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入團申請書 >

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黨課總結

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黨課總結

“四講四有”是一名合格黨員的核心要素,是新時代黨員黨性的客觀要求,是在黨愛黨、在黨護黨、在黨興黨、在黨為黨的現實體現,為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指明瞭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黨課總結,歡迎大家閲讀。

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黨課總結

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黨課總結

四講,即“講政治、講正氣、講奉獻、講和諧”, 通過這段時間的對四講思想的認真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四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講政治是前提,講正氣是關鍵,講奉獻是基礎,講和諧是保障。在此,我將這段時間的認識和體會做一下幾點總結。

講政治,就是要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立場、清醒的政治頭腦。作為共產黨員的我們要時刻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共產主義,相信我們的黨,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任憑風吹浪打,都不迷失方向。

毛主席説過要實事求是,要辯證的看待周圍的事物,那麼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講政治呢?我認為,我們除了堅定的相信黨,相信共產主義外,我們要做到:一方面,不斷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要真學、真信、真用,切實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要堅持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強化執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將集團211目標、公司目標牢記在心中,要不斷地增強科學發展觀意識,全面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為集團和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奉獻自己的所有力量。

講正氣,就是要注重品德修養,加強道德建設,堅持以德為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地説,我們在工作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要以維護集

體利益為第一目標。在生活中,我們要堅持以德為先,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充分發揮我國的優良傳統,起到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要堅持“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泰戈爾曾説“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了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回報”。那麼作為共產黨員講奉獻應該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因為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從加入共產黨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堅定了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信念和人生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講奉獻就是要結合實際,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切實提高科學發展能力,在公司改革發展的舞台上施展才華;就是要愛崗敬業,增強責任意識、進取意識,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有一抓到底的工作狠勁、一説就做的工作實勁、鍥而不捨的工作韌勁;就是要克己奉公,無私奉獻,正確對待成績、正確對待榮譽,把個人發展融入到企業發展中,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關係。

講和諧是保障,要貫徹四講精神,就一定要做到講和諧。和諧社會的提出是我黨思想上的一次偉大進步,是我黨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講和諧就要我們做到,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作為基礎黨員的我們要在工作發揮自己的能力,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要不斷地影響和帶動周圍的人,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要堅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四講”的內容博大精深,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在做到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要不斷的總結,一起在總結中進步。同時,學習四講要與集團公司提出的“七個調整”相結合,要積極參與公司組織的各項活動,要緊跟時代的腳步,要時刻跟黨走。

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黨課總結二

敬愛的黨組織:

今天聽政法學院萬教授的課,感觸頗多,除了他提出的明確歷史使命,做黨的事業可靠的接班人的大標題外,我的記憶裏深深地留下了兩個名詞學生黨員和青年領袖。這兩個詞並不矛盾,當然,也是我們在校大學生的一種追求。

作為這次預備黨員培訓班的學員,我們應該算是這個校園裏較為優秀的羣體了,但是,我們真的能夠肩負起一個學生黨員的使命嗎,我們有做青年領袖的決心和才華嗎,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同志很早就意識到了青年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作為青年中的進步羣體學生黨員中的一員,我們該如何肩負起歷史使命呢?萬教授講到:大學生中的黨員應朝着青年領袖的目標努力。

説到青年領袖這個詞,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在層林盡染的橘子洲頭呼喊: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那樣的一種氣度和風範,是真正的領袖氣質,不畏懼,不隱瞞,敢於表達自己。今天,時代在變,我們也在變,已經沒有多少人會吟這樣的詩了,連這樣的話説的也少了吧。太多現實的問題,工作、升職、房價,一步步侵蝕着那些年輕的心。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年黨員們,更應該保持着純潔的心,爭做青年領袖。

培養青年領袖素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樹立起對黨的事業的牢固信念,是最基礎的一步。信念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讓我們在茫然的時候找到方向,不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朝着目標奮鬥。而信念的缺失或者變質,就是庸碌和錯誤的開始。作為學生黨員,我們的天職還是學習文化知識和進行實踐,成為一個專業上優秀、又能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個底氣十足、能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的人。

當我們仰望星空,看見繁星點點,天際遼闊而深遠,胸中也會像當年的毛澤東同志一樣生髮許多的雄心壯志。現實卻又告訴我們,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同樣重要。年輕的我們,胸中的激情可能會令我們變得驕傲和浮躁,而生活條件的改善則可能讓我們的意志變得薄弱。所以,在生活和學生工作中,磨練意志和腳踏實地是很重要的,否則我們這個黨員的聲名就成了一個空殼子,沒有人會信服我們。只有嚴於律己的改進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向青年領袖這一稱呼靠攏。

也許還有人在華師的校園裏迷茫着找不到方向,也許還有人在宿舍裏激烈地進行三國殺。我們學生黨員呢,首先得完善自己,向着青年領袖的方向努力,其次是得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進步,獨善其身不是一個優秀的 員改做的。突然發現,原來一切的擔憂和不安都是來自於信仰的缺失和目標的不確定,而青年領袖這個詞,絕對值得我們學生黨員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

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黨課總結三

今天的黨課由何李莉老師主講,主要圍繞“黨的宗旨”來展開。

老師的課精彩而且豐富,老師剛上課就向學員們提問其入黨動機是什麼。有學員是因為覺得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光榮的政黨,它帶領的路線是光明的,所以要加入到裏面去,成為一名優秀的人。另外有的學員是因為盲從型,見到其他同學都交入黨申請書,他覺得自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跟着寫,可自己卻沒意識到自己的黨知識匱乏,其入黨動機也不明確。所以,黨課培訓是必要的,它不僅增強學員對黨的基本路線,各項方針政策的瞭解,更重要的是,通過黨歷史,黨教育的灌輸,可以提高自身修養,端正個人的入黨動機,把個人利益提升到集體利益中去。

要想確立正確的入黨動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先有為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終身的信念,然後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最後昇華到有為人民服務的覺悟。人民,就是除了自己以外其他的所有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有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決心,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求最大的利益,把羣眾放在心上,竭力解決人民在生活工作學習上的難題。 接着,老師講述黨的宗旨的內涵。分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四個模塊來闡述。毛主席在黨的建設上起着帶頭人的作用,正應為有了毛爺爺的正確方針,帶領着全中國走向解放發展的道路,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嚴重的錯誤,但是他為我們黨,為我們全國人民,為我們全中國立下的豐功偉績是足以掩蓋上這次錯誤的,而且只要認識到錯誤了,才不會重蹈覆車地再走那條歪路,給後來的領導者作出了警醒。鄧小平理論中提出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領導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重要思想,在這種思想潮流下使得國家的經濟和文化開始發展起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因為它結合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而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必須貫徹落實好此方針,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促進社會的和諧,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最後,老師向學員提出來一個思考:後亞運時代精神該如何在高校中長期建設?就這個思考題,我想做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及做法:我覺得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們都清楚志願的含義,就是要無私地為他人服務。不是説志願者就不能講回報,但是既然我們是志願的,就説明是心甘情願去做幫助他人的事,而且在志願的過程中,不是一無所獲的,我們獲得的是比物質來得更高尚的精神昇華,從志願工作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接物待人的規則,有利於我們投身於社會,另外在志願的過程中,會覺得自己的人格變得越來越高尚,我們在他們的微笑中學會幸福其實很簡單。對於如何繼續發揚這種志願精神,我覺得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着一顆炙熱的心,多去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其實這種精神就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所以要提倡志願精神,讓我們個個都是志願者。個個爭當志願者。

這就是我此次黨課培訓的心得體會,請老師批評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rutuan/8kwn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