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寫作指導 >

寫一篇論文的格式

寫一篇論文的格式

1 題名

寫一篇論文的格式

1.1 題名的概念

題名,又叫文題、題目、標題(或稱“總標題”,以區別於“層次標題”),是論文的總綱,是能反映論文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

1.2 題名的一般要求

1.2.1 準確得體

題名應能準確地表達論文的中心內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範圍和達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籠統的、泛指性很強的詞語和華而不實的詞藻。

常見的毛病有如下幾種:

1)題名反映的面大,而實際內容包括的面窄。例如:

①新能源的利用研究

實際上文中只討論沼氣的利用問題。沼氣只是“新能源”中的一種,顯然原題過於泛指和籠統。可改為“沼氣的利用研究”或“沼氣的利用”。

2)標題一般化,不足以反映文章內容的特點。例如:

②論自動化在我國工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此題名不能引人注目,因為與此類似的題名已經不少,很多文章從不同的角度都在闡明工業自動化的作用,而該文有着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首次提出了對於這一論題的定量分析的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進行一系列的計算,得出了比較有説服力的結論;因此將②改為“自動化在我國工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的定量分析”,就反映了這篇論文的特定內容“定量分析”,即有別於其他的一般性論述文章。

3)不注意分寸,有意無意拔高。比如有的作者,其課題的研究深度並不大,卻常常把“……的機理”、“……的規律”一類詞語用在題名上。比較客觀的做法是,除確實弄清了“機理”、掌握了“規律”而外,一般地取名為“……現象的(一種)解釋”、“……的一種機制”等比較恰當,比較慎重,也留有餘地。

1.2.2 簡短精練

題名應簡明,使讀者印象鮮明,便於記憶和引用。gb7713-87規定,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我們應把這“20字”視為上限,在保證能準確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內容”的前提下,題名字數越少越好。

這裏介紹幾種減少題名字數的方法:

1)儘可能刪去多餘的詞語。例如:

①××港自引船增多對安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可改為“××港自引船增多對安全的影響及其對策”。

2)避免將同義詞或近義詞連用。例如:

②葉輪式增氧機葉輪受力分析探討

“分析”與“探討”義近,保留其一即可。據文章內容可以刪去“探討”。

3)題名不易簡化時,可用加副題名的辦法來減少主題名的字數(當然,列副題名不單是為了減少主題名的字數)。例如:

③弧齒錐齒輪和準雙曲面齒輪按大輪齒面上任一基準點配切小輪的原理共30個字。從需要考慮,原理很難簡縮,但可改為:弧齒錐齒輪和準雙曲面齒輪切齒調整計算新方法——按大輪齒面上任一基準點配切小輪的原理。

採用了副題名,整個字數可能還不少(此例總字數還增加了),但不會使讀者感到題名過長,而且編排頁眉也很方便(按慣例,頁眉可以不排副題名)。

採用副題名不單單是為了減少主題名的字數,下列場合還可以採用副題名:a.題名語意未盡,用副題名補充説明論文的特定內容;b.一系列研究工作用幾篇論文報道,或者是分階段的研究結果,各用不同的副題名區別其特定內容;c.其他有必要用副題名作為引伸或説明的情況。

1.2.3 便於檢索

題名所用詞語必須有助於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以便為檢索提供特定的實用信息。

題名中一定要有反映文章內容的關鍵詞,關鍵詞多一些更好。這一點只要避免了題名“籠統”和“空泛”就比較容易做到。

1.2.4 容易認讀

題名中應當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等。

1.3 題名的文字要求

題名在文字表達上還有特殊要求,那就是題名比內容的行文要求更高,即一定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修辭和邏輯規則,決不能出現語病,同時還要儘量做到給人以美感。

1.3.1 結構應合理

1)儘可能不用動賓結構。習慣上題名不用動賓結構,而用以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為中心的偏正詞組。例如:

①研究一種製取苯乙醛的新方法

這是動賓結構(研究+新方法),可改為偏正結構:“一種苯乙醛製取新方法的研究”;按題名精練原則,可以改為:一種製取苯乙醛的新方法。

例外的是,若中心動詞帶有狀語,則仍可用動賓結構。例如:

②用機械共振法測定引力常數g

由於中心動詞“測定”帶有狀語“用機械共振法”,無法將“測定”作為名詞而把②改為以“測定”為中心詞的偏正詞組,所以仍可以用動賓結構(測定+引力常數g)。

還有一種例外,即“(試)論……”、“(淺)談……”等形式的題名可用動賓結構。例如:

試論物流系統的網絡模式

2)注意選用定語詞組的類型。不注意定語詞組類型的選擇,有時會產生歧義。例如:

④研究模糊關係數據庫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按文章作者的本意,原題名的中心語是“幾個基本理論問題”,其定語是“研究模糊關係數據庫(的)”,但組合結果卻可能使讀者理解為“研究”“幾個基本理論問題”。問題出在定語採用了動賓詞組(研究+模糊關係數據庫),而應當改為主謂詞組(模糊關係數據庫+研究)。修改後的題名為“模糊關係數據庫研究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最好是改為:“模糊關係數據庫研究中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1.3.2 選詞應準確

題名用詞應仔細選取,否則會使語意不明或產生邏輯錯誤。例如:

①煎炸油質量測試儀的研製

在漢語裏,“質量”一詞有2種完全不同的含義:一種是物體中所含物質的量(英語為mass),另一種是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英語為quality),兩者毫無關係。從文章內容看,該測試儀是用來測量煎炸油的品質指標,而不是用來測量煎炸油的多少,所以,將“質量”改為“品質”,表意比較準確。

1.3.3 詳略應得當

1)避免“的”的多用和漏用。語法規則要求,聯合詞組、偏正詞組、主謂詞組、動賓詞組、介詞詞組做定語時,中心語之前需用“的”;而修辭規則又要求,多項定語中的“的”字不宜多用。因此,題名中某處該不該用“的”,既要用語法規則,又要用修辭規則來“綜合”檢查-用了“的”修辭效果不好,不用“的”也通順,就不用“的”;若不用“的”便不通順,那就應當用“的”。例如:

①專家系統結構的分析

不用“的”既通順又簡練。

②高層建築變水量供水電氣控制系統

可改為“高層建築變水量供水的電氣控制系統”。原題名未用“的”,使定語同中心語界限不清,不便理解。

2)刪去多餘的詞語。題名應簡潔,“多餘”是擬定題名的大忌。本部分1.2.2中已舉例説明,這裏不再討論。

3)不能隨便省略詞語。省去了不該省的詞語,叫做苟簡。題名中出現苟簡,同樣會造成語法和邏輯錯誤。例如:

③車輛維修器材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

按文章應改為“車輛維修器材管理的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其中,“管理”一詞不能省,因為在這裏,計算機處理的不是“器材”的信息,而是“器材管理”的信息。

1.3.4 語序應正確

題名的語序不對,有時造成語意混亂,使人不知所云。例如:

①計算機輔助機牀幾何精度測試

正確的語序是:機牀幾何精度的計算機輔助測試。

題名中結構助詞“的”的位置不能忽視,否則表達的可能不是作者的本意。例如:

②拱壩的應力特點和分佈規律的探討

第1個“的”放錯了位置,就成為“拱壩的應力特點”和“拱壩的分佈規律”。前者讀起來拗口,要不拗口應為“拱壩應力的特點”;後者簡直與作者的本意不符:文中是研究拱壩應力的分佈規律,而不是研究拱壩的分佈規律。所以,修改後的題名為:拱壩應力的特點和分佈規律的探討。

2 署名

2.1 署名的意義

作者在自己撰寫的論文中署名有以下3個方面的意義:

1)署名作為擁有著作權的聲明。1990年9月7日第7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通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規定:“著作權屬於作者”;著作權包括“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分,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可見,在發表的論文中署名,是國家賦予作者的一種權利,當然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其實,署名也是作者通過辛勤勞動所應得的一種榮譽,以此表明他們的勞動成果和作者自己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尊重。署名本身即向社會聲明,作者對該作品擁有了著作權,任何個人和單位不能侵犯。

2)署名錶示文責自負的承諾。所謂文責自負,就是論文一經發表,署名者即應對論文負法律責任,負政治上、科學上的責任。如果論文中存在剽竊、抄襲的內容,或者政治上、科學上或技術上存在錯誤,那麼署名者就應完全負責,署名即表示作者願意承擔這些責任。

3)署名便於讀者同作者聯繫。署名也是為了建立作者與讀者的聯繫。讀者閲讀文章後,若需要同作者商榷,或者要詢問、質疑或請教,以及求取幫助,可以直接與作者聯繫。署名即表示作者有同讀者聯繫的意向,署名也為讀者同作者聯繫提供了可能。

2.2 署名對象

署名者只限於那些參與選定研究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並做出主要貢獻,以及參加論文撰寫並能對內容負責,同時對論文具有答辯能力的人員;僅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計劃分工負責具體小項的工作者、某一項測試任務的承擔者,以及接受委託進行分析檢驗和觀察的輔助人員等,均不應署名,但署名者可以將他們作為參加工作的人員一一列入“致謝”段,或注於篇首頁地腳處。

個人的研究成果,個人署名;集體的研究成果,集體署名(一般應署作者姓名,不宜只署課題組名稱)。

集體署名時,按對研究工作貢獻的大小排列名次。

2.3 署名的位置與格式

通常,學術性期刊中將署名置於題名下方,並採用如下格式:

作者姓名

(作者工作單位名稱及地址)

3 摘要

3.1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

對一篇完整的論文都要求撰寫隨文摘要。其作用有二:

1)讓讀者儘快瞭解論文的主要內容,以補充題名的不足。科技文獻數量大,讀者不可能一拿到文章就通讀。讀者是否需要通讀某篇論文,從題名上進行判斷後,主要的就是根據摘要來決定,所以,摘要擔負着吸引讀者和介紹文章主要內容的任務。

2)為科技情報人員和計算機檢索提供方便。論文發表後,文摘雜誌對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從而可避免由他人編寫摘要可能產生的誤解、欠缺和錯誤,這就為科技文獻的檢索和利用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2 摘要的分類

3.2.1 報道性摘要

報道性摘要即資料性摘要或情報性摘要。它用來報道論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讀者提供論文中全部創新內容和儘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尤其適用於試驗研究和專題研究類論文,多為學術性期刊所採用。篇幅以200~300字為宜。

3.2.2 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即概述性摘要或簡介性摘要。它只簡要地介紹論文的論題,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僅使讀者對論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概括的瞭解。篇幅以50~100字為宜。

3.2.3 報道—指示性摘要

報道—指示性摘要是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論文中價值最高的那部分內容,其餘部分則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達。篇幅以100~200字為宜。

以上3種摘要形式都可供作者選用。一般地説,向學術性期刊投稿,應選用報道性摘要形式,只有創新內容較少的論文,其摘要可寫成報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摘要形式選用不合適,尤其是對價值較高的論文若採用指示性摘要形式,往往會給文獻檢索帶來麻煩,可能失去較多的讀者,將直接妨礙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有人認為隨文摘要可以寫得“概括”或“簡短”一些,理由是“全文就在後邊”。實際上,摘要的形式及其字數的多少不能依隨文不隨文而定,即使是隨文摘要,也應根據論文價值的大小、刊發刊物的類型和論文中有用信息的多少來決定,否則摘要就可能失去應有的作用。

3.3 摘要段的內容

摘要中應寫的內容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下面的例子比較符合這一要求。

〔例1 摘要段的內容〕

題名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傾向性的不同因果模型

摘要 借鑑bcanlan的運動傾向性因果模型及其調查問卷來分析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運動傾向性的影響因素。對北京市252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施測結果的分析表明:運動傾向性五因素模型比較符合北京市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其中運動樂趣、個人投入、參與機會是主要影響因素,而社會約束幾乎無作用。

用不長的篇幅即表述了研究工作的目的(從“分析我國”至“影響因素”片斷)、方法(從“借鑑”至“問卷”片斷)、結果和結論(冒號之後至末尾)。可見在行文方式上,倒無需機械地用“本文的目的是……”、“所用的方法是……”和“結果是……”這樣的語句格式。我們看到的許多摘要,也如例1那樣,自然地就把“目的”、“方法”、“結論”等主要內容闡述清楚了。當然,在具體行文時,“目的”、“方法”、“結論”等哪項應詳寫,哪項可略寫,還有“研究的背景”、“成果的意義”等寫不寫,如何寫,是因文而異的,不必千篇一律。

3.4 摘要的寫作要求

根據有關規定,可以把摘要的寫作要求歸納成如下幾點。

1)用第三人稱。作為一種可供閲讀和檢索的獨立使用的文體,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稱而不用其他人稱來寫。

2)簡短精練,明確具體。簡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類型而定);精練,指摘錄出原文的精華,無多餘的話;明確具體,指表意明白,不含糊,無空泛、籠統的詞語,應有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3)格式要規範。儘可能用規範術語,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號和術語。不得簡單地重複題名中已有的信息,並切忌羅列段落標題來代替摘要。除了實在無變通辦法可用以外,一般不出現插圖、表格,以及參考文獻序號,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分段。摘要段一般置於作者及其工作單位之後,關鍵詞

之前。

4)文字表達上應符合“語言通順,結構嚴謹,標點符號準確”的要求。摘要中的語言應當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修辭規則和邏輯規則,不能出現語病。

4 關鍵詞

關鍵詞是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而從論文中選取出的詞或詞組。

關鍵詞包括主題詞和自由詞2個部分:主題詞是專門為文獻的標引或檢索而從自然語言的主要詞彙中挑選出來並加以規範了的詞或詞組;自由詞則是未規範化的即還未收入主題詞表中的詞或詞組。

每篇論文中應專門列出3~8個關鍵詞,它們應能反映論文的主題內容。其中主題詞應儘可能多一些,它們可以從綜合性主題詞表(如《漢語主題詞表》和專業性主題詞表(如nasa詞表、inis詞表、test詞表、mesh詞表等)中選取。那些確能反映論文的主題內容但現行的主題詞表還來不及收入的詞或詞組可以作為自由詞列出,以補充關鍵詞個數的不足或為了更好地表達論文的主題內容。

關鍵詞作為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列於摘要段之後。

5 引言

5.1 引言的概念和內容

論文的引言又叫緒論。寫引言的目的是向讀者交代本研究的來龍去脈,其作用在於喚起讀者的注意,使讀者對論文先有一個總體的瞭解。

引言中要寫的內容大致有如下幾項。

1)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對象及其基本特徵,前人對這一問題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決什麼問題,該問題的解決有什麼作用和意義;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麼。

要回答的問題比較多,只能採取簡述的方式,通常用一兩句話即把某一個問題交待清楚,無需贅言。

2)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如果是沿用已知的理論、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筆,或注出有關的文獻。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術語,則應加以定義或闡明。

3)預期的結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義。要寫得自然,概括,簡潔,確切。

5.2 引言的寫作要求

1)言簡意賅,突出重點。引言中要求寫的內容較多,而篇幅有限,這就需要根據研究課題的具體情況確定闡述重點。共知的、前人文獻中已有的不必細寫。主要寫好研究的理由、目的、方法和預期結果,意思要明確,語言要簡練。

2)開門見山,不繞圈子。注意一起筆就切題,不能鋪墊太遠。

3)尊重科學,不落俗套。有的作者在論文的引言部分總愛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能力表示謙虛,尋幾句客套話來説,如“限於時間和水平”或“由於經費有限,時間倉促”,“不足或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等。其實不可不必。因為,第一,這本身是客套話,不符合科學論文嚴肅性的要求。第二,既是論文,作者應有起碼的責任感和自信心。這裏的責任感表現在自我要求不能出差錯;自信心表現為主要問題上不會有差錯。否則就不要投稿,不要發表。第三,水平高低,質量好壞,應讓讀者去評論。

確實需要作説明或表示歉意,可以在文末處寫,但要有分寸,實事求是;同時要具體寫,不能抽象和籠統。

當然,必要時引言中可以交待方法和結果等可以供哪些人、幹什麼作參考。

4)如實評述,防止吹噓自己和貶低別人。

下面介紹1篇寫得比較好的“引言”,供讀者參考。

〔例2〕題名:液壓式固有頻率可控動力消振器的研究

(引言):動力消振器是一個附加於主振繫上的由質量和彈簧組成的振動系統。當其固有頻率與主振系的振動頻率相等時,主振系便不發生振動(1)。由於動力消振器具有良好的消振效果,自本世紀初發明以來,已得到了廣泛應用。(介紹研究對象及其基本特徵)但傳統動力消振器的缺點在於其固有頻率固定不變,不能在使用過程中加以調節,更不能隨主振系振動頻率的變化對它進行控制,因而它只適用於消除基頻基本不變的振動。對於更為常見的頻率經常改變的振動系統,使用傳統動力消振器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消振效果,反而會招致更大的危害(2)。(説明研究對象存在的問題,即前人研究的不足,亦説明了本研究的理由和背景)

筆者提出一種可以用於消除變頻振動的新方法,即採用液壓式固有頻率可控動力消振器來跟蹤振動頻率的變化,使之在變頻條件下達到良好的消振效果。實驗表明,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消振方法。(本研究的成果及其意義)

這篇引言問題闡述明確,條理也很清楚。

6 正文

正文即論證部分,是論文的核心部分。論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都在這裏闡述,因此它要佔主要篇幅。

由於論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學科、選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工作進程、結果表達方式等差異很大,所以對正文要寫的內容不能作統一規定;但是,總的思路和結構安排應當符合“提出論點,通過論據(事實和(或)數據)來對論點加以論證”這一共同的要求。

6.1 正文的立意與謀篇

立意與謀篇是一般寫作,也是科技論文寫作的中心環節。正文是論文的核心部分,其立意與謀篇就是顯得特別重要。

正文的立意就是把論文的主題思想在正文部分確立起來;正文的謀篇就是要安排好正文的結構,選擇好正文的材料,以充分而有效地表達論文的主題。

6.1.1 對主題的要求

主題,即作者總的意圖或基本觀點的體現,對論文的價值起主導和決定作用。對科技論文主題的基本要求是:新穎,深刻,集中,鮮明。

1)主題新穎,就是要研究、解決、創立和提出前人沒有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要使主題新穎,選題時必須廣泛查閲文獻資料,瞭解與本課題有關的前人的工作;研究時應從新的角度去探索;寫作時應認真分析研究實驗、觀察、測試、計算及調查、統計結果,得出新的見解和觀點。

2)主題深刻,就是要抓住問題的本質,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總結出事物存在、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客觀規律。要使主題深刻,就不能停留在簡單地描述現象,堆砌材料,和盤托出實驗或觀測、統計數據的階段上,而應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在分析材料、整理實驗或觀察結果的基礎上提出能反映客觀規律的見解,將實踐知識上升為理論,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3)主題集中,就是一篇論文只有一箇中心。要使主題集中,就不能面面俱到,凡與本文主題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內容不應涉及,更不能過多闡述,否則會使問題繁雜,脈絡不清,主題淡化。

4)主題鮮明,就是論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論文的題名、摘要、引言、結論部分明確地點出主題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題。

6.1.2 對材料的要求

所謂材料,就是為了表現主題而收集到的各種事實、數據和觀點等。按來源分材料有3種:第1種,直接材料,即作者親自通過調查或科學實驗得到的材料;第2種,間接材料,即作者從文獻資料中得到的或由他人提供的材料;第3種,發展材料,即作者對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加以整理、分析、研究而形成的材料。

選擇材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必要而充分。必要即必不可少,缺此不能表現主題。寫作時應緊緊抓住這類材料,而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則不論來得多麼不容易也不要採用,一時用了修改時也應割愛。充分即量要足夠,必要的材料若沒有一定的數量,有時難以論證清楚問題,即所謂“證據不足”。有了足夠的量,才能從中選出足夠的必要材料。

2)真實而準確。真實即不虛假,材料來自客觀實際,即來自社會調查、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而不是虛擬或編造的。準確即完全符合實際。科技論文十分強調科學性,任何一點不真實、不準確的材料,都會使觀點失去可信度和可靠性,從而使論文的價值降低或完全喪失;因此,研究方法、調查方式和實驗方案的選取要合理,實驗操作和數據的採集、記錄及處理要正確,才能獲得真實而準確的材料。寫作時要儘量用直接材料;對間接材料要分析和核對,引用時要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合理取捨,避免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原意;形成發展材料時,要保持原有材料的客觀性,力求避免由主觀因素可能造成的失真。

3)典型而新穎。典型即材料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這樣的材料能使道理具體化,描述形象化,有極強的説服力。要獲得典型的材料,調查和研究工作必須深入,否則難以捕獲事物的本質;應善於從眾多、繁雜的材料中取其具有代表性的,而將一般性的材料不吝捨去。新穎即新鮮,不陳舊。要使材料新穎,關鍵是要做開拓性工作,不斷獲得創新性成果;同時,收集文獻資料面要廣,量要大,並多作分析、比較,從中選取能反映新進展、新成果的新材料,而摒棄過時的陳舊材料。

6.1.3 對結構的要求

正文以至整篇論文的結構,是指節、段的層次及其劃分。不同內容的正文,有其各自合理的結構,但總的要求是,層次清楚,節、段安排符合邏輯順序,服從讀者的認識和思維規律。

對於不同的科學技術問題,闡明或論證的方法可能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採取合適的結構順序和結構層次,組織好段落,安排好材料。説明、描寫、記敍和論證時應注意,一節、一個段落、一個自然段,甚至一個句組、一個句子只能有一箇中心,並應互相連貫、前後銜接;完稿後修改時可以採取增刪、調整、分合等辦法來解決文稿中存在的重複、脱節和交叉混雜的問題,以使全文主題明確、中心突出、脈胳清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達到結構嚴謹的要求。

6.1. 4 對論證的要求

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推理過程,其作用是説服讀者相信作者論題的正確性,即“以理服人”。論證是科技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當然也是在正文部分所要採用的基本寫作手段。

論證是由論點、論據和論證方式等3個環節組成的。關於論點和論據,前面已經討論;這裏僅歸納出常用的論證方式,供論文作者根據不同的論證對象合理選用。

常用的論證方證有:

1)舉例。即“擺事實”,用具體事實(包括數據)來證明論點。思維形式是歸納推理。

2) 事理引伸。以人們已知的道理為論據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思維形式是演繹推理。

3)反證。從反面來證明論點,如數學上的反證法。思維形式也是演繹推理。

4)類比。將甲類事物與乙類事物作對比,以乙類事物的正確與否來證明甲類事物的正確與否。思維形式是類比推理。

5)對比。將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證實一方面的存在或正確。思維形式也是類比推理。

6)因果互證。通過事理分析,揭示論點與論據之間的因果關係,以此證明論點的正確性。思維形式是歸納推理。

7)歸謬法。先假定某一論點是正確的,然後以此為前提,導出一個顯然是荒謬的結論,從而證明假定的那一論點是錯的。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駁論。思維形式是演繹反駁推理。

要使論證具有論證性,必須遵守如下一些邏輯規則。

1)論題應當清楚、確切,不應含糊其詞,不應有歧義。做不到這一點,就會犯“論題不清”的邏輯錯誤。 論題是整個論證的靶子,只有把論題清楚、確切地規定出來,論證才可能是有“的”放矢的和有效的;因此,在進行論證時,作者首先必須弄清楚自己的論題是什麼,並且儘量用明確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為了避免歧義,在表述論題時,應儘量選用意義明確的詞語,對論題中的關鍵性概念,必要時還應予以界説。總之,論題究竟是什麼,對自己,對讀者都應是清楚、明白的。這是使論證有論證性的最起碼的一個條件。

2)論題應當保持同一 。在一個論證中論題只能有1個,並且在整個論證過程中保持不變,即要遵守“同一律”這一邏輯規則。如果在同一個論證過程中任意變換論題,便無法達到論證的目的。做不到這一點,就會犯“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常見的“偷換論題”錯誤是“證明過多”和“證明過少”。“證明過多”指的是,在論證中不去論證論題,而去論證某個比論題斷定較多的判斷。例如,本來應當論證“因數與係數是不同的”,但實際上所論證的卻是“因數和係數都是比例乘數”。 這就是一種“證明過多”的錯誤論證,因為,“因數和係數都是比例乘數”比“因數與係數是不同的”斷定較多,它們雖然都是比例乘數,但概念上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還可能存在別的什麼關係,即前一個判斷藴含後一個判斷,而後一個判斷卻不藴含前一個判斷。“證明過少”指的是,在論證中不去論證論題,而去論證某個比論題斷定較少的判斷。例如,與上例相反,本來應當論證“因數和係數都是比例乘數”,但實際上所論證的卻是“因數與係數是不同的”。這就是一種“證明過少”的錯誤論證,因為“因數與係數是不同的”比“因數和係數都是比例乘數”斷定較少。

3)論據應當是真實的判斷。在論證中論據是論題的根據,只有論據的真實才能推出論題的真實。做不到這一點,就會犯“虛假論據”的邏輯錯誤。要使一個論證有論證性,論據必須是真實的。當然,論據虛假並不意味着論題也必然虛假,只是缺乏論證性,不可能有説服力。應當注意,不僅以完全虛假的判斷作為論據是錯誤的,而且以真實性未被證實的判斷(如捕風捉影的話)作為論據也是錯誤的。這一點也正是本部分6.1.2中提出的要求。

4) 論據的真實性不應依賴論題的真實性來論證。在論證中,論題的真實性是從論據的真實性中推出的,是依賴於論據來論證的;所以,如果論據的真實性反過來又依賴論題的真實性來論證,那就什麼也沒有論證。做不到這一點,就會犯“循環論證”的邏輯錯誤。

5)從論據應能推出論題。所謂從論據能推出論題,就是説論據是論題的充足理由,從論據的真實性可以推出論題的真實性。做不到這一點,就會犯“推不出”的邏輯錯誤。為了杜絕這種錯誤,論證中必須避免“論據與論題不相干”和“論據不足”的情況出現;同時必須遵守有關的推理規則或要求,因為,違背了推理規則或要求,就意味着論題不是從論據中推出的,也就是犯了“推不出”的錯誤。

總之,正文寫作中應恰當地使用這些論證方式,並遵守論證的邏輯規則,在組織好真實而充分的材料即論據的基礎上,通過符合邏輯的推理和論證,使論文的主要論點即作者的主要觀點為讀者所接受。當然,嚴密論證的結果,也可能否定了原來的某些論點。這並不可怕,反而是好事,因為它保證了論文的科學性,同時表明作者具有“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

6.2 正文的內容

一般,正文可分作幾個段落來寫,每個段落需列什麼樣的標題,沒有固定的格式,但大體上可以有以下幾個部分(以試驗研究報告類論文為例)。

6.2.1 理論分析

亦稱基本原理,包括論證的理論依據,對所作的假設及其合理性的闡述,對分析方法的説明。其要點是,假説、前提條件、分析的對象、適用的理論、分析的方法、計算的過程等。

寫作時應注意區別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來的,哪些是經過作者改進的,須交待清楚。

6.2.2 實驗材料和方法

材料的表達主要指對材料的來源、性質和數量,以及材料的選取和處理等事項的闡述。

方法的表達主要指對實驗的儀器、設備,以及實驗條件和測試方法等事項的闡述。

寫作要點是:實驗對象,實驗材料的名稱、來源、性質、數量、選取方法和處理方法,實驗目的,使用的儀器、設備(包括型號、名稱、量測範圍和精度等),實驗及測定的方法和過程,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措施等。

材料和方法的闡述必須具體,真實。如果是採用前人的,只需註明出處;如果是改進前人的,則要交待改進之處;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則應詳細説明,必要時可用示意圖、方框圖或照片圖等配合表述。

由於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必須接受檢驗,介紹清楚這些內容,目的在於使別人能夠重複操作。

6.2.3 實驗結果及其分析

這是論文的價值所在,是論文的關鍵部分。它包括給出結果,並對結果進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寫作要點是:以繪圖和(或)列表(必要時)等手段整理實驗結果,通過數理統計和誤差分析説明結果的可靠性、再現性和普遍性,進行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的比較,説明結果的適用對象和範圍,分析不符合預見的現象和數據,檢驗理論分析的正確性等。

給出實驗結果時應儘量避免把所有數據和盤托出,而要對數據進行整理,並採用合適的表達形式如插圖或表格等。在整理數據時,不能只選取符合自己預料的,而隨意捨去與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數據。有些結果異常,儘管無法解釋,也不要輕易捨去,可以加以説明;只有找到確鑿證據足以説明它們確屬錯誤之後才能剔除。

結果分析時,必須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出發,以理論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認真、仔細地推敲結果,既要肯定結果的可信度和再現性,又要進行誤差分析,並與理論結果做比較(相反,如果論題產生的是理論結果,則應由試驗結果來驗證),説明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議論。要壓縮或刪除那些眾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敍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間步驟或推導過程,突出精華部分。此外,對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實驗設計、實驗方案或執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錯誤,也應説明,以供讀者借鑑。

6.2.4 結果的討論

對結果進行討論,目的在於闡述結果的意義,説明與前人所得結果不同的原因,根據研究結果繼續闡發作者自己的見解。

寫作要點是:解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説明成果的意義,指出自己的成果與前人研究成果或觀點的異同,討論尚未定論之處和相反的結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問題。最主要的是突出新發現、新發明,説明研究結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

6.3 正文的寫作要求及注意事項

對正文部分寫作的總的要求是:明晰、準確,完備,簡潔。

具體要求有如下幾點:

1)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2)事實準確,數據準確,計算準確,語言準確;

3)內容豐富,文字簡練,避免重複、繁瑣;

4)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表達形式與內容相適應;

5)不泄密,對需保密的資料應作技術處理。

正文寫作時主要注意下述2點:

1)抓住基本觀點。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論文總是以作者的基本觀點為軸線,要用材料(事實或數據)説明觀點,形成材料與觀點的統一。觀點不是作者頭腦裏固有的或主觀臆造的,正確的觀點來自客觀實際,來自對反映客觀事物(比如研究對象)特徵的材料(比如實驗結果)的歸納、概括和總結。在基本觀點上,對新發現的問題要詳盡分析和闡述,否則不能深入,也要嚴密論證,否則得不出正確的、有價值的結論,説服不了讀者,更不會為讀者所接受;而對一般性的問題只需作簡明扼要的敍述,對與基本觀點不相干的問題則完全不要費筆墨,哪怕只有一句一字。

2)注重準確性,即科學性。對科學技術論文特別強調科學性,要貫串在論文的始終,正文部分對科學性的要求則更加突出。寫作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絕不能弄虛作假,也不能粗心大意。數據的採集、記錄、整理、表達等都不應出現技術性錯誤。敍述事實,介紹情況,分析、論證和討論問題時,遣詞造句要準確,力求避免含混不清,模稜兩可,詞不達意。給出的式子、數據、圖表,以及文字、符號等都要準確無誤,不能出現任何細小的疏漏。

7 結論和建議

結論又稱結束語、結語。它是在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創造性、指導性、經驗性的結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條理性、明確性、客觀性反映了論文或研究成果的價值。結論與引言相呼應,同摘要一樣,其作用是便於讀者閲讀和為二次文獻作者提供依據。

7.1 結論段的內容與格式

結論不是研究結果的簡單重複,而是對研究結果更深入一步的認識,是從正文部分的全部內容出發,並涉及引言的部分內容,經過判斷、歸納、推理等過程,將研究結果昇華成新的總觀點。其內容要點如下:

1)本研究結果説明了什麼問題,得出了什麼規律性的東西,解決了什麼理論或實際問題;

2)對前人有關本問題的看法作了哪些檢驗,哪些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補充、發展或否定;

3)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或遺留問題。

對於某一篇論文的“結論”,上述要點1)是必需的,而2)和3)視論文的具體內容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如果不可能導出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結論段的格式安排可作如下考慮:

如果結論段的內容較多,可以分條來寫,並給以編號,如1),2),3)等,每條成一段,包括幾句話或1句話;如果結論段內容較少,可以不分條寫,整個為一段,幾句話。

結論裏應包括必要的數據,但主要是用文字表達,一般不再用插圖和表格。

7.2 結論和建議的撰寫要求

撰寫的結論應達到如下要求:

1)概括準確:措詞嚴謹。結論是論文最終的、總體的總結,對論文創新內容的概括應當準確、完整,不要輕易放棄,更不要漏掉一條有價值的結論,但也不能憑空杜撰。措詞要嚴謹,語句要像法律條文那樣,只能作一種解釋,清清楚楚,不能模稜兩可,含糊其詞。肯定和否定要明確,一般不用“大概”、“也許”、“可能是”這類詞語,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覺,懷疑論文的真正價值。

2)明確具體,簡短精練。結論段有相對的獨立性,專業讀者和情報人員可以只看摘要和(或)結論而能大致瞭解論文反映的成果和成果的價值,所以結論段應提供明確、具體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對要點要具體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籠統的語言。可讀性要強,如一般不單用量符號,而宜用量名稱,比如,説“t與ρ呈正比關係”不如説“××温度與××壓力呈正比關係”易讀。行文要簡短,不再展開論述,不對論文中各段的小結作簡單重複。語言要錘鍊,刪去可有可無的詞語,如“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可得出下列結論”這樣的行文一般都是廢話。

3)不作自我評價。研究成果或論文的真正價值是通過具體“結論”來體現的,所以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本研究結果屬國內首創”、“本研究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一類語句來作自我評價。成果到底屬何種水平,是不是首創,是否填補了空白,讀者自會評説,不必由論文作者把它寫在結論裏。

“建議”部分可以單獨用一個標題,也可以包括在結論段,如作為結論的最末一條。如果沒有建議,也不要勉強杜撰。

8 致謝

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而需要他人的合作與幫助,因此,當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時,作者應當對他人的勞動給以充分肯定,並對他們表示感謝。

致謝的對象是,凡對本研究直接提供過資金、設備、人力,以及文獻資料等支持和幫助的團體和個人。

“致謝”段可以列出標題並貫以序號,如“6 致謝”放在如“5 結論”段之後,也可不列標題,空1行置於“結論”段之後。

9 參考文獻

所謂“參考文獻”,是指“文後參考文獻”。其概念是,為撰寫或編輯論著而引用的有關圖書資料。

按規定,在科技論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過去)已發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現的地方予以標明,並在文末(致謝段之後)列出參考文獻表。這項工作叫做參考文獻著錄。

9.1 參考文獻著錄的目的與作用

對於一篇完整的論文,參考文獻著錄是不可缺少的。歸納起來,參考文獻著錄的目的與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

2)著錄參考文獻能方便地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論文報道的研究成果雖然是論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闡述和論證過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觀點、方法、數據和其他資料,若對引用部分加以標註,則他人的成果將表示得十分清楚。這不僅表明了論文作者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錄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讀者通過著錄的參考文獻,可方便地檢索和查找有關圖書資料,以對該論文中的引文有更詳盡的瞭解。

4)著錄參考文獻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論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內容,凡已有文獻所載者不必詳述,只在相應之處註明見何文獻即可。這不僅精煉了語言,節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資料堆積,使論文容易達到篇幅短、內容精的要求。

5)著錄參考文獻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獻計量學研究。

9.2 參考文獻著錄的原則

1)只著錄最必要、最新的文獻。

2)只著錄公開發表的文獻。

3)採用標準化的著錄格式。

9.3 參考文獻著錄的方法和要求

論文中參考文獻的著錄方法,國際上流行的有好多種,而我國國家標準《gb7714-87 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規定採用“順序編碼制”和“著者-出版年制”這2種。其中,順序編碼製為我國科學技術期刊所普遍採用,所以這裏只介紹這一種。

9.3.1 文內標註格式

採用順序編碼制時,在引文處,按它們出現的先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並將序碼置於方括號內,視具體情況把序碼作為上角標,或者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例如:

(引言開始)筆者在文獻〔1〕中,在richard dall〔2〕和porponth sichanugrist等人〔3〕工作的基礎上,用平均場區域近似方法,對p-i-n a-si:h薄膜太陽電池進行了解析分析,得到了填充因子ff等性能參數與電池結構參數的關係。本文中則繼續研究電池性能參數與本徵層光學帶隙eg及電子遷移率μn的關係。這裏,〔2〕和〔3〕作為角注,用了上角標形式表示,而〔1〕是語句的組成部分,就未寫成角標。

9.3.2 文後參考文獻表的編寫格式

採用順序編碼制時,在文後參考文獻表中,各條文獻按在論文中的文獻序號順序排列,項目應完整,內容應準確,各個項目的次序和著錄符號應符合規定(請注意:參考文獻表中各著錄項之間的符號是“著錄符號”,而不是書面漢語或其他語言的“標點符號”,所以不要用標點符號的概念去理解)。

論文中參考文獻表置於“致謝”段之後,“附錄”段之前。

9.3.3 各類文獻著錄的通用格式

1)專著

序號 著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獻數量(選擇項)

示例:

1 薛華成.管理信息系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230頁

2 霍斯尼p k.穀物科學與工藝學原理.李慶龍譯.北京:中國食品出版社,1989

2)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序號 作者.題名.見(in):原文獻責任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獻中的位置數量

示例:

3 黃藴慧.國際礦物學研究的動向.見:程裕淇編.世界地質科技發展動向.北京:地質出版社,1982.38-39

3)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

序號 作者.題名.見(in):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獻中的位置

示例:

4 趙秀珍.關於計算機學科中幾個量和單位用法的建議.見: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編,科技編輯學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125-129

4)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序號 作者.題名.其他責任者.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獻中的位置

示例:

5 姚振興,鄭天愉,曹柏如,等.用p波波形資料測定中強地震震源過程和方法.地球物理學進展,1991,6(4):34-36

5)報紙中析出的文獻

序號 作者.題名.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

6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糧食問題.人民日報,1996-10-25(2)

6)專利文獻

序號 專利申請者.專利 題名.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示例:

7 姜錫洲.一種温熱外敷藥製備方法,中國專利,881056073.1989-07-26

7)技術標準

順序號 起草責任者.標準代號 標準順序號-發佈年 標準名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責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示例:

8 全國量和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3100-3102-93量和單位.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8)學位論文

序號 作者.題名:〔學位論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示例:

9 陳淮金.多機電力系統分散最優勵磁控制器匠研究:〔學位論文〕.北京: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1988

9)會議論文

順序號 作者.題名.會議名稱,會址,會議年份

示例:

10 惠夢君,吳德海,柳葆凱,等.奧氏體-貝氏體球鐵的發展.全國鑄造學會奧氏林-貝氏體球鐵專業學術會議,武漢,1986

10 附錄

附錄是論文主體的補充項目,對於每一篇科技論文並不是必需的。

為了體現整篇論文材料上的完整性,但寫入正文又可能有損於行文的條理性、邏輯性和精練性,這類材料可以寫入附錄段。

附錄段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

1)比正文更為詳盡的理論根據、研究方法和技術要點更深入的敍述,建議可以閲讀的參考文獻題錄,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信息等;

2)由於篇幅過長或取材於複製品而不宜寫入正文的資料;

3)不便於寫入正文的罕見珍貴資料;

4)一般讀者並非必要閲讀,但對本專業同行很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5)某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數學推導、計算程序、框圖、結構圖、統計表、計算機打印輸出件等。

附錄段置於參考文獻表之後,依次用大寫正體a,b,c…編號,如以“附錄a”、“附錄b”做標題前導詞。

附錄中的插圖、表格、公式、參考文獻等的序號與正文分開,另行編制,如編為“圖a1”,“圖b2”;“表b1”,“表c3”;“式(a1)”;式(c2);“文獻〔a1〕”;“文獻〔b2〕”等。

11 註釋

解釋題名項、作者及論文中的某些內容,均可使用註釋。能在行文時用括號直接註釋的,儘量不單獨列出。

不隨文列出的註釋叫做腳註。用加半個圓括號的阿拉伯數字1),2),3)等,或用圈碼①,②,③等作為標註符號,置於需要註釋的詞、詞組或句子的右上角。每頁均從數碼1)或①開始,當頁只有1個腳註時,也用1)或①。註釋內容應置於該頁地腳,並在頁面的左邊用一短細水平線與正文分開,細線的長度為版面寬度的1/4。

標籤: 格式 一篇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zhidao/4lo8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