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寫作指導 >

讓你的作文言之有序大綱

讓你的作文言之有序大綱

如果説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麼,文體結構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説:“正如‘結構’二字的字面含義是蓋房子一樣,不管你的目的多麼高尚,材料多麼優良,如果蓋得不好,搖搖晃晃,結果是毫無用場。”這段話形象地揭示了文體結構對於文章的重要意義。當你完成了審題、立意和備料後,從某種意義上説,文體結構最後決定着作文的成敗。

讓你的作文言之有序大綱

為此,我們有必要熟悉並掌握幾種常見的文體結構,便於寫作時能根據話題需要迅速做出選擇,進而有序地組織材料和語言。

一、聯想型結構

寫作是一種思維過程,是作者按某種寫作意圖將所見、所聞、所想、所悟有序地呈現出來的過程。在這一思維過程中,聯想思維最為重要,可以説,沒有聯想,就沒有成功的寫作。

一個完整的聯想思維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聯想起點。聯想的起點一般是呈現在眼前的物、事、人或某一現象,它們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緣起。

2、聯想發散。圍繞主體對象作橫向或縱向的發散聯想,聯想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強化主要對象或某種情緒。

3、聯想回歸或聯想昇華。迴歸就是作者的思路回到原點作呼應總結,昇華就是根據前面的聯想作的主題延伸或情節推想。

需要提示的是,作者的感觸即文章情感的表達可能貫穿文中聯想的每一個環節。

依託於聯想思維,我們就很容易達成下面這種有效的文章結構模式:

現象(自然、生活、社會)——感受(感性)——思考(感悟,理性,揭示現象背後的領域或規律)——聯想(思考引發的思維聯繫,發散並強化思考成果)——印證(迴歸或昇華)。

上述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化,從而構成不同層次的作文類型。較低層次的作文側重於前兩部分,較高層次的作文則應進入理性思考的層面,而且要強化聯想發散這一部分。聯想這一環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的長度和內容的厚度。

高中教材第一冊所選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便是這種聯想結構的典範,如果將其核心內容加以提煉,就可簡化如下:

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如果説,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畫家雷諾阿説: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米開朗基羅臨終的話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願表現出來的時候,也就是死亡。

毋寧説,感受美的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較容易的。光憑頭腦想象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覆陶冶的。

凝視着壁龕裏擺着的一朵插花,我心裏想道……然而,我們仔細觀賞畫中花,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花。

李迪、錢舜舉也好,宗達、光琳、御舟以及古徑也好,許多時候我們是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不僅限於花。……他們觀察之仔細,不禁讓人驚訝。

我家的狗產崽,小狗東倒西歪地邁步的時候,看見一隻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嚇了一跳。因為它的形象和某種東西一模一樣。我發覺原來它和宗達所畫的小狗很相似。我深深理解宗達高尚的寫實精神。

去年歲暮,我在京都觀賞晚霞,就覺得它同長次郎(田中長次郎,1516—1592日本素陶製品的鼻祖)使用的紅色一模一樣。於是,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那時候,我去本能寺拜謁浦上玉堂的墓。翌日,我去嵐山觀賞賴山陽刻的玉堂碑。由於是冬天,沒有人到嵐山來參觀。可我卻第一次發現了嵐山的美。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由於我獨自住在旅館裏,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

作者登山意外“發現海棠花未眠”,這是“現象”,這一現象自然成了全文的起點和聯想的緣起。“我大吃一驚”是感受,僅屬感性認識;而後有了理性的一點感悟:“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由此聯想到畫家雷諾和米開朗基羅關於藝術與生命的言論,表明了為美“要活下去”的感想;緊接着是對美的理性思考:“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覆陶冶的”。這一思考引發了作者的廣泛聯想,如凝視插花、觀賞畫中花(當然不限於畫花的畫)、狗的形象、京都的晚霞引發的聯想和發現嵐山的美等,從多角度、多方面審美體驗來不斷強化作者的感悟。最後,文章聯想回歸併點題,照應開頭。

文章容量大,感悟深,但思路清晰,這源於聯想思維過程完善。對中學生而言,這種結構是不難學的。如下面這篇學生作文就是一篇完整的聯想結構的範例,注意結合文中劃線語句和提示,領會這種結構的特點。

寧靜的夜裏,冷月伴着清風,把自己稀疏的冷影鑲入平靜碧綠的湖面。帶上一把散發着木質清香的搖椅,挾着一本朱自清的散文,揣着一顆寂靜而閒適的心,去到湖邊細細品味這無垠的月韻。——生活,應該是這樣。(生活現象及生活感受,聯想起點)

記得有人説過,温一壺月光下酒,這似乎讓我聞到了那壺清雅的酒香,一絲淡淡的飄絮,如風如絲般滑過我的鼻息。這樣恬靜淡雅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它有詩人般夢幻的思緒,清水般淳樸的幽雅,還有那夏日午後陽光滑過窗簾的悠閒……(聯想、想象描述)

淡,並不是一種乏味,真正能體味的人,能從中品出比酸甜苦辣更完美的人生滋味。生活中芬芳的美酒便是從淡淡的點滴中醖釀出來的。早上起牀後,桌上放着的一杯餘温尚存的牛奶,那是母愛貯存已久的香膏,一經散發,便不可停止。寒冷的冬天,朋友送來的一雙温暖的手套,那是友誼在冬日暖陽下綻放的一絲微笑……不要以為生活非要個性的精彩和繁雜的繽紛才變得充實。淡淡的,像中國山水墨畫中那滲透的點滴意藴,也會雋麗秀美。(理性思考點題,結合生活現象聯想強化)

我想,中國的茶道也許在這方面做了最好的詮釋。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追溯到古代的陸羽,這其中有一種味道,它就叫——家。他泡的茶,清香四溢,淡雅恆久,似乎遠處飄來的渺茫的簫聲……人們想,這樣的意味常會給人以家的温暖感覺。其實生活也正如此,淡淡的,味道會更美妙持久……(進一步聯想,通過“茶文化”強化“淡”的歷史文化意韻)

人們常説,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在淡淡的生活中,才能細心聆聽大自然的心聲,並從中得到心靈的自由,真正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諦。古時有多少文人墨客便是懷着幾絲淡淡的愁緒,在蒼穹中的月光中,吟出了千古佳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原只是生活中一幅空靈的山水畫,卻被詩人寫得意韻深長。看來,平淡的生活,同樣是心靈充實、智慧閃光的源泉。(理性思考,並通過文人生活的聯想再次強化“淡”的意韻)

又是一個寧謐的夜晚,清風伴着冷月,用纖細的手撫過碧綠平靜的湖面,盪開一圈圈細細的漣漪。腦海中飄散着肖邦美妙的小夜曲,同樣懷着寧靜的心,去品味淡淡的意韻蕩來的絲絲香味……(生活現象重現,聯想回歸)

淡淡的生活,雋永的人生。(再一次點題強化)

在歷年大學聯考作文中,最實用也最易掌握的論證型結構實際上就是這種聯想型結構的變式。論證型結構適合於社會性、思想性話題,如“生命與尊嚴”“自由”“慾望”等。

標籤: 言之有序 大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zhidao/69q7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