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個人寫作 >

學術性調查報告(精選3篇)

學術性調查報告(精選3篇)

學術性調查報告 篇1

市場調查是調查人員運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分析有關市場動態、供需現狀等各種信息與資源的方式。學術性圖書編輯由於其工作地點、出版性質等原因,長期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學者、專家交往聯繫,而對圖書市場、讀者需求及反饋等方面的關注較少,因而市場調查的意識和能力較弱。隨着互聯網時代到來、學術性圖書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讀者文化層次和需求的提升,學術性圖書逐漸走出象牙塔,走進圖書市場和大眾視野,圖書的網絡銷售市場更為學術性圖書的發行流通開闢了廣闊的平台。在這種新形勢下,勢必要求學術性圖書編輯改變以往的工作方式,更加關注市場動態。學術性圖書編輯必須有意識、定期、積極主動地介入“市場調查”,不僅要經常逛專業書店、查看專業數據,還需要藉助其他途徑儘可能多地獲取相關市場信息。通過市場調查,瞭解學術界和讀書界新的熱

學術性調查報告(精選3篇)

點和新生事物,找到細分市場需求的人羣、現實及潛在的需求,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目標,正確地進行選題策劃。

一、學術性圖書編輯進行市場調查的重要價值

1.市場調查是編輯進行選題策劃的前提

選題策劃是編輯出版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出版單位的生命線。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進程中,特別是在後改制時代下,編輯成了圖書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策劃)編輯在策劃選題之前,一定需要通過市場調查獲取大量的選題信息。“(市場)調查”是“實事求是”的基礎,也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準則的先行條件。常言説,“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樣,“沒有正確的調查,也沒有發言權”。所以泛泛的、走馬觀花似的調查不能解決問題,親自的、實地的、深入的調查研究,才是準確判斷的助推力。有些學術性圖書編輯認為,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媒體的形態多種多樣,只要用這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就可以獲得足夠的信息。實踐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傳統的調查研究不但沒有過時,而且作用更為凸出。學術性圖書的作者由於缺乏必要的市場意識,再加上需要個人化的創作,以及出版社很少做關於學術性圖書的細緻的社會調查,導致學術性圖書的生產、銷售與讀者的需求嚴重脱節,高質量的、符合讀者需求的學術著作越來越少。

2.市場調查有助於編輯掌握市場真實反饋信息

圖書市場是編輯瞭解學術性圖書的主題、發行、讀者反饋等情況的主要渠道。編輯的傳統工作方式要麼坐以待稿,要麼寫寫信、發發

郵件,或者在競爭的壓力下,上網蒐集數據或資源等。這種工作狀態不利於掌握全面而真實有效的市場信息,無疑會坐以待斃,會被社會淘汰,只有實地出去走走,儘可能多地發揮眼、耳、嘴、腿和手的作用,全面收集讀者和市場反饋信息,如“讀者獲取圖書信息的渠道、購書的理由、獲得圖書的方式、選購學術性圖書的標準等方面的信息”,才能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完善學術出版的思路和策略。

3.市場調查有助於編輯加快專業成長步伐

傳統意義上,衡量一個編輯是否合格的標準是看這位編輯是否有紮實的專業和文字功底。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出版單位也面臨深刻的變革,即一般性的從經驗、臆測出發進行決策,轉向以市場調查為基礎進行決策。格羅斯在其主編的《編輯人的世界》一書中對當下的編輯進行了形象的敍述:“今天的編輯和老一輩的編輯不同,他們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既要精通書籍製作、行銷、談判、促銷、心理學、政治、外交等,還必須有絕佳的編輯技巧。而編輯工作又包括了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活動,其中許多工作幾乎無法讓人聯想過去在辦公室埋頭校對的編輯刻板印象。”市場調查有利於編輯的個人成長,不僅能豐富編輯對學術性圖書出版的認識,而且可以激發年輕人幹事業的熱情和能量。另外,可以豐富學術圖書編輯們的見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拼搏精神;培養其科學務實的工作作風;可以促進個人的學習,提高和豐富編輯的實踐知識。

二、學術性圖書編輯開展市場調查的渠道

市場調查對於圖書編輯有着巨大價值,然而,調查並不是簡單地

到市場上走一遭,隨便看一看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編輯在進行調研之前,必須首先確定主要的`調研目標、明確調研的渠道、對象和方法等。市場調查的渠道則是其中的關鍵環節,關係到編輯能否全方位瞭解到有效信息,學術性圖書編輯市場調查的渠道主要有四種。

1.本單位的市場營銷部

從本單位的發行部門瞭解學術性圖書市場的信息是編輯開展市場調查的一個基本渠道,體現了出版社內部編輯與發行人員互動的基本理念。本單位的發行部門是圖書發行的直接經手人,他們熟悉社內學術性圖書的市場佔有率,也能夠比較準確地判斷其市場走向,對同行業學術出版的情況相對比較熟悉。編輯通過對他們的調查,一方面能夠掌握本單位學術性圖書的市場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了解其他出版社學術出版的狀況,瞭解其市場佔有率、目標市場、營銷定位、定價策略、推廣策略、內在品質、包裝策略、社會形象以及受政府或組織的支持度等。不過,本單位的發行人員只是局部的人羣,信息肯定不全面,我們還需要了解更多的人羣,擴大調查的範圍。

2.傳統的圖書銷售市場

傳統的圖書銷售市場主要是新華書店和一般的實體書店,在數字化經濟時代,也包括一些網絡書店。對這些書店的調查是學術性圖書編輯開展市場調查的重要渠道,能夠為編輯帶來最為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到書店進行調查,要帶着問題去,比如帶去自己的選題設想和編輯意圖,徵求書店的意見,瞭解哪些學術性圖書比較熱賣、稀缺,瞭解哪些學者的專著比較受歡迎,自己策劃出版的學術著作市場反響如

何等。這些局部範圍的瞭解,能夠更為真實、具體。

3.學術性圖書的分銷渠道

學術性圖書為學術研究服務,其目標羣體較為固定,也較為有限,但學術性圖書的生命週期比較長,真正高品質的學術性圖書不僅對學術的建設具有支撐作用,還能提升出版社的聲譽和品牌,形成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學術性圖書的讀者主要由高等院校教師、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大型企業的研究所研究人員等組成。他們獲取學術著作的主要渠道:自己購買,或從圖書館、資料室等借閲。因而非常有必要向大型的館配商以及高校圖書代辦站進行了解,通過他們可以進一步感知學術書的整體脈絡,有助於學術選題的策劃和出版。

4.專業的調查或諮詢公司

搜索或購買這些專業公司的數據可以彌補店面調研和分銷渠道調研的侷限性,因為通過一些監控的圖書數據,可以大致瞭解學術性圖書零售市場的規模、走勢和出版格局;也可以把握細分市場的發展特點等。具體來説:可以篩選作者,並通過作者的同類作品分析,瞭解其以往學術性圖書的市場銷量和定價等。另外,為了豐富學術性圖書編輯手中的信息和資源,還需要多關注各種媒體對學術性圖書的宣傳和點評,比如各種專業性報紙、書評雜誌、各大報紙開設的書評專欄,以及電視、網絡(特別是專業的自媒體、公眾號)對圖書的宣傳和點評等。同時,多關注學術期刊、學術會議的討論以及國家、高校及其他科研機構的規劃課題等。

三、學術性圖書編輯開展市場調查的對象

1.對學者的調查

策劃高質量的圖書並選擇好優秀的作者是學術性圖書的生命線。這裏為什麼是學者,而不是作者?主要基於如下考慮:一是學術性圖書編輯主要是跟大學裏的專家學者打交道;二是作者的概念太廣泛,不能準確地説明我們工作的性質或主要對象;三是我們不完全把所有的與我們有交往的學者都變成作者,也許由於種種因素,某位(些)學者與我們交情甚厚,但難以成為我們的作者,這些人仍然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他們可以為我們導航,為選題提供建設性意見。如何對這些學者進行調查?在與他們溝通之前至少應該瞭解以下信息:一是他們的姓名、工作單位、學歷及主要寫作經歷、文字水平等。二是作者的專業特長、寫作計劃等。三是作者的工作生活環境和健康狀況,是否有條件寫稿等。這裏涉及專訪,專訪具有這樣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把編輯的策劃意圖很明確地告訴作者,可以深化、細化選題的內容等;另一方面,補充完善編輯在選題時的不足,啟發新的思路,通過優勢互補,縮短出書時間和提高出書效率。德國有一句名言:出版社的藝術就在於將合適作者的合適書稿在合適的時間帶到合適的市場。

2.對讀者的調查

學術性圖書編輯也要強調“眼睛盯着市場,心裏裝着讀者”。在與讀者面對面交流的時候,至少應該清楚這些信息:一是出版社的學術性圖書的讀者對象是哪些,他們的年齡、職業和文化程度如何,他們

的興趣點在哪裏等。二是這些讀者對學術出版有什麼樣的意見與要求等。三是隨着形勢、環境等變化,讀者有哪些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從讀者的閲讀興趣到對價格的心理預期,從書名的確定到內容的設計,從圖書開本的大小到用紙的選擇,等等,都需要學術性圖書編輯通過市場去調查、獲悉。可以在高校舉行學術圖書展銷會,增進與學校一線老師的聯繫,並廣泛收集他們的意見,同時也可以把優秀學者培養為學術圖書的作者隊伍。

3.對賣者的調查

學術性圖書的主要賣者(家)為:傳統的圖書經銷商,比如市場影響力大、經營學術圖書實力強的新華書店以及學術書店,特別是在大學內或毗鄰大學的專業書店;高校圖書代辦站;圖書館供應商。通過他們可以瞭解很多信息。比如對價格的調查。通過與他們的直接接觸和交流,學術性圖書編輯可以真實瞭解到自己編輯、出版的學術圖書質量到底如何、銷售情況是否理想,並瞭解到其他出版單位在發行哪些學術性圖書,以及這些圖書的發行情況等。

4.對銷售數據的調查

學術性圖書編輯要重視對銷售數據的調查,從銷售數據中分析市場上對學術性圖書類型、題材的受歡迎程度。目前常用來參考的銷售數據來源有:一是圖書銷售數據分析公司提供的數據;二是全國各大實體書店定期發佈的銷量排行榜;三是網絡銷售平台的銷售數據。分析銷售數據,對圖書策劃有重大參考價值。

學術性調查報告 篇2

問卷調查報告

問卷調查報告,屬於調查報告的一種,是一種應用文體。調查者對特定對象進行深入考察瞭解的基礎上,經過準確的歸納整理,科學的分析研究,進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將整個調查研究的成果用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由此形成的彙報性應用文書。它是調查研究成果的傳遞工具,是其轉化為社會效益,發揮社會作用的橋樑,為決策和調整決策提供基本依據。

編輯本段

問卷調查報告的類型

一、根據調查報告的內容及其表現形式將其分為綜合性調查報告和專題性調查報告。

1、 綜合性調查報告涉及的問題比較廣泛,反映的情況比較豐富,篇幅一般也較長。

2、 專題性調查報告內容比較專一,問題比較集中,篇幅一般也較短小。

二、是根據調查報告的主要目的劃分,可分為應用性調查報告和學術性調查報告兩大類。

1、應用性調查報告。

應用性調查報告,就是以解決現實問題為主要目的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大體包括下面六種:

(1)認識社會的調查報告。

(2)政策研究的調查報告。

(3)總結經驗的調查報告。

(4)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

(5)支持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

(6)思想教育的調查報告。

2.學術性調查報告

學術性調查報告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為主要目的的調查報告。它可分為理論研究的調查報告和歷史考察的調查報告。

(1)理論研究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調查和研究,作出理論的概括和説明。

(2)歷史考察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對文獻資料的調查,來揭示某些社會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學術性調查報告 篇3

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

班級

姓名

一、 調查的目標和方法

(一) 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 調查方法 通過網上問卷調查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提出一些與實際、與我們自身有關聯的問題。

二、 調查結果分析

(一)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

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

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中學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中學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繼續進修,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

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

調查結果表明,農村中學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

(二)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

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

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

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更為嚴重的是,我們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

中學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

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

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 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

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erenfanwen/xl97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