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精選12篇)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精選12篇)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

一、實際教學中的困惑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精選12篇)

1、教材的問題:①教材內容多而雜、教學要求淺而泛、知識主線散而空。而各類評價性考試內容實而精、試題難而全;②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學知識還零碎地淹沒在花花綠綠的畫面、表格、實驗步驟和大量的生活實例中,學生預習和複習的積極性不高;③課本習題少而窄。

2、教學目標的問題:①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制約着這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②教學中要實現四種能力的培養:化學實驗探究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信息獲取與加工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限的課時有限的內容有限的機會達成這些能力的培養確實有限。

3、教學時間的問題:學生課外時間的利用極其有限。習題課沒法上,綜合訓練難上加難。

4、學生的問題:優生吃不飽,困難生還吃不了。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5、評價的問題:化學成績的評價只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試題難而全。過程性評價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6、成績狀況的問題:考試平均分不高,兩極分化嚴重。

二、新課標理念下應有的教學思考與要求

1、全面理解三維課程目標,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在實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要求以及三個維度之間的關係。“三維”目標是從課程功能層面提出的,是整個課程實施後所要達到的目標,不能將其簡單地分解到每節課。

三維的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結果。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在過程與方法中尋求突破,精心設計展現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2、全面理解教材結構,準確把握必修模塊的教學要求

從課程設計來看,必修模塊的目的是促進全體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學素養,重視其基礎性;從編排體系來看,不再以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等理論知識為出發點,採用推理、演繹的方法學習化學,而改為以物質分類的思想來整合教學內容,通過提供實驗事實、科學史話等感性材料,採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得化學知識。因此,同樣的知識內容,在新、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學要求也不相同。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完全可以也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教學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識以及為後續學習預留空間,但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彈性增補,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補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識首次出現時就要求學生一下子全部達到的。對於教學難度的把握,還可具體參考下列建議:①比較現行的人教版、山東科技版和江蘇版高中新課標教材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目標與要求;②對於人教版教材中的資料卡片、科學視野和科學史話三個欄目的內容,是教學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為學分認定內容;③市教研室化學科組織編寫必修模塊各章節的教學要求説明,可以作為教學的參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識呈現主線,合理重組教學內容

教材採用了專題式的模塊結構,一定程度影響了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為了避免這類內容學習中常見的“一聽就會,一用就亂”,一定應該有化學基本理論作為主線貫穿進行學習。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課標要求,隱去了過去熟悉的線索,將大量的信息同時出現在學生面前,若教師的指導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識凌亂,把握不住規律,從而走入“背化學”的死衚衕。要求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編排主線,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繫,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重組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突出“分類”這個主線,使基礎知識清晰。

在新課程中,教材僅是學習的一個範例和文本,教師要突破多年來“緊靠課本”“忠實教材”的觀念,教學中如何選取知識,知識如何呈現,都要靠教師進行二次創作,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靈活處理教材。

4、以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過於依靠接受式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達到提高全體公民整體素質的目的。在實施中,首先要對科學探究或探究式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科學、合理地運用於課堂教學。

在現代教育文獻中“科學探究”、“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都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來主動構建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學習內容上,不但包括事實、理論等陳述性知識,還包括科學過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識;在教學策略上,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探究情景,讓學生髮現問題,作出猜想與假設,並通過實驗、調查、查閲文獻等方式蒐集與處理信息,對猜想與假設進行論證,最後通過表達與交流活動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科學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重要的學生學習方式,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方式。接受學習、探究學習等都是人類常用的學習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與劣,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各種學習方式(包括接受式)來積極、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

科學學習親身體驗、在“做中學”,但由於時間和學生知識基礎的限制,只有選擇那些最有探究價值而且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探究的內容進行探究,這些內容應該是本模塊的主幹知識。探究活動應該圍繞主要教學目標展開。學生探究思考的時間要充分,交流展示的範圍要廣。

5、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多種功能

化學實驗既是課程目標,又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更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學會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達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獲得知識、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目的。

實驗教學中的啟迪思維功能很容易被其獲知功能掩蓋,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對實驗教學中的思維活動給予足夠的重視。若對實驗的啟思功能開發不夠,只着重其在獲取知識方面的價值,就會陷入重“做”輕“思”的誤區。

通過實驗創設的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慾望,依循科學的方法自主地進行探究,並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培育出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三、個人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1、第1節《元素週期表》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瀏覽課本尾頁的元素週期表→尋找硅元素的位置→請説出硅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平面中點的位置的確定→學習週期、短週期、族、主族等→硅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確表達與書寫。

⑵、畫出硅原子結構示意圖→激發學生在硅原子結構與硅元素位置之間尋找數值上的關聯→用鈉原子結構與鈉元素位置的數值關係進行驗證→得出“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⑶、利用課本第5頁、第7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原子得失電子的能力→提煉、歸納“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第二課時:⑴、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用鉀、鈉的實驗驗證元素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用第8頁的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的資料驗證元素非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小結金屬的金屬性(還原性)強弱比較的實驗方案設計→總結並板書“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生成氫氣越容易;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鹼性越強。”

⑵、藉助第7、8頁的鹼金屬單質和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比較、歸納、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單質物理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⑶、由學生中的雙胞胎→引出並理解同位素→簡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揚頓挫地示範背誦1-20號元素→説明記憶的作用,指導背誦的方法→佈置書面作業和背熟1-20號元素的順序。

個人的教學認識:上述教學中,“知識與技能”落實了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得出了“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歸納了“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等。“過程與方法”體現在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原子結構與週期表中的位置關係、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等知識的產生與形成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知識的內在聯繫中、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的奧妙中、獲取知識的愉悦和成功感中。

2、第2節《元素週期律》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開展組與組之間、學生個人之間背誦1-20號元素的比賽→落實1-20號元素的記憶→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提出同一週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畫出na、mg、a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學生進行分析判斷→引出問題與衝突→指導同一週期中原子半徑比較的方法→結合對硫和氯氣的知識→歸納“在同一週期中,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

⑵、作業完成第18頁的第2、4、5、6題。

第二課時:⑴、背誦1-20號元素→回憶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以解答實驗習題的方式解決第14頁的實驗1→驗證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指導學生閲讀第15頁的表格信息→補充sih4、ph3、h2s、hcl的穩定性比較→鞏固同一週期元素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歸納並板書“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其形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⑵、作業完成第13頁關於元素符號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填寫。

第三課時:⑴、背誦1-20號元素→分別回顧同一主族及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⑵、觀察、填寫第14頁的兩表格→體會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規律→歸納概括元素週期律。

⑶、由學生閲讀第16頁的《三、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應用》→交流閲讀中的收穫→深刻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應用。

第四課時:課堂用最多30分鐘完成《元素週期律的達標演練》,評分,有選擇性地講評。

個人的教學認識:在教學中對如何選取知識,選擇哪些知識,知識如何呈現,都進行了二次創作,充分考慮了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重新整合了教學資源,靈活處理了教材。在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時也重視了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課程目標的體現。

2、第3節《化學鍵》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利用健身的啞鈴,解釋了“鍵”及其作用。

⑵鋪墊性討論一:商户甲需要賣“電子”,客户乙需要買“電子”。甲乙接觸後,結果如何?鋪墊性討論二:兩位同學都需要2萬元的筆記本電腦,兩位同學單獨都買不起。他們怎樣愉快合作才能共同達到目的?達到目的後他們會分開嗎?

⑶、從氯氣的化學性質→鈉在氯氣中燃燒的事實→投影鈉氯兩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兩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陰陽離子→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離子鍵→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構成→組成離子化合物的元素種類及判斷。

⑷、介紹電子及其書寫→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用氯化鎂鞏固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第二課時:⑴、分析非金屬原子得失電子的特點→聯繫兩位同學高中化學教學反思制共同購買2萬元的筆記本電腦→非金屬原子之間形成共用電子對都達到穩定結構。

⑵、從氯氣的化學性質→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的事實投影氫氯兩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形成共用電子對構成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價鍵→共價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由分子子構成→組成共價化合物的元素種類及判斷。

⑶、用電子式表示氯化氫的形成過程→用水鞏固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極性共價鍵。

⑷、用氮氣展示用電子式表示非金屬單質的形成過程→非極性共價鍵。

⑸、思考與交流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區別→歸納化學鍵→化學鍵的形成方式。

⑹、利用甲烷與氯氣的反應用動畫模擬其化學反應過程→認識化學反應過程的本質。

個人的教學認識:藉助學生熟悉的現象和事例,應用擬人化的講解,採用多媒體制作的動畫化抽象為直觀,努力做到教學形象化。根據學生的抽象思維弱於形象思維這一特點以及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再從抽象思維到實踐這一認識規律把本來是很抽象的教材變為生動形象的教材,以揭示宏觀現象與微觀粒子運動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建立想象表象,從而加強學生自覺地理解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會考慮化學鍵理論的邏輯性思想性很強,因而重視嚴密的邏輯推論和正確的思想方法。使基礎理論的講解富有論證性,全面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總之,我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的努力:

1、重視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和二次開發,使教學主線清晰,知識邏輯合理,教學內容在落實知識與技能上充實。

2、重視對知識產生、形成以及延伸的過程鋪墊、設計及有效教學,在過程與方法中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

3、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與求知慾望,在探究與求知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4、重視建設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學課堂,重視課堂上的交流、討論、辯論,重視教學語言的生動形象,努力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快樂,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

5、用每節的“達標演練”確保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用每月的月考強化鞏固知識與技能,進行月度學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綜合評定。

6、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態度強化教學的責任心,改善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心態提高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加強資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內化。

7、不斷加強有關新課程的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學習與實踐,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管理的水平。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2

一、實際教學中的困惑

1、教材的問題:①教材內容多而雜、教學要求淺而泛、知識主線散而空。而各類評價性考試內容實而精、試題難而全;②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學知識還零碎地淹沒在花花綠綠的畫面、表格、實驗步驟和大量的生活實例中,學生預習和複習的積極性不高;③課本習題少而窄。

2、教學目標的問題:①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制約着這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②教學中要實現四種能力的培養:化學實驗探究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信息獲取與加工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限的課時有限的內容有限的機會達成這些能力的培養確實有限。

3、教學時間的問題:學生課外時間的利用極其有限。習題課沒法上,綜合訓練難上加難。

4、學生的問題:優生吃不飽,困難生還吃不了。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5、評價的問題:化學成績的評價只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試題難而全。過程性評價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6、成績狀況的問題:考試平均分不高,兩極分化嚴重。

二、新課標理念下應有的教學思考與要求

1、全面理解三維課程目標,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在實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要求以及三個維度之間的關係。“三維”目標是從課程功能層面提出的,是整個課程實施後所要達到的目標,不能將其簡單地分解到每節課。

三維的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結果。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在過程與方法中尋求突破,精心設計展現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2、全面理解教材結構,準確把握必修模塊的教學要求

從課程設計來看,必修模塊的目的是促進全體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學素養,重視其基礎性;從編排體系來看,不再以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等理論知識為出發點,採用推理、演繹的方法學習化學,而改為以物質分類的思想來整合教學內容,通過提供實驗事實、科學史話等感性材料,採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得化學知識。因此,同樣的知識內容,在新、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學要求也不相同。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完全可以也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教學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識以及為後續學習預留空間,但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彈性增補,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補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識首次出現時就要求學生一下子全部達到的。對於教學難度的把握,還可具體參考下列建議:①比較現行的人教版、山東科技版和江蘇版高中新課標教材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目標與要求;②對於人教版教材中的資料卡片、科學視野和科學史話三個欄目的內容,是教學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為學分認定內容;③市教研室化學科組織編寫必修模塊各章節的教學要求説明,可以作為教學的參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識呈現主線,合理重組教學內容

教材採用了專題式的模塊結構,一定程度影響了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為了避免這類內容學習中常見的“一聽就會,一用就亂”,一定應該有化學基本理論作為主線貫穿進行學習。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課標要求,隱去了過去熟悉的線索,將大量的信息同時出現在學生面前,若教師的指導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識凌亂,把握不住規律,從而走入“背化學”的死衚衕。要求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編排主線,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繫,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重組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突出“分類”這個主線,使基礎知識清晰。

在新課程中,教材僅是學習的一個範例和文本,教師要突破多年來“緊靠課本”“忠實教材”的觀念,教學中如何選取知識,知識如何呈現,都要靠教師進行二次創作,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靈活處理教材。

4、以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過於依靠接受式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達到提高全體公民整體素質的目的。在實施中,首先要對科學探究或探究式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科學、合理地運用於課堂教學。

在現代教育文獻中“科學探究”、“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都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來主動構建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學習內容上,不但包括事實、理論等陳述性知識,還包括科學過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識;在教學策略上,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探究情景,讓學生髮現問題,作出猜想與假設,並通過實驗、調查、查閲文獻等方式蒐集與處理信息,對猜想與假設進行論證,最後通過表達與交流活動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科學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重要的學生學習方式,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方式。接受學習、探究學習等都是人類常用的學習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與劣,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各種學習方式(包括接受式)來積極、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

科學學習主要強調親身體驗、在“做中學”,但由於時間和學生知識基礎的限制,只有選擇那些最有探究價值而且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探究的內容進行探究,這些內容應該是本模塊的主幹知識。探究活動應該圍繞主要教學目標展開。學生探究思考的時間要充分,交流展示的範圍要廣。

5、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多種功能

化學實驗既是課程目標,又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更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學會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達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獲得知識、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目的。

實驗教學中的啟迪思維功能很容易被其獲知功能掩蓋,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對實驗教學中的思維活動給予足夠的重視。若對實驗的啟思功能開發不夠,只着重其在獲取知識方面的價值,就會陷入重“做”輕“思”的誤區。

通過實驗創設的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慾望,依循科學的方法自主地進行探究,並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培育出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三、個人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1、第1節《元素週期表》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瀏覽課本尾頁的元素週期表→尋找硅元素的位置→請説出硅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平面中點的位置的確定→學習週期、短週期、族、主族等→硅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確表達與書寫。

⑵、畫出硅原子結構示意圖→激發學生在硅原子結構與硅元素位置之間尋找數值上的關聯→用鈉原子結構與鈉元素位置的數值關係進行驗證→得出“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⑶、利用課本第5頁、第7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原子得失電子的能力→提煉、歸納“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第二課時:⑴、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用鉀、鈉的實驗驗證元素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用第8頁的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的資料驗證元素非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小結金屬的金屬性(還原性)強弱比較的實驗方案設計→總結並板書“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生成氫氣越容易;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鹼性越強。”

⑵、藉助第7、8頁的鹼金屬單質和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比較、歸納、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單質物理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⑶、由學生中的雙胞胎→引出並理解同位素→簡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揚頓挫地示範背誦1-20號元素→説明記憶的作用,指導背誦的方法→佈置書面作業和背熟1-20號元素的順序。

個人的教學認識:上述教學中,“知識與技能”落實了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得出了“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歸納了“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等。“過程與方法”體現在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原子結構與週期表中的位置關係、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等知識的產生與形成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知識的內在聯繫中、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的奧妙中、獲取知識的愉悦和成功感中。

2、第2節《元素週期律》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開展組與組之間、學生個人之間背誦1-20號元素的比賽→落實1-20號元素的記憶→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提出同一週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畫出na、mg、a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學生進行分析判斷→引出問題與衝突→指導同一週期中原子半徑比較的方法→結合對硫和氯氣的知識→歸納“在同一週期中,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

⑵、作業完成第18頁的第2、4、5、6題。

第二課時:⑴、背誦1-20號元素→回憶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以解答實驗習題的方式解決第14頁的實驗1→驗證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指導學生閲讀第15頁的表格信息→補充sih4、ph3、h2s、hcl的穩定性比較→鞏固同一週期元素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歸納並板書“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其形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⑵、作業完成第13頁關於元素符號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填寫。

第三課時:⑴、背誦1-20號元素→分別回顧同一主族及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⑵、觀察、填寫第14頁的兩表格→體會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規律→歸納概括元素週期律。

⑶、由學生閲讀第16頁的《三、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應用》→交流閲讀中的收穫→深刻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應用。

第四課時:課堂用最多30分鐘完成《元素週期律的達標演練》,評分,有選擇性地講評。

個人的教學認識:在教學中對如何選取知識,選擇哪些知識,知識如何呈現,都進行了二次創作,充分考慮了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重新整合了教學資源,靈活處理了教材。在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時也重視了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課程目標的體現。

2、第3節《化學鍵》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利用健身的啞鈴,解釋了“鍵”及其作用。

⑵鋪墊性討論一:商户甲需要賣“電子”,客户乙需要買“電子”。甲乙接觸後,結果如何?鋪墊性討論二:兩位同學都需要2萬元的筆記本電腦,兩位同學單獨都買不起。他們怎樣愉快合作才能共同達到目的?達到目的後他們會分開嗎?

⑶、從氯氣的化學性質→鈉在氯氣中燃燒的事實→投影鈉氯兩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兩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陰陽離子→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離子鍵→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構成→組成離子化合物的元素種類及判斷。

⑷、介紹電子及其書寫→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用氯化鎂鞏固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第二課時:⑴、分析非金屬原子得失電子的特點→聯繫兩位同學高中化學教學反思制共同購買2萬元的筆記本電腦→非金屬原子之間形成共用電子對都達到穩定結構。

⑵、從氯氣的化學性質→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的事實投影氫氯兩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形成共用電子對構成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價鍵→共價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由分子子構成→組成共價化合物的元素種類及判斷。

⑶、用電子式表示氯化氫的形成過程→用水鞏固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極性共價鍵。

⑷、用氮氣展示用電子式表示非金屬單質的形成過程→非極性共價鍵。

⑸、思考與交流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區別→歸納化學鍵→化學鍵的形成方式。

⑹、利用甲烷與氯氣的反應用動畫模擬其化學反應過程→認識化學反應過程的本質。

個人的教學認識:藉助學生熟悉的現象和事例,應用擬人化的講解,採用多媒體制作的動畫化抽象為直觀,努力做到教學形象化。根據學生的抽象思維弱於形象思維這一特點以及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再從抽象思維到實踐這一認識規律把本來是很抽象的教材變為生動形象的教材,以揭示宏觀現象與微觀粒子運動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建立想象表象,從而加強學生自覺地理解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會考慮化學鍵理論的邏輯性思想性很強,因而重視嚴密的邏輯推論和正確的思想方法。使基礎理論的講解富有論證性,全面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總之,我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的努力:

1、重視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和二次開發,使教學主線清晰,知識邏輯合理,教學內容在落實知識與技能上充實。

2、重視對知識產生、形成以及延伸的過程鋪墊、設計及有效教學,在過程與方法中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

3、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與求知慾望,在探究與求知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4、重視建設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學課堂,重視課堂上的交流、討論、辯論,重視教學語言的生動形象,努力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快樂,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

5、用每節的“達標演練”確保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用每月的月考強化鞏固知識與技能,進行月度學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綜合評定。

6、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態度強化教學的責任心,改善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心態提高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加強資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內化。

7、不斷加強有關新課程的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學習與實踐,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管理的水平。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3

時光飛逝,轉眼間半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20__—20__學年上半學年,我擔任高一年三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我在教學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加上全省高中新課改,這迫使我更認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課堂設計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半學期以來,本着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心態,我認真地備課,注重瞭解學生的聽課感受,根據學生的反映,不斷去調整自己的課堂設計;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跟同事共同商討,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組織能力。具體來講,有以下兩點心得體會:

一、課堂45分鐘是教與學最重要的環節

一堂課能否上好,關鍵在於教師的準備是否充分,也就是備課是否充分。教師只有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才能較好的組織課堂教學。就備課而言,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新課程標準、化學課本等。仔細鑽研新課程標準讓我更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所在,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層次分明。認真鑽研課本則能更清晰的為學生講解知識點,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學的內容。

2、做好聽課總結

作為一名比較年輕教師,有的僅僅是理論知識,欠缺的是教學經驗。針對這一點,我儘可能去聽課,課後認真總結他們上課的優點和不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半學期以來,發現聽課後認真總結,對自己的備課、上課有很大的幫助。3、深入瞭解學生

只有瞭解學生,教學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瞭解學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學生對原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例如,講到《物質的量》的有關計算時,我發現學生連一個氧原子有幾個電子都不知道,原以為是學生對電子數和核電荷數的關係這一知識點掌握得不好;經過了解,才知道國中化學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常見元素的原子序數。這就能夠做到及時補缺、補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將兩個知識點聯繫起來。4、注重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特別是在高中化學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設備,該學生更多的“事實”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為了説明鈉不能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來,我在課堂上演示這個實驗,讓他們發現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的現象是有氣體放出和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從而得出結論:鈉不能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來。這樣既使學生走出鈉可以置換出任何金屬的誤區,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5、豐富教學形式

隨着教學形式的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早已不再侷限於常規的“黑板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各科教學形式極大發展。我緊緊抓住這一變化,積極探索多形式的教學並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氣體摩爾體積》時,我提早準備,製作了一個比較精良的多媒體課件,實施後發現,採取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是:學生的興趣和對知識點的感性認識大大增強,進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二、課前課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每當我輪值晚自習時,我不是簡單地在教室閒逛,而是充分利用師生短暫的共處時間,解答學生的各種疑難。在輔導過程中,一旦發現有某個問題被集中地提出,我就會馬上反省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哪個知識點教授得不夠清晰,並在下次課堂上進行改進後的講解。實踐證明,這樣很好地實現了教師和學生、課前和課後的互動。在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常遇到各種疑難,除了自己解決,我還主動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以求不斷進步。但是,我不僅要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更要發現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強優勢,改進不足,力爭有更大的進步。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4

(一)孫老師的設計思想和課後反思

複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鑑本文透過細節描述敍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緊緊圍繞着這兩個目標展開。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節我感覺較為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鑑賞細節描述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節中,我選取的是20__年江蘇卷大學聯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潛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複習和大學聯考之間的必然聯繫,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複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生比老師平日裏憑空的説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歷了無數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後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描述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為語言樸素,敍述平淡,以學生此刻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閲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説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為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完美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採用的敍事抒情的方法極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十分喜歡,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儘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節中,因為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於後面的鏈接閲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為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於課堂資料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麼教學能手的選拔,優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為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願,但是,當真正應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為,校園不僅僅帶給給了我們展示的舞台,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後,仍然存在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就應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二)組內老師的評價:

xx老師:

1.語言親切自然,有親和力。

2.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學生參與慾望強烈。

3.突出了文言文複習特點,誦讀和文言現象落實到位。

4.課堂容量大,學生理解知識多。

5.課堂樸實,實實在在,沒有任何玄虛。

6.注重文本教學,突出了文本與大學聯考的鏈接。

xx老師:

7.目標設置合理,並且整節課緊緊圍繞着當堂的目標來進行。

8.文言知識歸納全面,重視落實,讓學生讀文章的時候,每次都有目的有側重點。

9.注重當堂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落實,講解細緻。

10.關注和大學聯考的鏈接,關注學生的學以致用。

11.課堂容量很大,資料補充的很多。

12.在課堂上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xx老師:

13.課堂容量大,節奏緊湊,讓學生沒有走神的機會;

13.拓展資料很多,緊密聯繫大學聯考,又激發學生興趣;

14.知識點講解細;

15.注重知識的運用

16.知識落實得好,閲讀,圈劃,詳解,再讀,遷移運用,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17.分析細節,有針對性練習

x老師:

18.實在。聽孫老師的課,猶如自己就是他的學生,踏實而充實。

19.充實。課堂容量大,學生掌握東西多

20.簡單。學生學得簡單,老師教的簡單,資料掌握的紮實

21.紮實。知識點落實的紮實,課課與大學聯考鏈接

22.高效。課堂有知識落實有當堂練習,落實得好,聯繫的實!

xx老師:

23.課堂容量大,既注重基礎又注重拓展,與大學聯考聯繫緊密,緊扣考考綱要求。具體而言,對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積累很到位。對文章中重點的文言字詞、特殊句式反覆強調並注意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但孫老師在課堂上對文言文的教學不僅僅僅侷限於文本的翻譯和背誦,還注重挖掘文本內在的價值和寫作手法,為學生的寫作帶給素材,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課堂效率很高。

xx老師:

24.安排得當,由文言文的知識的反覆落實到最突出特點的賞析,再到寫作的生髮。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25.注重落實,如拓展翻譯、拓展賞析,對重點反覆強化。

26.拓展最值得稱道,也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對大學聯考的掌握、對大學聯考題目的熟習不是人人都能到達的,且十分精當。

xx老師:

27.環節十分明晰。並且環環相扣,有落實,有測驗,有反饋,有鞏固,有發展。

28.課堂容量極大。緊緊圍繞目標,夯基礎,察學情,重延伸,重思考,倡討論。

29.課堂語言簡練。語言雖然不多,但指示性極強,問題導向明確,點撥乾淨利落。

30.鏈接大學聯考實戰。課堂針對性強,研究大學聯考透徹,古詩、文言、作文,知識潛力兼顧。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5

廣泛拓展,提升語文能力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讀本是其有益的補充,而課外語文學習則是提升語文能力必不可少的範疇。

(一)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在學習一篇課文前,我收集印發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體裁或題材的不同作品,把這當作導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課外閲讀,擴大閲讀量。

(二)充分發揮閲讀課的作用語文的重要內容是閲讀和寫作,閲讀是基礎,為提高閲讀水平,學校每週開設了一節閲讀課,在上閲讀課前,我給學生講清閲讀課的重要性,閲讀的要求,並且經常檢查學生的閲讀摘抄本,促使學生不斷閲讀。

(三)拓展閲讀課外文言語段文言文是大學聯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長期積累,因而我非常重視這一方面,我通過不同方式補充課外文言文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儘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去翻譯並作為論據寫入作文,使學生閲讀,寫作同時提高。

(四)堅持寫隨筆語文學習不能僅靠課堂,要利用課外,要利用生活,讓學生去觀察景物,敍述事情,抒寫心理,流露心聲,讓學生記住“生活處處即語文”。同時,對學生隨筆寫作進行檢查,選出優秀作文讓全班同學交流,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責任重大,責無旁貸,而語文教學是整個教學系統的基礎,搞好語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也不是僅靠交流就能達到的,它要求我們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6

在市優質課比賽中,我抽定了《雷雨》作為自己講課的篇目。《雷雨》是經典話劇,也講過三遍,感覺比較熟悉。但是就是這種熟悉,這種經典,給自己講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是大家都講過,如果老生常談,毫無新意,這個課就讓人感覺很一般,創新難度很大;二是這部話劇潛台詞太豐富,沒有一定的閲歷,有些地方讀得不透徹,難以解讀到位;三是篇幅長,可講的點太多,很難梳理出一條非常清晰的帶點創新意味的思路。所以,這次備課讓我感覺難度很大。

教案寫了三次,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一次定在賞析語言,分析形象上,感覺太傳統,毫無新意,被推翻;第二次從情節設計、場景選擇等角度來解讀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又感覺為了創新而丟掉了話劇的本色,被推翻;第三次從場景選擇的匠心處來分析,有新意,品讀語言感受形象,又體現了話劇的特點,二者結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最終的教案。而這時已經是週三了,時間很緊,任務很重,熟悉稿子的時間很短,好在沒有因為這個亂了陣腳,認真準備,認真參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發揮自己的水平。

這次備課、講課的過程雖然讓人飽受煎熬,但讓我收穫很大。

一是從選課的角度來説,越是經典,越難講,越是講課的點多,越難講,從選課上我有了一點經驗。

以前講《湘夫人》時,也沒選課的經驗,就感覺這首詩歌講的故事很感人,就選了。沒想到正是這個大家都避開的篇目,讓我開墾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解讀出了大家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內容,這是我的成功之處。所以,選課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的,能將常炒的白菜炒出新的花樣新的口味,那技藝就高一籌了。

二是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可能是當班主任當的吧,現在總害怕學生沒有聽清要求,於是會反覆言説,這樣不僅使得自己的語言聽起來不簡練,還會嚴重干擾學生的思維。以後上課,要求在前,説過了之後就不再講話,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充分思考,再來回答。語文課堂的語言應力求優美、有文采,讓學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這一點也是今後我努力的方向。

三是讀的書少,見到的優秀課例不多。

這次講課前我翻閲了語文的很多雜誌,特別是《語文學習》《語文教學通訊》等雜誌,感覺上面的文章非常打動人心,在這一片土地上有很多真正熱愛語文的人在這片田地裏默默耕耘,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執着給我很大的心靈震撼。雖然平時的工作很累,也有諸多抱怨,我相信語文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會讓我們受益終生。這上面的優秀課例也很多,如果我們平時多加參考,多思多想,我們的觀念不僅會得到提升,我們的課堂會有很大的改進。

第四是外出講課的經驗不多,接觸到的不同類型的學生少。

在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上,還需要我做出更多的努力。

課上完了,按照自己的預期講出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雖然還有種種的不足,但不管怎樣,每一個比賽的環節我都認真準備了,雖歷經磨難,但收穫頗豐。這就是這一次參賽的感受和得到的經驗教訓。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7

在《祝福》的講授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教學理念體現“生本位”這一課改標誌性的理念外,還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多元性、思維過程的多維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尤其是注意做到把這一創設點延續到了課外,即讓學生以“阿毛”的身份寫一篇反映“母親”不幸遭遇的文章。

這樣安排的目的,既能讓學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説的情節、明確小説的倒敍手法,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角色的置換,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閲讀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審美熱情。也許阿毛的存活,會降低文本悲劇性的感染力,但卻能給學生寬廣的空間去想象“母親”——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層勞動婦女生存的艱難,進而讓他們學着把視角放到自己周圍乃至社會中的弱者身上,獲得較為真實的生活體驗,學會關懷,懂得珍惜。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8

回顧一學期的高一語文教學,我覺得有幾點做法讓我頗感欣慰。

1、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這樣的一條理念,我儘管是在複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作品。《詩經》的出現不僅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鑑賞《詩經》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三維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設定的——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繫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採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於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2、帶學生去“寫景”,是本學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於學生閲讀面窄,閲讀量少,平時時間大多被數理化等佔據,對語文接觸較少,多數學生僅僅在語文課上與語文“見面”。因此,每週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筆與練思維之外,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去尋找相關的作文材料,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講評作文最好是與範文相結合。因為範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在每次作文之後,能獲得更深一點的體會,有助於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時,如果就拿本班學生的作文作為範文,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每次講一種寫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學生嘗試着用上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單元是學習寫景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在寫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因此,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寫自然、抒發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學生到自然裏去。不過,在寫作前教師一定要結合第一單元課本的寫作特色先與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在親身體會下再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來作文學生是不怕的,而是他們都覺得很有內容可寫,也明白寫景文章該怎麼寫。

3、對文言文的複習,我覺得多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重要篇目更能讓學生產生文言語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淺易的知識。比單純講解古代漢語知識效果顯著。另外,我覺得複習文言最好是貫穿於每天語文課裏,讓學生天天接觸古文,天天培養文言閲讀的語感,有助於今後獨立閲讀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師要有一顆鑽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鑽研不僅指要鑽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復習。例如,我教《蘭亭集序》與《赤壁賦》時,我就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指導學生理解課內容,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認識也深入了一些。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9

在2-2X學年度,我擔任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閲讀教學上。

這一學期的課堂閲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 給學生儘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閲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以往的閲讀課上,我總是先佈置思考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師的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先入為主,造成了思維的定勢,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獨立自主地閲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中學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説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説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

這一學年度我是從高三下到高一年級的。從高三到高一年段,語文教學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投入十分積極的,畢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關鍵選擇。而這屆高一學生,對於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個負擔,他們對學習沒有什麼熱情。

這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我接手開始。我總在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學習的狀態,提供了很多可以執行的學習方案,但從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而言並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學不夠生動有趣,還是教材缺乏吸引力,還是這些學生早已厭倦了語文學習?我至今還不敢輕易下斷言。因為高一(10)班的學生,有十幾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我是比較滿意的,我從這一學年度一開始就佈置的那些積累知識、背古詩、讀名著、練字、增加閲讀量這些工作,他們基本上始終都能夠保持高度的熱情,而且能夠堅持。而高一(11)班的學生相對就要差些。

但另外的學生分了好幾個層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麼讀語文,但並不願意花時間,認為考試前突擊很有效,平時能夠偷懶的,儘可能偷懶;一部分是根本不怎麼學語文,因為他們認為語文不讀照樣可以學好,反正這麼多年的語文學習都熬過來,儘管成績不理想,不是照樣過日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毅力不強,總是堅持沒有幾天就放鬆了,老師提醒他,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這種學習習慣,長期養成的惰性很難改變,儘管老師鼓勵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並不能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那根弦,這些學生事實上他們也很痛苦,而教師面對他們的反覆,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經常提醒幫助他們,儘管知道非常累,儘管知道這樣做並不一定有效,但我還是堅持做。

於是我在想:也許是我這個當老師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學生學習心理狀態,也許是對語文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還沒有到一定水準,也可能是學生本身的因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這屆高二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極為被動

也許下一學期我得得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策略,儘可能降低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點興趣和成就感,也許才可能逐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熱情。

我期待。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0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麼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於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於國中和國小來説,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後説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於學生平時背誦古文一定要理解,並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於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閲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麼可學的"這一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麼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鍊,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佔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後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1

如果説,提高認識是前提,強化積累是根本,那麼,科學指導則是做好高三作文教學的關鍵。作文是最複雜的心智活動之一,高三時間又太寶貴,學生投入到語文複習上的時間有限,作文教學必須堅持科學指導,務求實效。其中重要的,我認為是如下三個方面。

1、探尋規律,掌握技巧。

大學聯考作文是大學聯考環境中的特殊應試文章,儘管我們反對應試作文新八股,但探尋考場作文規律,掌握一般寫作技巧卻必不可少。一是要重視模式訓練。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等幾種題型,記敍文、議論文、散文等各類文體,都要熟悉幾種構思套路,切實符合文體規範。二是要掌握審題、立意、選體、擬題、佈局的基本技巧。以立意為例,其宗旨應該是健康個性、健全人格,不觸及敏感政治問題,少談宗教話題,不一味發牢騷;立意的標準應該是緊扣材料,富含哲理,貼近時代,啟迪人生;其過程和方法則是:透過表象——把握內涵——抓住實質——歸納哲理。三是要掌握開頭、結尾的寫作技巧,緊扣題旨,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亮點“亮出來”。四是要訓練學生養成書寫整潔、字數適中、分段合理的寫作習慣。

2、創新課型,突出重點。

作文複習課型的設計和安排是提高複習效率的重要一環。作文複習課要堅持全面提高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在上好“指導課”和“評講課”之外,還可以創新一些實用的課型,豐富訓練手段。如:1、專題訓練課。針對學生寫議論文總是隻知道簡單地堆砌材料的現象,我進行了一次“標準議論段”的專題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在每個標準的議論段中能夠寫出五種功能不同的句子,即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兩次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習作整理課。要求學生將自己保存的幾個練筆本翻閲瀏覽,回首生活足跡,品評習作優劣,選取有用材料。3、素材積累課。一是蒐集可供引用的材料,包括古今中外名人事蹟、自然現象、格言警句等。二是積累身邊的材料,包括“我”、“我與校園”、“我與家庭”、“我與社會”等四大方面的“美點”、“感點”精彩片斷。整理自己思想和生活的積累,記下自己的獨特見聞、經歷與感悟,往往能為作文添彩。三是可供借鑑的優美時文及精彩片斷。除了以上三種課型,還有寫作競賽課、構思訓練課、素材交流課、聽讀復記課、美文共評課、仿寫課、評改課等多種課型,均可在作文複習中適時選用。

3、多樣批改,追求高效。

根據高三作文複習面廣量多的現實,首先語文教師自己要轉變觀念,明確“好作文不是老師改出來的”,精批細改常常是事倍功半。其次,也要教育學生轉變“我寫你改”的舊觀念,使他們懂得:一個不懂得自己修改文章的人,將永遠是一個作文的門外漢;“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訶夫語)。在此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作文批改,如全閲評分、重點批改、個別面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幾年來,我堅持教給方法,引導學生相互批閲作文。要求在每次作文之後,學生必須請兩位以上的同學用紅筆對自己的作文分別評改並署名之後,再上交給老師批閲。由於長期堅持,學生基本形成了習慣,評改細緻,書寫工整,點評到位,大家的評改積極性相當高,有的一次作文竟邀請四至五名同學對自己的習作作點評,學生的點評妙語有時也令我自歎弗如。這一做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互動交流,提升了學生的寫作鑑賞水平,同時又為教師的評閲節約了大量時間,為高密度的作文練筆創造了條件,實踐證明是可行的。

2023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2

如果説,提高認識是前提,強化積累是根本,那麼,科學指導則是做好高三作文教學的關鍵。作文是最複雜的心智活動之一,高三時間又太寶貴,學生投入到語文複習上的時間有限,作文教學必須堅持科學指導,務求實效。其中重要的,我認為是如下三個方面。

1、探尋規律,掌握技巧。

大學聯考作文是大學聯考環境中的特殊應試文章,儘管我們反對應試作文新八股,但探尋考場作文規律,掌握一般寫作技巧卻必不可少。一是要重視模式訓練。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等幾種題型,記敍文、議論文、散文等各類文體,都要熟悉幾種構思套路,切實符合文體規範。二是要掌握審題、立意、選體、擬題、佈局的基本技巧。以立意為例,其宗旨應該是健康個性、健全人格,不觸及敏感政治問題,少談宗教話題,不一味發牢騷;立意的標準應該是緊扣材料,富含哲理,貼近時代,啟迪人生;其過程和方法則是:透過表象——把握內涵——抓住實質——歸納哲理。三是要掌握開頭、結尾的寫作技巧,緊扣題旨,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亮點“亮出來”。四是要訓練學生養成書寫整潔、字數適中、分段合理的寫作習慣。

2、創新課型,突出重點。

作文複習課型的設計和安排是提高複習效率的重要一環。作文複習課要堅持全面提高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在上好“指導課”和“評講課”之外,還可以創新一些實用的課型,豐富訓練手段。如:1、專題訓練課。針對學生寫議論文總是隻知道簡單地堆砌材料的現象,我進行了一次“標準議論段”的專題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在每個標準的議論段中能夠寫出五種功能不同的句子,即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兩次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習作整理課。要求學生將自己保存的幾個練筆本翻閲瀏覽,回首生活足跡,品評習作優劣,選取有用材料。3、素材積累課。一是蒐集可供引用的材料,包括古今中外名人事蹟、自然現象、格言警句等。二是積累身邊的材料,包括“我”、“我與校園”、“我與家庭”、“我與社會”等四大方面的“美點”、“感點”精彩片斷。整理自己思想和生活的積累,記下自己的獨特見聞、經歷與感悟,往往能為作文添彩。三是可供借鑑的優美時文及精彩片斷。除了以上三種課型,還有寫作競賽課、構思訓練課、素材交流課、聽讀復記課、美文共評課、仿寫課、評改課等多種課型,均可在作文複習中適時選用。

3、多樣批改,追求高效。

根據高三作文複習面廣量多的現實,首先語文教師自己要轉變觀念,明確“好作文不是老師改出來的”,精批細改常常是事倍功半。其次,也要教育學生轉變“我寫你改”的舊觀念,使他們懂得:一個不懂得自己修改文章的人,將永遠是一個作文的門外漢;“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訶夫語)。在此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作文批改,如全閲評分、重點批改、個別面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幾年來,我堅持教給方法,引導學生相互批閲作文。要求在每次作文之後,學生必須請兩位以上的同學用紅筆對自己的作文分別評改並署名之後,再上交給老師批閲。由於長期堅持,學生基本形成了習慣,評改細緻,書寫工整,點評到位,大家的評改積極性相當高,有的一次作文竟邀請四至五名同學對自己的習作作點評,學生的點評妙語有時也令我自歎弗如。這一做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互動交流,提升了學生的寫作鑑賞水平,同時又為教師的評閲節約了大量時間,為高密度的作文練筆創造了條件,實踐證明是可行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e9p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