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精選17篇)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精選17篇)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

讀完《金鎖記》後,心中油然而生一種同情感。這既是對曹七巧的人生悲劇的同情又是對被曹七巧傷害國的人的同情。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形成這種畸形性格有時也是難以避免的。在我看來,曹七巧形成如此畸形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她個人的欲求無法得到滿足,因此才企圖以這種果為因向社會,向周圍的人報復!而她説所想要得到滿足的只不過是簡簡單單的親情、愛情和友情罷了。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精選17篇)

親情,對她來説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她不願看透卻早已看透。她曾是那麻油鋪子裏掌權的姑娘,生活的自由自在,甚至還帶着些許天真爛漫的純真。自哥嫂將她嫁進姜家以換取金錢財富的時候,她才明白原來這麼珍貴的親情也可以用來進行買賣交易的。而每次哥嫂來訪時,目的也並不在於探望她,只是圖她的錢,盤算着貪點小利。於是她徹底不相信親情了,她覺得世間的冷暖都無關痛癢了。她認為自己在姜公館裏受苦受委屈卻不能得到親人的一絲安慰,反而還要受他們的氣,給他們自己辛苦攢起來的錢,心理極其憤恨,極其不平衡。而在後來,兒女們對她的反抗也使她的心更加涼了。

愛情,她也只能默默地在心裏幻想。她被迫嫁給二爺這個身心俱殘的人,整日衣不解帶地照顧他。可是作為一個女人,她渴求性慾,渴求一個正常人的男歡女愛。然而殘廢的二爺卻始終滿足不了她,這使她急於在其他人身上尋找她心目中的愛情。於是,她對季澤哭泣,對季澤萌生了情愫!季澤雖然荒.唐去逛窯子,但他也是有原則的一個人,他畢竟還是顧忌着倫理道德,懂得避諱的,再亂來他也不會把目標往家裏定。這樣,她的愛情又一次的希望渺茫了。她的失望使她在季澤登門表白時親手徹底毀掉了她的愛情夢。七巧急待愛情卻始終缺失,她無法體驗被愛、被呵護的幸福感,她的不滿使她一步步地走向心理扭曲、心理變態,以致後來她親手毀滅兒女的愛情和幸福!

友情,她奢求不來。她是個有自知之名的女人,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和大奶奶、三奶奶的大家閨秀的身份截然不同,她也深知自己能夠嫁進姜家的緣由。在姜家大院裏,她沒有地位,甚至連底下的丫鬟也看不起她。儘管如此,她依然希望和大家和諧共處,和大家相親相愛。她總是沒話找話,找新來不久的三奶奶聊天、討好季澤等,可是大家都不領情。正因為如此,她本就寂寞孤單的心更加的冰涼,這無疑於雪上加霜。感覺不到世間温暖的七巧漸漸地變得冷酷無情,開始報復周圍得罪過她的人,企圖以這種方式來提醒人們她的存在。

此外,環境的變化也可以作為她心裏畸形的另一個原因。頓時將一個單純地賣麻油姑娘置於一個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的大家族之中,逼迫着她不得不適應這樣的生活。為了生存,她學會了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慾望的增長,貪婪的快感也暗暗地推進了她心裏畸形的進程!

在封建社會裏,女人是悲哀的;在象徵權利的大家族制度中,女人是悲哀的;然而不能自己、不被周圍理解和認同的女人更悲哀!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2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説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金鎖記》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許多批評家的讚譽,傅雷先生譽之為“文壇最美的收穫”,夏志清教授則稱之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説”。張愛玲的這篇小説用了許多寫作技巧,其中我認為最成功的要屬側面描寫。在文章的開始,作者並沒有正面介紹姜公館的情況,而是借兩個丫鬟的牀頭夜話將整個家族的人物關係和大致情況都交代清楚。這倒和《紅樓夢》開頭借冷子興之口演説寧、榮二府的興衰頗有些相似。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藴。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衞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温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説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着"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説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着人物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敍述體貌上還借鑑了民族舊小説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説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傅雷在《論張愛鈴的小説》中也指出:“愛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曹七巧做了情慾的俘虜,代情慾做了劊子手”。曹七巧自己沒有得到幸福,就地去毀兒女的幸福。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可啟示對這個家有什麼用呢?家本來是心靈的港灣,而在曹七巧做主的家裏,沒有一絲的温暖的氣息,不僅是給不了最親近的人心靈上的安慰,反而是一張恐怖的大黑網,使在這個家裏的人窒息,每一個家人都是她宣泄這麼多年來在姜家受的委屈的對象。

轉型中的洪流中,被吞沒的又何止是一個曹七巧,雖已成過去,可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曹七巧的影子,也許只是我們不再是以被黃金鎖住,用金鎖劈人的形式表現出來罷了。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3

張愛玲不僅是一個天才作家,還是一個慧心獨具的服飾設計師,她用自己對服裝的獨到見解,改良了中國的旗袍,引領了時尚的潮流。她的藝術審美眼光非常超前,所以她極其注重她筆下人物的穿着打扮,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她筆下的人物形象的服裝飾品非常契合人物的性格,甚至與故事的發展脈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通過那些服飾,可以看清一個人、看透一個故事,甚至明晰整部作品所藴涵的深意。通過服飾,我們也能看清張愛玲心中的女性形象。

以《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為例,來探尋一下張愛玲《金鎖記》中的服飾與女人。將故事中的曹七巧與白流蘇對比可知,她們都是一個以年輕的身體換取一個物質上可靠的將來。曹七巧嫁給了軟骨病人,戴上了“金鎖”,金錢對於她來説是讓她安心生活的靠山,但更是將她身心禁錮,不得自由的枷鎖,她本來年輕的、富於情感的心逐漸枯萎,變成了一片荒地,一口枯井,一個怎麼填也填不滿的溝壑。她“永遠不能填滿心裏的饑荒”,那黃金枷鎖不僅封鎖了自己,還用那“沉重地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正如傅雷先生評價《金鎖記》是所説的:“的作用,很少像在這件作品裏那麼重要。”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債。”其實這樣的評價是再適合曹七巧不過的了。

文章中可以看出,《金鎖記》是在時間上展現了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子是怎樣變成一個害人害己的“瘋子”的。這個過程,可以通過曹七巧三十年來的服飾變化看得很清楚。

曹七巧第一次出現在讀者眼前時,是這樣的的裝扮:

“(曹七巧)一隻手撐着門,一隻手撐了腰,窄窄的胸口裏垂下一條雪青洋縐綢手帕,身上穿着銀紅衫子,葱白線香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

曹七巧是一個很喜歡打扮且善於打扮自己的人,她看見家中女眷臉上“擦的猴子屁股似的”,“她猜是北邊規矩”,覺得“鄉氣”。七巧衣衫上的“線香滾”也是當時時髦的滾邊方法:在衣服的邊緣窄窄地滾上一條邊,取代了早年曾經大為流行的“大鑲大滾”。服飾的顏色有銀紅、葱白、雪青、閃藍如意,色彩的精心搭配既明朗又富於層次感,衣衫的主體顏色銀紅透紅年輕女性的心底的温情來。曹七巧剛嫁到姜家幾年,有了兩個孩子,軟骨病的丈夫使她對婚姻極端失望。然而,越是感情匱乏,就越是需要情感的温暖。她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姜季澤,認為“命中註定她要和季澤相愛”,只要看見他,就總是“不由自主地”要接近他,但季澤“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裏的人”,對她若即若離,結果曹七巧對季澤的厭惡。此時的七巧是情感上的匱乏者,她的痛苦是想愛而不能愛,同時她又是的奴隸,她的內心空虛而焦急,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來填滿。

十年後,守了寡的七巧終於迎來了她嫁到姜家後“一切幻想的集中點”——分家的日子,這一天,她的穿着是這樣的:

“七巧穿着白香雲紗衫,黑裙子,然而她臉上像抹了胭脂似的,從那抹紅了的眼圈兒到燒熱的顴骨。”

她穿的和素淨,白衣黑裙,孝服似的,但內心的焦急和興奮並未被掩飾住,從那抹了胭脂似的臉上流露出來。這一時期,七巧對愛情的狂想轉化為對金錢的渴望,服飾也從鮮明豔麗轉變為肅穆森然。這一次,她以肅穆的裝束出現在眾人眼前,既要讓別人從她的肅穆中感受到她的爭取的力量,又要用這種肅穆來堅定自己的決心:一定要不遺餘力地獲取金錢。除了金錢之外,她真的變得一無所有了。親情、愛情如潮水般退去,蒼白堅硬的巖石露了出來,此後,她的心徹底變成了白色的荒漠,在自己冰冷的家中一分一秒地度過漫長的歲月。

長期的情感上的匱乏和壓抑終於使七巧變成了一個古怪、乖戾、的“瘋人”。小説中有兩處用“瘋人”二字來形容老年時期的七巧:“七巧有一個瘋子的審慎與機智”。她出現在女兒的未婚夫童世舫眼前的裝扮,尤其像個瘋子:

“世舫回過頭去,只見門口揹着光立着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臉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團龍宮織鍛袍,雙手捧着大紅熱水袋,身旁夾持着兩個高大的女僕。門外日色昏黃,樓梯上鋪着湖綠花格子漆步地衣,一級一級上去,通入沒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人——無緣無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

此時,七巧是自己家的主人,財富的擁有者和絕對控制者,但這個家庭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團黑暗之中,黑暗腐蝕着她日漸孤獨的靈魂,也讓她們的女兒都成了不健康的人。她的家是“一級一級沒有光的所在”,一個陰鬱的、黑暗的、沒有光明、沒有夢想、沒有希望的地方。七巧的服飾變化正是她一生的寫照:顏色上,由紅到白道黑,色彩從鮮豔到灰暗;款式上,從年輕時的明朗、時尚,到老年時的肅穆森然,暗示着她的生命一點一點地變得枯萎、灰暗。

通過《金鎖記》,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對人物服飾的細膩描繪。一個女人,服裝是的掩飾亦是最顯露的情緒,一部離不開女人的小説,同樣也離不開服飾的渲染。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4

張愛玲的小説《金鎖記》,寫了一個大的封建家族中一個只有名份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闆的女兒,之所以能夠嫁到姜公館這樣的公侯之家,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但嫁到姜家之後,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環的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她心裏喜歡小叔子姜季澤,但季澤卻是隻限於和她開開玩笑。於是本來要強、潑辣的她就愈發口無遮攔,瘋瘋顛顛,別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讓着她,是因為向她要東西。十年後成了寡婦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館,有了家產,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住錢財上,為自已帶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鎖。為了錢,她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病態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製造矛盾。“三十年來她戴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錢迷亂了心性,變成了一個有着“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的狠毒、絕情、病態的人,但其實是她的人性被所處的環境逼迫、扭曲的結果,在當時社會中具有普遍性,而這種普遍性是與封建社會的根本相聯繫的。作為女人(不僅是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質外,男女之愛是她們的基本需要。但身處沒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卻連正常的生理和感情需要都得不到滿足。她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澤、兒子長白。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在她看來是“沒有生命的”,“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她無法得到愛慾的滿足,甚至連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麼會有了兩個孩子。姜家只不過是讓她來侍奉他,她因此最終分到了姜家的財產。季澤是她心中愛着的人,喜歡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澤雖然在外面尋花問柳,可在家裏卻不敢太造次,只限於和她開開玩笑,他有他的原則。分家後季澤來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卻認為他是來騙錢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攆走了。可以看出她的渴望除了之外,還有情愛,但因為猜疑,她放棄了這種機會。我不認為作者只想表現金錢的勝利。但此後,她拋棄了這麼多所獲得、保護的財產,就成了她生命的依託。從丈夫、季澤得不到愛,她忍受着的煎熬,產生了瘋狂般報復的病態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兒子長白、女兒長安。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的男人,她讓已結婚的長白整夜陪着她通宵聊天,講小的,最後逼得兒媳婦身亡。與丈夫結合只是使她獲得了家產,季澤只給了她愛的煎熬,長白則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心理的犧性品。她生命中的三個男人都不能給她愛,作為女人,她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更要説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已願意戴的,是社會強加在她身上的。最後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張愛玲關注人性,表現人性,《金鎖記》寫的就是人性受到壓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説充滿了“人生味。小説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5

《金鎖記》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許多批評家的讚譽,傅雷先生譽之為“文壇最美的收穫”,夏志清教授則稱之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説”。

張愛玲,她創造一個奇異的末世世界,裏面有關於家族與民族太多的回憶,像重重疊疊複印的照片,是錯綜複雜不講理的過去。家傳的首飾,出嫁時的花襖,言説是滄海桑田,浮生若夢的歷史讖語;有陰陽交界的過緣上,感受着歷史隧道里古墓式的清涼,噓眯着眼睛看陽光,卻走不進這光芒裏去。華麗而蒼涼的感覺,華麗而衰敗的佈景,這是輓歌裏的末世。

每一朵花都逃脱不了凋謝的命運,花開了,花落了,不過是一次又一次重複的輪迴,不同的人邁着一樣的步子,一樣一樣的。許多人就這麼站在幸福的門外,進不來,或許根本就沒人進去過。每個人都覺得別人走進了幸福的城門,自己卻進不去,費盡心機後的絕望開始演變成嫉妒,排斥,破壞,干擾。然而這樣只能讓自己更遠離快樂,遠離幸福。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快樂,快樂是打開幸福城門的鑰匙。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把,可是太多得人都只盯住了別人拿到的,卻忘記的自己的鑰匙就在腳下,別人拿到的只是自己的。

忘記了,錯過了,然後就永遠失去了。 像七巧。可憐得沒人可憐。當所有的人夾着尾巴指責一個人的時候,我都想幫她説句話。所有的人都攻擊一個人把所有的罪惡符號標給一個人的時候,我看着聽着都不自在。我想説誰都不是當事人,任何人都沒有抨擊指責別人的權利,許多難言的苦衷他人都不會真正的懂得,就像自己也經常埋怨沒人理解自己一樣。

七巧,快樂的長大,扭曲的生活,痛苦的死去。她落着淚像枯枝一樣的折斷離去,不知道有沒有打動恨透她的人。然後女兒長安又嫁了個不愛的人。我想故事又可以像花一樣的輪迴了,不知道循環多少次,循環多少次才可以結束。掙扎了一生,痛了一世,不也就這個樣子嗎?

如果説現實和虛幻有一條界限的話,那麼人總是生活在現實的這一邊,而將自己的所有夢想寄託在虛幻的另一邊,當現實的破碎帶走了虛幻,一個人的痛苦就開始了,像刺破的傷口,從傷口一直綿延到身體的每個角落。

張愛玲善於刻畫女人,尤喜描寫各色“壞女人”,《金鎖記》也不例外,小説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卧病在牀的廢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剛強直爽的一面,突然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鬥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個廢人,這個矛盾註定這是一個悲劇故事。

“三十年來,她帶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丟了半條命。”也許是因為儒家思想在歷代文人思想中打下的那個烙印,在中國文學中,血緣親情成為了一種歌頌不盡的詠歎調,父慈母愛,手足情深也成了文字中長盛不衰的主題。很少有人懷疑過它的真實性。然而,文學長期以來所建構的美好親情卻在張愛玲荒涼的筆下轟然倒塌。親子關係被還原為普通的人與人的關係,仍然逃脱不了人與人之間的自私、虛偽、冷酷———這是張愛玲對人性的近乎苛刻的獨特理解。

《金鎖記》中,正值青春年華的曹七巧被一心只想“錢”的哥哥賣給官宦家的殘廢公子,七巧嫁入姜家後,沒落的姜家已失去政權帶給他們的榮耀,惟一能記載他們輝煌的只剩下錢,七巧在姜家獨打天下,深深體會到金錢的至關重要,出身低微的自卑與“正室奶奶”的虛名又從兩個方面刺激了她的金錢欲,於是她的人格開始扭曲。

七巧一輩子想的是錢,唸的是錢,為了錢,她忍受了在姜家的種.種磨難。當一切幻想都只能僅僅集中到“金錢”上時,金錢欲就成為吞食自己的可怕力量。她用一世的犧牲換來了一筆金錢,她要完全佔有它們,容不得別人的窺視,包括自己的子女。為此,她從中作梗,毀掉了兒子和女兒的婚姻,也毀掉了她們的幸福。

在這篇荒涼的小説世界裏,張愛玲向我們展示了令人心顫的金錢利劍斬斷血緣親情的魔力。我們已經習慣於理解親情中不摻雜任何成分的純潔性,習慣於理解父母與子女間崇高的犧牲精神,從未想過這一觀念的認定是來自於普遍的現實還是來自於人們追求的理想,或者它只存在於現實中的一部分人之中,進而成為人們共同的理想。

總而言之,張愛玲是文藝園地裏一棵枝繁順茂,搖曳多姿的樹,她把枝葉大大地撐開,盡力伸向不可知的遠方.也許這是因為時代造就人吧,張愛玲和她筆下的人物都處於一個不平靜的時代與生活之中,舊時代在崩潰,舊家庭在瓦解,平靜而安定的生活已經被打破,經濟處於困頓中,至少沒有了先前的肆意,於是血緣親情才喪失了它應有的純潔性。張愛玲的小説給我們很多人生意義上的深層次思考。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6

學完《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後,我深受感動。《女媧補天》講的是一天夜裏,女媧被震醒了。原來天塌了下來,露出一個大窟窿。地也裂開來了,山崗上燃燒着熊熊烈火。人們在水裏痛苦地掙扎着。

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大雨,把天火熄滅。女媧又造了一艘船,救出水中的人們。雖然天火被熄滅了,但窟窿還在噴火。於是,女媧冒着生命危險跑到山上尋找五彩石。她原以為這些石頭很容易找到,但是到了山上一看,全是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女媧找了幾天幾夜才找到紅、黃、藍、白四種不同顏色的石頭,還差一種純青石。她又找啊找,終於在一眼清泉裏找到了純青石。

女媧挖了一個大坑,把五彩石放在大坑裏,冶煉了五天五夜,煉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那些液體放進大盆,端到天邊,往大窟窿一潑,天就被補好了。

如果我們所有人都像女媧一樣有博愛,那人間將會更美好。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7

不管怎麼説家庭對每一個人來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以這樣説,假如你沒有了家庭,那你就沒有了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假如你沒有了家庭,你就沒有了世界上最真的愛,所以説家庭是我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可是就有人沒有它。

假如你不信,那你就讀一讀下面這個故事吧!卡夫卡寫的《變形記》。在小説中,格雷高爾,也就是那個變成甲殼蟲的主人公,他非常愛自己的家人,每天為自己的家人辛苦的工作,可是有一天他突然變成了一隻甲殼蟲。從此以後,他就只能靠妹妹每天來送一些食物生活,有時妹妹也會幫助他掃除灰塵和雜物。可是,家裏人越來越不喜歡他……,他們不能接受一個變成了甲殼蟲的人。

後來,由於他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他的妹妹成了誤解他最深的人。妹妹不願意送東西給他,不願意幫他打掃房間,甚至他的房間變成了堆放雜物的地方。第一個排斥他的是妹妹,這讓格雷高爾痛苦不已,到最後家人都不把他當作是家庭的一員,他的父親甚至想象殺死一個蟲子一樣殺死他。父親用一個蘋果砸在了格雷高爾的背上,差點要了他的命,可以説他沒有了家。最後,格雷高爾認為自己已經是家人的最大拖累,於是他竟然絕食而死了。這是一個多麼悲傷的故事啊!

格雷高爾為什麼會絕食而死呢?我想答案是他沒有了家庭,這是多麼痛苦而悲哀的事情呀!所以,家庭真的很重要。沒有了家庭,就沒有一個完整的生命。

人生是需要家庭的,有了家,才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分享給大家,每天都會有快樂,有可以共同承擔的力量,讓我們好好愛護自己的家庭,就會擁有最美好的世界。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8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苦兒流浪記》,我被主人公雷米勇敢、堅強、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它講的是小小兒雷米四處流浪的故事。雷米原本生活在一個貴族家庭裏,可是在很小的時候被壞人偷走丟棄到街頭,先在養父巴伯蘭家生活,由於生活的窮困潦倒,後被養父賣給一個街頭雜耍藝人。從此,雷米作為流浪小藝人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

在艱辛曲折的流浪生活中,雷米經歷了我們難以想像的困苦生活。他吃飯朝不保夕,睡覺沒有固定的場所。他曾經在寒風刺骨,大雪紛飛的森林中受到了野狼的突襲猛攻;在礦井裏遇到洪水的侵襲;險些因飢寒交迫凍死在花農門前然而,不論環境多麼惡劣,雷米從來沒有退縮,沒有被困難嚇倒,始終抱着堅定的信念,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種.種困難,終於他如願以償的找到了自己的生母。

這本書讓我明白成長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學會從挫折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同時我還要學習雷米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一個勤奮、勇敢、堅強又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9

本書作者喬治·塞爾登1929年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原名喬治·塞爾登·湯普森。自耶魯大學畢業後,他本有意朝劇本寫作的方向發展。但是卻在朋友的鼓勵下,由上了兒童小説的創作道路。他第一本書出版於1956年,不過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真正使他一舉成名的,是他1961年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的《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描寫一隻蟋蟀,一隻老鼠,一隻貓咪不尋常的友誼的故事書,出版後即獲評價如潮,一直到今天仍風行在美國市場,奠定了賽爾登在兒童文學界的地位。

這本書主要講了1961年間的蟋蟀柴斯特,偶然搭錯了車,從康涅狄格州鄉下來到了紐約時代廣場。當許多人類歌星,舞星,畫家,藝術家都在為生存所迫,在廣場街頭賣藝賣唱的時候,不知怎麼,這隻蟋蟀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一不小心,竟然一夜間成了地鐵車站演奏的明星!在每天早晨八點和下午四點半在地鐵高峯時間裏,他都會在白利尼的報攤上精心演奏。直到有一天,蟋蟀想回到鄉下,但是又捨不得朋友。可是他很想回老家去看一看,他不得不走。他回到老家,給家鄉的好朋友演奏。那裏的動物們同樣非常快樂,安靜地聆聽着蟋蟀柴斯特的演奏。

蟋蟀的翅膀不僅能發出美妙的音樂,同樣帶來了快樂和美好。如今蟋蟀柴斯特該回老家了,他不得不向朋友們告別。他對朋友們説:“明年夏天,明年夏天我會從老家回來,找你們好好玩。”

媽媽後記:一本很好看的書,蟋蟀,老鼠,貓咪之間的真摯友誼温暖了當時冰冷的社會。讓人們永遠地記住了那隻名叫柴斯特的蟋蟀,記住它嘹亮而韻味無窮的鳴叫!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0

還記得暑假裏讀的那本《挪威的森林》,那部殘忍的剝開了我們的心扉,讓我痛苦的看完了整本小説,久久不能緩過神來的壓抑的小説。

如果你不想心痛,請不要翻開《挪威的森林》,因為這本書足以讓你恐懼村上春樹的所有作品,你會惱恨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一個人,用這種方式詮釋青春,殘忍地撥動那根被你忘卻的弦。

《挪威的森林》描寫了一羣患自閉症的現代孩子,他們的心靈被孤獨磨蝕,他們是熙熙攘攘都市中的一羣精神流浪兒。木月、直子、渡邊、敢死隊、綠子、永澤,無一不是孤獨的俘虜。惟其四周喧鬧,他們的孤獨才是更顯得致命而無奈。於是,綠子、渡邊在孤獨中苦苦掙扎;敢死隊、永澤在孤獨中自我炫耀;而木月與直子在孤獨中自我完結。

生在此岸,死在彼岸;綠子在此岸,直子在彼岸;現實在此岸,夢想在彼岸;人生在此岸,心靈在彼岸;衰老在此岸,青春在彼岸……一切都不可解釋,一切都在互相控制。

“害羞的時候往往摸一下發卡“的直子像蝴蝶一般優美的出現,像蝴蝶一般輕盈地隱去,最終像無法度過冬天的蝴蝶一般命中註定的消失了。她的心沒有人能真正讀懂,木月沒有,渡邊沒有,玲子沒有,甚至直子自己也沒有。她在喧囂的塵世中寂寞地煽動翅膀,陪伴她的始終只有寂寞。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以後還要活下去”(作品中直子語),只是對於孤獨者來説,失去了參照的生命無所適從,一切都只能在迷失中掙扎,從而導致了一切都只能任憑漩渦卷席的結局。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每個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即使刻骨銘心的愛情也無法將他們從孤獨中救贖。

在池內紀的《註定失去的戀人們》中説:“説註定失去含義固然暖味,但事實如此。同任何人都不發生關係,行雲流水般的台詞和動作的交接,無不來自各自的表演的虛構性。而其演技的天衣無縫又同遠景的效果相得益彰。“既然每個人都只能從屬於不同的空間,那麼相互錯過也就成為必然。心靈的呼喚最終無法傳到對方的耳中,所以“我”只能“在那裏也不是的處所呼喚綠子”,“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裏的無數男男女女。失去了座標的“我”不知身在哪裏,綠子也不可能知道“我”在哪裏。

愛情的蝴蝶最終飛不過孤獨的滄海。

於是“我”與直子,“我”與綠子,永澤與初美,玲子與玲子的丈夫,無一不在無可奈何中錯過,戀人註定只能成為遠方的風景,渴望而永不可及,純淨脆弱得讓人心痛。二十年過去後,只剩下滿懷青春的傷感與回憶。

青春就這樣孤獨地逝去了。

青春又這樣傷感地留了下來,不過留下來的僅是青春的殘片,因為殘缺而更加動人。

人生成了空白,心靈成為空白,夢想成了空白。

戴望舒説:“你教什麼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打開空白之頁/合上空白之頁?”其實,蝴蝶告訴每個人,青春年華只剩下了兩個字:“寂寞。”

也許你不明白青春為什麼是這樣的。

然而村上春樹告訴你,青春只能是這樣的。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1

在今年縣局安排的讀書活動中,我認真閲讀了《做最好的執行者》這本書。作者從怎麼思考、怎麼做事、怎麼做人、怎麼説話等四個方面,用形象生動、詼諧幽默、深入淺出的案例講解了執行力的重要性,讓我深受啟發和鼓舞;使我對執行力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下面我結合讀書心得,談點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成為一名最好的執行者到底應該擁有什麼樣的品質?我想以十六字歸納起來,“對上以敬、對人以和、對事以真、服從命令”。做事之前先要學會做人,這是我體會最深的一句話,而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一、做胸懷寬廣的人:

要做到胸懷寬廣,首先,他要做到三個服從: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全局,個人服從集體,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要做到以集體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要把單位的問題轉化為個人的思考,聯繫到實際工作當中去。再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的吸收新的營養,隨時掌握好最新的行業動態,這樣眼光才能放得更遠。

二、做一個精幹的人:

1、思想要精幹。在工作中,在工作中要具備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清晰化的思維方式,學會抓住重點,分清主次。

2、言談要精幹。精幹的思想表現為精幹的言談,要具備把精幹的思想用精幹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

3、行動要精幹。行動的精幹體現一個執行者的工作素質和工作能力。都應該把“説幹就幹,馬上就辦,立即行動,決不拖延”。執行任務要用手更要用腦,執行任務要到位,執行任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明確執行的目標,做事要細節到位。把細節做到完美的境界,只有百分之百才能算合格。做小事成就大事,要勇於負責為單位排憂解難腳踏實地用心做好每件事,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三、做一個勇於表現自己的人

要讓你的同事、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知道你的存在,要能為集體做點什麼,要給你周圍得人帶來快樂。優秀的執行者不能默默無聞,要讓你周圍的人知道你,注意你,相信你,做到這一點,要靠自己的言行來吸引別人,要靠自己的個人魅力贏得大家的尊重和認可。

四、做一個具有專業能力的人:

優秀的執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專長,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有的放矢、要事第一、服務命令、立即行動、不折不扣、注重細節永遠不要説做得夠好了,不但要最快還要最好。

五、做一個善於服務的人:

服務他人是快樂的,只有你心中裝着他人,服務於他人,他人才能服務於你。光為自己考慮的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是不讓人尊敬的人。我們應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本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宗旨

為領導服務、為同事服務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欣賞他人的優點,善於合作大局當前學會讓路。

六、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

敬業表現在許多方面。在勞動紀律上,每一位執行者應該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早退;在工作態度上,要時刻想着單位,想着集體。要把單位當成自己的家,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只有時刻記掛着組織,組織才能時刻記掛着你。

畢業後在基層畜牧獸醫站中有一定的工作經歷,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對待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認真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才可以做的好。三分苦幹,七分巧幹。多一點換位思考,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競爭出動力,激情鑄偉業。我將繼續發揚“勇於競爭,充滿激情”的作風,迎接新的挑戰,把握新的機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心盡職,無私奉獻,用勇於競爭的工作激情,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踏實做事,為成為一名最好的執行者而努力。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2

意大利青年亞瑟·伯爾頓,出身富商家庭。成年後投身革命。由於疏忽,亞瑟在懺悔時不小心泄露了機密,使得戰友被捕,令青梅竹馬的女友瓊瑪誤會。亞瑟還痛苦地發現自己竟是無限崇拜的蒙泰里尼神父的私生子。一連串的打擊粉碎了亞瑟的心,他一錘子雜碎了心愛的耶穌神像,在書桌上放了一條偽裝自殺的紙條,毅然離去,來到了南美洲。

在南美洲漂泊的13年,他受盡屈辱,歷盡艱辛。他化名為牛虻回到意大利時,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堅定、冷酷、老練的人了。牛虻回國組織武裝,偷運軍火,積極準備起義。但最後本能逃生的牛虻卻因為蒙泰里尼站在面前猶豫沒有開槍而被捕。生父的勸降沒能打動牛虻,牛虻也沒能説動蒙泰里尼加入他們的組織。蒙泰里尼痛苦地在兒子的死刑判決書上籤上了字,牛虻從容就義,倒在槍下。

蒙泰里尼是一個對徒們來説算得上仁慈的紅衣主教,他對亞瑟的感情也有着濃濃的父愛。13年後,他們再次相遇,可是父子兩人都有着自己的信仰。蒙泰里尼在要上帝(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作出抉擇。對他來説,上帝是創造一切美好事物的神靈,是上帝讓亞瑟沒有淹死,是上帝把失散了13年的孩子還給了他……他無法捨棄他心中的上帝,又無法將他的愛分出一半來給兒子。蒙泰里尼最後目睹了兒子的死亡,但他很快也隨兒子而去。

當蒙泰里尼痛苦地在上帝與兒子之間作出了選擇時,他覺得以血贖罪的事應該在兒子身上實現;當兒子再也醒不過來的時候,他又後悔自己作出的選擇,因思念兒子而精神失常。

在蒙泰里尼看來,他一時間作出的選擇是對的,可等心愛的兒子再也不能回到他身邊時,他又無比悲傷,他在當時沒有認識到兒子對他的重要性,雖然當時他也愛着兒子,但他不能背叛他的天主。一段悲劇是因為當時作出了錯誤的選擇就上演了。

有人曾説:“選擇就意味着失去。因為任何一種選擇,必須以放棄和推動某種事物為前提,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選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説的不也是這麼一種道理嗎?選擇是多麼的重要,它關係着未來事物的發展。我們無法後悔自己的選擇,更無法改變當初的選擇。面對着一道道人生中數不盡的選擇題,如果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誤了大事,釀成了嚴重的後果,那今後的人生又該何去何從呢?

所以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寵辱不驚,閒看亭前花開花落; 去留隨意,漫隨天際雲捲雲舒。”這才是人生的徹悟境界。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3

今天,我讀了《卧薪嚐膽》這篇文章。裏面的一些事情,一些人物,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卧薪嚐膽》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越王勾踐回到越國國都後,時時刻刻都想着怎樣復國,每天都在思索着,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嚐嚐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嚐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説:“你忘了自己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裏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豔的顏色,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就這樣勾踐與民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勾踐在吳國當了三年的奴僕,受盡了屈辱,吃盡了苦頭,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重振越國,滅掉吳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痺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後,安撫百姓,操練,吃飯前品嚐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於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失敗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無論何時失敗對於我們都是悲傷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踐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心懷大志,暗自充實自己鍛鍊自己,不斷讓自己更強大,要懂得,自卑是超越的原動力,要把一次次的失敗與打擊轉化為動力,然後等待機會,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在人生中,“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想讓自己比別人成功,就要懂得在挫敗中反省自己。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卧薪嚐膽,給自己從頭再來的機會。我們堅信,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勝者!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4

《吶喊》的作者是魯迅先生,眾所周知,我們國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今天我就要告訴大家其實周樹人並沒有那麼可怕。本來,魯迅先生是學醫的,但後來魯迅先生髮現醫術並不能醫治好中國人那顆愚昧的心,魯迅先生決定棄醫從文。

他的《吶喊》被譽為“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之首,《吶喊》一個激流中國的深刻寫照,《吶喊》一部洞察國民性的文學經典。在這本書中,魯迅先生用最細微的情感與最震撼的現實,刻畫出了許多人物。

這本書,沒有像武俠小説那樣驚險刺激的場景,沒有像浪漫小説那樣温馨唯美的畫面。但是這本書中,有“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的環境;有“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救救孩子…”的擔心;有在《創作雜談》中寧可將小説的材料縮成速寫,而絕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説的意志;有費盡心思,找來“人血饅頭”只為了救孩子的老栓夫妻;有為了賺錢而不惜出賣自己道德的劊子手;有先後失去了丈夫和兒子,最後慘死街頭的祥林嫂;有虛偽而又可憐的阿Q;有因為“我”的身份,而叫我“老爺”的童年夥伴閏土;還有許多許多我不忍心説出口的人與事…

或許有些同學並不認為《吶喊》是激勵我們勇敢前進的經典。確實,《吶喊》中有許多生難字、句和段,但其實正是這些東西,才是吸引我們的東西。像在《狂人日記》中的“海乙那”;《孔乙己》中的“服辯”;《藥》中的“劊子手”;《明天》中的“火克金”、“大悲咒”;《祝福》中的“無常”等等…當我們在查找這些字詞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真正的陶冶情操…

同學們,不要認為《吶喊》真的是一本魔咒,事實上:魯迅先生,他用巨大的愛,為被侮辱和被損害者悲哀、叫喊和戰鬥,他的文字無論拿到哪個時代,都是激勵這個時代的人勇敢前進的經典。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5

很久以前就聽説過百年孤獨這部名著,直到最近才把這本書看完。説實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並沒有看懂,因為這是一部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的鉅著,而《百年孤獨》的另一大魅力就是書中有大量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説,宗教典故,而作者所用的敍述手法更是讓人又愛又恨。對於我來説,這種獨具特色的寫作手法讓我一方面既迷戀,但同時給我理解文章帶來一定的難度。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裏,在經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後,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離去後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6

寒假裏,我讀了幾本課外書,其中有一本名叫《神筆馬良》的書我特別喜歡,讀過之後,有以下幾點感觸:

第一,馬良非常地熱愛藝術。

他很喜歡畫畫,因為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生活貧困,以打柴、割草為生,連一支畫畫的筆都買不起,可是這絲毫不減他畫畫的興趣和決心,沒有筆就用樹枝來代替,他照樣畫得畫栩栩如生,象模象樣,他在地上畫一隻兔子,天空就有老鷹在打轉,他在山上畫一隻熊,嚇得牛羣再也不敢上山吃草。

第二,馬良心地善良,樂以助人。

有一天,一個白鬍須的老人得知馬良喜歡畫畫,就送給了他一支筆,這筆可神啦!畫出來的東西居然可以變活,馬良就用這支神筆專門為窮人畫畫,窮人需要什麼,就幫他們畫什麼,大大地改善了窮人的生活,他還給孩子們畫文房四寶,好讓他們可以讀書寫字。

第三,馬良是非分明,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有人在野外抓來一隻花豹,要馬良幫他畫一個大籠子,馬良説應該讓花豹自由地生活在大山裏,不應該將它關起來,我堅決不畫籠子,我只畫那些窮人所需要的東西。

第四,馬良充滿智慧,很有正義感,不怕與惡勢力做鬥爭。

有一個財迷心巧的皇帝把馬良抓來,要他畫聚寶盆,搖錢樹,或者金山銀山,好讓自己有更多的財產,馬良得知皇帝完全不管百姓急苦,又貪財,於是決定給皇帝一個深痛的教訓,他拿起神筆在牆上畫了一片海,在海上畫了一座巨大的金山,然後又畫了一條大船,皇帝看了高興極了,帶着侍從迫不及待地上了船要去搬運金子,馬良開始畫風了,他不停地畫呀畫,畫呀畫,風越來越大,越來越猛了,猛獸般的巨浪向船用力地衝擊,最後把船掀翻了,船上所有的人都被捲入大海,全都被淹死了,海面上什麼也看不到了。

後來,馬良又回到了窮人的隊伍中,繼續為他們畫畫。

馬良的故事真感人,他對藝術的追求,樂以助人的品德和充滿正義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有關金鎖記讀書感想優質 篇17

“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新建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雲。”最初接觸《邊城》就是從這句話開始的,那是高中課本里的選段。一開始就被作者那高超的寫景技巧所吸引了。“空氣裏有泥土的氣味,有甲蟲的氣味”“甲蟲的氣味”這麼微妙的的東西都能進入作者的視野,可見作者的確是寫景的聖手。懷着強烈的好奇心,第一次讀了《邊城》。

《邊城》一般的語言講述了川湘交界處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城裏的故事。小説最吸引人的不是其情節,而是作者用吊腳樓、虎耳草、白塔、竹林、渡船所搭建起的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在這裏沒有你死我活、爾虞我詐,沒有封建禮教、政治壓迫,完全處於無政府狀態。這裏的人們也都保留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本真的一面:純潔無暇,纖塵不染。一套固有的習慣支配着人們行事,完全做到了孔子説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在這裏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我間和諧一致親密無間,處於一體化狀態。人們都如同老船伕那樣“他從不思索他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很忠實地活下去。代替了天,在太陽升起的時候感到生活的力量”

整個茶峒地區的社會環境如平靜清澈的一池秋水,無波無瀾、無溝無陵、無雜質無異味,儼然一個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世界。如今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大抵也不過如此吧。

小説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翠翠的17歲的女孩子與團總順順的兒子儺送之間的愛情悲劇。讀完小説,給人感性層面的的感覺就是小説至始至終都充滿了淡淡的憂傷,給人一種憂傷的唯美。作者用平淡的筆觸講述着故事,沒有海誓山盟、信誓旦旦。就如同一個老嫗絮絮的講述着一個美麗的童話。這個童話裏沒有大快樂,沒有大悲傷,沒有澎湃的激情,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頑強的追求,沒有執着的堅持,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平淡而閒適的生活,一切都顯得平和沖淡。甚至讀完小説都對翠翠的行為感到驚訝:戀人的生離只是在心中漾起幾縷漣漪,親屬的死別不過是哭泣一陣。這對於一般人來説都是難以理解的,但在小説整體風格的陪襯下卻顯得十分協調。我想這大概是由於沈從文先生不願破壞邊城在世人心中寧靜和諧的美好印象而有意為之吧!試想,寧靜的邊城突然來一下撕心裂肺、哭天搶地,多殺風景。這樣,翠翠本該有的更加激烈的情緒被“和諧”掉,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不得不佩服沈從文先生的高超的藝術處理手段。

這就是初讀《邊城》時的一些想法。如今再讀,也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r39k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