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通用5篇)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通用5篇)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1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具有“戲劇藝術的荷馬”美譽的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他出生於雅典一個富裕的工商業主家族,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該部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忒拜王室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通用5篇)

在閲讀的過程中,故事情節的複雜嚴謹而又和諧事實讓我感到心驚膽戰、驚心動魄。他繼承並充分表達了希臘藝術創作的的一個重要原則,即人與命運的衝突,以及人對命運的無可把握。整個家族的不幸命運追根溯源其實是因為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在流亡伯羅奔尼撒的時候誘拐了珀普洛斯的兒子律西波斯,致使這孩子自殺身亡,於是神靈降怒於忒拜家族,神諭昭示其子將會弒父娶母。毫不知情的俄狄浦斯完全身不由己,因為在他出生之時,他就被命運不=不幸的掌控,越是努力逃避越是走上命運為其安排的人生軌道,越是想擺脱束縛,則越是被命運之手抓得牢靠,這樣無力地反抗讓我心痛卻仍感無奈,甚至疑惑希臘的悲劇藝術家為何這樣執拗地相信命運並這樣無比虔誠的描繪命運的不可抗拒性和神祕性。與此同時我想起了曹禺的一部劇作《雷雨》曹禺老先生肯定是受到過希臘悲劇的影響過的。周樸園、侍萍、瀿漪等人都是被命運嘲弄的人。周樸園在外人看來掌握着其他很多人的命運,他逼迫繁漪吃藥以示他對整個家庭的控制,以及其權利和地位的不可侵犯性。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掌握別人命運的人,卻越不能把握的是自己的命運,越是努力掙脱命運的安排越是深陷命運之神可怕的羅網不可自拔,這與《俄狄浦斯王》在對命運之謎的探討上是何等的相似!

但是讀完《俄狄浦斯王》我一直在想命運到底是什麼?在古希臘他是某種外在的神祕力量的象徵,是人民無法控制的自然和社會。然而索芙特勒斯的偉大之處恰在於它不但寫出了人與命運的矛盾衝突,也寫出了人類以自身的力量和頑強不屈的意志敢於同命運作鬥爭並且無可畏懼,毫不悲觀怯懦人類不屈的抗爭的靈魂在這一時刻彷彿越發顯得高大了。正如魯迅先生所説“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也使得該部作品閃耀着崇高悲壯的美學光輝。

《俄狄浦斯王》中有一個關於“腳”的謎語,即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在忒拜城外的懸崖上設迷攔考路人:“在早晨用四隻腳走路,當午兩隻腳走路,晚間三隻腳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的用不同的腳走路的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是“人”,而對於他自己卻猜不中,即在自身的不可捉摸。沒有固定的立足點沒有確定的本質,身份變幻莫測,命途多舛---這就是人類尷尬的生存處境。而人類的偉大在於在諸多不確定中從不放棄前進,從古希臘人在德爾菲阿波羅神廟裏刻下“認識你自己”的箴言,兩千多年來人類堅定不移的向命運之門叩問,追求探索的輝煌歷程都足以成為雖有生物膜拜的楷模。

記得這樣一句話;“命運全在拼搏,奮鬥就有希望,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放棄努力。”藉此勉勵所有在人生路上不甘屈服,勇往直前的人,如果命運是最美的女神,那麼你將是挑戰命運之時女神臉上最美的微笑!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2

王菲唱“有生之年 狹路相逢 終不能倖免 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頗有種宿命式的傷感。掌心的紋線素來被當成關於命運的指示,當然也不過信者有之。中國的路線,倒是更多強調人力的偉大,單單從一部部大團圓收場喜劇就可略見端倪,好人沒好報是要六月飄雪的。

而説起命運的強大,似乎沒有哪部作品比《俄狄浦斯王》更經典,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了。“如果真的註定是悲劇,無論怎樣的意志也不會逆轉結局,這就是生活。如果允許發揮意志,卻註定般地走上了悲劇的結局,這就是宿命。”在一位朋友的博客裏看見的這段話,竊以為用來形容俄狄浦斯的命運再恰當不過。

閲讀作品時,我們無不為俄狄浦斯的英雄形象嘖嘖稱道,他英勇智慧,求真務實,誠實且有責任心。然而最致命的是他擁有常人無法匹敵的自由意志,不肯屈就命運的抗爭精神。

為什麼要把這些普通人追求的罕見品質説成最致命的?

因為正是如此強大不屈的意志,一步步推動着他悲劇命運的前行,給站在所有榮耀權力幸福頂端的他,華麗麗澆下一盆冷水,然後狠狠推下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説起可憐來,俄狄浦斯倒也不見得就真那麼衰。至少生命裏是有過幾次逆轉,遇見過幾個貴人的。第一次,他被鐵絲穿過腳踵棄之荒野,因為一個預言而首次遭受人生如此大劫的他像白雪公主一樣,幸運得碰見了不忍下手的執行命令的牧羊人,於是得以逃過一劫保住了小命。第二次,他比白雪公主更好運,撞見的不是隻有七張小破牀的七個小矮人,而是輾轉從忒拜城執行牧羊人手裏到了科任託斯牧羊人家裏最後竟兜了一圈被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收養又做回了王子。故事一直到這裏,話説走黴運路線的俄狄浦斯總是人品大爆發,雖年幼無法抗爭總算也連連過關,被動接受着生命的祝福。只不過在結局看來,這樣的恩賜也不過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命運的捉弄戲劇欲。

而其後,似乎更多的出於他想要對自己命運的強勢掌控,卻讓悲劇發展更加迅猛。他離鄉背井(對於當時不知道實情的他而言),為了一個再現的預言,用自認為遠離就可避免的方式去抗爭。似是力的相互作用一般,用越是大的力氣去牴觸便越是狠狠得撞上。離城的路上便實踐了預言裏弒父這一環節。而後來到忒拜城破解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並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以為終於逃脱命運,在另一個新的地方大展宏圖,開始新的生活了,結果兜兜轉轉不過還是在命運安排裏。至此,預言一一應驗,而當事人仍不自知。

假如沒有天意人情的配合,俄狄浦斯在預言出現的第一刻就該被親生父親親手結果而不只是被廢了腳,就不該遇上偏偏不忍心的牧羊人,就不該還被國王收養,就不該在另一次預言面前選擇離開科任託斯回到忒拜城。

靜待歲月,任命運掌紋緩緩而去,不知又會有怎樣的情節。

前半部分預言的應驗,有人力外的某些靈異力量的推動,更多的是主角專屬的英雄主義光環相助。後半部分,就不得不提那句“難得糊塗”了。這裏,對真相的追逐,終於將俄狄浦斯的高尚推到了最高的一個點上,然而同也正是他風生水起人生的峯迴路轉。所謂無知者無畏,如果他不是英雄,不是有那麼多英雄情節的規規矩矩,非要不顧周遭的傾力勸告而對真相一究到底,實踐了的預言又能奈他何。話説有這個如果,不如説如果他一開始就倒黴到底死掉了,也就沒有後面的悲不悲的了。所以説,這種如果式的感慨還真是毫無建設性的。

最後,承命運的戲劇化,如此一個看似完美的好男人,一無所有,半生潦倒。只不過,悲劇是命運的,走過的路卻是自己的。站在重在參與的角度來説,一出生就應該死去的那個他和走了這麼一段坎坷榮耀路途的那個他,我還真不能斷言哪個更悲劇。幸不幸福,觀眾大多喜好以結局來定。最後,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得生活在一起了,是喜劇;結尾,俄狄浦斯失去妻兒,被奪去英雄光環,自殘雙眼自我放逐,得此下場,是悲。而其實,將人生長度分成三段,成長段,發展段,收尾段。難免,他走了這麼一大圈,又回到了原始的結局,但是他站立的高度與一直站在結局等着一成不變的人,又不是一個水準的。

不知道這樣講是不是越説越亂,或許又要扯到類似價值觀的問題,不過就個人而言,悲則悲矣,卻是值得的。真要去譴責命運的玩弄心思,它也不過是看底下人類如何掙扎負隅頑抗卻不知前局已定,終不能倖免,玩得是人類面對安排命定內容的無奈、憤恨、不甘情緒。逆來順受的人,沒意思。不氣不怒,不將所謂的不公放在心尖看得有所謂的人,似乎還可以惹起命運被反玩弄的不服和氣餒。

如此説來,還是靜待歲月吧。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3

《俄狄浦斯王》書裏有評論説它是在探索人和命運關係的神話中最為驚心動魄的故事。讀完之後真的覺得很驚心動魄啊,不過是不是最我就不知道了。

俄狄浦斯為了逃避命運的魔爪,身為王子毅然離開王宮四處流浪,第一次自我放逐:他以解除天災,為民除害為己任,義無返顧的追查兇手,眾人企圖阻止他,他卻力排眾議,決不退縮。可惜卻在不知不覺中觸放了人類文明社會的禁忌,由一位賢明的君主變成了殺父娶母的罪人。每一次的逃避都使他更加接近命運的軌道,他努力避免着,卻無法改變命運。

冥冥之中操縱我們人類命運的到底是什麼,在古希臘,就是原始初民無法控制的自然和社會,它高踞於人和神之上,主宰一切,不可抗拒,難以捉摸。到底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或許人只能在定數和命運的這個空間之內去創造和建樹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吧。我們要以有限的生命對抗無限的困苦和磨難,這是生存的永恆的悲劇性。

或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努力奮鬥。你的命運是怎樣的?沒有人能知道。你的命運是誰主宰的?不知道,但你應該成為其中的一員……..

把握命運,靠的是…….自己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4

歌隊是古希臘戲劇中的重要角色,是悲劇的原始成分,歌隊合唱在早期的許多作品中佔有很大比重,不僅構成了舞台形式美的一部分,也通過參與劇情、提問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劇情,在必要時候扭轉戲劇劇情,調整戲劇焦點,提示劇情走向,鋪墊情緒來引導觀眾情感走向。既是敍述者,又是評論者,也使戲劇效果達到最大化的催化劑。

從戲劇形式方面來看,《俄狄浦斯王》中歌隊是以兩種身份出現的,第一種是普通歌隊形式,進行戲劇開場或中場的合唱來渲染戲劇矛盾和情感,另一種則是以個隊長個人身份出現與俄狄浦斯等戲中角色對話,引領劇情發展。

從內容上看,整部戲中的歌隊和歌隊長,都像戲劇矛盾一層一層解開神祕面紗的幕後推手,正如小説裏無所不知的敍述者。例如在主人公俄狄浦斯與克瑞翁爭吵時憤怒時表現的憤怒並且譏諷,在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弒父娶母落魄時憐憫卻又理性。總的來説,是個睿智的觀眾,也是戲劇如靈魂般的幕布。

歌隊第一次出現是進場歌的吟唱,一共三曲六節,呼籲雅典的守護女神雅典娜、阿波羅和他的姐姐女獵神阿爾忒彌斯解除這所往日平安的都城現如今所面臨的災難,把瘟疫之火吹到城外。在這之前,是俄狄浦斯面對祭司帶領的一羣乞援人時對國家受災的無奈與痛苦——“我瞭解你們大家的痛苦,可是你們雖然痛苦,我的痛苦卻遠遠超過你們大家。”並告訴大家已找到了唯一挽救的辦法,他讓他的內兄克瑞斯去了福玻斯的皮託廟上求問解決辦法,克瑞斯帶回來福波斯的指示:清除城內污染——殺死城邦原來的君王拉伊俄斯的兇手。劇情由此拉開序幕,主線變成了查找城內污染。歌隊的唱詞包含抒情意味,同時也能看出劇作中神的崇拜是主流思想,“為了解除這災難,宙斯金色的兒女啊,請給我們美好的幫助。”呼應着俄狄浦斯和眾人的心底願望,將開場時人們只為解除災難這一祈禱用抒情的高亢的方式引起觀眾的共鳴,為這座城受到的災難而悲痛。這是順理成章的一次吟唱,情感追隨式的最普通的共鳴體。

接着是作為個人的歌隊長與俄狄浦斯對話,歌隊長建議把同是先知的預言者忒瑞西阿斯請來打聽清楚一切,忒瑞西阿斯告訴俄狄浦斯他自己就是他要找的罪人,惹怒了俄狄浦斯。歌隊長的對話在第二場中是與克瑞翁的對話,他試圖減輕克瑞翁的憤怒,卻未能如願,於是説“他從宮裏出來了”帶出了俄狄浦斯的上場,引起了接下來俄狄浦斯與克瑞翁吵得不可開交,又在衝突最激烈時説“我看到了伊俄卡忒斯從宮裏出來了”,給伊俄卡忒斯的出場一個合理的過渡性的説辭。在第三場中,伊俄忒卡斯已經明白了俄狄浦斯的確是自己罪孽深重的兒子、現在的丈夫,而俄狄浦斯卻並不明白執意要繼續查,她衝進宮,歌隊長説道“往後為什麼在這樣憂傷的心情下衝了進去?我害怕她這樣閉着嘴,會有禍事要發生”。這三處是典型的例子,正是歌隊形式上的作用,劇本本身的一個觀眾,有猜測,有疑問,對話對象就在眼前,也只能隨主人公、隨觀眾一起猜測劇情。歌隊張是推動情節發展的臂膀,每個轉折點都有他含蓄、預言般的話,無論是引出新的角色穿插在矛盾當中,還是給觀眾一個友情提示。

歌隊的第一合唱歌,表明預言者的話讓他們不能同意,但也不能否認,在沒有證實預言者的話之前,不能譴責俄狄浦斯——“我們看見過他的聰明,他經得起考驗,他是城邦的朋友,我相信,他不會有罪。”不難看出,這是大部分觀眾的心聲,劇情至此充滿疑惑,但俄狄浦斯一直以來的聰明負責的形象讓觀眾不能接受他就是弒父娶母的污染,觀眾是感性的,但歌隊又恰當的表示了“這也是有可能的”這一隱形觀點來為觀眾的感性打出警語,讓觀眾在衝突中能保持思考,對戲劇有更具體的理解和判斷。第二次合唱卻是譴責俄狄浦斯對克瑞翁的傲慢態度,“傲慢產生暴君……願厄運為了這不吉利的傲慢行為把它捉住。”歌隊的立場是中立的,如果觀眾的天枰隨着感情起伏,那麼為了使之平衡就必須有歌隊的吟唱之詞。第三合唱歌歌頌了喀泰戎山,劇情發展到這裏,歌隊已經感覺到事情不妙,但他們的憂慮被俄狄浦斯自慰的話打消了,想象着俄狄浦斯的母親是喀泰戎山的仙女。這種與劇情並不和諧的快樂語調讓人覺得突兀卻滿含最後一點期盼,從而達到真相大白,高潮最激烈的的效果。第四和唱歌悲歎了俄狄浦斯的悲慘命運,與進場曲一樣滿含抒情,令人在感情的大起大落中感受悲劇的命運帶來的痛苦。“我為你痛哭,像一個哭喪的人!説老實話,你先前使我重新呼吸,先在使我閉上眼睛。”悲劇的痛苦表現到極致,觀眾在這樣的渲染中更加動容。這就是全劇的四個合唱,把劇本分成了五個階段,情感魅力卻絲毫不減,詩歌一樣的唱詞使感情更加濃烈,俄狄浦斯在一切勸阻的聲音中一意孤行一步步走向悲劇墳墓,唯獨如此,造成的悲劇效果才是無以復加的,這就是其獨特的魅力。

退場一節中歌隊長彷彿成為了主要話語人,之前在俄狄浦斯身上的苦難並沒有結束,歌隊長為我們帶來了消息——拉伊俄卡斯自殺,俄狄浦斯用金別針一針針刺向自己的雙眼,悲劇還在繼續——“但如今,悲哀,毀滅,死亡,恥辱和一切有名稱的災難都落到他們身上了。”

俄狄浦斯問“我這不幸的人哪裏去呢?我的聲音輕飄飄的飛到哪裏去了?命運啊,你跳到哪裏去了?”歌隊長答“跳到可怕的災難中去了,不可教人聽見,不可教人看見。”這對話發人深思,悲劇是命運的不可逆轉所帶來的已經不用質疑,歌隊長雖伴着哀歌為命運哀悼,卻更加理性,“你最好死去,勝過瞎眼活着。”突轉已經完成,劇幕已經完美,歌隊的話卻讓沉湎在對俄狄浦斯命運的憐憫中的觀眾再次被理性的倫理道德所收容。

歌隊是最後一個退場的,整部劇以歌隊的話收尾,“當我們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時候,不要説一個凡人是幸福的,在他還沒有跨過生命的界限,還沒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索福克勒斯的偉大著作告訴我們,歌隊是悲劇的靈魂所在,有教化的本質,卻不失柔軟的情感。歌隊是劇本、演員、情感、觀眾最完美的結合體和表現體,是一種強大的精神魅力,是悲劇能夠表達的、最直接的幕布。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 篇5

前些日子,讀兩本關於季羨林和魯迅的書,兩位大師在書中談到讀書問題時,都首推中國古典名着《紅樓夢》。我除了看過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外,居然沒有完整地讀過小説,實在臉紅,於是趕緊找來《紅樓夢》看看。

開始有讀《紅樓夢》的想法,只是想真實地看看小説寫得到底有多優秀,竟贏得眾多國學大師們一致的好評和首推。誰知道,第一次翻看小説原着之後,我居然立即對它有了一種難以釋手的感覺。曹雪芹筆下的情景、人物躍然於紙上,恍惚間自己彷彿置身於小説所描繪的精彩紛呈的世界裏,小説人物的悲歡喜怒緊扣着我的心靈,由不得你不緊緊跟隨着小説情節往下讀。現在小説已讀完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個情節給我以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享受,不把這種感觸記下來,只怕哪天遺忘了,就實在枉費了這番功夫。

在小説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椿齡畫薔痴及局外”中,賈寶玉因在王夫人房裏調戲小丫環金釧兒惹禍後,一溜煙跑進了大觀園裏。當時正值酷暑正午時分,園內“滿耳蟬聲,靜無人語”,寶玉卻在一處薔薇架下發現一個女孩子正蹲在花下,一邊悄悄流淚,一邊用手中的髮簪在地上畫着什麼。

寶玉因這個看起來面熟的女孩“眉蹙春山、眼顰秋水……大有黛玉之態”而不忍離去,只管站一旁痴痴地偷看。看了半天,發現這女孩用簪子在地上一遍遍地畫着薔薇花的“薔”字,足足畫了幾十個,卻不知何意。讀到這裏,不光寶玉不知這女孩子寫“薔”是為何,我也只以為她正在薔薇花下練習寫字呢……

疑惑收起,繼續往下看。

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芸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曹雪芹才把之前寶玉的疑惑解開。一天,寶玉無聊想聽曲子解悶,於是便來梨香院找到唱曲最好的齡官(賈府為迎接元妃省親,從姑蘇城買了十二個小戲子養在大觀園裏,齡官是其中唱得最好的),誰知面對全賈府上下最受寵、最帥的公子哥,這齡官根本不買寶玉的帳,一句“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我們進去,我還沒有唱呢”,就讓寶玉吃了閉門羹。

原本躺在牀上養病的齡官因見寶玉也在她的牀沿坐下,便起身躲避,寶玉這才看清,原來這齡官正是之前在薔薇架下畫“薔”字,有黛玉之態的那個女孩。生平頭一次受到這樣的冷遇,寶玉只得紅着臉,訕訕地出來,院中藥官等其他幾個人問明原因,便告訴寶玉,等“薔二爺”回來讓她唱,她必定會唱的。寶玉問賈薔去哪裏了,眾人説,一定是齡官想要什麼,“薔二爺”想法子給她找去了……

正説着,賈薔拎着個鳥籠從外面回來。原來,他花了一兩八錢銀子(古時算是一大筆了),買了一隻會“銜旗串珠”的金絲雀兒來,想給在大觀園裏天天發悶的齡官開開心。“薔二爺”帶金絲雀去屋裏給齡官表演雜耍,逗得其他一幫女孩子都非常高興,獨獨齡官並不開心,仍賭氣躺下假裝睡着。

賈薔只得上來陪笑問她“好不好”,齡官便罵他:“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來,關在這牢坑裏,學這個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幹這個浪事。你分明弄了來打趣形容我們……”賈薔一聽這話連忙站起來,又是賭神起誓,又是道歉,最後把那花了近二兩銀子才買來的金絲雀兒放生,連鳥籠子都一併拆了。

可齡官還是不依不饒,抱怨自己生病咳血,賈薔不找醫生來看卻來取笑她,賈薔一聽,又連忙一邊解釋“昨兒晚上我問了大夫……”,一邊就急着要出去請大夫。齡官卻又叫他:“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底下,你賭氣請了來,我也不瞧。”賈薔只得又站住……

寶玉看到此處,猛然才領會那日齡官畫“薔”字的深意。不光寶玉,每一位讀者讀到這裏,內心肯定都與寶玉一樣被深深打動,更會為賈薔、齡官二人心中那份單純、朦朧的愛情而感動。

曹雪芹以賈寶玉的視角下筆,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描繪了看似平淡的兩個場景,情節簡單卻細緻真切,彷彿就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平常事一般,通篇沒有一個表示愛慕或喜歡的字眼,更無任何曖昧意味。

但薔、齡二人之間相互愛慕、一心牽掛對方的那份純真、無暇的感情,尤其是齡官在地上反覆寫賈薔的名“薔”字時的那種少女情竇初開、心靈暗許對方的美麗情感和賈薔被自己心愛的女孩嗔怒時略顯笨拙的猴急態,卻躍躍然於紙上,讓人回味無窮。

薔、齡二人之間這種含而不露、於點滴間現真情的愛情表達方式,正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民族性格與美學價值觀的典型體現:以含蓄、温文而雅為美學欣賞的最高境界。這種民族性格特點與美學價值觀伴隨着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發展,一代代傳承和積澱,已成為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藴的核心之一。

當然,人們對於情感的表露方式會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化,但不論如何發展、如何變化,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還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比如前兩年在網絡上有一首愛情歌曲,其中一句歌詞是:我愛你、愛着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樣的示愛方式與薔、齡二人的愛情故事相比,何其淺薄、粗陋。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前段時間,電視台上播放的一個廣告,內容是鼓勵我們,應該鼓足勇氣,對辛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大聲説出“我愛你!”類似的內容也常在各種媒介、刊物上出現。誠然,做兒女的以何種方式表露自已對父母的感情,完全是個私人問題,但在各種大眾媒體上反覆向人們傳遞應該張開嘴巴大聲説出“愛”的訊息,也許會在潛意默化中影響和改變一個民族的性格特徵,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見面擁抱、親吻,張口閉口必“Love”,這是西方社會人際交往的習慣,但東方人卻沒有這樣的習慣。每個民族的人際交往習慣和情感表達方式,是根植於本民族傳統文化土壤的,是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徵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自然鏡像。正因為東西方歷史文化不同、民族性格迥異,自然使得東西方民族的人際交往及情感表達方式差異很大,而這種差異也正顯示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習慣與情感表達方式,説到底畢竟只是一種方式、一種手段而已,它並不代表內在的本質。西方世界不論家人、朋友還是鄰居、同事之間,擁抱、親吻、張口閉口“Love”個不停,但西方世界並沒有因這看似友善親密的感情而成為王道樂土,歷史上西方國家之間相互征戰討伐不斷,還有黑暗殘酷的中世紀、血腥的黑奴貿易、滅絕人性的殖民擴張、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等等,哪一件西方世界能脱掉干係?

中國人感情內斂,不善言辭,父母、子女、家庭成員之間絕少説“愛”,但這並沒影響中國家庭和社會的穩定,更沒有阻擋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化傳承從未中斷的文明之邦的腳步。因此,對於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情感表達和人際交往方式,大可不必厚此薄彼,甚至想用單一某種方式統領全世界。

中國人常説,判斷一個人怎麼樣,要“聽其言、觀其行”,不僅要聽他説了些什麼,怎麼説的,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做子女的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對父母盡孝心,説些暖心的話誠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向父母表達愛與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964o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