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大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通用5篇)

大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通用5篇)

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篇1

這幾日,我閲讀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這篇小説。

大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感到莫名的沉重。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文章可謂是字字珠璣、一針見血,我也從中體會到了當時國之黑暗,引起了我的深思。

日記中記載有一句話:我認識他們,他們都是吃人的人。結尾處還發出振聾發聵的呼喊:救救孩子!日記中主人公對他哥哥的痛斥感染了我,那是暗諷他們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人啊。主人公有正義感,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和那種人同流合污,於是提出了那樣的見解。真是可親可敬,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當世,這樣的見解都是先進的、有道義的!如果這樣為國為孩子着想的人再多一點,或許我們的世界會更好吧。

其實當今的世界很安寧,沒有大型的戰爭,沒有太多的流離失所,沒有太過黑暗的災難來臨,和平穩定,欣欣向榮!

只是偶爾想想,這個世界上依然有着不平等、缺衣少食、天災人禍,我的內心就不安,是我杞人憂天了麼,或許不是吧。

帶着我的思緒,我將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收好,我的內心好似有一股力量在燃燒,我忽然感覺我的思維昇華了,我應該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沒錯,就是應該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忽然想起了國中時接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對中國,對中國社會,對中國人的要求,也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更是我們需要硌守的信條!這是我們新一代、老一輩的全部。

只是我們還是沒能做好,但我堅信,我們的堅持會換來更好的明天,我們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我們的信仰在未來,會灑遍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從此,不,是一直以來,我都在努力學習,想要為祖國做出貢獻,想要為社會提供一份力。雖然革命的道路還有很長,但我知道,這是正確的路。也許它沒有終點,也許它艱辛坎坷,也許它暗藏殺機,但它是正確的,是可以堅持的!

貌似跑題了,只是忽然很澎湃,心情激動。我知道,未來的路還有很長,我更知道,路在腳下!

其實呢,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是為了控訴當時的地主階級。他們搜刮民脂民膏,令百姓民不聊生,而主人公身為當中的一員,感覺到自身的罪惡,領悟了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個,他對此感到厭惡,同時也引起了他的深思。地主階級靠剝削勞動人民為生,他們“吃”勞動人民的價值,吃他們的血肉,吃他們的精神,以此,養肥自己!

哎,當時的動盪摧毀了政府,很多地方民不聊生,日軍侵華戰爭打了整整八年啊,八年啊!這期間有多少血與淚,有多少骨與肉!秩序混亂,生靈塗炭!

也需要感歎:這樣難以忍受的時光過去了!這樣黑暗動盪的年代過去了!

而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社會越來越小康,科技越來越進步!人民富裕了,社會安定了,國家發展了!這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付出了鮮血的代價換來的啊!

我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我們已經很幸福了,是不是!當今社會,我們唯有發展己身,爭取做有用的人,才有機會在滾滾洪流中脱穎而出!

只是靠一個人努力還不夠,要有千千萬萬個人,所有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我們生而知之!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並不是説你好我不好,你厲害我不厲害,只要我們認真起來,做好我

們可以做到的事情,那麼在困難的事情也能完成,不是麼?

其實我還是更關注“救救孩子”的這句話,它讓我深思:是不是孩子是最重要的!我想到了很多,終究還是沒有明確的答案,可是我知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的路很廣闊,對不對?

大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篇2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叫《小飛俠彼得潘》,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温迪的家裏,教温迪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並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叫虛無島的神奇小島上。主人公彼得潘不過是一個會飛不想長大的小男孩,但是他卻打敗了海盜胡克船長,他住在虛無島上。

我最喜歡的是其中一個故事,温迪的弟弟麥克他們被胡克抓進了黑暗城堡裏,温迪和小飛俠去黑暗城堡,他們為了引開胡克的注意力,聲東擊西。温迪在陽台上故意讓胡克發現,小飛俠趁機進入了黑暗城堡,救了麥克他們,最後小飛俠還踢了胡克一腳,好讓温迪快逃走。

看完了以後我明白了做人不但要勇敢,還要有智慧,對朋友要以誠相待,在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幫助他們!

大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篇3

本週,我看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文章講述了“我”和五個小男孩一起去爬懸崖,可是,膽小的“我”卻蹲在石架上不敢下來,最後,在父親的引導下,終於從石架上下來的事情。

當“我”感到頭暈目眩,而且十分恐懼的時候,父親終於找到了“我”,並告訴“我”怎樣脱險,而“我”卻總是不敢去嘗試,。父親安慰恐慌的“我”:“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就這樣,莫頓·亨特每次只移動一小步,終於爬下了懸崖!

莫頓·亨特父親的話使我受益匪淺。是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危險,只要把它看做一小步,想着自己已經距離目標不遠了,這樣便會產生無窮的動力和信心。走了這一步,再去走下一步,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再大的困難也不怕!

這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次經歷,那一次,我忘了帶紅筆,剛好,我的同桌有2支,我又想問他借,但是我又有一點膽怯。我心裏面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耳邊似乎有兩種聲音:“不要向別人借東西,如果人家不借給你,你一定會很丟臉”,“如果你不問別人借,你就沒有紅筆用了。”我鼓起勇氣,去向同桌借。“你可以借我一支紅筆嗎?”他爽快地答應了。

在人生的道路中,只要你有足夠的信心,足夠的勇氣,足夠的毅力,足夠的努力,不論有什麼困難,都一定能夠闖過去的!只要學會面對困難,不逃避,不退縮,就一定會成功!

大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篇4

一本好書,就如生命中一朵永不調謝的奇葩,而書中深刻的道理更令我們回味無窮。《浮士德》是我至今最喜愛的書,書中藴涵的道理令我永遠自強不息。

《浮士德》是德國大文毫歌德的著名小説,《浮士德》現已構成文學領域裏的獨立學科,被稱為“浮學”。《浮士德》的主要資料是魔鬼靡非斯托和上帝打賭,由靡非斯托去誘引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自我所追求的,棄善從惡,成為靡非斯托的俘虜。靡非斯托到人間,對知識感到厭倦和永遠不安於現狀的老博士打賭,説他能夠讓浮士德永不安寧的心得到滿足,條件是浮士德用鮮血作抵押,一旦一天浮士德説出“真美啊,請停下來”,就讓靡非斯托帶走他的靈魂。浮士德同意了,他在魔鬼的幫忙下,恢復了青春,遨遊了人間和神界,經歷了宮廷中的權勢財富,以及對藝術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結果都沒獲得心靈的滿足。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替大眾着想謀福利的事業中,浮士德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説出了那句話,然後倒地而死,然而他的靈魂升上了天堂。

我認為浮士德是個有野心,好高騖遠的人,他也是個偶爾會走上歧途,但最終會走上正途的人,在靡非斯托誘引他走上歧途時,他做了欺騙他人,趨炎附勢的壞事,可是沒有獲得心靈的滿足。就是説,當他沒為人民着想時,他的靈魂極其難受,如同煎熬。而在圍海造田這一事情中,浮士德找到了自我心靈的歸宿,所以才會心滿意足的倒地而死。

人不可能沒有缺點,浮士德也有缺點,而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為別人做有利於別人的事情。而浮士德就做到了。浮士德的缺點是:永遠不安於現狀,優點是自強不息、敢作敢為、為他人服務。

我們來學習浮士德的優點吧,做一個自強不息,為大眾着想謀福利吧。

大學生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篇5

《浮士德》這個故事包含強烈的杯具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舊時代更迭期的各種衝突:宗教與科學,理智與情感,因循與追求。

浮士德對學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典,遺憾的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鑽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為了學,他放棄了自我:"為此,我才想魔發屈服,藉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明白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

再汗流浹背,去談自我不明白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書本給了他力量和期望。他對自我的知識感到不足,對無法揭開大自然神祕的面紗感到失望他對學的熱愛已經到達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説過,浮士德得救的祕訣就在這幾行詩裏。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恆之愛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為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當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期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才是向上的人。針對我學的不良現象,應對浮士德,我們應當感到慚愧,他是那麼地熱愛學習!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並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和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第一部1773年開始寫,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臨死前才完成,死後才出版。中間跨越六十年,花費其畢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為止看的最為晦澀難懂的一本書,花了我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是僅讀了個大概。《浮士德》這個故事包含強烈的杯具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舊時代更迭期的各種衝突:宗教與科學,理智與情感,因循與追求。

浮士德對學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

典,遺憾的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鑽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為了學,他放棄了自我:"為此,我才想魔發屈服,藉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明白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浹背,去談自我不明白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書本給了他力量和期望。他對自我的知識感到不足,對無法揭開大自然神祕的面紗感到失望他對學的熱愛已經到達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説過,浮士德得救的祕訣就在這幾行詩裏。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恆之愛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為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當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期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才是向上的人。針對我學的不良現象,應對浮士德,我們應當感到慚愧,他是那麼地熱愛學習!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並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和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詩體哲理杯具《浮士德》是偉大詩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並列為歐洲文學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

是16世紀德國曆史書和民間傳説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術、鍊金術。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現了一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精神生活的發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對人性、對人的精神內涵與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兩重性使他處在上帝和魔鬼之間,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斷地追求知識與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遠的夢想,會上升到靈的境界;如果他貪圖享樂,胸無大志,庸碌無為,且執迷其中不能醒悟,將墜入魔道,走向墮落。歌德認為,沉淪和進取的雙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並不對等,他的神性要強過魔性,他本質的、主導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奮進取、永不滿足、進取向上,這就是所謂[浮士德精神"。

但歌德並不所以看輕魔性在浮士德追求過程中的推動作用。歌德首先承認魔性只能被暫時克服,卻不能被永久根除,因它是能夠容忍的。《浮士德》中上帝的話其實道出了歌德悟出的智慧箴言:[人要奮鬥,失誤免不了。"歌德同樣看到,魔性與神性相對相生,所以是絕對必要的。浮士德的一生是神性和魔性矛盾鬥爭的過程。他奮發進取、永不滿足的精神是他上升的內在動力,靡非斯托利用浮士德身上的魔性誘使他墮落,然而浮士德的神性使他能夠吸取教訓,不斷克服魔障。正是在這種辯證發展之中,浮士德的精神內涵才日益深厚,境界日益提升。

《浮士德》的結尾是光明的。浮士德喊出了[你真美呀,請稍

稍停留-"表面上看,他獲得了滿足,也準備享受這滿足,靡非斯托所以要攫走他的靈魂,但上帝派天使把浮士德的靈魂帶到了天堂,因為[凡是自強不息者,到頭我輩終能救",正可謂天道酬勤,上帝嘉許之。既然如此,為什麼《浮士德》仍然被看成是一部杯具呢,這主要是因為,歌德相信人類追求至善是沒有止境的,但個體的生命卻是有限的。浮士德獲得了兩次生命,這生命仍然有限,所以不可能到達終極的目標。他探索的五個階段,遠沒有窮盡人類的精神生活。

人的精神容易懈怠,貪圖安逸,所以上帝造出魔鬼,來催人驚醒、奮進。魔鬼對浮士德而言,就不只是一個引誘者,他也發揮着督促和警策的作用。魔鬼説自我[老想作惡卻總是把善促成,我便是這種力量的一部分",發揮的就是這一層意思。他主觀上在引誘浮士德走向墮落,客觀上卻起到了推動浮士德前進的作用。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能夠説靡非斯托是浮士德身上另一個自我的外化形式,或者説靡非斯托和浮士德共同構成人類天性的雙重性,乃至上帝的兩面性。總之,二者相輔相成,相生相剋,才使造化臻於完形。當我們認識到自我的罪惡時,其實我們已經變成了天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my4y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