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精選17篇)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精選17篇)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記得5歲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並要求我背出來了,那時的我因為覺得簡單,讀起來還朗朗上口,所以作為一種樂趣來唱讀的,但並不知道其中含義。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精選17篇)

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日積月累,我漸漸知道了三字經裏有着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説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讀着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爺爺奶奶的長孫子,所以爺爺奶奶比較寵愛我,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所以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為他們做些什麼。因為我比較貪玩,還迷上了看電視,玩遊戲……,每當父母要求我去學習、複習功課時,我都會感覺他們好過分,在剝奪我的快樂童年,我還會為此和他們大吵大鬧,亂髮脾氣!想到這些,我真是無地自容啊!明白“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的意思後我才深深懂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自私,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着想,儘量少讓他們為我操心。我還要自覺地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她少操勞,多點時間休息!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還有很多,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現在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錯過一次就少一次,甚至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年少的時候不學習,到老了就沒有什麼作為。學習就如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不能為了玩而停下學習的腳步。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如果一味貪圖快樂,就會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能讓我們知書達理……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勤有功,戲無益”不就告訴我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一定會後悔的嗎!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洗滌。在這些精煉短小的語句中,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2

《三字經》讀後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想必大家對這幾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經》可以説是一本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並且老少皆宜,雖然它由三個字組成,卻藴藏着許多道理,簡單的敍述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裏面所講孝順父母、禮貌待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小時候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像唱歌一樣,卻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卻悟出了極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歡的一句“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學以致用,每讀到這一句就讓我想起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這樣,我想起自身的經歷:幼時我的母親總會為我報許多的興趣班,唱歌、舞蹈、書法、電子琴等霸佔了我的業餘時間,而且還非常的辛苦,當時我非常的牴觸。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有時間去接到這些愛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門門功課,但值得慶幸的是那些本領沒有丟失,隨時可信手拈來,必竟“藝多不壓身”,而且還能讓人“藝高人膽大”,可以讓我在同學們面前自信的秀出來,我才理解了母親的用意。當然,單有才藝是不行的,學習也得強,也正是有了國小時的奧數那種“撥雲見山”的感覺,讓我對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優異成績。想想如果當初我像淘氣包一樣,拒絕了所有的興趣班,沒有當初的努力付出,現在會是怎樣的後果——我將會一無是處,估計連學習的心情都沒有。所以説孩子要從小培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要讓自己後悔一輩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想必這一句是膾炙人口。一塊美玉若不經雕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所以説我們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朝着它前進,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知識量,不斷的磨礪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終有一天會學有所成。

説到這,想必大家對《三字經》有深入一點的瞭解了吧,如果我們將《三字經》中的精髓悟透,那將是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更廣闊,自己的能力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越。所以讓我們好好的學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將所有的“寶藏”裝進大腦,這樣我們才能走上人生巔峯!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3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麼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説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每次讀到這裏,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無論下雨下雪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學習陪我玩耍……我小時候很黏人,一離開媽媽的懷抱就哭鬧,媽媽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極了,就坐在那裏睡覺!一次我高燒近40度,爸爸一會兒一會兒地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温,竟一夜沒有閤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為值日,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都黑了,但是媽媽一直在校門口等。看着雪人一樣的媽媽,捂着媽媽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淚啪啪直掉!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很愛很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好發脾氣,媽媽總是給我洗腳而我從沒給媽媽洗過一次……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愛!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智慧和精神。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4

《三字經》裏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孔融有七個兄弟,他排行第六位。四歲時,他就已經懂得謙讓之禮了。有一天,鄰居給他家送來一筐梨,孔融從容地選了一個小梨,把大梨讓給了哥哥們吃。大人問孔融為什麼挑小梨呢?他回答説:“諸兄年長,正宜用大的。我乃小弟之輩,年尚幼小,自應取小,‘犯上’不妥。”這個故事被廣為傳頌。這個故事對應的三字經是: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字經》讓我在愉悦的閲讀氛圍內汲取知識養料;精彩的內容配以精美的插圖,給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可以激發我的閲讀興趣,還可以豐富我的內心世界,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從而達到啟迪智慧和淨化心靈的作用,願這本書成為父母教育我的得力助手,成為我成長中的好朋友!

我真誠地希望我能與經典同行,收穫知識,獲取快樂。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5

靜靜地讀着悠揚的詩詞,飽含着的是哀婉與悽豔,“考磐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勿諼”,記得當初是因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才得知有這麼一句的,郭襄對多年前的楊過難以忘懷,心中早已是一灘死水,然而在少林寺與何足道萍水相逢時卻因為這一句和那琴聲而心中頓起漣漪,不能不説是詩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盤在陸,碩人之軸,獨寐獨宿,永矢勿告”,她留下這樣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沒有下文的露水情緣,然而這段我看很多遍還是無法完全明瞭箇中真意,或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吧。

當然,詩經中所有的不只是關於愛情關於生活的句子,還有對國家的忠志之誓和對人民的憐惜之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你聽,這是戰士上陣殺敵前發出的吼聲;“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這是勞動人民對剝削壓迫者的怒目睥睨。

連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上和揮汗如雨的伐木場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誰敢説生活中不能有藝術呢?今天我們過着一天天豐富多彩的日子,卻在不停地喊着無聊乏味,只能從一些低俗且毫無意義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別人嚼過無數次的笑料,這也不能不説是一種悲哀。我們只有認真探究生活的本質,才能獲得生活的樂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陣陣機械的笑聲中糊塗地過完一生,而絲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樂呵些什麼。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6

《三字經》是一本極富哲學的書,其中濃縮了天文、地理、人格、宇宙星體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相剋,知識量極大。

在閲讀時,我遇到了困難,當然是理解上的問題。其首篇,我認為是講人格的,因為一開始就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句講的是每個孩子剛生下來,內心都是善良的,習性很像,但因大人,習慣差的很遠。這裏才十二個字,卻藴含了大道理。

在此篇章中,相信“孔融讓梨”這一段在大家心裏印象很深。因為小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人,把大梨讓給他們,也懂得體諒比自己年長的人,也把大梨讓給他們。而自己卻吃最小的一個梨。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小段,説明了最重要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孝道,做到孝之後,再增長見識,去認真學習數字、文字。

雖然只有一小段,但富含的這裏卻很多。我以後還要認真品讀《三字經》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7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我可開心了。

書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為不好,不愛學習的朋友,否則你學了他會走上歧途的。在我們周圍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原本學習很好,品質也不錯。但是他一不留意交了一個愛打遊戲的朋友,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泡在網吧裏,沒錢用還到家裏偷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就應阿!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透過學習,就無法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不經歷磨練,長大了只會一事無成。我以前讀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時候是那麼聰明,被稱為神童。但之後稍大一點後就不再發奮努力,他的父親只是帶着他四處參加宴會,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最後成了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讓人心痛阿!

雖然,《三字經》到我手上才幾天,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兩句,但我已經喜歡上了這本書,相信它會讓我明白許多道理,我務必好好讀完它。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8

研究古典文化,感受古文魅力——讀《山海經》有感

第一次知道《山海經》這本書是在那年熱播的《軒轅劍》裏,裏面的角色“書香”是“書妖”原型就是《山海經》這本古籍,當時看到就覺得很驚奇,書香什麼都知道,後來上網查了《山海經》才知道這是一本這樣神奇的書,後來,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沒機會。又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這本書。

全書共分有四個部分,依次是《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和《大荒經》。《藏山經》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佈情況;《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文字晦澀難懂,記錄一個事物往往只用兩行字,卻要你用很久的時間思考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有的時候甚至五個字中三個都不認識。不過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明白了,《山海經》也就只是《山海經》,沒有人可以證實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謬的,這種神物本不應該存於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來歷,少有人去深究,卻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證實其存在的真實性。不過即使驗證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經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顯的誇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們只能從這些文字、圖畫中去嘗試窺視古人生活的情景,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科學……

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獲得新的知識。即使是這樣,有些人的生平卻會被我弄的一團糟,會不停質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過質疑歸質疑,我自己無法解釋。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間中,去用心來看他們用心書寫的圖畫,那種欽佩感會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種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是讓我感到吃驚,這大概就是我們心心念念尋找的所謂的創新吧!可是時間確實改變了一切,我們那些美好的東西卻被遺失在了那裏。

《山海經》是古人智慧的凝結,這本看似平凡的書卻一點也不平凡,它是中國特有的,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傳承。它怪,它奇,它內容天馬行空。但又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它似乎被我們遺棄了,中國的古老文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山海經》這本經典怎麼能消失呢》我們或許可以靜下心來去讀一讀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們終身受益的。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9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敍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0

回到家中,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瞅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往歸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往摘取,雖然失往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歸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離別百草園往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相當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的時候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全部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歸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瞅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全部感觸全部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歸味,也學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佈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當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全部玩的相當開心,以至於每次全部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往,每次全部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歸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便預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往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1

我和媽媽剛剛親子共讀完了《山海經》青少版,這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名著,有些地方誇張的手法,讓我想起了《吹牛大王歷險記》,但風格截然不同。

《山海經》從女媧補天、神農氏炎帝、精衞填海、軒轅氏黃帝、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話故事一直講到啟建立夏朝,故事一個比一個神奇,一個比一個精彩。書中還描寫了分佈於東西南北中的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中的奇異動植物以及當時被稱為海內、海外的許多周邊古國或部落的奇特風土人情。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黃帝勢力日漸強大超過炎帝,炎帝戰敗,他的部下蚩尤要找黃帝報仇時,炎帝説:“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在戰爭中讓百姓犧牲。”這充分説明炎帝是個很關愛百姓的好首領。

讓我感到奇特的是: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長了一個頭,八個身子,真奇怪;還有一種鳥,長了一個頭,三隻眼,四隻翅膀,三隻尾巴,稀奇吧!

讓我感到好笑的是: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身體象蛇一樣,腦袋卻象人,吃了它的肉人可以長命百歲。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對“鳳凰涅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書中説鳳凰是南方羣山中的一種象徵吉祥的鳥,鳳凰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的生命力,這就是“鳳凰涅槃”。鳳凰只有在天下太平時才會出現,並且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怪不得生活中人們常説“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呢。

《山海經》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建議大家有時間都來讀讀,一定會有收穫。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2

暑假裏,我讀了很多書,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山海經》了。

提到《山海經》,肯定有很多人會想:哎?這書名好熟悉啊。可是就是不知道是啥。剛開始我也有這種感覺,不過讀了以後就明白了。

《山海經》包含了地理、歷史、神話、宗教、民族、植物、動物、礦產、醫藥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書。書中記載的生物幾乎是世上沒有的,但也有一些是和動物很像的。比如“閭”像羊,“黽”像青蛙等。

為什麼我會記得那麼清楚呢?因為裏面記載着許多奇形怪狀的生物,光想想就好笑。比如“酸與”,它有三條腿,二對翅膀,六隻眼。三條腿,走路要怎麼邁步呢?二對翅膀,飛行會不會操作不過來呢?

現在,有些文章中的“老饕”,就是出自《山海經》裏的“饕餮”。它曾經把自己的身體吃了。現在人們用它來形容資深吃貨以及懂吃的人。

讀了《山海經》,我驚喜地發現: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衞填海、嫦娥奔月,這些語文書裏出現過的神話傳説故事,全出自《山海經》呢!

這真是一本奇妙的書,豐富的想像力,各種奇思妙想,讓人捧起這本書就欲罷不能。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3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裏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同學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築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才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大人們鬥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認真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

《三字經》是一本教我們怎麼做人的一本書。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為了救自己的母親到處去借米,夏啟奪天下等等的故事。看了這些故事後都讓我感觸很深。其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孔子認錯,有一次,孔子帶着弟子們到一個地方,突然下起了雨,後來有一個小孩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山洞裏躲雨,後來孔子説:“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把沙灘萬點坑。”那個孩子説:“千層浪和萬點坑你數過嗎?”孔子很佩服他,於是就和他的弟子門説:“以前我講過上等人有智慧,而下等人愚昧,看來是錯的。”後來當着眾多弟子孔子糾正了自己的錯誤,並想弟子們道了謙。看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錯事一定要大膽承認,並要誠心改過。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故事,如方仲永,陽春白雪等等,我們不能小看着本書,其實《三字經》裏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讀完這本書後,雖然有些我並沒有看懂,但我知道從今以後我會認真讀書,讓自己以後能成為有用的一個人,那樣才對的起辛苦養育我的父母和精心培養我的老師們。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4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築。”在《詩經》產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建立起一個農業社會。這個社會為了生存發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定與和諧,而相應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繫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的思想和藝術特色。並且,由於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為中國文學重要起點、又被奉為儒家經典的《詩經》,其特色對於後代文學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於敍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屬於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敍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敍事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以後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詩經》裏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徵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説其原始的因素源於《詩經》,也未嘗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5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親子閲讀了《三字經》裏面的內容:“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還一起閲讀了《黃香温席》和《藥聖孫思邈》這兩個故事,《三字經》我很早就會背誦裏面的內容,但並沒有理解裏面的意思,這次閲讀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能幹成什麼事情呢?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愛相處,我原來有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讓他們生氣,還經常和弟弟發生爭執,不懂得讓着他,我覺得這樣很不應該,我要改正過來,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6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閲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十分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務必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那裏我們能夠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齊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閲讀心得體會感想 篇17

《山海經》約成書於4000年前,作者原為夏禹、伯益。全書分為《山經》、《海經》兩大類,共18卷,3.1萬字。書中寫了各種奇形怪狀、擁有超人神通的奇靈異獸450多個,內容有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礦物、醫藥、鬼神、祭神祭祀、氏族部落等很多方面。我之所以這麼喜歡《山海經》這本書,是因為裏的怪物很奇怪,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現會發生天災,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聲。最奇怪的是在我心中印象比較好的西王母竟然是長相像人,卻長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善於長嘯,篷頭亂髮,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其中還有2種奇異的動物讓我難忘:何羅魚——它住在一座譙明山上。譙水就是從這座山裏發源。它長着十個身子,卻只有一個腦袋,它發出的聲音就像狗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可以治好癰腫病。化蛇——陽水發源於中部的陽山。陽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長着人一樣的面孔,豺一樣的身子,還有一對鳥一樣的翅膀,並且能像蛇一樣爬行。它發出的聲音如同人的呵斥聲。少開口發音,這種動物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縱然你的想象力在豐富,你看到《山海經》中描述的景象、動物你還是會大吃一驚。展現於你面前的,是一個奇異花草、猛獸妖物遍佈的神奇地方:招搖山上有多姿的桂樹與美麗的玉石;吃上一口祝餘,帶上一株迷谷,你可以踏上不迷路、不飢餓得旅途;小心即翼山上那些蝮蟲和怪蛇,還有什麼狸力,可不是你家的小豬,叫聲像狗,不要惹他。許多聽也沒聽過的山名、水名、樹名,尤其是那些名字奇特的妖怪,都讓人驚奇。説來是神化,但先人怎能將其記錄的如此生動形象,不免讓人產生對於另一個世界的聯想。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中華悠久的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r3g9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