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在全區科級幹部培訓班上的講義提綱(社會穩定)

在全區科級幹部培訓班上的講義提綱(社會穩定)

關於維護社會穩定問題

在全區科級幹部培訓班上的講義提綱(社會穩定)

——在全區科級幹部培訓班上的講義提綱

同志們:

按照課程安排,今天由我來給大家講課,我要講的題目是:關於維護社會穩定問題。

維護社會穩定,既是個老問題,也是個新問題。在發展中維持社會穩定的問題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必須直面而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它將貫穿於社會主義發展的整個過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尤其顯得重要。説起“穩定”,無論是從事這項工作的,還是不從事這項工作的,都能説出個“一二三”來。這至少説明兩點:一是社會穩定與每個人、每項工作都息息相關,二是我們對穩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共同的認識。這些都是我們做好穩定工作的基礎。但是,真正做好穩定工作,僅僅有這些膚淺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做好新時期的穩定工作,要求我們從全局的、歷史的角度,全面把握維護穩定的科學內涵,進一步加深對維護穩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分析總結社會穩定的基本規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在工作中自覺服從服務於穩定大局,為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就是我選擇這個專題,力求達到的主要目的。

下面,我就圍繞“維護社會穩定”這個主題,結合宏觀和微觀的社會穩定的形勢,聯繫我區實際,藉此機會談一些認識和體會,與同志們一起學習、研究和討論。主要講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居安思危,正確認識當前維護穩定工作形勢;

第二,追根溯源,深入探詢影響社會穩定的根本原因;

第三,把握大局,深刻理解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

第四,結合實際,科學確立維護社會穩定的標準;

第五,強化措施,努力打造“蘇魯邊界平安區”。

首先講第一個問題。

一、居安思危,正確認識當前維護穩定工作形勢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加快,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一體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國為爭奪生存空間和有限的資源所產生的摩擦和征戰時刻都在不同的地區上演,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這種大背景下,討論一個區域的社會穩定問題,就必須考慮大環境的影響和小氣候的左右,有助於我們全面的認識所面臨的穩定工作形勢。

(一)國際局勢動盪不安。蘇聯解體以後,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代表的東西方對抗的兩極格局結束,現在正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眾多的經濟強都想與國美國分享在歐亞地區的主導權,國際大環境在重新洗牌,國際形勢更加不明朗,超級大國間的明爭暗鬥,使得地區間的摩擦和爭鬥時刻都在進行,大大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冷戰結束後,原來被兩極格局掩蓋的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邊界和資源糾紛問題紛紛暴露出來,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此起彼伏,在全世界各地發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相繼發生了蘇聯解體、波黑內戰和車臣戰爭、中非共和國內亂、利比里亞與危地馬拉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襲南聯盟等等,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短短的幾年裏,就相繼發生了“9.11”恐怖事件、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和數以百計的地區衝突與恐怖事件,等等。這些儘管是在和平與發展佔據主流的前提下發生的,但是足以説明我們生活的地球還很不太平。

(二)隱蔽戰線鬥爭尖鋭複雜。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總體形勢很好。但也要看到,中國仍面臨着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隱蔽戰線鬥爭尤為突出:

在境外,總的來看有三點:一是“法輪功”活動十分猖獗。目前“法輪功”活動已擴展到64個國家和地區,有練功點1300多個,並在境外成立了法輪大法聯盟;二是“法輪功”邪教組織已徹底淪為西方反華勢力的走卒,西方反華勢力對“法輪功”邪教組織進行了全方位武裝,美國專門為李洪志批地、撥款建立基地,改造明慧網,並撥出專款給其作為活動基金;美國還專門為“法輪功”組織配備了高級顧問,幫助其出謀劃策。“法輪功”組織在國外建有自己的電台、電視台、新聞社、報刊和100多家網站,租用國外通訊衞星,不斷進行反動宣傳;三是“法輪功”與民運、藏獨、疆獨、台獨勢力沆瀣一氣,已成為分裂中國、企圖顛覆中國的“五毒”之首。

從國內看,“法輪功”活動一直未停止過。一是“法輪功”非法宣傳品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僅去年第三季度,我省就收繳“法輪功”非法宣傳品18萬份。二是利用ip電話反動宣傳和攻擊鑫諾衞星等事件不斷。8月份,棗莊、聊城兩市就先後接到“法輪功”反動內容的ip電話22000餘次。去年8月、10月,“法輪功”多次攻擊我鑫諾衞星。10月15日,在我“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實況轉播時,鑫諾衞星受到“法輪功”非法信號攻擊達18分44秒之久。三是“法輪功”殺人等惡性事件還時有發生。2003年5、6月份,發生的浙江蒼南“法輪功”痴迷者陳福兆系列殺人案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四是當前,農村邪教問題比較嚴重。從全國範圍看,有些地方邪教活動相當嚴重,並威脅到基層政權穩定,一些邪教的非法活動屢禁不止。如實際神也稱東方閃電,發展迅速,地下活動範圍及全國除兩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就我省而言,去年,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法輪功”案件1058起,破獲1105起(含積案),抓獲違法犯罪分子1489人;共破獲“世紀神”等各種其他邪教案件207起,查處、制止邪教活動242起,涉及10334人,其中查獲邪教骨幹1029人。

從我市看,邪教活動較為頻繁。近期,我市發生了多起“法輪功”分子向黨政機關打恐嚇電話的事件。嶧城區的還發生了一起“法輪功”分子在人民幣上書寫非法宣傳內容進行散發傳播的事件。

從我區看,“法輪功”頑固分子仍在伺機進行破壞活動。自1999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全區上下團結協作,密切配合,“處法”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牢牢掌握了鬥爭的主動權,特別是2001年以來,全區沒有一名“法輪功”分子赴省進京滋事,區內沒有發生一起“法輪功”分子非法聚集事件,實現了省委無進京、無插播、無滋事的“三具確保”工作目標,鬥爭形勢越來越朝着對我們有利的方向發展。但是,由於大環境的影響,也存在一些問題:散發“法輪功”非法宣傳品事件還時有發生。去年5月8日,我區西苑小區、小康一村等地發現了大量的“法輪功”分子散發的傳單;9月8日又發生一起“法輪功”散發非法宣傳品事件。其他邪教也趁機抬頭。邪教“世紀神”在我區有一定數量的信徒,已成為影響我區社會政治穩定的隱患。去年6月3日和12月12日,我區就發生二起利用邪教“世紀神”破壞法律實施案件,有4名邪教分子被我公安機關抓獲。另外,我區通二省連五縣,時常會受到周邊地區邪教分子的騷擾影響和滲透。

上述情況表明,隨着鬥爭的發展,“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出現一些新的動向。如果説與過去比,面上形勢相對平靜的話,也與“法輪功”邪教組織為謀求與我長期對抗而轉入地下有着很大的關係。可以預測,經過一段時期的蟄伏後,“法輪功”非法活動很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境外“法輪功”組織的滲透破壞活動將會進一步加劇,省內“法輪功”等邪教分子也必將繼續想方設法與我進行周旋。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研究採取有效措施,不斷把防範和處理邪教工作推向深入。

(三)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社會穩定的羣體性事件多發。當前,企業破產,兼併改制、集資融資、農民負擔、職工下崗、離退休人員生活保障等社會潛在的不安定因素增多,對全區社會治安穩定構成了較大威脅。去年以來的信訪數量雖然減少,但問題仍然不少。去年,全區共受理羣眾來信來訪201件起。比去年同期減少91起,下降31.1%。其中來信83件,同比減59 件,下降36.8%,來訪118起1360人次,同比起數減少 32起,下降20%,人數減少225人次,下降14%。在羣眾來訪中,集體訪77起1309人次。同比起數增加10起,上升80%,人數上升14.9%。反映的主要問題:一是要求解決勞資、福利、就業安置方面的53件起,佔信訪總數的26.5%;二是各類糾紛、刑事申斥案件20件起,佔總數的9.8%;三是檢舉揭發類信訪案件60件起,佔信訪總數的29.7%;四是拆遷、建設、環保、土管方面的19件起,佔總數的9.6%;五是反映計劃生育、文教、衞生方面的22起,佔總數的11.1%;六是農民負擔、工農關係方面的27件起,佔信訪總數的13.3%。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信訪(主要是市直部門)尤其是城市集體訪仍然比較突出,在77起集體訪中,有53起發生在區直部門,佔集體訪總數的69%。主要反映企業“三拖”和就業安置等問題。這些集體訪主要表現為規模大、頻率高、情緒激、解決難度大,已成為我區信訪工作的重中之重。(舉例)

當前,各種社會矛盾錯綜複雜,無論是農村、城市,還是工廠、學校,都還存在着許多矛盾和問題。由此引發的各類集體上訪鬧事事件呈增多趨勢,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值得注意的一個動向是,當前羣體性事件規模增大,行為方式趨於激烈,組織化傾向日趨明顯。突出特點:在事件發展過程中,往往是合理或不合理要求與錯誤行為方式、多數人的過激行為與少數人的違法犯罪行為交織在一起,使事件呈現複雜化。許多集體上訪人員情緒激烈,時常採取過激行為,如堵塞廠企大門、衝擊黨政機關等。大多數羣體性事件都經過一定的醖釀期,並由一些有影響、有一定實力的人物幕後操縱,以組織老人、婦女到機關、廠企門前靜坐、堵塞交通、非法遊行等方法施加壓力,呈現出明顯的組織化傾向。有理控告的比重越來越大。除少數人無理取鬧外,絕大多數是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並且得不到及時圓滿解決的情況下,才聚眾向政府和有關部門施壓,不少參與者懂得法律,行為上注意掌握分寸和火候,施壓的力度越來越大。矛盾向深層發展。在許多羣體性事件中,往往是由一些羣眾對個別基層幹部不滿、對某項具體行政行為不滿、對某些執法人員不滿升級為對政府、對幹部階層、對執法機關懷有較強的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這些問題如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引起大的事端,影響社會穩定。

(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多年來,通過持續不斷地開展嚴打整治鬥爭,狠狠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遏制了刑事案件的上升勢頭,有效地維護了全區社會安定。去年以來,全區共立查刑事案件 起,發案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但是,重大刑事案件仍然多發,且暴力化、組織化和智能化的特點日趨明顯。(舉一些案例)。對於當前的治安形勢,總的評價是四句話;大局基本穩定,形勢相當嚴峻;有利因素很多,關鍵在於工作。

就全國來説,案件總體數量增長過快,尤其是衡量社會治安形勢有説明力的重要指標——重大案件增長幅度過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重大案件每年不足5萬起,到1993年猛增至53萬起,現在又上升到160萬——170萬起(全部案件),而且增長的勢頭難以扼制。就全國而言,1998以前,城市犯罪以農村多。1998年之後,農民犯罪越來越突出,至今達70%上下。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同農村經濟發展狀況有關。三中全會後,1979——1984年,是農民收益最多的年份,人均收增長率為15.5%;1985——1988年,降為5.1%,1989——1991年,再降為0.7%,後來加升到3%左右。農民犯罪大幅度上升,與農民增收緩慢、城鄉差別較大以及城市生活的輻射有直接關係。另外,全國農村有2億餘勞動力,有1億農業人口流動到城市,有的已經就業,但户口未解決,身份不明確,無法安居安心,管理不好,有的也會走向犯罪。八十年代末期,鄧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九十年代經濟出問題,很可能就在農業上。鄧小平同志雖然指的是經濟問題,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出現問題,勢必要影響社會其他問題,社會治安首當其衝地包括在內。

對我區而言,社會治安形勢的發展趨向大體與全國一致,有着共同的發展規律。總的看,我區刑事案件的發案率低於全國同期平均水平20%左右。從年均發生案件的數量上看,1990年至1996年平均年立案150起,1997年至2000年平均年立案630起,2000年至2003年平均年立案700起,數量逐年成倍增長,居高不下。從批捕數量上看,1990年至1996年,年均逮捕100人左右;1997年至今,年均逮捕150人左右,呈明顯增加趨勢。從案件的構成上看,1990年至1997年,強姦和拐賣人口犯罪突出;1997年至今盜竊和搶劫案件大幅上升,約佔全部案件的60-70%左右。以上這些數字充分説明,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應是重中之重。

(五)安全生產形勢嚴峻。2003年,全國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別重大事故13起,死亡777人;發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5起,死亡1732人,同比增加1起、39人。這些數字觸目驚心,安全生產的形勢日趨嚴峻。我區區、鎮兩級所屬礦山企業共計13家,年產原煤130萬噸、石膏100萬噸。去年全區儘管沒有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但是,從多次安全檢查情況看,存在的隱患仍然不少,有些至今還沒有整改到位,建築、消防、交通事故多發,去年全區實際發生各類交通事故 起,死亡 人,重傷 人,直接經濟損失 萬元,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二、追根溯源,認真查找影響穩定的根本原因

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綜合分析當前存在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大多是和社會轉型這種大的背景分不開的,是在社會快速發展、新舊體制轉換、利益格局調整過程中,各種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的結果。矛盾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各個層面,具體來説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社會轉型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我們通常所説的兩個轉變,一個是社會轉型,一個是經濟轉軌。所謂“社會轉型”,就是指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在發生系統化的、大規模的、帶有根本性的變化過程。主要包括:政治體制的轉型,如民主政治的逐步推廣、國家機構職能的轉變、管理行為和管理方式的轉變等等;社會結構的轉型,如利益結構的重新調整、各階層社會地位的改變、新興階層的出現等等;社會供給體制的轉型,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重大影響的物質產出和分配方式的變化、社會福利、就業體制等方面的改變等等;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轉型,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轉型所帶來的這一系列的轉變,正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思想和行為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改革開放的新思維、新舉措與傳統觀念、傳統做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碰撞,成為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在政治轉型中,先後實施了黨政分開、簡政放權、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社會協商對話制度、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農村基層政權制度改革等等;在社會結構的轉型中,公社社員變成農民羣眾,企業工人(國營工、集體工、合同工、臨時工)統統變成了企業職工、職員,失去工作的就是下崗工,廠長變成了經理、老闆,新出現了資本雄厚的階層,就是民營業主,等等。這些變化不光是稱謂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分配方式和社會結構層次的改變。這些年,多數人感覺變化最大的是社會供給體制的轉型,在機關和企業原來可以享受的一些福利待遇現在都沒有了,房子自己買了、看病不報銷了、退休金該成養老保險了,企業發工資不按工齡該成記件的了,等等。所有這些變化最終都會在人們頭腦中產生不同的反映,給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帶來深刻的影響。由於諸如此類的複雜原因,當前人們確實存在着不同的社會心態。社會成員在改革中受益的程度有多有少、時間有先有後,甚至少數人可能暫時要做出某些犧牲,因而也就造成了人們心態的不平衡,有的甚至產生失落感,由這些都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根源。

(二)經濟體制轉變產生的不穩定因素。改革開放前,在計劃體制下,我國長期實行“低工資、高就業”的政策,企業勞動力資源配置,主要通過政府計劃,實行統包統分。不管企業是否需要,國家每年都強制安排大量人員進入企業,造成企業一個人乾的活分給兩個人甚至多個人幹,人浮於事,缺乏效率。現在發展市場經濟,企業要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減員增效”是一個重要途徑,難免會出現失業下崗現象。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必然會淘汰一些企業,使部分職工離開了原來的崗位。隨着一、二、三產業的結構調整,必然會帶來勞動力的流動和就業結構的變化,一部分職工就要分流。現在的分流不是過去計劃經濟下的調配,而是自謀職業,在新的崗位確定之前,部分工人實際就處於下崗失業狀態。另外,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的覆蓋面少、社會化程度低、社會保障基金徵收困難、缺乏制約手段等問題。由於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發揮不了社會保障功能,致使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措施不能完全落實到位,這部分人就成為困難羣體,社會就產生了不穩定因素。尤其是不同的社會羣體收入差距的加大、城鄉社會水平差距的加大,造成了社會心態的不平衡,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三)基層基礎薄弱造成的不穩定因素。我國在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wto規則,還面臨着政府管理方式的調整。而政府管理方式的調整,不會一蹴而就,法制建設和市場秩序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漏洞,一些問題乘虛而入,對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產生影響。另外,部分基層政權組織軟弱渙散,行政管理和社會調控能力不強,維護社會秩序和調節社會矛盾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在研究制定和出台一些改革措施時,沒有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同人民羣眾的心理承受程度有機地結合起來,脱離實際,脱離羣眾,致使人民羣眾對改革的政策不理解,對深化改革的措施不支持,在社會壓力大、情感難以接受時,便集體上訪,向黨委政府討説法。現加上有些羣眾法律意識淡薄,講權利多,講義務少,只看個人、眼前和少數人利益,不講集體、長遠和大局利益,致使黨委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難以貫徹執行,使一些矛盾久拖不決,時間長了釀成了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

(三)全民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多年來,一些地方狠抓經濟建設,放鬆了對民眾的基礎教育,特別是理想信念教育和農村的基礎教育。正如鄧小平同志在1989年3月同中央負責同志的談話中的所説:“十年來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改革開放,確實讓一部分農民富了起來,但同時應看到,大部分農民並不十分富裕。特別是在偏遠山區,仍有少數農民還未脱離貧困。輟學生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因家庭貧困造成的。二是超負荷的學雜費。長期的投入不足,使許多農村中國小陷入困境。學校無法創收,只好依靠學生的學雜費維持生活。這就勢必增加了各種學雜費。三是升學率低。由於各方面原因,農村教育仍然相對滯後。升學無望使許多學生不願繼續上學。四是課業負擔重。評價體系的不健全和片面追求升學率,使許多學校超課時、超作業量運行。一些學生對學習望而生畏。他們中的一部分不堪重負、厭學棄學。五是讀書無用論。由於就業困難和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嚴重脱節,使許多農村人有了“考上也不分配,分配不了學了知識也用不上”的觀點,使讀書無用論迅速在農村傳播開來。農村基礎教育落後帶來的嚴重後果是農民綜合素質低、就業能力差、社會矛盾多,這個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就象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滯後帶來的嚴重後果一樣難以估量。我們處於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特殊時期,新的道德標準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舊的道德觀念還在依靠慣性運行,有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到無所適從,導致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為社會帶來了大量的、長期的不不穩定因素。

(四)流動人口、收入差距等具體問題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動人口增多,主要是農民,大量流向了城市。據統計,全國農民進城人數為1.4億,山東省1500多萬,我市大約10萬人,我區也有3萬人左右。城市中長期形成的城市市民就業的廣泛壟斷性,限制和排斥了農民就業。農民自身的素質也限制了他們的發展,相當一部分成為無業者,基本的衣食住行無法保證。一些人本來想脱離農村到城裏致富,沒想到卻成了新的城市貧民。而城市中的某些政策規定對流動人口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實際限制。目前城市中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流動人口與城市的衝突和磨擦,其中有一部分人以越軌或犯罪行為謀取生活資料,或發泄對排斥在社會生活之外的不滿。我國社會的財富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貧富差距有加速拉大的趨勢。中國老百姓長期習慣於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根深蒂固,而現實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就成為不穩定的潛在根源。再加上人們的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觀念日益受到挑戰和破壞,它對社會治安問題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如見義勇為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而現在見義不為的現象比比皆是。另外治安管理的投入機制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也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高智能、高科技犯罪增多,而政法機關由於資金、設備所限,在很多方面無法施展必要的防範和打擊手段,嚴重影響了維護穩定的工作效率。

三、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

社會穩定,是中國一切進步的首要條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保證。

(一)沒有穩定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社會動盪不安,不僅無法進行改革和建設,而且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毀掉;不僅“小康”、“富裕”化為泡影,而且可能導致多民族國家的分崩離析;不僅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受害,還會危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是全中國人民的強烈企盼和不懈追求,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哪個時期社會穩定,哪個時期經濟和社會事業就會快速發展;反之,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辛亥革命以來到建國前夕,政治腐敗、列強入侵、戰火不斷,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條件無法保障,生產力急劇下降,何談發展。建國後到上世紀50年代國家政局相對穩定,生產力迅速恢復;接着開始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政治運動連續不斷。關於“文化大革命”,鄧小平同志評論説:“‘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十年。如果加上從一九五七年開始的‘左’的錯誤所耽誤的時間,總的算起來應該是二十年。”這二十年“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説,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説,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文革”時期,世界新科技革命日新月異,許多國家抓住機會,加速發展,中國卻沒有很好地抓住這一機遇。事實證明,包括“文革”在內的這些政治運動,嚴重遲滯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正因為有“文革”等社會混亂的教訓,我們黨才有了“穩定壓倒一切”、“穩定是中國的最高利益”的認識。

對於我們區來講,也是同樣的道理。平安是發展的前提,穩定是發展的基礎,是改革開放順利推進的關鍵。只有創造良好的政治社會環境,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廣大羣眾創業的積極性,才能廣聚生產要素、廣招天下客商。可以説,沒有平安的台兒莊,就沒有發展的台兒莊、繁榮的台兒莊。過去,我們營造了持續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為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提供了堅強保證,也為台兒莊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去年省委工作會議和市委全委會議結束後,我們進一步提升了發展目標,確立加快推進由人口小區向經濟強區跨越的宏偉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把台兒莊發展得更快更好,首先就要維護好、發展好社會政治穩定的局面,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維護政治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越是政治經濟形勢好,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居安思危,越要高度重視並認真抓好維護穩定工作,切實擔負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二)沒有穩定的環境,人民羣眾就難以安居樂業,維護羣眾利益就是一句空話。平安是小康之基,人民之盼,發展之本,也是公眾的一項基本權利。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擔負起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切實維護好社會穩定。平安是小康之基,人民之盼。如果我們不能創造平安的環境,老百姓就沒有安全感,投資者就沒有信心,發展就沒有保證。維護全區的社會穩定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突出的治安問題,切實維護好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是民心所向、民願所盼、民意所求,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人民羣眾最根本利益的最直接的體現。去年以來,我區提出建設“蘇魯邊界平安區”,目的就是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突出的治安問題,建設平安社會,為人民羣眾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安全的社會環境和向上進步的社會風氣,讓人們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生活環境更加改善,實際上就是保障公眾的安全權力,這也是廣大人民羣眾的熱切期望和迫切要求。我們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黨的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努力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沒有穩定的環境,各級領導幹部就難以聚精會神抓發展。大家都知道,哪個地方出了亂子,不但那個地方的百姓遭殃,當地的各級領導幹部也是窮於應付、深受其擾,再大的事、再急的是都要向後放一放,難以集中精力抓中心工作,有多少大好機遇在平息混亂局面中喪失。可見,保持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執政為民的首要條件。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江澤民同志強調:“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前提,沒有穩定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對於處在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中國來説,在全球動盪、社會主義運動出現曲折、國內社會大變革時期,維護穩定顯得尤為重要。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穩定工作,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保持社會穩定,從而取得了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江澤民同志,自擔任總書記起,就非常關注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始終從政治上提出和處理社會穩定問題,反覆強調“唯有穩定才能搞好經濟建設”。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他強調指出,沒有政治穩定,社會動盪不安,什麼改革開放,什麼經濟建設,統統搞不成,要“堅決排除一切導致中國混亂甚至動亂的因素”。他説:“基本路線不變,社會政治穩定,有了這兩條,我們就能夠不斷地勝利前進。”隨着改革的深入,穩定問題更被提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戰略高度。經過反覆推敲、認真研究後,l994年1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同志提出了“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這一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要求全黨同志都要認清這個大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黨的十五大上,他進一步強調“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進入新世紀,處在新階段,面對新任務,黨的十六大把“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作為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經驗肯定下來,並且提出了“三個倍加”的政治要求和殷切期望,使全黨同志更加重視穩定問題,更加自覺地做好穩定工作。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逐步深化,對穩定問題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化。1995年9月,在《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中,江澤民同志把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第一個重大問題提了出來,並深刻論述了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他強調指出,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穩定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發展和改革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這是我們付出了代價才取得的共識”。“沒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一切無從談起,多麼好的規劃、方案都將難以實現。”因此,要善於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協調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對此,黨的十五大、十六大都進一步加以強調,維護穩定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

(四)沒有穩定的環境,我們就難以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樹立新的發展觀”的要求。新的發展觀要求我們準確把握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羣眾的心理承受程度。胡錦濤在同第二十次全國公安會議部分代表座談時指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基本經驗,也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和政權建設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維護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紮紮實實地做好維護穩定的各項工作,真正擔負起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紮紮實實地做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中,要堅持維護人民羣眾長遠利益和實現人民羣眾現實利益的統一,堅持解決影響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矛盾的統一,堅持改革的總體謀劃、統一部署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統一。要堅持依法辦事,堅持按政策辦事,堅決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堅決維護社會穩定,把解決羣眾切身利益的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提出了新時期做好社會穩定工作的重要方向,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五個統籌”、“五個有利於”的發展觀、改革觀後新的穩定觀形成的核心體現。

多年來,正是因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那種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發生過的,“因變而亂、因亂而退”的惡性循環,在中國並沒有出現;正是因為人們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社會穩定,才有了今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這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時移勢易,改革有了新的任務,發展有了新的目標。作為改革發展的前提,做好穩定工作,必然要有新的內涵。在今天,以人為本抓穩定,與時俱進抓穩定,以激發社會活力為目標抓穩定,是新的穩定觀的必備“要件”。

四、維護社會穩定的標準

圍繞“蘇魯邊界平安區”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區維護穩定的奮鬥目標是:推進依法治區,在改革發展中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與發展,促進“三大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建設穩定的政治環境、良好的治安環境、規範的法治環境和優良的投資環境,把台兒莊建成蘇魯邊界社會治安形勢最好的區,構築“發案少、秩序好、環境寬鬆、服務周全、外商放心、羣眾滿意”的安全寶地,打造“平安台兒莊”、“法治台兒莊”、“誠信台兒莊”的良好品牌。具體目標是:

一是刑事案件發案率低,破案率高。到2005年底,全區92%的村、社區城鄉基層單位常年不發生刑事犯罪案件,各鎮(街)不發生在全國、全省造成重大影響的人員傷亡和鉅額財產損失案件和涉黑涉惡團伙犯罪案件。

二是治安案件少,社會秩序好。充分發揮政法機關、安全監督機關、信訪部門等職能部門作用,緊緊依靠人民羣眾,組織和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基層羣防機制,逐步建立起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積極預防和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堅持“五抓”,即抓準、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根本,維持良好的治安秩序,使羣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95%以上。

三是基本不發生羣體性事件,一旦發生能及時化解。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政法部門,在處理羣體性事件時,要沉着冷靜,分析問題的原因,找準問題的癥結,抓住主要矛盾及時化解,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持社會穩定。

四是暢通信訪渠道,實現依法有序上訪。要通過暢通信訪渠道,宣傳信訪條例,逐步做到依法有序上訪,要通過各級各部門紮實的工作,為羣眾排憂解難,變上訪為下訪,把上訪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五是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確保不發生各類惡性事故。我區是能源和建材基地,資源型城市的特點特別是煤礦、石膏礦多,這就決定了事故隱患多,需要我們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確保不發生重特大事故。

六是市場秩序好,樹立起誠信台兒莊的良好形象。要通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輿論監督手段等,對市場經濟秩序進行綜合整治,要強化投資主體誠信意識,強化全體市民誠信意識,努力營造依法經營、照章納税、平等競爭、誠實守信良好局面,形成良好的經濟秩序。

七是社會政治安定,指揮、協調和應急機制健全。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鬥爭紮實、有效,確保不發生進京赴省滋事事件,確保不發生非法聚集事件,確保不發生電視插播事件,確保不發生極端事件。

五、研究對策,努力打造“蘇魯邊界平安區”

去年10月,周永康部長來山東視察時,提出要充分發揮山東良好的基礎和有利條件,努力建設“平安山東”。對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張高麗書記、韓寓羣省長多次作出指示,提出明確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又專門作出決定,提出用三年時間,在全省集中開展建設“平安山東”活動。今年2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加快“平安山東”建設電視電話會議,對“平安山東”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把建設“平安棗莊”作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的戰略舉措,2月19日,我區召開了加快建設“蘇魯邊界平安區”動員會,區委陳書記對“蘇魯邊界平安區”建設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區綜治委出台了具體的實施意見,這就是我們做好新時期維護穩定工作的基本遵循。

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要按照“圍繞發展抓穩定、抓好穩定促發展”的原則,建立維護社會穩定的長效機制,預防和妥善處理羣體性事件,依法調節各類經濟關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把維護穩定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具體地講,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確保社會穩定。建立維護社會穩定的長效機制,就是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職能部門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發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廣大人民羣眾,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在具體工作中,要強化“五個機制”建設。

1、強化領導機制,真正把維護穩定工作放到壓倒一切的突出位置。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是本轄區維護穩定的第一責任人,要堅決落實維護穩定領導責任制,切實把“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負責抓落實的責任制真正落實到維護穩定工作的各個環節。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維護穩定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切實解決基層“有人幹事,能幹事”的問題。

2、強化責任機制,嚴格落實維護穩定的獎懲制約制度。認真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把維護穩定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繼續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信訪目標責任書》和《“處法”工作目標責任書》等形式,層層分解工作任務,量化指標,定期進行檢查,年終進行綜合考核評比,兑現獎懲。要認真落實“一票否決”、重大危害社會穩定問題責任查究和黃牌警告制度,對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工作失職、瀆職,致使羣體性事件屢屢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嚴格責任查究,該黃牌警告的,實行黃牌警告;該“一票否決”的,堅決給予“一票否決”,並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3、強化協作機制,構建維護穩定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不得把本單位、本部門的矛盾推向社會,不得把本級應該處理的問題推向上級,該鎮(街)解決的不能到區(市),該系統或部門解決的問題,不能推到區裏解決。各部門、各單位都要發揮職能作用,主動協同有關部門,切實擔負起維護穩定的責任。要健全完善綜治委成員部門聯繫幫包制度;加強司法調解和審判工作,依法調處各種矛盾和糾紛,保護羣眾的合法權益,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逐步納入法制軌道;對治安落後部位和突出治安問題,要實行定期排查和滾動治理,徹底改變落後面貌;要運用行政、經濟及法律手段,預防和妥善鼾羣體性事件。

4、強化羣防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維護穩定的良好局面。大力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黨組織和羣眾自治組織建設,努力提高基層的管理、控制能力。加強鎮(街)綜治辦和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層政法組織建設,健全機構,配齊配強人員,提高素質,充分發揮作用。加強治保會、調委會、治安信息員隊伍建設,根據城市社區、農村和企業的不同特點,建立和完善新形勢下羣防羣治的組織形式、工作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深入開展“平安鎮(街)”、“平安村(居)”、“平安鎮(街)”、“平安社區”、“平安單位”創建活動,大力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羣防羣治活動,讓廣大人民羣眾積極參與,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

5、強化保障機制,為維護穩定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各級黨委、政府要繼續發揚“三舍得”(捨得拿人、捨得拿錢、捨得拿精力和時間)精神,重視和支持維護穩定工作。要把治安防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解決。積極探索社會化的經費保障機制,多渠道解決羣防羣治所需經費,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由受益單位和個人適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逐步建立一種齊抓共管、共同受益的機制。

(二)超前防範,依法妥善處置各類羣體性事件。羣體性突出事件的發生,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能否依法妥處置,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把它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預防和妥善處置羣體性事件,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及時發現和消除可能引發羣體性事件的苗頭性問題。一是切實加強情報信息工作。在機關、企業、村居中設立維護穩定信息員,大型企業在成立維穩辦、落實相應的工作激勵機制,以便及時獲取信息,及時處置。二是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要把集中排查與經常排查結合起來,特別是做好敏感期、全區統一規定的每年2、3月份和8、9月份的集中排查調處活動。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和人民調解工作,充分發揮鎮(街)社會矛盾排查調處中心的作用。四是拓寬基層信訪渠道,健全相應工作網絡,強化依法信訪。繼續推行領導幹部和政法“五長”定期接訪制度。使問題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2、下大力解決當前比較突出的、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要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企業“三拖”、困難羣體救助、農民負擔、幹羣關係等問題,防止因這些問題引發羣體性事件。各級領導機關還應克服官僚主義,關心羣眾疾苦,大力加強信訪工作,變上訪為下訪,認真對待和解決羣眾反映的各種實際問題,為羣眾的投訴、求助提供方便暢通的正常渠道,慎重出台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對待的每一個舉措,都要認真聽取羣眾意見,講明道理,求得羣眾的理解和支持,把工作做細,把好事辦好。

3、依法妥善處置羣體性事件。一是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到統一指揮,協調行動。二是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要及時趕赴現場,面對面的做羣眾工作。認真負責地解決羣眾提出的問題,化解矛盾,平息事態。三是堅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強制措施,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決不能發生毆打或流血事件。

4、堅持教育疏導原則。凡羣體性事件,宜疏不宜堵, 宜散不宜聚,要通過説服、教育、勸阻和疏導,使羣眾儘快離開現場,防止因方法不當激化矛盾。要正確處理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與多數羣眾的關係。對不明真相的羣眾,要堅持説服教育為主,多做耐心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辯是非,及早覺悟。對別有用心、蓄意製造事端的幕後操縱者和實施打砸搶燒的違法犯罪分子,要堅決依法嚴厲打擊。

5、制定周密的防範和處置羣體性事件的工作預案。 制定預案要充分考慮到羣體性事件的複雜性,把預案研究的周密細緻。要特別注意在預案中明確有關領導和部門在處置工作中的分工和責任,完善處置工作機制,關鍵時刻能拿得出,用得上。要做好現場的調查取證工作,為羣體性事件的事後依法有效處置和打擊工作提供依據。

(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力為經濟發展搞好服務。發展經濟,是全黨的中心任務,是全區的工作大局。各級各部門必須牢固樹立中心意識,自覺地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做好維護穩定工作。

1、進一步強化服務觀念。全區各級政法和行政執法部門要進一步端正執法思想,增強服務觀念,主動克服就安辦案、孤立辦案的做法,切實把是否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和為檢驗工作得失成敗的重要標準, 把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統一起來,開闊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措施,結合工作實際,找準着力點,選好突破口,要結合政府工作提速和效能監察工作,切實兑現各項服務承諾,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主動做好服務工作,全力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2、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一是在鞏固規範文件清理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加強法制建設,把改善投資環境納入法制化軌道,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二是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欺行霸市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創造規範、有序、公開、公平部分的市場環境。三是加大對企業周邊治安秩序的集中整治,嚴厲打擊“三強”、“五霸”、合同欺詐和壟斷經營等違法犯罪活動。

3、切實加強經濟領域的執法行為。依法審理涉及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的各類案件,保證企業法人和投資者人身權利不受侵害,保證企業和投資者經濟利益不受損害,保證各類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進一步加強民事、行政審判工作,依法化解民事糾紛,調節經濟關係。嚴格依法審理企業改制中的糾紛案件和破產案件,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嚴格依法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和涉農案件;嚴格依法審理金融糾紛案件和股票證券交易糾紛案件。進一步加強行政管理,嚴格行政執法,規範和引導市場主體守法經營,及時發現和化解矛盾糾紛。

(四)堅持打擊與防範相結合,全面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以基層基礎工作為重點,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整體推進,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抓“三基”(抓基層、抓基礎、練基本功)促“三化”(網絡化、規範化、法制化)的思路,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實現長治久安。

1、深入持久地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要建立健全“嚴打”鬥爭的經常性工作機制。特別對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和搶劫、搶奪、盜竊等嚴重影響人民羣眾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多發性犯罪,要集中力量快偵快破,對犯罪分子依法予以嚴懲。繼續認真排查和集中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後進部位。

2、大力加強治安防範體系建設。在城區,充分發揮110社會聯動的作用,各各種力量統一組織起來,實行全天侯、全覆蓋的治安巡邏;在社區,充分發揮社區警務、治安聯防、保安服務和物業管理等組織機構的作用,加強值班巡邏,看樓護院。在單位內部,健全內保組織,充實保衞力量,逐步實行職業化保安服務。在農村,繼續實施“為每個村居班子培養一名法律大專生,為每户培養一名法律明白人”的“兩個一”工程,加強治安聯防隊伍建設,推行治安防範承包責任制。

3、強化社會治安管理。加強對槍支彈藥、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的管理,堅決防止發生重大涉槍、涉爆、投毒案件和中毒事故。加強對公共複雜場所、特種行業的管理,防止發生羣死羣傷等重大惡性事故。加強交通安全檢查,防止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加強專項治理,堅決杜絕各種重大安全事故。加強對暫住流動人口的管理,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防止重複犯罪。

4、強化對青少年的教育。從長遠看,扭轉社會治安狀況的根本出路在於治理青少年犯罪。現在青少年犯罪佔犯罪總人數的70%(我區略低一些),已成為犯罪主體。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有途徑是綜合治理。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和學法、用法的自覺性,要做好閒散青少年和有輕微違法行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加強對計算機網吧、遊戲機房、錄像放映廳等場所的管理,提倡有益的,取締有害的,打擊違法的,淨化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從根本上和源頭上減少違法犯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m4x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