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一本好書堂吉訶德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讀一本好書堂吉訶德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讀一本好書堂吉訶德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把《堂吉訶德》這本書讀完了,我都被故事的主人公吸引住了。

讀一本好書堂吉訶德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

這本書的內容是:一位窮紳士幾乎每天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一直看小説。越看越走火入魔。他把自己當作騎士,還取名為堂吉訶德·台·拉·曼卻。他把大風車當作巨人,結果摔得不能動彈;他把跑來的羊羣當作軍隊,衝上去戰鬥,結果被牧羊人打了一彈弓,臨終前才醒悟過來……

讀了這本書,我既悲傷又高興。悲傷的是:堂吉訶德·台·拉·曼卻看小説走火入魔,一直沒清醒過來,受了不少苦;高興的是:堂吉訶德臨終前終於醒悟過來。我非常想對堂吉訶德説:“堂吉訶德,你不能天天從早到晚,從晚到早都看小説,看書雖然好,可以知道許多新知識,但看書也得有個限度啊!”我也經常看書,看來我也要注意一下這點啊!

我以後要多看這種名著!

讀一本好書堂吉訶德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作為《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本人具有相當坎坷的人生經歷。我個人認為書中的佩萊斯上尉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便是他自己的寫照。常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塞萬提斯見識了太多發生在貧苦百姓身上的故事,也見識了新舊文化的種種交融和衝突。

在《堂吉訶德》這部書中,雖然堂吉訶德自認為遊俠騎士,自認所見到的全是城堡宮殿和貴婦公主,這部書記錄的又恰恰全是市井小民的喜怒哀樂。再來談本書的主角一騎士堂吉訶德,初看堂吉訶德,認為他只是一個小丑狀的瘋子騎士,用其好笑的行徑逗樂讀者。然而看久了,便漸漸感到了這個人物的複雜性和矛盾性。堂吉訶德並不是一個傻子,相反,他博覽經書,對事有獨到的見解,在不談“騎士道”時思路清晰而敏捷———這在本書中多處都有提到,甚至是特別地強調。

我不認為塞萬提斯如此強調只是為突顯堂吉訶德受騎士小説的影響之深,我認為這更是為了烘托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豐富內在。我更願意把堂吉訶德視為一個對信仰熱烈的追求者。他所追求的信仰便是他認為的遊俠騎士的騎士道,因此他會攻擊任何不相信騎士道的人,他會與想像中的巨人決鬥,他會為了瞳想中的心上人拼上性命,他會根據約定而好好回到家中。這一切只因那是他的信仰的正義。而堂吉訶德的悲劇正在於,他所信仰的騎士道是封建腐朽的產物,而他又身處於新舊思想交替的時代。他深感世道對平民百姓的不公,有着變革的強烈想法,同時他又深信腐朽的騎士道。在這種深刻的矛盾下所誕生的堂吉訶德,是一個可憐又可愛的人物。

有人説,讀《堂吉訶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初讀這本書,我會認為堂吉訶德很可笑,可讀到後面卻又會感到他的可悲。最令我記憶猶新的一個情節是,堂吉訶德救一個被老闆鞭打的小夥計安德列斯,然而因此安德列斯不但沒得到報酬還被痛打了一頓。當他再次見到堂吉訶德時,竟説:“下次您如果見到了我,哪怕我被切成碎塊,也請您別來救我,幫我。”情節令我心寒,一心想幫人的堂吉訶德,卻得到被幫者如此評價,實在是讓人笑不出來。在小説結尾,堂吉訶德的結局無疑是令人深思的,他在臨死之際意識到自己的瘋狂,恢復了理智,痛斥了騎士小説。“狼狽相騎士”變回了“善心人。”堂吉訶德不“瘋”了,這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結局,然而這個結局卻令人悄然若失,因為這意味着堂吉訶德最後的妥協,他放棄了分的信仰,於是實際上,在他死前,那個“狼狽相騎士”就已灰飛煙滅,這何嘗不是最大的悲哀?

這便是我眼中的《堂吉訶德》,一個看似荒誕,卻又令你笑,令你哭,令你思考的故事。

讀一本好書堂吉訶德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堂吉訶德》的小説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説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堂吉訶德》是一本好笑的書,可當翻過最後一頁時,心裏卻不禁在問:"究竟是誰真的可笑?堂吉訶德?還是我?"突然想起剛進大學校園時,一位夫子説:"讀《堂吉訶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難怪每每想起這個奇情異想的末路騎士時,心裏總會湧起一種異樣的感覺———塞萬提斯創作了一個讓人不得不笑又不得不哭的悲劇。

《堂吉訶德》的悲劇在於它肢解了曾經神聖的道德觀念,而這種肢解是建立在一個個沉重的矛盾之上的:要消滅即將衰亡的虛偽的騎士道,卻設計了一個柔弱但真誠的衞道士。於是,人們在與腐朽道德戰鬥時,突然發現面前站着的"敵人"是個柔弱的老頭,沒有了摧枯拉朽的快感,沒有了流血犧牲的英勇,甚至在面對一個弱者的抵抗時,會檢討自己的正義性。恰好,堂吉訶德奉行的不是虛偽的騎士道,不是道貌岸然的道德欺騙,而是人們久違了的一種精神:對上帝的無限忠誠,對愛情的至死不渝。

當堂吉訶德開始為自己的精神家園而戰時,第二層矛盾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騎士道早就被虛偽的道德所滲透演變,而世俗的價值觀已經猶如一艘笨重的航母,從對上帝的忠誠、對英雄的崇敬轉向了對個體價值的追求。世俗價值觀的改變雖然具有滯後性,但同時具有強大的慣性和持久的韌性,瘦弱但張狂的堂吉訶德卻妄想扭轉它,所以,他可以僅憑着信仰的力量不顧自身的渺小而義無反顧地衝向巨大風車,而其身後揚起的卻是一股荒謬的塵埃。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新教倫理對社會發展是否有推動力量,只要想想,當人們舉着張揚個性的大旗從中世紀解放出來的若干年後,人們不是又一次產生了信仰的需求嗎?我們可以説這是歷史的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發現,堂吉訶德以及堂吉訶德式的口號可以一言以蔽之——不合時宜。

堂吉訶德是很很好笑,但現實中不也有和他一樣的人嗎?他們妄想着,結果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我們也該反省下自己,別讓自己成為下一個堂吉訶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7e80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