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精選20篇)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精選20篇)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悦;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精選20篇)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敍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説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懸樑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閲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讚。

一位叫亞克敦的英國人,他的書齋裏雜亂的堆滿了各科各類的圖書,而且每本書上都有着手跡。讀到這裏是不是有一種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為“有了書,就象鳥兒有了翅膀”嗎!

然而,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書並不一定能讀好書。正如這位亞克敦,雖然他零零碎碎地記住了不少知識,可當人家問他時,他總是七拉八扯説不清楚。這裏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善長於讀書,而只會“依葫蘆畫瓢”。

朱熹説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所謂“循序漸進”,就是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諑漸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説我們並不要求書有幾千甚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於對自己的書要層層深入,點點掌握,關鍵還在於把握自己的讀書速度。至於“熟讀”,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看過的書在看,在看,看的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而“精思”則是“循序漸進”,“熟讀”的必然結果,也必然是讀書的要決。有了細緻、精練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層的理解書所要講的道理。

由此可見,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是否讀的精。象亞克敦,他徒有萬卷圖書,而不會讀,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説:其實他一本書也沒有讀完。

現在的我們,這種“有書等於沒書”的現象是歷歷在目,也就是不會讀書。就説語文課本,大家都認為沒什麼看頭;這樣一來,掌握的知識也相對於較為膚淺。因此更何況是其他書呢?我們讀書提倡: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面對現在激烈競爭的社會,更需要我們的善讀。

對於書,只有善讀,才能象蠶一樣,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2

《紅樓夢》作為國學經典,引得無數學者為之“折腰”,出了許多的“紅學家”。今天,我便也來當一回這紅學家,談談我讀紅樓的感想。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並不只是單單一本愛情小説所能概括。作者為寫此書,寒窗幾十載,對醫藥、園林、建築、書畫、詩詞、烹調、服飾、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書對研究探討青朝風俗民情很有幫助,它彷彿是當時生活的小百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怪不得至今還有許多紅學家專門研究此寶。此書所現之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在今天都屢見不鮮內涵之深,可真謂看一遍兩遍不少,讀十遍八遍不多。對於我精讀此書是對吾之文學素養起鞏固、提高,以致於昇華之用,大有相見恨晚之情。

其次,這也是一部悲劇,我細讀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大凡流傳下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悲劇。從卡西莫多到寶玉,從羊脂球到阿Q,以致於今日泰坦尼克中的傑克和露絲,都是悲劇人物。正義戰勝邪惡只能在動畫片中存在,沒有哪朝哪代的讚歌流傳下來。特別是中國的《水滸》、《三國》、《紅樓》都遵循着開業艱難後,強勁攀升,接着平穩走勢,最後直線下跌的原則。這又恰與工商管理碩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產品發展規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規律又彷彿與此緊密相連。一種文明當其躍上頂峯就必將走向衰亡。的確,照現在的環境發展,人類終究有個盡頭,難道這是宇宙亙古不變的定理嗎?難道這是繼柏拉圖哲學中“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論之後,又一種新模式。待以後

第三,我以為程偉元、高鶚的續寫不成功。雖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線原則,沒有生搬硬套強加於前文之嫌,但終究是焊接產物。他倆根據原作的暗示,追蹤前80回的情節,完成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悲劇,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運結局,使《紅樓夢》成了一部完整的書,從而推動了《紅》在社會的傳播,擴大了它的影響。可是,後40回寫了寶玉中舉和家業復興,違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寫和情節構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筆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離,近來又有人寫了後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麼樣也只能阿里基斯追烏龜,紅樓夢的後40回將是一個永遠的迷。

第四,也就是《紅樓夢》鮮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鳳這個給人印象最深的人物來説,她“模樣又極標緻,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目光四射,手腕靈活日理萬機,指揮若定。寧國府秦可卿的喪事,特意邀請她去主持操辦,她一去就看出寧國府的五大弊端,並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頓措施。王熙鳳威重令行,旁若無人,形成“脂粉鬚眉齊卻步,更無一個是能人”的局面。這位王夫人的內侄女爭強好勝、追慕虛榮,具有很強的權勢欲。賈府這位年輕俊俏,素有“鳳辣子”之稱的女當家伶牙俐齒,處處討賈母、王夫人的歡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渾,無所不至。總之,王熙鳳是一個集漂亮、聰明。能幹、貪婪、狠毒於一身的複雜形象。作者還按照生活的邏輯,表現人物,闡發主題的需要,對眾多的輔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個輔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義,而且能體現出多方面的意義和作用來。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範例。劉姥姥的一進大觀園安排在小説的第六回,當時情節尚未充分展開,作者借劉姥姥這一輔助人物,從社會最底層這樣一個視角,來寫賈府的顯赫氣派。通過劉姥姥這樣一個鄉下的窮老婆子的眼睛,寫出了鳳姐的虛驕、矜持。劉姥姥第二次進入大觀園的時候,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的關係正處在微妙的階段,賈府在表面上正處於繁花似錦的時期。作者將劉姥姥和賈母這樣兩個地位懸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對比。賈母趁此機會極大的滿足了自己的優越感;劉姥姥則為了討得一些封賞,心甘情願的出乖露醜,充當老爺太太、少爺小姐的笑料。劉姥姥第三次進大觀園時,賈府大勢已去,劉姥姥救了巧姐。這樣,劉姥姥無意中成了賈府盛極而衰的見證人。

最後,還是説説它的藝術成就,魯迅曾經指出:“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迅所謂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以前的小説敍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敍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紅樓夢》沒有把人物寫某種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沒有把人物當作説教的工具。作者以細膩的筆墨展現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動性、豐富性和複雜性。《紅樓夢》打破了傳統小説的單線結構。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關係為中心線索,同時展開貴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寫。在緊緊抓住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戀愛、婚姻悲劇的同時,展開廣闊的社會環境描寫,從而寫出了產生這一悲劇的社會根源。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3

我們都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感受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體會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因為書中的為人處事、因為書中的體會感悟才令我們成長,我們與書密不可分。

讀書,我明白了堅持不懈。在《魯濱孫漂流記》中,我們都知道主人公魯濱孫孤身一人住在荒島上,那裏充滿了危險,可他何曾放棄過?正是因為他這種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鼓勵了千千萬萬的人;也正因為他的精神,我才會對自己的目標堅守不變,從不輕言放棄。

讀書,我學會了熱愛生命。讀過《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的人,都知道保爾。柯察金在走上革命的道路上説過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該怎樣度過呢?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我雖然不像保爾那樣偉大,但我卻可以珍惜每一天的光陰,就算遇到再大的艱難困苦,就算嚐盡冷漠的不公待遇,我也不會放棄生命,因為保爾激勵了我!

讀書,我學會了知恩圖報。《愛的教育》這一書記敍了人間多姿多彩的愛與回報,有友情之愛、有親情之愛、有愛情之愛,亦有因為愛的感恩與回報;因為這本書的出現,令我體會了父母老師的辛酸,也令我學會了感恩師長,《愛的教育》使我一生受益匪淺。

因為讀書,我才學會了真理,只有繼續讀書,我才能瞭解更多;讀書是一種快樂,讀書是一種享受,在我未來的生活中,我會讓讀書伴我成長,我會讓讀書見證我的成熟!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4

有人説世界因女人而美麗,讀了《女人是一場修煉》後,我要説世界因女人而堅強。《女人是一場修煉》是尹巖所著,尹巖不僅是一個作家,還是悠季瑜伽創始人,她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奮鬥,取得了事業的成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並告訴我們一個哲理:對女人來説,無論起點在哪裏,都可以通過對自身的修煉,較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由原石修煉成鑽石。

尹巖是女中豪傑,她的經歷、她的成就證實了巾幗不讓鬚眉的道理。我國是一個女傑輩出的社會,古代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建功疆域威震天下,有李清照詞賦甲眾,勝過男兒流芳百世。今有張海迪身殘志不殘,發憤學習,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創作了不少文學作品,成為“當代保爾”。讀了《女人是一場修煉》,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女人,只要刻苦努力奮鬥、始終不懈追求,完全可以象男人一樣,取得成績,成就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

我是一名現代女性,是供電企業負責女工工作及民主管理工作的一名中層幹部,要刻苦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必須忠實踐行國家電網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作出應有的貢獻。為此,我要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綜合素質;要做到兢兢業業工作,努力取得優良成績。

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我一是要勤奮學習,認真學習黨的xx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國夢的論述,認真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工作業務知識,做到自覺學習、善於學習、勤奮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領域,完善知識結構,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具備做好本職工作的崗位技能。二是要轉變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調動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促進供電工作又好又快發展。三是具有擔當精神,凡是上級決定了的事,我要增強工作責任心,做到堅決照辦,全面落實,一定辦好;縱然是身陷困境,縱然是千難萬險,也敢於頑強拼搏,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一路向前,取得勝利。四是具有奉獻精神,要甘為人梯,象“春蠶吐盡青絲,蠟燭化成灰燼”,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工作,做到人在崗位一分鐘,辛勤工作60秒,體現只爭朝夕、爭分奪秒的精神,幹出優異工作成績,為供電事業發展殫精竭慮,建功立業。

做到兢兢業業工作,努力取得優良成績,我要結合自身崗位實際,加強民主管理,不斷探索和豐富民主管理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做到傾聽職工心聲,讓職工表達意願,調動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貫徹落實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要創新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增強全體職工的民主意識、參與能力,鼓勵職工積極獻計獻策,提合理化建議,形成濃厚的民主管理氛圍,以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發展促進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作為一名女工幹部,我要認真做好女職工工作,充分發揮女職工的“半邊天”作用。我要組織女職工勤奮學習,提高業務技術,立足自身崗位,發揚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建功立業,努力為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作貢獻。要教育引導女職工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呵護家庭的幸福和美滿,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家庭和社會奉獻一份愛心。要關心女職工身體健康,配合企業行政共同做好工作,不讓女職工從事有礙生理特徵和身心健康的工作,每年讓女職工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落實國家政策,保障女職工依法享有生育、哺乳等假,切實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

《女人是一場修煉》讀完了,我要把所收穫的讀書心得,烙印在自己的腦海中,時時激勵自己、鞭策自己,做一名“無論起點在哪裏,通過自身的修煉,通過自己的努力,由原石修煉成鑽石”的女人,為企業和社會作更大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5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為讀好書就像與名人聖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閒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説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覽羣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户,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為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痴,失去讀書的真樂。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於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如果長期沉迷於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羣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為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為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譁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為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6

《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之作。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歸入“表現主義文學”中。

表現主義文學興起於20世紀初,極盛於20和30年代的德、美等國家。它首先出現在繪畫界,是對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主義畫派的反駁。表現主義作家不滿於印象主義注重外在的客觀事物(如光和影)的描繪,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表現事物內在的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的描寫而揭示其內在的靈魂,要求突破對暫時現象的抒寫而展示永恆的品質和真理。他們深受康德的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強調描寫人們的主觀世界、直覺和潛意識,用特殊手法來反映現實世界。表現主義文學在詩歌、小説、戲劇各領域都產生過一大批有影響的作家。卡夫卡是小説領域的傑出代表。卡夫卡一生寫過不少短篇小説,有許多生前沒有發表過,《變形記》是發表過的。國外的文學評論家在他們的著述中經常論及《變形記》,認為它是20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中一篇頗為重要的作品。它的重要性在於,深刻而尖鋭地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一些帶本質性的問題,譬如普遍存在的人的“異化”現象,譬如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時刻都有的災難感,譬如人與人之間不能理解、溝通的孤獨感等等。

著名外國文學學者袁可嘉先生指出:“現代派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典型特徵是它在4種基本關係上所表現出來的全面的扭曲和嚴重的異化:在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質世界)和人與自我4種關係上的尖鋭矛盾和畸形脱節,以及由之產生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悲觀絕望的情緒和虛無主義的思想。這4種關係的全面異化是由現代資本主義關係的腐蝕作用所造成的,它們是在它的巨大壓力下被扭曲的。現代派文學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也正在於此。”(《外國現代派作品選·前言》第5頁,袁可嘉,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我以為,袁可嘉先生的這一論述是深刻的、全面的,抓住了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本質特徵。循着這樣一種思路,我們來分析一下《變形記》的思想內容。

先看《變形記》中對人與社會關係的揭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應當是部分與整體的相輔相成的關係。但自從有階級以來,這種關係就不斷地處於摩擦、衝突、對立之中;特別是進入資本主義歷史階段之後,隨着工業、科技的高度發展,物質的不斷積累,人與社會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人不再是社會的主人,而異化成了物、動物、非人。正如馬克思給“異化”所下的定義那樣:“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卡夫卡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目睹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特別是他在工傷保險公司工作時,接觸了許多被勞動致殘而一貧如洗的工人,使他認識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窮人的貧困為代價的”,下層人民越來越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正是卡夫卡創作《變形記》的時代、生活背景。18、19世紀的作家一般是從社會人的角度去揭示、批判具體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如專制政體、官僚政治、道德墮落等等,目標比較具體明確。而卡夫卡這些現代派作家,則是從個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個社會,目標是籠統的、抽象的、全面的。這就比現實主義作家的揭露更加尖鋭、徹底。在《變形記》中,主人公格里高爾一夜之間變成了一隻大甲蟲,造成人變蟲的深層原因,就是社會環境的嚴酷和勞動本身的機械、繁重。公司老闆嚴密地統治着整個公司和每一個僱員,祕書主任時刻監督着每一個員工的行動,就連醫生也是一味站在老闆一邊,從不會為員工説話。職業呢?是旅行推銷員,一個“多麼累人的差事”,每天4點鐘就得起牀趕火車,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飲食很差又不定時,由於工作關係,連個知己的朋友也沒有。弄得暈頭轉向,“痴痴呆呆”。格里高爾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環境,這樣一份職業。這環境是具體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絕大多數人所每天面對的。人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逐漸變得麻木、機械、萎縮,成為工具、成為“非人”。人變甲蟲,是多麼荒誕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鋭地表現了社會與人之間一種可怕的“異化”關係。在這一關係中,社會是強大的,而人是被動的、軟弱的。

再看《變形記》中對人與人關係的描寫,這是小説的重心所在。格里高爾在父親的公司破產、全家處於困頓的境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在家裏是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當一個人被人依賴時,他與別人的關係自然會處於正常狀態。但格里高爾一朝成了大甲蟲,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兄妹關係突然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顯示出一幅極端自私、冷漠、殘酷、無法溝通的可怕圖景,親情、倫理之情蕩然無存。格里高爾雖然成了甲蟲,但作為人的思想感情還在。他為不能按時上班而着急,他為老闆要炒他的“魷魚”而焦慮,他為父親暗暗地存了一筆錢而欣慰,他為妹妹明年上音樂學院的事而籌劃,他為今後一家人的生計而憂心……這是一個善良、勤勞、正直、有責任心的優秀青年。但專橫暴躁的父親卻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醜”外揚,要把他趕回房間關起來。他甚至懷疑兒子會對家人採取暴力行為,而恫嚇他、用蘋果砸他,想致他於死命。慈父之愛在他身上已消失殆盡,暴露出來的是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母親對兒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點,她同情兒子遭受的厄運,她不能接受兒子變成甲蟲的事實,因此悲痛欲絕,但她內心已把兒子當作一個沉重的累贅了。更可恨的是妹妹葛蕾特。哥哥最喜歡他,時刻想的是她的快樂、前途,當哥哥最初變形後,她尚能做一點照料工作,如打掃房間、送飯等。但時間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着向父親請求:“我們必須設法擺脱他”,“他必須離開這兒”。並狡猾地辯解説:這隻大甲蟲並不是格里高爾,如果是的話,他就應該“自願跑掉”。這實際是在暗示格里高爾。她還無中生有地説:格里高爾會“要了你們倆(指父母親)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佔領整幢寓所”。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訴,把她內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盡致。格里高爾對一家人的言語行動,並沒有驚詫,也沒有憤怒,而是用一種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態,接受了這種事實。他一邊“懷着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一邊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使薩姆沙一家如釋重負,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風,一身輕鬆出外郊遊去了。格里高爾的死並沒有影響了別人的生活。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維繫人際關係的是金錢、利益,這種維繫一旦斷裂,人與人之間就只剩了對峙、衝突、隔膜、猜忌、殘殺。卡夫卡用冷漠的筆調,描寫了一幅冷漠的人間圖畫。

最後我們來看看《變形記》中對人與自然關係、人與自我關係的展示。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也包括人與人的本性的關係。在人的本性中,既有自然性的一面,也有社會性的一面,二者的結合構成了完整的人性。正是在這一點上,《變形記》表現了對人的本性的揭示與否定,在冷漠、沉重的現實世界中,人已經難以保全自己的本性,人分裂了、異化了,即便你還有意識、思想和情感,但軀殼已變為動物,變為動物的人還是人嗎?這是現代派作家對人的本性的深刻透視。在人與自我的關係上,現代派作家在現代心理學的影響下,對自我的穩定性、可靠性、理性等都產生了深刻的懷疑。認為自我的核心不是理性而是本能(慾望)和潛意識,因此在作品中大量表現人物意識的混沌與虛幻。《變形記》是荒誕不經的,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作家的一場“夢魘”或者一種潛意識活動。小説所表現的是不少現代派作品共同的主題:喪失自我的悲哀和尋找自我的失敗。格里高爾在“累人的差事”和生活的重壓下,已經完全失掉了自我。他想找回生活的樂趣、自我的價值,但徹底失敗了,變成了一隻人人恐懼、厭惡的大甲蟲。大甲蟲是一個絕妙的藝術象徵,它象徵了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異化”處境,它象徵了自我的一種怯懦、逃避和封閉。卑微的小人物是無力同現實抗衡的,他只能躲進甲殼中,忍受孤獨,冷眼世界。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7

我讀了查理九世之後,覺得自己又成長了,越來越覺得自己已經成為了像墨多多一樣的男子漢,起初,他只不過是一個怕事、膽小、無所作為的人,自從我在西安市臨潼區微信公眾號裏的超星讀書讀了一本、兩本、三本,慢慢地發現了他在成長,他從一個膽小怕事到之後變成了一個做事敢當,敢衝鋒陷陣的男子漢。

我也是從前和墨多多一樣怕事、膽小,一直躲在同伴身後,如果沒有同伴,自己以後要怎麼辦,我也是從這一點出發,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習慣,正如故事裏所説的一樣:“你現在把後背交給同伴,如果同伴消失掉,你的後背要交給誰?只能交給你自己”。這是一個反派説過的話!聽了這句話後主人公很傷心,可是等了一會,對他説:“………”。

我聽了反派的話之後,心裏默默地想:“我現在只能靠同伴,如果同伴走了,我之後想怎麼辦了?”我只能將背後交給自己!主角聽了之後,看見了重傷的同伴,對他説:“我雖然以前是個“垃圾”是個“廢物”,是個沒用的東西,可是那都會成為過去,我之後不會這樣,不會只把後背交給同伴,只會交給我自己”。

當我看到這兒的時候,心裏就會非常難受,感受我做的事情和我之前的膽小,恐懼都對不起同伴,對不起我自己,不做那些無用,無所作為的人。讀了之後我也成了一種做事敢當,守信用,不做無所作為的那種人,是《查理九世》讓我改變,也是圖書館數字資源庫裏豐富的內容讓我的人生變得絢麗多彩。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8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閲讀了世界奇幻文學大師羅爾德。達爾的經典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山谷裏有三個飼養場,這三個飼養場的主人都是最卑鄙、最小氣的人,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伯吉斯、邦斯和比恩。

山谷上面有一片樹林,樹林下的樹洞裏住着狐狸爸爸、狐狸媽媽和他們的四個小狐狸,他們一家過着快樂的生活。為了生活,狐狸爸爸經常去三個農場主的農場弄些雞、鴨子或者是鵝這一類吃的。可是,有一天,那三個傢伙決定把狐狸爸爸除掉,他們三人拿着槍,陰險地等在狐狸爸爸的洞外,結果狐狸爸爸的尾巴被打斷了,他們還覺得不解恨,用更狠毒的辦法——先用鐵鍬、後來又用挖掘機挖狐狸一家生活的洞穴,希望這樣可以逮住它們,同時又守在洞口,想餓死它們。狐狸爸爸帶着妻子和孩子們同鐵鍬和挖掘機展開了殊死的競賽,被困洞中、飢餓難耐以後,狐狸爸爸急中生智,又帶着小狐狸們把地道一直挖到了的伯吉斯的1號雞舍、邦斯的大倉庫和比恩的祕密蘋果酒窖,它們把偷來的東西用來召集所有受他連累而被困的動物們開了一個豐盛的宴會,並讓他們永遠留下來,一起創造了地下村莊,過着快樂的生活。

看完這個故事,覺得狐狸爸爸真的非常了不起,它既聰明,又勇敢,擁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和永不屈服的精神。面對三個農場主的種種迫害,他始終沒有屈服,雖然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甚至連水也沒有喝,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的希望,在生死關頭,他能夠急中生智,想到把地洞挖向三個農場,來解決他們的食物和飲水問題,同時,克服了生理極限,堅持到底,最終如願以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一個人要想能夠得到幸福的生活,要想做成一件事,要想成就自我,這些都需要開動腦筋,積極創新,努力嘗試各種辦法和途徑,還要任勞任怨,付出艱苦的勞動,遇到困難時要不言放棄,永遠執着於自己內心的追求,不要隨波追流。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三個農場主代表着一類卑鄙、自私、殘忍、冷酷的人。地球是個大家庭,動物以及其他的生物是與人類息息相關的,一些人為了自己,傷害動物、殺害動物、破壞自然。每天為了人類享有美味,大量的野生動物甚至是珍稀動物以各種殘忍的方式被殺害,成為人類的盤中餐;為了人類擁有華麗的服飾,同樣有大量的動物慘遭殺害,它們的皮毛成為人類服飾的原料;人類還在建築房屋、製造傢俱、生產紙張等過程中大肆濫砍濫伐森林。這些愚蠢的行為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結果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現在大自然開始瘋狂地報復人類,人類也只好接受懲罰。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人類覺得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就是宇宙的精華、世界的主宰、萬物的靈長,在自然和動物面前是絕對的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地去征服、去佔有、去開發,殊不知,這只是人類妄自尊大而產生的錯覺,如果不尊重自然、尊重動物、尊重這個星球上其他的生物,人類之路會越走越窄,最終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絕對不能只顧眼前,只圖一朝一夕的利益,要放眼長遠,為萬世計。為了將來能夠持續更好的發展,讓我們一起熱愛大自然,善待生命,愛護動物,做到對動物、對自然懷有慈愛之心、敬畏之心,努力使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9

近日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此書英文名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直譯為“平淡的1587年”。黃仁宇先生並非如傳統史記般瑣碎地描寫該年事記,而是以1587年為支點,將明後期的歷史支撐開來,更大的意圖在於從人性角度闡釋中國文明史。我不是學歷史的,所謂“門內看行道,門外看熱鬧”,在熱鬧之餘,漸覺歷史大潮從心中湧過,一時感慨萬分,以求一吐為快。

一歷史

歷史本無所謂錯與對,但人們在討論歷史的時候總愛如此評論:“如果當年韓信在漢中自立為王……”,“假如元朝大軍向日本進發不遇到海難……”,這些言論無法改變已過去的事實,有意義的在於總結經驗,以改造未來。昆德拉所言“永遠隆起的硬塊”意亦如此。

歷史是慾望推動的,眾多的慾望組成之合力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類開始住在樹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獵為生,後覺得植物也不錯,於是開始了種植。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很多衝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從樹上跑下來的時候,其他的強烈反對,“野獸來了怎麼辦?”“在地上怎麼睡啊?……,這些反對和贊成衝突融合,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最初的人類公社,是人類最團結的時刻,因為那時人常常捱餓,用馬斯洛的理論來説,就是人的需求還處於最低層——生理需求。要吃飽飯這統一的慾望就是團結的基石,同一團隊的人必須要相互配合才能獵取到食物。但通常這僅侷限於內部,在部落與部落之間,如何獲得更多的食物就不再是能靠協作解決的問題,資源爭鬥(搶地盤)則成了更能解決問題的手段,戰爭和掠奪由此而生。

在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更高層次需求相應而生。得到尊重變成了理所當然的追求。由於得到尊重的主體必然是個人的,這種慾望徹底破壞了團結,成員之間相互衝突,出現了社會等級。

二道德

等級制度的確立並沒有徹底解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慾望的衝突,這種用暴力或者其他強制性力量對衝突進行緩衝,這種衝突急迫地需要解決,同時勝利者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夠長久保持,因而道德呼之而出。

道德實際上就是對慾望的抑制,是對慾望衝突最有效的協調中和。

道德是神祕主義的法律,法律則意味着工具性,這種神祕主義色彩和工具性相互矛盾的兩大特性同存。神祕主義是人類思維的黑洞,是超越人類理性思維之外的東西,中間藴涵着最強大的能量,這就是道德這個工具難以控制的根源。希特勒從這個黑洞裏舀了一點能量出來便世界大亂,拉登沾了一點就能製造“9.11“。

道德自然而然地成為抑制人的慾望的工具,道德本身的神祕主義特點就意味着對道德的理解的多樣性。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對如何吃麪包都做了嚴格的規定,這讓今天的我們感到好笑;伊斯蘭教的婦女們個個是蒙面大俠,讓漢人望而生畏;縱慾主義和禁慾主義的爭論今天依然激烈,這説明了道德由於其神祕主義特性,無力完成對慾望的徹底控制,道德只是神祕主義的法律,而不是單純的法律,有時相反成了慾望衝突中的武器工具。

事實上中華帝國從古到今,道德都成為了最美妙的工具,自大漢王朝開始,就以道德為根基建構社會制度,但德治始終是美麗的夢想,當管理體系中的大多數成員都把道德當成有效手段,整個社會呈兩幅畫面,一方面,道德追求是人人掛在口頭的目標,然而私下大家都非常默契對追求自己的私慾。出了清官就是楷模——楷模本身就意味着稀有罕見,然後大家都懷着萬分景仰的心態仰望海瑞,心中卻想着自己的勾當,卻誰也不肯去做海瑞,這就是中國政界的現狀。這也是中國整個社會狀況的縮影,絕大多數人都將仁義道德披上,穿上這件漂亮絢爛的衣服,以高尚的名義,行苟且之事。

中國古代的德治,畢竟是種境界,全民景仰,只因無法實現而不去要求自己的生活,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以國家的名義公然撒謊,在大家都知道是謊言的情況下,搞政治教育,三個代表,事實上連統治者自己也知道是個謊言,公然推行與所言不符之政策,此實為世界奇觀之最。

總結:當道德變成謊言的時候,對慾望的抑制無能為力的時候,何不撕掉這層厚厚的包袱,以獲新生?慾望是動力,過分地抑制慾望,也讓一切都變得死氣沉沉,自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從此敗落,蓋為此。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0

據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公開送給女兒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

這確實是一本很適合兒童或少年讀的書籍,同時也非常適合父母讀的書。這本書採用小女孩的視角來講述一些事情的原委,並且在父親和身邊親朋好友的言傳身教中不斷成長。

比如,有一次小女孩的父親邀請了她一位同學來吃飯,這個同學的家是住在一個林子裏,也算是家境貧困,就相當於生活在我們現代大山之中一些人,他們的生活習慣跟我們多少還是有一些差別。

這同學吃飯的方式奇怪,喜歡把一大勺糖漿倒在食物上拌着吃,小女孩就覺得很奇怪,從來沒有看見過人這樣吃飯,於是就問他在做什麼。保姆趕緊打斷她,將女孩帶到廚房説:他是你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不能説什麼。

還有一次,保姆帶小女孩去黑人教堂。那時候黑人和白人教堂還是分開的,雖然《解放黑奴宣言》已經宣佈了好久,但白人對黑人依然還存在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小女孩就是白人,她的保姆是黑人。

到了那之後,她發現保姆在跟其他黑人交流時,口音變了。就好像我的一個朋友,他高中的時候在我們那個地方上學,雖然是隔壁鎮,但口音多少還是有差的,每當他跟我們交流時,説的是我們的口音,當他跟他的老鄉們説話時又切換到自己家鄉的口音。我當時就驚訝這種口音的轉換能力,覺得還是挺厲害的。

小女孩從教堂回來後,就問黑人保姆,“為什麼你剛剛説話的口音不一樣呢,你用我們白人口音跟他們説不是顯得更厲害嗎?反正他們也聽得懂。”

保姆就回答她,“一個人沒必要把自己懂的東西都展現出來,這不是淑女的做派——再説了,人們不喜歡他們身邊有什麼人比他們懂得多。這會讓他們氣不打一處來。你使用的語言再標準,也改變不了他們。除非他們自己想學,否則一點辦法也沒有。你要麼閉上嘴巴,要麼跟他們説的一樣。”

小女孩就通過這些小事,在身邊人的教導下不斷的學習成長。

當然,殺死一隻知更鳥不是指小女孩殺了一隻鳥。而是本書主題的一個比喻,也算是小女孩小時候經歷裏最大一件事情。

這個比喻是出自她父親口中,是他在教孩子射擊時説的一段話,他説,“你可以射後院的鐵罐子,也可以射別的鳥,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種罪惡。因為知更鳥從不做壞事,只是唱歌愉悦我們,他們不吃人們的花園,不在玉米倉庫裏築巢,他們除了為我們用心歌唱之外什麼也不做。”

知更鳥同時也代表了本書的一個人物——湯姆.魯濱遜。

湯姆,是一個黑人。他每天都要往返去一個地方幹活,在路上,他要經過一個白人的家。這個白人家也算是窮鬼,家裏的主人是個酒鬼,領完救濟金就馬上拿去喝酒喝掉。也不管他家裏幾個孩子的死活。

這個白人家裏有三四個孩子,其中有個大女兒,雖然只有16歲,但家務活一直都是她承擔。她有時候也會叫黑人湯姆路過時叫他進去幫個忙,比如劈柴、或者搬一些重物等等,雖然第一次説要給湯姆錢,但也是形式一下。後面就會經常的叫湯姆進去幫忙,當做免費體力。

有一次,湯姆踩着凳子在弄東西時,這個白人孩子主動去摸黑人湯姆的大腿,並把她撲倒在地上。

因為這個孩子,沒去上過學,所以也就從來沒有過朋友,更沒更異性接觸過,湯姆可能就是她接觸最多的一個了,雖然是黑人,但可能在荷爾蒙的驅使下也算黑人也算個男人了。

湯姆被她撲倒後就很緊張害怕,趕緊起來跑開,就在跑開時被這個女孩的酒鬼父親看到了,酒鬼父親就起訴,説是黑人湯姆把他的女兒給了。

本身主人公小女孩的父親是一位律師,就接到了這樣的個活。

那時候是美國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幫黑人打官司相當於與全部白人為敵,但是小女孩的父親知道湯姆是對的無辜的,就很想幫他。

自從她的父親接到這個案子後,小女孩去學校也經常被她的同學嘲笑欺負,罵她的父親是“同情黑鬼的人”

小女孩很想跟他們打架,但是她父親説過,不要因為這件事情跟別人打架。

小女孩問父親,“什麼是同情黑鬼的人?”

她父親就回答:“同情黑鬼的人”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稱呼,跟“鼻涕蟲”一樣,這很難解釋清楚——有些愚昧無知的人認為有人關愛黑人勝過關愛他們,就用這個詞來稱呼。這個詞不知不覺也成了我們一樣普通人的日常用語,用來給人打上卑賤、醜陋的標籤。

而且在這家事情中,她父親還教會了小女孩什麼是勇敢,他説: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做之前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務發過的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1

《楊家將》這本歷史小説詳盡地記載了楊家一門忠烈,個個英勇善戰,忠心國事,成為保護宋朝、抗擊外敵的骨幹力量。

楊家眾將的父親楊業,北宋名將,原投在北漢王帳下,後歸順宋朝。與佘氏結為夫妻,生下七兒二女:淵平、延廣、延慶、延朗、延德、延昭、延嗣、琪八姐、瑛九妹。

在幽州救駕(宋太宗趙光義)中,他率領楊家眾兒郎浴血奮戰,卻被潘仁美陷害,困於山谷之中,最後糧草斷絕,孤立無援,撞在李陵碑前。

在這次混戰當中,大郎、二郎、三郎英勇戰死;五郎走失當了和尚;四郎被遼國俘虜,招為瓊娥公主的駙馬。潘仁美又將前來搬救兵的七郎灌醉,綁在樹上萬箭穿心而死。從此楊家男兒只有六郎留在楊府。

宋神宗時,因張茂誣告楊文廣父子投降西夏,楊家險遭滿門抄斬。幸虧周王出手相救,讓楊門十二女出征西夏。後張茂被殺,神宗又想嚴懲楊家。楊家潛入太行山中,神宗後悔莫及,希望再次重用楊家將。但經過多次事變,楊家已對朝廷之事心灰意冷。

我讀完這本書,想想楊家將每當國家處在危難之中,遇到危難之事,雖屢遭奸臣所害,但他們不計前嫌,不計較個人得失,關鍵時刻仍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挺身而出,前赴後繼,仍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舍小家,顧大家。他們一心保家衞國,終因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報國無門,最終把悲壯、悽美留給了後人。

想想現在的和平年代,為了世界的和平,國家的安寧,那些常年在國外駐紮的中國維和部隊;遇到各種險情及時出警的消防叔叔、公安幹警叔叔、特警叔叔;常年巡邏在國境、邊防站上的解放軍和武警叔叔……

還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城市的美容師;不求回報的志願者……

正是因為他們默默無聞的付出與大公無私的奉獻,我們才會有今天如此安穩、平靜、祥和的美好生活!

想想自己有時候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或和同學大動干戈,或和媽媽針鋒相對,或對爸爸不依不饒,沒有一點紳士風度,沒有一點寬宏大量的心胸,真是自慚形穢呀!

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看來自有它的道理!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2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着作。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學巨着,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着作。作者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着,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經過這本書我明白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祕——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藴含着的各種科學真理。

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簡便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我、交配、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應當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我感興趣的事情應當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我的本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就必須能夠創造出奇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學學他的精神吧!雖然我們不必須要像法布爾一樣去探索昆蟲的奧祕,但我們能夠學他的精神,去做好其他事情!

我認為《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閲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閲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必須能夠明白得更多。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3

沉重的故事。

每個人物卻有血有肉。

伊蓮妮的善良無私讓她擁有神奇的力量。哪怕被迪米特里傳染上疾病,她還會帶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相依為命,教他讀書寫字。所以呀,迪米特里也成長為了像她一樣的老師。

而吉奧吉斯呢,接連遭遇不幸卻始終堅強,沉默寡言自有一番力量。無論是之前前往小島看妻子,還是之後看女兒,都要經受怎樣的痛苦。我想,往返小島運送物資對他來説不僅僅是營生的方式,更是因為那些小島上的病人。在他心裏,小島意義非凡。

如果不説“再見”下次就會相見,可是他還是失去了伊蓮妮,他愛的妻子。

瑪麗婭從小美麗善良,温柔懂事。這麼美好的女子怎麼能夠屬於馬諾里。最初我以為,瑪麗婭會是馬諾里安定下來的港灣,然而他只是依舊四處尋覓獵物的短暫停留。

瑪麗婭是不幸的,她又是幸運的。她與馬諾里結束,卻遇到了真正愛她的醫生克里提斯,也有從小就一直愛她的朋友佛提妮。

除了家人,佛提妮是瑪麗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她們從跑到海灘壘城堡陪伴到各自結婚生子,擁有幸福。她們的友情也是這個故事裏我最喜歡的感情之一。

要説最不幸那一定是範多拉基家。本是名門望族,因為安娜,安德烈斯進了監獄,也毀了一個家庭。我不想過多評論安娜,她讓太多人傷心了,尤其是愛她的爸爸和妹妹。

“疾病吞噬時,無論是一貧如洗,還是坐擁金山,都是絕望。”

無論疾病與否,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失去至親的人。所以,一家人平安健康一直以來都是我最大的心願,甚至可以是唯一的心願。

只有親身體驗的人才會選擇性遺忘,沒有勇氣再回想。我極度反感無關緊要的人,在我面前拿出來講。對你來説沒有關係。對我來説,永遠不是。

正是經歷過失去的痛苦,即使與疾病無關,但也正因此格外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十八歲離開克里特,一心要按自己的想法去開創未來的索菲婭,拒絕了兩個了不起的、給了她一切的姨媽和姨夫,我更想稱之為她的媽媽和爸爸。之後的很長時期活在內疚的痛苦中,擺在她牀頭的照片也能説明與不堪回首的過去相比,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給她的愛,但是,她懷念的人已經不在了。

但是好在,最後打開了心結。最重要的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而且現在擁有的一切。

“抱歉這樣結束,你從不聽我説。”

整個故事以阿麗克西斯和埃徳的愛情開始,也以愛情的結束告終。

無論是瑪麗婭的愛情還是吉奧吉斯或者佛提妮的婚姻,無論浪漫與否,一生相愛陪伴最難得可貴。

阿麗克西斯知道,埃徳不是。

故事很長,幾代人的悲歡離合。只願有生之年,更多地愛自己愛身邊的人,盡己所能把生活變得更美好。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4

讀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認識瞭解放軍偉大之處《紅日》這篇文章中寫到的是解放軍新部與國民黨的74師打的仗濃振新在蓮水之戰後,改掉了他敗的很慘的一個軍剩下來的只是一個排的兵力。 

濃振新他去投靠了二級表親八路軍,再次打仗都敗在張靈甫的手上。連水上戰都敗了。蔣介石又派了3個兵團的人大約乘40萬人來攻打山東。  有一次,濃振新部發現了張靈甫部隊。他的好友都叫他打打張靈部,他卻説:“大家前進。”他的戰友説不走了,準備開戰。他説:“我是軍人,一切命令都聽我的。”他的戰友和朋友都不明白他。

最後,消滅了張靈甫的時候到了,張靈甫上了山,他的四周都是八路軍,濃振新在頭戰打了38個日日夜夜,最後把張靈甫的部隊全都消滅了他的一個軍也所剩無幾了。這次傷亡都很慘重。

讀《紅日》這篇文章後我的感受是凡是要忍還要有耐心。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5

我第一次讀《變形記》是在高中課本上,當時的課本只節選了其中的一段,況且以當時的理解能力很難去真正地體會小説的。當時的我只是覺得很離奇,很怪異,很莫名奇妙。一個正常人突然變了一隻大甲蟲,我真的很不能理解卡夫卡到底在想什麼。

後來,一位朋友向我介紹這本小説,我就再次閲讀了它。起初,我是帶着疑惑去讀它的。讀着讀着,我就覺得心中的壓抑感像巨石一樣壓在我的身上。拘束,壓抑,扭曲,種種感覺把我捆住了,全身動彈不得,彷彿變成甲蟲的不是哥里高爾而是我。

作品主要講:主人公夢醒之後,發現自己成了大甲蟲,全家驚恐,絕望至極。在我看來,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事情了,不過,還沒有結束呢?孤獨接踵而至。怎麼辦呢?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一家人終於接受了它。妹妹很細心,媽媽也好言好語,哥里高爾感到温暖,温順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緩解,不過,經濟上的不堪重負把這個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負擔也逼瘋了他。哥里高爾想剋制,卻又剋制不了。理智已經失控,回憶佔據了所有,雖然是甲蟲的軀殼,但人類的心無法讓他逃避。他要作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當他是噁心的爬蟲,他渴望回到過去!但對過去又十分恐懼,以致於有些喜歡現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織讓他心力交瘁,最終死在自己房間地板上。

卡夫卡的《變形記》究竟是預示了一個未來,還只是偶然的一場惡夢呢?

主人公在父親的公司破產、全家處於困頓的境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在家裏是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當一個人被人依賴時,他與別人的關係自然會處於正常狀態。但他變成了大甲蟲後,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兄妹關係突然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顯示出一幅極端自私、冷漠、殘酷、無法溝通的可怕圖景,親情、倫理之情瞬間蕩然無存。

而小説的結尾更是耐人尋味。哥里高爾在掙扎中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一家人就這樣忘記了一個曾經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人。而他,哥里高爾,不過是薩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劃過的一道流星罷了。

作者卡夫卡曾在一封信中説:“我在自己的家裏比陌生人還要陌生。”他似乎通過《變形記》暗示我們,一旦自己作為哥哥得了一種致命的絕症,久而久之,他最愛的妹妹也會像小説中的那位女孩那樣厭棄他的。事實上,現實正是如此,他因嚴重的肺結核而去世,死前在家中地位可謂全失。這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生存狀況,也許有時候,荒誕與現實,只不過是一層紙的距離。

其實,當命運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時,人們就會開始彷徨。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會承認,失去作為人的價值,便被外部世界認為“非人”。於是,社會地位,人情,乃至尊嚴,都被剝奪殆盡。正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所揭示的:“維繫家庭的紐帶並不是家庭的愛,而是隱藏在財產共有關係之後的私人利益。”一旦切斷共同的利害關係的維繫,則那種親熱的外觀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人總是那樣孤獨的動物,彼此之間,很多時候,實質是陌生與隔膜。這一點,哪怕是今天看似平靜和諧的社會,恐怕也仍然存在着,並會一直在人性中存在着。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6

哈哈,到今天我才明白,為什麼我會那麼討厭看書,一拿起書,翻不了三頁,上下眼皮就不能和睦相處,打得厲害。原來,我從小就沒有訓練好這方面的能力,哎,怪誰呢,好像不能怪我,哈哈。

今天下午,杭州天長國小的特級教師蔣軍晶老師為我們作了“與孩子聊書吧”兒童閲讀推廣活動的專題講座。在闡述讀書的好處時,蔣軍晶老師提出,四年級前必須讓孩子練習閲讀整本的書,否則,孩子將很難真正的愛上閲讀。這一點好像從我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我好像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去閲讀一本書,讀完一本書對我來説真的有點困難。哈哈哈,估計這一輩子愛上讀書是不可能了。

在談到怎樣讓孩子愛上書時,有兩點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一點是通過影響友伴,讓孩子愛上閲讀,這是羣體動力學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當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愛上閲讀時,在給孩子買書的時候,不妨給孩子的好朋友也買上一本。第二點是“讀後討論”,蔣老師指出“沒有討論的閲讀是無趣的”。孩子讀書時,我們必須積極參與,與他一起交流讀書的心得、收穫,這樣才能有效鞏固孩子讀書的動機。作為父親,作為一個一年級孩子的父親,在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愛上閲讀這一方面,好像做的真的很不夠。希望聽聽講座時的激動、想想講座時的感動能夠化作與女兒相處時的真正行動。

在談到引導孩子讀什麼樣的書時,蔣老師提出只要不是暴力,色情的,孩子只要樂於去閲讀,作為家長,作為老師都應該支持並鼓勵,孩子只有不斷的閲讀,才有可能激發出他進一步閲讀的興趣。一二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推薦他們讀一些簡單易懂,故事有趣,主題正面,富於想象力和好奇心的書。三四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推薦他們讀一些寫現實英雄,友情,冒險,同情心的書。五六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推薦他們讀一些知識類、科幻類、偵探推理類,抒情文學及描寫人類命運的書籍,他特別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好書推薦網站——紅泥巴網站。

在談到與孩子怎樣聊書時,蔣老師詳細闡述了四個方面:提稍微“大一點”的問題;提稍微“開放一點”的問題;提稍微“生活一點”的問題;提稍微“美感一點”的問題。這也為學校開展讀書活動對學生閲讀效果的檢測提供了有效的借鑑。

曾經聽過閆學老師的一句話,“讓讀書變得象呼吸一樣自然”讓我感到無比的汗顏。作為語文教師,我深刻地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卻很少讀書,總是藉口太忙沒有時間去讀書。不能身體力行,如何讓所教的孩子們愛上閲讀呢?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7

最近正在閲讀英國小説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長篇小説《月亮與六便士》,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創作。主人公原來是一位英國證劵交易員,擁有祥和安寧的生活,人到中年突然響應內心對於畫畫藝術的感召,拋妻棄子跑去巴黎學習畫畫,然後再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並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

故事一開頭以敍述者“我”的視角來講述與男主角查爾斯.斯朱蘭認識的情節,先是通過參加朋友聚會認識到斯朱蘭夫人,後受邀請參加斯朱蘭夫人的家庭聚會,在聚會上認識了查爾斯.斯朱蘭。

故事的轉機在第八章,查爾斯.斯朱蘭突然捨棄在英國舒適美好的生活,美貌賢惠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女,隻身前往巴黎隱藏自己獨自一人繪畫。

脱離了原來生活軌跡而且性格孤僻怪異不善於和人打交道的斯朱蘭窮困潦倒,常常需要向朋友求助救濟。其中的一位經常救濟他的朋友從荷蘭來的三流畫家德克.司卓夫,因為德克畫的意大利風情很受他的荷蘭同胞歡迎,所以和他夫人布藍琪.司卓夫小兩口日子過得很滋潤,而且還能常常幫助朋友。

德克的繪畫技術其實並不怎麼樣,在同行畫家面前常常遭到嘲笑,但是,對於藝術的欣賞眼光極為精準,經常可以發現出一些常人無法辨別的優秀作品。比如他是第一個人發現斯朱蘭的繪畫天賦,打心底裏去敬佩與欣賞,哪怕斯朱蘭經常惡語相向還有以嘲諷他為樂也不為所動。如果把斯朱蘭形容為“千里馬”,那麼德克就是“伯樂”。

可是,德克的妻子布藍琪對於斯朱蘭對待丈夫不禮貌的態度十分反感,一開始談起他就顯露出討厭與厭惡。一次斯朱蘭在自己的小窩裏高燒幾天,德克得知之後和“我”前去探望,德克認為像斯朱蘭這樣的奇才就這樣病死實在不忍心,於是打算把他接回家照顧他養病幾周。首先是要説服布藍琪同意才行,但是布藍琪一如反常地性情大變,極力地反對接斯朱蘭回來,認為他是禍害會給這個小家庭帶來災難。最終在德克的苦苦哀求下不得不同意。

在斯朱蘭回來養病的幾周裏出乎意料般平靜,德剋夫婦竭盡所能地伺候着他,輪流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盼望能早日康復。正如大海一樣表面看似平靜,實則下面暗流湧動。真正危機爆發的那天是斯朱蘭的病情完全康復了,而且一直佔用着德克的繪畫工作室影響了他的工作,不得不請斯朱蘭離開。

就在斯朱蘭同意離開的時候,突然司卓夫夫人布藍琪提出要跟他一起走,不想和德克接着生活下去了。是的,在照料斯朱蘭期間布藍琪愛上了這個行為舉止奇特的男人,並且獻身於他期待一起過着不一樣的生活。

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有點讀不下去了,對於道德挑戰太過於刺激了,德克昨為他的朋友平日裏不計前嫌幫助斯朱蘭,在關鍵時刻還救了一命。想不到斯朱蘭為了發泄自己人性中的獸慾去勾引布藍琪,實在是讓廣大男性值得氣憤一下。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8

《狗牙雨》這本書是一篇記敍了發生在油麻鎮上許多有趣和感人的事。講述了主人公杜元潮與他的父親杜少巖以及他與夥伴的點點滴滴。

杜元潮在他五歲那年因為大水使他來到了油麻鎮,他和他的父親被鎮上最有錢的程家給收留了。他與程采芹成了好朋友。但邱子東不想與杜元潮成為朋友就經常捉弄他。邱子東讓兩個身體強壯的男孩把杜元潮扔到了一個墓坑裏。天空下起了雨,雨的形狀就像狗的牙齒一樣鋒利,砸在地上印出一個個小坑,砸在身上就好像被小石頭扔中。這就是文章題目“狗牙雨”的由來。

文章中主人公杜元潮的年齡雖小但毅志卻很堅強。雖然他常被小夥伴欺負,常被小夥伴嘲笑,但他從來都不因此而變得膽怯。他十分善良,他很愛學習,他小卻很懂事。他深受程家人的喜愛。

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三角地》。我讀着讀着,好像模模糊糊地看見了一個家庭:一個愛喝酒的爸爸,一個愛賭錢的媽媽,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妹妹,四個大哥哥。我最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在故事裏小妹妹很天真,大哥哥們有做好哥哥的樣子。文章很真實,沒有一點虛構,寫出了一家人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以前想讀書是一件多麼奢望的事啊!想想自己,現在條件是這樣的優越,我卻——哎!不該啊!所以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做一個認真聽課,上課不開小差,愛學習的國小生。我們應該做到: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同伴和睦。我還明白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我們應該向杜元潮學習。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19

書中講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替朋友巴薩尼奧向冷酷無情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貸,並以自我的商船作為抵押,夏洛克想乘機割取安東尼奧的肉便答應了。但安東尼奧的商船卻出事了,夏洛克把安東尼奧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聰明的鮑西亞答應夏洛克能夠割取安東尼奧身上的任意一塊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話(合約上只寫了一磅肉,卻沒有答應給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財產來抵換。最終安東尼奧獲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個人都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喜劇作品,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是兩個對立的人物形象,他們對待金錢和人情的態度截然相反。安東尼奧是人們夢想中的商人,是所謂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債不取利息、珍重友誼,不惜為之犧牲生命。而夏洛克卻愛錢如命,惟利是圖,受到損害就要加以滅絕人性的報復。對他貪婪的金錢欲和殘忍的報復心,莎士比亞顯然持否定的態度。從人文主義立場出發,莎士比亞認為像安東尼奧那樣的商人能夠消除資產階級的矛盾,建立人與人之間被金錢破壞的自然關係,實現完美的生活。而夏洛克那樣的高利貸資本商人,重利盤剝,損人利己,則是社會矛盾的根源,完美生活的破壞者。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亞對夏洛克作為猶太人受到的歧視和欺辱又懷有同情。

鮑西亞是書中一個充滿智慧的女性,正是因為她,安東尼奧才能倖免於難,她的父親曾留給她三個匣子,一個是金做的,一個是銀做的,還有一個是鉛做的,僅有選中裝有鮑西亞照片的才能和聰明美貌的鮑西亞結婚,而鮑西亞的照片正是放在鉛匣子中。這個世上有着各種各樣的事物,很多事物雖然外表十分美麗,但實際上卻是很醜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燦爛,但實際上卻是不學無術。有一句話會發亮不必須都是金子,可是金子總會發亮的。我們要學會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許多事物的表面現象往往是虛假的,僅僅是為了迷惑我們,我們應當要學會透過表面看本質。所以,在感情和友情面前,金錢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跡了。

讀完了《威尼斯商人》,也讓我獲益匪淺,它教會了我,友情與親情的重要,讓我明白了,情一向陪伴着你,當你開心時,它會為你鼓掌歡呼;當你憂愁,鬱悶時,它會為你分擔憂愁。所以不要只為了一時的滿足和歡樂而背叛它,拋棄它。它,讓我感受到了財與情之間的交錯,不再為此而徘徊其中了。記住吧,你永遠的朋友情。

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事不要虛浮。一步一個腳印,實打實的才能成事,大躍進、浮誇風吃的就是這個苦頭,高產決不是吹出來的。學習工作也是一樣,投機取巧,做小動作,看起來風風火火的教學活動未必就是件好事。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礎,低層的鞏固才能使得項目更具有誘惑和成功力,就像老子《道德經》裏所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僅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慢慢地向成功靠近,直到取得最終的成功。

讀書心得體會集萃 篇20

這是一個以兩百多年前的兩個偉大的城市為背景的故事。濃霧瀰漫,車燈搖曳不定的倫敦,絕望、頹廢的巴黎的最底層。

對於當時那場發生在巴黎的轟轟烈烈的_,太多人花了太多的筆墨去描述它。這對法國來説是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甚至對於歐洲,對於整個世界來説也是如此。作者狄更斯,是英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批判作家之一。雖然他沒有親眼目睹,卻依靠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看到的當時的景象。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_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_》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鋭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_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法國_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温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為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彷彿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

作為一個優秀的作家,在狄更斯的作品裏,語言的精彩是必不可少的。各種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對比、幽默、嘲諷,被運用自如,而作品的藝術性也被送上巔峯。“……於是,克倫徹先生只得再聽檢察長先生怎樣把史蒂夫先生套在陪審團先生們身上的緊身衣又一件件脱下來,翻個底朝天;……最後法官大人站了起來,把那件緊身衣裏裏外外搗騰了一遍,看得出來,他想為犯人裁剪壽衣。……”諸如此類精彩的段落,作品裏比比皆是。於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每一箇中心,都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了。我相信這對我們平時的學習,必定是大有幫助的。

有人説,《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説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的水準,那麼《雙城記》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呢?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為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主題就是剖析這場_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到底這場血雨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r3g0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