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精選29篇)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精選29篇)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精選29篇)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麼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説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説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通過稱讚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裏,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説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論語》,多學學裏面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

第三,要把握好與朋友的距離。“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鄉黨)。朋友關係是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真正的朋友之間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並不是親密無間。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顏淵)從個體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再怎麼認同,兩個人總還是不同的個體。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沒有摩擦。兩個人捱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擠公共汽車。我們都需要一定的屬於自己的空間。從朋友間的交往來看,稍微疏遠一點給雙方都留出了餘地。

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距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另一方面,我們還可利用這種空間交更多的各種類型的朋友。把握好與朋友的距離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質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卻沒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數幾個知心朋友,交友面卻很小。他們都沒有處理好交友的距離感。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3

孔子是古代的聖人,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被記錄成一部書——《論語》。《論語》在歷史上的享有一定的盛名。直至今天,《論語》依然為人人所傳頌。而我卻很好奇,我裏孔子所説的君子到底相差多少呢?於是我打開了《論語》。

讀了《論語十則》的第一句,我覺得我做到了“學而時習之”,但卻從未感受到那份快樂。也許,只有真正熱愛文學,求知若渴的人才會感受到那份快樂。“有朋自遠方來”只是在同學之間玩些文學遊戲吧。“人不知而不愠”對於我來説,讓我感到自己是一位“君子”。這奇妙的成就感,好像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我卻沒有做到。以後我也要進行多次的自我反省,像古人曾子那樣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總結,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而所謂“温故而知新”,我只是在複習課文的時候,腦海中隱約會出現一些新的理解。

勞動要與休息結合,學習也要與思考相結合。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陷入邪説的危險。

知道就説知道,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人就是要實事求是。

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這種力爭上游的思想應該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

我們要像一切有優點的人學習。

雖然我沒有做到胸懷寬廣,意志堅強,但我麼還要為實現“任”的理想努力奮鬥。

而在我所讀的所有至理名言中,我最喜愛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這是孔子對當時帝王的真心勸誡,可惜當時真正理會並使用的卻不多。他們依然是“己所不欲,施與人”在當時幾千年前的思想中能夠明白的估計只有像孔子這樣的大賢吧。而再看如今,卻依然不能明白這句話的真諦。

《論語》是當時思想的巔峯著作,也是我們如今需要學習的做人準則。以史為鏡,這面鏡子將帶你照向更遠的未來!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4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這些《論語》中的道理我從小就會背誦,可我從來沒有去研讀過?這個寒假我便把《論語》仔仔細細讀了一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讀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説:“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讀着讀着我不禁臉紅了起來。我便下定決心,以後要虛心向班中同學習;在讀到”君子欲訥其言而敏於行“時,我便以此為目標……

在教學中,孔子把”學而知之“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他的”學而知之“就是説學是求知 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學而得的。學,不僅是學習文字上的間接經驗,而且還要通過見聞獲得直接經驗,兩種知識都需要。他提出”博學於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於古代文化、政治知識這些前人積累的間接經驗。他還提出”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重視學,也重視思,主張學思並重,思學結合。他在論述學與思的關係時説:”學而 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反對思而不學,也反對學而不思。孔子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還強調學習知識要”學以致用“,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之中。把學到的知 識要 ”篤行之“,他要求學生們説話謹慎一些,做事則要勤快一些《論語》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對我國曆史幾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對我來説也有着很大的影響,它使我端正態度,讓我明白要謙虛好學,以厚待人,以仁待人。希望我們能飽讀詩書,奮發向圖強,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5

與朋友交往時的準則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不過有時越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越難以做到,越難以做到這要求就變得越高。當一個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時他所達到的價值層面是最高的。 第二,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朋友的價值在關鍵時刻最能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個忠誠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6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説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鍾,就連後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説的這句深刻而又藴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裏結實。

前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裏,他似乎沒有什麼特長,但為什麼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於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後走到地圖前,用手指着敵人應在什麼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説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後並沒有生氣,依舊在那裏想着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説這兒,一會説那兒,雲裏霧裏,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裏糊塗,斯大林來回踱着步子慢條斯理地説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説了,還是讓我來説吧!”斯大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裏來回踱步、吸煙、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裏,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瞭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願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7

孔子作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貢稱為“天縱之將聖”,一百多年後,孟子更是認為孔子身上凝聚了聖人的各方面的優點,是古代聖人的“集大成”者。司馬遷不僅將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評論中寫到:“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本次閲讀的是楊伯峻《論語譯註》。

縱觀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敗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門下既有“不遷怒,不貳過”的顏淵,又有急公好義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子貢,又有習於文學的子游。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為萬世師表,通過他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8

孔子生前周遊列國,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推行自己的學説,希望治國者實現王道社會的理想。孔子在世時就被譽為“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最傑出、最博學的學者之一。

彙集孔子言論和理念集冊的《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句話是用來提醒人們要以誠實的態度來對待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驕傲,要養成踏實的學習作風,避免虛構誇大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同樣的啟發。在學校裏,我們就要認真聽老師上課,如果老師講的沒聽懂,有些同學就不敢向老師提問,導致作業錯誤很多,學習不會有進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人,往往比別人高出一籌,因為他們懂得隨時填補自己學習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年齡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頂撞過孔子,這個人就是子路。子路原來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門下,可見孔子的個人魅力之大。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論語》成了中國社會的“聖經”,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範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多讀讀《論語》吧!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9

孔子曾經説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貪圖舒適,工作勤勞而敏捷,説話卻小心謹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齊從而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説是學好了。我讀了這段論語,懂得了我們做事不要太在意客觀條件,而要看重自己的努力。接下來,我就來説説發生在我身上的兩件小事。

記得有一次,我在寫作業。那項作業本來是用鉛筆做的,可是,我卻用水筆寫。爸爸看見了,就讓我換成鉛筆寫。我一向喜歡水筆,因為水筆寫起來感覺很潤滑,不會像鉛筆一樣寫起來咯吱咯吱的。所以,我的心情很不好,越寫越輕,字也越寫越醜。爸爸就在我身邊看着,見我態度很不好,覺得很奇怪,就問:“你怎麼了,字寫得不是很好啊!”我就回答説:“因為我不喜歡鉛筆這種咯吱咯吱的感覺,所以我字就寫不好了。”爸爸聽了,對我説:“好好(我的小名),《論語》裏説過的,你用什麼筆寫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寫好字。”聽了爸爸這句話,我深受啟發,於是拿起鉛筆認真的寫起來,那些字也變的好看起來。

《論語》不光對我學習上有過啟發,就連運動上也會帶給我啟發。就拿跳繩來説吧,有一次,我看見班上跳繩最厲害的人,發現他用的跳繩是超輕版的,以為他跳的快是因為繩子好,於是就讓爸爸也給我買了一根超輕跳繩。結果,發現自己也沒多跳幾個。我想到了《論語》裏説過:要注重事情的本質,而不要太在意外界條件。於是我每天早上都練習跳繩,跳的越來越快了。

通過這兩件事,讓我知道了,凡事必須關注結果,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到,而不要太在意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因為你改變不了你的環境,但是你能夠改變你自己。《論語》真是我們的好老師啊!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0

翻開薄薄的論語,我發覺如今的我們已離儒家文化甚遠了,也許以今人的眼光,論語中的孝道已很難讓人接受。但我想説:請大家捧起《論語》,讓我們重視孝道。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其實父母就是我們最完美的榜樣,我們觀其志,而等到我們成為父母眼中的成人,多的更是任性的小王子、小公主,而少了對父母的崇敬之情,孝字難尋呀!我曾聽説父親賣血換來的是兒子無止境的花銷;我曾看見一個絕望母親的淚水,卻換不來浪子的回頭。我不禁想問:孝從何尋?早在春秋之時,夫子便有子尋父志之思想,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以崇敬的心來奉養父母,這就是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如今我也見年過半百的父母仍為孩子操前忙後,真不知作為兒女的他們是否對父母之年有夫子般的見解。而有感於父母之年這正是現在兒女應盡的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看完這句,我不禁想起報紙電視上一個個離家出走的孩子,和那流滿淚水的父母的臉。夫子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孩子應該在父母身邊,若有時要遠行必告知父母。若那些離家的小孩能捧起《論語》,若明瞭此句的深刻含義,便知父母之用心良苦,便會少一些離家出走的孩子和焦慮萬分的父母。如果今後我們遠遊了,我們更應當珍惜與父母團聚的時間,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給父母以最大的關心來彌補遠遊之缺。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侍奉父母和顏悦色就是孝。而對於現在的小王子、小公主,和顏悦色大概只是父母對他們吧!若以夫子之言,我們應當以遵從的心來面對父母,以此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要在小王子、小公主輩重拾對父母的敬佩服從之心,重捧《論語》,勢在必行。

讀《論語》,才明白了孝字當頭必從小事行起,才懂得對父母的愛應當更加的珍惜,而對父母的愛應當更加真切、切實。重讀《論語》,受益匪淺,我堅信這部哲學原典的光輝必能照耀普世孩子的心。重讀《論語》,對我們意義深遠。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1

這周,同學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語錄。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一則是説幾個人在一起行走,那麼他們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以誠實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樣具有教育意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的班來説吧,在這個60人的集體裏,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正所謂“揚長避短”。這樣不就可以使我這株置身於萬頃細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如果説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為了一時渴望得到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果只是無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且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成功的大門才會時刻向我們敞開!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2

對於人倫關係的探討是孔子學説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書章句——中庸》的説法,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將人倫關係大致分為五個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見,朋友關係是人倫關係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十分豐富,僅就《論語》而言,可以將其梳理為以下三個部分。 一、 朋友的作用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從外部看,考察一個人所結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人屬於哪種類型。從內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間才能找到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不同於家的感覺。除了情感的寄託以外,“家”還有天然的血親關係加以維繫。朋友圈則不同,友情不僅可以滿足情感表達交流的需要,還可以使人獲得價值上的認同。純粹的友情總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維繫的。一方面,我們通過朋友這面鏡子,瞭解自己是誰;另一方面,我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產生共鳴。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季氏)純粹的友情帶來的是超脱功利的快樂。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3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説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會這麼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麼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説“直在其中矣”,你要幹壞事你就幹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幹壞事説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後,就開創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即,到底什麼是正義,真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4

《論語》內容廣泛,記載了很多方面的言論,是瞭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細心地品讀過這本書,俗話説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我也想進一步瞭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之本。在中國的文化傳統裏,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論語》裏多處講孝道,“父母在,不遠遊”,“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都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做,何以別乎”……

中國古語説“父慈子孝”,可論語中只看到“子孝”的討論,並沒有寫父母的愛。其實,根本不需要提,因為那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兒女呢。

父母是那麼的愛我們,關心我們,而我們又對父母有多少關心。就拿自己來説,小時候,不懂事的時候,父母為我處處操心,對我的關心真是無處不在,而我卻覺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嘮叨聲讓我很厭煩,甚至對父母的愛有一種反感,現在想起來,自己真是“該當何罪”啊!

論語裏説,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關心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愛了,我會真心去對待這些愛。

其實我真的覺得自己挺不應該的,會跟父母頂嘴,吵架,可我卻不知道父母罵我是另一種表達愛的方式。也許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讓父母感覺到自己對他們的愛,比如:做一件家務事,替媽媽分擔;過新年説上幾句祝福語;吃飯的時候像父母照顧我們一樣為他們加一點菜……

《論語》是一部先聖的經典,帶給後人的啟迪和價值説不盡,而且越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出來。對於《論語》,正如編着所説的:它是一切炎黃子孫不可少的人生教科書。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5

有一本書,如林間清風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書,似山澗泉水般不斷滋潤着我們的心田。它,告訴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它,對我們詮釋無數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便是國文經典——《論語》。

品讀《論語》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書上的每一個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裏面凝結了他們一生的心血,帶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寧靜。

《論語》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數萬字,卻出現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這樣的人麼?他對學生們以身作則,不由半點虛假,遊説列國。《論語》中還特別利用季氏之類的小人來襯托出“君子”的高大。於是,“君子”成了《論語》中的主角。到底怎樣才算“君子”,這是《論語》中主要探究的問題。古人將“梅、蘭、竹、菊”代表君子,這表示“君子”需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視萬物的氣魄,這也是《論語》中主要推揚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也可以理解為君子。正如上面所説,“君子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堅強剛毅,要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不能只對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還很遠,責任還很重。但是將“仁義”作為自己的責任,會感到無比快樂。“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將仁義作為自己的原則,一直向前,不論路途多麼艱難,絲毫不退縮。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就説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就是他們所選擇的路不同。“君子”為了道義而奮鬥,小人卻只貪圖個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陰謀詭計來奪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別人;而君子則為天下眾生着想,用正義服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一些“小人行徑”,在“不知不覺”的財富中塞滿了自己的腰包,卻還説自己“為官清廉”,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後從之。”君子在沒有做成事情前,不會誇誇其談,而在做了之後也不一定會向世人説是自己做的,“君子”不會向大家誇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繼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嗎?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君子不是從光鮮的外表和花言巧語來分辨的,而是應該看他的行動。他認為:“君子應吶於言而敏於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説付諸行動,用行動來證實。語言不重要,畢竟行動才是語言的火花!

“君子”是《論語》中的主角,而我們應該立志成為君子,將這個主角在我們生活中延續下去!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6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着“論語”二字,下面寫着“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時常温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7

論語讀後感 所以,我覺得,這話可能有這麼兩種理解:1、缺少上下文,這句話孔子可能僅是就某一件事的感歎。2、講“由”釋做“行”,將“知”釋作“識”。這樣該句就成了:可使民眾行君子之道而不可以讓他們僅僅是背得那些大道理。(參見《孔子淵源》,韓永賢,國際文化出版社P128)。

再看一看曾經作為批判孔子的理由的一段話: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耶?”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如果不看前後文,孤立地看“無違”二字,很容易將孔子對孝的解釋誤解為盲從。其實,略微注意一下後文很容易發現,這裏的“無違”講的是“無違禮”。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説到這裏,應該把“聯繫整體,聯繫生活地把握”這個原則説得比較清楚了。下面該回到前面沒説完的話題上去。前面講到《論語》有注意把握矛盾平衡點的特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應該再舉幾個例子説明一下。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8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羣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羣。這裏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説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

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閲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

再後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19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於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説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鋭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於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温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於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於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彷彿靜心獨坐於清泉碧水畔,在煙燻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澱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着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盪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裏行間,感受着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嚮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薰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麼?於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温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 “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乾的內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於心靈間,盪漾起一片純淨。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0

當然,朋友還可以滿足我們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説法很不好聽,但卻是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將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剝離開來。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鄉黨)孔子的行動好象就是有子的話的註釋。安葬無可歸的朋友,看似普通卻體現了孔子對朋友樸實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關照,一點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貴。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子貢問何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衞靈公)這兩段話是結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性目的交織並存的最好體現。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更是不可缺少的,於是我們就要有意去結交。就其交友的目的來説是工具性的,就其內容而言是高尚的。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1

另外,《論語》中還有另兩處相關的記載,我覺得更為重要。一處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這裏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覺得,這一段語錄對我們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誼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使自己能羣,能讓人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恭敬有禮是基本的條件。

此外,這段話還擴大了選擇朋友的範圍,提出了與人交往應有的氣度。我覺得子夏是相當有胸襟的。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容我成為他的朋友?同樣,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成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線,“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一點可以和另一處對讀:子夏之門人問交友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2

印象中,自己以前從沒有完整地讀過《論語》,所幸多少知道里面的一些_名句。這次寒假,利用學校開展“同讀一本書”的活動機會,我才能靜下心來系統地讀了一遍《論語》。語錄體的《論語》文字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內容包羅萬象。除了記載_、教育、政治、文學、哲學、藝術這些大的方面之外,還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其中不乏閃爍智慧、藴含精深思想的語句。所以,它不愧為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至於“《論語》之在中國,猶如《聖經》之在西方”、“半部《論語》治天下”等相關讚譽,並非沒有根據。

讀《論語》,各方面的收穫太多了,三言兩語是講不清的。這倒頗像該書語言簡練而精髓不斷的特點。俗話説,文能會人,讀着《論語》,孔子的偉大形象就像是穿越了兩千年的時光隧道,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眼前:一位身懷各種謀生技能、又對生命、政治、教育有深隧洞見的能人;一個不因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隨波逐流,不停反省自己去偽存真,終生提醒自己除惡向善的高尚賢人(我覺得稱為“聖人”還是誇大了點);一個平生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着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論語》就讓後人受用終生,並因之敬仰和傳誦的奇人;一個自強不息,處於亂世而不放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來殉人生的理想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言行廣闊地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因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得以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説與人類文化長河中的其他現象一樣,雖歷經滄桑,卻總是生命之樹常青,不斷創造着人類文化的奇蹟。所有的一切,皆得益於多才多藝的孔子紮根於民族文化又立足於個人所創造出來的大智慧。

讀《論語》,不外乎在讀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當然,這期間要辯證地看待這些學説,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要獨立思考一些自古以來有爭議的處世交友論調,比如“中庸之道”,比如“無友不如己者”。而且,我們還會發現,當今許多為人、治學、從政的原則都出自古老的《論語》。譬如:父母在,不遠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不同,不相為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政者,正也……啊,太多了,不勝枚舉。於是乎,對孔子及其弟子又多了幾份敬仰之情。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3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説:“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冉有也問道:“聞斯行諸?”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麼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説:“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4

論語》在歷史上的享有一定的盛名。直至今天,《論語》依然為人人所傳頌。而我卻很好奇,我裏孔子所説的君子到底相差多少呢?於是我打開了《論語》。

讀了《論語十則》的第一句,我覺得我做到了“學而時習之”,但卻從未感受到那份快樂。也許,只有真正熱愛文學,求知若渴的人才會感受到那份快樂。“有朋自遠方來”只是在同學之間玩些文學遊戲吧。“人不知而不愠”對於我來説,讓我感到自己是一位“君子”。這奇妙的成就感,好像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我卻沒有做到。以後我也要進行多次的自我反省,像古人曾子那樣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總結,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而所謂“温故而知新”,我只是在複習課文的時候,腦海中隱約會出現一些新的理解。

勞動要與休息結合,學習也要與思考相結合。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陷入邪説的危險。

知道就説知道,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人就是要實事求是。

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這種力爭上游的思想應該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

我們要像一切有優點的人學習。

雖然我沒有做到胸懷寬廣,意志堅強,但我麼還要為實現“任”的理想努力奮鬥。

而在我所讀的所有至理名言中,我最喜愛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這是孔子對當時帝王的真心勸誡,可惜當時真正理會並使用的卻不多。他們依然是“己所不欲,施與人”在當時幾千年前的思想中能夠明白的估計只有像孔子這樣的大賢吧。而再看如今,卻依然不能明白這句話的真諦。

《論語》是當時思想的巔峯著作,也是我們如今需要學習的做人準則。以史為鏡,這面鏡子將帶你照向更遠的未來!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5

傳承文化經典,鑄造文化新輝煌——讀《論語》有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浩瀚的書海中,輕輕翻開一本油墨暈香的文化典籍,彷彿就能與先賢進行深刻的交流,而與此同時他們的智慧光芒也會讓我們深受啟發。因此,傳承文化經典,鑄造文化新輝煌刻不容緩!

近日,我讀了《論語》一書,書中充滿哲理的句子讓我無時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那跨越幾千年仍充滿生命力的文字,它們於古時被創作,卻仍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

正如書中《論語·述爾》有言,“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不安”。這句話是要求我們要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即要求我們處理事情要保持一種中正平和的態度,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力度,使事情處在一種相對和諧的狀態。這句話深刻地體現了古人的處事哲學,他們懂得度的把握,懂得在一定限度內調節分寸。而這種思想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更是一種補益。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變得浮躁起來,人們難以保持一種中正平和的狀態去處事,更有甚者,個別人會採取極端手段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傳承這種處事風格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處事之道,使人們能夠用和諧的態度去解決問題。而像《論語》這樣的文化經典,更是可以在我們現代生活的文化建設中起到強基固本的作用。

文化經典,浸潤着古人的思想光芒,以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涵養着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靈,慰藉着我們的靈魂。一個國家若是漠視對文化經典的批判繼承,就會失去對文化創新的根基,而無繼承創新又何來新輝煌?又怎樣堅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加強對文化經典的繼承,有助於充分挖掘古人的豐富思想內涵,用其藴含深刻價值的思想指導我們的生活,而同時在對文化經典的繼承中,我們能夠築牢現有文化體系,豐富現有文化內涵,鑄造我們中華文化新輝煌!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6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後,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説:“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裏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對於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麼?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並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徵。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展。孔子自己後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後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裏,這種精神又是多麼的難得!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裏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鑑。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7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脱,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於“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説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麼去住那麼落後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麼會閉塞落後呢?”此話又説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淨重要於外界環境的清淨。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説把胡蘿蔔放到開水裏,胡蘿蔔變軟了,把雞蛋放水裏,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裏,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説明三種對於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説,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裏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8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羣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羣。這裏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

説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關於論語讀書心得500字 篇29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於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説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鋭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於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温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於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於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彷彿靜心獨坐於清泉碧水畔,在煙燻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澱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着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盪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裏行間,感受着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嚮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薰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麼?於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温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 “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乾的內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於心靈間,盪漾起一片純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p9e9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