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性分析材料 >

沂蒙精神黨性鍛鍊感悟

沂蒙精神黨性鍛鍊感悟

沂蒙,又名沂蒙山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沂蒙精神黨性鍛鍊感悟,歡迎大家閲讀。

沂蒙精神黨性鍛鍊感悟
沂蒙精神黨性鍛鍊感悟一

在沂蒙革命紀念館和沂南縣沂蒙紅嫂紀念館教學點,我們重温黨的光輝歷史,接受現場教育。革命先輩的精神和事蹟,讓我們又一次接受了精神洗禮,深刻感受到黨的根基在人民,我們生長和工作在新時期的年輕黨員,要學習革命先輩精神,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位於山東臨沂境內的沂蒙山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光榮的紅色根據地。自1938年起,黨中央陸續排黨政軍進駐沂蒙山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革命先輩在沂蒙山區建立了各級組織,深入發動組織羣眾,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團結帶領當地人民,同仇敵愾,拋頭顱、灑熱血,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革命先烈們用生命和獻血染紅了八百里沂蒙大地,也為我們新時期成長的年輕黨員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抗戰時期,黨的領導人在國家和民族的危難時刻身先士卒,在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中始終將人民利益擺在首位,為廣大勞苦大眾謀取福利,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因此與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雲水情誼。

如陳毅同志説,我們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羣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百萬民兵、紅嫂羣體,先進楷模的感人舉動和老區人民的集體貢獻,共同撐起了革命事業的成功。“一切為了前線”的沂蒙精神,沂蒙人民為抗日和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口號和實際行動,都是人民戰爭的光輝榮耀,也是黨和人民魚水情深的真實寫照。

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當合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人民對黨的軍隊的無私付出,是對黨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的充分認可和真情迴應,這種從革命時期開始不斷培養的深情厚意和血肉聯繫也是黨擁抱青春活力的力量源泉。“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這是我們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要始終堅持的羣眾路線。

老區新貌的現實觀感:用實際行動,走羣眾路線

沂蒙精神在人民羣眾的全面建設中發展,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成熟。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沂蒙人民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造自然,建設家園,使整個沂蒙山區成為60 年代全國農業先進地區之一。

為了免除洪澇之害,按照國家規劃,沂蒙山區建起了44座大中型水庫和上千座小型水庫,40多萬庫區移民為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28萬畝肥田沃土,但沂蒙人民不計報酬,顧全大局,鍥而不捨,默默奉獻,繼續發揚了革命精神和拼搏精神。可以説,建設時期的沂蒙精神,是與黨的方針政策分不開的,是當時全國人民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縮影和集中體現。在臨沂市羅莊鎮、平邑縣九間棚村、沂南縣日用玻璃廠等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新典型的帶動下,臨沂1995年在全國老區中率先實現了整體脱貧,20xx年,成為山東乃至全國中型城市發展的一面旗幟。臨沂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二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名副其實的中國物流之都。20xx年臨沂市榮獲中國最高城市稱號“全國文明城市”,20xx年成為中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城市,20xx年臨沂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數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均獲全國地級城市第一名。

改革開放時期的沂蒙精神和老區建設成就,是與黨的路線方針密不可分的,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新時期的沂蒙精神;同時,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也不斷推動着沂蒙精神的發揚和臨沂建設的成熟。習在臨沂視察時説,“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新中國誕生而浴血奮戰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記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老區人民。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對老區發展的關心和支持,對百姓訴求的積極迴應,對人民福祉的不斷追求,是我們黨也在新時期用實際行動繼續踐行羣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在臨沂老城新區的觀感,在城建展覽館的學習參觀,都讓我們為老區嶄新面貌的顯示成就所震撼,同時也對黨在新時期的羣眾路線實踐有了更具體的理解。習在人大會議上説,“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迴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勞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的基礎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就是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而我們每一個基層黨員幹部,也應當在現實的工作中,踐行黨的羣眾路線,關心廣大羣眾和服務對象的利益和訴求,用我們的工作為羣眾謀福利,用我們的工作成績向人民遞交滿意的答卷。

體驗活動的鍛鍊思考:促自身修養,帶青年成長學習考察期間,黨校為我們安排的教學內容還包括了推獨輪車、挑扁擔送軍糧、登孟良崮戰役頂峯等體驗活動。在這些體驗式教學活動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身體上的鍛鍊,更是思想上的錘鍊。獨輪車看似簡單,推起來卻有技巧,一副扁擔初試覺得輕鬆,跑完全程卻感到吃力。只有五百多米海拔的孟良崮山頭,有從外部看不到的曲折陡峭的一面,讓我們體會到“身體是革命本錢”的含義。登山過程中,可以看到一心衝刺的運動健將氣喘腿痠,也可以看到緩步不停的柔弱女生率先登頂,讓我們體會到比天賦能力更重要的是方法和精神。

此外,在推車、挑擔和登山的過程中,同學間的互相關心和幫助,也讓大家都感受到團隊大於個人之和的意義和感動。我們每一個同學,從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自身經歷,得到了不同的思想啟迪。 山東臨沂的學習考察帶給我們的收穫和啟示是全面而深遠的。在學習革命先烈和老區羣眾的紅色精神的同時,我們對深入理解和如何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有了更直觀、更具體的認識。同時,我們也對自身優勢和不足有了更多反思。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我們應當不斷錘鍊自身黨性修養,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發揮我們作為年輕黨員的青春能量,做好青年的組織者和服務者,用我們的言行舉止和工作實踐,為青年播種夢想,引領青年堅定地跟着黨走中國道路。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光榮傳統,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找準自身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組織動員廣大青少年支持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為實現中國夢添加強大青春能量。

沂蒙精神黨性鍛鍊感悟二

4月26日,縣局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共赴蒙陰、臨沂進行黨性教育。在蒙陰,參觀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聽取了革命先烈為解放事業英勇鬥爭、沂蒙老區人民踴躍支前擁軍的事蹟講解,重温入黨誓詞。在臨沂,參觀了沂蒙革命紀念館,感受沂蒙精神,踐行羣眾路線。

一路行來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用心領略這片紅色土地的精神風貌,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着,被革命前輩不怕艱苦、不畏艱辛、無畏犧牲的精神感動着,被沂蒙精神激勵着。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都深深地打動了我。通過一路看、一路學、一路議、一路思,我感到收穫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體會了“沂蒙精神”

全面深刻地領會了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共同創造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戰天鬥地、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的沂蒙精神的豐富內涵。深切感受到,沂蒙精神深深根植於沂蒙大地,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我們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始終是凝聚和激勵沂蒙以及山東全省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昂揚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是加深了對羣眾路線重要性認識

在老區人民用乳汁救傷員,最後一粒米當軍糧、最後一塊布作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歷史回顧中,深刻認識

到人民羣眾是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感受到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密切的黨羣關係以及軍民魚水深情,體會到人民羣眾堅定不移跟着共產黨走的忠貞信念,領悟到人民羣眾在推動歷史發展中發揮的偉大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進一步強化了黨性意識、增強了黨性觀念

通過重温黨的光榮歷史和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的歷程,深切感受到黨性在廣大人民羣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心靈受到強烈震撼,黨性得到極大鍛鍊。深深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生長在和平、安定的環境裏,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不怕困難、奮勇爭先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性光芒在實踐中閃耀,積極展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風采。

緬懷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傳承歷史,是為了實現科學地發展。 通過這次傳統教育,我感慨頗多,收穫頗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弘揚革命精神,把沂蒙精神內化為對工作的動力,認真踐行羣眾路線,不斷加強學習,增強黨性修養,全面提升自身素質,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沂蒙精神黨性鍛鍊感悟三

6月26日至28日,為了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活動成果,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在院黨總支的組織下,赴沂蒙紅色教育基地進行了參觀學習,體驗紅色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追憶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在莊嚴的孟良崮戰役紀念碑下重温了入黨誓詞。在大青山革命遺址,重讀民族抗戰的光榮歷史,回顧了抗大1分校及中共山東分局、省戰工會、第115師等機關近6000名非武裝人員同沂蒙人民一道在反掃蕩中建立的豐功偉績。在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聆聽紅嫂感人事蹟講解,感受濃濃的軍民魚水之情。

在沂蒙革命紀念館,深刻感受黨和人民軍隊為了沂蒙人民大眾的翻身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沂蒙人民義無反顧跟黨走,捨生忘死投身革命鬥爭,山東黨政軍和沂蒙兒女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培育形成“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的形成過程。在黨的羣眾路線主題教育展覽館,再一次對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始終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建立了深厚的魚水情誼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繫,形成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贏得了億萬人民的衷心擁護,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凝聚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力量,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兩天的學習,通過邊參觀、邊聽講、邊領會、邊思考,深知今天幸福中國的來之不易,深知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理論和經驗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深知密切聯繫羣眾、堅持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保持黨同羣眾的血肉聯繫水乳交融的重要性,心靈深處產生了震動,形成了共鳴。

只有真心為了人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擁護支持;只有緊緊依靠人民,才能戰無不勝,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成功。中華民族從事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崇高事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探索,甚至血的代價。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堅定不移地相信羣眾、依靠羣眾,充分地動員羣眾、組織羣眾,才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如果脱離了羣眾,沒有凝聚羣眾的力量,我們的事業將會遭受更大的挫折與挑戰。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山東戰場的關鍵一戰,來之不易的勝利中凝聚了沂蒙人民的全力支持與無私奉獻,是‘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最好註釋。在學習中,我們才得知“紅嫂”是一個英雄的羣體的代稱,用乳汁救傷員的明德英、方蘭亭只是這個羣體中的典型代表。

1941年冬,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沂蒙根據地馬牧池鄉橫河村。日本鬼子對沂蒙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突然被日軍包圍。激戰中,一位年輕的戰士身負重傷突圍,踉踉蹌蹌地向奔來,身後跟着一羣追擊的鬼子。明德英是橫河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從小聾啞,當她發現八路軍傷員危急時,立即掩護他躲進一座空墓,然後用樹枝蓋好。鬼子趕過來,圍着墓轉來轉去,就是不見八路軍戰士的影子。

鬼子讓明德英找出八路,她順手向西邊指了指,鬼子便向西山追去了。見日寇走遠,明德英便急忙將小戰士揹回家。這時,傷勢很重的小戰士已經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當發現他嘴角乾裂,呼吸困難,急需用水時,明德英毫不猶豫地解開衣襟,將奶水擠進了戰士的嘴裏。小戰士終於甦醒過來,明德英又急忙用鹽水為他清洗傷口,並把家裏僅有的老母雞殺掉,熬成雞湯給傷員滋補身體。半個月過去了,在明德英的細心照料下,小戰士終於痊癒,重新回到了部隊。1940年,方蘭亭看到八路軍戰士生活困難、忍飢挨餓,偷偷將親生女兒賣掉換了20斤糧食做飯給戰士們吃。戰士們得知後,無不為之落淚,紛紛湊錢將女孩贖回。看到這些真是的感人事蹟,是對心靈的震撼和洗禮,是對黨和人民無比熱愛與尊崇。有了這樣的黨和人民。我們的事業將無往而不勝。

發揚沂蒙精神,推進科研工作。“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沂蒙人民以其高尚純潔的奉獻精神,對黨無比忠誠,對人民軍隊無限熱愛,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演繹着“軍民一家親,幹羣一家人,永遠跟着黨走,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同仇敵愾”的沂蒙亮點。

我們要把沂蒙精神的洗禮內化為對羣眾的尊重和愛戴,開拓奮進,無私奉獻,把滿腔的忠誠和精力用到愛護羣眾、服務羣眾中去。我們的科研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新的階段、面對新形勢下的今天,廣大科研人應以沂蒙人民為師,以沂蒙精神為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各項要求,要把個人成長的“個人夢”、農科院發展的“農科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加倍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工作生活環境,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甘於奉獻、勇於擔當,一心一意謀科研,聚精會神求進步,全心全意為三農。對全院工作而言,就是做到堅持三個面向不跑題、深入農業一線不走調、紮實做好“科研立院、項目興院、人才旺院、機制活院”四篇文章,不斷增強我們科技創新的動力、能力和活力。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力,攻關、轉化和服務,集中精力抓好抓實抓出成效。二是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學科、平台、條件、人才、團隊,培育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站在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到儘可能好。三是增強科技創新活力,加強機制、文化建設等,着力提高我們的軟實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fenxi/m8y07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