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通用5篇)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通用5篇)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 篇1

《青春之歌》講述了從日本侵華髮生的九一八事變,到愛國學生推動的一二九運動,在這動盪不安的五年間,女主人公林道靜從一個依附於封建家庭的傳統女性,逐漸成長為有理想有追求的共產主義戰士。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通用5篇)

在這個故事中,我一點一點地看到道靜的成長和改變。她的改變最初源於家庭的壓迫,自幼喪母,長大後被父親逼迫出嫁,於是道靜選擇離家出走。

這時,林道靜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的救贖,北大學生餘永澤,他救下道靜並與之相愛。可當道靜真正與餘永澤在一起後,她無暇讀書,不再工作,她發現餘永澤是個平庸自我、只注重自己生活品質的人。

而與此同時,道靜結識了同為北大學生的盧嘉川,在那些以國家民族為己任的青年學生中間,她開始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盧嘉川也鼓勵道靜開闊視野,追求理想。道靜復活了她的青春。

盧嘉川犧牲後,道靜接過他未竟的事業,參與社會鬥爭。在經歷了被捕和逃脱後,道靜接觸到了共產黨人江華,他們一起把革命的理想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

人物

小説塑造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人物,其中有不畏犧牲勇於革命的共產黨人,也有熱愛國家熱愛自由的進步青年,林道靜的成長和醒悟離不開他們。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盧嘉川和江華。

盧嘉川是學生運動的帶頭者,他散發傳單、組織集會,憑藉機智和沉着一次次的打破敵人的陰謀。與道靜相識後,他鼓勵道靜閲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帶領道靜走出狹窄的個人生活。如果説餘永澤是道靜的第一道救贖,那麼盧嘉川是道靜革命道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

盧嘉川的犧牲令我痛惜,他被捕入獄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然而在這種死境中,盧嘉川也沒有倒下,他建立“獄中支部”,組織絕食鬥爭,鼓勵革命獄友堅守祕密。

江華是道靜投身革命運動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工人的兒子,一直接受革命教育。後來組織農民運動,他待人真誠、對黨忠誠、工作嚴肅認真,對於鬥爭經驗還不成熟的道靜給予了很多幫助,和道靜成為彼此信任的革命戰友。

在我看來,盧嘉川如烈火一般打破道靜煩悶的舊生活,帶給道靜復活的青春。他的奮鬥歷程早已鐫刻在道靜的靈魂深處,時刻提醒她要做一個同他一樣的正直的人。而江華是如水一般温暖的人,他潛移默化的陪伴着道靜不斷成熟起來,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

青春

青春是什麼呢?

林道靜在革命的洪流中找回了自己的青春,她和千千萬萬個革命青年一道,將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結合起來,從普通走向偉大,從平凡走向崇高。

青春有追求,碌碌無為的過着自己生活的人是沒有青春的,他們擁有的只是時間。只有在有限的青春中找到前進的理想,埋頭進取,才能在一步一步的腳印中匯聚成青春的意義。

青春有愛情,美好的愛情給青春增添了羅曼蒂克的色彩,但它的曇花一現也會讓青春有迷茫、有低落,甚至失去方向。唯有持久的愛情,建立在共通的信仰之上,歷久彌新。

青春有奮鬥,無論在哪個年代,奮鬥的年輕人都懂得腳踏實地,將星星之火燒至燎原。而今的我們面對着幸福生活,更要勇於擔當、砥礪奮鬥,把青春奮鬥融入我們的時代。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 篇2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代表作,小説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林道靜在那個坎坷不平、充滿黑暗的年代不平凡的一生。

為了尋獲自己的一條出路,不受到繼母的無情蹂躪,她毅然踏上了流亡之路,走向了這個未知的社會。她不屈服於命運,對家庭、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積極反抗,最後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歷史時期作為背景,以一批進步青年作為主人公,以學生運動作為主線,描寫了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曲折過程。

在這其中,湧現出了一批批進步青年:林道靜、盧嘉川、俞淑秀、林紅、羅大方、王曉燕、白莉萍、江華、徐輝……合上書,幾個人影彷彿總在眼前晃動,像是一道明媚的陽光,照射着世間的一切,衝破黑暗,一直照進我的心中。

通過林道靜的故事,作者告訴我們: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會擁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充實的青春。

林道靜的形象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大部分熱血青年,他們就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新中國的未來而奮鬥。

我們當代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但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的太遠。很多人説改革開放後,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身邊耳濡目染更多的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我們不去苛求偉大,但至少也需要讓我們的精神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精神”。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讓我們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勤儉、少一點浪費,多一點美好、少一點醜惡吧。

我們當代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獄生活密不可分,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説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富裕了,但是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以及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不容忽視。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青春轉瞬即逝,更多的信仰和精神是我們要用一生去堅守和奉行的,它從青春開始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通過每一個人的踐行,這種聚沙成塔、積水成流的力量,才是足以支撐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脊樑。

讓我們一起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 篇3

《青春之歌》這部小説,或許不為太多人熟知,也或許為很多喜愛那個年代文學的人所熟知,從一定程度上來説,那個時代的動亂對我們這些處於和平年代的人來説是陌生的,它只存在於歷史課本的那些冷漠的字裏行間,不曾被我們真正地理解與感受過。可是當我真正地讀完此書的時候,感受到了一種青春無價的激情,在激盪着熱情與追索的歲月中,品讀《青春之歌》,不覺倍加感慨。

小説中,林道靜與三個男人的情感歷程不僅推動了小説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見證了林道靜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內心。除了愛情,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對革命的熱情也是青春的標記。當青春擁有了愛情與信仰後,便開始漸漸地豐滿起來。作為中心人物,林道靜代表着那個年代眾多女性的經歷:逃婚——同居——革命——成熟,看似難以理解的經歷在那個年代卻是一種客觀存在。正如作品中所説,林道靜崇拜芭蕾舞之母鄧肯,而她對愛情的追求也向那位藝術家靠近:毅然離開深愛她的餘永澤,深深地戀上革命青年盧嘉川,將對革命的熱愛、對青春的詮釋和對盧嘉川的愛融為一體。

《青春之歌》是一曲對青春的禮讚,歌頌那些為民族危亡而頑強奮鬥的青年才俊。盧嘉川的身上,最能體現青春的熱情與激揚,用自己的生命詮釋着青春;江華,機智而又穩重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鮮血解讀着青春;林道靜,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逐漸成長和成熟,成為一名擁有堅定信念的共產主義革命戰士。

讀着《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蹟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和許多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蹟,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雖與我們同齡,但他們卻有着不一樣的“青春”。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來説,“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

試想現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值年少有為、大展宏圖的青年卻是那麼的“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一跳,他們難道就真的這麼脆弱嗎?他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酒醒後,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現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他們不會再有後悔的感覺,但他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着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短暫的,但也正是因為它的短暫方才顯得它彌足珍貴。青春也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讓我們在短暫的時間裏燃燒激情,讓青春的火焰永遠蔓延下去。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 篇4

灌輸的升官發財,我們失去了社會理想,中國人的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求,只需要赤裸裸以權力和金錢來滿足。這不就是我們的悲哀麼!道靜一樣的轉變,我想説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確實,我們不能主宰生活,正如哪部電影裏説的:生活就像巧克力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但是我們年輕,就像是心臟的起搏點,這一刻就像是跳板,又或是生命的起源,一生中從不會如此地有活力,所以此刻的我們有無盡的資本來改變眼前不利的局面,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其實生活很美好,

這本書的封面飽含紅色革命氣息,“青春之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必是出自名家之手,於是我選擇在我學習之餘欣賞這部楊沫女士寫於1958年的力作。希望這本書能使我對中國共產黨有更深入的認識的同時感受那個人民艱苦社會動盪的年代年青人對革命的熱情。也許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千里。也許現在,對於我們80後來説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也許有個人理想,那都是從小父母灌輸的升官發財,我們失去了社會理想,中國人的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求,只需要赤裸裸以權力和金錢來滿足。這不就是我們的悲哀麼!

林道靜,書中女主角的人生並不是如她的名字一般沒有波瀾。恰恰相反,如果説她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熱血青年,還不如説她的形象就是中國革命的走向和趨勢。書中的青年們,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青春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國的未來而奮鬥,他們肆意揮灑着自己的青春。

而此時的我在想:是哪裏來的動力使他們如此堅持不懈地為國家為人民奉獻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呢?尤其在我們這一時代的人看來,連自己的生活都沒有保障沒有着落還能顧得上國家和人民的安危,那要有多大的動力和信仰啊。書裏説到的:一個人不可能脱離政治而生存。是的,一個人思想中有了政治他活得才有意義。可是仔細想來,這些革命積極分子的主要組成力量是小資產主義和知識分子,更多的是大學生和熱血青年。正因為他們有較高的認識和文化底藴,才會想到只有實現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才能實施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進步,也就是説政治穩定是基礎。再來並不可缺少的當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要知道,那個時期的中國就是一盤散沙,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只有這樣一個以工人階級為階級基礎的組織才能深入人民羣眾,調動最龐大的農民階級力量才能領導和主宰中國社會。正如我們所説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麼一個強調民主的組織才能讓人民信任它,維護它。

其實説到這裏,林道靜曲折坎坷的人生就是我們每個人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寫照。我們如今生活的年代肯定不如當時那麼動盪,那麼不安定,但我們 生活確如最初迷失方向的林道靜一樣,在喧囂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看不到自己的理想。有人説可惜我們不會有像林道靜一樣的轉變,我想説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確實,我們不能主宰生活,正如哪部電影裏説的:生活就像巧克力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但是我們年輕,就像是心臟的起搏點,這一刻就像是跳板,又或是生命的起源,一生中從不會如此地有活力,所以此刻的我們有無盡的資本來改變眼前不利的局面,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其實生活很美好,

青春叫人追憶又叫人無奈,青春應該珍視卻又被揮霍,我們一行行不自知的就已寫下青春所有的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誰的青春擔當得起“青春無悔”這四個字,誰又能真正做到“青春無悔”,此時的我們,站在這青春最後的尾巴上茫然四顧而又堅定前行,好好的活,有意義的過,只希望為這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一個完美的句點。

林道靜,書中女主角的人生並不是如她的名字一般沒有波瀾。恰恰相反,如果説她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熱血青年,還不如説她的形象就是中國革命的走向和趨勢。書中的青年們,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青春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國的未來而奮鬥,他們肆意揮灑着自己的青春。

青春之歌閲讀感悟 篇5

在我讀了《青春之歌》後,我被林道靜等人深深地震住了。多麼偉大的一羣青年呀,為了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從明白國家現狀到立誓救國,他們正義無畏,不顧生死,毅然加入共產黨地下組織。

從林道靜、盧嘉川、江華、許寧、林紅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革命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熱情、英勇。從白麗萍、戴愉、胡夢安一些人身上,我看到了可恥的賣國求榮,小人的陰險、奸詐。相比之下,共產黨人是何等的偉大,他們一心救國,而那羣小人,卻向日本投降,割讓了一片又一片土地,以求榮華。他們對外投降,對內鎮壓,欺軟怕硬,在北京大學生們遊行抗議時,竟用槍掃射他們,能不讓人氣憤嗎?

在那時,每一天都會有許多共產黨人被殺害,他們何罪之有?他們愛國,他們要讓太陽照耀着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這,也叫罪?聽,他們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打敗帝國主義!為同志們報仇!”每每看到這兒,我就要落淚。為國犧牲,多麼高尚的品格!而那些賣國賊,他們才有罪,而且罪大惡極。戴愉發黃浮腫的臉,白麗萍胭脂濃厚、香噴噴的肌膚、胡夢安的賊眼、狼臉。哼!一羣壞傢伙。

我們這一代人生在紅旗下,長在陽光裏,但也需要培養愛國之情,愛國不一定非要為祖國犧牲,我們國小生也要關心國家大事,要永遠堅持正義,艱苦樸素,勤奮努力。前輩們血洗雨花台,血染紅領巾,為我拼來了今天的和平。我們一定把祖國建設的更好,讓中國做世界的強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8m0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