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水滸傳》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通用3篇)

《水滸傳》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通用3篇)

《水滸傳》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 篇1

寒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我夢寐以求的《水滸傳》,我見了興高采烈。於是,只要我一有空就津津有味地《水滸傳》,裏面的英雄好漢各不相同的性格,深深地打動了我。

《水滸傳》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通用3篇)

其中好爽的武松使我記憶猶新。比如説,他路過井岡山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店小二的勸阻,喝了好多酒,又跑去井岡山打死了老虎,他真是勇敢,而且臨危不亂,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

在生活中,我們平時遇到了困難之後,許多人都會退縮,這樣是不行的,一個人若是一輩子被困難嚇倒的話,是一輩子成不了大器的,我們要努力去面對,這樣無論成敗與否,只要放手一搏就能得一絲希望。所以一個偉大的人必定是一個不怕困難的人。

但是,只靠這一點點是決定不夠的,我們面對困難,不僅要勇敢,而且要鎮定自若,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克服困難。武松面對氣勢洶洶的老虎並不是一下子把它打死,而是邊打邊想辦法,最後才成功。所以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並不能魯莽草率,應該仔細觀察事物,然後考慮一會兒,在做出決定,這樣成功的機率就大大增加了。

武松的成功靠的是智勇雙全,兩者缺一不可。只有有這兩方面的本領,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能超越自己,成為一名偉大的人。

《水滸傳》這本書真的使我懂得了不少道理,讓我認識到足智多謀的吳用,武功高強的林沖,心胸寬廣的宋江……

《水滸傳》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 篇2

在線讀書闖關拆盲盒、線上朗讀比賽、作者拍視頻推薦好書……在第26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自治區圖書館推出了一系列線上閲讀活動,通過網絡將閲讀帶來的愉悦分享給了更多人,讓每個人的閲讀邊界延伸得更遠;也通過網絡將閲讀引發的思辨彙集在了一起,讓人與人之間思想交流的距離變得更近。在這“遠”與“近”的變化之中,閲讀所帶來的正能量通過線上在不斷地延伸拓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閲讀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閲讀,我們不僅收穫了豐富的知識,還在文字的世界裏獲得了精神上的滋養。今年2月初,武漢方艙醫院中一位患者躺在病牀上捧書閲讀的圖片一時傳遍網絡,有網友表示“看到了文明的力量”。當時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抗擊疫情的日子裏人們心中多少都會有些焦躁不安,然而這位患者卻以一種淡定無聲的行為,詮釋了閲讀所能夠給人內心帶來的安寧與強大。這張讀書的圖片通過網絡,將這種無聲的力量傳遞給了千千萬萬網友,傳遞出了堅定的信心和滿滿的正能量。同樣,在世界讀書日,自治區圖書館舉辦“我見證,中國力量”主題朗讀活動,匯聚抗擊疫情的聲音,凝聚抗擊疫情的力量,努力發揮出閲讀能讓人們不懼孤獨、勇敢前行的積極作用。

關於閲讀,有一個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你有一本書,我有一本書,如果相互交換閲讀,我們每個人就擁有了兩本書。知識的擁有量會因為分享而不斷地增長,在網絡時代,線上讀書活動更以便捷的方式和幾何倍數的傳播效果放大閲讀分享的效應。比如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各類閲讀平台都會邀請相關知名人士在線“推薦一本好書”,這些推薦書目往往涵蓋國際國內,有經典也有新作,有文藝類作品也有科技類書籍,通過網絡的傳遞,關於這些好書的信息往往會傳遞到比預想中更遠的地方。

閲讀一本好書,能給予我們啟迪,在字裏行間中還能獲得難能可貴的理解和共鳴,“尋找共鳴”就是閲讀和網絡的結合點。比如一直很受讀者喜歡的“線上讀書會”,使得天南海北的讀者在同一時刻為同一本書交流探討成為可能,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當下,它更是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拉近心靈距離、碰撞思想火花的極佳方式。

和自治區圖書館一樣,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書店和網絡閲讀平台通過開展各類線上讀書活動,提升人們的閲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豐富讀者的閲讀體驗、拓寬讀者的閲讀眼界。如果説閲讀是個人通過書本與世界的鏈接,那麼線上閲讀活動就是將千萬個個人通過閲讀連接在了一起,進一步在線上放大閲讀的正能量,網絡空間作為人民羣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內涵必將更為深遠,空間必將更加清朗。

《水滸傳》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 篇3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正式向全世界宣佈至今已21個年頭,在世界範圍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這個緣起於西班牙一個浪漫愛情傳説的節日,其主旨宣言也很像西方婚禮誓詞,“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閲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其實,這段宣言核心意思就是“死也要讀書”,真不如中國“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總結得堅決徹底乾淨。

然而,在迎接這愛情般美好的節日之際,伴隨着莫名的興奮,總有些許揮之不去的尷尬。興奮的是全社會特別是各類大中國小,因為這個節日又要掀起倡導閲讀的新熱潮;尷尬的是,身在大學校園,卻時常感到閲讀的熱情能“淡得出鳥來”。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邢定鈺向中央領導彙報該校“悦讀經典計劃”,談到該項計劃的實施改變了南京大學以前“文科學生缺少科學素養、理科學生缺少文化素養”的狀況,受到媒體的熱捧。説實話,要讓人完全相信該計劃實施幾年就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也很難,但倡導與實施“悦讀經典計劃”的正確性與必要性的確不容懷疑。理由很簡單,對大學生來説,必要的閲讀規劃與指導,永遠都不是多餘的。

常聞“開卷有益”,意即只要是讀書,總沒有壞處,讀書總比不讀書好。這本沒有錯,但在今天信息傳播技術高度發達而閲讀內容良莠不齊的背景下,如果不加選擇,很可能開卷無“益”,甚至開卷有“害”。尤其對大學生而言,讀書更不應漫無目的、隨性而為,因為大學生讀書必須考慮到一對現實的矛盾關係,即閲讀時間的有限性與閲讀選擇的無限性。大學時光是特定階段的青春歲月,有限而寶貴,除了學業和必要的大學活動所需的時間,可用於閲讀的時間比較有限,倘若沒有閲讀規劃、計劃,沒有閲讀指導,想要有效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科學與人文素養是很難想象的。同時,從大學生閲讀選擇的自由度看,又具有無限性。大學生羣體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與便捷條件——擁有藏書豐富的大學圖書館。但是,當一名大學生走進圖書館,面對滿目古今中外各類圖書(包括電子圖書),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如何使有限的讀書時間發揮效益,無疑還需要幫助與指導,以尋找到一條符合自己實際的有效讀書途徑

可即便找到了“途徑”,仍然不夠,還需要大學生喚醒自己內心對閲讀重要性的認知,還需要大學校園崇尚閲讀的濃郁氛圍的涵養。這看起來好像是“內因”與“外因”的關係。但審視今天的高校校園,分析諸多高校出爐的閲讀報告,便可看出:即便是啟動“內因”,喚醒內心的認知,也首先需要“外因”充分發揮作用。學校的重視,教師的引領,圖書館的指導,學院甚至班級社團等層面的規劃、推動等,都顯得不可或缺。但有理由相信,一旦大學生朋友體驗到閲讀的價值如邢定珏院士所言“能夠彌補個人的科學素養與文化素養”,就一定還能體驗到,閲讀能從根本上讓自己獲得精神的成長,豐富人生的底色,讓心靈獲得安放之所。如此,“世界讀書日”可能就不再那麼讓人興奮和尷尬了。其實,讀書是很個人的事兒,沒有什麼理由。一定非要找個理由,餘秋雨説得就挺好:讀書的理由是擺脱平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jlqy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