長途旅行,行李已經收拾好,但卻無從選擇目的地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這些年雖然一直在辛苦工作着,但除了對工作的事情瞭如指掌外,似乎,一無所知。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這時,不妨找一本旅行遊記或風景指南一類的書來讀,當閲讀得知某地的名勝吸引的遊客以億計數時,絕對會歎為觀止的。就這樣,訂上了機票。一個人的旅途中,有書為伴,不覺寂寞。當因為一點小事生氣時,便會突然想起書中的一句話:生氣時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頓時會覺得生氣是毫無意義的,是沒有絲毫積極作用的。然後心頭的濃煙繚霧就會散去。

不管是在混亂的戰爭歲月,在貧苦的封建社會,在繁華的開元盛世,還是在紛繁複雜的21世紀,始終有人不離不棄地以書為友,與書同行。古有孫康囊螢映雪,他家境貧苦,卻勤於讀書。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孫康就是一個樂於讀書的人。東漢時期,孫敬懸樑刺股,以警醒自己。天道酬勤,他終於成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近代有林海音,着有《竊讀記》,她少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會衝進書店,不,是衝向書店,然後“偷偷”進入書店,並躲在人羣裏看書,還得時刻關心着書店老闆是否注意到自己。有時也會感到飢餓,但她把書籍作為精神食糧,如飢似渴地讀書。這也是後來她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受愛戴的領袖,也是至今美國人仍然念念不忘引以為榮的偉大人物。林肯有年家境淒涼,到學校受的教育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仁慈、智慧和卓越的能力基本上是自學成才。小時候,林肯沒機會上學,每天跟着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裏也總揣着一本書。當他得知鄰居家有許多藏書之後便去鄰居家借來了一本《華盛頓傳》,休息的時候,一邊啃着粗硬冰涼的麪包,一邊津津有味地讀書。晚上,他在油燈下常常讀書讀到深夜。少年的勤學苦讀,是後來他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礎。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書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實現了一位又一位有志者的夢想。書籍使人類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好知,從好知到樂知。書籍培養了各行各業的有用之才,推動了人類思想的快速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者。不必驚歎於他人的出色才能,不必厭惡自己的過分愚笨,因為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與眾不同的,獨一無二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善讀,可以,醫愚。如果你還有一顆上進的心,如果你還想超越某人,如果你還希望變得智慧,如果你還想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那就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現在,你可以選擇贊成閲讀,抑或是反對。但在絕版的青春裏,不能猶豫,更不能選擇一個錯誤的選項。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0

《邊城》被譽為“文學史上最純淨的一個小説文本”,它所呈現純淨的感情帶給人們恆定而久遠的感動。

《邊城》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小鎮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養育了一方兒女。這個名叫茶峒的山城裏。在西邊白塔下住了一户人家,但是,家裏只有外祖父,翠翠,還有一條大黃狗。

《邊城》是沈從文小説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鄉土小説。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刻畫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倫理桎梏。

邊城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如願以償、如醉如痴、如坐鍼氈、任重道遠、依依不捨、依依惜別、一往情深、取長補短、熱火朝天、千辛萬苦、千言萬語、千載難逢、事倍功半、失之交臂、詩情畫意、輕描淡寫、受寵若驚、受益匪淺、人心所向、榮華富貴、洗耳恭聽、如虎添翼、榮辱與共、小巧玲瓏、飲水思源、歎為觀止、如火如荼、山盟海誓、胸有成竹、雄才大略、與日俱增、與眾不同、天經地義、添枝加葉、同心同德、神通廣大、神魂顛倒、脱胎換骨、脱穎而出、網開一面。

邊城讀書筆記摘抄好句:

1、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賞析:這句話有點兒宿命論的意思,説的是我們遇到的事情往往是那樣的湊巧,但結局卻又並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這邊是宿命的必然。

2、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賞析:這個句子是對社會現象中某個特定人羣在思維層面的總結,換句話説,龍生九子各有所好,而真性情的人算是一類人,他們的思維自然也是有獨特之處的。

3、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賞析:俗話説“鴕鳥的幸福——一堆沙子”,意思就是説鴕鳥這種動物沒什麼智商,懂得的事情少,因此很容易就獲得幸福感,而人作為高級動物,本身就是智慧的,加之懂得的知識太多之後,就會傷春悲秋了,自然有對人生等各種思考,也是不幸福的表現吧。

4、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

賞析:我們經常提到一個詞叫做“作繭自縛”,一般是用來形容壞人的行為受到了懲罰,實際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營造的環境中生活和生存,最終又不得不依賴這個環境,自己也被困在其中,也是可憐的。

5、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賞析:這句話用類比來表達愛情的可貴和力量之大,影響力之大,水、火、月亮都是無情之物,但愛情卻是真情實感,因此更加偉大。

6、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賞析:這段話寫出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活動,處在掙扎的狀態,但精神的力量總是很強大的,勇敢和理性會超越這些哀傷,最終會戰勝困難,迎接陽光和美好的明天。

7、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賞析:這句話寫出了翠翠的思念之情,他的歌聲就可以打動翠翠的靈魂的,深深地印在了翠翠的腦海裏,埋下了深深的印記,這是震撼靈魂的歌聲,表達了離家出走的年輕人對翠翠的人生的重要性。

8、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賞析:邊城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是作者將湘西的景色寫進了愛情,讓讀者讀到的不僅是愛情的純真和原始的淳樸美感,更有湘西的美景映入腦海,兩者相得益彰,讓這本書的文字更加具有自然的美,因此也給小説增添了獨特的魅力。而我們應該學習沈從文這種對景物的刻畫能力,當然也展現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9、黃昏時天氣十分鬱悶,溪面各處飛着紅蜻蜓。天上已起了雲,熱風把兩山竹篁吹得聲音極大,看樣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賞析:又是一處對景物的極致描寫,寥寥數筆變刻畫出了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畫卷,讓我們似乎在閲讀一副圖畫,而這幅畫又是極美的,自然、和諧也佈滿其中,這種美感是寫景的高手精練所成,對作者的文筆佩服至極。

10、他們生活雖那麼同一般社會疏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活裏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處,不過是這些人更真切一點,也更近於糊塗一點罷了。

賞析:雖然這羣人生活在鄉村,與外面的熱鬧、現代化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正是這種淳樸的情感,質樸的民風,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的美,一切都是真情實感,摻不得半點假,邊城的文字之美更是因為有真實存在的湘西的美,因為這一切都是原始的刻畫。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1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匯聚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六七十個主,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鋭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就是《茶館》投影出的中國!

裕泰茶館在大時代中生存了下來,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從茶館的內部裝飾開始説起。

從茶館中桌凳的變化就側面反映了這裏生意的好壞。第一幕中店裏放的是長桌,方桌,方凳,長凳,小凳。這樣客人的容量還是挺大的。當時天泰,廣泰,德泰都已經關門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大了,勉勉強強的混口飯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着淺綠色桌布。牆上用的是時裝沒美人,可見王利發緊跟時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換成了小凳和條凳,傢俱也黯淡了,門庭也不光線了,歲月讓裕泰失去了生氣。體面也不是這裏的形容詞了。除了這明顯的外部裝飾,還有那些個字條。

“莫談國事”這條子陪着裕泰一起經歷了半個世紀。第一幕中茶館各處都貼着這條子“莫談國事”。第二幕中的“莫談國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舊。第三幕中“莫談國事”有了一個夥伴“茶錢先付”。“莫談國事”更大,更多!這是一張神奇的條子。

“ 莫談國事”將封建無限的放大,也無限的反應了社會的落後。“茶錢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茶館中不僅僅有陳設的條子,還有人。《茶館》中人物繁雜但每一個都有鮮明的個性。

其中在全文的結尾的時候有一個沈處長。他一共只有一點點的台詞,是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語言極其凝練,但同時把這個人表現的淋漓盡致。沈處長的出場穿着軍便裝,高靴,帶馬刺,手持小鞭,後面還跟着兩個憲兵。他明顯是一個很霸氣的人,但少言寡語。不説話,用眼神示意也許就是這些長官的特徵之一。

沈處長不過是這戲中的跑龍套,而王利發是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之一。

王利發是一個小小茶館的老闆,為了生存,他阿諛奉承,逆來順受。這不僅僅是他的茶館,也是他父親的。所以茶館不僅是一個賺錢工具,更是他父親的饋贈和希望。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個苟活之人,他很堅定的保護家人,自己堅守茶館,最後用上吊來結束生命。

《茶館》是我讀的第一本戲劇。人物繁多,我每每讀過都不時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雖然人物多很繁雜,但老舍能清晰地寫下這麼多,可見他能力的強大。一張張醜惡的嘴臉,一張張善良的臉龐,都在老舍筆下栩栩如生。我讀出了世道淪落,讀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茶館》很經典,人物很傳奇。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2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茶館》。

《茶館》這部著作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本名舒慶春,字舍予,他出生於1899年2月3日,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説家、文學家、戲劇家。他的代表作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鬚溝》等......

在老舍先生髮表《茶館》之前,他已創作出《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這些優秀的傳世之作,《殘霧》、《國家至上》這些劇本,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可以説,《茶館》這部著作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所有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小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匯聚各色人物,這一個大茶館就相當於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把當時社會的風氣全都融入了這個小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明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當時的歷史命運。

主要人物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等從壯年到老年,貫穿了全劇。次要人物唐鐵嘴、小唐鐵嘴、劉麻子、小劉麻子等都是繼承父業的,雖然衣着變了,但是德行仍然沒有改。這些人物反映了時代的背景,運用得非常巧妙。

茶館是最具創意的戲劇,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激活了多年的文化積澱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一--七年七月,老舍將他的作品——《茶館》發表在《收穫》創刊號上。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3

《窗邊的小豆豆》是黑柳徹子寫的,她是日本着名作家、着名電視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窗邊的小豆豆》講述的是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非常淘氣,在一年級時因為好奇,在上課的時候,把書桌的蓋子開了關,關了開,足有上百次!後來,她沒把桌子弄出聲來,卻一直站在那裏,原來是為了和宣傳藝人打招呼。還有……還有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因為她太淘氣了,所以別的學生受到了影響,她不得不退學。於是,她轉學了,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這本書稱讚了小林宗作的美好心靈。我覺得他的心靈非常美好,也非常愛孩子,他用了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把愛傳播給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小豆豆是個性格開朗、喜愛和同伴們一起玩的孩子。不僅這樣,小豆豆還是個不嘲笑別人的孩子。小豆豆這一種不嘲笑別人的品格,不僅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反,有的人,卻以着自己家裏富有,就經常買一些名牌的衣服,穿回學校炫耀自己的衣服多美,而看到哪個同班同學穿得不比自己好,就會嘲笑那同學。我要學習小豆豆那樣,不嘲笑別人,多幫助同學,寬容對待同學,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到。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4

假期是一個教師最能入靜的時候,所以也是教師最有收穫的時候。假期是教師閲讀的最佳時期,也是教學反思的最好時機。因為我們不再瑣事纏身,不再疲於應對。有的是時間可供我們靜心讀書,深入思考

教師的成長之旅是一部漫長的心靈之旅。這個旅程是從閲讀開始的。讀最好的書應當是為人師者身體力行的職責。不在於讀很多,而在於讀最好的。即使有一些書很難輕易地讀進去,但也要設法讀進去。

《愛怕什麼》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裏行間對我的打動,

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雨壓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快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裏,能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讓我們盡情的賦予學生們更多的“愛”,面對鮮活充滿童貞的孩子們,讓我們釋懷人本的真“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見“愛”的種子成長的奼紫嫣紅。

其實對孩子的愛也分為很多種,特別是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要理智地去愛。什麼樣的學生適合什麼樣的愛,你需要去量身定做。對於成績優異又傲氣的孩子,你儘可以嚴愛;對於成績較差又自卑的孩子,你儘可以慈愛;對於對什麼都無所謂的孩子,你要引導他去愛。。。。。。

這是我對畢淑敏阿姨《愛怕什麼》最認真的理解與詮釋了,是內心顫動的結果。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也説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知識經驗的載體,它記載着古今中外的各類知識,它可以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書是無言的誠實者,書籍是智慧的海洋船: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精益求精。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沒錯,田要細耕,書要精讀,只要這樣,你就可以讀懂好書裏的“救濟糧”。啊!對,在此,我想到了名人的一句偉話:“書是精神的糧食。”是的,書可以以糧食的名義替代,生活中的難題可以在書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書就像無聲的導師,引導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使我們學識淵博,使我們心胸開闊。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5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裏,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麼要殺猶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低劣卻掌更多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裏,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麼要殺猶太人?

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低劣卻掌握了太多的財富。我認為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世界應該是和平的,沒有戰爭的,請不要傷害自己的同類。

日記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直,同時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見,愛思考,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在受到責備和委屈後,仍以微笑面對生活。她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應該向她學習。

讀者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篇16

老舍對我們來説,已經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紹了。倒是寫作背景得説説:話劇《寫於1956至1957年間,它是老舍一生中最優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説,它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老舍寫小説很少,卻寫了不少的戲。在寫《茶館》之前,他寫了話劇《春華秋實》、《西望長安》,在《茶館》之後寫了《紅大院》、《女店員》和《全家福》等。《茶館》跟這些配合時事政治的作品,在題材、風格以及創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樣,他重新寫起了解放前寫慣了的“陳年往事”。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户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着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繫。

《茶館》讓我們看清了那三個黑暗時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民,一個個破落、衰敗。《茶館》不愧為“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x0vv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