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高一化學教學工作反思(精選3篇)

高一化學教學工作反思(精選3篇)

高一化學教學工作反思 篇1

時光飛逝,轉眼間半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我擔任高一年三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我在教學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加上全省高中新課改,這迫使我更認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課堂設計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半學期以來,本着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心態,我認真地備課,注重瞭解學生的聽課感受,根據學生的反映,不斷去調整自己的課堂設計;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跟同事共同商討,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組織能力。具體來講,有以下兩點心得體會:

高一化學教學工作反思(精選3篇)

一、課堂45分鐘是教與學最重要的環節

一堂課能否上好,關鍵在於教師的準備是否充分,也就是備課是否充分。教師只有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才能較好的組織課堂教學。就備課而言,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新課程標準、化學課本等。仔細鑽研新課程標準讓我更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所在,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層次分明。認真鑽研課本則能更清晰的為學生講解知識點,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學的內容。

2、做好聽課總結

作為一名比較年輕教師,有的僅僅是理論知識,欠缺的是教學經驗。針對這一點,我儘可能去聽課,課後認真總結他們上課的優點和不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半學期以來,發現聽課後認真總結,對自己的備課、上課有很大的幫助。3、深入瞭解學生

只有瞭解學生,教學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瞭解學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學生對原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例如,講到《物質的量》的有關計算時,我發現學生連一個氧原子有幾個電子都不知道,原以為是學生對電子數和核電荷數的關係這一知識點掌握得不好;經過了解,才知道國中化學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常見元素的原子序數。這就能夠做到及時補缺、補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將兩個知識點聯繫起來。4、注重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特別是在高中化學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設備,該學生更多的“事實”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為了説明鈉不能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來,我在課堂上演示這個實驗,讓他們發現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的現象是有氣體放出和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從而得出結論:鈉不能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來。這樣既使學生走出鈉可以置換出任何金屬的誤區,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5、豐富教學形式

隨着教學形式的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早已不再侷限於常規的“黑板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各科教學形式極大發展。我緊緊抓住這一變化,積極探索多形式的教學並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氣體摩爾體積》時,我提早準備,製作了一個比較精良的多媒體課件,實施後發現,採取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是:學生的興趣和對知識點的感性認識大大增強,進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二、課前課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每當我輪值晚自習時,我不是簡單地在教室閒逛,而是充分利用師生短暫的共處時間,解答學生的各種疑難。在輔導過程中,一旦發現有某個問題被集中地提出,我就會馬上反省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哪個知識點教授得不夠清晰,並在下次課堂上進行改進後的講解。實踐證明,這樣很好地實現了教師和學生、課前和課後的互動。在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常遇到各種疑難,除了自己解決,我還主動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以求不斷進步。但是,我不僅要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更要發現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得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強優勢,改進不足,力爭有更大的進步。

高一化學教學工作反思 篇2

國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國防上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要會對所學知識能應用於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新。教師不但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還要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高。

初高中銜接要做好教材的銜接,教學方法的銜接以及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的銜接。本文談談自己在高、國中教學銜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

一、教材中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體系和內容。明確哪些知識點在國中已經基本解決;哪些知識點九年級教材中出現但會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沒有出現但做要求;哪些知識點在國中未解決,應在高中拓寬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數。初、高中教材銜接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通過相關知織的銜接要讓學生能從更高層次上來準確理解國中化學知識,要力求做到對今後學習化學有所幫助。

二、教學方法的銜接

進入高中後,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採取啟發式,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1.為了能順利地開展高一年教學工作,教師應在通覽教材、大綱的同時,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搞一次摸底測驗,瞭解學生學習的現實情況。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和素質情況。對過渡階段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讓學生儘快克服心理障礙,鼓勵學生經常反思自己,改進學習方法,以在較短時間內改變學習上“不適應”的情況。

2.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科素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慾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高一新生正處於不成熟

向逐步成熟的過渡階段。一個實驗、一個人、一件事、一本書都可激發起他們心中的熱情。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發揮實驗的優勢,使學生一開始就“迷”上化學,並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同時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圖片、教學模型等直觀材料,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經濟有着重要的聯繫,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好化學必須有腳踏實地、勤奮苦讀的態度。

3.善用啟發式教學。不管採用什麼教學程序和方法,“啟發式”都是必要的。因為它使教學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培養良好的習慣,發展思維能力。高一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閲讀習慣,作業規範,實驗規範的教育。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着培養不同種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

三、學習方法的銜接

高一年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決不能操之過急。在高一對學生鋪設的問題台階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們能上得去,以防發生兩極分化。要通過耐心細緻的引導,教會學生從比較中學習,發現相似,尋求規律,逐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嚴密性。在做和練中,不斷找出好的學習方法。課堂上教學生學會某些知識,是為了課外學生會學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結合課本各內容給學生各種知識予具體指導。

以上有關高一與國中教學各方面的銜接問題,應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其內在聯繫。教師要做到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於課堂教學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高一化學教學工作反思 篇3

一、認真處理好國中高中課程的銜接。

高一化學是處於國中化學教學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初高中化學教材銜接始終是高一化學教學中要面對的問題。如果銜接不好,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對化學的興趣,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學生的成績就會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認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個高中。

國中高中課難於銜接是由於教材、學習方法及課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做好基礎知識銜接,實現化學平穩過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化學用語

2、原子結構與原子結構示意圖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4、物質分類與酸鹼鹽相互的關係

5、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6、化學計算能力

7、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和要求介紹

二、教學中“度”難以把握

教改後高中的化學雖然整體內容略有減少,但卻更注重實際知識的應用,化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繫,整體難度並沒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級,新課改後,在高一化學新教材中幾乎安排了中學化學中全部的知識模塊。

新教材重實驗,利於探究性學習,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無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對舊教材不熟悉,使得他們認為沒什麼可補充的,這樣會造成容量不夠,而有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全面的知識積累,經常會憑藉增加已有的大學聯考複習經驗,大量進行補充,這將會造成課程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處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處理好探究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強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意識”

探究教學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教學方法之一。各種傳統教學法是前人不斷總結得出的經典教學方法,與探究式教學方法無所謂誰優誰劣,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傳統教學方法也不排斥學生的主動參與。例如,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歸納知識點,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學與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觀察,讓學生總結説出現象,做出結論等。探究式教學法所花費的時間長,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教師不可能所有知識點都用這種方法。

在這近一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自己深深意識到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面過程,讓學生活動占主導地位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幫助。因為現在高一學生學科多,學習負擔重,大多數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點和所講過的典型方法遺忘現象比較嚴重。例如,高一化學第二次月考,有一道書裏四個方程式試題,方程式是課本及練習中常出現的,是送分題,而得分並不高。這説明學生課後沒及時鞏固,因此要特別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四、認真處理好教材,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

新教材一味減少知識點,刪減有價值的內容,實踐教學與專家的設想出現了矛盾,我瞭解到很多學科存在這個問題,教學一線的教師其實比專家在“如何使學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識,培養相關能力”方面更有深入瞭解,而且絕對結合了不同學生的實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回顧所教學生國中使用的教材,瞭解國中相關知識體系,對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備課是要經常查閲一些相關的資料和書籍,用來充實課堂的教學,儘量把一堂課上得充實些。

很多學生學習後,存在很多的問題,許多知識點不理解,通過批改作業及與個別同學交談得知,認為國中化學很容易學,所以就不太重視化學學科的學習及方法提煉,沒在化學上多做一些練習和鞏固,還以國中化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的化學,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古人説:授人以魚,只備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用。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決不能操之過急。在高一對學生設的問題台階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們能上得去,以防發生兩級分化。要通過引導,教會學生從比較中學習。如習題課,講解試卷,練習冊等,發現相似,尋找規律,逐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在平時訓練中不斷找出好的學習方法。

以上談了我在實施新課程教學實踐後的一些問題與反思,這些問題可能是就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雖然我不知新課標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説這些不可能是新課改所期望的,但課改必須進行到底是必然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3d49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