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5000字的讀書心得(精選14篇)

5000字的讀書心得(精選14篇)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1

我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閲讀了《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感受頗深,讓我得以領略名師的風采,瞭解了他們真實的常態課堂,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曾非常羨慕別人課堂環節設計的巧妙、精彩的課件演示、火爆的課堂氣氛,當課外輔導員的時候,甚至曾把眼中這些令我羨慕的元素統統的搬到了自己的課堂上,但後來冷靜思考,卻發現除了當時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之外,留給學生的持久影響卻很少。所以我常常思考,我的教學中少了什麼?我要追求的是什麼樣的課堂?一些疑惑也就在讀書的過程中得到了解決。

5000字的讀書心得(精選14篇)

這本書講述了8位名師的經典課例和課堂教學的藝術,各有各的課堂風格,有追求常態下生命課堂的劉可欽老師;有抬起頭、往下看的,書寫課堂人生到的潘小明老師;有展示瘋狂數學和諧魅力的應華龍老師;有把孩子帶入數學樂園,表現課堂樸素之美的徐斌老師;有注重“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在細節中體現課堂美麗的林良富老師;有引領讀者感受數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老師;有一切服務於學生的學習,讓數學教育更有價值的夏青峯老師;還有對學生一視同仁,真正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學習中受益,得到不同發展的田立莉老師,這些名家經典典範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範例,下面是我讀這本書的筆記和心得,我將從書籍介紹、名師經典案例舉例分析及其心得體會、各名師經典語錄等方面進行敍述。

一、書籍介紹

《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根據8位老師的課堂特點分至8個標題“劉可欽:追求常態下的生命課堂”“潘小明的課堂人生”“華應龍: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徐斌:課堂的樸素之美”“林良富: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錢守旺:感受課堂的魅力”:“夏青峯的課堂追求”“田立莉:為學生所需而教”每個標題下都有畫外音、課堂教學藝術、經典課例、觀點、解讀五個模塊,本書主編是雷玲,本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二、名師經典課例回放及其分析

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課例,我將其中的幾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從中受益。

這8位名師我最想要説的是劉可欽老師,因為我本身也很喜歡常態教學,在我幾次的課堂模擬或課外輔導員中講課,大部分偏向於常態教學,但是很多的教學手段、方法、課堂操控方面都比不上劉可欽老師,所以很是欽佩她。

人們常常説:聽劉老師的課,如沐浴春風,讓人感覺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脾;如品綠茶,餘香縈繞,之前我還對這些話有所懷疑,但是讀過此書後,那些説辭並不覺得誇張,劉老師的課,用的是普通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育媒介、“並不高明”的教學設計,為什麼能達到“生命課堂”的境界呢?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只要劉老師往教室裏一站,並不發話,學生似乎就受到一種感染。這種感染,就如顧明遠先生所説的,劉可欽有“一種作為教師的氣質”,“這是一種較高的境界”。當然,這種“氣質”這種“境界”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與劉老師再教育教學中的長期積澱密切相關。劉老師的課,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刻意的套路。讓我們走進劉老師的課堂和教育故事,仔細品味劉老師與眾不同的“大家風範”,並從中尋覓一些“高招”和規律。

劉可欽老師常説:教師要善於向學生髮出描述其思維過程的語言。

鏡頭回放1.“是誰引起了我們的爭論?”

(一次,劉老師在教學兩位數乘法時,大多數學生根據主題圖的情景都列出了20×3,並交流了方法,這是,劉老師發現有一個小男孩還是高高地舉着手。)

生:(用手指着自己的列式20+20+20=60)因為每捆小樹有20棵,3捆就是20加20加20,等於60棵。

生:(小男孩剛説完,一個孩子就馬上站起來發言)你是對的,但是這樣太麻煩了。

生: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個是乘法,一個是加法,乘法要簡單一些。如果有10捆小樹你就用10個20相加嗎?(其他同學也紛紛附和)

(那孩子立刻就顯得尷尬,侷促起來,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劉老師俯下身對着他。)

師:你應該説些什麼?(孩子還是侷促得很)你的對嗎?

生:當然對啦!(非常小聲)但是我的太麻煩了,沒有這個(指着乘法算式)簡單。

師:是啊,這種方法對嗎?(“對”全班齊答。)當然是對的啦!(邊説邊畫了一個大大的紅鈎)只是不簡便。好,快感謝大家對你的幫助。

(孩子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向全班同學鞠躬敬禮後,很體面地回到了座位上)

這樣的例子在劉老師的課堂上還有很多。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時候,有些孩子“另類”、“錯誤”的方法往往會受到其他學生的議論,甚至藐視。如果此時學生的自尊心收到打擊,往往就再也不願意交流自己的想法,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劉老師不迴避這些問題,他會抓住這些孩子的想法,引導大家討論、分析這種方法的思路和優劣,但是在最後,一定會反過來啟發全班同學:“是誰引發了我們的爭論?沒有他的貢獻,就沒有我們精彩的討論,我們一起來謝謝他。”

這樣,學生才會願意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也只有這樣才能慢慢形成崇尚真實的表達交流的課堂文化。所以,劉老師説:“課堂上,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説真實的話,説真實的話比説正確的話更為重要。”

劉老師經常拿一些例子來引導青年教師。“××同學説得很好。誰能比他説的更好?”“嗯,你説的很清晰,還有誰能説得更清晰一點?”……這樣的言語,傳遞給每一位發言的學生的是何心情?第一個發言的孩子又有何感受呢?表述不太好的同學還能有參與的機會嗎?“誰能比他説的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是恰恰忽略了第一個孩子的心情,孩子不是我們表演的工具。從某種程度上説,我們要關注的,恰恰更應該是那些需要幫助和支持的孩子。

我覺得不妨換成這樣的話語:“××同學讀得相當好,還有誰也想試一試?”或者“××同學讀得怎麼樣?”讓學生評價後再鼓勵:“誰還能讀出這樣的感受?”這時,孩子們關注的不是誰讀得好,而是怎樣能讀出感受。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怎樣幫助學生回答好,而不是“誰比誰説得好”。

我們練習講課的時候,在課堂上“為什麼”發問不斷,學生被問得一頭霧水,不知怎樣答才合老師的胃口。

而劉老師主張在課堂上要儘量少問“為什麼”,將之換為“你是怎樣想的”、“能把你的想法説給大家聽聽嗎”。同樣是發問,但是作用卻大不相同。“為什麼”使學生處於教師的對立面,以學生回答是否正確為指向,指向的是結果,學生可能會因怕回答有錯,而遮掩一些真實的想法。而“怎麼想的”將教師擺在了傾聽的學生想法的位置,更加關注學生的正是想法,關注的是思維的過程。

我們在學習專業課程中學到,在國小課堂上應該經常充斥着“嗬,你真棒”、“哇,好樣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評價語言。但是在劉老師的課堂上,卻並不多見類似的誇張評價,有的只是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相匹配的引導性評價。我們可以將劉老師的評價語言分為兩類。

一類是與學生的行為習慣相聯繫的:“好,明白的孩子請你坐正,我就知道。”“完成了的孩子坐正了。我們來讀一遍,讀的時候注意節奏。”……類似的評價,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提醒。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訓練。

另一類評價語言是與教學內容和過程密切相關,啟發學生思考的。“誰聽明白了?”“説説你是怎麼想的。”每到關鍵處,劉老師的這些語言巧妙地將學生推向了課堂的前台,智慧地把自己隱藏在了課堂的背後,這樣的課堂相對而言控制要少一些,更多的是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讓每位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彰顯了劉老師對學生的尊重。

鏡頭回放2.將再平凡不過的事情做得不同尋常

(口訣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口訣的鞏固和記憶部分更是如此。一次,在口訣編制後的鞏固教學中,劉老師不經意間的幾個小技巧,令學生興趣盎然。)

師:(指着黑板上編制的口訣)下面,我只哪個我們就讀哪個。(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節奏快。)

師:好,下面自己念,一分鐘,念熟了!

【規定一分鐘的時間,適度的緊張和壓力有助於促進學習】

師:停,口訣終究不能寫在黑板上的,應該寫在哪呢?

生:(孩子們想了想説)書上。(有孩子哈哈大笑)

生:腦子裏!(這個孩子的發言立即找來一片注視的目光)

生:噢,腦子裏!(孩子們恍然大悟)

師:好,要寫在腦子裏。那我們就把它擦掉。(隨着擦的節奏讓孩子齊讀:“一二得二——”)

師:擦完了,可誰裝在腦子裏了?(學生紛紛舉起小手)好,我們一起背一遍。

【一個簡單的“擦”和“裝”字,讓原本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有了情感,有了生氣、活力】

師:嗯,不錯,再給一分鐘時間,閉着眼睛獨立地背,把它們背熟。什麼才叫背熟了呢?脱口而出。因此,在背的時候注意發現祕訣,待會兒交流。

(孩子們都閉上了眼睛大聲地背誦。有的孩子記不住,想了想後睜開眼睛偷偷地看了看黑板上的乘法豎式繼續閉眼背。)

師:有什麼祕訣?

生:口訣的第一個數字除了第一句是一外,其他的都是二開頭。

生:口訣的結果從上往下看每次都多了2.

生:從下往上每次都少了2.

生:二七就是兩個七,7加7就等於14.

……………………(孩子們紛紛説着自己的發現)

【如果此前的記憶還是“死記”的話,這裏就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是巧記。讓孩子們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想法,有助於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把握和記憶。】

師:好,我們明白了,那我們把算式也擦了?

生:擦了!(答得很乾脆)

師:好,這次我倒着擦,你們倒着背。

(學生隨着老師擦得節奏背誦:“二九十八,二八十六……”)

【又是一個“擦”字,但是倒着擦,孩子們倒着背。這樣一個小小的策略變化,再次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師:現在認為自己能背的有誰呀?會背的的孩子請站起來!(孩子們都站起來了,雖然有幾個孩子有些勉強。孩子們很整齊地背誦了一遍。)

師:不錯,我們誇誇自己。會誇自己嗎?(孩子們還不好意思地相互看了看)“以後哇,覺得自己做得很棒可以誇誇自己。怎麼誇呢?我教大家一個方法……”

師:誰不僅會正着背,還會倒着背?

(陸續地有十來個孩子站了起來,老師熱情地伸出大拇指表示鼓勵。接着又有幾個孩子受到鼓勵站了起來。孩子們背誦的速度明顯地比較慢,顯得有些吃力,但還是很準確地背誦下來了。劉老師表揚説,能站起來就是好樣的,正當有孩子準備坐下時,劉老師阻止了他們。“我們應該會表揚他人。”劉老師接着教給孩子們表揚他人的辦法,並鼓勵孩子們在以後上課時可以鼓勵別人和自己)

劉老師這些看似普通的“小技巧”在課堂上非常受歡迎,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這些“小技巧”,與耗時的大情境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點,受學生喜愛,並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效率很高。

關於劉老師的課堂課例還有好多,我只是篩選出以上兩個課例分享給了大家,書中劉可欽老師的好多話語讓我茅塞頓開。作為教師我們要關注重視的是能給學生持久影響的常態課教學,要着力提高常態課的教學質量。

劉可欽老師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四國小校長。大凡聽過劉老師課的老師,都覺得劉可欽老師的課堂,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課堂——氣氛火暴,師生熱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沒有設計得精妙絕倫,令人拍案叫絕。聽劉老師的課,如沐浴春風,讓人感覺清新自然。劉老師曾經也追求過那種令人拍案叫絕的設計,但現階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態的教學中,給學生不同尋常的感受,並持久地影響學生。

劉老師上課,並沒有依賴精妙的課件,用的大多是傳統的教育媒介,但她與學生的交流自然、流暢,給學生充分的發表風解的機會,關注每個孩子的心靈感受,如果在以後我們的教學課堂中,使用劉可欽老師的常態教學再加上輔助的多媒體設施,我想這對我們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三、劉可欽老師教學感悟(列舉2條我喜歡的):

享受做教師的幸福

要微笑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着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樂着做同事,盡享工作帶來的友情,不斷吸收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長的快樂。

要做一個激情與理性融於一身的老師

要有感召力、影響力,教師的工作要求我們要有較高的溝通能力,如果沒有激情就很難動之以情,扶之一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難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因此,應該激情與理性並存,熱情與真誠同在,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簡單的説教,主動用兒童的眼光與孩子交流。

作為未來的教師當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爛漫的童真時,我感覺任重而道遠。這本書中需要我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做為未來的老師我一直在努力,通過對他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何為孩子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在讀書中,讓我得以領略名師的風采,瞭解了他們真實的常態課堂,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我感覺很充實,領悟了一些教育的真諦,感受着教育的神聖。讀書,真的會使我們的人生收穫一份真實而奇妙的美麗。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2

讀三國演義筆記

滾滾長江水,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該書藝術地為人們描繪了三國時期的歷史畫卷。從東漢末年宦官之禍到黃巾軍起義失敗,直到魏蜀吳三國鼎立,終於西晉滅吳,統一中國,共約90年的烽火歲月,大體上分為軍閥混戰、封建兼併、三國鼎立、西晉統一四個階段。

《三國演義》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傳誦,主要有賴於精彩慘烈的戰爭場面描寫和對主要歷史人物的個性刻畫和他們之間紛繁複雜的關係分析。例如:官渡之戰,此戰發生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局勢之前,曹操不僅兵力少,且南面有荊州劉表,江東孫策與他為敵處於不利位置。但曹操客觀地分析了局勢(公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威少,兵多而化分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決定以自己所能集中的近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元220xx年,袁、曹兩軍在官渡作戰。在這場戰鬥中,曹操善於捕捉戰機,能夠跟據戰場姿態的發展靈活地變換戰術,以正兵抵擋袁軍的進攻,以奇兵襲擊袁軍的屯糧庫(烏巢),燒燬了袁軍的全部糧草,使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最後擊敗了袁軍,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其間各人性格展現的淋淋盡致,戰場畫面的描述也可圈可點,不失為精典。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説其中有不少不屬實的記載,什麼諸葛亮火燒博望、新野;關羽温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美人計...還有許多歷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闊”、“曲有誤、周郎顧”,與《三國演義》中周瑜完全相反;魯肅本是一代英雄,結果被説成膽小怕事,唯唯諾諾。曹操……

在我還未看《三國志》前,常為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併為關公華容放曹、敗走麥城而捶胸頓足,還對在彝陵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恨之入骨。先在回想,兒時美好的回憶被真實打碎,失望、後悔、傷心最後臉紅。

而今吾已長大,理智少許,當我愛上“是非成敗,轉頭空”後不再為得失而歎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開始鑽研每一場戰役的天時、地利、人和與人物間複雜的關係。於是我瞭解到了讓國家強大不應只靠武力。在政治上,應聯和其它勢力,互相幫助。而對內在經濟上應跟據民情收税,興立屯田,發展農業生產。正所謂修內而安外。待時機成熟,再一鼓作氣,完成霸業。這説起來很輕鬆,但要實施並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並非易事。

其實每個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還46天就開學了,這個班裏個個都是高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可不學,當效吳下阿蒙。

2、

公元220xx年,袁紹挑選10萬精鋭步兵、1萬騎兵,以黎陽為大本營;命令顏良為先鋒,渡河進攻白馬。曹操用荀攸之計,揚言渡河抄襲袁紹後路,袁紹命令顏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擊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張遼、關羽為先鋒,自己親自領主力直撲白馬,與東郡太守劉延夾擊顏良,顏良遂陣亡。袁紹大怒,命令全軍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將文丑與劉備為先鋒,直撲白馬。曹操放棄白馬,向延津撤退,並親自帥精鋭殿後,並故意放輜重;文丑、劉備帶6000多騎兵追擊,四散搶輜重;曹操乘機命令攻擊,袁軍大亂,文丑本人也被殺;曹操為誘敵深入,退回官渡。袁紹又不聽田豐的計謀,並將他押送到鄴城。袁紹擺開聯營,步步進逼;曹操作出反應,命令于禁、樂進攻擊兩翼,大勝。袁紹為贏得勝利,在南方向李通、劉闢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領兵消滅暗通袁紹的地方豪強;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帶領騎兵星夜前往鎮壓劉闢、劉備。袁紹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寫書讓江東孫策北上偷襲許昌;曹操謀士郭嘉認為孫策過於輕佻,必死於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孫策受到仇人阻擊,傷重而亡(一説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殺孫策)。曹操與袁紹相持日久,軍糧不足,意欲退回許昌,荀文若力勸曹操堅守,並最大限度支援前線。公元220xx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襲袁紹大將韓猛,燒燬韓猛押運的幾千車糧草。袁紹謀士許攸建議袁紹派偏師偷襲許昌,搶走漢帝,遭到拒絕後又因為家屬被審配收監,許攸無奈投靠曹操,並建議曹操偷襲袁軍糧草堆放地烏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營,自己領夏侯淵、張遼、曹仁等直撲烏巢,同時命令徐晃偷襲袁軍另外一糧草堆放地故市;曹軍假裝袁軍,騙過袁軍的盤查,偷襲烏巢。消息傳到袁紹耳中,袁紹不聽從大將張合應重兵救烏巢的建議;卻聽從謀士郭圖意見命張合、高覽率重兵強攻曹軍大營,只派出少量騎兵救烏巢。救兵到達烏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烏巢袁軍營,擒守將淳于瓊,燒燬所有物資;再回頭擊敗來救的袁軍騎兵;同時徐晃也攻下故市,燒燬所有的物資。消息傳到袁軍大營,郭圖為免獲罪,造謠説張合為烏巢之敗而幸災樂禍,同時派人通知張合説袁紹要殺張合,張合無奈投降曹軍。曹操遂大舉反攻,袁軍毫無鬥志,大部分投降曹軍;袁紹等人僅僅與800親兵逃走;後7萬多投降的士兵被曹操下令活埋,天才謀士沮授為曹操誠意所動而投降,後得知家屬在河北安好意欲北逃而被殺;袁紹另一重要謀士田豐被聽信讒言的袁紹所殺。官渡大戰,可以説是三國時期最精彩的戰役,也是戰爭史上著名的範例;它標誌着曹操正式稱雄於北方,為北方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2.赤壁之戰

公元220xx年,劉表病重,孫權於是加緊時機向荊州進攻;投靠劉表、駐紮新野的劉備也藉口抵禦曹操和孫權,把所屬軍隊擴充到幾萬人,並命令關羽於樊口大力訓練水軍,準備搶奪荊州;劉表長子劉倚為後母蔡氏家族所逼,進駐夏口。8月,劉表病死,次子劉宗在實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張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荊州牧。曹操於是率領大軍迅速從葉、宛的小路南下,擊敗劉備守軍,佔領新野;劉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議下投降曹操。劉備企圖佔領南郡(江陵),依靠那裏大量的物資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劉備意圖後,自己親自率領5000精鋭騎兵星夜追擊劉備,由於大量百姓跟隨劉備南下,曹軍於當陽長阪為追上劉軍,而關羽、諸葛亮已經事先撤退到夏口,劉軍大敗,劉備、趙雲等“僅以身免”;劉備無奈只好改變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後,又攻取、招降了荊州8郡,受降劉宗水、陸軍達10萬人;劉備於是派諸葛亮與孫權結盟,孫權在聽取了周瑜、魯肅、諸葛亮的分析後,決定抗曹,並命令周瑜、魯肅、程普帶3萬多水軍與劉備回合。11月,曹操率領10餘萬大軍,進攻夏口的劉備;曹操水軍在赤壁與孫劉聯軍遭遇交戰失禮,曹操領主力到達後,大軍在烏林駐紮;由於水土不服,曹軍大量染上血吸蟲病。為了克服曹軍不適應水戰的缺點,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隻用鐵索連起來,形成為日後慘敗致命的“連環船”。周瑜、黃蓋等人發現連環船有不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風,而江南由於氣候問題,每年在12月有幾天是反常吹東南風;為方便縱火,周瑜、黃蓋使出“苦肉計”,曹操被矇騙上當。在一個北風轉東南風的夜晚,黃蓋詐降,成功縱火,曹軍大亂,聯軍乘機進攻;曹軍大量燒死、淹死、投降,曹操在親衞隊的保護下,倉皇從華容道逃回江陵;為避免戰船落入聯軍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燒燬其他營寨的所有戰船。同時孫權在南方進攻合肥,曹操無奈命令張遼、樂進、李典星夜馳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許昌。一年後,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陽、樊城,荊州大部分於是落入劉備、孫權手中。220xx年,孫權從東線進攻合肥,於合肥為劉馥所擋。曹操10餘萬大軍,敗給了只有5——6萬的孫劉聯軍,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蟲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軍隊喪失了戰鬥力,而曹操過於驕傲輕敵是主要的主觀原因;而聯軍充分的利用了各個有利的條件,所以贏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赤壁之戰,曹操的所有水軍全部喪失,而劉備、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實力大大增強,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國的機會,對後世的影響相當大。

3.漢巴之戰

公元220xx年,曹操以張合、朱靈為先鋒,帶5000兵馬在前面開路,自己帶領帶領10萬大軍從陳倉出發。張魯提議投降曹操,其弟弟張衞與大將楊昂等實力派堅決反對,張衞、楊昂率數萬人堅守陽平關;曹軍多次強攻不下,於是決定假裝退兵迷惑張衞,張衞遂減少守軍。曹操馬上命令乘夜強攻,由於守軍兵力薄弱並戒備鬆懈,陽平關於是失守,楊昂戰死;曹軍繼續攻擊其他的營寨,驚動了山上的幾千只夜糜,夜糜衝進張衞大營,引起人喊馬嘶,曹操以為張衞反擊,於是命令夏侯敦、許褚等將領主力大舉進攻,張衞不敵,遂投降,奪取陽平關集中體現了曹操的軍事指揮藝術才華。張魯再次提議投降,遭到閻圃的反對,張魯於是封藏而前往巴郡。曹操知道張魯有心投降,於是用高官收買了巴族七姓首領,張魯無奈投降。曹操又命夏侯淵、徐晃、張合攻下三巴,同時關中的程銀、侯選等叛將也投降曹操,曹操於是佔據了漢中、巴郡。

劉備得知曹操平定了漢巴(其中巴東的首府為現在的重慶),對自己威脅極大,只好向孫權妥協,孫權也想借此在合肥發動攻勢拿下淮南,於是雙方中分荊州。於是劉備命黃權攻取三巴,殺投靠曹操的巴族首領杜獲等人,曹操命張合反攻,攻下巴東、巴西,並遷移百姓往漢中,又與張飛大戰50多天,被張飛所敗。曹操採取了一系列穩定漢巴的措施後留下夏侯淵等人留守而自己班師回洛陽(繼續進攻劉備是否合適後面有分析),並遷移8萬多人民回關中。劉備集中力量後,先以張飛、馬超、吳蘭進攻武都,在下辯一帶隨時阻擋關中曹軍增援漢中;自己領法正、黃忠、趙雲等人率主力進攻夏侯淵據守的陽平關。曹操馬上命令曹洪、曹休(本來是曹植當主帥,由於曹丕作怪——)增援漢中,在下辯與劉備軍展開激戰,破吳蘭,吳蘭逃入陰平,為當地人所殺,後擊敗馬超、張飛,平定響應劉備的地方首領雷定等部。劉備向諸葛亮求救,諸葛亮號召“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最大程度集中力量支援前線,形勢對曹操相當不利,曹操親自駐軍長安,並命令曹仁平定向關羽投降的宛城守將侯音。劉備親用法正的計謀,調動夏侯淵的一半軍隊增援張合,然後乘夜偷襲夏侯淵,第二天凌晨,劉備派黃忠偷襲正在指揮修補鹿角的夏侯淵,夏侯淵遂被殺,張合被逼收集殘兵回守陽平關。由於形勢更加嚴峻,曹操於是親自到漢中前線,命令徐晃偷襲陳式據守的馬鳴閣,恢復了漢中與下辯的聯繫;劉備命令部下堅守陣地,同時襲擾曹操的補給線,又命令趙雲、黃忠偷襲北山,燒燬了曹軍萬餘袋糧草。曹操無奈,只好讓曹真去下辯接曹洪,放棄漢中,同時遷移幾萬户百姓回關中。漢中之戰的結果,基本決定了三國鼎立。

4.關羽失荊州

公元220xx年10月,南陽百姓因不堪剝削暴動,宛守將侯音乘機叛亂,致函關羽求助;關羽反映遲鈍,侯音為曹仁所擒殺。220xx年7月,關羽受劉備取漢中勝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洪爆發,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並於樊城北佈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同時派人向附近郡縣策反,荊州刺吏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許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應關羽;陸渾人孫狼聚眾暴動,響應關羽,鄴城魏諷乘機企圖發動政變;即所謂“威鎮華夏”。曹操聽取司馬懿、蔣濟等人意見,與孫權結盟,同時命徐晃率軍救曹仁,並命名將張遼火速援曹仁。孫權故意派陸遜代呂蒙,關羽大意,遂抽走荊州部分守軍;閏十月,孫權令呂蒙為大督,率軍襲取江陵,孫皎後繼,另派右護軍蔣欽督水軍進入沔水(漢水),防關羽順流而下。呂蒙至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將戰艦偽裝成商船,兵士扮為商人,晝夜兼程。至公安,迫蜀守將傅士仁歸降,繼用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並厚待關羽將士眷屬,釋放關羽俘獲的魏軍將士,撫慰百姓。同時,令陸遜進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劉備。徐晃到前線後,與曹仁取得聯繫,曹仁軍士氣大增;為離間孫劉,從中漁利,乃令部將將孫權來信射入關羽營中,關羽見後,猶豫不決,軍心動搖。徐晃乘機大舉進攻關羽據點,大破關羽,並乘機打通樊城路線。是時,洪水退,曹仁引軍配合徐晃攻擊關羽,文聘從水路短關羽糧道,關羽節節敗退。關羽知荊州已失,急忙退軍,士兵得知家屬獲厚遇,士氣劇降;後關羽敗亡麥城。

5.夷陵之戰

公元220xx年,關羽被呂蒙擒殺,荊州為孫權所有,劉備在巴山以東的勢力全部消亡。為挽回既得利益,併為關羽報仇,不顧大臣勸告,決意東出,令車騎將軍張飛自閬中(今屬四川)會師江州(今重慶)。張飛出發前被部將刺殺,劉備仍令諸葛亮留成都,趙雲在江州為後軍督,自統大軍於七月東征。孫權向劉備求和不成,進一步與魏修好,八月再次遣使稱臣。曹魏趁勢封孫權為吳王,加緊離間孫、劉。孫權接受封王,同時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徐盛、韓當、孫桓等部5萬人拒蜀軍;令平戎將軍步騭領兵萬人守益陽(今屬湖南),企圖阻止武陵(今湘西、黔東及鄂西南一帶)土著部族助蜀。當4萬蜀軍進攻巫(今四川巫山)、秭歸(今屬湖北)時,陸遜針對蜀軍勢盛、求勝心切以及地形於己不利的狀況,採取先讓一步、集中兵力、相機決戰的方略,令守將李異、劉阿率部退至夷陵成亭(今湖北枝城北,長江東岸)一帶,據守有利地形,將幾百裏峽谷山地讓給劉備,以疲憊蜀軍。次年正月,劉備遣將軍吳班、陳式督水軍進入夷陵地區,鎖江東西岸。二月,親率諸將自秭歸南渡,經崎嶇山道,進至夷陵、夷道(今枝城)一帶連營,坐鎮I亭指揮;以黃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諸軍至夷陵北,與吳軍相拒,兼防魏軍襲擊;派侍中馬良進至武陵郡,接應反吳投蜀的部族首領沙摩柯,爭取更大支援。當劉備遣前部督張南圍孫桓於夷道時,吳軍眾將請求陸遜派兵救援,陸遜知孫桓得人心,且夷道城堅糧足,堅持不予分兵。蜀軍頻繁挑戰,吳將急欲迎擊,陸遜耐心勸止,堅守不出。有的老將和公室貴戚出身的將領企圖各行其是,欲貿然出動,陸遜繩以軍紀,嚴加制止。劉備埋伏8000蜀兵于山谷,派吳班在平地紮營,企圖誘陸遜出戰。陸遜識破其計,仍不與戰。兩軍相持達半年之久。蜀軍遠道出師,速決不成,且營地分散,運輸困難,兵疲意懈。時值暑熱,劉備將水軍移駐陸上,失去主動。閏六月,陸遜認為時機成熟,決定由防禦轉入反攻。先以火攻破蜀軍一營,繼令諸軍乘勢進攻,迫使劉備西退。張南聞訊,亦棄夷道北走,受朱然、孫桓南北夾擊,戰死。陸遜即令水軍封鎖江面、孫桓等扼守夷陵道,分割蜀軍於大江東西,進而各個擊破,火燒連營,克營40餘。蜀軍死傷慘重,將領杜路、劉寧投降,大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劉備敗退西北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殲蜀軍數萬。劉備領餘部趁夜向西突圍,後衞將軍傅肜等被吳軍斬殺。劉備軍退向秭歸,並令驛人於險道上燒鐃鎧阻塞道路以斷後。吳軍將領紛紛請戰欲大舉追擊。陸遜為防曹魏襲吳,僅派李異、劉阿跟蹤至南山(指秭歸南岸之山)。黃權因歸路被吳軍截斷,率眾投魏。劉備收集散兵後由秭歸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李異、劉阿於八月還守巫。次年四月,劉備病亡。

6.諸葛亮北伐

公元220xx年,曹丕病死,諸葛亮乘機出兵漢中,自己帶領大軍直撲曹魏據守的祁山;同時派老將趙雲、鄧芝帶領偏師從斜谷出發揚言攻打湄城,然後進攻曹魏中心城市長安;由於蜀軍經過2年多的養精蓄鋭、準備充分而曹魏準備不足,蜀軍很快攻下祁山,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投靠蜀,曹魏朝野震動。魏明帝曹睿馬上命令大將軍曹真率領15萬大軍由長安出發,馳援湄城;智勇雙全的名將張合領5萬精兵星夜截擊諸葛亮部隊;自己也親自到達長安坐鎮。諸葛亮以馬謖為先鋒,搶先佔據戰略要地街亭,馬謖不聽副將王平的苦告,把軍隊駐紮在附近小山,同時讓王平在附近駐紮;張合到達街亭後,分一部分兵馬阻止王平與馬謖合兵,自己帶領主力把馬謖軍隊圍在山上,同時命令放火燒山;馬謖大敗,不敢見諸葛亮,而逃回成都,後病死在獄中。蜀軍失去街亭後,基本為張合所鉗制,無法突破張合防線;而東線的趙雲部也為曹真的優勢兵力所敗;諸葛亮無奈只得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在北伐前,大將魏延提出由他帶領5000精兵從斜谷出發抄近路直取長安,為諸葛亮所拒絕。

當年冬天,曹魏大司馬曹休在石亭為吳所敗,關中主力東下救曹休。諸葛亮乘機殺出散關,包圍戰略要地陳倉;由於曹魏大將軍曹真早料到諸葛亮必定會有此着,事先讓智勇雙全的將軍郝昭領3000兵馬守陳倉。由於陳倉地勢險要,易守南攻,再加上郝昭在上任後準備了大量的滾石、油脂、火箭等物資,還加固了城牆。蜀軍在強攻了20多天後還沒有攻破,蜀軍糧草不足,曹魏名將張合也帶領大軍前來支援;諸葛亮只得命令退回漢中,設伏兵殺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第二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公元220xx年春,諸葛亮派陳式(陳壽之父)取武都、陰平兩個小郡。第三次北伐雖然是獲得了兩個郡,但無法扭轉被動的劣勢。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次攻打曹魏據點祁山。曹睿命令司馬懿、張合等帶大軍迎戰諸葛亮;諸葛亮留下王平領一部分人馬繼續攻打祁山,自己率領主力與司馬懿決戰;在路上擊敗曹魏涼洲牧郭淮部,搶收當地小麥當軍糧。司馬懿知道蜀軍遠道而來,再加上補給線漫長而艱辛,於是堅守不出;後諸葛亮設計敗司馬懿,司馬懿更是堅守不出。但蜀軍由於負責後勤的第二號實權人物李嚴(李平)糧草供應不上,而假傳後主命令讓諸葛亮退兵,諸葛亮無奈只好退兵;司馬懿得知諸葛亮退兵,命令大將張合追擊,張合抗議,司馬懿強行命令張合追擊,張合為諸葛亮所置伏兵射殺;第四次北伐也是以失敗告終。

公元234年,經過3年修養生產的蜀軍,一改過去從祁山出發的老路子,從斜谷出兵,同時發函讓孫權配合作戰;曹魏也司馬懿帶領大軍與諸葛亮對峙。諸葛亮到達五丈原後,為了和曹魏軍隊長期作戰,在當地進行屯田;孫權軍隊也為魏明帝曹睿親自帶領大軍擊敗,孫權退回建業;司馬懿知道蜀軍不可能長期作戰,也採用堅守不出的老辦法等待蜀軍糧盡而退,不論諸葛亮怎樣激將,還是堅守不出。由於軍旅生活的艱辛和勝利遙遙無期,諸葛亮病重;諸葛亮拋開副統帥魏延與姜維、楊儀等商量後事。諸葛亮死後,以楊儀為主帥,讓魏延殿後;魏延與楊儀不合,先南歸燒閣道,為楊儀所敗,和兒子逃回成都路上被楊儀派馬岱所殺。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以失敗便告終。

在三國時代眾多的英雄人物中,劉備一直是一個謎。這個謎,就像他的字一樣,玄之又玄。劉備出道的時候,一無所有,一文不名,只能東奔西走地寄人籬下,反覆無常地投靠他人。然而他所到之處,總能受到尊重和款待,曹操甚至認為只有自己和劉備才是真正的英雄。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3

——《海倫娜的奇蹟》心得

開學到現在,我一直在讀《海倫娜的奇蹟》這本書。由於教育體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讀的時候總感覺離我自己的教育“遠”了一些,也就讀得慢了一些。慢有慢的好處,當我堅持把這本書“啃”完的時候,內心被一種強烈的力量佔據着——任何國家、任何教育體制、任何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人,擁有夢想就能創造奇蹟!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恩雅·瑞格,她擔任德國威斯巴登市海倫娜中學校長長達20xx年。她以先進的理念和革新的手法建立起了獨到的教育方法,在激勵孩子自我管理、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等方面卓有成效。本書是她一生教育經驗的總結,她的作品還有《另外一種學習、計劃與實現》。

《海倫娜的奇蹟》一書共分十五章,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讀和寫、主題教學和在實踐中學習、想象與學習等)、綜合發展(宗教課、舞台表演、學習民主和承擔責任、社會實踐等),以及老師在教學中的團隊精神和對學生的評分與評價,另外還講述了學校的儀式、社會活動等方面的內容。這是一所德國中學的管理和教學模式的介紹,雖然在文化、體制、學段方面不盡相同,但教育的本質卻是相同的。

對閲讀的重視:作者認為只有懷着好奇心並漸漸學會批判性閲讀的人,才能學會理智看待各種媒體介紹的所謂的“事實”,才能改變自己以至於改變社會。書中介紹海倫娜中學鼓勵學生閲讀的方法有“新書介紹”、“閲讀之夜”、“讀書筆記”等。這些我們現在大部分學校和老師都在做,像書中介紹海倫娜中學讀書筆記的方式各式各樣,如短評、圖畫、自創續集、編寫劇本、寫信給作者等,這和現在校訊通倡導我們博友讀書寫博的方向有許多共同之處。“閲讀之夜”是在教室裏鋪好睡袋,然後一起用晚餐,飯後,老師和學生輪換朗讀文章,直到幾乎所有人都睡去為止。在閲讀之夜,學生們能夠感覺到閲讀的體驗和看電視不太一樣。第二天早上,就會有學生向老師借這本書,迫不及待想把它看完。這種方法雖然在我們不住宿的學校沒有實踐過,但這種理念是有的。每當我想給班級的孩子推薦圖書的時候,我都會先在讀書課上由我讀給學生聽,讀到關鍵時刻就不再讀,這樣有很多同學課下會主動來借閲這本書,而且課下這本書也會成為他們討論的共同話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我成功地引導孩子們讀了一本又一本的經典圖書,比如《夏洛的網》、《狼王夢》、《稻草人》、《一百條裙子》等。

對寫作的引導:多寫、多讀不但能讓人文思順暢,也是讓人喜歡上寫作和閲讀的最佳途徑。激發孩子對寫作的興趣有很多做法,比如:編牆報、寫班級日記、表演自己寫的劇本、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通信,或者與其他城市學校的學生通信,或者班級自己出版一本書,等等。其中最讓我喜歡的是讓學生“自選文章”,朗讀給大家聽,然後藉助打字機,印製出版自己的文章,甚至可以在學校節日的時候出售。平時我評改學生的作文時,對於寫得好的文章總是在文章末尾得一個“選”字,表示文章寫的很成功,被老師選出來讀給大家聽,每次讀的時候我總是嫌學生的聲音小而自己代勞去讀。看來以後還是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的優秀文章然後自己讀給大家聽,這樣會培養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文章的欣賞水平,並激發寫作興趣和動力。另外,我們班裏有一台電腦,上課的時候用課件的時候才會用到,閒置的時間較多,看了書中孩子們藉助打字機印製出版自己的文章,我也想讓班裏的同學試一試。學生們可以在課下藉助電腦來打印自己的文章,然後全班進行彙集編總,製作封面、封底和目錄,最後打印成冊。在這個學期的“六一”兒童節上,也讓學生試着銷售自己製作的班級文集。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知道自己的文章會被同學和更多的讀者欣賞,這將讓他們更有動力和信心,在寫作時也能得到更多的樂趣。

對“精英”的定義:《海倫娜的奇蹟》一書中除了像上面兩點很實用又很新穎的教學方法的介紹讓我耳目一新外,關於“精英”教育的理念更是讓我認識到了教育的本真——讓每個孩子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限。

海倫娜中學的不少孩子來自貧窮的移民家庭,甚至還有一些連工讀學校或少管所都不肯收的問題少女。然而,從這裏畢業的孩子,不論是在職業生涯,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成了眾人眼中的精英。那海倫娜中學是不是精英學校呢?作者坦誠:如果從每一科成績都能得到“優良”這樣的標準來定義“精英”,那海倫娜學校不能稱之為精英學校。坐在海倫娜學校教室裏的,絕大部分都是中等程度的學生。作者對精英學校的理解是這樣的:當一所學校能夠引導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限,並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建立其穩定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時,這所學校就做到了它可能做到的一切,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將來進入社會時,不論在職業上,還是在眾人眼中,都是一名精英。

我非常認同作者的這一觀點。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學生的成績和能力都達到優秀,但是我們可以使原本優秀的同學保持優秀或更優秀,使原本良好的學生達到優秀,使原本及格的學生達到良好,讓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限。更重要的是使每一個學生都對自己充滿信心。學校和老師怎麼做,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書中給出的答案是:給學生環境——創造讀寫環境;給學生幫助——讓學生從最基礎處提高;給學生舞台——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特長,對自己充滿自信;給學生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

“鼓勵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進步提高,讓每個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這也是我最樸素的教育夢想。

去年任教六一班,這個班是我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的。班中大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優秀。但是到六年時,我發現兩極分化開始嚴重,學習優秀的學生勤奮努力、積極向上、對自己充滿自信並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自暴自棄、消極落後、對自己放鬆要求。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心存夢想,不懈努力。記得很清楚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文含義深刻,具有引導意義。於是在語文課上我給學生朗讀了這篇文章,並引導學生對比生活對比自己説一説其中藴含的道理。通過讀這篇文章,孩子們懂得了:不要管別人的嘲笑和譏諷,相信自己,心中懷有夢想,並朝着夢想不斷努力,終有一天會開出屬於自己的花。這朵花也行是國色天香紅牡丹,也行是路邊野花小雛菊,但是,花兒沒有貴賤,只要開花就是成功!除了讓孩子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我還調動一切力量給予學生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他們也有自尊心,他們不是不想學習好,只是由於很多原因導致現在的學習成績差。他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幫助——幫助他們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困難,並幫助他們戰勝困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限。作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我經常和他們談心,幫他們找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然後聯繫父母,鼓勵周圍的同學來幫助他們戰勝困難。夢夢就是這樣一位同學,她在最後一個學期的表現最讓老師欣慰和同學們震撼。她在最後一個學期對自己的要求和學習上的進步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更加相信——自己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就能進步。六年級畢業的時候班級中的學生差距縮小,最重要的是,班裏大部分學生都能理智的面對自己,規劃自己,並朝着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升入中學後,無論是第一次考試,還是期中、期末的考試,他們都捷報頻傳——無論是全市第一名還是班級中默默“無名”的同學,我認為他們擁有了“自信”,他們能夠不懈努力,將他們每個人最大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這就是他們自己的成功,也是教育的本質,更是我最大的教育夢想。

我想,書中無論是關於閲讀的重視,還是關於寫作的引導,以及作者其他一些優秀的做法,這都是源於作者有一個“夢”,一個關於教育改革的夢,一個關於學生最好發展的夢,一個關於教育本真的夢。因為有夢,所以作者創造了屬於海倫娜的奇蹟!做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國小語文老師,做為一個最基層最普通的教育人,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具有一份樸素的教育情懷,擁有一個關於教育的夢想。讀了《海倫娜的奇蹟》一書,我更堅定了我的教育夢——讓每個孩子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限,讓每個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4

《教育的真諦》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邊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當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闢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這些他所創立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因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並研究的問題,正是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最新的理念。

“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生活”,新課標對“教”與“學”的闡述與陶老的思想一脈相承。

對於教師的“教”,新課標倡導實施“探究式”教學,按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師教時首先依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例如: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在科學內容的學習上要達到什麼目標,在能力培養上應突出那些方面,應注意那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滲透等,在進行探究活動時教師應創設一定的探究情境,例如引入生活實例,設計小實驗等,設計認知衝突,使學生帶着疑問,充滿好奇地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在設計探究活動中應注意(1)探究活動要選擇那些便於學生開展活動的內容進行,以便有效地保證探究活動的具體實施。(2)探究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避免包辦代替,簡單否定(3)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探究活動中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探究過程中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得出物理結論或規律。儘管有的結論還是比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到了物理學習的快樂,能夠在動手、動腦中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於學生的“學”,新課標中強調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新課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要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這就集中體現了新程課理念中的“活動、民主、自由”的主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雙邊活動”、“雙向交流”的內容設計。在學習方法設計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二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三要加強課堂討論,這個步驟是消化課本知識的重要過程,也是教師從與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增進與學生的感情的過程,這裏注意討論過程不要流於形式,要有實效性,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出學習成果。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注意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並將對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陶行知先生對教師職業的認識也是非常深刻的,他認為,教師應“發前人所示發,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師做一個發明家,不做一個教書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這種教師觀正是我們當代教師所應追求的。雖然他研究的是當時的教育問題,但對我們今天——二十一世紀的教育,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斯人已逝,當再次捧讀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彷彿看到這位樸實的老人,在為中國的普及教育奔走呼號,彷彿聽到他一句句無華的語重心長的話語。而且在閲讀完《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後,我們差不多都會贊成此作者更指出:“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麼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一、“愛滿天下”——映照着陶行知人格魅力的光輝“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

幹人有益,牛馬也做”。在“愛滿天下”光輝思想的映照下,我們看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風和亮節。愛的教育是中國小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温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對學生愛是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已越來越貼近。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着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説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愛的教育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愛的教育將是一本大書,讓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陶行知,用愛的實踐寫下自已珍貴的而值得回味的一頁吧。二、“教人求真”——折射着陶行知的人才觀念的真諦陶行知説:“千教成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

我們今天強調師德育德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為了對學生產生影響,是為了讓我們的教育培養出“真人”。陶行知圍繞做人之“真”,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觀點,從總的方面來説,就是:“求真知説真話,追求真理做真人”,而具體地説,“真”又體現在——做有人格的人:做有人格的人就是要求真知,不求假知;要説真話,不説假話;要做真君子,不做假君子,如要做一個整個的人;做人中人;做創造的人.大而言之,陶行知教育學生言行的標準,應該是我們當今整個社會的共同追求。如今在我們的社會上,為了自已能得到眼前的利益,有多少人昧着良心説假話,做虧心事,欺上瞞下,我想,我們每一個人若都能做到陶老先生的這兩點,那我們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和諧、進步的社會。三、“生活即教育”——體現着陶行知教育魅力的藝術“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於工作是受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説“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但這就是整個教育的全部嗎?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5

《國小英語有效教學》讀書心得

暑假裏,我認真閲讀了一本關於“如何確立課堂教學新理念,如何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藝術水平”的書,書名是《國小英語有效教學》。讀完《國小英語有效教學》一書,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感到了自己的停滯不前,我感到我有時的課堂是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我困惑,我苦苦思索。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教育專著中那份鮮活的理念,體會到專家引領的那份頓悟,捕捉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與動態,體會到名師的指點迷津。一堂國小英語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定義為熱熱鬧鬧的師生活動或滿堂灌的教師一個人的口語獨角戲。眾多專家學者明確指出,中國的國小英語教學,是學生對一門外語的學習,而不是作為第二語言的簡單習得。因此,採用直接法和認知法相結合的教學策略,使其在國小英語課堂中發揮最為恰當的作用,讓學生通過一堂課中的經典活動項目,沉澱出他們自身的英語知識和學習能力。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我認為有效教學中的“效”字不僅侷限在課堂中的體現,還應體現在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中、課後的反思中及長期的關注中。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有效的教學。只有這幾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一、 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

課前準備工作通俗的講就是指教師的備課:教具的準備,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任務的佈置,教學環境的設置,以及學生課前應做好的相應的準備工作。比如在教授服飾的課堂上,就要利用學生的衣服來教學,因此,上課前就要求同學們準備好各種衣服。再如為了突出英語學習的氛圍,我們還可以在課後讓學生布置英語角,辦英語手抄報等,讓學生活躍在英語的氣息中。教學設計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它為一堂有效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 首先,教師應當瞭解學生的應有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心理個性年齡特點,並根據學生已有的這些特點確立適當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立目標要符合學生實際並且難易適度,不能過高或過低。

2、 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活動的設計。現在國小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課時緊班容量大的問題,儘管一些專家和有關工作人員在多方努力但至今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這就要求我們國小英語教師更要抓住教材要點,並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從實際水平出發,靈活安排使用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學習風格和學習動機出發,設計課堂環節,既不要太過複雜繁瑣又要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的語言能力有所提高。

3、 學生對課堂所需材料的準備。這部分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相關知識鏈接的準備。比如我們要在新課上將11-15,那麼對1-10的複習和對how many 的回顧就非常必要,這一步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在新課的開始時通過Warm-up來完成。另一部份是對新課所需學具的準備,如照片,詞卡,學生卡片,小組活動的實物等,有些與學生個人情況相關的學具或大量實物教師很難靠自身能力短期準備完成,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新課前準備完成,這樣就可節省課上製作的時間,也可讓學生對新知有個初步的瞭解。

我校的學生,對英語學科應該説還是有很大興趣的,也有一定的語言感知基礎,但由於不同年級的教材之間知識結構安排和培養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別,所以他們的現有知識還不夠系統,因此,課前或新課之初對已有知識的梳理更能發揮其作用,利於新課的開展和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二、 要進行有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

所謂多信息,指的是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外語語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些生動、有趣、幽默的對話和短文,讓學生在愉悦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信息,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激發興趣。隨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聽和閲讀外語語言材料的質和量。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視野拓寬,信息量加大,聽、説、讀、寫的能力大大提高。高密度是指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大面寬。教師講解多,必然減少學生練習、實踐的機會。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激勵學生積極學習,提高外語實踐的密度。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各項外語活動。高密度要求在同一水平的基礎上的教學內容並列和反覆地進行語言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從聽、説、讀、寫各種不同角度展開,以增加外語實踐的量和外語實踐的人數。

快節奏指的是學生學習和操練的節奏要交替緊湊。當然所謂的“快”不是指一味的進度快,而是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學生操練外語的內容和學生輪換操練的頻率要快速、協調。為了節省組織教學的時間,師生之間要達成一種默契,可藉助於一些手勢語、體態語和暗示來表達教師的要求。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都必須用正常語速,用外語提問只説一遍的好習慣,以保持明快的節奏感。

1、課堂教學活動目標要明確

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設計 “Menu” 讓學生“到餐館用餐”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食物的單詞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2、情境創設要真實便於操作,合理分配時間

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國小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國小英語教學中主要有藉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動作(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表演,藉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彙時,我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遊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再如在學習“At the zoo”話題時,我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徵, 並能説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然而,在一些課堂上,有些教師過於注重情境的創設,用大量的時間和語言創設情境。如,有位教師在教授“My clothes”的內容時,設計了開服裝店,買服裝的活動。教師可以課前安排學生分四人小組分別在家裏draw一些服picture帶到課堂上開展活動。但是在授課時教師首先教學生用紙和彩筆在課堂上製作shirt, 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圖片,結果學生用了很多時間製作“clothes pictures”,最後教師匆匆忙忙讓學生用做好的“clothes pictures ”開展clothes shop,進行對話練習。整節課的教學時間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師用了過多的時間進行了非針對教學目標的活動,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降低。

3、 運用手勢喚醒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語言學習與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對語言的充分理解密不可分。強烈的學習動機、充足的學習自信、堅定的學習意志以及大膽的實踐精神能加快學生對輸入語言的吸收和內化,提高課堂效率。有時,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手勢,就能一起學生的注意,是學生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景及生活經驗來理解內化來自老師的語言知識,形成語言理解能力。

4、 簡筆畫讓英語課堂充滿活力。簡筆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之一,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簡筆畫的特點是:構圖簡潔,畫法簡單,隨用隨畫,使用方便。其作用在於有效運用簡練的繪畫語言,幫助學生理解事物的概念,辨析詞義,操練句型和掌握課文內容等,起到化難為易,激發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作用。

5、 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英語課具備了很多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元素,如色彩、動畫及音響等。教師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合理的課堂環境,解決重難點,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英語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既要發揮其容量大、節奏快和感染力強的優勢,又要擺正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位置,做到適時、適度、適量很重要。

三、 課後的及時多樣的鞏固練習作業

雖然國小生對英語學習較為感興趣,但由於課業及家庭等多方面原因,學生課外用於英語學習的時間很難得到保障,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鞏固的過程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給他們設計豐富多樣有能夠起到有效作用調動其積極性的課後作業形式。

1、 基礎型作業。給學生布置與所學知識相對應的聽讀寫作業。如:聽課文磁帶,熟讀課文,練習單詞書寫等傳統作業,對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很重要,是作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要適量。

2、 説一説,演一演。根據所學的單詞和句型,讓學生結組進行對話的創編活動,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小組中進行交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角色,確定內容,既考慮了學生的差異,有可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 畫一畫,做一做。國小英語所涉及的單詞多是實物單詞,尤其是低中年級的單詞,大都有其具體的形狀顏色等外部特徵,而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大多對繪畫很感興趣,五顏六色的彩筆對他們有着無限的誘惑。一次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我們還可以把單詞鞏固作業,設計成繪畫型作業,如單詞卡片的製作,同類單詞一覽表等。

4、 收集型作業。讓學生根據要講的知識或是剛剛講完的知識,收集有關方面的背景、文化、圖片,實物、語音等相關材料,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刻透徹的瞭解。即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又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瞭解掌握。

5、 錄製磁帶,觀看相關英語欄目等。

四、 教師自我的管理

教師也要多學習,多讀書,瞭解各種學習與教育理論。瞭解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動力的挖掘是有效教學開展的關鍵所在,而教師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挖掘學習動力的工具。其實,“有效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成長,實際上也有助於每一位老師更好地發展。這兩點並不是對立的,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教育家的智慧--“教學相長”。歸根結底,這是一種新的“教師文化”的創造。

五、 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

有效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同時,教師須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瞭解新教材特點,恰當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並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絕不能閉關自守、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而寸步不前,要多接觸名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並付諸實施。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待學生必須循循善誘,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6

今天,讀完了《狼圖騰》,書中的精彩內容給我強大的震撼,催使着我寫了這篇讀後感。

《狼圖騰》中的精彩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一個個疑問:當年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狼圖騰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樣的?我們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於是,我們發出叩問:我們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華夏民族的“龍圖騰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對狼的一種崇尚?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狼圖騰》這一部以狼為敍事主體的小説,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千百年來,人們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比如説:起初我以為狼只是喜歡羣居的野獸,憑藉着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

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他們只能去欺負弱小的狐狸、豺狗。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好比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來襯托其他野獸的兇猛、英勇。。然而,讀《完《狼圖騰》隨着曲折的故事情節,我我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是愚昧。這本書,它會為你詮釋什麼才是狼,什麼才是真正的野性,它會幫你揭開那層神祕面紗!

狼,原與狗是一家,但它可比狗少了奴性,多了野性。不會為了嗟來之食而不顧尊嚴的向主人搖頭晃尾,因為狼知道,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那綠瑩瑩的閃着狡黠目光的眼,那四根令人聞風喪膽的狼牙,黑的、灰的或白的並不好看的毛色,那強而有力的四肢和尾巴,構成了——狼。

狼,最兇猛的武器就是它的上下四根狼牙,如果沒有狼牙,狼所有的勇敢、強悍、智慧、狡黠、兇殘、貪婪、狂妄、雄心、耐心、機敏、警覺、體力、耐力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等等一切的品性、個性和悟性,統統等於零。狼牙,是狼的一切,是狼的命。

狼,雖然兇殘,但是母狼卻是母性最強的動物之一。可以為了孩子放棄獵物,可以為了孩子飢腸轆轆,可以為了孩子不惜一切甚至是捨棄生命!

狼,它們是團結的,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月下長嘯,無比淒涼,令人心寒。它是團結的,更是孤獨的、野性的。就算一個人把它從小養大,就算給了它再多的付出和關愛,它最後還是會毫不留情地離你而去。畢竟,自由才是狼的最高宗旨。

狼,它們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羣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鋒?

狼,懂得

知己知彼,尊重每個對手,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所以狼一生的攻擊很少失誤;狼,懂得同進同退,雖然通常獨自活動,但卻是最團結的動物,你不會發現有哪隻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狼,懂得順勢而為,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

狼,是世上第一大兵家,是最有智慧的軍事天才。它們懂氣象,懂地形,懂選擇時機,懂知己知彼,懂戰略戰術,懂近戰、夜戰、游擊戰、運動戰、奔襲戰、偷襲戰、閃襲戰,懂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還會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實現全殲敵羣的戰略意圖。

狼,是草原生態平衡的守護者。説起草原,人們腦海裏的第一幕肯定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湛藍的天空下綠草茵茵,馬兒們豪情萬丈的自由馳騁、無拘無束,牛羊們自由自在的大口大口的吃着新鮮、清甜的綠草。人們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無忌憚的呼吸那裏的新鮮空氣。但又有幾人知道,只是誰立下的功勞?草原上,黃羊、野兔、旱獺等動物的繁殖力極強,對草原的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因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黃羊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因為草原鼠和黃羊數量過多會破壞草原,進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着旱獺的數量,旱獺厚厚的皮毛是蚊蟲寄生過冬的場所。所以狼也間接的控制着蚊蟲的數量。可見。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的昔日美景也就不復存在。然而,可悲的是,由於人為的原因,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着大馬力的吉普車,抗着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裏的草原狼,並樂此不疲。

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費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帶着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那一刻的我覺得狼就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而現在人類做的還不止這些,它們在草原上建起工廠,使得狼等許多以草原為家的動物我生存的地方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但他們同時也愛狼,它們殺狼但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裏文明的起點。那裏人們的歡歌笑語,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着密切的關係。毫無誇張的説,那裏的生機勃勃,那裏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如今蒙古狼已近乎絕跡,使黃羊、野兔、旱獺等動物大量繁殖,所以才導致草原不斷沙化,發生沙塵暴的頻率越來越高。

狼,你身上那與天俱來的優秀特質,離現代文明似乎是那麼遙遠。在草原不斷沙化,冰山不斷融化,莫名的瘟疫不斷蔓延的今天;在火山、海嘯、泥石流、地震頻發的災難面前;在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懲罰,顯得如此渺小和無助的現實中,這些特質顯得更為稀有和可貴。

閲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羣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説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符號。如果不是因為此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的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裏,漠視着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然而狼並不是與中國傳統的真善美能夠聯繫在一起,並且與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相悖,也許在農耕條件下發展的華夏文明,華夏子女永遠不可能將狼作為自己的信仰,唯有龍圖騰才是中國炎黃子孫的代表。狼的貪婪、兇狠、狡猾,無疑我們永遠不能接受。但我們欠缺的,就是狼的精神,正因為我們沒有這種精神,使我們的社會發展有了侷限,我們需要的是一隻狼,一隻現代狼。我們與西方的國家的差距、與日本的差距,無法例舉了。日本跟着中國儒家學了一千多年,卻在世界上默默無聞。可是跟西方海狼才學了30多年就一飛沖天。而中國呢,西方的東西一進來,整個民族就在民族性格上發生強烈排斥反應,如羊見狼,不管好壞,幾乎全民族抵制,從皇帝到義和團,反洋滅洋,結果被列強搶走大片國土,淪為半殖民地……我們必須要思考一下:日本和中國,同樣是東亞黃種,同樣是儒家文化,同樣接受佛教,然而,為什麼日本的維新迅速成功,而中國的維新僅僅百日就被砍了頭?不從民族存在和民族性格上找根源,中國人就永遠掌握不了自己民族的命運。在民族性格上,我們要走出“現代文明狼”的道路。

必須適度地釋放和高超地駕馭人性中的狼性。狼性充滿兇猛強悍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時又充滿瘋狂的貪婪、掠奪和破壞力。人性中的狼性特別像熱核反應,能量巨大,破壞性也巨大,控制得好就能造福人類,控制不好就會毀滅地球。人類整個歷史和中國這段歷史都深刻證明了釋放和駕馭人性中狼性的高難程度:像儒家和封建專制那樣全面閹割和鎮壓民族性格中的狼性,其結果是全民族性格羊性化,落後捱打,死路一條;像法西斯那樣瘋狂釋放煽動狼性,則將把世界變成人間地獄,也是死路一條。只有適度釋放狼性,並採用惟一能夠控制和駕馭狼性的真正民主制和法治,拋棄橡皮圖章式的假民主,這才是中華民族的惟一出路。真正的民主制和法治才是惟一能夠釋放又控制狼性“熱核反應”的現代反應堆。我們渴望一統江河,同樣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國家強盛屹立在世界的頂端,為了這一夢想,我想我們不該拒絕,不能拒絕狼之精神,樹立自己內心真正之圖騰。

狼,你的形象是那麼偉大,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我腦海、心中留下了永恆的痕跡,你是大自然的精靈,是造物主的傑作,你是一個唯美的神話。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7

西班牙語為世界奉獻了兩部偉大不朽的鉅著——塞萬提斯的《堂吉柯德》和這部《百年孤獨》,穿越三百五十年的光陰,隔着那曾被哥倫布征服過的茫茫大西洋遙遙對峙。作者虛構了一個叫做馬孔多的小鎮,描繪了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蒂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説,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正如最初楊修向我推薦這本書所言,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的,而書是本很具親和力的書。

全書的脈絡非常的清晰。一口氣讀下去,讀到奧雷連諾上校冷靜對準備起義的自由黨人説“你們不是戰士,只是屠夫”,讀到憂鬱的意大利樂手克列斯比在瘋狂的彈了一夜的大提琴後割腕自殺,讀到阿瑪蘭塔變態無恥的苟且活着,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姐姐也是自己的情敵編織殮衣,讀到第十七個小奧雷連諾躲過數十年的追殺,卻被家人拒之門外,最終逃不掉額頭被釘死的宿命,讀到那裝滿了兩百節車廂的死屍被倒入大海……會悚然驚覺,經過了開頭幾節的艱深滯澀,寫到這裏已經是酣暢淋漓,彷彿馬爾克斯十八年的悄沒聲息的創作磨練將所有的情節渾然一體,所有的情感在這一瞬厚積薄發不可抑制。我感覺自己似乎身處一個黑暗的隧道,面前是一個似乎無所不知的老太婆,説着自己的往事,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在平靜的語調中娓娓道來。你被每一個情節震撼,但是你能隱隱約約的清楚其實所有的事情都已註定,似乎每個人都被一個線牽引着無法偏離軌道。她偶爾會透露一些宿命的跡象,比如皮拉?苔列娜用來算命的紙牌,奧雷連諾上校對死亡的預感,羊皮紙上的梵語密文;但是,這些宿命的暗示卻被那些自認為清醒的人們當作瘋子的澹語和夢囈,而那些真正清醒的人從中得到的卻是更加無邊無際的絕望和痛苦――發現自己的孤獨和苦難是不可避免,無論你是否努力去抗爭都擺脱不了的絕望和痛苦。讀着讀着,你會被這種悲觀的念頭擊潰,會傻傻的想人生就是這樣,一切的命運都沒法改變,難道這樣就不要活了嗎?人生的意義何在?如何才能擺脱這宿命的孤獨?當我終於讀完這本書,合上之後唯一的念頭就是走出門外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我需要面對陽光來證明自己其實剛才只是做了一場惡夢。雖然走出去之後,我看着屋外的天空,怎麼也想不起到底是上午還是下午,但仍然覺得很幸運,真的是一種解脱,從惡夢裏驚醒的感覺,一種逃離死境的慶幸,一種劫後餘生的喜悦。

《百年孤獨》裏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孤獨者們。

烏蘇娜是第一種孤獨者——天使。她勤勞善良,是母親的化身。她的孤獨是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獨自寂寞。如果是《百年孤獨》這作品還有一絲亮色,讓我對世界不曾完全絕望的話,就是發現了這個老媽媽身上閃光的品質。她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但是卻有着質樸的本色,無論什麼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並且在暮年完全變瞎之後仍掩飾這一點,繼續自己的操勞和回憶。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孫子,打得他滿街亂竄;也能夠去牢獄中探望造反的兒子,雖然對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卻毅然偷偷捎給他一把手槍。她招待兒子的死敵,一位政府的將軍在她家裏吃飯,因為她覺得這將軍人品好,為窮人做了許多好事;她痛罵奧雷連諾上校忘記了自己的承諾,驕傲的宣稱只要他敢殺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來親手打死。我非常喜歡這個總習慣於一個人獨處、一個人回憶的老人,因為她真正充實獨立。她是偉大的母親,更是偉大的孤獨者。

烏蘇娜的大兒子霍.卡迪奧是第二種孤獨者——野獸。他的孤獨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和隔膜。他的身上野性表現得極為明顯,感情也最為熾熱。當他的弟弟奧雷連諾上校問他――當時他們都只有十來歲――愛情的奧妙到底是什麼,他毫不遲疑的回答:象地震!他得不到理解,在和父親的對抗中選擇了隨同吉普賽人的逃亡。然而,數年之後,他結束了流亡歲月,重新回到了家中,重新蟄伏在他憎恨的孤獨之中。當孤獨變成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時,當孤獨已經滲入他的血液時,他竟然無法離開這種孤獨了!

奧雷連諾上校血液中流淌着堅強不屈的因子,也許由於孤獨把他同紛繁的世俗生活拉開了距離,他獲得了一種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的、完全獨立的眼光。他的岳父是保守黨人,想拉攏完全不懂政治的他加入政府,但是奧雷連諾堅定的説:如果一定要選擇,他寧願選擇自由黨,因為他發現保守黨人是騙子,操縱選舉;他的朋友是自由黨,為了發動暴力革命決定採取暗殺行動,準備殺掉他身為鎮長的岳父,奧雷連諾便天天拿着火槍守在岳父的門口保護,因為他堅信“這是屠殺,不是革命”。在他看似簡單的行為中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堅定的信仰。

奧雷連諾上校血液也流淌着桀驁不遜的因子。當政府軍開始殘殺無辜時,他主動糾集了21個年輕人發起了暴動。許多所謂的評論家評論説奧雷連諾是魯莽的發動了戰爭,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爆發絕對是必然。因為孤獨的宿命只有三種,第一種是烏蘇娜那種在孤獨中自得其樂,對她而言孤獨是一種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體驗;第二種是象阿瑪蘭塔那樣生活在孤獨的陰影裏不能自拔,在鬱悶中可恥的墮落和變態;最後一種就是象奧雷連諾上校這樣充分的燃燒,為了不變質而毅然燃燒。其實他何嘗不明白自己的宿命,何嘗不懂得人生的沒有意義,在他和朋友馬克斯上校交談時就悲歎過自己在革命裏沒有信仰,但是他就是不能容忍一個沒有意義的人生,寧願去尋找一個假想來讓欺騙自己。這個假想,對尼采來説,是美學和藝術,是希臘悲劇裏的酒神,對奧雷連諾上校來説,是戰鬥,是推翻政府,是讓工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他的結局如同上天註定一樣走向毀滅。奧雷連諾上校最終遠離塵囂,又躲入了小屋,度過了後來無用的數年歲月。彷彿是經歷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他被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又從偏離的軌道上強行拉了回來。然而,這個時候他的重新孤獨,和早年的孤獨卻有了極大的改變。早年的那份孤獨,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當一切喧囂靜息下來後,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見或不可見的間隔,直達人心的最深處;如今的這份孤獨,是絕望者最後的尊嚴,在最深重的苦難中沒有呻吟沒有哭泣,是復仇者最高的輕蔑,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沒有詛咒沒有歎息。

但是我自己的閲讀時的樸素感受告訴我自己,有許多孤獨者,並不是不懂得愛情。那個意大利樂手,為失去而孤獨,而自殺,他難道是不懂得愛情嗎?在這個家族情慾淹沒一切的漩渦裏,他是一個異數。他的死那麼美,“手腕上的靜脈已給刀子割斷,兩隻手都放在盛滿安息樹膠的洗手盤”,連馬爾克斯都被他的自殺而感動,寫下這麼美麗的自殺場景。其實奧雷連諾上校也不能説不懂得愛情,他對雷麥黛絲的愛,那麼深沉,“使他經常感到痛苦。這是肉體上的感覺,幾乎妨礙他走路,彷彿一塊石子掉進了他的鞋裏”。

在閲讀之後,我所能夠得到的印象仍然是片斷,依然不太清晰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得愛情如此偉大,最終戰勝了一個在家族中延續了百年的莫名的孤獨感。“一種休慼與共的感情”,這是作者留給我們的些微的一些線索。從這個意義上説,孤獨感原來產生於忘卻,如果我們忘卻了自己與他人共同的命運之後,我們就會感到孤獨。

從這個意義上説,孤獨感原來產生於忘卻,如果我們忘卻了自己與他人共同的命運之後,我們就會感到孤獨。從這個意義上,也僅僅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説,20世紀瀰漫着的孤獨感是可以戰勝的,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對記憶的忠誠來實現,記住我們大家生死與共的命運,記住這個世紀來無數加在我們和祖輩身上的災難,唯有記憶才能讓我們大家團結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永不孤獨的傳説才成為一種可能。

馬爾克斯是樂觀的,在刻骨銘心地寫就了布恩蒂亞這個百年孤獨的家族後,他仍舊滿懷信心地認定團結的可能性,愛情的可能性,他讓馬孔多這個孤獨的小鎮最終從地球上消失:“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往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後來馬爾克斯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了1982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拉美文學風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現實主義也藉此書開山立派。

《百年孤獨》一部不可不讀的好書,我們打開它吧,讓它對我們訴説神奇的世界和人生的喜怒哀樂。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8

古典名着水滸傳,是一部不可多得文學奇葩。它描寫了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的農民起義軍,從發生到時發展狀大,最後失敗的全過程。作為這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宋江,有非凡的組織才能與軍事才能。他在梁山上的一個想法,一個決策,直接影響着梁山的末來。特別是全書的後部分基本上斷送了所有的起義成果,可梁山的眾兄弟,還會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他能做到這樣,我們今天,是否能從中得到借鑑。

宋江何許人也,書中是這樣描寫的:“坐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四海之心機。”江湖人稱及時雨。

在網絡人才,使用駕馭人才,宋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一、征服人心,部下效命、死而無怨

宋江用人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劉備能叫諸葛亮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臨死前還精心挑選姜維接班,繼續為劉家赤膽忠心。而他的對手曹操,雖然能征服人才,而不能征服其心,赤壁之戰,黃蓋用苦肉計,闞澤獻詐降書,龐統又獻連環計,鐵鎖連舟,眼看孫劉聯軍就要火燒戰船了。徐庶徐元直,心知肚明,就是不説,操賊早把他的心傷透了,結果曹操八十三大軍毀之一旦,失去了統一中國的絕好機會,要不是華容道上關雲長詢情賣放,自已可能連性命都會丟掉;曹操的另一位部下司馬懿才能與諸葛亮差不了多少,他們父子合夥,不但把曹家的天下奪去,幾乎曹氏子孫殺光。劉備比曹操高明的地方就是,要想征服天下,最重要的是征服人心。“士為知已者死。”

宋江在征服人心上比劉備毫不遜色。他能寬以待人,網絡人才,救人於危,雪中送碳。

晁保正七人,智取生辰綱,事情敗露,官軍來捕,宋江冒險,為其送信,七人順利梁山落草。又為晁蓋一封書信,殺了閻婆惜,宋江偏偏不上梁山顛簸流離先跑到柴進莊上,又跑到孔明孔亮處,又去了清風寨,結識了柴進、武松、孔明、孔亮、燕順、王矮虎、鄭天壽、花榮、黃信、秦明、呂方、郭盛。後來又折回宋家莊被擒發配,發配江州。一路上又結識了,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張橫、張順、李立、李逵、戴宗等一羣英雄好漢。為梁山奠定了人才基礎。

宋江上了梁山之後,禮賢下士,凡是來投山寨的好漢,都親往山上的金沙灘去迎接,真心相待,梁山的隊伍不斷壯大。

梁山發展叫北宋王朝坐立不安,朝庭先派呼延灼、關勝征剿梁山,怎敵過眾人一心的梁山好漢,兵敗被俘,宋江親解其縛,好言撫慰,真心拉其入夥,甚到納頭便拜。沒羽箭張清,飛石打眾將,眾多頭領,被其所傷,被捉後,眾人報仇要殺張清,宋江取酒奠地,折箭為誓:“眾弟兄若要如此報讎,皇天不佑,死於刀劍之下。”眾人聽了,誰敢再言。一場風波,很快就化干戈為玉帛,宋江救人於水火。人們都願意拜在他的腳下心甘情願的為他出力。

“受點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宋江得部下兄弟只要是他的話沒有不聽的,他安排的事沒有不認真執行的。宋江大名府要救盧俊義,石秀不顧個人安危從樓上跳下來,手舞鋼刀殺翻十幾人救出盧俊義,直到寡不敵眾最後被捉,還千賊萬賊叫罵,樑中書聽了也發呆無語。

石秀如此,其它梁山弟兄也能如此。梁山兵精糧足,正在興旺時期,宋徵宗卻下詔招安。招安就意為着結束原來自在的山寨的生活,還要聽朝庭的調遺,可招安大事,是宋江策劃而成的,儘管梁山兄弟很多人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還是跟着宋江受了招安,徵大遼,打方臘。一百零八個弟兄為了宋江十死六七,止剩二十七員將佐返回東京。朝庭又賜宋江御酒,酒中下毒,宋江喝了,怕死後李逵報仇造反,也灌了李逵,李逵自不怨恨,心甘情願與宋江一起共赴黃泉,以報當日知遇之恩。吳用,花榮奔喪,來到楚州南門蓼兒窪宋江墳前,抱頭痛哭一場,雙雙吊死在枯樹上,相從宋江於地下。顯顯赫赫的一百零八個英雄豪傑,似殘花敗葉,凋零飄落,至此招安斷送了梁山農民起義。

招安的後果,梁山弟兄真的看不出嗎?比如智多星吳用,公孫勝、林沖,還有李逵,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等等,可他們還跟着宋江,明明是火炕也願意裏跳,與宋江在一起死而無怨,這就是交人交心呀。

那些用虛偽方法對人,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把一切錯誤歸於別人,用高壓手段,唯我獨尊,不把下屬當人看,當猴耍,自以為得計,但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本帳,春風換秋雨,你所得到的只能是表面的順從,關鍵時會離開你背叛你,永遠一事無成,甚至身敗名裂。征服人首先要征服其心,用人學學宋江吧!

二、寬容與制約

宋江對部下宰相肚裏能撐船,不計前嫌,寬以待人。潯陽江上張橫幾乎治宋江於死地;是吃“板刀面”一刀砍死,還是吃“餛飩圓”扔到水裏淹死。宋江過往不咎,張橫上梁山之後仍然委他為水軍頭領。呼延灼,關勝等原朝庭將領,末上山之前,射殺梁山軍馬,捉拿梁山頭領。歸順梁山後,宋江同樣寬以待人很以重任,成為梁山的中堅力量。在梁山很多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毛病,根本不能求全責備。比如,史進、王英、安道全的好色,時遷的偷摸,李逵的亂殺,宋江都能寬容。對不良品德的容忍,去過去事件的寬容,就是使被容忍者的小辯子牢牢的掌握在宋江手中,叫你不敢坐大,實際這是一種制約。

制約在宋江用人上可見一斑,關勝初上梁山,為了邀功,要去招降水火二將,宋江裝作高興的樣子,叫宣贊與郝思文二將相隨,並在金沙灘餞行。其後又差林沖楊志領兵,孫立黃信為副將前去接應,是接應也是監督。還刺激李逵叫他下山,後又派四人頭領尋找,實際上也是制約關勝。你關勝就是有二心,也難逃梁山佈下的天羅地網。

宋江的制約還體現在梁山的人事安排上,既相互牽制,又相互聯繫,用機構進行管理。以此來維護宋江的權力。比如軍師設兩員,智多星吳用,與入雲龍公孫勝。相互牽制,再加一個神武軍師朱武,共參軍機,到頭來,一切還是聽宋江的。馬軍設五虎將,八驃騎,還有小彪將;步軍頭領十員,十七員將校。水軍分為四寨,八位頭領分別統領。這些兵馬的統帥權調動權嚴加區分。只有宋江才有權調動。下屬間即牽制,又有聯繫,又能開拓進取,形成了一個有秩序的戰鬥團隊。

不要完全無限制的依賴一個人,聽之任之沒有制約,此消彼長。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新的曹操,會把你當擺設,把你當漢獻帝,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

三、善待元老,量才使用,揚長抑短

壯大的水泊梁山,人才濟濟。怎樣量才使用呢?宋江自有他的一套辦法。首先安置好元老派。杜遷。宋萬,朱貴,武藝平平,沒有什麼出色表現。但他們是梁山的創始人。白勝,閒漢出身,沒什麼本事,只是幫助了晁蓋、昊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智取生辰綱。上山之後幾乎銷聲匿跡。宋江那,承認他們的歷史作用,把他們也排在一百零八人之內。叫他們在梁山有一席之地。決不象有些人那樣,不管你過去作出多大的貢獻,今天看你不行了,或老了,就用“莫順有”的罪名忘恩負義把他們除掉或一腳踢開。如劉邦過河拆橋,得天下後,立即把韓信殺了。“以一人之患而絕四海之望。”而宋江的善待元老,妥善安排,使那些有能力的人與沒有出色本領的人,投奔樑前程似錦。涓涓細流,匯成汪洋大海。

凡是有本領的人,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有自已的個性,缺陷。有的甚至還有劣跡。高大完美的人才,是不存的。梁山一百零八個弟兄,宋江對每個人的強項弱點,瞭如指掌。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不求全責備。揚長抑短,讓他們做最能發揮他們強項的事,安排他擔任最能發揮其特長的工作。

時遷,梁山泊排座次居地煞之數。末上山之前,專幹些偷盜跳籬騙馬掘古墓的勾當。人形醜陋,武藝泛泛。上梁山的路上又在祝家店偷雞。引起爭端。晁蓋稱他們:“有辱山寨體面。綁去砍了!”宋江覺得時遷的一技之長是山寨中早晚用的着的人,百般遮擋把他留下。果然時遷的一技之長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呼延灼使連環馬,梁山人馬無法敵擋。只有鈎鐮槍能破連環馬,湯隆獻勾鐮槍,但不會使,只有東京另一位禁軍教頭金槍手徐寧能教授鈎鐮槍,必順賺徐寧上山方可成功。時遷下山,從土地廟大柏樹上年爬入徐寧家中,使出了偷盜絕技,解下樑上皮匣,盜走了徐寧家祖傳賽唐貌雁翎黃金甲。與湯隆配合,引誘徐寧上山,終於徐寧教使鈎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應當説大破連環馬時遷功不可沒。

攻打大名府,救盧俊義,時遷火燒翠雲樓。打曾頭市爬上法華寺撞鐘為號,梁山軍馬裏應外合,曾頭傾刻間土崩瓦解,射死副教師蘇定,活捉史文恭,祭奠天王晁蓋,時遷全憑一技之長立下汗馬功勞。

李逵,手使一對板斧,綽號李鐵牛,黑旋風。作戰勇猛,1.80戰神終極,宋江那,特意安排“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兩面蠻牌標槍飛劍緊緊相隨,左右維護。喪門神鮑旭一旁協助。有這三人,李逵放心作戰,揮動板斧橫衝直撞,排頭砍去,如砍瓜切菜一般,敵人聞風喪膽,小兒不敢夜啼。

宋江用人之長,請看梁山各個職位人士安排,都是在本崗位有專長的頭領擔任。

梁山泊總兵都頭領二員:呼保義宋江、玉麒麟盧俊義。

掌管機密軍師二員: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一同參贊軍務頭領,神機軍師朱武。

掌管錢糧頭領二員:小旋風柴進、撲天李應。

馬軍五虎將五員: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

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八員:小李廣花榮、金槍手徐寧、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沒羽箭張清、美髯公朱仝、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

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一十六員:鎮三山黃信、病尉遲孫立、醜郡馬宣贊、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軍韓滔、天目將彭、聖水將軍單廷、神火將魏定國、摩雲金翅歐鵬、火眼狻猊鄧飛、錦毛虎燕順、鐵笛仙馬麟、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錦豹子楊林、小霸王周通。

步軍頭領一十員: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赤發鬼劉唐、插翅虎雷橫、黑旋風李逵、浪子燕青、病關索楊雄、拼命三郎石秀、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

步軍將校一十七員:混世魔王樊瑞、喪門神鮑旭、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病大蟲薛永、金眼彪施恩、小遮攔穆春、打虎將李忠、白麪郎君鄭天壽、雲裏金剛宋萬、摸着天杜遷、出林龍鄒淵、獨角龍鄒潤、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沒面目焦挺、石將軍石勇。

四寨水軍頭領八員: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浪裏白條張順、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

四店打聽聲息,邀接來賓頭領八員:(東山酒店)小尉遲孫新、母大蟲顧大嫂;(西山酒店)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孃;(南山酒店)旱地忽律朱貴、鬼臉兒杜興;(北山酒店)催命判官李立、活閃婆王定六。

總探聲息頭領一員:神行太保戴宗。

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四員:鐵叫子樂和、鼓上蚤時遷、金毛犬段景住、白日鼠白勝。

守護中軍馬饒將二員:小温侯呂方、賽仁貴郭盛。

守護中軍步軍饒將二員: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

專管行刑劊子二員:鐵臂膊蔡福、一枝花蔡慶。

專掌三軍內探事馬軍頭領二員:矮腳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

掌管監造諸事頭領一十六員:行文走檄調兵遣將石員,聖手書生蕭讓;定功賞罰軍政司一員,鐵面孔目裴宣;考算錢糧支出納入一員,神算子蔣敬;監造大小戰船一員,玉竿孟康;專造一應兵符印信一員,玉臂匠金大堅;專造一應旌旗袍襖一員,通臂猿侯健;專治一應馬匹獸醫一員,紫髯伯皇甫端;專治諸疾內外科醫士一員,神醫安道全;監督打造一應軍器鐵筵一員,金錢豹子湯隆;專造一應大小號炮一員,轟天雷凌振;起造修緝房舍一員,青眼虎李雲;屠宰牛馬豬羊牲口一員,操刀鬼曹正;排設筵宴一員,鐵扇子宋清;監造供應一切酒筵一員,笑面虎朱富;監築梁山泊一應城垣一員,九尾龜陶宗旺;專一把捧『帥』字旗一員,險道神鬱保四。

宋江的這些安排恰到好處,手下的各位頭領將佐,也樂為他所用,這是梁山事業興旺的一個重要保證。

今天,中國可以説是體育強國,體育人才林立。如果出現一位這樣的管理者,標新立異,做出這樣的安排,(有的是無知,有的是故意別有用心)讓聶衞平去打藍球,而且還振振不詞的説,他下圍棋那樣好,能看出很多步,對方怎樣進攻他會算計的到。會提前做出防衞。進攻更不用説,一定會獲勝。讓姚明去下圍棋,藍球場上那樣千變萬化,我們的姚明都不怕,應變能力那樣強,還怕對方嗎?我們一定會勝利的。如果按這種混蛋邏輯去做,王義夫去跳水,伏明霞射擊,等等,我們體育人才不管多麼雄厚,我們能取得賽場的勝利嗎!我們的國家還能富強嗎,我們的前途還有希望嗎!

人才固然重要,而能網羅人才、量才而用、揚長抑短,合理的使用人才的領導人才,更為重要。“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再多,領導者,不是量才而用,揚長抑短,以自已的好惡來決定下屬的命運,用種種理由,廢了手下人的武功,再有能力,才無所用,感到沒有發展空間,對你喪失信心,就會遠離你,你會一事無成。

宋江所領導的梁山農民起義最終失敗,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對北宋王朝抱有幻想,失敗在愚忠上面。失敗在階級的侷限性上。但他真心的對待下屬,他的用人之道。就是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是古人留給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但願我們能從中得到啟迪,開拓進取,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9

《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之作。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歸入“表現主義文學”中。

表現主義文學興起於20世紀初,極盛於20和30年代的德、美等國家。它首先出現在繪畫界,是對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主義畫派的反駁。表現主義作家不滿於印象主義注重外在的客觀事物(如光和影)的描繪,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表現事物內在的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的描寫而揭示其內在的靈魂,要求突破對暫時現象的抒寫而展示永恆的品質和真理。他們深受康德的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強調描寫人們的主觀世界、直覺和潛意識,用特殊手法來反映現實世界。表現主義文學在詩歌、小説、戲劇各領域都產生過一大批有影響的作家。卡夫卡是小説領域的傑出代表。卡夫卡一生寫過不少短篇小説,有許多生前沒有發表過,《變形記》是發表過的。國外的文學評論家在他們的著述中經常論及《變形記》,認為它是20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中一篇頗為重要的作品。它的重要性在於,深刻而尖鋭地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一些帶本質性的問題,譬如普遍存在的人的“異化”現象,譬如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時刻都有的災難感,譬如人與人之間不能理解、溝通的孤獨感等等。

著名外國文學學者袁可嘉先生指出:“現代派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典型特徵是它在4種基本關係上所表現出來的全面的扭曲和嚴重的異化:在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質世界)和人與自我4種關係上的尖鋭矛盾和畸形脱節,以及由之產生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悲觀絕望的情緒和虛無主義的思想。這4種關係的全面異化是由現代資本主義關係的腐蝕作用所造成的,它們是在它的巨大壓力下被扭曲的。現代派文學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也正在於此。”(《外國現代派作品選·前言》第5頁,袁可嘉,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我以為,袁可嘉先生的這一論述是深刻的、全面的,抓住了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本質特徵。循着這樣一種思路,我們來分析一下《變形記》的思想內容。

先看《變形記》中對人與社會關係的揭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應當是部分與整體的相輔相成的關係。但自從有階級以來,這種關係就不斷地處於摩擦、衝突、對立之中;特別是進入資本主義歷史階段之後,隨着工業、科技的高度發展,物質的不斷積累,人與社會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人不再是社會的主人,而異化成了物、動物、非人。正如馬克思給“異化”所下的定義那樣:“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卡夫卡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目睹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特別是他在工傷保險公司工作時,接觸了許多被勞動致殘而一貧如洗的工人,使他認識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窮人的貧困為代價的”,下層人民越來越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正是卡夫卡創作《變形記》的時代、生活背景。18、19世紀的作家一般是從社會人的角度去揭示、批判具體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如專制政體、官僚政治、道德墮落等等,目標比較具體明確。而卡夫卡這些現代派作家,則是從個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個社會,目標是籠統的、抽象的、全面的。這就比現實主義作家的揭露更加尖鋭、徹底。在《變形記》中,主人公格里高爾一夜之間變成了一隻大甲蟲,造成人變蟲的深層原因,就是社會環境的嚴酷和勞動本身的機械、繁重。公司老闆嚴密地統治着整個公司和每一個僱員,祕書主任時刻監督着每一個員工的行動,就連醫生也是一味站在老闆一邊,從不會為員工説話。職業呢?是旅行推銷員,一個“多麼累人的差事”,每天4點鐘就得起牀趕火車,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飲食很差又不定時,由於工作關係,連個知己的朋友也沒有。弄得暈頭轉向,“痴痴呆呆”。格里高爾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環境,這樣一份職業。這環境是具體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絕大多數人所每天面對的。人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逐漸變得麻木、機械、萎縮,成為工具、成為“非人”。人變甲蟲,是多麼荒誕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鋭地表現了社會與人之間一種可怕的“異化”關係。在這一關係中,社會是強大的,而人是被動的、軟弱的。

再看《變形記》中對人與人關係的描寫,這是小説的重心所在。格里高爾在父親的公司破產、全家處於困頓的境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在家裏是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當一個人被人依賴時,他與別人的關係自然會處於正常狀態。但格里高爾一朝成了大甲蟲,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兄妹關係突然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顯示出一幅極端自私、冷漠、殘酷、無法溝通的可怕圖景,親情、倫理之情蕩然無存。格里高爾雖然成了甲蟲,但作為人的思想感情還在。他為不能按時上班而着急,他為老闆要炒他的“魷魚”而焦慮,他為父親暗暗地存了一筆錢而欣慰,他為妹妹明年上音樂學院的事而籌劃,他為今後一家人的生計而憂心……這是一個善良、勤勞、正直、有責任心的優秀青年。但專橫暴躁的父親卻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醜”外揚,要把他趕回房間關起來。他甚至懷疑兒子會對家人採取暴力行為,而恫嚇他、用蘋果砸他,想致他於死命。慈父之愛在他身上已消失殆盡,暴露出來的是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母親對兒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點,她同情兒子遭受的厄運,她不能接受兒子變成甲蟲的事實,因此悲痛欲絕,但她內心已把兒子當作一個沉重的累贅了。更可恨的是妹妹葛蕾特。哥哥最喜歡他,時刻想的是她的快樂、前途,當哥哥最初變形後,她尚能做一點照料工作,如打掃房間、送飯等。但時間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着向父親請求:“我們必須設法擺脱他”,“他必須離開這兒”。並狡猾地辯解説:這隻大甲蟲並不是格里高爾,如果是的話,他就應該“自願跑掉”。這實際是在暗示格里高爾。她還無中生有地説:格里高爾會“要了你們倆(指父母親)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佔領整幢寓所”。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訴,把她內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盡致。格里高爾對一家人的言語行動,並沒有驚詫,也沒有憤怒,而是用一種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態,接受了這種事實。他一邊“懷着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一邊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使薩姆沙一家如釋重負,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風,一身輕鬆出外郊遊去了。格里高爾的死並沒有影響了別人的生活。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維繫人際關係的是金錢、利益,這種維繫一旦斷裂,人與人之間就只剩了對峙、衝突、隔膜、猜忌、殘殺。卡夫卡用冷漠的筆調,描寫了一幅冷漠的人間圖畫。

最後我們來看看《變形記》中對人與自然關係、人與自我關係的展示。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也包括人與人的本性的關係。在人的本性中,既有自然性的一面,也有社會性的一面,二者的結合構成了完整的人性。正是在這一點上,《變形記》表現了對人的本性的揭示與否定,在冷漠、沉重的現實世界中,人已經難以保全自己的本性,人分裂了、異化了,即便你還有意識、思想和情感,但軀殼已變為動物,變為動物的人還是人嗎?這是現代派作家對人的本性的深刻透視。在人與自我的關係上,現代派作家在現代心理學的影響下,對自我的穩定性、可靠性、理性等都產生了深刻的懷疑。認為自我的核心不是理性而是本能(慾望)和潛意識,因此在作品中大量表現人物意識的混沌與虛幻。《變形記》是荒誕不經的,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作家的一場“夢魘”或者一種潛意識活動。小説所表現的是不少現代派作品共同的主題:喪失自我的悲哀和尋找自我的失敗。格里高爾在“累人的差事”和生活的重壓下,已經完全失掉了自我。他想找回生活的樂趣、自我的價值,但徹底失敗了,變成了一隻人人恐懼、厭惡的大甲蟲。大甲蟲是一個絕妙的藝術象徵,它象徵了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異化”處境,它象徵了自我的一種怯懦、逃避和封閉。卑微的小人物是無力同現實抗衡的,他只能躲進甲殼中,忍受孤獨,冷眼世界。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10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為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説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説,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説,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台,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説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着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着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惹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曹雪芹先生對晴雯的態度可以由這首詞看出來,曹雪芹先生認為她是霽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難得,光明磊落,她會壽夭是因為周圍環境的黑暗,可見曹雪芹對她的基本態度還是肯定的。

但是我卻要反過來説一説,因為曹雪芹先生寫這部書時,常是照着本來的面貌還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這個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寫作中仍是寫出了她眾多的毛病,其中當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書裏為了表揚這個擁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會把她描寫成一個先進的戰士,其實呢?她真的有大家説的那麼有思想嗎?錯,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寶玉一樣,一方面,她認識到這種看似舒適的生活其實就有着對她們這樣人的壓迫,但另一方面,她卻是離不開這種生活的,她只能依附於這種生活,離開這種生活回到貧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剛開的劍蘭送入豬窩一樣,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個奴才呢?當然不全是。雖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沒有父母被賣入賈府的,但是她卻被老太太收在身邊,而且還可以將自己的哥哥也介紹進府,後來跟了寶玉,也是房裏數一數二的大丫頭,在賈府的金字塔結構中,這種大丫頭其實就是僅次於主子的二主子。什麼是奴才呢? 在大觀園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媽子,即使就在一個怡紅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頭是聽她們差遣的。這種大丫頭有時權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頭,如果説主人欺負奴才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無奈的話,那奴才之間互相比大小,互相爭鬥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處罰偷東西的小丫頭墜兒時,先掐先打還拿簪子戳,最後就一句話把她趕出去,還讓別人無可辯駁,這中間,小丫頭有錯,但是晴雯也確實是有倚勢壓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態度,也很有鳳姐遺風。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愛寶玉呢?我個人意見,她是愛的。請看,她總是與襲人拌嘴,雖然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慣襲人,但是其中就沒有一點嫉妒嗎?襲人説了句“我們”,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諷刺。她還諷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兩件太太給的衣服就喜笑顏開,但是後幾回,她卻搶着送東西説也要去“顯個好”,寶玉給麝月梳頭時,她躲 在門口偷聽,她其實很多時候都在注意這寶玉,注意着和寶玉接近的丫頭,例如小紅和寶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斷。她曾笑着説“沒什麼我不知道的”就是因為她時時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頭的奴才,她不願卑微的愛一個人,她總想要和寶玉站的平等一點,她不能象襲人那樣謙卑的愛一個人,她有她的特點,有點象野蠻女友,漂亮卻不温柔,襲人曾笑寶玉“每天不挨她兩句硬話襯你,是再也過不去的”,可見,晴雯這種欲擒故縱,以退為進的手段還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麼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強,她能知道反抗什麼嗎?她茫然的鬥爭着,其實都不知道鬥爭什麼,她期望得到的是什麼呢?平等?怎樣的平等?她一個從小生活在富貴鄉中的女孩,也算是嬌生慣養的了,她離開這個富貴錦繡地,她能做什麼?她的苦惱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該怨什麼該爭取什麼,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無法和寶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卻想能那樣,她的最高目標,也不過就是可以成為小姐與寶玉談個平等的戀愛。她的悲劇就是因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遠無法和襲人一樣隨遇而安,於是總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際關係,晴雯為什麼會落得那個下場的,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極度失敗的人際關係,她不能得到上級的垂親,這很正常,即使現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歡這種倔強人的;她也沒法得到下級的好感,她喜歡仗勢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佔先,所以一但事發,一羣人就將她告倒,最後落個被掃地出門的下場。這點在我看來真的不如襲人,襲人遠比她有交際的手段。

淺談幾句,覺得還是辭不能達意啊。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11

《論語》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該書由孔子的弟子編撰而成,現在較為流行的看法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參的學生編寫的,大概成書於春秋與戰國之交。《論語》的主要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之間的一些對話集。我們年輕人讀書,應該做到“讀一部書,該要進一步瞭解此書的作者從事學問,不能只看重材料,若只看重材料,便可不要一部一部書地讀。每一部書應作一全體看,不專是零碎材料的拼湊,不專為得些零碎知識而讀書。我們必須瞭解每一書的作者,才懂得這一書中所藴涵的一種活的精神。”①“文史之學背後,則每有一種藝術存在,或説精神存在,所以我們讀文史方面每一書,必定要讀到此書背後之人。”②因此,我認為,讀《論語》應該先了解一下孔子本人和《論語譯註》一書的作者楊伯峻。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兩位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是個大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説,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説後來成為我國20xx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孔子又是個大教育家。在奴隸社會裏,只有貴族子弟能夠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壟斷了。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官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範圍。據説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學習知識要經常複習,“温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老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相傳,孔子晚年編訂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書》等幾部書,還根據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春秋》一書。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孔子的弟子曾將他的談話和他與門徒的問答,輯成《論語》一書,這成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楊伯峻(1909~1990)語言學家。原名楊德崇,湖南省長沙市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古漢語語法和虛詞的研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譯註方面。在古漢語語法和虛詞研究方面,他著有《中國文法語文通解》、《文言語法》、《文言文法》、《文言虛詞》(、《古漢語虛詞》、《春秋左傳詞典》等。在古籍的整理、註釋和譯註方面,著有《列子集解》、《論語譯註》、《孟子譯註》、《春秋左傳注》等。在這裏我們還必須提到一個人, 楊伯峻的叔父楊樹達,楊樹達是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學家,經文學家,著有《論語疏證》等書,其人對楊伯峻影響極大。《論語譯註》一書影響非常大,曾被香港、中國台灣翻印,日本的兩所大學用做教材。該書譯文明白流暢,註釋重字音詞義、語法規律、修辭規律、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結論在集古今學者之大成的基礎上頗多個人新見。因此,我認為楊伯峻版《論語譯註》應該是瞭解孔子思想和《論語》精髓的一本教為權威的書。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論語》一書,《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語行事,也記載了孔子的若干學生的言語行事。從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我們可以得知,“論語”即為論纂語言的意思。今天我們講的《論語》一書,共有20篇,495條語錄,因此也稱為“論五百”。《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講‘禮’75次,包括‘禮樂’並言的;講‘仁’卻109次。由此看來,孔子批判的繼承春秋時代的思潮,不以禮為核心,而以仁為核心。①但孔子的思想體系還是 “禮”、和“仁”的統一。“仁”是內在的道德體系的最高範疇,“禮”是“仁”的外在標準。下面具體來談一下“仁”,孔子曾説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這句話點明瞭孔子的中心思想,忠即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6·30)恕即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2·2)。“仁的實踐包含了為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換句話説,‘己之所欲,施之於人’。這是‘仁’的積極方面,盡己為人謂之忠。‘仁’的含義並不僅是‘己之所欲,施之於人’,還有另一方面‘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兩方面合起來,稱作‘忠恕之道’”②。另一方面,“仁”在我們具體的生活中又是如何體現的呢?“樊遲問仁,子曰:‘愛人’”(12·22)。孔子説的“仁”就是愛人。但在這裏應該要指出的是,孔子説的“仁愛”並不等於墨家的“兼愛”和西方的“博愛”。“愛人”的人在當時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指士以上的人物,並不包括下層的人民大眾。愛在當時也是有等級的,有差別的。一個人必須對別人存有仁愛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會責任。

下面談談我讀《論語》的一些感想,餘讀《論語》是從20xx年開始的,當時經中國台灣中文大學一教授指導,研讀此書。最初的形式主要是背誦全書,至於進一步理解則是在以後日常生活中去逐步體會。但是由於大多數語句不能及時理解。因此,於20xx年購買楊伯峻版《論語譯註》進行細讀。另同時購買其他幾個不同的版本作為比較參考書。幾年的時間下來,《論語》一本並未完全讀完。這本書總是看看停停、停停看看,當然更多時候還是在於將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作指導。餘讀《論語》,感覺《論語》是一本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要讀的書,古代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可見,《論語》是一本具有人生大智慧和治國的書。讀《論語》並非只是簡簡單單的看一遍,而是需要仔細的去體會其中的真諦,如現在市面上賣得很hot的于丹的《論語心得》,其實就是將《論語》的大智慧生活化,具體就是指導一個人如何為人處事。如此讚揚《論語》,並不是説《論語》中所説的都是好的,其中也有時代落伍的一面。如:《論語·鄉黨》一篇中,就主要是涉及古代一些禮儀方面的事,在今天看來,則顯得比較落伍。再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8·9)這句話被看作是孔子的一種愚民政策,在今天是一種歷史的退步。總之,《論語》對於年輕人做到格物、致知、修身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我談談《論語》對我日常生活的影響。學了幾年《論語》,吾尤愛三條:(1)、“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4·9);(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4·17);(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這三條我認為對本人的人生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時常拿來反省自己。第一條讓我緊記作為一個追求知識的學子不應集中於吃、穿這種粗俗的東西上,而應該一心一意地誌於追求真理、追求知識。即使平常吃、穿得很一般,但我可以樂在其中。做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7·16),“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11)。後一條讓我在看到賢者時,學習其長處,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更新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看到不賢者時,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類毛病,通過這樣一步步的摒棄自己的陋習。第三條對於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大家在中學時都曾經學過。但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學了將近十年,有誰真正的去體會過着一句子,並在此後中應用過。我曾經説過《論語》是一部具有人生大智慧的書,如果每個人一生都能堅持做到“論五百”,必可以成為一代聖人、一個完人。退一步講,即使我們一生之中只堅持做到幾條精闢的“論五百”,我相信這對我們的人生也有巨大的改變。第三條與前面的第二條在某些意義上有相似的地方,這説明孔子本人也很注意這一點,孔子並非聖人也,其人也是在不斷地向賢人學習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説,更應該如此。同時,這一條也教導我們這處理人際關係時,不應存在孰人優秀孰人不優秀的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第三、我談談《論語》與國際關係,更確切的説法應該是儒家與國際關係。《論語》是儒家的集大成的作品,其中也藴涵了不少人性善的思想,儒家提出要以“王道”來治國。“王道”即聖王之道,即是靠道德教誨和教育來貫徹的,王道的力量來自於道德教化,相信“人人皆可以為堯舜”。中國的法家則認為聖人治國是不是要使人人都自覺行善,而着眼於使大眾不能作惡。儒家認為要靠禮樂和道德,而不是靠法律和刑法來治理百姓。而法家在這方面正好與儒家相反。可以看出,儒家代表的是理想主義,法家代表的是現實主義。在中國歷史上,儒家一向指責法家卑鄙、粗野,而法家則總是指責儒家書生氣、不切實際。①理想主義並非不好,在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治國其實還是靠道德與刑法。可以説,道德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而刑法只是防止社會不退步的力量。因此,理想主義在治國方面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在當今世界,中國提出了“和諧世界”的概念,這無疑反應了理想主義的色彩。雖然,表明上看“和諧世界”是很難以實現的,但從長遠看,若整個世界都向這個方向前進,若干年後,當我們的後人從整個世界的歷史體系再來看這個問題時,定能發現當時的人在處理問題時具有了何等的智慧。當下的國際關係就相當與古代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處於一種無政府的狀態了,理想主義在當時雖不起什麼大作用,但仍然是不可少的。

最後,我想説年輕人學習《論語》不應侷限於何地、何時、何書。對於《論語》的學習應該是一生的,不應該侷限於任何地方,在這裏我們可以學習歐陽修的“三上”,即“枕上、廁上、馬上”隨地都可以學習《論語》、思考《論語》。同時,也不應侷限於任何時間,隨時想起,隨時都可以思考《論語》,學習《論語》。另外,學習《論語》也不能侷限於任何版本,因為任何對《論語》的釋注、解説都只是一種解釋,其譯文通常只能表達一種含義,而《論語》本書可能還有其他層次的含義。原文是提示性質的,譯文則做不到這一點。每個譯者都認為其他譯書不夠滿意。無論一個譯本如何力求完善,它總是不及原書。因此,我認為,應該多看不同譯本的《論語》,待自己熟悉之後,再認真思考《論語》原文,得出自己的理解。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12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xx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根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從今年9月開始,我校將用半年多的時間,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校校委會已經就如何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行了動員和部署。這些天來,通過對科學發展觀的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對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有了進一步準確把握,思想上進一步統一,認識上進一步深化,行動上進一步增強。下面就本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談些心得體會。

一、進一步認識和把握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我國三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強調指出,“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於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的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世界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就必須抓好“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發展”這一第一要務,必須是科學的。

二、以科學發展觀推動教育工作新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一項重大的政治活動,要充分發揮好黨總支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做好精神領會,紮實組織好、開展好學習實踐活動,切實做到行動落到實處,效果明顯突出。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學習上採取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的方式,組織好全體黨員讀好《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一書,深入帶動全體黨員和廣大教職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不斷推動我校科學發展觀學習新熱潮,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提高全體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實現科學發展觀深入廣大黨員頭腦,進入靈魂,化為行動,實現我校“人人學先進,組織新發展”的新突破。

實踐活動為抓好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機,針對思想不解放,因循守舊,缺乏開拓創新、幹事勁業,視野不開闊,自我滿足,自我欣賞,缺乏進取精神,對工作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學習願望不強,素質提高不快,工作作風不紮實,工作不落實等存在問題進行清除解決,進一步增強黨性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提高教師凝聚力和戰鬥力,推動黨總支工作核心引領、輻射全校的新發展。

三、以科學發展觀促進校教師工作有新突破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要樹立好“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新理念,重視和關心教師生活。充分發揮教師“橋樑”作用,讓教師在學校“大家庭”中感受組織上的温暖關懷,不斷提高教職工幸福指數,鼓勵教師關注學校發展,出謀獻策貢獻力量。要切實把科學發展觀核心理念融會到實處,認真開展好“溝通與共識”活動,積極聽取教職工心聲,及時送上組織温暖,開展教師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增強教師愛崗敬業、樂羣奮進的精神意識,將人心凝聚統一到謀求學校又好又快發展的教育事業上來。

四、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好實際教育教學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既要講究科學,又要謀求發展。首先,樹立好“以生為本”的理念,繼續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為人師者角色,更進一步融入教育教學,發揮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角色新定位,積極營造融洽、平等、民主、協商的課堂氣氛,努力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理念融入課堂新突破,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敢於創新和探究。其次,要在“教書育人”的職責上下真功夫,在實際細節上滲透體現,不斷紮實工作,切實提高教科研水平,進一步改變工作作用,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重塑教育者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無私奉獻,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精神融入實際工作當中去,着力提高推進教育教學科學發展,着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實際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着力解決學生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促進和諧幸福校園新發展。

在全民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情況下,國小教學也不落後,我校全體國小教師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學校是引領社會發展與文明的機構,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創建和諧校園是全面樹立和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戰略部署。而和諧的校園是由一個個和諧的課堂構成的。教師則是在校園中創造和諧的使者。對於老師來説,和諧的課堂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是一切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於新教師來説,更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而,探索有效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策略是教師實現和諧課堂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教學策略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優化課堂教學行為能帶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髮展,和諧校園氛圍。

但是,我們的教師中還存在着教學策略意識不足,普遍缺乏對教學的整體思考,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有效的、科學的教學策略體系,在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上還存在一些盲目性。因此,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對課堂的和諧進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為了讓老師們,特別是新老師,能夠更好地選擇和運用教學策略,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我校為老師們舉行了“生命自覺策略論壇”。論壇上,教師們採用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方式,針對一個個課堂問題,提出了一條條既科學又實用的策略。

比如,針對如何讓孩子學會傾聽這一問題,要採取什麼策略。要想讓孩子傾聽,首先老師的話題要生活化,其次就是語言要有感染力,表情要豐富。而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如果孩子精神不集中,可以使用讓孩子複述的方法,讓他把剛才老師或同學説過的話複述一遍。

而對於不遵守課堂秩序的孩子,老師就得從一開始就跟孩子明確好課堂常規。何為課堂常規?課堂常規就是在老師要求學生做好的基礎上,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督別人,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良好的課堂常規能讓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師生共享教學效果。課堂常規就是要看細節、抓細節。國小教育其實就是細節教育。另外一個,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在要求學生實行某項活動之前,明確地給他指令,能讓學生更有效地完成老師所要求的任務。溝通是解決問題、轉換學生問題的最重要方式。要允許學生犯錯。並且讓學生感受到你無時無刻的關注和愛。多與家長溝通,為家長提供比較專業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和家長都信任你。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班級特點,制定有效的課堂常規訓練方案,並長期實行訓練,養成習慣。

對於忘做作業,不做作業,不交作業的學生,我們又得采取另外的策略。對於懶惰的學生,採用留堂、個別談話的方式。給他能勝任的事情做,調動其積極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我們還可以嘗試分層作業與獎勵作業的辦法;同桌檢查作業的方法;優差生交換作業本寫的方法;記錄作業表現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與家長密切溝通,聯繫,爭取家長支持,對家長進行指導,在家裏強制性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而在知識學習上,我們又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很多老師都覺得,在課堂上教授新知識的時候,總是會有幾個同學老是學不會,老師着急,弄得學生也緊張了。其實,學習知識像滾雪球一樣,需要不斷的複習,不斷的鞏固,我們不能奢望學生在一節課裏全部掌握所學的知識,他今天不會,那麼我們明天上課之前就複習,再不會,再複習,這樣堅持下去,他肯定能學會並且掌握得很牢固的。

這一條條科學的小策略,能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更和諧。但是,不論是什麼策略,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同時,一旦決定使用一種策略,就要不斷訓練學生,讓學生適應老師的策略;一旦策略不適合,應該馬上改變;策略在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問題,我們要根據問題開發出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創建一個和諧的課堂。而老師們在使用了這些課堂小策略後,都有很深的感受。

特別是我們一年級的教師,感觸更深。她們説,一年級的小朋友自制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教學中一直為在一年級培養良好的課堂習慣而努力,但是教師發現如果課堂本身沒有麼吸引力,那麼再努力培養課堂習慣也無濟於事。所以讓老師最頭疼的是每次講評試卷的那一節課,學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老師的評講上,而在於自己的試卷或別人的分數。為了讓學生們讓真聽我評講和更正,我屢屢停下講評來強調紀律,但效果不佳。後來經過教學策略論壇的名師指點,低年級評講試卷時,應用投影儀評講,而且不能先發學生的試卷,讓學生看着投影評講完試卷再發。評講時,為了激勵學生認真聽講,可以叫學生回答,答對的同學在黑板上加分,而且可以在試卷上加分,這樣學生就安靜下來,積極聽講了!這個方法在一年級很適用,很有效!

而英語組的老師也説,學生喜歡新奇的東西,更喜歡逞強表現自己幫助別人。如何使學生們在跟讀光碟的過程中充滿期待和熱情,是一大難題,否則就會造成機械跟讀。在學習了策略論壇後,我採用了光碟跟着學生讀的方法。鼠標指到哪個單詞句子,學生就讀,讀對了,我就點擊讓光碟播音。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而且很有成就感。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而對於老師來説,則是要“以生為本”。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只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在與一個個鮮活的靈魂對話,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教育的。因為正如魏書生所説的:任何學生都有“兩個我”組成。不做作業的“兩個我”分別是,一是“懶惰、拖拉的我”;二是“想做作業的我”。走進學生的心裏,就應該幫助學生找到“想做作業的我”,並使“這個我”的形象越來越明晰地出現在學生的心中。和諧課堂是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和諧課堂的使者是老師,而和諧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和諧發展,我們才能真正創造出和諧的大校園。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13

讀罷紅樓,心裏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説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着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説到這,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

還有要説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説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裏麼面對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男人,管他什麼金玉良緣,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根本不用問就知道,是包二奶奶的寶座。可是我又不禁反問,難道世上真的有喜歡孤獨的女人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黛玉的更令人歎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麼愛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歎惋的吧!

再有就是,妙玉,晴雯之類了。妙玉雖以“檻外人“自稱,然而青春芳齡的她,卻難做到出家人應有的置身紅塵外,無情無慾清淨無為。寶玉過生日,她會送上粉紅信箋,上面寫着“檻外人妙玉恭肅遙祝芳辰“,寶玉則是經岫煙授意回帖“檻內人寶玉薰沐謹拜“,這一“外“一“內“,看似調侃,朦朧中也藴涵着幾許情意。可惜寶玉對妙玉即便有情也是敬重之情居多,偶有世俗之情一閃而過他也會當作是一種罪過,惟恐褻瀆了聖潔高貴的俏麗女尼。這便是妙玉的悲哀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惹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晴雯是不是真的不愛寶玉呢我個人意見,她是愛的。請看,她總是與襲人拌嘴,雖然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慣襲人,但是其中就沒有一點嫉妒嗎襲人説了句“我們“,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諷刺。她還諷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兩件太太給的衣服就喜笑顏開,但是後幾回,她卻搶着送東西説也要去“顯個好“,寶玉給麝月梳頭時,她躲在門口偷聽,她其實很多時候都在注意這寶玉,注意着和寶玉接近的丫頭,例如小紅和寶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斷。她曾笑着説“沒什麼我不知道的“就是因為她時時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頭的奴才,她不願卑微的愛一個人,她總想要和寶玉站的平等一點,她不能象襲人那樣謙卑的愛一個人,她有她的特點,有點象野蠻女友,漂亮卻不温柔,襲人曾笑寶玉“每天不挨她兩句硬話襯你,是再也過不去的“,可見,晴雯這種欲擒故縱,以退為進的手段還是有用的。但是,她的人品難得,光明磊落,剛直不阿,在大觀園的環境中,終是沒有容身之處,説實話我非常喜歡晴雯這個角色的性格,不説喜歡她的原因是,愛情的吸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我想擇偶是不是要找晴雯這樣的人呢呵呵,考慮中……

至於湘雲與寶玉的關係,我一頭霧水。説來史湘雲,乃是周汝昌老先生的最愛。我想是因為湘雲兼有黛玉的才氣和寶釵的大度吧!“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湘雲的結局到底如何,雪芹先生沒有寫完,“雲散高唐,水涸湘江“一説,湘雲因麒麟由妙玉周全,最終與寶玉結為連理。一説,湘雲夫婿衞若蘭死後,史府抄家,湘雲淪落風塵。寶玉和湘雲的感情是很微秒的,我這個凡夫俗子是不可妄自猜測的。

縱觀紅樓夢,這塊石頭沾染的胭脂味還真不少。愛情的產生有一千種開始,但結局卻只有兩個,而是曹雪琴的高妙之處就在於,愛情的產生有一千種開始,結局去都是紅顏易老,人去樓空。説老實話,我真有點幸災樂禍了。但是反過來想一想,這又是一部悲劇,我細讀一些中外文學名着,大凡流傳下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悲劇。從卡西莫多到寶玉,從羊脂球到阿Q,以致於今日泰坦尼克中的傑克和露絲,都是悲劇人物。正義戰勝邪惡只能在動畫片中存在,沒有哪朝哪代的讚歌流傳下來。特別是中國的《水滸》,《三國》,《紅樓》都遵循着開業艱難後,強勁攀升,接着平穩走勢,最後直線下跌的原則。這又恰與工商管理碩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產品發展規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規律又彷彿與此緊密相連。一種文明當其躍上頂峯就必將走向衰亡。的確,照現在的環境發展,人類終究有個盡頭,難道這是宇宙亙古不變的定理嗎難道這是繼柏拉圖哲學中“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論之後,又一種新模式那麼如此説來,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的愛情,是真正的空中樓閣,遙不可及,幸災樂禍之後,就剩下獨自悔過了,呵呵,年長的老師曾經説過,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積。我們所追求的不一定是我們可以真正得到的,所以,蘇東坡的“一蓑煙雨任憑生“生活態度真是值得我們認真的思考……

5000字的讀書心得 篇14

又是一屆新的高一,面對新的學生常常有很多感想。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別最奇妙最千變萬化的事情。世界上任何變化,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科技的……樁樁件件,都會發生蝴蝶效應,都會對教育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所以,教育總是變化的。同時,教育也是最堅韌最牢固最不會變化的事情。萬物改變迅捷,人性進化緩慢,教育因此萬變不離其宗。為提高自身素養,積極參與書香校園建設,本學期拜讀了朱永新博士的大作——《致教師》。

談到教師,人們會説教師這個工作好,輕鬆、待遇也高;朋友們會説: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很多時候,大家對教師職業的評價都是過於神聖化。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書中這樣寫到:歸結為神聖,會過於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容易導致神化和苛求,動搖了紮根於現實的堅實基礎。”讀完這句話,我的心裏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這種感覺讓我有了讀下去的慾望。

還記得自己剛站走上教育崗位時的手忙腳亂和經歷的挫折,一度曾使我信心受挫。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奮鬥20xx年了,但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仍然充滿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裏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我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於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對社會有貢獻的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教師是什麼?教育學上已有答案,不過仍然有很多人還在探究。毫無疑問,教師是份生存的職業,平凡中彰顯偉大,普通中藴藏幸福。

教師的偉大,人們往往歸結為:奉獻和犧牲。我們都渴望自己變得“偉大”起來,都希望被肯定,被讚賞。但我們的內心卻非常牴觸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因為我們不是神仙,我們生活在真實的土地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精神領域,我們有尋找幸福的權利。

教育歸根結底是人和人之間發生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給學生的生命帶來不同。教師的生命價值、人生意義在於,我們不僅僅把教師當做謀生的職業,還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着別人的生命。在從教生活中,我們需要尋找一個了不起的好老師符號,賦予自己一個自由心靈的軀體,勇敢、大膽地帶着智慧去面對困難和挑戰。簡言之,教師的幸福感首先來自於信仰。

《曼德拉傳》塑造了一個人類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師説:“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受過20xx年的牢獄之災,歷盡磨難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説:“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然在獄中。”這樣強大的心靈的形成離不開苦難和痛苦中的掙扎,更離開不了對生命執着的愛。

愛,不論在何時總比恨來得更加自然。教師這個職業的底色依舊是她。有了愛,教師才能有能力欣賞這條道路上的沿途風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峯,才能擁有強有力的武器去改變世界。有了愛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猶豫,不後悔,才可能真正擁有夢想。

愛是一種信仰,把教師帶到幸福的身旁。

我們繼續探尋,以教師的現實生活為基。我們看到一部分教師:生活太平淡,沒有刺激;生活太機械,沒有情調;生活太繁雜,沒有成就感......昨天這個孩子逃學了,今天這個孩子打架了;昨天市領導來檢查,今天教育局領導來檢查。我們在擔驚受怕、囉嗦累贅、手忙腳亂中漸漸地對教師工作失去了信心。我們繼續探尋,我們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師:生活美好,精彩紛呈,富有生命,樂此不疲,魅力無限,樂商十足。原來,他們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和瓶頸當做獲取巨大快樂的墊石,他們努力地挖掘教師職業的內在美,把教師當做事業來做,全身心投入。他們一直相信:穿越艱辛,自然收穫美麗。

朱老師把教師職業大致分成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陶行知先生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幾個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達到第一種境界。做第二種老師,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踐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師不是表格和評選程序測量出來的,而是每年教師節有多少學生還記得給你打電話、發短信、送鮮花、寄賀卡。做學校驕傲的老師,實屬不易,你不在學校的時候,學生想你,同事領導念你,這樣的老師一定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這樣的老師令人敬佩!當然,做到這一點的老師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很重要。第四種老師,是於人於己都會創造故事和傳奇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歷史上有,當下也有,未來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旮旯處出現。

教師如何享受職業生涯帶給我們的幸福感覺?左拉説:“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爾納素夫説:“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拉美特利説:“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脱妄念並使自己擺脱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歷史名人對幸福的解讀很多,總歸:幸福應該是在創造中的,幸福應該是在服務中的,幸福應該是在研究中的,幸福應該是與別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師的幸福來源於創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

如何做到創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朱老師告訴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終身學習,努力成為有特點、有個性的教師。不必超越學生,但必須努力做一名讓學生崇敬的人。唯有成長,才有幸福。

“一個人學會了閲讀,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你前進的腳步。”“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教師要實現成長,必須進行專業閲讀。朱老師經常説的一句話:“不善於讀書學習的教師,總是拿着一張教育的舊船票,每天重複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賺多少錢,也不是為了當多大官,因為這些東西你是帶不走的。”人生為一大事而來——看風景。行萬里路,通透自然風景;讀萬卷書,品味精神風景。肉眼能看到的風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財富是精神的,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唯一能帶走的是精神的財富。

朱老師説:“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作為教師,要樂於選擇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更要專注於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書;要樂於重温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更要專注人文和科學。每本書都是一部傳奇,教師要善於閲讀傳奇人物、故事帶給我們的震撼。當然,我們必須接觸管理,我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不能僅僅學習如何做一名老師,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總之,閲讀也要像牛頓説的那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嘗試從“優秀到卓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當你覺得閲讀效果並不理想的時候,思考顯得尤為重要。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説:“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隻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隻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如何才算是善於思考?朱老師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思維的深刻性。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非把問題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維的敏捷性。機智果敢地處理問題;三是思維的靈活性。對待學生要隨機應變;第四,思維的獨創性。“不唯上,不唯書,不人云亦云,不依賴別人的思想和原則,不尋求現成的解決方案。”朱老師建議我們與學生一起進行專業寫作。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

蘇格拉底説:“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所有的成功都與痛苦相關。但是,不是經歷痛苦就會鑄就成功。“如果僅僅是淚水,痛苦只會滋生軟弱,迅速乾涸。只有經過咀嚼、反思、徹悟,痛苦才能夠成為精神的財富、人生的養料。記錄這樣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記錄着一首關於生命的雋永史詩。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讓每一天成為永恆。”人是一顆會思考的蘆葦,只有內心的自覺才是教師走向成功,樂於教書,提升認同感的必經之路。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師説的:所有的環境都能產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難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師告訴我們:許多人經常埋怨自己的條件不好,條件不夠,其實,所有的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們自己就是環境,就是條件。完善自己,挑戰自己,就是在改善環境,就是在創造條件。不要等別人為你提供機會,而應努力為自己創造條件。

做教師,要靠毅力,靠恆心。從心理學的規律來説,人的意志的強弱、恆心的大小往往與克服困難的大小成正比,這是意志活動的一條規律。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堅守在普通教育這條道路上更為重要。人人都有成功的慾望。朱老師提供了“吉祥三寶”促成教師的專業發展。一是專業閲讀。沒有閲讀的教師永遠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名師;二是專業寫作。寫作的過程是總結、歸納、剖析、反思與提升;三是尋找專業發展共同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羣人才能走得更遠。”

教師可以不是詩人,但不能沒有詩意的生活。朱老師寫的一首小詩,我特別喜歡!

教育是一首詩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動不安的靈魂裏/有一個年輕的夢。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風化雨的課堂裏/有一臉永恆的笑。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裏/有一顆母親的心。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創造/在探索求知的叢林裏/有一面個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智慧/在寫滿問題的試卷裏/有一雙發現的眼。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承傳文明的長河裏/有一條破浪的船。

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尋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師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意義上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英雄”教師作為原型。就像李鎮西老師的人生榜樣、職業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我們先從讀優秀教師的作品開始。朱老師在《致教師》中特別提到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尼爾的《夏山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學校》等作品。尋找生命的原型,傾聽內心聲音的引導,更加從容的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做好老師!朱老師在作品中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師每天面對的不一樣的學生,或外貌美麗、或乖巧聽話、或聰明能幹、或長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實這些詞彙都是我們給孩子們貼的標籤。對於受教育者來説,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使者。朱老師告訴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着與生俱來的力量,知識有待於教育來發掘和喚醒。”“只要老師不放棄,孩子才不會自棄。協助無力的孩子挖掘潛力,協助迷失的孩子發現自我,正是教育的價值,也是教師的意義。”

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朱老師通過《致教師》告訴我們: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懷、眼界、努力、思考、學習決定未來,説大一點就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決定未來的孩子。他真誠地期望,教師學會關注窗外的世界,關注教科書以外的東西,關注正在劇烈變化的社會,關注國家的大事情,為培養祖國的脊樑而奮鬥。

幸福是人類的永恆追尋,對教師而言也不例外。為了幸福,我們樂於做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緣由。

標籤: 讀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776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