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通用5篇)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通用5篇)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 篇1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這本書,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通用5篇)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因為周瑜妒忌諸葛亮很有才幹,在一天商議軍事的時候就叫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説可以在三天之內造完,並且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願受罰,周瑜聽見了很高興,就用酒席招待了諸葛亮。之後周瑜就派魯肅去諸葛亮那裏探聽情況,諸葛亮就請求魯肅幫他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有三十名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而且這件事不能讓周瑜知道。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就叫上魯肅一起去取箭,他們向曹營駛去,諸葛亮命令軍士們一邊擂鼓,一邊吶喊,曹操聽到了,就下令不要輕易出動,叫一萬多名弓箭手一齊朝江中放箭。則這些船都靠近曹營受箭。後來諸葛亮就叫這些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當了,下命令追已經來不及了,諸葛亮他們回到營地,魯肅把整件事情的經過告訴告訴了周瑜,周瑜自歎不如。

讀完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周瑜的狡詐、驕傲和妒忌他人的才華,他不希望有人比他強就設計陷害別人。諸葛亮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他一下子就識破了周瑜的詭計,並且還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覆。通過這件事情,讓我聯想起,這個學期有一個同學她學習不如我,而且還非常瞧不起我,這讓我非常討厭她,到了學期末,她的成績居然比我好,這讓我十分吃驚,也十分懊悔,我就是因為太驕傲,所以才落後於她。下個學期我一定要超過她。

個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寬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會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如果克服不了,就會像周瑜那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豁達大度,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賴,那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是多麼美好呀。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 篇2

《家》這部小説中高家的敗落,向我們展示了腐朽沒落的封建秩序,倫理道德必然死亡,民主的新生的一代青年正在崛起這樣一個重大意義的社會趨勢。

其實,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再是封建社會,封建制度基本不會出現。但是社會中還是有一些現象。比如説男女婚嫁,講究門當户對,雖然現在大多是自由戀愛,但是,還是有一些不開明的父母,總是喜歡干涉子女的終身大事,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錯。若是對方很優秀就算了,畢竟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子女有好的歸屬。但是對方若是與他們理想中的目標有差距,他們就會想盡辦法阻止。

他們或許沒有想過,這樣或許會造成像覺新與梅和瑞鈺的悲劇。由於長輩之間的矛盾,他們被活生生的'拆散,梅憂鬱而終。覺新只好順從,娶了瑞鈺,可是梅的結局還是發生在他身上,封建禮法下,她也斷送了性命。

兩個人相愛,才有最好的結局,愛的力量是神奇的,未來的事情根本無法預知,即使再優秀的人,在強迫的婚姻下,他們也不可能幸福,最終受傷的卻有三個人。

父母們啊!封建的禮法不能效仿,給大家一個自由,在新社會中塑造一個個美好的結局,不要讓舊社會的悲劇重現。

《家》這部書繼《紅樓夢》,又給予了封建社會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巴金先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只是一味的批評了封建制度,並沒有提出實質的做法。也的確是這樣,在當時,最重要的還是改變人們普遍的想法,做法只是後説,只有徹底的讓人們意識到封建的危害,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這點,恰恰是最困難的。

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守舊思想應當根除。中國之所以沒有得到西方的飛速發展,也正是因為封建社會的持久,各種各樣的革命運動後,我國終於脱離了封建的行列。

文化對改變人們雖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憑藉一個人,一部書,力量的確單保徹底的改變,依靠的還是革命。同時,那些踏着先進步伐的新青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走在了人們的先例,帶領我們脱離了封建。

《家》這部書中的人物塑造可謂很成功,但是現在文字已經不作為革命的一份子,而是作為我們心中的經典,作為人們的警戒,告誡我們,遠離封建……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 篇3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 篇4

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他--現實主義作家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艾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形成使它成為近代小説的一個新的轉折。從《包法利夫人》出世以來,小説家知道即使是小説,也要仔細推敲。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一些影響。許多人議論紛紛,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 .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説,其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説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艾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兒? 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自從艾瑪參加了安德威烈侯爵的那場舞會後,她的心也一樣,一經富貴薰染,便不肯褪色。

她渴望刺激的愛情,萊昂、羅多夫給予了她,但只不過“逢場作戲”罷了。一個個拋棄了她。

最終她積債如山 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艾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艾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 。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最終導致了艾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包法利夫人》反映出當代社會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命運是虛無的,愛情也是虛無的,人們總是茫然的,對一些不屬於自己的,總是去狂熱的追求,而不知那些與自己的現實的距離。

閲讀草船借箭感悟 篇5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説:“《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閲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着無數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們別的一點什麼?梭羅説:“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我在想,在現實的世界裏,現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瓦爾登湖》又是屬於現時代的。

由此,《瓦爾登湖》在閲讀空間中佔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時代。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因此,斑斕的VCD節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分恬淡與灑脱,少一分浮躁,其實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築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説,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嚮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

現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築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陷阱,因而只能用迴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

然而笑容還沒來得及綻放,歷史這塊魔方已經從正面翻轉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種在減少,人間變成污染的煙塵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圖稱霸地球的人類了。

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就會多一條後路。這該是《瓦爾登湖》的一句隱語吧。《瓦爾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綠色經典文庫”中的第一本,這樣的定位,也是編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羅在書中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想,這真理該是:熱愛自然,創造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0j0d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