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精選15篇)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精選15篇)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裏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麼,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説: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精選15篇)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於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的時候,一經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道歉並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曾經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就是説教師對自己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論語》引孔子的話説:“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他説,如果説到聖與仁,那我怎麼敢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可以這樣説的。

在《論語》裏對曾經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出寬宏的胸懷。他説:“人潔以進,於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説人家已經去掉了污點而進步,就要讚許他的潔淨,對他的過去不應該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華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直點綴裝扮着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於“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説,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又説:“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也就是説,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通過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得益非淺!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2

與朋友交往時的準則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不過有時越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越難以做到,越難以做到這要求就變得越高。當一個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時他所達到的價值層面是最高的。 第二,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朋友的價值在關鍵時刻最能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個忠誠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3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羣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羣。這裏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説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

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閲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

再後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4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説:“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冉有也問道:“聞斯行諸?”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麼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説:“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5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説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會這麼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麼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説“直在其中矣”,你要幹壞事你就幹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幹壞事説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後,就開創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即,到底什麼是正義,真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6

有一本書,如林間清風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書,似山澗泉水般不斷滋潤着我們的心田。它,告訴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它,對我們詮釋無數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便是國文經典——《論語》。

品讀《論語》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書上的每一個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裏面凝結了他們一生的心血,帶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寧靜。

《論語》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數萬字,卻出現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這樣的人麼?他對學生們以身作則,不由半點虛假,遊説列國。《論語》中還特別利用季氏之類的小人來襯托出“君子”的高大。於是,“君子”成了《論語》中的主角。到底怎樣才算“君子”,這是《論語》中主要探究的問題。古人將“梅、蘭、竹、菊”代表君子,這表示“君子”需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視萬物的氣魄,這也是《論語》中主要推揚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也可以理解為君子。正如上面所説,“君子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堅強剛毅,要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不能只對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還很遠,責任還很重。但是將“仁義”作為自己的責任,會感到無比快樂。“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將仁義作為自己的原則,一直向前,不論路途多麼艱難,絲毫不退縮。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就説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就是他們所選擇的路不同。“君子”為了道義而奮鬥,小人卻只貪圖個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陰謀詭計來奪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別人;而君子則為天下眾生着想,用正義服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一些“小人行徑”,在“不知不覺”的財富中塞滿了自己的腰包,卻還説自己“為官清廉”,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後從之。”君子在沒有做成事情前,不會誇誇其談,而在做了之後也不一定會向世人説是自己做的,“君子”不會向大家誇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繼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嗎?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君子不是從光鮮的外表和花言巧語來分辨的,而是應該看他的行動。他認為:“君子應吶於言而敏於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説付諸行動,用行動來證實。語言不重要,畢竟行動才是語言的火花!

“君子”是《論語》中的主角,而我們應該立志成為君子,將這個主角在我們生活中延續下去!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7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後,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説:“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裏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對於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麼?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並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徵。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展。孔子自己後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後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裏,這種精神又是多麼的難得!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裏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鑑。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8

讀論語,感到收穫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後知不足。

學,然後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度,持之以恆,在通讀的基礎上再加以精讀,並學會結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後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瞭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當成為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為“內聖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了作為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學問加修養——所謂“內聖”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備。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裏可以看到孔子極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出來。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發展成就了後來幾千年農業國的民族精神,是從禹開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於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業,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思,然後明目標,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説,今天我們重温《論語》,應思考立身和處世的原則。“內聖外王”的君子,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準則,也許也是需要用畢生努力不斷去接近的一個目標。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9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這些《論語》中的道理我從小就會背誦,可我從來沒有去研讀過?這個寒假我便把《論語》仔仔細細讀了一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讀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説:“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讀着讀着我不禁臉紅了起來。我便下定決心,以後要虛心向班中同學習;在讀到”君子欲訥其言而敏於行“時,我便以此為目標……

在教學中,孔子把”學而知之“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他的”學而知之“就是説學是求知 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學而得的。學,不僅是學習文字上的間接經驗,而且還要通過見聞獲得直接經驗,兩種知識都需要。他提出”博學於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於古代文化、政治知識這些前人積累的間接經驗。他還提出”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重視學,也重視思,主張學思並重,思學結合。他在論述學與思的關係時説:”學而 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反對思而不學,也反對學而不思。孔子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還強調學習知識要”學以致用“,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之中。把學到的知 識要 ”篤行之“,他要求學生們説話謹慎一些,做事則要勤快一些《論語》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對我國曆史幾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對我來説也有着很大的影響,它使我端正態度,讓我明白要謙虛好學,以厚待人,以仁待人。希望我們能飽讀詩書,奮發向圖強,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10

孔子作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貢稱為“天縱之將聖”,一百多年後,孟子更是認為孔子身上凝聚了聖人的各方面的優點,是古代聖人的“集大成”者。司馬遷不僅將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評論中寫到:“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本次閲讀的是楊伯峻《論語譯註》。

縱觀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敗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門下既有“不遷怒,不貳過”的顏淵,又有急公好義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子貢,又有習於文學的子游。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為萬世師表,通過他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11

“仁德”——孔子教育學生首先強調做人的問題,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yi佾》)這説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這也教育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重視其內心的成長,正是外在能力的載體。

“有教無類”——在孔門三千弟子中,有貴族弟子(如南宮敬叔、司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貢),然而大多數出生貧賤,特別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簞食瓢飲的顏回,卞之野人以藜藿為食的子路等。可以説就是因為孔子有教無類這樣一個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使教育擴及於廣大平民,擴大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這也教育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不能關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視同仁的對待每個孩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養目標與社會需要相統一,體現了教育的社會價值。孔子的學説並不是侷限於他那個時代,我們在不同角度、不同領域都可以從中汲取到我們需要的知識,現今世上的各類譯註,讓我有機會讀儒家的各類經典,我會努力尋找打開這個知識寶庫的鑰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識。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12

當然,朋友還可以滿足我們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説法很不好聽,但卻是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將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剝離開來。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鄉黨)孔子的行動好象就是有子的話的註釋。安葬無可歸的朋友,看似普通卻體現了孔子對朋友樸實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關照,一點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貴。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子貢問何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衞靈公)這兩段話是結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性目的交織並存的最好體現。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更是不可缺少的,於是我們就要有意去結交。就其交友的目的來説是工具性的,就其內容而言是高尚的。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13

第三,要把握好與朋友的距離。“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鄉黨)。朋友關係是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真正的朋友之間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並不是親密無間。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顏淵)從個體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再怎麼認同,兩個人總還是不同的個體。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沒有摩擦。兩個人捱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擠公共汽車。我們都需要一定的屬於自己的空間。從朋友間的交往來看,稍微疏遠一點給雙方都留出了餘地。

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距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另一方面,我們還可利用這種空間交更多的各種類型的朋友。把握好與朋友的距離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質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卻沒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數幾個知心朋友,交友面卻很小。他們都沒有處理好交友的距離感。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14

孔子生前周遊列國,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推行自己的學説,希望治國者實現王道社會的理想。孔子在世時就被譽為“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最傑出、最博學的學者之一。

彙集孔子言論和理念集冊的《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句話是用來提醒人們要以誠實的態度來對待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驕傲,要養成踏實的學習作風,避免虛構誇大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同樣的啟發。在學校裏,我們就要認真聽老師上課,如果老師講的沒聽懂,有些同學就不敢向老師提問,導致作業錯誤很多,學習不會有進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人,往往比別人高出一籌,因為他們懂得隨時填補自己學習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年齡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頂撞過孔子,這個人就是子路。子路原來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門下,可見孔子的個人魅力之大。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論語》成了中國社會的“聖經”,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範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多讀讀《論語》吧!

論語讀書心得500字大全 篇15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説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温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説,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説,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標籤: 論語 讀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j3zx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