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精選23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精選23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

因為筆者是日本文化愛好者,因此嚐嚐看一些日本的動漫和輕小説,同時也對日本文學有着稍微瞭解,而在諸多動漫和輕小説作品中,都介紹了日本文學家太宰知的遺作《人間失格》,譯為中文則是“喪失做人的資格”。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精選23篇)

有人評價這部作品充滿了滿滿的負能量,讀了其中某些文字之後的確讓人很不舒服,例如書中有這樣的文字:“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世間就是個人之見的爭鬥”,諸如此類的文字,而我讀完之後也是覺得自己的心情莫名變得低落,然而想着僅僅心情低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想着從小説中尋找答案:大庭葉藏(主人公)是如何主動或被動地“人間失格”。

故事還還是要順着時間順序發展:

第一個階段:大庭葉藏的少年時期。

無疑葉藏在世人眼中是幸福的孩子,無他,只是因為他出身良好,父親是國會議員,自然葉藏小時候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而在大正末年以及昭和初年的日本,仍然有好多人吃不上飯。

但是這一切都不能讓葉藏感到高興,因為他無法感知他人,認為這一切都很疑惑。他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專制者,而在葉藏小時候,他曾經被家裏的男僕和女僕侵犯過。他認為告訴父母是沒有用的。而為了與世間人之間的聯繫,他就充當了一個“小丑”的角色。

第二個階段:大庭葉藏的中學時期。

這個階段的葉藏還是一如既往的充當着大家“開心果”的角色,可是這樣子葉藏就幸福了嗎?結果在一次“小丑”表演之後葉藏的一個同學直接就説:’騙子!”。而葉藏為了使自己的把戲不表露出來就和這個人經常在一起。而葉藏彷彿在這個人面前脱下面具一樣,他向這個同學表露了自己的夢想:當一名像梵高那樣的畫家。而這位同學對葉藏做出了兩個預言:葉藏未來會成為一個情場高手和一個很有名的畫家。

第三個階段:大庭葉藏的高中及以後

葉藏終於離開了故鄉,到了東京。初到這花花世界,他仍然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空虛,在這裏他遇見了堀木正雄這個人,這個人教葉藏怎樣飲酒、怎樣與女人相處,而因此葉藏變成了一種真正的遊戲人間。

這時葉藏的父親離開了議員的位置,而因此沒有理由在東京有房子,於是葉藏只好開始了租房的生活,而葉藏和堀木正雄的大手大腳,也讓葉藏陷入了困境。葉藏周遊於各種女人之間,但是其精神卻越來越空虛,第一次殉情自殺,被救,後來葉藏充當低俗雜誌的漫畫作者,他的精神也越來越差,一次次,在一個藥店老闆娘的引誘下,他開始注射嗎啡,一步步,終於家人知道了,葉藏就開始了自己“精神病人”的身份,此時他徹底喪失了做人的資格。作品結尾有這樣的文字:

“今年,我將滿二十七歲,由於早生華髮,在周圍人眼中,我已年過四旬。”

可能有人認為葉藏是自己作的。偏偏沒有順從父親,結果卻一步步淪陷。然而當我們再翻開小説時,就會發現,錯的到底是誰?

小時候的葉藏本來也算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是家裏僕人對他的侵犯,讓他對於周圍的有了懷疑,他相信過人嗎?他不告訴自己父母的情況,因為葉藏從小就知道“真理似乎總站在深諳處世之道的人那邊,他們總會巧舌如簧地喋喋不休。”

因為父親是政治家,葉藏從小觀察周圍的人,看着政治場合周圍人的社交,當面相互恭維,背後相互詆譭,然而雙方都相安無事,這讓葉藏大惑不解:“若我知曉那奧祕,也許就不會如此懼怕人類,也不會對每個人都盡力討好,更不會與人的生活對立。”

這樣的情緒和疑惑一直伴隨着葉藏以後的時光,周圍人的曲曲折折的話語他不是太明白,因為小時候的經歷,他已經對人這種生物的理解產生了疑惑。他錯失了一次又一次來自哥哥們的救贖。

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淪中感受着這世界的惡意,最終他被這世界判定為精神病人,終於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在二十七的年華,頭上長了白髮,不到三十的人卻宛若四旬大叔。

葉藏錯了還是這個世間錯了?

筆者的答案是:這個世界的確讓人疑惑。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2

説實話,我也不確定人失去重力是怎樣的感覺,進入太空的飛行員倒是可以體會到,好像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漂浮在空中,挺難受的。我想説的人失去重力,這裏只是打個比喻,重力對人的外在行動是影響很大的,而對於人內心的類似重力的東西,像感情啦,理想啦之類的,是人活着的重力。閲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感受之一就是男主角一直處於無重力的狀態,用一本小説的名字形容就是他那無法安放的青春,一直漂浮着,像空中的氣球,一旦遇到強氣流,就會爆炸。

我可以肯定的是,男主角阿葉是個人見人愛的乖小孩,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會逗家人和同學開心,對朋友大方,對女生體貼,但是,他只是在配合這一切。事實是,他的內心與他的懂事和行為背道而馳,從小到大,他沒有説過一個不字。他越想不露痕跡地扮演小丑的角色,反而變得越沒有存在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最後他吶喊到:“難道不抵抗也是罪嗎”。

阿葉是個隱忍的小孩,記憶中,幾乎不記得哪次是因為餓了而吃東西的。“我會吃一般人觀念中的美食,會吃那些看起來很奢華的飯菜,另外,到別人家中做客時,他們端上來食物,我也會吃到肚子撐不下為止。然而,對孩提時的我來説,最痛苦的時刻其實就是在自己家裏的吃飯時。”“飯廳很昏暗,用餐時家中十幾個人各自默默地吃着飯,那情景讓我不寒而慄。”

雖然我對人類極度恐怖,但總不能對他們死心。“我可以藉着逗笑這一根細線稍微與人類聯繫起來。雖然表面是不斷地製造笑臉迎人,但應該説內心是拼死命的,汗流浹背、冷汗直流地對其服務。”那是自己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不要認為小小的阿葉懂得取悦大家,他就會失去自我,不懂羞恥,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當然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然而他更害怕受傷。作為一個男人,他想像個大男人那樣有尊嚴的受女人歡迎,事實是,他是被女人歡迎,但是以被迷戀、被心疼的沒有生活能力的美男子的角色。阿葉努力的擺脱這種愛情,卻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讓人傷心,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

我要趁自己還未被傷害之前,急忙就此分道揚鑣,於是我如以往一般用搞笑來製造煙幕。”

男人在女人面前顯現出經濟的拮据,是對男人尊嚴最大的侮辱。

“世人總是認為‘財盡則緣盡’,其實剛好相反。這並不是一沒有錢,就會被女人拋棄之意,而是説倘若一個男人沒有錢,他自然而然地會意氣消沉、變成廢物、連笑聲也無力,且莫名地偏激,最終自暴自棄。

“我第一次因為愛人的一句話而痛苦不已。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三枚銅錢根本連錢都算不上。這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奇恥大辱,這是讓我無法活下去的屈辱。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真正地做出了去尋死的決定。”

而對愛人的信賴的破滅恐怕是既經濟拮据後最致命的傷害。

純淨無暇的信賴是種罪。

我甚至對唯一的美好品質也產生了懷疑,一切的一切都變得不可理喻,我的前方只剩下了酒精。我臉上的表情變得極度地貪婪、下流,一大早就喝酒,喝到牙齒也紛紛掉落,漫畫也只畫那些猥瑣的東西了。不,讓我坦白説吧,從那時起我就臨摹春宮圖私下販賣,因為我急需賺到酒錢。

愛情沒有出路,與崛木的友情則是想毒藥,慢慢腐蝕着的阿葉的靈魂。

彼此輕視有相互往來,無聊地持續着友情,若可以用這時間所謂的“交友”姿態來形容的話,我與崛木之間肯定絕對是“交友”。

愛情、友情靠不住,那家人的親情呢,阿葉説

“我本想進美術學校就讀,但是父親告訴我,從很久以前他便抱定主意要讓我念高中,然後當官。我當即悶不做聲,只能茫然聽從他的建議。”因為殉情的事,與家裏斷了聯繫,靠畫漫畫為生,所畫的漫畫不僅刊登在小孩子雜誌上,也刊登在車站販賣的粗魯、卑猥的雜誌中。到後來為了賺酒錢,不得不靠臨摹春宮圖為生。

人生的絕望還不止這些,自殺未遂、酗酒、注射嗎啡和被送入精神病院。這一切悲慘的事,在太宰治的筆下是平靜的戲謔中發生着,沒有誰是痛苦的,也沒有一個人是可惡的,沒有好沒有壞,阿葉的人生就這樣很自然的走到了絕境。看到最後,內心很震撼,但是可以理解這種痛。就像每次考試很差的時候,心裏嘲笑自己的不好那樣唸叨着,不如死了算啦。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有些不安,不知能否交到好朋友,討好大家,不小心交到品性不好的朋友。阿葉只是缺少愛的力量,愛自己和愛他人,他怕被傷害,靠着偽裝生活着,放縱自己,與青春較量,頭破血流。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3

失去為人的資格,是絕路抑或苟活?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名作,發表於1948年,書以名為葉藏的主人公的一生為內容,基於它是一本自傳性小説,作者多少把自己的經歷糅合進葉藏的一生。

此書發表於日本戰敗後,在社會普遍引起巨大反響。這不僅因為太宰治描寫了滾滾濁世的水深火熱,更突出的是他直面描寫的各式各樣的彷徨與痛苦,都能對號入座;甚至是人們避之不及的死亡的字眼他也毫不避諱的拋出。人間失格即是人類失去資格的意思,本書開篇三張葉藏不同時期的照片為引述説了葉藏幼年,青年,中年的生命歷程,也是他一步步走向沉淪與自我毀滅的無回程的路。在結尾處,作者把自己寫為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也是饒有趣味。葉藏是名副其實的少爺,但他早早把家庭看作棲身的場所,為了取悦房東,房客佯裝小丑逗得鬨堂大笑,直到看見家人信賴又輕鬆的神情而不是不滿猜忌的眼神葉藏才會安心,自我滿足,甚至是女僕也將他視作玩物,正如第一張照片中,秀氣的公子哥周圍圍着形形色色的女人,小少爺歪着頭,擺出天真無邪的笑,一個所謂正常人的直言這孩子的笑容蹊蹺,甚至帶着詭僪。像葉藏這樣靠謊言為生的孩子着實罕見,為討父母的憐愛,強忍厭惡撒嬌着討要和菓子,借文中言語來説,這就是“對人類最後的求愛”,起初我可憐葉藏,是家庭的殘缺使其墮落,後又覺得可怖,社會確實是能扭曲人性的,即使葉藏逃出牢籠,罪犯的烙印仍根深蒂固的絆其一生。

謊言的瀰漫使其交織為名為真實的錦衣,一旦撕破錦衣,葉藏便無地自容,惶恐不已。人在世上,難免會撒對自己善意的謊言,能瞞混過關便繼續自欺,被無情戳破或許一笑而過。葉藏則不然,他會自我反思自己為何露餡,如何縫補謊言的破洞,以避免自己苦心經營的形象的破壞。葉藏對於想方設法拴住自己的家庭是始終有着潛移默化的忤逆的,他與惺惺相惜的女招待投河自盡未遂,又結識損友掘木,隨其酗酒,賭博,流連風月場所。最後近乎與家族斷連關係,寄人籬下。而那整日西裝革履的掘木看似風流瀟灑,實則住在東京的陰溝,家庭拮据寒酸,掘木也並不慷慨闊氣,只是勉強維持着人前的體面,只能在葉藏這類人的面前耀武揚威罷了。

葉藏深知掘木的劣性,仍心甘情願的隨其沉淪,直至一次酒過三巡後掘木吐露真言,無辜地怒斥葉藏的殉情的可笑,而只言不提自己的骯髒。葉藏的一生都離不了女人,據他所説,不是他沾花惹草,而是女人窺視了他的空虛,趁隙而入了。最後他與身愛着他的女人良子在一起,實質是包養的關係,他當良子的衣服終日酗酒,他看似渾渾噩噩其實並未失去理智,同時懊悔自己的種.種不該,仍重蹈覆轍。良子卻執迷不悟,温柔的告訴女兒他爸爸就算喝酒了也還是好人。葉藏目睹自己的罪行但無動於衷,他已病入膏肓,在如此境地,並不會有改過自新,催人淚下的勵志故事,只有窒息的真實。為治肺癆,他被老婦誆騙嗎啡上癮,債台高築。被掘木和家人哄騙入精神病院,出院後也只是萎靡不振,得過且過。

作者太宰治發表此書後投河自盡,《人間失格》被世人稱為遺書,眾多文學評論家對此書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其中看盡人生的透徹心境,近乎白描的心理剖析都彩絕倫,其中黑暗頹唐也有被人鄙夷批判,但拋開偏見,它確實引起人們的深思,審視自己的人生。時至今日日本的自殺呂一直居高不下,那麼多如葉藏那樣前程似錦的年青人最終無可奈何的選擇絕路,而非苟延殘喘。如果逝者是罪犯,可能死有餘辜,如果是學生,大多歎惋同情,時代的悲劇,決不可肆意評頭論足。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4

作者太宰治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主人公葉藏從小因為膽小懦弱而去搞笑,取悦他人,越長大越逃避這個世界,淪落為終日飲酒作樂、放浪形骸的人,最終只能毀滅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地方在於我們都身處一個不是周遭所有事物都令我們滿意的世界,每個人對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一些脆弱敏感的不懂得怎樣與這個世界相處的人,遇到自己不喜歡卻推脱不了的事物,就採取逃避的方式,從而變成了一個虛偽的戴着面具生活的人。

很喜歡書裏關於主人公的父親要出發去東京之前問孩子們想要什麼禮物的描寫:父親問他是不是還是買書?但是建議他買玩具,哥哥卻説還是買書更好之類的,父親看他不説話有些失落地合上了記禮物的筆記本,甚至連書也沒有記錄。其實他幼小敏感的心早就開始掙扎,怕父親失望,他思忖了許久,半夜悄悄走到客廳桌旁,翻開父親的筆記本,用自己稚嫩的筆觸寫下“獅子”,因為他認為父親是希望他選“獅子”這個禮物的,結果父親知道後誤認為兒子就是想要“獅子”,因為問他的時候不説,之後又自己一板一眼地寫下來了,於是父親在玩具鋪裏笑了半天。看到此情此景的描寫時,我也被逗笑了,覺得這個小孩和自己很像,很逗,但是他何嘗不是小心翼翼地過着他的童年時光。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至少我自己從小也這樣,怕身邊的人失望而不斷地用迎合他人的言行和動作去討好他們。

作者緊接着解釋了這一原因,主人公年幼時受到過家中傭人的侵犯,使他對這個周圍的人失去信任。“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失偏頗,但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無功,與其如此,不如緘口不言地承受下來,我想,除了繼續以滑稽的言行處世外,我別無選擇。”這是主人公內心真實的想法,即使受了委屈或是不公平的待遇,主人公也不願意解釋。我的理解是一直保持沉默的人,習慣選擇了沉默,到最後不敢為自己發出聲音,這些所謂的訴苦在主人公的眼中是一種徒勞無功的做法。但我不併不贊同這樣一種逃避世事的態度,對自己的人生毫無主動權可言,我認為這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我們或多或少都被這個世界改變着,有些改變是我們主動的,有些改變是被迫的,我們將此歸因於社會壓力。然而主人公自小就對這個世界開啟了屏蔽模式,身邊人施與他的善意,他認為是偽善,這個世界給予他的好意會讓他極度不安——大概是從未走出幼年時心裏留下的陰影吧,所以我們無法對他的奇怪舉動給予評判。但是在逐漸清楚自己所存在問題的過程中,主人公並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一直深陷於偽裝而迷失了自我,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在這個社會上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吧。

合上書後的這段時間裏,我一直想要發出一點自己的聲音,對自己有一個交代,也想告訴迷途中的人一定要學會別在意別人的想法。你堅持做自己別人會心裏暗暗佩服你,如果你因為別人説什麼就改變自己,別人會在心裏默默鄙夷你,制定自己世界的規則讓別人來遵守,你越迎合別人,別人反而越看不起你。不要變成小説裏的主人公,膽小懦弱,怕身邊的人失望就不敢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真實的自己。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5

“從孩提時代,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不抵抗是罪嗎?”

“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初次讀完《人間失格》這本書後,我被其中抑鬱的氣氛壓抑的喘不過氣來。主人公大庭葉藏在自己內心遊走徘徊的想法彷彿聲聲詰問在向我尋找一個答案。我想告訴他,不抵抗不是罪,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沒有錯,那些流言和嘲笑傷害不了你,你可以把他們都踩在腳下,強大到讓世人來仰望你。

可是我不能,這般説辭對於葉藏來説就像一碗沒有什麼用的雞湯,表面看泛着營養的油花,喝下去卻令人作嘔。因為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講,一個不友好的眼神都像箭一樣將他傷害到體無完膚。

這樣的人,悲劇的結局似乎無解。而那些虛偽、狡詐、偽善、刻薄的人卻看似擁有正常的人格,過着正常的輕鬆的生活。

為什麼會這樣?

我瞭解到的這本書的讀者可以粗略地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和葉藏一樣擁有着邊緣性的人格,自卑、膽小、對世界充滿了恐懼與不安,他們在讀到這本書時,是一種被揭穿了的恐懼、找到同類的欣喜、又有着一種自虐式的快感;第二種是現實中我們接觸最多的人,他們將這樣的懦弱和痛苦理解為無病呻吟,完全不能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生活的如此用力;第三種,是我這樣的文青,擁有着正常的性格、生活和社交,可是在看到主人公在發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歎息時,卻感到由衷的難過。

能夠想到這一點是令人十分壓抑的,我們就像一羣不安分的刺蝟,不是在傷害別人就是在被傷害着。誰沒有一顆敏感而柔軟的心臟,只是我們不知不覺的在這片柔軟外建立了一道圍牆,偶爾的變換着自己的角色。

我親愛的朋友,在你是葉藏的時候,我還是希望你可以試着讓自己變得強大。如果你做回了一個平常的人的複數,你是否可以多一點善意不去觸碰別人的脆弱?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6

“這世上慾望少得可悲近乎無慾的,是娼妓。”書中的小葉説。

總有一些人,與周圍格格不入,又或者,每個我們都是如此?我無從知曉。不管用什麼方式在人羣中試圖怎麼隱藏都無濟於事,就像無論如何都難以深諳人羣早以默認的某種慣常的度,想用力表現出的快樂,(而快樂本身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過度的誇張,反而變成不適的擔憂。想要不被擔憂的擔憂總是縈繞在腦海。一旦失衡,便是深淵。

能夠在人羣中很好隱藏某部分自己釋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處,一定是一門藝術。很容易浸入某種情境的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沒有我的。面對《人間失格》,究竟是什麼導致的悲劇?人與人之間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間最為困難的事了。冰山一角的你,與冰山一角的他,不説,是無人理解的痛,説了,依然是無人理解的痛。歸根到底,我們感興趣的還是一個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都是“他人”。

所以終究,我們要找的並不是我們喜歡的人,而不過是我們以為的喜歡我們會對我們冰山感興趣的或者哪怕佯裝感興趣的人。所以總得有個人,開個頭開始這場劇目才行,然後一方當了真,戲劇才真正上台。相互訴説與傾聽,哪怕左耳進右耳出,重要的不是你究竟在不在意,而是對方感覺到的你究竟在不在意,重要的也不是對方愛不愛你,而是你感覺到的對方愛不愛你,荒.唐吧,我們從來不需要真相,美好的假象,一定勝過悲涼的真相,美好的面紗摘不得,該化的粧一定要化。

可是終究,抱團取暖還是比顧影自憐要好的多吧,奇怪的是,也存在許多密集的突然美好的瞬間,像聖潔的光突然籠罩了世界般的歡喜。有時,居然毫無緣由。

我為什麼會喜歡自己?最近這個問題縈繞着我。如果我不是我,我會喜歡我自己嗎?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愛與醜陋,其實,終其一生,我要討好和取悦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自己。我為的終歸是讓自己更喜歡自己而不是更討厭自己。

過於誠實是因為欺騙在我這已沒有了意義,可我明明知道你想要我騙你,你的眼神表達了想要被騙的渴求,而我只能啞然一笑,説剛才説的都是騙你的。我拙劣的謊言怎麼可能騙得了你,你是被自己所騙,從來不是我。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7

每讀一遍,它都會帶給我不一樣的震撼。在那個灰色的社會裏,扮演小丑的葉藏恰恰是的正常人。作為太宰治的巔峯之作,裏面所藴涵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就像兩個人只需對視一眼,便勝過千言萬語。

對於葉藏,我恰恰有這種感受。迷茫,恐懼,以及深深的悲哀。這些東西從他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中散發出來,這是魯迅先生的文章所不具備的。當還是孩子時,他就已經敏鋭的察覺到了社會的病態,但是弱小的他卻無力反抗,只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小丑,去迎合別人。他並沒有受到過別人的愛,哪怕是父母也沒有給過他一點愛。他們只是給予孩子衣服,住所,飯菜,以及玩具罷了,就像神賜給凡人東西,哪怕只是一根樹枝,凡人也會欣喜若狂,神會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因為自己放下身段,給與了卑微的凡人快樂——這不叫愛,這叫施捨。

整個社會裏,葉藏看似是一個異類,被其他人所不齒,甚至就連後輩也敢對他訓話。但就如我前面所説的,這個社會是一個病態的社會,而葉藏代表的是人性的善良與真誠。他所便顯出的種.種情感,正是人們隱藏在內心最深處,最不願意面對的感情。精準的可怕。

犯了錯不要緊,但若是不知悔改,那就是的罪惡了。葉藏努力了,奮鬥了,但終究是被世俗所打敗了。就連最後他所表現出來的悲哀,都不是最乾淨,最純粹的感情了。裏面摻雜着作者和葉藏對這個無可救藥的社會的憤怒與無奈。錯的不是他,而是整個世界!

最後的問題,近乎於信仰一類的了。我不是單純地指宗教,而是各種各樣的信仰。認識靠信仰活着的,沒了信仰的人,就是一具行屍走肉罷了。葉藏通過同學竹一,獲得了自己的信仰。他決心要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但接踵而來的是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與批評,從小養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葉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種子還沒有發芽便已經死掉了。就連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愛情,也被這個社會所奪走了。當失去一切希望時,魔鬼便悄然來臨。葉藏最後還是敗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沒能讓他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其實在太宰治的心中,葉藏並沒有失去做人的資格,而是沒有混混僵僵做人的資格。他的身上難得有着善良與真誠,卻無法得到救贖。人性的光輝終究沒有照亮當時的社會,反而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

葉藏所追尋的救贖,是人性的善良;而毀滅葉藏的,是人性的醜惡。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8

太宰治的文字有一種特殊的頹廢墜落的感染力,在你靜默思考時,如利刃一般刺入你的心靈。

他生活在社會制度變革的時代。小時候家中富裕,卻因為戰前的日本所奉行的家長制與長子繼承製喪失了社會地位和經濟來源。作者最終選擇自殺,留下了這本廣為知曉的《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他喪失作為人的權利的一種無奈。主人公表面上是個彬彬有禮,幽默風趣惹人喜歡的一個人。可畢竟,人是多變的,為了適應社會被迫衍生出很多性格,而這每一種性格都是為了保護自己。這樣強做的幽默歡笑,就是為了掩蓋他痛苦的內心。

他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他渴望生命,但是他發現現實與自己所想大相徑庭時,他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不知該如何做才好。一方面,他高尚的品格讓他覺的這人間充滿了骯髒與不堪。而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如此嫉惡如仇憤世嫉俗便與這世界格格不入,於是他又小心翼翼的討好迎合。

是啊,他既沒有認清自己,也沒有看清這個世界。他不知道自己愛什麼,他的一生都是依附於別人而活,在面對與理想截然不同的世界時他選擇了偽裝,竭盡全力的融於世界。這使他一步步走向墮落,自我毀滅。這不是他出於本性的行為,卻成為他自認為的人格的最後評價與人類介入的唯一方式。身心靈的掙扎、救贖、最後只有毀滅這一條路可走!也好,他這般活着實在太累!

忽而想到我自己,偶爾為賦新詞強説愁,不太明白“欲語淚先流”的悲慼,也不太明白“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痛徹心扉,總在想,哪載不動的愁苦是為哪般。還好,我願意用心去讀,去品,從傷感中尋找希望,在絕望中發現柳暗花明。悲苦的作品中的眼淚啟示我清醒的愛着自己,愛着這個世界。

讀完這本書,迴歸到自我,要明白我們所有的痛苦喪失,喪氣失落都不孤單。社會讓我們在羣體中擁有了共同的認知感,結成集體獲得認同。當我們感到痛苦,應該繼續堅持,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不應該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己的不足,應在苦難中找到心的安寧。在低谷時我們該直面困難,找到內心深處完全安寧的地方。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願我們不要沉浸在徹底的痛苦與温柔的偏激中,捧一卷書,在陽光下,嘴角含笑,眼裏有光!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9

把每個明天當做世界末日,從現在起邁出第一步——題記。

初次聽聞這本書,是在與朋友的一次閒聊之中,隨後對這本書產生了濃濃的興趣,邊去書店買來了這本書,抱着極大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細細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單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為搞笑;也行因為怕父親掃興而在半夜潛入客廳在父親的本子上寫上‘獅子’二字,只為不讓父親因自己而掃興……”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人。他對這個世界太過畏懼,認為世人比獅子、鱷魚甚至恐龍都要可怕。他曾説過“面對世人,我總是怕到發抖”他太過敏感,太過小心翼翼,以至於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面對世人,他總是怕到發抖,而面對這個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太宰治不過是因五次自殺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認為他的作品中傳遞的是使人愈來愈消極的負能量,可當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時,才會發覺他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他的一生,一個使自己絕望的人生。當自己讀過他的三五本書後才發現他的作品並不是以“罪”“惡”“罰”為主題創作,反而是以“愛”與“善”為主題創作。他寫每本書的目的都不是為讓讀者致鬱自殺,而是使讀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贖,不落到與自己相同的下場。

“不要抗拒改變,這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覆的變,反覆的過程很容易讓人變得低落和沮喪,然而你再低落和沮喪,人生還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改變所包圍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沒辦法控制的跑步機上,時間、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選擇跑的更從容一點,盡我所能的在這個被動的人生裏爭取一些主動,所以我很討厭‘抗拒’這個詞,很消極、很脆弱、很被動,如果我不能改變世界,好歹讓我改變自己,遵從自己的選擇。”在我眼中,《人間失格》或許就是在闡述這樣一個道理。

當世人知道書中的葉藏被送入瘋人院時,書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於了他的第五次自殺,我想這或許便是最精彩的悲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0

“人是思考着的蘆葦。”風吹過成片的蘆葦蕩,很美:無數纖細的蘆葦隨風搖動,還有一些卻因為根系不深,成了飛舞在空中的絮花。

在這個世界上好像還算和平的時代中,科學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當人工智能可以如同人類一般去思維,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地位是否就此喪失?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還得從螺旋的根源説起——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

很多人會認為,價值觀是對於外界事物評價的思考體系,但這不盡然。我們通過對事物的評價來尋找自身在人類社會上的定位。而價值觀的形成是日常生活的積累,是每個人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心,可以説是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繫的心靈橋樑。看到電視上地震後受損嚴重的災區,你會萌發出對他們的惻隱之心。“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他們都與我有關。”而當同情心昇華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便將之稱為偉大。

所以在我看來,價值觀與同情心是擁有做人的資格的先決條件,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不偉大,也不一定要做出什麼傑出的社會貢獻。做人最最重要的,是要有做人的意識,有活在當下的真實感。而不得不提的是,現代網絡的大眾普及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這種實感。

每天在微博,新聞上熱議的事件不少,而地下的評論看多了,便會覺得千篇一律,彷彿一個機器模子中刻出來的,既無思考也無內涵,有時竟還會看到有人在在災區照片下邊評論:這照片拍得真具有藝術感,用得那款濾鏡?如此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是一種歷史虛無感的體現,更是一種人性的悲哀,我們從古至今提倡的“真善美”為何會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如此缺失?也許,在擔憂人類被機器取代之前,我們首先應該自省,自己是否有做人的資格,這資格指的不是更風在網上發發雞湯文,刷刷存在感。而是用行動強烈地區分開人類與機器的界限,要證明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是獨一無二的,它們仍是被社會所需要的,被我們所需要的。

人間失格,希望這句警語可以永遠深埋地下,成為警戒,提醒人們的標牌。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1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太宰治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他抱着這樣的想法,在人世間不斷摸爬滾打,多次想離開這個世界,上帝卻沒有馬上成全他。他一生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人間失格》。這本書是他的內心獨白,在這裏,人性的醜陋與虛偽無可遁形。

太宰治用他那灰色筆調,描述了一個名為葉藏的“膽小鬼”,他渴望得到愛卻又不懂愛,他無法理解人類社會,只有以滑稽搞笑為自已戴上“假面”,他越發感到絕望,多次想離開這個世界。“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他在最後如是説道。

太宰治最終還是成功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感情去對待他的死。是為他的解脱感到高興,還是為一位文壇巨星墜落而感到悲傷,我陷入了沉思……。其實我們都是“膽小鬼”,害怕自已受傷而欺騙自已,害怕自已被欺負便裝做堅強,害怕自已融入不了社會便戴上名為好人格的“假面”。我們不斷地偽裝自已,並在那名為“社會”的競技場與人爭鬥,而且是現場之爭。成功的人將登上名為權利的“牢籠”,失敗的人則被踢下那名為自由的“地獄”。人真是個矛盾的羣體,拋棄幸福與快樂去追求名利,等名利得到了才發現最重要的快樂已被拋棄,當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快樂時,卻人已老矣……。我們總是隻看見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總是隻顧自已利益,不為他人着想,我們總是為達到目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等做完了想做的一切,才猛然醒悟這不過徒勞而已。太宰治用文字和生命,赤裸裸地諷刺了這個社會,諷刺了身為“膽小鬼”的自已,也諷刺了兩面性的人類。

可太宰治他卻是愛這個世界的,在《人間失格》中,京橋酒吧的老闆娘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她在葉藏最落魄的時候收留了他。還有其他關心葉藏的人,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不是嗎?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社會中總有這樣一些人,在你最危難的時候幫助你,他們的熱情就像一團火,慢慢融化你那緊閉的心,使我們慢慢走出那名為“膽小鬼”的外殼,變為真正的自我。

日本暢銷書籍之一《自殺的100種方法》的最後一頁,赫然印着幾個大字-----所以,自殺很痛苦,好好活下去吧,陌生人。作者充滿善意的幾個字,可能拯救了成百上千的人,也抹除了那名為“黑暗”的世界。太宰治從內心渴望幸福,抱有希望,可他最終還是自殺了,也許,只是少了一個像京橋酒吧老闆娘這樣善良的人。

《人間失格》這本書改變了我,讓我懂得去感知別人的愛,更懂得付出善意去幫助像小葉一樣的人。曾經聽説過這樣一句話:“或許我們總是先恨透了這個世界,然後才決定愛上它的。”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2

世界文學多種多樣,那你是否聽説過日本的“私小説”。日本一向都有“私小説”傳統,這一詞廣義解釋為凡是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敍述故事,就成為私小説。但多數人更傾向於狹義解釋,認為私小説脱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獨立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及心理活動。

太宰治,一個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歷來都是私小説的典型文作。太宰治出身於貴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卻驚動日本文壇,以至於他去世了近80年,還是有許多粉絲。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先生的絕筆,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葉藏是一個從小孤僻,生性怯弱敏感,對人類充滿恐懼不安,人總是遺憾自己所擁有的。葉藏出身在貴族,卻害怕吃飯,害怕跟人説話,等他來到城市,卻染上喝酒抽煙的陋習,生活好像充滿希望,又好像暗無天日,對於葉藏來説,他的一生都在尋找活着的意義。他在眾人面前扮演小丑,但笑只是個表情,與心情無關,世事往往如此,越是刻意經營,越是失望。

孤獨是一場無人送藥的重感冒,直到他遇到了常子,一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最終,他們都沒有找到活下去的希望,決定殉情,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常子死了,葉藏活着。

父親為此與他斷絕關係,他每天渾渾噩噩,甚至染上了毒癮,他覺得,生活挺好,不好的是他自己。後來,他又一次墜入愛河,直到他的愛人出事,一切又回到了原樣。在一無所有的年紀他連快樂都給不起自己。朋友們覺得他瘋了,把他送進精神病院,對他來説,活着就已經竭盡全力了。結尾,他被哥哥帶回了家,27歲的他已經滿頭白髮。

説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書,但是總是情不自禁被他吸引。其實太宰治先生所推崇的並非陰暗,而是這樣醜陋乃至殘忍的故事背後所藴含的深層次思想,其主線是追求愛與自由的真實,尋求人性的解放。我們在放縱自己的同時渴望救贖,卻無力於控制自己,故是迷失本心,故枉費這一世的意義。但,一個人若是沒有裂縫,陽光如何穿透而入?人間百態,抵達不到的深淵便是人性與不斷髮酵的慾望,既然這世界不可能成為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模樣,為何不求同存異,再給世界,給自己一個機會?

願我們生而為人,人間有格。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3

故事是由三張照片引起的,上面留下的是“大庭葉藏”幼年,青年,壯年的人生痕跡。自然,也暗藏着作者的前半生。

他出生在日本東北部的一個世家中,從小膽小,怯懦,對世間的一切都十分不解,天真的外表下本該是歡笑與遊戲,可他自己卻自行戴上了耍寶搞笑的面具,透過外表下窺探心靈,卻發現他只是為了討好這個將要摧毀他的世界。

他在家之時,做的幾乎為違心之舉。過年時,家父要為孩子們採購禮物,便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心願單。他並無所求,準確的説是沒有自己的思想,於是父親對着他問想不想要舞獅,他莫不作答。可是當別人都睡去時,又偷偷往心願單上寫下“舞獅”二字。他的靈魂無慾無求,寫下那二字只是為討父親歡心。他具備了那個年紀不該擁有的“欺詐”的人格。

而後,便開啟了枯燥的校園生活,還是一樣的耍寶,一樣的逗樂眾人,一樣的討好這個世界。這是出現了一個“竹一”看透了他這所謂的“意外的搞笑”。使他感到大事不妙,便想着避開他。可也許是上天開了個玩笑,使他們越相互避又相互靠近。對他來説“竹一”是“知己”亦或是“天敵”。“竹一”的預言也幾次改變他的人生。

“女生一定很容易迷戀上你”。“竹一”的預言斷定了我生活的走向,“殉情”,“自我放逐”,“酗酒”,“自殺”,“藥物麻痺”,無一種墮落不是由女生而起,當然其中最多的還是他自己對於生的無知,對死的無望,對世間的迷茫。人格一點點的支離破碎,以酒精及藥物來麻痺痛苦現實中的人生。他所喪失的是人的“天性”“本能”,一天天苟活於世,人格早已失去,他所透支的,只不過是殘缺的生命。

最後,他被“親人”送往一個沒有女人的地方(他自己所要求的)——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4

【最精彩的悲劇】

把每個明天當做世界末日,從現在起邁出第一步。——題記

初次聽聞這本書,是在與朋友的一次閒聊之中,隨後對這本書產生了濃濃的興趣,邊去書店買來了這本書,抱着極大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細細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單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為搞笑;也行因為怕父親掃興而在半夜潛入客廳在父親的本子上寫上‘獅子’二字,只為不讓父親因自己而掃興……”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人。他對這個世界太過畏懼,認為世人比獅子、鱷魚甚至恐龍都要可怕。他曾説過“面對世人,我總是怕到發抖”他太過敏感,太過小心翼翼,以至於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面對世人,他總是怕到發抖,而面對這個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太宰治不過是因五次自殺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認為他的作品中傳遞的是使人愈來愈消極的負能量,可當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時,才會發覺他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他的一生,一個使自己絕望的人生。當自己讀過他的三五本書後才發現他的作品並不是以“罪”“惡”“罰”為主題創作,反而是以“愛”與“善”為主題創作。他寫每本書的目的都不是為讓讀者致鬱自殺,而是使讀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贖,不落到與自己相同的下場。

“不要抗拒改變,這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覆的變,反覆的過程很容易讓人變得低落和沮喪,然而你再低落和沮喪,人生還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改變所包圍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沒辦法控制的跑步機上,時間、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選擇跑的更從容一點,盡我所能的在這個被動的人生裏爭取一些主動,所以我很討厭‘抗拒’這個詞,很消極、很脆弱、很被動,如果我不能改變世界,好歹讓我改變自己,遵從自己的選擇。”在我眼中,《人間失格》或許就是在闡述這樣一個道理。

當世人知道書中的葉藏被送入瘋人院時,書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於了他的第五次自殺,我想這或許便是最精彩的悲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5

【生而為人,實則我幸】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這是我對於這本日本文學大師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間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我終於還是鼓起勇氣提筆寫下這篇文字,為什麼會用“鼓起勇氣”這樣令人怪異的詞?原因是太宰治先生在書中描繪的文字中的“喪”已經侵蝕了我,這種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像毒在血液中迅速流淌,慢慢深入骨髓……

在一位摯友的推薦下我初次接觸了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我懷着淡然的心態開始讀這本書,卻以意猶未盡結尾。看似平淡的敍述中帶着魔力和侵蝕力,一點點打動我。

查閲了關於太宰治先生的資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豪門,一生立志文學,師從金伏鱒二等小説名家;大學時代曾積極投身於左翼運動,卻中途逃脱;生活放蕩不羈,卻熱衷於閲讀《聖經》;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與最後一位情人投水自盡。若是發生在當下的話怕是媒體們大肆炒作的素材了吧?《人間失格》是他的遺作,也是最被人知曉的作品。

回到書中的內容,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説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説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痺自我,自殺,輾轉於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脱。

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只是敍述自己的一生嗎?不是,是一種發自靈魂的的拷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虛度光陰嗎?當然不是,但是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這麼做,活着的每一天彷彿機械般行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生沒有活出該有的色彩,枯燥無味。等到躺在病牀上的最後一刻,回味起自己的人生,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

那些人是誰?可能是你身邊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於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於自我地生活,那麼社會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世人稱讚,原因大概是悲哀的人都有葉藏的影子吧。他不斷引起人們的共鳴,殘酷地給予世人痛擊,甚至成為了不少人的精神導師。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他從掛着失真的笑討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掙扎於金錢與愛日漸倦怠而絕望的青年,葉藏於安樂時創作絕望之詩,於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悦,這樣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所有人內心的無意識深處都存在着一個“永遠的少年”。他不會老去,永遠不會長大成人,他是永遠的英雄,永遠的青春。他不會定型成某一特定角色,不被世俗束縛,會一直樂此不彼地追逐着自己的夢想,但卻沒有實現夢想的能力。這不是一種病態,它代表着所有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理想”。在這種意義上,人們把太宰治先生的文學稱為永恆的“青春文學”。我們在他作品的主人公中發現了這一點,一個純真的“永遠的少年”帶來的心靈上的衝擊無可避免。他與這世界的人性的醜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打開了窺視人性的窗户,從中看見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呼喚起心中一直藏起的膽戰和寒慄。

開頭的語句的確是我感觸最深刻的,我想作者能寫下如此篤定的肺腑之語必定是經歷了社會的險惡,人性的冷漠以及自我的摒棄吧。一個僅三十幾歲的人能看透這一切,用盡一生才學寫下不朽佳作,必定擁有着無與倫比的才學,這是太宰治先生的作品給我最大的驚喜。

“人間失格”中的“格”一詞我將之理解為對待人生的態度,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人間失格者不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着深淵,不如懷抱温柔,明媚地活着。這是最基本的積極處世之道。

生而為人,實則我幸。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6

懦夫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

終於開始提筆寫這篇最不想寫的文章了。不喜歡的原因就是這種“喪氣”文字的感染力,會在思考中像是手術刀一樣的切入血脈。而這就像是太宰治文字帶來的侵蝕力……

翻閲查詢了作者太宰治的介紹。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莫過於自殺與寫作。五次自殺帶了的文字《斜陽》《維庸之妻》,以及最後的遺作,最為被人知曉的《人間失格》。太宰治生活在的時代就是日本封建制度變革的時代,那時候的日本分為四個階級(皇、華、士、平民),另我沒有想到的就是太宰治就屬於“華族”就是受封的諸侯、貴族。可是在二戰後日本取消了“華族”重新分配了土地,於是像是太宰治這樣本應享受榮華富貴的階級,即喪失了社會地位,也失去了經濟的來源。這種時代背景下的巨大力量打磨也促使了太宰治的性格吧。

説到性格很想説一説與《人間失格》一起看完的《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我覺得太宰治就是屬於“高敏感”感知力的一種人格。作者構架出來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的本身,但一定也是作者的代言了。就像是《人間失格》裏面的葉藏,就是那種敏感性的性格讓他接收到了太多別人無法理解與不會理解的“信息”與“情緒”。讓我想起科幻、恐怖電影里人物能夠聽見、看見別人無法知曉的東西一樣。本質上我們的都是生活在這個區域的人類,但是視角的不同就帶來,太多不同的內心狀態與思考,這些都是屬於比常人多出來的思維因子。這種因子可能就可以轉換成天賦秉承的材料,也可能變成折磨自己的雜波。就像天才與瘋子只是一紙之隔一樣。而葉藏,或者説太宰治就是兩種可能的合二為一了。他用他自己的“自殺”的經歷折磨出來了的思維因子,來體悟生命存在的意義。他把生命與作品中的角色進行了融合,兩者不可分割。他39歲就結束了生命,把此生活成了藝術。

回到文章的主題內容:《人間失格》的名字其實就是喪失了作為人的權利的一種“無賴”,日本文學中的“無賴”就是代表着一種絕望之中的無能為力。而主人公葉藏表面上是一個彬彬有禮、非常聽話、善於搞笑,經常做一些讓人捧腹的故事,畫一下搞笑的漫畫和寫一些有趣的文章。非常討人喜歡。但怎麼就會像前面説的那樣陰暗和敏感的內心呢,當你閲讀文章的時候就會發現作者太宰治直接將葉藏的內心世界表達給我們看。這些搞笑之下就是掩蓋着的痛苦內心:

別人的苦惱的性質和程度,都是我捉摸不透的謎。實用性的苦惱,僅僅依靠吃飯就一筆勾銷的苦惱,或許這才是烈的痛苦,是慘烈得使我所列舉的十大災難顯得無足輕重的阿鼻地獄。但我對此卻一無所知。儘管如此,他們能夠不思自殺,免於瘋狂,縱談政治,竟不絕望,不屈不撓,繼續與生活搏鬥。他們不是並不痛苦嗎?他們使自己成為徹底的利己主義者,並虔信那一切理所當然,曾幾何時懷疑過自己呢?這樣一來,不是很輕鬆愜意嗎?然而,所謂的人並不全部如此,並引以滿足嗎?

這些人與人之間的規則、觀念、關係。而他都不理解,也覺得自己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這個人類社會是帶來的喪氣和恐懼。其實我們的青春期都經歷過這些,出入社會的思考、從校園到社會的變形帶來的鎮痛。只是葉藏的敏感感知力過早的體會到了這些之後帶來的絕望與孤獨。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覺得自己是沒法融入社會的異類,他對這些規則的真心實意的融入覺得無能為力。於是,他只有搞笑,又用搞笑與別人產生紐帶關係。

他努力的去迎合別人,他不知道怎麼去要求別人,連笑父親要禮物這件事都做不好,父親説有一種孩子們很喜愛的面具,問他要不要的時候,他也無法做出決定。弄的父親不開心。葉藏在這種沒能討父親開心的行為中焦躁不安的同時半夜的悄悄的在父親的記事本上寫下了面具。第二天父親一個勁的笑着説這事葉藏的惡作劇。讀到這時,似乎就能一下子的感悟到了,葉藏那種理解不了他人,也無法被理解的“無奈”之心。

這種不是出於自己本心的搞笑行為,就成為了他自認為的“人格”的最後屏障和與“人類”接入的接口。這種脆弱的,當被故事中、現實中的“人事物”打破擊碎的同時,也就帶來了生命最後的自我審判。

又或者説,我們曾經何時不也曾為了迎合別人而做出一種不符合自我意識又或者更嚴重到自我厭惡的無能為力呢?而這種無能為力的背後帶來的思考是不是就是“生而為人,真是對不起。”而太宰治把握住了那個時代裏的這些痛苦的本質與根源。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就業壓力裏、生存壓力、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壓力其實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苦悶。又或者太宰治有微博的話:“搞笑,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或許他就成不了太宰治了。

話説我是喜歡太宰治寫的那篇《大力士》的,裏面的女性角色多了一點俏皮可愛。那一刻我覺得彷彿看到了太宰治寫作的俏皮微笑,只是不知真假罷了。

讀完《人間失格》迴歸到自我本質的養分裏,其實就是要去明白:我們所有的痛苦、喪氣、失落裏都不曾孤單。同樣也感謝互聯網的時代能夠讓我們在羣體中因為某種共同的認知感,結成集體獲得認同感。同時也一樣需正經、可愛的面對可能會遇見的那些問題。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去哪?

這就是這篇文章帶來的思維因子與價值養料。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7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無意中翻到的一本書,封面上《人間失格》四個醒目的字吸引了我,人間失格,意為喪失為人的資格,精簡的標題也滲透了這整部小説,文章篇幅並不長,卻足以讓人震驚。我陸續地看完了這本小説,還是覺得無法徹底明白小説所表達的情感,內心的困頓和掙扎可能還是需要多次的閲讀和精神生活中的體會才能明晰其中的情感。

《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説家太宰治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説,第一次知道作者的名字是在且聽風吟的書腰上,太宰治的名字對着一句話,徹頭徹尾的絕望,從對這個作者的好奇到翻閲他的作品後才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文章字裏行間頹廢渴望解放的情感,《人間失格》中的男主角葉藏就是以太宰治本人為原型,太宰治一生多次求死,最後求死得死。他童年被侵犯,又深受戰爭的影響,父母、朋友、女人,這些對他而言全是不可信任的。有人説他是社會的廢物,有人説他是抑鬱症患者,也許,他只不過是一個傷心過度的人,一個充滿憂思、感傷、懷疑的人,也許生活在某一個瞬間擊垮了他,讓他從此再也無法直視生活。

小説開頭以“我”看到男主角葉藏三個時期的照片為線索,敍述了葉藏悲劇可恥的一生。從童年那張強顏歡笑的照片,再到二十五歲時卻彷彿老人的死相,再到八年前青年時表面的美麗和從容,“我度過了可恥的生涯。”這段話之後,就展開了主人公大庭葉藏恐懼生活和抑鬱的人生,雖然出生在富裕的家族中,但是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是展露無遺的,也註定了他後來的人生結局。葉藏雖然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因為被侵犯,還有父親的原因,從小就缺乏自信,不善言語,和別人呆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感到不安、害怕、恐懼,葉藏由於太看輕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太低,一味的想去討好別人,於是想盡辦法去逃避內心的恐慌。

他通過扮演丑角來取悦他人的方式,來掩飾內心的恐懼,表面上看起來跟普通人一樣,詼諧幽默,率真善良,而把憂鬱和恐懼深深藏在內心深處,當他這種試圖掩飾內心恐懼的行為被同學發現後,便更加的不安與恐懼,結果只是加重了對心理上的傷害。成年後的葉藏被自己所謂的朋友帶上了歧路,但葉藏又偏偏生的美貌,無數的女人為他傾心,而葉藏也自甘墮落,去享受搶奪錢財,在女人堆裏生存,再有一次葉藏嘗試了吸毒的快樂,他發瘋似上了這種讓人沉淪的愉悦感第一次,葉藏感受到了快樂,最後葉藏慢慢沉淪,像一個無賴一樣,但內心又像是一個孩童,渴望被救贖,卻又恐懼這生活,他是矛盾的,他是至真也是至惡。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只是一部悲劇自傳,一部為單純的生活增加悲劇色彩的添加劑,有人説《人間失格》全篇都是呻吟病語,矯情且不知所云,但我認為,這是一部真正靈魂深處的自白,相信很多人在閲讀過後都會有沉淪於靈魂的懦弱和悲傷,可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在其中必定會有一些共鳴,無論是靈魂軟弱的人還是對故事主角的同情和悲憫。

在網頁查閲的時候看到,有一個患有抑鬱心理的人説,抑鬱是生理性病變,不是説你要積極要樂觀就能改變心態,這基本上是不能的,沒有藥物治療是連調節心態情緒都難以做到。

而在這個悲劇中也不是沒有婉轉的餘地,其實主角由頭到尾都只是想獲得父親的認同跟愛,主角痛苦的原因是因為從小就被自己所畏懼的權威,父親教育方式剝削感情,殺死了自我,主角本身真正的感官是對周圍的感情較淡漠,最在乎的只有父親的認同跟愛,但父親認為主角對事情的淡漠定義為“不正常”,連什麼時候該笑,什麼時候該哭都要依照他的想法去做,這種死板的指令就像程式一樣深深移植到主角的意識中,如果他的父親在葉藏小的時候去肯定他,保護他,葉藏的一生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在葉藏渾渾噩噩的一生中也並不是沒有陽光擠進去過,他的妻子良子,善良純真,人間的至真至善,但良子最後被人玷污,懦弱的良子選擇妥協,內心的陽光消失了,讓葉藏徹底喪失努力成為“人”的堅持。

對於這部小説,我覺得不能是説生命可貴努力的活下去,積極的生活就能改變,活着生活就會有希望,“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感到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事還被幸福所傷。”葉藏恐懼的就是這樣會給他帶來希望的生活,活着並不比死亡快樂,同樣的死亡並不比活着快樂。每一個人所在的社會條件都不一樣死亡是簡單的,死亡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活着你卻要面對很多很多。“做你自己,然後承受為追求個性而付出的代價。”很多人嘗試過第一步,擺脱不了第二步,卻再走不出第一步。

我覺得《人間失格》這本書帶給我的,是對自我的剝削,沒有一個人是沒有心理障礙的,世間能看到的只是礙於生存能不能給人便利。曾經光鮮的表面下,內心可能頹廢可能抑鬱,就像葉藏的一句話“所謂的世人,不就是你麼”努力的成為自己眼中的世人,成為自己眼中的“你”,我們來到人間,來到此處,就是為了觸及存在主義的真諦,了悟世間的真理。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8

初次讀《人間失格》是在我上高三的時候,那時候覺得學習壓力有一些大,然後就自己從網上買了人間失格來讀,再然後我就在閲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我和作者太宰治有相通之處,甚覺奇妙。

書中所説的:“我對人類的行為至今仍無法理解,我的幸福觀與世人幾乎大相徑庭。為此,我深感不安,夜夜輾轉反側,呻吟不止,甚至精神發狂。我究竟能否稱得上是個幸福的人呢?自幼時起就常有人説我幸福,我卻總覺得自己猶如身陷煉獄,那些説我幸福的人,在我看來反而比我幸福許多,他們安樂的生活遠非我所能比擬。”看到這兒的時候頗有共鳴,從小到大,周圍人總是會説我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地方,沒有戰火紛飛的號角聲,也沒有流離失所的人們,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一切卻並不是那樣美好。我們的血漸漸的褪去了温度,變得像個冷血動物一般,只關心自己的事,只在乎自己的生活。在什麼時候我們已經蜕變成了這麼自私的動物,這麼冷血的人?

書中所説的:“思緒漸感困惑之時,我越發惶恐不安,彷彿自己是這世上的異類。我與旁人幾乎無法交談。因我既不知該談些什麼,也不知該從何談起。於是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討好他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我極度恐懼人類的同時,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對人類死心,於是我靠着滑稽這根細線,維繫着與人類的聯繫。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可心裏頭,卻是拼死拼活,在凶多吉少,千鈞一髮的高難度下,汗流浹背地為人類提供最周詳的服務。”讀到這段話的時候,覺得很像是在描寫我周圍的一些人。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與人相處,所以就像作者所説的一樣,用滑稽的言行去討好他人。因為他們想要與人相處,但是他們的性格可能比較古板,然後就拼命的想盡辦法去交朋友,去融入集體。對他們而言,最簡單也是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滑稽去獲得他人的關注,讓他人慢慢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然後他們就會願意和自己做朋友。想到這莫名覺得有些可悲:個人是無法脱離集體而生活的。現在的我似乎也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何謂世人。世人就是人與人的爭鬥,而且人活着僅僅是為了在爭鬥中取勝,人們互不屈服,即使是奴隸,也有其卑微的報復。所以除了當場取勝,人們沒有其他的生存方式。他們冠冕堂皇,以個人為鬥爭目標,戰勝一人再去迎戰下一人。如此世人的困惑便是個人的困惑。

在這裏附上《魯拜集》部分節選,出自自自波斯古典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詩集:別再做徒勞的祈禱,拋卻那引人落淚之物。乾杯吧,只想那美好之物,忘卻多餘的憂愁。以不安和恐懼威脅他人之徒,終將畏怯自己的滔天罪行,日日防備死者的復仇,機關算盡,不得安卧。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怪哉,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兩人!希望學生們如書中所説的那樣,牢記記自己的特權,為自己的特權而驕傲。畢竟從學校畢業後,地上的瓜分之事自會找上門來,縱使厭惡也必須接受。也許有些人會成為商人,成為編輯,成為官員。但在神的寶座上與神並肩而坐這種事,走過學生時代,便不會再有,錯過後便不會再來。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19

死生之事,於作家亦莫大焉。想象這樣一個作家,一生以毀減生命為志業,從二十歲起五度自殺,終於在四十歲前了結生命;想象這樣一個作家,畢生的寫作都是以自身為藍本,自傳體式的回憶貫串文本;想象這樣一個作家,生前譭譽參半,死去近六十年還被不斷追憶,連忌日都成為節日。他就是太宰治,日本無賴派大師,在日本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戰後文學的巔峯人物。最後一次自殺是在他三十九歲生日那天, 所以從此在日本如果死生在同一天 , 就會被稱之為 " 櫻桃忌 "。

文中的主角大庭葉藏大概就是作者的自傳體。那個回首往昔 , 覺得人生充斥着恥辱的人。從小就在討好身邊的人,從不對人説"No",從不頂嘴,從不以理相爭。不管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兄妹或者朋友甚至是傭人,所有的事情都不懂得拒絕。

從小就對人類滿腹恐懼,畏葸戰慄,完全靠貶損自己,強裝笑臉來拼死拼活的為人類服務,命懸一線的服務,汗流浹背的服務。以至於成了搞笑的高手。不知不覺中已經變成了一個不説真話來討好賣乖的孩子。很小,他就認為不公平是必然存在的,不懂傾訴,覺得那是枉費心機。只能對真相一言不發,默默忍受,繼續搞笑。覺得世間的人們經常互相欺騙,卻又頗為神奇的毫髮無傷,相安無事,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的欺騙。"世間 " 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可怕之地,也絕非依靠 " 一決勝負 " 便可以輕易解決一切的場所。

那個煢煢孑然,鬱鬱寡歡的阿葉,最終像蟾蜍一樣在世間活着,失去做人的資格,只能趴在地上緩緩蠕動。" 生而為人 , 對不起 "

他本出生於富貴人家,自帶光芒,生來就很受人尊重,在家族也理應被重視,可是,在自己的貶損中 , 在不斷的 " 討好 "中漸行漸遠,光芒散盡。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芒,要學會聚光而不是散光。你的光芒越聚,你的能量越大。

很多人問,為什麼我那麼好説話,卻沒人把我當回事,為什麼我待每個人都很好,卻沒人把我當真朋友。我説,你的問題在於太刻意,也太貪心。我們太貪心所有人的眼光,於是忘記了生而為人,也該知道誰是知心人,而誰是泛泛之交。聰明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冷熱分明。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終於拋棄掉了別人眼中最糟糕的樣子,開始稜角分明地活着。大概也應了那句話,我的時間寶貴,要浪費在喜歡的人身上才是。不好惹不是沒教養,而是涇渭分明又彬彬有禮。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20

用了斷斷續續一個夏天,終於在秋天落葉之前看完了這本《人間失格》。

初識它是在某個出版方的官方公眾號上,簡單的一篇推送,寥寥數語的評價,但是僅僅是幾句原文,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要讀一讀,寫出這樣的人,他的內心,他會寫出怎樣驚豔的作品。於是開啟了我第一本日本文學作品,説實話,此前對日本文學知之甚少,不過是夏目漱石和村上村樹,哦,還有川端康成的"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多多少少地帶有小小的變態的印象,聽説很是扭曲,獨特,然而,我沒想到,我是從一個第一次接觸的作家,來接觸日本文學,嗯,是的,此前大學聯考為一切的我,甚至還沒有聽説過太宰治。

回到這本書,可以説,是有一些驚豔的,我確實沒想到,可以有人把這麼真實的自己,哪怕是扭曲的、骯髒的、痛苦的心靈,血淋淋地撕開,展示給人看。它可能是小説,但更可能是半自傳體,尤其是《人間失格》這一篇,幾乎可以説是自傳吧,帶有一些想象和自我催眠,畢竟死後的事兒,也都為自己安排好了呢。看的時候,很揪心,很痛苦,但是似乎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當然,我沒有那種出身,也未曾那樣經歷,大約更多的是,那種孤獨感的共鳴,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在排斥自己,其實更可能的,是自己在排斥周圍。但是,誰沒有絕望的時刻呢?或多或少。故而,即便過了這麼多年,跨越着國界,不一樣的文化,還是能夠找到知音的,我不是要推崇這種文化,或者是贊同這種心理,只是這個社會太快了,太冷漠了,我們大多數時候漠不關心,也無從關心,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默默消化,糜爛在心裏,現在,好像通過一本書,找到了一個出口,至少,我感覺不再那麼孤獨,我突然之間,找到了表達的方式,雖是借他人之口。好多東西,也不見得就看懂了,畢竟,私以為太宰雖然是寫着青少年追捧的青春文學,卻跟國內的某些商業化生產完全不用,真正是生命的藝術,是個詩人吧,我想。不過,能讓人跨越時空,進入作品,產生自己的理解,這也是一種高明。

關於具體的內容,不想多少,不同的人讀出不同的東西,不同的階段和時間,亦有不同的心境,自是欣賞而已。關於版本呢,今天才知豆瓣有這麼多版本的評分,但我向來不是很介意,正版,翻譯無過錯便可,東西,是要自己領悟的,不深入研究,卻是無傷大雅。

以上,個人拙見,不成文。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21

去讀《人間失格》,是因為據説這是近乎於太宰治遺書的作品(或者説更像是自傳?)。提到日本的名作家——芥川龍之介,自殺;川端康成,自殺;三島由紀夫,自殺;太宰治,自殺……真是令我感到一種詭異的好奇,好奇他們在最後時刻,到底是懷抱如何心思赴死,好奇他們所在的境界,莫非真是非死不可的境界?

我記得有人説過,瘋子和作家的區別,就在於瘋子把他所見所思都説了出來,而作家則是寫了下來。《人間失格》裏的葉藏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似乎也正驗證了這一點。

確實是瘋狂的境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葉藏玩反義詞遊戲的那一段。黑色的反義詞是白色,白色的反義詞是紅色,紅色的反義詞又是黑色,花的反義詞是蜜蜂,惡的反義詞是善,光明的反義詞是黑暗,那麼,罪的反義詞是什麼?葉藏説,是罰,罪與罰,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

不可思議,卻又完全能夠接受,覺得好像一瞬間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然而我又感到恐懼,如果太過認同他,也許有一天我會走上和他一樣的道路。

偏偏情不自禁為葉藏的種.種反應而讚歎。

對於葉藏此人,我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窮兇極惡的大凶之人,看完之後卻覺得他不過是一個極端麻木與極端敏感並存之人,沒有想象中的兇惡,只是對世人期望過高,自卑而又厭世,弱不禁風的人。如同太宰治的筆名,自稱dasai,自認“差勁”。

文字裏有種壓抑的呼吸,彷彿黑夜中看見白骨鋪路,鮮紅血液流淌如引路明燈,灰白霧氣繚繞四野,霧氣裏鬼語啾啾。我不敢説話,問身在何處,亦不敢反抗,只靜看人世如煉獄生煙。業火燒到了腳下,我認命。如果那青面獠牙的是人,那我不配為人,但那是我的錯嗎?是我的錯嗎?是吧。雖無青面獠牙,我也罪孽深重,若果然無解,那我便自墮阿鼻。

於是,果然無解。葉藏進了瘋人院,而太宰治投水而死。

此處卻生出異樣的美感。一種問道極致的悲哀。都説太宰治是看了太多人世醜惡,終於不堪忍受。恐怕不僅是醜惡,即使是美好,知道得太多,也會讓人悲哀吧。知識越多越恐懼,我是這麼想的。

剛出生時,人在一個沒有知識的世界裏。這裏沒有光,盡是黑暗。但是這個時候,人看不見黑暗,因為他不懂何為光明。所以他不會為黑暗的無邊無際而恐慌。

通過學習,人獲取了知識。便如同人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最初他很興奮,他會盡量想要把光的範圍擴大一點,讓光強烈一點。這個時候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感到生命裏有光了,就很滿足了。

可是很快,他就會覺得有問題了。光出現了,讓他意識到了黑暗。黑暗是無限的,正如我們的無知是無限的,而光是有限的,正如我們所能掌握的知識。此刻人就會感到不安。

繼而光束擴大,人會發現,隨着光明的範圍擴大,他所能看見的黑暗的範圍也增加了——可以類比為圓,圓面積越大,圓周長越大。

如此不停繼續下去,他將會被那永無止盡的黑暗所震懾,繼而顫慄,繼而咆哮,繼而歇斯底里。

那該如何是好?

即使是為了美好而去,也必將看見黑暗,這就是人間。面向陽光,背生骷髏,這就是人間。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22

《菊與刀》的作者魯斯?本尼迪特女士曾經分析過大和民族國民性中的矛盾特性,即“當人們提及日本人時,仍然使用一系列令人極為迷惑的,‘但是,又……’等詞句……一個嚴肅負責的觀察家在描述日本以外的民族時,是不會一方面説這個民族彬彬有禮,同時又加上一句説但是,‘他們又很蠻橫、傲慢’;不會説某一個國家的民族無比頑固,又説‘但是,他們也極易適應激烈變革’,‘……從很大程度上講,日本人既生性好鬥又和平禮讓,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既順從而又憎恨受人擺佈……’。對於日本人矛盾的國民性,早已成為日本論著中的論述脈絡,無數的矛盾在理性思維推理下無法成立,然而卻又如此真實存在。而太宰治,以及他的代表作《人間失格》大概是能證明這個命題的最有力論據。

1948年,太宰治寫下《人間失格》後便跳河自殺,《人間失格》無疑成為天鵝之作。作為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小説,故事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是太宰治人生軌跡的復刻。大庭葉藏近乎固執地認為自己是一個“邊緣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與女友相攜自殺自己雖然倖存卻因為女友遇難而獲教唆自殺罪而鋃鐺入獄;他思想反動,參加非法的右翼社團;他終於靜下心與一個女子相愛並結為夫妻,卻因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他選擇吸毒,不時尋找短見。後來,大庭葉藏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拋棄了整個世界,然而卻也可憐地被世界拋棄。

不同於川端康成的傳統日式寫作,或是村上春樹式的脱亞派寫作,太宰治的頹廢無賴派在日本文壇上一枝獨秀。

太宰治塑造的大庭葉藏,顯示出的最顯著特徵就是驕傲和懦弱同時存在的典型日式矛盾性,即拒絕一切妥協,然而卻對現實無力也無心調和,這是對大庭葉藏或者説是對太宰治的頹廢最合理的描寫。縱觀太宰治一生的經歷,對比《人間失格》中大庭葉藏,兩人就像是實像和鏡像一般,不謀而合。太宰治短暫的一生中,有五次攜不同情人自殺的經歷(除最後一次外,其餘四次均獲救,而他的情人無一逃脱厄運),這樣的特別經歷,即使是在戰後日本作家頻繁自殺的怪圈下(如川斷康成,三島由紀夫等著名作家),也是十分罕見的。

一個作家的寫作常受到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經歷等多方面原因影響,參照太宰治的經歷以及日本戰後作家羣風格紛繁複雜的現象,可見太宰治的寫作與社會環境有着莫大的關係。

太宰治生於明治42年,卒於昭和23年,日本經歷着對外殖民受挫、戰爭失敗被迫投向美國、封建傳統社會被迫向現代化轉變、武士道忠誠遭到質疑等種.種創傷。人們開始對那個年代彷徨、迷茫,而敏感、犀利的太宰治迅速感受到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在他身上得到催化,造就了他的頹廢。一方面,他驕傲地認為“即使悲哀會因此尾隨而至,也無所謂,一輩子只要有過一次狂暴的歡樂就夠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卻又只敢向上天控訴:“不抵抗,何罪之有?”

這種矛盾,造成對太宰治,或者嚴格説是他筆下的大庭葉藏的評價在學術界爭論頗大,痴迷者有之,圍攻者更是不在少數,客觀來説,即使他生前死後一直處於譭譽參半的境況,但對他的評價,還是依然需要按照某個日本作家所説的“無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他的作品總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李,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靈魂,讓人無法逃脱”。誠然,當讀者的感情與作品產生共鳴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閲讀,包括頹廢以及懦弱等等,太宰治的筆戳向了那個時期人們心中不願意或不敢提起,卻又難以迴避的懦弱,這不免有些令人尷尬,日本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更是直接地道出了對太宰治的不滿,但是回過頭想想,甦醒懦弱難道不是一種呼喚人性的行為嗎(包括三島由紀夫本身因無法接受日本法西斯覆滅而選擇的自殺,也可以算作是某種懦弱)?在某種程度上,這無異是上帝一般的存在的。

然而,這樣一個人,某些時候如神一樣啟迪、解放世人的人,卻以死作為謝幕,而不是苟活於世,究竟那一個更值得肯定一些,我們無從解答。如他所提的問題一樣:“請問上天:不抵抗何罪之有?”大概是隻有上帝能回答得了吧。

人間失格讀書心得2023 篇23

《人間失格》是躺在書架裏好久的一本書,翻了幾頁,深感壓抑,便再沒有讀起。直到前幾天學弟説他在讀,又恰好成立讀書小組,便又和這書重逢。

坦白説,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是在看葉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顧和剖析過去的我。這一過程是痛苦而艱難的,卻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於在讀的過程中,我一直都在問自己: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過去?假若你也曾有過一段晦澀孤寂的時光的話。

葉藏從小生活在一個古板的舊式鄉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飯,就儼然成了一種儀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規定的時間內聚集到陰暗的屋子裏,井然有序地擺好飯菜,即便沒有食慾,也得低着頭,一聲不吭地嚼着飯粒”,如此壓抑的氣氛導致他對用餐時刻充滿了恐懼。而那時的他,還只是個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小葉藏如此敏感,對與人交往充滿了恐懼和渴望?也許是因為生來就體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陰鬱,以及少與人接觸,讓他只畫地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裏。人之初,性本善,他從書本中學到的絕對的善惡是非中為自己戴了枷鎖。當他看到世間與他所想並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時,(例如當他看到大人們若無其事的虛偽做作時),他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他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正常的。他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眾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視人間,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間。他的潛意識裏希望自己變成一個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掙扎而痛苦。頗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負,可這只不過是他自以為的。

如果用一個詞去評價葉藏的話,那就是“混沌”。如葉藏一樣的人的共同點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傷,極度恐懼人際關係以至於處理時戰戰兢兢,自我認同感低。然而,在面對與自己價值觀全然不同的人間,有的人選擇了極端對抗,可想而知撞得頭破血流;而葉藏選擇了偽裝自己,討好別人,努力做一個能夠融入人間的正常人。而正是這種偽裝和偏執,讓他始終遊離於人間之外,且日日掙扎靈魂難以救贖。蘇格拉底説,要認識你自己,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而葉藏,很可悲,他無法認識自己,也無法客觀的認識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餓不餓,他的一切都依附於別人的喜歡,別人的要求。可憐,可悲,可歎。

可我也曾有過那樣一段艱難的時光。只不過我選擇的是對抗,固執己見。現在看來,大概年少時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壞事。若不殘酷,哪得頓悟。若是像葉藏一樣不斷地偽裝和逞強,終有一天會不堪負累。許是和葉藏有過相似的經歷或者説心路歷程,讀書筆記·所以閲讀手記的過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卻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葉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個小圈子裏,他的所有痛苦掙扎都是真實的,痛徹的。可是,在外人看來那就是一種不知所云的矯情,甚至當你走過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時候,也會罵自己一句傻比啊我當時都在想些什麼。可我也明白走出來有多麼不容易,那是一段多麼黑暗無助的時光。

我很遺憾,葉藏沒有和這個世界和解。葉藏最後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資格,是他在做出了那麼多努力之後發現,他終究還是無法做一個正常人,他的靈魂依然無法得到救贖。更可悲的是,這些並非是別人的過錯,而是他自己。是他的靈魂出了問題,難以修補。這無疑是最絕望的事情。就好像一個完美主義者看到自己忽然殘缺的身體,難以挽回的那種悲慟。他再也沒有勇氣,也找不到辦法去融入人間了。

而我,以一個曾經的病友,現在的勝利者的姿態,不能去盡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葉藏,多了些許漠然,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慶幸,有時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並不以它為恥。畢竟,我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俗人啊。

願所有迷茫的人,堅定的做自己,都能夠與這個世界和解。快樂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7le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