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通用20篇)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通用20篇)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通用20篇)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2

這個寒假,我又重温了我國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劉備、諸葛亮、孫權、周瑜、曹操。當然,這些人物裏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諸葛亮: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還精通兵法。可謂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因為有他,蜀國才能在戰爭中多次獲勝。而他的計謀也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現代戰爭中,比如:空城計、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而且,諸葛亮還十分的忠誠,他的智慧和忠誠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而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趙雲。當時曹操幾十萬軍馬突然來襲,他為了就還沒來得及逃跑的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單槍匹馬,殺死曹操數十位大將和數千名士兵,冒死救出了劉備的兒子。趙雲那樣的勇猛,那種可以為主子隨時奉獻自己的生命的忠誠深刻我心。我想,可能這正是劉備能在戰爭中獲勝的原因,何等賢德的軍師,何等勇猛的將士,何嘗不能取天下。我認為,如若劉備死的晚一點,劉備的兒子能有志氣一點,天下就一定是劉備的了。

讀了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以至於夜晚睡覺時,書中的人物還一一展現在我的腦海。讀完後回過頭想想,人生不也是一樣嗎?如果我們一輩子都活在與別人的競爭中,那樣不是很累嗎?倘若我們能夠放開身心,去面對未知的未來,不去在意那些小事。相信最後一定能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的!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3

翻開歷史的長卷,多少英雄人物為我震撼,多少歷史事件使我詫異。

有人説,一本書是一片葉,一葉知秋;有人説,一本書是一場戲,一戲人生;有人説,一本書是一杯水,一杯滄海。就像《三國演義》一樣,它作為一本書,可知三國時期的戰亂紛爭,也像是在演義一場戲,讓人着迷。

站在歷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誣衊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着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狼煙,也要仰天長笑,這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如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讀完《三國演義》之後,總的説來應該是開卷有益吧!我讀到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友誼董卓禍國殃民的奸毒;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賦詩的奸詐,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懷。我還讀了草船借箭,蔣幹中計,曹操賦詩,借東風,七擒孟獲等精彩的歷史事件。

在《三國演義》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和草船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不戰而勝,為什麼諸葛亮不費力地輕而易舉得到十萬只箭呢?我想,羅貫中把諸葛亮塑造成一個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向周瑜保證三天之內必定造出十萬只箭,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只是周瑜想故意找諸葛亮的茬。但是,諸葛亮卻能運用三天中霧最大的一天來借箭。是敵人萬萬沒有想到,讓曹操以失敗而告終。在當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計謀與智慧的人可以説幾乎沒有,而諸葛亮作為這一種人物形象讓人回味無窮。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紛爭的背景下,劉備代表了蜀國,曹操代表了魏國以及孫權代表了吳國,他們展開了三國鼎立,三方角逐的場面。在歷史上,人們都有擁劉反曹的傾向,這一傾向導致了後來劉備勝利為王的結果,我在想,為什麼人們要擁劉反曹呢?在我看來三方爭霸,各自都有優劣,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去爭霸,應該體現當今的奧運精神:公平、公正、公開。可是人們卻單一的擁劉反曹。我認為曹操和劉備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對於評價任何一個人,即使是他們天差地別,也應從好與環,優缺點去考慮。正如曹操親帥大軍征戰,為爭取民心,下令軍隊沿途不得踐踏百姓的莊稼,違者格殺勿論。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騎受驚嚇後進了老百姓的田地,他雖經眾將苦勸沒有取下自己頭,但也割下了自己的頭髮以示懲罰,中國古代,視發如首,把頭髮割掉,在當時已算是一種不輕的刑罰,曹操能割發,以示自刑,體現出他紀律嚴明和體裇百姓所以説人是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的。所以説人們都是有自己的優點,評價一個人應全面評價。

諸葛亮是在三國中的一個亮點人物,三國時期,諸葛亮領兵評定了南方部落(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的叛亂後,想要任命當地的土人擔任官吏來管理。有人進言反對諸葛亮説:如果留下外地人在這裏當官就要留軍隊,留下了軍隊,軍糧無法解決,這就是一難我們剛剛打敗夷人他們有的父兄死在戰場,留下外地人而沒有軍隊保護,必然會有仇殺之恨之類的禍患發生,這是二難。以前夷人常有廢除或殺害朝廷官員的事,他們自己感到罪孽深重,他們留下外地官員,也是始終不會得到他們擁戴的,這是三難。現在,我打算不留官員,不留軍隊,不遠送糧食,是考慮到各種典章制定已基本制定社會次序已得到初步整頓,夷漢王間大致可以相安無豐了。

總之,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多少英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我從書中學到了諸葛亮的智慧智絕。關羽的義絕。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世最重要的義氣,百萬史書,我選擇了經典的一本《三國演義》。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麼讀書便是耕耘,想收穫生活的人,要學會讀書;若人生是一個海洋,那麼讀書便是舟楫,想到達生活彼岸的人,要學會讀書。因為一本書,是一種人生。人生即滄海。

書是精神的食糧我想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婦孺皆知,但若要領悟其中的真諦,唯有到書中去領悟,亦要堅持讀書

讓我們一起堅持讀書,讓書融入我們的機體吧!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4

這本書是我們的一個名著,裏面有很深刻的軍事思想和處世哲學,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書里人物的好處和壞處。這個電視的主題歌非常的好聽,“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每讀一次就彷彿三國的人物、故事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五個時期的事情: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

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受壓迫,忍受不了當時皇室的行為,起義。但是裏邊的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消滅了黃巾軍,隨後劉備劉皇叔日益壯大,皇后的哥哥何進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要殺掉董卓,失敗後,董卓立曹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

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諸葛亮,提出了抗曹計劃,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至此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一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

書裏邊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非常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知識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崇拜這個人物哈。

這部書的人物性格鮮明、人物形象豐滿。從中我也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力爭把每件事做好 。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伴隨着音樂我總會思索劇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戲劇中被定格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讚揚;書中他是奸雄,但魯迅稱它是英雄,但在我看來他並不是一個矛盾的人,因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個。

打開《三國演義》,時光倒流,來到漢朝末年,這裏已沒有昔日漢武帝的輝煌,只有桓、靈二帝統治下的民不聊生,黃巾起義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戰亂之地。黃巾之亂過後,董卓之禍開始了,曹操假獻刀真刺殺被董卓識破,爾後諸侯會聚,三英戰呂布,董卓挾持天子逃亡長安,奔向長安的西涼駿馬在黃沙影裏時隱時現,時間也如飛奔的馬蹄般把場景拉到官渡這個地方。這裏沒有一個百姓,只有互相對陣的士兵,在這裏將決定今後北方的命運。曹操坐在營帳中,眉頭緊鎖,他面前的敵人是有比自己多幾十倍兵力的袁紹。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跟這樣的對手交戰,曹操真的需要靜下心來。首先,在未到達官渡之前袁紹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轉而對付袁紹。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曹操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之上,才會做出第一步行動,面對屬下的驚恐,曹操給予安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天下無賊》中的這句台詞用到漢末年間恰到好處,袁軍築箭塔,先下手為強,曹軍大敗,曹軍二度前來,帶上了謀士劉曄製造的霹靂車,箭塔這出徹底唱完了。與袁軍相持數月,曹操感到身心疲憊,心生退心,謀士荀攸的一席話讓曹操感到勝讀十年書,信心指數一再飆升,有精神頭了,吃嘛嘛香。袁紹手下謀士許攸投靠曹操勸其進攻烏巢,曹操親自領騎兵五千,人銜枚,馬勒口,各帶柴草一束,決定勝負的熊熊大火燃燒了,面對前後有敵軍的情況,曹操告訴眾人一心向前,敵人到了背後才可以攻擊,簡單來説,就是領導大喝一聲:小夥子們,衝啊!於是,前面的全掛了,後面的也活不成了,北方就此完全落入曹操的手中。

在漢末年間,糧食供應是令各統治集團頭疼的問題。曹操採納部下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募民屯田,開展民屯制度,爾後又加入了軍屯,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羣逆,克定天下。此話不假,否則司馬懿怎麼能夠屢次在祁山等地把戰術上沒有什麼錯誤的諸葛亮拖垮呢?靠的就是充足的物質保證。俗話説得好,兵民是抗戰之本,想漢中之戰曹操戰敗之時,卻順利地從漢中武都等地遷出了十三四萬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計算,這就是五十多萬,想想蜀漢投降時不過二十八萬户九十四萬口,就能明白這對劉備是什麼樣的釜底抽薪!可見曹操深諳其道。實際上曹操還是非常關心百姓的,他任命王修、司馬芝、楊沛、滿寵等人為官,專門負責壓制世家大族,嚴禁地主兼併土地,由此可見,曹操並非亂臣賊子,相反倒是一位治世能人。

誰説君王只會打仗,出自魏王之手的《蒿里行》讀來令人回味,曹操還着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除了崔瑗、崔實、張芝、張旭外,章草大家五人中的另一人就是曹操,真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面對父親的告誡,曹彰明白了作為曹操的兒子應該做什麼,他果然沒有讓父親失望。曹氏子孫在曹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可不是酒囊飯袋,為曹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反觀孫劉兩家的後代,那可真是有天壤之別,所謂的奸臣家庭教育反而成了三霸主中最成功的了。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我認為每一個安徽人都應該以徽州出了這一位大人物而感到驕傲。在那個亂世中,他能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明舉動,實在是完美的體現出他那獨到的眼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年邁的他雄心依然不減當年,不像劉備被陸遜一把火燒回白帝城後就一病不起,不像孫權奪取荊州守着父兄的基業就面南稱帝,他把堅強演義到頂峯。

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所作所為引發了後世一位仁德之君的感歎。偉人的功績,歷史不會磨滅,小人的齷齪,歷史不會掩蓋。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6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 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盧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個人總想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説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脱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説,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説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7

假期,我在區圖書室借了一本《三國演義》,以前也只是多少看過電視劇,但從沒有真正的認認真真看完一整部。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歎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感覺從中受益非淺,也是説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乃是我國四大古典名着之一。裏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描寫了許多不可能為可能故事,比如説曹操的草船借箭。並且這些小故事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深入我心。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還有我們村裏有一句流傳的話語“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可能説的是人看過三國後頭腦會比以前變得聰明的意思!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什麼“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看過之餘,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自己的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記得高中放假回家的時候有一次家裏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點茶水,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多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裏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用我們的話説要有“頭腦”,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8

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因為自從買上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後,一直還沒有來認真、用心去讀這本好書,幸好有了這樣的暑假作業,才讓我讀到了這麼好的小説書。

本篇小説是一步跨度進一個世紀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諸葛亮。

他知天文、曉地理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卧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擒孟獲、以木牛流馬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妙計,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神機妙算,我們還要學習他的忠心,他認定了劉備做主公,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着共產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為了那個人的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或戰友,在那麼險惡的時期裏,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

最後,我要説,《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三得呀!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9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着《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忠。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0

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鈎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

還有我比較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名篇.

先來説説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其無情無義已到了極致,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人固然有才能很重要,但還要講"德"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為了保護曹操,曹操失了呂韋和兒子,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脱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説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力量不如他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説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説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 就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

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的驕傲,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剛正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成敗原因。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的,好的名著可以伴人一生成長。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聽到這首歌,你就應該知道我最喜歡的書是什麼了吧!對了,它就是《三國演義》。

寒假期間這段時間我把《三國演義》讀了一遍,講的太精彩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時期,曹、劉、孫三家分漢,進而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爾後三家為了統一全國而相互征伐的故事。《三國演義》雖長,屬於章回體小説,但故事具有連續性,我幾乎每次都會一口氣讀它三、四個章回,讓人有一直都想看下去的慾望,而且不覺得乏味,猶如置身於那時代,深陷其中。

書中對情節敍述和人物刻畫有着獨特的風格。

人物的外貌描寫十分形象生動,有帶點誇張,詞語之間的巧妙結合,句與句之間的互相連接,常令我腦中產生無盡的遐想,“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白花戰袍,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是怎樣的呢?“華雄其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又是怎樣的呢?

在《三國演義》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劉備、曹操、關羽、張遼等等。在這些人物中我特別喜歡周瑜,但又非常討厭他。

周瑜非常有雄才偉略,並且還才華橫溢。他二十四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中郎將,可真是雄姿英發;他與吳主孫權情如兄弟,誓死保衞東吳,可見其一片忠心;“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可見其智謀過人。這些就是我為什麼喜歡周瑜的原因!

周瑜又是一個心胸狹隘、小肚雞腸的人。他非常嫉妒比他更有才華的人,蜀、吳兩家聯合抗曹的時候,他就十分嫉妒諸葛亮,曾多次加害於諸葛亮,但“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他是被活活的氣死了,臨死還高呼“既生瑜,何生亮”。可見其心胸是多麼的狹隘呀!這也是我為什麼討厭周瑜的原因!

説説其他人吧!我還崇拜一個人物,它就是諸葛孔明。他的一生對蜀國的貢獻非常大,他善於火攻,“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把大火燒的曹軍節節敗退,幫助劉備取東川、西川,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八卦神陣,雖未幫蜀國完成統一大業,但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佳話!還有關羽,他視兄弟如手足,在與劉備、張飛失散之後,曹操對他是“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請、五日一大宴”,但他最後還是“過五關斬六將”追隨劉備而去,可見赤膽忠心!

《三國演義》中,人物的性格都各具其態、互不相同,作者把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詳略得當,如周瑜心胸狹窄、曹孟德奸詐、孔明瞭事如神等,這些生動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曉。書中還從各種的事件敍述中體現一個人的性格,例如,曹孟德的多疑、殘忍、狡詐的性格,為了實現個人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在三國中的第四回,孟德誤殺呂伯奢全家,呂伯奢一片好心換來的竟是殺身之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充分體現出他的極端利己主義。這種事例還有許多,借頭以安定軍心、殺董承滿門七百餘口、斬孔融全家老小等都表明他是位暴君。

在情節的設置上,《三國演義》也讓人造成許多懸念,令讀者百思不得其解,這種例子有很多,如王允設酒招待呂布,讓貂禪陪酒那一幕;曹操敗走華容道那段故事,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市場上會出現許多分析三國事情的前因後果、戰爭成敗原因的書籍。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三國演義》對戰爭方面的描寫,小説並沒有對戰爭的場面作過多的描寫,只是略微的概括,反而側重展現統帥之間在智慧與謀略上的競賽和角鬥,從而突出將帥戰爭魄力;作者同時又注重各人在戰爭中的作用,讓小人物也顯示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如在官渡之戰中許攸獻計,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等,讓讀者感受到全書內容的豐富多彩,而且加上每章回都會插入小詩篇,更增加了其藝術韻味,讀者可以對詩中所描寫的人或事瞭解更透徹。

草船借箭後,劉備、孫權聯手對付曹操。周瑜和黃蓋施行苦肉計,周瑜剝掉黃蓋的衣服打了五十大棍,又派闞澤向曹操密獻詐降書,約定黃蓋帶軍馬和糧草前來投降。曹操多疑,讓探子多方打探,但沒有看出破綻。孔明七星壇上借來東風,黃蓋帶二十艘着裝滿硫磺、火硝的船直衝曹營,周瑜在後掩殺,逼得曹操只好從華容道逃跑。其實這次勝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龐統向曹操建議使用連環計。他讓曹操船頭連船尾,船尾連船頭,然後上面鋪上木板,就像在平地上一樣。所以,火船衝來時,曹操軍馬無處可逃,死傷不計其數。從連環計的使用上,也可以看出龐統智慧超人。

孔明三氣周瑜,終於使周瑜三十六歲就氣絕身亡。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他説:“龐統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往日周公謹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從魯肅的一番話中,也可以看出,龐統非一般的謀士。

孫權不用龐統,龐統投劉備。劉備使事耒陽。他到任後,不問縣事,每日飲酒,自旦至夜,只在醉鄉。劉備派張飛巡視,龐統不到半日,將百餘日之事,盡斷畢了。連孔明都贊龐統胸中之學,勝他十倍。龐統才學可見一般啊!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曠世奇才,卻因相貌醜陋,而縷不得志。周瑜死後,魯肅向孫權重薦龐統,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麪短髯,形容奇怪,心中不喜。乃問:“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權曰:“公之所學,比公謹若何?”統笑曰:“某之所學,與公謹大不相同。”權平生最愛周瑜,見統輕之,心中愈不樂,遂不任用。龐統再投劉備,但見劉備,長揖不拜,劉備見其相貌醜陋,心中亦不悦,只給偏遠小縣——耒陽就職

讀龐統求職這一節,使我再一次提醒自己:不要以貌取人。我記得讀過《哈佛憾事》這篇文章,説:美國哈佛校長極不耐煩地接待了一對衣着樸素、相貌平凡的老夫婦,老婦人説,他的兒子在這所學校就讀,不幸去世,為了紀念他們的兒子,他們想在學校建一座建築物。校長生氣地説:“我們不可能為每一位在我校去世的學生建紀念碑, 那我們的學校豈不成了墓園?”老婦人又説:“那我們就建一座教學樓吧?”校長鄙夷地説:“你們知道建一座教學樓需要多少錢嗎?需要750萬美圓。”老婦人人聽完後,平靜地對老伴説:“既然這樣,我們何不建一所學校來紀念兒子?”這就有了美國著名的斯坦福大學。這個故事不正是對以貌取人的極大諷刺嗎?

讀龐統求職,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是金子總要發光。不要因為自己的卑微而言渺小,不要因為自己的醜陋而喪失信心。只要堅定信念,努力追求,總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2

這《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故事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體驗,每一頁就是另一個世界。《三國演義》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奇妙的體驗。這也許就是我這麼愛讀三國演義的原因所在吧。

當我每看見一個又一個人物時,我都會興奮的在他名字加一個形容詞,比如:機智聰明的諸葛亮,勤奮好學的劉備,俠腸義膽的關羽,武功高深的趙雲,膽小怕事的劉禪,一代奸雄的曹操,多才多藝的周瑜……

其中不只是人物,其中的36個故事更是讓我陶醉不已:《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顧茅廬》,《孔明借東風》,《趙雲三進三出》,《孔明三氣周瑜》……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事例是《七步詩》,《七步詩》主要講述了的是,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後,對曹植的才智感到十分的嫉妒,並且又怕曹植奪走他的皇位。打算把曹植直接斬殺掉,可是後面他又想到,我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如果我直接斬殺他,可能會留下罵名。所以曹丕便然曹植在七步以內吟誦出一首詩。曹植便接機寫了一首詩用來諷刺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間的關係,可沒想這首詩卻因此流傳千古。

讀完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知道了兄弟是和睦相處的,不然就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和自己的兄弟,朋友不要發生矛盾。同時我也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曹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才華橫溢的詩人。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曹丕的陰險狡詐,不敢和曹植光明正大的PK,而在背後搞一些小偷小摸。

雖然如此,可我在《三國演義》最喜歡的人物卻不是曹植,而是趙雲。

我喜歡趙雲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他嘵勇善戰。就比如他三進三出曹營,想想曹營中至少也是有十萬多兵馬的吧,可是趙雲一個人卻三進三出曹營,無人能敵,雖然不能説是毫髮無損的出來,但至少沒有一個人能攔得住他。我覺得不是曹軍太弱,而是趙雲太厲害。二是膽識過人,還是拿三進三出這件事來講吧。你想想,十萬多人呀,多麼恐怖的數字,而趙雲卻敢在十萬多人中救一個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嬰兒,這是要多大的膽呀。三是因為他這個人非常耿直,就比如:劉備要伐孫權,劉備問他有何意見?他毫不猶豫的説“:我不贊同。”

所以説他比較耿直。而且這也再次證明他膽識過人,王上都已經想好的事他敢站出來反對。

這本書還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也有很多人物令我們思考。《三國演義》是一部一讀就放不下的書。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3

三國中最讓我佩服的便是“美髯公”關羽了。有道曰: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真是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就是這個好漢,因屢戰屢勝,竟在老百姓的心中神化了,流芳千古。他那錚錚鐵骨、忠心事主的精神千古留存,過五關斬六將的壯舉,更顯出他的形象高大威猛,英勇無敵。讀着過五關斬六將這一章回,我的心裏彷彿顯現出這麼一幕:關羽一個人一匹馬一柄刀,身後護着劉備兩位嫂嫂,身前是重重圍兵,只見他大喝一聲,猶如天神下凡,刀光劍影下,倒下了一個個敵人……我讀得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三國那個時代,同關羽結個拜把兄弟。

三國中我最崇拜的便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了。他三氣周瑜、火燒赤壁、計退五軍都是《三國演義》裏的精華之處。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這章了。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4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敍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

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説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5

兩個月前的一天,爸爸給我帶回了一本書。書名是《三國演義》。爸爸説這是一本好書,他要我每天堅持讀十頁。一開始,我總是在爸爸的催促聲中,很不情願地翻開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覺得這白話文不對我的胃口。可是沒多久,我就象一塊吸鐵石漸漸地被書中的文字吸引住了。我被羅貫中的文筆所折服,我完全沉浸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了。每天放學回家我都要迫不及待地捧出《三國演義》讀幾頁。今天我已經讀完了第一遍。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眼前就像放電影一樣浮現出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勇無謀的呂布;陰險狡猾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文武雙全的姜維;碌碌無為的阿斗;神勇無敵的趙雲;老當益壯的黃忠;仁慈愛民的劉備;功未成身先死的龐統……有人統計過,《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00多個人,每個人都栩栩如生。我好像坐着時光隧道到了三國時期遊覽了一番。

《三國演義》中讓我感動的事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趙雲勇救阿斗,張飛當陽橋一聲怒吼喝退百萬曹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等。而最讓我感動的有三件。一是劉備剛剛出山,缺少賢良的謀士,當他聽説諸葛亮本事很大,就親自到卧龍山請他,一共請了三次。這就是三顧茅廬的由來。我敬佩劉備求賢若渴,不怕降低身份的精神。如果我能把這種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用到學習上,我的成績肯定還要好。二是空城記,當司馬懿帶領幾十萬大軍逼近,諸葛亮獨守空城,他急中生智,反而打開了城門,自己在城頭從容彈琴,幾個老弱的士兵在門口掃地,這是一副毫無防備的樣子,司馬懿生性多疑,怕中了埋伏,反而下令迅速撤兵。諸葛亮躲過了一劫。我為諸葛亮的機智而佩服得五體投地,也領略了什麼叫兵不厭詐。還有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關羽在戰爭中負了傷,手臂給毒箭刺中,請來了神醫華佗給他治療。華佗切開他的手臂,用刀颳去骨頭上的毒。在場的其他人嚇得閉上了眼睛。而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談笑自若。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和他比起來,我真是無地自容。

粗讀《三國演義》,讓我體會到了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真是一本值得讀很多遍的好書。也許,等到我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會寫出更多更深的體會。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一書,説實話,頭是暈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政治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忠厚的魯肅,氣量狹隘的周瑜,庸主獻帝劉禪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印象稍微深刻一點的還數以下幾位。

三國演義讀後感: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有着一顆肯吃苦的心。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回趕。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仍算是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三國猛將張飛,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且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真不知該如何評價。

最開始我自然而然地把曹操當成了多疑的壞人,可能是書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國,且這書以劉備開頭,讀者很自然的就把他當成主人翁,加上現在對劉備的仁慈之類的讚美太多,當然就把曹操發動的戰爭説成不仁不義的侵略。這也是作者的一大妙筆呀。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7

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我就對它痴迷不已,它像一個知心朋友,與我一起成長。

翻開《三國演義》,我像回到了東漢末年,我與關公一起過關斬將,與孔明一起神機妙算,與趙子龍一起勇鬥長阪坡。這一路上,我認識了大仁大義的劉備,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勇無敵的關羽,疑心重重的曹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讓我佩服。他是智與忠的典型,賢相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首先,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才識過人。在茅廬時,他心繫天下,對當時的形勢有着深入的觀察與研究。走出茅廬後,他用兵如神,處事果斷,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幾乎戰無不勝。在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其次,諸葛亮的忠誠也堪稱絕唱。他忠心耿耿幫助劉備白手起家,打出三分天下。劉備死後他臨危受命,勵精圖治,由於操勞過度,病死在五丈原軍中,終年五十四歲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

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也有失誤,他錯用馬謖,大意失街亭。使蜀漢受到了很大的損傷。他事無鉅細,件件親為,小事抓多了,勢必會影響大事。最後,心力交瘁,勞累而死。

從諸葛亮的身上,我學會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和做人的道理。而他的失誤使我想到了“吾日三省吾身。”連諸葛亮這樣的奇能異士都有失誤,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不要因為考試的一點失誤而灰心,也不要因為取得了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不要做最完美的,我們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8

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不禁感慨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不僅使我瞭解當時的歷史,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的開頭就介紹了當時的政治背景——黃巾起義,民不聊生,國家支離破碎。從這裏誕生了400多個個性鮮明的、而且沒有一個是重複的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孫權、周瑜、曹操……在我的印象中,諸葛亮當仁不讓地戴上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聰明機智”等光環。是啊,他借東風、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妙設空城計……這些事情豈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是,他最終還是“命殞五丈原”。不知是天妒還是人妒,曹操手下軍師、奇才郭嘉去世。他生平為曹操想出了無數計策,甚至在死前都預料到將發生赤壁大戰,且曹操將慘敗,結果真的靈驗了。東吳的周瑜智勇雙全、膽識過人,年僅24歲就率軍破曹。可惜他心胸狹小,千方百計地謀害比自己有才幹的諸葛亮都沒成功,反而憋了一肚子氣,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歎息聲中英年早逝。關羽是書中一位重要人物,他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放曹操,重義輕財,降漢不降曹……他雖然水淹七軍,但卻死在自己的驕傲下。描寫曹操有一句話“在和平時,他是治國能臣;但到了亂世,他就是一個大奸臣。”從刺殺董卓的角度看,曹操十分大膽;而從煮酒論英雄的角度來看,他又十分大度。

《三國演義》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示。比如要聽從有用的勸告,不能讓火燒連營的悲劇重演。做人的心胸要寬廣,否則就會像周瑜那樣鬱悶而死。

這本《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儘管內容有所虛構,但仍值得好好品讀。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19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我認識了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故事有:火燒連環船、三顧茅廬等,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故事是這樣的:劉備去世前,囑託諸葛亮盡力地輔助劉禪治理蜀國。諸葛亮不負重託,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時,南蠻又來犯蜀。南蠻是當今蜀國的威脅。叛亂的首領是孟獲,他在當地很威風。諸葛亮本能輕鬆地平定叛亂,為了讓南蠻真心地歸附於蜀國,諸葛亮採用“攻心”策略。

諸葛亮利用孟獲的弱點將他第一次生擒。當孟獲被帶到諸葛亮面前時,孟獲心裏一點也不服輸,説是自己不小心上了諸葛亮的當。為了讓孟獲心服口服,諸葛軍師讓人放孟獲走孟獲回去後,重整軍隊,再次進攻蜀國,卻又一次被諸葛亮活捉,孟獲任然不服,諸葛亮二話沒説就把孟獲放走了。

就這樣孟獲被捉了放,放了又被捉,直到第七次諸葛亮放他走,孟獲不走,要求永遠歸順於蜀國。

讀過這篇文章,我知道諸葛亮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懂得人心,心胸非常寬廣。孟獲被抓後,諸葛亮給他吃大魚大肉,美酒給孟獲喝。經過七次,孟獲誠心誠意地當上一名大將。諸葛亮知道不是戰爭才能統一天下,而是信任。

比如我們班上打架,不都是不信任造成的嗎?甲把乙的鋼筆不小心摔壞了,乙氣沖沖地説話,很有可能發生衝突,如果乙説沒關係,甲會愧疚地説對不起,甚至會從超市買一個偷偷地還給乙。

是的,天地間最廣闊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沙漠,而是人們心胸。有廣闊的心胸自然會交到許多朋友。朋友間有寬廣的心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朋友間要以誠相待將心比心。只有得到朋友的心,才算交到真正的朋友。諸葛亮七擒孟獲實際上擒的不是孟獲的人,而是孟獲的心。

讀《三國演義》心得感悟 篇20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巨着——《三國演義》。讀着這本書,“啃”着這些文字,就像是時光倒流,我彷彿又回到了那三國鼎立的世界。我彷彿看到“三英戰呂布”的精彩場面,又彷彿看到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的那顆誠心。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最後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軍之亂,董卓攬大權,羣雄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智慧和謀略,周瑜的心胸狹窄,關羽的義氣等等。可以説,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羅貫中將他們刻畫的栩栩如生,細細欣賞,讓讀者彷彿進入了書本之中。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慧永遠都會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這種例子舉不勝數。書中雖然把諸葛亮和龐統神化了,但卻不能改變歷史:水鏡先生説,卧龍、鳳雛,二者皆得,就可安天下,但事實卻安不了天下。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聽從謀士的計策,就不會被狡詐的曹操吊死在白門樓之上。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跟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斬呢?

讀了《三國演義》,談談國家,魏國,曾經威風一時;蜀國,曾經功成不居;吳國,曾經稱霸江東。這麼看來,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如果説曹操統治的魏國在三國裏是智謀最強的,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他們倆都有自己最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雖然他們都很有才能,但我認為都不如諸葛亮。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羣的國度,能算得上有謀略的人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統領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敗。

仔細想想,武侯諸葛孔明幾次出征打魏國,不也是在侵略嗎?而人們卻認為是對的。他以先帝遺命為由,幾次討伐曹操收復中原,就成了愛國愛民的英雄了。難道魏國的人民個個都可以得以誅之嗎?諸葛亮他可能並不想發動戰爭,但1、不出祁山,發展困難。2、先帝遺命,怎敢不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正如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o3dk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