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祕書基礎 >

2022會計專業論文(精選5篇)

2022會計專業論文(精選5篇)

2022會計專業論文 篇1

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變化及分析

2022會計專業論文(精選5篇)

[摘要]本文主要從新準則下利潤表的理念變化、計量變化、列報變化以及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變化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在分析新企業會計準則下的利潤表時,要在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計入損益的利得和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三個方面加以關注。

[關鍵詞]新準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

我國財政部20__年發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和慣例,嚴格界定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的定義,明確規定了有關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計量原則,引入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凸顯了資產負債表的核心地位,改變了收入費用觀下利潤表在企業財務報告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情況。因此,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企業的利潤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變化

(一)理念的變化:收入費用觀——資產負債表觀

多年來。我國的會計準則遵循的是收入費用觀。在收入費用觀下,收益是一定時期的收入減去各類相關成本費用後的差額。即收益=收入-費用。1993年7月1 日開始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十四條明確“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也就是説,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數據都是考慮到收入確認和費用配比之後的結果。在收入費用觀下資產負債表是利潤表的副產品。 20__年發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引入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即會計準則的制定者在制定規範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應首先定義並規範由此類交易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計量;然後,再根據所定義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三十七條規定“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簡單的説,利潤表中利潤的度量主要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利潤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業一定期間淨資產的變動表。

(二)計量的變化:歷史成本——公允價值

1993年《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第十九條明確“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也就是説歷史成本是會計計量的基本屬性。

20__年發佈的新準則不再單純強調歷史成本為基本計量屬性,而是適度、謹慎地引入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債務重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並且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的變動直接計入了損益,進入利潤表。按照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向投資者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有利於提升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

(三)報表列報的變化

新舊準則下的利潤表的列報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不再區分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而是統一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税金及附加”中進行列報。這一方面是基於市場經濟中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內容呈多元化發展,不同經營業務收入相當,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的界限已經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準則的趨同。

其次,由於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新準則下的利潤表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新準則下的利潤表還單獨列報 “資產減值損失”項目,明細列報“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項目等,並將“營業費用”改為“銷售費用”、將“投資

第5 / 7頁

收益” 納入營業利潤的範圍,使會計信息更加簡潔透明。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四)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的變化

由於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凸現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所得税會計處理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及列報變化等因素,使得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準則下的利潤表將“投資收益”項目列入營業利潤的範圍,改變了舊準則下的營業利潤僅反映企業正常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經常性收益的狀況,即企業利用資產對外投資所獲得的報酬也屬於營業利潤,符合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

新準則下的利潤表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將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和損失納入了利潤表,使得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中包含了部分資本性收益,符合綜合收益觀點,同樣符合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 所得税的會計處理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即企業在取得資產和負債時,應當首先確定其計税基礎,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税基礎之間的差額為(應納税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然後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税資產或遞延所得税負債,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實質上就是資產負債表觀的體現。同時,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得税會計的實施使得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費用與當期會計利潤相配比。減少了由於税法規定與會計準則不一致產生的税後利潤的波動。

二、對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分析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與舊準則相比,理念更先進,體系更完整,內容更豐富。新準則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對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強調了財務報表列報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關鍵環節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筆者在實務中分析新準則下的利潤表時,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

舊準則下的利潤表中營業利潤不包括“投資收益”項目。因此在分析企業的利潤情況時。一般認為營業利潤即為企業的經常性收益,很多企業在進行考核時也會用到經常性收益的指標,主要用來反映通過經營者努力所獲取的經營性收益。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將“投資收益”項目包括在營業利潤中,並且還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因此在分析企業的利潤表或對企業進行考核時,都要注意營業利潤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經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計算,以真實反映企業的經常性收益。

(二)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

對於收益的確定,舊準則遵循的是收入費用觀,因而利潤表上所反映的收益並不是企業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資產價值增值(或減值)的收益,利潤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確認已實現的收益;新準則則遵循的是資產負債表觀,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並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進入利潤表,利潤表中的收益不僅包括已確認已實現的收益,還包括已確認未實現的持有資產價值增值(或減值)的收益。因此,在執行新準則的企業制定利潤分配方案時,要注意區分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這是因為一方面已確認未實現收益並沒有給企業帶來現金流量,過度的利潤分配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和經營;另一方面。當持有資產的市場價值扭曲或波動劇烈時,過度的利潤分配中可能隱含了資本的

返還,從而損害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計入損益的利得和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即將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和損失納入了利潤表。使得利潤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資本性收益,符合綜合收益觀。但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並非完全的綜合收益觀。綜合收益觀認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資本交易外特定時期內所有的交易或企業重估所確認的權益的總變化”(《會計理論》湯云為、錢逢勝),但是我國新準則將“利得和損失”分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十六條規定“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因此,報表使用者要全面瞭解企業的收益情況。不僅要分析利潤表,還要關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2022會計專業論文 篇2

摘要: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而金融會計是金融工作的基礎,金融企業作為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特殊企業和獨立的社會經濟主體,在營運過程中存在各種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為此金融會計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及金融會計風險產生的成因開始分析,進而提出防範措施,以規避金融會計風險。 關鍵詞:金融 防範 風險

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而金融會計是金融工作的基礎,如果這個基礎不牢固,必將會嚴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穩健運行。特別是在金融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會計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強金融會計風險的分析研究,對於進一步改進金融會計工作,夯實金融會計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金融會計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風險是指未來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金融企業作為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特殊企業和獨立的社會經濟主體,在營運過程中存在各種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如決策風險、市場風險、資產風險、流動性風險、籌資風險等等,其中金融會計風險便是各類風險中表現較為突出的一種風險。事實上,在金融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幾乎每一筆業務都需要金融會計的核算與操作,由此導致的風險問題時有發生。現階段我國金融會計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會計核算風險、決算編制風險、結算編制風險、會計監督風險、會計操作風險、人員管理風險等。

二、金融會計風險的防範措施

金融會計風險防範系統是金融風險會計防範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在整個會計防範系統中佔有重要的位臵,防範措施是必要的。

(一)進一步改進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形勢,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謹慎會計標準,改進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不僅是我國金融業適應國際標準的需要,也是有效防範金融會計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競爭力的需要。從目前情況看,改進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真實核算資產質量。對貸款質量的分類,按貸款質量五級分類標準進行;對其它資產的核算,按照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孰低原則計量。同時,按照各類資產的實際風險,提高提取呆、壞帳準備比率,適當放寬呆、壞帳核銷條件,以體現金融企業的高風險性;二是合理確定收入期限。縮短應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由目前的六個月縮短到三個月。同時,考慮過去金融機構應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長,形成大量表內應收未收利息的實際,對歷史應收利息實際逐年税前衝減政策;三是改進固定資產拆舊辦法。在目前實際分類折舊的基礎上,實行加速拆舊法;四是適當降低金融機構税負水平。雖然財政部、税務總局對降低金融企業營業税做出規定,即從20__年起,每年下調一個百分點,分三年將營業税率從8%降至5%。但與國內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行業的營業税3%相比,同第三產業營業税負擔相比,金融業仍是最高的。在所得税方面,1997年開始,金融企業所得税由55%降為33%,但同外資銀行相比仍高18%。在金融機構存在大量應收未收利息的情況下,税負重,形成了金融機構墊付税金,財務信息失真。因此,需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税負水平;五是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應充分考慮金融創新、金融新業務加速發展趨勢,制定規範金融新業務相關會計標準及規定,使金融會計制度建設具有超前性,防範金融新業務會計風險。

(二)改革現行金融會計管理體制

實踐證明,會計工作受同級領導的體制,不利於會計職能的充分發揮。目前,較為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實行金融會計委派制。金融會計委派制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總行對各分行和直轄支行實行會計經理委派制度,分行對所轄分支機構實行會計經理委派制度。會計經理的人事關係隸屬派出行,工作關係由派出行財會部和派入行雙重管理;二是建立委派會計經理資格制度。委派會計經理必須符合《會計法》規定的任職資格,德才兼備,具有較高的業務

素質和政治素質,經委派人員管理機構按有關程序考核確認後,報行領導批准其委派資格;三是賦予會計委派經理與履行職責相當的權力。主要包括: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的權力;重大經濟事項研究的參與權;重要業務審核權;對下級行會計經理任免的專業審批權等;四是明確委派會計經理的義務和職責。委派會計經理必須積極支持、配合、協助單位負責人合法依章經營,嚴格執行各項會計制度規定,及時、準確、完整地反映和核算各項業務,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加強會計內控建設;及時完成單位領導和上級會計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等;五是建立對委派會計經理的考核制度。堅持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對考核為稱職的繼續留任,對考核為不稱職的及時調整;六是建立委派會計經理定期輪換制度。凡在同一單位擔任會計經理3-5年的,必須進行輪換,這樣有利於防範會計經理在一個單位呆的時間較長,而引發道德風險,有利於會計委派制度職能作用的發揮。

(三)加強金融會計監督管理

一是加強金融會計各監管主體間的信息溝通和協調配合,發揮合力作用。金融機構內審部門及社會監督審計部門應建立工作情況通報制度,這樣既有利於各監督管理部門充分掌握金融會計工作情況,又能夠有效防止各部門檢查內容雷同,避免重複勞動;有利於各監督主體根據各自監督管理

需要,增強檢查工作的針對性,提高檢查效果;二是堅持對金融會計工作事前、事中、事後監管並重的原則。從金融機構內部監督看,加強事前監督,關鍵是要強化“接櫃制”職能。即:單獨設臵接櫃崗位,對客户提交的一切憑證,必須經過接櫃員審查,驗證其合法性、合規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後,分類傳遞給各個業務櫃組進行下一步處理。對有重大疑點的票據憑證及時向會計主管彙報,以便做出準確判斷,予以正確處理。比如對票據詐騙風險的防範,這一環節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加強事中監管,要強化核對監督職能。要建立符合金融會計特點和適應金融會計發展要求的一整套會計內控評價制度,檢查手段和金融會計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預警系統。

(四)加強會計隊伍建設

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是一個多層次的任務。首先,金融行業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在思想上要統一認識,重視會計工作在防範金融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在崗位設臵上、人員配備上對會計工作適度傾斜。特別要改變那種會計工作只是簡單勞動的錯誤認識,要真正把那些熱愛會計工作崗位、德才兼備的幹部配備到會計工作崗位。

(五)建立有效風險預警機制

當我們強調要將單純的事後監督變為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控制時,風險預警機制就是必不可必的。另外在會計

工作中,要設臵一系列有效的指標體系,通過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發生的問題,以便銀行決策部門能夠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從而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

(六)發展現代會計運作手段

現代會計手段既表現在形式上,也表現在內容上。內容上指強調會計核算監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則是指會計電算化方法。銀行業應大力推廣業務處理電算化,這樣對改善服務、增強競爭力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廣運用可以規範會計操作程序,減少人工處理業務的隨意性和靈活性,減少差錯和違規。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有了會計電算化不等於萬無一失,因為電腦處理系統本身有一個是否完善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操作管理問題。如果對此掉以輕心,仍會潛伏較大的風險。在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進程中,雖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金融會計風險,但只要我們高度重視金融會計風險的防範化解工作,加強對金融會計風險表現的研究分析,找準形成風險的癥結,並從體制、制度、操作手段、監督、人員管理等各個方面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提高防範化解金融會計風險工作水平,就會使金融會計減少事最低度,從而進一步夯實金融會計這個基礎,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慧娟。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及防範[J].中國

科技信息,20__,(19)。

[2]蘇友維。銀行會計風險及內控體系的建立[J].特區經濟,20__,(5)。

[3]魏許蓮。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金融風險中[J].國管理信息化,20__,(12)。

2022會計專業論文 篇3

我們所説的“實際能力”,指的是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實際具有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要與社會所需要的能力相匹配的。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當代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會計專業的學生,由於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財會操作技能、快速的應變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中職會計學生的實際能力是學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效統一。學生是學校有目的、系統化教學活動的服務對象,與之對應的是學校、教師和教學體系;學生是社會最小細胞———家庭中的一員,家庭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學生也是政府管理、服務的對象,包括教育部門在內的政府機構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些條件。此會計審計畢業論文就從學校、家庭、政府、學生個人四個方面來談談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方法。

一、學校方面

學校是培養人才、傳授知識的地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以學校應該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在管理制度方面,學校在建立和實施制度時,應該以系統論為支撐,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體系。我們應當正確處理結構與功能、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在學校教育教學、後勤保障等各領域建立協調、全面、系統的制度管理體系,有效地提高學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質量。在辦學理念方面,更新教學觀念、強化以能力為本的辦學理念,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都要改變;要提高會計教師的實踐技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對實踐性教學的管理,改變過去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語權”。多媒體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隨着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等輔助設備在學校裏已經越來越普遍,多媒體的使用不僅豐富了課程教學,教會老師和學生使用多媒體的能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用投影、動畫、錄像等多種形式呈現經濟業務的流程圖,使學生與社會的差距不斷縮小。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學生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要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能力,父母除了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主動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奇思妙想能力之外,還要關注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例如,鼓勵孩子坦然面對瑣碎的事情,培養他們細緻耐心的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財觀念,把家當做一個公司,讓孩子自主動手操作,從填記賬憑證、彙編總記賬憑證到登記各種明細賬、總賬、會計報表和附表等整個會計環節,都讓學生自己發表,把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給他們信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求知慾,培養他們不怕困難的精神,同時教會孩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三、政府方面

(1)增加投入,加大關注度。當下,社會需要的是各式各樣的高素質的人才,而不僅僅是幾個優等生,所以政府也有責任幫助學生成長。政府能夠管理公共事務,聯合學校舉辦各式各樣能展示會計專業學生實際能力的比賽,建設公共圖書館,增加專業儀器設備等公共物品,比如多建會計模擬實驗室,特別是對於條件比較落後的地方學校,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在模擬實驗室中,會計專業學生模擬實習既要模擬會計核算過程,又要模擬企業的經營運作過程,使他們在仿真的環境中,瞭解經營活動的來龍去脈和崗位的職責、工作內容。

(2)政府與企業聯合,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首先,在學生入學之初,允許學校組織學生參觀企業的會計部門,讓學生初步認識企業,瞭解專業的基本情況;其次,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寒暑假鼓勵學生到企業見習,讓學生逐步熟悉企業的管理要求,並且理論聯繫實際;再次,政府可採用招聘會等形式,通過與用人單位面對面的接觸,讓學生明確自身存在的差距,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動力;最後,利用畢業實習機會,讓學生更全面地接觸企業,在適應單位工作環境的同時,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四、個人方面

第一,學生要有很清晰的認識,並且認同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模擬實習、上課方式等的變化,只有正確地認識這些改變,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再好的專業或老師,如果學生不好好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那麼很多努力都是徒勞的,因此,學生要用發現的眼光探尋這個專業,配合老師做好會計職業規劃,然後再製定更小的計劃,一步步地發表,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

第三,學生應該主動申請自我展示的機會,得到越多的鍛鍊,自己的人格就越完善,能力也會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第四,學生要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事實表明,參與有規律的鍛鍊會使人身體棒、感覺爽,精力充沛地發表各項工作和任務。體育鍛煉的最大作用在於全面增進人的健康。

此畢業論文詳細闡述,我國的職業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了越來越迅速的發展,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具有專業的特殊性以及個體的差異性,結合當前的情況,對於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雖然學生的能力隨着閲歷的豐富、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強,學生在學習交流、培養興趣、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這些平台所帶來的快樂與充實,能留下自己美好的回憶。因而,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能力迫在眉睫。但如果不重視而順其自然,可能會停滯不前甚至使負面問題得不到解決。通過培養和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知識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就業競爭力大大增強,為他們成功就業創造了條件。

2022會計專業論文 篇4

本文是財務管理畢業論文,本文是主要講述了互聯網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有效對策,要了解的是拓展籌資與投資渠道、保證經營現金流量的有效獲取、降低成本結構方面的風險、優化盈利模式這四種有效的對策會助力企業財務控。

(一) 拓展籌資與投資渠道

投資與籌資風險是互聯網企業面臨的重要資產結構風險, 為了提高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 企業需要拓展投資與籌資渠道, 以更多的渠道分散財務風險,從而達到降低財務風險的目的。在這方面我國政府為了鼓勵創業, 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互聯網企業可以積極利用這些政策, 積極開展研發創新活動, 推出新的創新產品,擴大投資與籌資範圍, 例如低息貸款等政策。當前市場上很多投資者也越來越重視互聯網企業及其產品, 互聯網企業也要抓住這些機遇, 積極與市場上的投資者聯繫,尋求拓展籌資渠道的方式。

(二) 保證經營現金流量的有效獲取

(三) 降低成本結構方面的風險

互聯網企業的成本結構風險主要表現在研發投入、人才流失與銷售費用等方面。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研發人才, 他們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如果企業的研發人才不足, 企業就無法獲得更多創新產品, 企業的發展就會受阻。因此, 企業需要根據發展與人才的能力, 為研發人員提供上升的渠道,提高薪酬等方面的報酬, 並不斷改善研發人員的工作環境, 為研發人員提供較好的研發環境。同時, 企業要把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領域, 如果企業研發資金不足,還可以通過合理的融資渠道獲得融資, 為研發工作提供資金保障。銷售費用也是互聯網企業的主要費用, 特別是在企業初級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銷售費用擴大市場份額。但是, 企業要對銷售費用進行合理規劃, 不能盲目的投入銷售費用, 避免企業資金的浪費。

(四) 優化盈利模式

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 如果不能積極創新優化盈利模式, 就不能跟上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企業可以把當前常用的廣告盈利方式與付費的方式結合在一起, 而不是兩者單一進行,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如果結合在一起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付費方式可以使企業獲取更多現金流量, 廣告方式則可以提高市場佔有率。

2022會計專業論文 篇5

試論會計的監督職能

【摘要】本文從會計監督的內容、在企事業單位建立建全會計監督的必要性、以及其基本內容與本質特徵、監督分類等幾方面對會計監督職能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對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的關係以及會計監督發展的條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字】監督職能 核算職能 必要性 內容 關係

一、會計監督的必要性。

會計監督的定義:

在會計工作中,通過記錄、計算、分析和檢查,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等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察和督促的一項管理活動。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在日常生產經營服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又是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監督可以分為單位內部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有效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不僅可以維護財經紀律和社會經濟秩序,對健全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範的會計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規範》第四章在明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履行《會計法》賦予的監督職權的基礎上,提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對單位內部的其他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以更好地為單位內部管理服務;同時,對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問題也提出了相應要求。

實行會計監督的必要性有:

(1)維護國家財經法規要求強化會計監督。財經法規是一切經濟單位從事經濟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準繩和依據。會計監督正是依據國家財經法規,對各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可行性等進行檢查,從而促進各單位嚴格遵守國家財經法規。會計工作是財政經濟工作的基礎。因此,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對於防範和制止違犯財經法規的行為,保護國家和集體財產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有利於強化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會計監督是經濟管理的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各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對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監督,保證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在遵守國家財經法紀的同時,符合本單位的計劃、定期、預算和經營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經濟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市場經濟要求強化會計監督。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要求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必須在法律、法規、制度規定的範圍內進行。搞違法活動,是任何一個成熟而健全的市場經濟國家所不允許的。會計監督作為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財政經濟法律、法規、規章貫徹執行中發揮重要作用。有人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單位是獨立的利益主體,應當“遵循利益至上原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單位的“經濟活動中心”,單位內部的會計

監督職能可以弱化,甚至放棄。這種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是與《會計法》、《規範》的要求相違背的。各單位追求其自身的經濟利益是應當的,但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必須置於合法這一大前提之下。合法的經濟活動是產生經濟利益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國家,也是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益及社會效益和諧統一的前提。法制的制定正是從既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又保護各單位經濟利益出發的;相反,違法的經濟活動如偷税、漏税等,雖然從眼前看來,單位可以得到一些“利益”,但對國家和社會發展則將造成損失。而且,這些違法活動最終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對單位的經濟利益帶來更大的損失,可以説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會計人員不僅作為普通公民,有遵守法律、法規、規章的責任和義務,更重要的,會計人員作為財政經濟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者,應當在單位領導的領導下,在參與本單位經營管理、維護本單位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着保證單位經濟活動認真執行法律、法規、規章的重要責任。這是法律賦予會計人員的職責,也是會計人員從其專業角度為單位領導人把好這一“關口”、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在合法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客觀要求。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不僅是對法律負責,也是對單位的經濟效益負責,對單位領導人負責。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但不能削弱會計監督,而且要加強包括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在內的多種形式的會計監督。

(4)會計監督必須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財政經濟法律、法規是進行經濟工作的規範,是經濟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會計監督涉及到各種利益關係,會計人員在實行會計監督過程中,有責任也有義務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維護本單位和國家、社會公眾等各方面的利益。合法的經濟利益,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中必須予以維護。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是否合法的界限,必須以財經法律、法規為依據作出判斷,並據此作出恰當的處理。當然,對根據財經法律、法規制定的內部管理制度以及計劃、預算等,會計人員有責任通過監督和控制,協助單位領導檢查執行情況,揭示存在的問題,糾正不符合規定的做法,提出改進意見,保證各項內部管理制度的實施。但是,任何不符合財經法律、法規的“指令”都不能成為會計監督的依據。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的會計人員片面理解廠長經理負責制,認為領導説怎麼辦自己就怎麼辦;有些單位領導人認為自己對單位的一切工作負責,會計監督也是“我怎麼説,你們就怎麼辦”,等等。這些認識在當前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導致會計監督普遍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廣泛宣傳《會計法》和《規範》關於會計監督規定的同時,對不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干擾、阻撓會計人員履行監督職責的行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轉會計監督弱化的不正常現象。

(5)單位領導人要保障會計監督的順利進行。單位領導人是單位的最高管理者,對本單位,包括會計工作在內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負有責任。《會計法》和《規範》都規定,單位領導人要對會計資料的合法、真實、準確、完整負有責任。要保證會計資料的合法、真實、準確、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監督工作能否按規定進行。只要會計監督真正起到把關守口的作用,財務收支中的任何違法違紀問題都會得到有效地制止和糾正。也就是説,只要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責完全到位,單位領導人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法律責任就能得到很好的履行。從這一意義上講,

單位領導人與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問題上的目標是一致的,會計人員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完全是對單位領導人負責,避免單位領導人因不瞭解會計法規制度而觸犯法律。因此,加強會計監督,對於履行單位領導人對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責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單位領導人要支持、保障會計人員依法進行監督,為會計人員撐腰,幫助解決會計人員在監督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單位內部為會計人員進行有效地會計監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單位領導人自己要以身作則,帶頭支持會計人員履行監督職責,尤其不應對會計人員依法履行監督職責進行干擾、阻撓。在現實工作中,有許多單位領導人認為會計人員對領導批辦的財務收支進行抵制是“與自己過不去”、“不支持領導工作”,甚至採取不法手段對在監督中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等等。這些認識和做法顯然是不對的。單位領導人領導會計工作,不是説單位領導人可以橫加干預、阻撓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如果是這樣,單位領導人不是履行《會計法》、《規範》賦予其領導會計工作的職責,而是在踐踏法律賦予的職責,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

(6)會計人員要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責。會計監督是《會計法》和《規範》賦予會計人員的重要責任,必須嚴格認真地履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更加複雜多樣,會計監督變得異常艱鉅。會計人員要履行好會計監督職責,一方面要認真掌握財經法律、法規、制度,以便準確地判斷出各種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斷提高會計監督水平;另一方面,要轉變會計監督觀念和改進工作方法。很長一個時期以來,包括一些會計人員在內的很多人把會計監督單純理解為“照章辦事”,認為會計監督就是“挑毛病”、“找別人的錯”,造成許多人一提起會計監督就“反感”。這是對會計監督的誤解。會計監督包括對不合法的收支予以制止和糾正等職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種服務職能,通過有效的會計監督為單位的經濟活動服務,達到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因此,會計人員應轉變對會計監督的觀念,不斷改進會計監督的方式和方法,把會計監督寓於服務之中,改變單純的事後“制止和糾正”為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控制,改變事無鉅細的監督為參與重大經濟問題的管理和控制,更多地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這樣,會計監督就會得到包括單位領導人在內的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會計監督就能順利地進行。

二、會計監督的內容

首先説一下會計監督的主體:

會計監督的主體是指由誰來實行會計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六條規定:“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這一規定明確了會計人員是會計監督的主體。在我國,會計人員作為會計監督的認本,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會計人員是國家財經法規的維護者;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又是本單位的經濟管理人員,要維護本單位的經濟利益。會計人員的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會計監督的複雜性和艱鉅性。這主要表現在,當國家利益與單位利益不一致時,會計人員堅持原則、維護國家利益,往往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原則性。

會計監督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1)按監督實行的時間,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事前監督是對將要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事中監督是對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事後監督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防患於未然;事後監督便於全面、真實、準確地檢查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提高會計監督的準確性。因此,應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監督的方法。

(2)按監督的要求不同,可以分為政策性監督和技術性監督。政策性監督是檢查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着眼於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技術性監督是檢查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財務會計的核算技術要求,着眼於經濟活動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全面性。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會計法規的規定的,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會計監督的基本內容包括:

(1)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的進行監督,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準確、完整、合法;

(2)對各種財產和資金進行監督,以保證財產、資金的安全完整與合理使用;

(3)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以保證財務收支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

(4)對經濟合同、經濟計劃及其他重要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以保證經濟管理活動的科學、合理;

(5)對成本費用進行監督,以保證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儘可能多的產出;

(6)對利潤的實現與分配進行監督,以保證按時上交税金和進行利潤分配,等等。

三、會計兩大基本職能的關係

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核算和監督。

會計監督離不開會計信息的作用,而會計信息的生成及作用,顯然又離不開會計核算職能的作用。在會計發展歷史上,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是互為表裏的。沒有會計核算,監督就成了“空中樓閣”;離開了會計監督,會計核算將陷於盲目性,而且其一系列創造性發展也將得不到合理的解釋,由此可得出以下結論:

1.會計監督職能依附於會計核算職能而存在,會計核算職能作用則以會計監督職能存在並作用且成為會計之靈魂為前提。

2.會計監督職能的主要含義是會計在工作中所具有的對經濟行為的引導力、制約力和對經濟管理的保證力、促進力。

3.現代會計主要藉助於提供以下信息實現監督職能:

(1)反映資產購存、流轉、流量的實況;

(2). 反映資產利用效率、效益的差異;

(3)反映、制止和糾正本單位收支偏離規定、標準的內容及規模。

四、會計監督職能健康發展的條件

目前,人們普遍知道會計監督的重要性,有着更進一步的發展前景;然而,現實效果如何呢?筆者實難恭維。因此結合我自己的學習和在中小企業的工作體會,我認為,會計監督職能要想有健康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做到:

(1)會計人員必須守住自己的這片淨土。在實際工作中來自各方面,特別是企業內部的壓力,使得會計人員無法完全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會計監督,希望我們會計人員能頂住壓力,堅持原則。

(2)單位負責人要重視和尊重會計人員,在經濟業務上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辦事,不要把不合規定或不合法的業務強壓財務人員去辦理,不要出了問題以自己不懂財務為藉口,把責任推給會計人員。

(3)提高會計人員的地位和待遇。

(4)在私有經濟這塊,會計監督職能要真正建立起來,使會計人員能真正行使監督的職權和發揮監督作用。

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會計監督職能才能在實踐中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

五、結束語

我的畢業論文終於完成了,寫到最後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在此要感謝__大學的老師們,是他們教給了我學以致用的知識。

在論文設計過程中,我通過查閲大量有關資料,學到了不少知識,經歷了不少艱辛,但收穫同樣巨大。在整個論文設計中,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探索的艱辛和成功時的喜悦,並培養了我獨立工作的能力,相信會對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雖然這篇論文做的不太完美,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則是我最大的收穫和財富。畢業設計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高。通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的知識還比較欠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通過這次畢業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都應該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和綜合素質。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知識必須通過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

六、參考文獻

①《財務與會計》,1994年3期第9頁。

②《會計學》,葛家澍、餘緒纓主編(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修訂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第16頁。

③[美]克勞德·小喬治《管理思想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出版,第564頁。

④[美]查爾斯·T·霍恩格倫《高級成本管理會計學》(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4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mishu/dlrk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