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課心得體會 >

閲讀黨史心得3篇

閲讀黨史心得3篇

中共黨史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內涵豐富,具有凝聚親和、導向指引、激勵塑造和道德示範等育人功能,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本站帶來的閲讀黨史心得體會,歡迎欣賞閲讀。

閲讀黨史心得3篇

閲讀黨史心得一:

楊奎鬆的著述歷來以史料發掘和實證研究見長,但《談往閲今:中共黨史訪談錄》(以下簡稱《訪談錄》)展現的,卻是作者對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特別是對中共黨史的一些宏觀思考。從本書通俗流暢、娓娓道來、去偽存真的文字中,會看到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個性解讀。

《訪談錄》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後中共黨史研究的若干問題、研究的狀況與方法,並述及了楊奎鬆的歷史學研究之路,展示了其歷史學術態度和研究方法,包括對芸芸眾生的現實關懷,對人性的尊重和深度發掘。

楊奎鬆的這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充分的論證,主要對以下幾個問題作了解讀:為何説國民黨的獨裁思想,來自於孫中山?為何建國後等級制反而不斷強化?為何三反五反等運動不是治本之道?當今的貧富差距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嗎?為何中國不易實行民主?

學習或研究中國近現代史,有很多因為歷史原因造成的偏差,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先入為主的影響着判斷的正確性。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示,不是楊奎鬆先生有多少“驚世駭俗”的觀點,或者用了哪些一般人從未見過的檔案資料。而是,他根據掌握的史料對一般讀者歷史常識的挑戰和顛覆。歷史發展過程受紛繁複雜的各種因素共同影響,任何一種結果的出現都不單純由某個看似重要的原因或者人促成。

早在20xx年下半年,我系統閲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1、2)》(楊奎鬆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20xx年版)之後,受到的震撼是明顯的。曾有老師提問:你認為當前中國歷史研究的最大問題是什麼?當時沒有回答好,後來想了很久,閲讀了一些書,並向一些著名的學者請教。才搞清楚,中國歷史研究的最大問題恰恰是缺乏問題意識,缺乏對歷史的微觀與宏觀的系統化把握。

現在把《訪談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以及楊先生的其他著作結合起來看。他的研究的最大價值不僅在於對於歷史真相的昭示,更在於對歷史的那種冷靜、客觀的審視。因為,近現代史距離當代人太近了,當某些與教科書、宣傳口徑不同的資料擺在研究者面前時,很多人難以保持歷史研究所應有的冷靜,從而帶着情緒和偏見。這樣的研究成果,姑且不論其價值大小如何,且從客觀性看,就有很大的不足,很容易將讀者引入另外一個虛假世界。

按理説,楊奎鬆先生接觸到了那麼多有關中共歷史的檔案資料,最應該成為反對派,但是通過閲讀《訪談錄》一書,卻看不到這樣的傾向。因為,身處歷史中的個人或者羣體,他們並不完全是理性的,也並不知曉某種做法或者政策會產生多大的歷史影響。例如,針對中國改革開放前民眾收入差距小,分配更加公平的觀點,楊奎鬆先生根據親身經歷和檔案資料明確指出,1949—1978年,中國社會實際上存在着“身份”制、等級制,其中,農民和市民的身份差別是最明顯的。不同的身份享受差別化的國家福利政策,即使在城市居民內部也存在着工人、幹部的身份差別;另外,更重要的是分配製度也與身份掛鈎,不同的級別享受差別很大的工資、福利及其他待遇,據計算最高等級和最低等級之間相差幾十倍。而農民與城市居民在各方面的差距,更是眾所周知的巨大。因此,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並不像有些人懷念的那樣一大二公。改革開放以後,身份制逐步弱化,不同身份間的天然差別有了改變。身份的控制一旦弱化,農民便可以進城務工,可以購買城市住房成為居民;聰明的農民通過吃苦耐勞、經商辦企業可以成為受人尊重的企業家。但是,改革開放後產生的巨大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現象,部分的與原先具有身份的人的權力“尋租”有關。因此,今天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絕對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而是有其深刻歷史根源的。

當社會衡量個人價值,不再依賴身份差別,而是根據貢獻大小的時候,即使產生相當的收入差距,也是公平的。因為,公平不等於平均。

閲讀黨史心得二:

一本洋溢着革命氣息的書籍,它的封面是黨旗一般的紅豔。在封面的左上角是一面飄揚的五星紅旗,右下角是天安門廣場上的華表,正中間是震撼人心的標題——《中國共產黨黨史》。首次看到這本書我十分興奮,因為它的重量可比千斤,它的內容是黨的驕傲。

這本書講訴的是從1920xx年在上海法租界召開黨的祕密集會到現在的故事。我看完之後,感慨萬千。九十年來,黨的路是一條復興之路,充滿着坎坷卻又洋溢着自強不息。我想這就是黨成功的力量,奮進的力量。

在1920xx年時,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不足一百人。力量十分的微弱,但是他們勇於拼搏,頑強戰鬥,誓死不屈。為了理想,冒着風險舉起了一面共產主義旗幟,逐漸壯大了黨的力量,到今天中國共產黨已經成了擁有八千萬黨員的大黨。

其中的困難和艱辛,我無法想象他們是如何走過來的。我想就是因為他們的執着,那種生命不息信仰不止的努力。走過了風風雨雨,走過了艱難險阻。黨能夠有今天的美好成就,我想就是他們的堅強了。

黨的成長路深深地教育了我們,給我們以智慧,給我們以啟迪。告訴我們在完成一個偉大的理想時,必須學會頑強的追求與努力,只要有一點希望也要抓住作為前進的動力。我們的力量即使很小,但是信仰的力量是最大的。要堅信心中的信仰,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就會發現當今這美好的結果,就是當初力量弱小的我們一直不放棄,至始至終奮鬥的回報。

黨的成長之路是輝煌的。我從《中國共產黨黨史》中看到這是一個逐漸走向富強的過程。開始有了自己的信仰,之後有了自己的軍隊,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到1949年成立了自己的國家。而後富國強兵,有了自己生產的導彈,有了自己的飛機,有了自己強大的人民軍隊……這裏無數的“有了”鮮明的證明了這是一條強國之路。

這個光輝歷程也指引着我們,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從最基本的做起,而後向更高處攀升。黨有今天的成就,是經歷了漫長的九十年,一步步的來,一步步的穩打穩紮,從小成功逐漸取得大成功,沒有一絲急功近利,才有今天極其穩固的勝利果實。這個正確的方針也同樣告訴我們青少年在對於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路時也要學會平心靜氣的對待,不能心急,立馬得到巨大的成功,否則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反把事情弄糟。黨的經驗是神聖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它用到自己的身上。因為這總是沒錯的。

黨的史冊是極其厚重的,承載着民族九十年來的輝煌成就。看到後面,我為黨自豪。在國家強大了之後,卻不忘統一中華,完整國土的使命。先後收回了香港,澳門以及七子之歌中的其它四個地方。這個舉動表現了黨絕不會讓自己的土地流落海外的決心。現在在黨的努力下,台灣島的迴歸也必將成為歷史。在我們中國的版圖上在也不會殘缺。

黨一直堅持着與其他國家友好相處,共謀發展。在我們這個新興的21世紀,我們加入了世貿,取得奧運會的主辦權,開了世博會,又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現了北京奧運會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友好理念。

我們驕傲的看到這都是黨的努力,黨的驕傲。這中國共產黨黨史的一頁頁都是輝煌無比的,一個個字都是珍貴的,一件件大事都是值得銘記的。讀了這本書,瞭解國家的復興與黨的風雨歷程,我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許多黨的歷史,也學到了黨史給我的人生經驗。

《中國共產黨黨史》我會一直珍藏下去,在以後的日子裏細細的品讀,繼續瞭解黨的光輝歷程。

閲讀黨史心得三:

學黨史的普遍意義,我想無非是兩點:一是明史,二是鑑史。所謂“明史”,即明辨歷史,知道何為真何為假,知道什麼是歷史主流什麼是譁眾取寵,客觀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展示出且延續至今的偉大的進步的價值典範,強化對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認可和感情認同,進而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凝聚人心。所謂“鑑史”,即借鑑歷史,總結我黨光輝歷史進程中的諸多積極經驗,吸取因成長和探索曾經犯下錯誤的消極教訓,真正做到問計於史、尋策於史,為促進國家建設事業更好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和智慧。

學黨史,對我們年輕人而言,除了一般意義,還具有更為緊迫的時代意義。為什麼這麼説?我注意到國家領導人的講話中有這樣一句話:“學史……説到底是一場爭奪接班人的鬥爭”。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我隱約覺得這句話主要是針對80後、90後的年經人而言的,言下之意,現在年輕人中存在着忽視歷史、誤判歷史、進而有可能犯下歷史錯誤的巨大隱患和危機。聯想到近期發生在突尼斯、埃及、約旦等中東國家的所謂“茉莉花革命”,無一例外都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年輕人喪失了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客觀地牢固地認知,進而被西方譁眾取寵的民主思潮所欺騙、利用和誤導,在信息網絡工具的推波助瀾下,一步一步推演開來,最終一發不可收拾地演變成了政治災難。所以,我個人覺得,學史,既不是聳人聽聞的盛世危言,也並非可有可無的無病呻吟,而是年輕人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場及時雨。

學黨史,對我個人而言,還有一個具體的現實意義。那就是自己參與的工作中有不少的歷史遺留問題,學史有助於自己學會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問題,學會用歷史的發展的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

真正學好黨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很難説出怎樣才算真正學好了黨史,各種媒體也很少給出權威性的標準,但我認為,應該有三層境界。第一層:知,即知道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復興都做了些什麼,全面客觀地瞭解這九十年熱血沸騰波瀾壯闊的歷史;第二層:服,即心服口服,不要帶偏見,不要流於形式,不要口是心非,要真正打心裏敬佩九十年來共產黨人的所作所為,要對無數的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高山仰止;第三層:行,即行動,要將對共產黨的敬佩轉化成更堅定的理想信念,轉化成搞工作幹事業的具體行動。

這樣看來,最起碼要達到第二層境界,對中國共產黨心服口服,才算是學好了黨史。但是,實事求是地説,至少對我個人而言,要做到這一點,不是件容易的事。總覺得有一些現實的因素在作怪,影響了自己學好黨史,明辨歷史。總結起來,我想到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歷史階段的必然屬性,中國共產黨已經從當年的革命黨轉變成了執政黨,在社會矛盾對壘的球場上,從主動進攻方變成了全面防守方,必然也就進入了被質疑得更多被要求做得更好的歷史階段,讓人心服口服的難度自然就變大了,這一點,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執政黨概莫能外;二是目前一定範圍內客觀存在的權力壟斷和權力尋租導致的腐敗致使我們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以及貧富差距、社會矛盾、民生保障、公平正義等問題日益顯現帶來的負面效應,都使黨讓人心服口服的難度逐漸變大;三是信息技術催生的人類歷史從未有過的網絡生態,給我們黨掌握輿論主流導向帶來了新的難題,西方藉機散播的一些正確不正確、適合不適合的思潮不負責任地在中國人民的電腦和手機中亂竄,埋下影響中國人民眼睛和大腦的不良種子,儘管中國共產黨在為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嘔心瀝血,但在西方社會有意的誤導和栽髒之下,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將所有的過錯和髒水都往中國共產黨身上潑的趨勢,這是西方力量在顏色革命中慣用的伎倆,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目前面臨的危機與無奈。

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幹工作是學黨史的追求

一是要強化自身學習,切實明辨是非,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強化對黨的理論學習,黨的理論也是一部發展史,學理論就是學黨史的延續和深化,深刻理解這些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的理論真知的內涵,積極探索產生理論真知的艱難曲折的過程以及隱藏在底層的共產黨人生生不息總能找到正確道路的本質所在。明辨我們黨現在面臨的複雜局面中哪些是時代屬性固有的缺陷,哪些是國際意識形態鬥爭中西方社會強加在我們黨身上的欲加之罪,哪些是網絡社會虛擬化炒作吹起來的不利的泡泡,又有哪些確實是我們黨自身建設的不足。越明辨越客觀,越客觀越能做到去偽存真、正本清源,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就會越堅定。

二是善於用自己掌握的黨史知識和對現狀的客觀分析説服影響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使其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中國共產黨,不再人云亦云地編排中國共產黨的不是;敢於與各種偏激、不正當、別有用心的思潮作鬥爭,盡到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捍衞黨的輿論陣地。

三是學會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並處理工作中面臨的歷史遺留問題。説實話,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那些歷史遺留問題都是讓人頭疼的大難題。但透過歷史去看,這些事是過去那個歷史時代的產物,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實不足為怪。過去的時代產生了不可避免的遺留問題,現在和將來的時代同樣孕育着解決問題的契機和條件,只要嚴格遵循法規制度,只要緊緊圍繞發展主題,積極探索具有敏感時代特徵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保持主動,順勢而為,紮實推進,問題終會得到圓滿解決。

標籤: 黨史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ke/m74y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