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弟子規》讀書心得(精選20篇)

《弟子規》讀書心得(精選20篇)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

《弟子規》我閲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弟子規》讀書心得(精選20篇)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地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説:“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誨,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裏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後,我會有事無事地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説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瞭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麼説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於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着要端正,説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於和不願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後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3

《弟子規》是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之一,記得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開始誦讀《弟子規》。當時班主任陳老師帶着我們在早讀課上誦讀《弟子規》,要求我們逐段過關,最後把全文背出來。到現在我們還經常誦讀《弟子規》。

《弟子規》告訴我們,按照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誦讀《弟子規》能使我們感受古人的孝順,時刻以這些經典話語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學會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試着為父母和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

《弟子規》中的很多思想深深地影響着我。孟子説:“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教會了我:在父母和長輩叫喚我的時候要立即迴應,叫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和長輩對我所説的,我要專心聆聽,態度誠懇地接納。“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教會了我:犯了錯誤時能夠改正錯誤,就等於沒有做過錯事一樣。假如犯了錯誤而加以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比如,我們班裏有些同學因口角是非打架後被老師抓住了,他們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是非常錯誤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句話對我的感觸也是很深的。以前我早上起牀的時候總是想多睡一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學完《弟子規》後,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起牀,我都能一骨碌就爬起來,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上學。我學會了“惜此時”,注意做事的效率。

我不僅要把《弟子規》學好,更要把《弟子規》的警示名言運用在生活中,做一個關心、孝順父母和長輩的知書達理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4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十二個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這四句,這四句話的意思是:當你在路上遇到長輩時,要馬上向長輩打招呼、敬禮。當你要向長輩問問題,但長輩正在跟別人講話或思考等時候,我們就要在旁邊等待。這四句話也讓我改變了許多。以前,我要問老師一個問題,當時,老師正在和其他老師講話,我總會叫道:“老師老師!”直到老師聽到為止。但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比如:當我要去找王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老師正在和家長講話,我就在旁邊慢慢的等待着老師。

《弟子規》好似是一塊魔鏡,找出了我自生的缺點。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5

弟子規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特別是其中一句;“冬則温,夏則清”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基本禮儀,還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後面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講黃香温席的故事吧!過去漢朝的時候,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當他九歲時,已經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蚊帳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趕走吸人血的蚊子,讓父母好好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暖,讓父母睡得暖和。於是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京城,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有一次早上,我沒有看見媽媽在廚房裏做早餐,在衞生間也沒看見她,我着急了,跑到了媽媽的房間裏,發現媽媽正躺在牀上,雙手捂着肚子,氣色也不太好,我問媽媽:“媽,你怎麼了?”媽媽小聲回答我:“我肚子疼!”我聽了,忙説:"媽媽讓我來吧!"説着趕快到我的房間拿了一個“暖手寶”遞給了她,還給她換了一牀厚厚的被子,然後再燒了一壺水,並拿出一包“茶,10分鐘,水燒開了,發出“嗚——嗚——”的響聲,我在媽媽的杯子裏倒了小半杯開水,只要等開水變温我就可以給媽媽衝藥了,等開水變温的時間大約要5分鐘,在這5分鐘裏幹什麼呢?對了,去教媽媽怎樣才不會讓肚子痛的祕訣吧!我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了媽媽的牀頭説:“現在是冬天沒有暖手寶會冷的,再説你的被子又那麼薄,算了,我的暖手寶給你吧,我再買一個!媽媽只是微笑着點頭,並沒有説些什麼。我看了看手錶,過了6分鐘了,我急忙把藥衝好,遞給媽媽,媽媽肚子好了後,不斷的誇我説,你讓我體會到了“冬則温,夏則清。”

孝心是幸福的基石,只要將它拿去,幸福之屋就會倒塌。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6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對你來説可能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對我來説它是一盞啟明燈,時時刻刻叮囑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來自《弟子規》這本書。

我的性格很倔強,總惹父母生氣。有一次我和媽媽頂嘴,她説一句我還一句,氣得她掉下了眼淚,晚飯也沒吃。我卻堅持自己沒錯,拒不認錯。最後還是爸爸出面,給我講了很多道理,又勸了媽媽我們才和好如初。《弟子規》中講到“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看到古人都是這樣孝順父母的,我感到很慚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媽媽就起牀為我做早飯,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學習,陪我練琴,滿足我各種各樣的需求,而我卻總是讓他們生氣傷心,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更要把這些美德代代相傳,使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7

《弟子規》裏面有許多道理。這些道理,會讀會念,沒有用處,最重要的是會做。

做子女應該孝順父母,我們只有一個爸爸、媽媽,從我們出生時到現在,他們都在很辛苦地把我們養大,並且希望我們成才。平時爸爸媽媽對我們嚴格,其實是爸爸媽媽對我們的一種愛。

如果我們任性而為,容易出錯,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心裏面要記住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處處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

除了孝順父母,做人還要誠實守信。開口説話,一定要做得到。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花言妙語,更不能使用。

《弟子規》裏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8

《弟子規》共分為總敍及其它七大部份,分別列舉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規範和禮儀,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學習它首先對孩子們是必需的,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祖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厚德則中國才會更加興旺發達。尤其是德,如果孩子沒有德,縱然他(她)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將來也未必會成為社會的棟樑。其次,作為大人,學習《弟子規》也是大有脾益的。

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好孩子,俗話講“打鐵尚得自身硬”,何況是為人師長。而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社會普遍強調和遵循的都是急功近利型的競爭模式和發展思路。若以這個作為行為準則,有利可圖的,大家就爭先恐後、趨之若鶩;沒名沒份的,大家都退避三舍、恐及其身。那麼久而久之,在利益面前人們將道亦無道;大而推之,則國將不國。

所以就大人和孩子一塊學習《弟子規》來説,我覺得倒不失為一次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不斷進步的有益嘗試。大人自己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每一條都和孩子一起學,一起做,不論孩子説什麼、做什麼,大人都堅持原則不動搖。久而久之,孩子必將在學習生活、待人接物和尊老愛幼等方面有一個可人的進步。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閲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説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9

《弟子規》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閲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悌”,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信”即誠信待人,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泛愛眾”即眾人平等,不分族羣、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當他人有困難時,應儘自己的全力去幫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親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最後是“餘力學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值得我們全心全力去研讀,讀書的時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不恥下問,要心平氣和,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讀好書並從中取得最大收益。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 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0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屬於傳統蒙學讀物中面世較晚,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一種讀物,這本書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等幾個部分,特別講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學了《弟子規》,我學到了先做到孝敬父母,與兄弟姐妹互敬互愛,日常語言行為要小心謹慎,對人要有誠信。我也要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要有禮貌,多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要養成好的習慣,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在背後議論別人,談論別人的缺點。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和待人的禮節,我很喜歡。

《弟子規》我閲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説:“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

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他的意思是:父母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以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在現實生活中,上面的我都沒有做到。可是,從這一分一秒開始,我要孝順爸爸媽媽,如果,犯了錯誤,我一定會主動認錯。不管爸爸媽媽罵、打我,我都不會抱怨。因為,爸爸媽媽都是在叫我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還教會我做人不要驕傲自大,要謙虛。大個比方吧,比如,他考了100分,卻在驕傲地炫耀,另一個人也考了100分,卻坐在位置上,甜甜的笑了。這就是驕傲和謙虛的區別吧。還有一句話叫“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道理也讓我深受啟發。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2

我喜歡的經典作品很多,有法布爾寫的《昆蟲記》,蕭紅寫的《呼蘭河傳》,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等等,而我最喜歡的應該是清朝李毓秀寫的《弟子規》。

《弟子規》依據古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是教導人們為人處世的規範。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講述了做人處世的準則。

要説認識《弟子規》,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爸爸陪我看了一部關於傳統文化論壇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師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還有兩位七八十歲高齡的老爺爺。他們中有企業家,大學教授,醫生,菜農,學生等各行各業的人士。大家都用淺白真誠的語言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和變化講述了出來,揭示了許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動。原來這些都是他們學習和落實《弟子規》的教育後產生的變化。我被他們真誠的語言,無私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所以我對爸爸説我也要學《弟子規》。於是爸爸找來了《弟子規》,我們一家一起開始了《弟子規》的學習並逐步落實。

在《弟子規》中,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規範。以前媽媽叫我,我聽到了都懶得答應,經常惹媽媽生氣,讀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後,我就再也不那樣了;“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説開口説話,應該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於欺騙與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這成了我和同學之間交往的重要守則,使我們的友誼更加深長,因為我知道要對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負責,我和同學之間常常互相幫助,患難與共;《弟子規》還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長輩,鄰里兄弟之間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我決心把《弟子規》中的道理更多的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也希望所有的同學都喜歡這部經典作品,因為我相信它會讓我們一生受益!

的花朵。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3

幸福是什麼?朋友的一個微笑,是幸福;兒女對父母的一聲問候,是幸福;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只要我們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擁有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在現今的社會,由於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他們被家長寵愛,導致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嚴重,從而導致了許多問題,大手大腳花錢,和父母頂嘴,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打架,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沒有責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學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難。

我們家長的教育,既要教給孩子知識,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孩子學會禮儀,有禮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的發展。讓孩子學會感恩,對於身邊人的幫助,要有感恩回報之心,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温情;讓孩子明白“事雖小,勿擅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點點滴滴注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言而有信,説到就要做到,養成責任心,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承擔,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以後,都能有所承擔。

通過《弟子規》,我看到了一種温馨和諧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規裏那樣去做,將會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長,並且也將擁有一個安寧和諧的社會。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4

讀弟子規有感!讀弟子規有感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規》所吸引,這冊小小的書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查了《弟子規》作者李毓秀的資料,翻開他的的創作目錄,竟有數十冊之多,什麼《學庸發明》、《四書正偽》、《水仙百詠》等,可是其中流傳最廣,名聲最大的就是《弟子規》。《弟子規》全文僅僅1080個字。為什麼它能使我百讀不厭呢?是它,教會我如何尊重別人———要孝順父母;是它,幫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守信;是它,讓我學會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問題———要仔細。記得第一次打開《弟子規》,我便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驚呆了,原來我國古代早已把這種行為作為第一規範了,可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樣,之前媽媽叫我,我經常不迴應。

媽媽叫我幹活,我也經常不理不睬。從看到這句話後,我就徹底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媽媽很高興,別人也誇我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繼續往後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現在大多數家庭和我一樣只有一個孩子,平常自己總是獨霸一方。一旦放假,問題就來了,我和表哥無論大小事務互不相讓,吵架、打架變成了家常便飯,媽媽、爸爸對此頭痛不已,讀了這句話我才懂得我們兩人“兄道敵,妹道兇,兄妹爭”就是不孝的表現啊。是啊,我倆吵架、打架的時候,媽媽、爸爸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來勸架,這不是給大人添麻煩嗎?從此我就儘量剋制自己了。比如前幾天姐姐罵我很難聽的話,我本來準備馬上回擊,可還是忍住了。事後我跟姐姐講她説的不對,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讀書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讀書時眼在書上,嘴也在念,可心經常飛到九霄雲外。自從讀了這句話,我就開始在學習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而是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寫字、上課認真聽講。就是因為這樣我的學習效率才大大提高,以前做作業總是需要半天甚至還得熬夜,現在只要不到1個小時就夠了,剩餘的時間我就可以鞏固今天學的知識了。《弟子規》教會我的東西太多了,每當我讀起它,就會想起衞老師課堂上講過的話“現在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結果孩子們成了龍,卻沒有成人。”既不孝順,也不與他人好好相處。我相信,我讀了《弟子規》,肯定在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捷徑。我同樣相信,每個讀《弟子規》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國家的棟樑。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5

《弟子規》是國學經典的一部分。假期中,我和媽媽一起誦讀、理解,真的是收穫不小。

“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在《論語》中就讀過,是這樣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應該怎麼做。

“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告訴我們要不斷的反思自己的行為,做一個見賢思齊,道德高尚的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告訴我們學習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運用。

《弟子規》教我們做一個有孝道、有道德、有誠信、善學習的人,真是讓人受益匪淺。我記得曾在中央12套“第一線”欄目中看過這樣一個節目《遲來的愛》,講的是海南某監獄的事情,這個監獄在對犯人進行改造中,不僅僅限於政治學習和法制教育,而是從人的洗心動念處入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教育植入監獄的勞動改造中。他們選擇的是《弟子規》,誦讀經典與“親情幫教會”的開展,觸動了服刑人員內心的道德律,讓服刑人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或許就是“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觸動了他們的內心吧。

不過,《弟子規》中也有我覺得不妥當的,比如説:“邪僻事,絕勿問”、“不關己,莫閒管”,我覺得就是現在説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人做事這樣子總是不好的。媽媽説:國學經典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的理論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都有所指導,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根據現在的情況進行思考,批判性的學習接受,也就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看來誦讀《弟子規》,不能一味的死讀死記,還要動腦思考,活學活用呀!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6

這一陣子,我們一直都在背《弟子規》。裏面有不少的真理,簡直可以説是經典之作,但是再偉大的東西也有不對的地方。

我認為它裏面有很大部分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這裏,前兩個可以説是正常的,應該的。可是,最不怎麼樣的就是:過猶待,百步餘。大家都知道,當今社會,節奏比較快,時間非常寶貴,但“弟子規”就有這個問題:路上看到老年人必須看着他走遠,而且必須看年長的人消失在地平線上,才可以行動。這麼一來不就亂了嗎!我不管古代生活是怎麼一回事,但我絕對知道:這樣的規則在現代世界,就是不適用。可我還要記住一點,這只是它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還可以…….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7

《弟子規》的學習對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在班級管理方面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首先,《弟子規》是依據聖人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每一段語句都是三個字,既押韻、好背、琅琅上口,又不乏童趣。讓嚴肅可敬的規矩變成一種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直擊心靈的是兩個字“孝”和“教”.”“孝”是我的立身之根,“教”是我的立業之本,理解這個根本,就向“做一名優秀而幸福的教師”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學生也不例外,只有學生學會了感恩父母,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通過解讀本節內容,讓學生學會恭敬順從父母,體諒父母的艱辛,化孝為其動力,提高學習成績。

《弟子規》中的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現在的國小生,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8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9

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寬宏大量……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歸功於《弟子規》,它給了我很大的收穫。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突然間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懶洋洋的隨口應了一聲,繼續看着動畫片,對媽媽喊:“媽媽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媽媽生氣了發了火我卻才會去把衣服晾好。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悔不當初!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不應該隨便浪費時間。它不會隨着你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而停留;不可能當你在貪玩的時候而等你。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充分合理利用時間。不要讓時間從我們眼前匆匆流過。

讀《弟子規》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它好像另一個我,讓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惡習以及學習中的缺點,也對我以後的人生做了一個鋪墊。

雖然《弟子規》中有許多的“規矩”,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就會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只不過有些“規矩”做起來卻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每一句並且認真的去做,那給我們帶來的不是一點點的快樂而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讓人刮目相看也會成為祖國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0

俗話説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説説《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麼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儘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麼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範,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範,不要以為事小而可以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文章

標籤: 弟子規 讀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jxq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