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員心得體會 >

黨員政治學習心得感受

黨員政治學習心得感受

講政治,是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也是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的一貫思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xx黨員政治學習心得感受,供你參考!

黨員政治學習心得感受
20xx黨員政治學習心得感受篇1

中央全面審視和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態勢,認為這個問題不抓緊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羣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黨的明確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這次全會決定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着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不同發展水平上,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思想認識的人,不同階層的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認識和訴求也會不同。我們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多從社會發展水平、從社會大局、從全體人民的角度看待和處理這個問題。我國現階段存在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能夠通過不斷髮展,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範、政策支持加以解決的。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物質基礎。

這樣講,並不是説就等着經濟發展起來了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發展水平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高的問題,發展水平不高的社會有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我國社會歷來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我們要在不斷髮展的基礎上儘量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不論處在什麼發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我們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裏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裏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對由於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問題要抓緊解決,使我們的制度安排更好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更加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六,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羣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紮根於人民羣眾之中。全會決定歸納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羣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我們要貫徹黨的羣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

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漢代王符説:“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説,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隻腳的力量。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億人民的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關係複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羣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羣眾到底在期待什麼?羣眾利益如何保障?羣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羣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羣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羣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20xx黨員政治學習心得感受篇2

1月7日,中共中央、xx、xx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xx、xx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基本任務,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為根本目標,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積極深化改革,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維護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書記xx,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張高麗出席會議。

在講話中強調,政法戰線要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施好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既要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不動搖,又要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指出,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係。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覺維護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權威性,確保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得到統一正確實施。要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係。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支持政法系統各單位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黨委政法委要明確職能定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政法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強調,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係,要把羣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羣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羣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要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係,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發動全社會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説,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羣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羣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羣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羣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羣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強調,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標。政法機關和廣大幹警要把人民羣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羣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羣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羣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要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態勢,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指出,政法機關要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必須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要堅守職業良知、執法為民,教育引導廣大幹警自覺用職業道德約束自己,做到對羣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羣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站穩腳跟,挺直脊樑,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法。要靠制度來保障,在執法辦案各個環節都設置隔離牆、通上高壓線,誰違反制度就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

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該由自己行使的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強調,我們的政法隊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能打硬仗、不怕犧牲的隊伍,是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有堅強戰鬥力的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落實從優待警的政策措施,幫助幹警解決實際困難。要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

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隊伍的政治靈魂。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政法隊伍建設第一位,不斷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永葆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隊伍要敢於擔當,面對歪風邪氣,必須敢於亮劍、堅決鬥爭,絕不能聽之任之;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必須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絕不能畏縮不前。要加強紀律教育,健全紀律執行機制,以鐵的紀律帶出一支鐵的政法隊伍。要提高幹警本領,確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項任務。要以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象,堅決清除害羣之馬。

強調,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加強領導、協力推動、務求實效,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好堅持黨的領導、更好發揮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就做好20xx年政法工作作出部署。他要求,要認真貫徹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各項工作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把握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總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以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科技信息應用、改進政法宣傳輿論工作為着力點,深入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和過硬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出席會議。

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各單位負責人,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政法委、政法各單位負責人,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武警部隊負責人蔘加會議。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楊維漢)

20xx黨員政治學習心得感受篇3

只有全黨思想和意志統一了,才能統一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這裏,我圍繞全會提出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就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幾點要求。

第一,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次全會在鄧小平同志戰略思想的基礎上,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我們之所以決定這次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就是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總體角度考慮的。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實際上,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他們關於未來社會的原理很多是預測性的;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後不久就過世了,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後,不斷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也發生了嚴重曲折,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同世界上一些地區和國家不斷出現亂局形成了鮮明對照。這説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羣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要更加註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第二,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全會決定提出的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條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十年動亂結束不久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我國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為了更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鄧小平同志説: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我們要通過深化改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同時,要處理好活力和有序的關係,社會發展需要充滿活力,但這種活力又必須是有序活動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洶湧也不行。

我們講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撐這種精神和信仰的強大物質力量。這就要靠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

第三,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全會決定用“六個緊緊圍繞”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突出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決定了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

當前,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少集中在經濟領域,經濟體制改革任務遠遠沒有完成,經濟體制改革的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着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説:“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政、分散用力。

第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20多年來,我們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目標,推進經濟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温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飛躍,極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極大增強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特別是政府和市場關係還沒有理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發揮受到諸多制約,實現黨的提出的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任務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託。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經濟體制改革,但必然會影響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面自身相關環節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yuan/d4lq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