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通用19篇)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通用19篇)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

《蘋果豐收》是中班的律動,音樂的節奏鮮明,容易聽辨,自始至終,活動分為三大環節:去果園的路上、摘蘋果、豐收後的喜悦;通過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並熟悉音樂旋律,並將故事穿插在一開始的傾聽環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熟悉音樂節奏型,孩子們的興致都非常高興。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通用19篇)

這個活動的重難點定位在熟悉音樂旋律,確分辨音樂樂段,並樂意用動作大膽表現摘蘋果的動作;在活動幼兒都非常樂意與同伴一起做動作,由於音樂節奏有些過快,幼兒沒有辦法很好的跟上磁帶的節奏,但在動作方面都基本上熟悉,活動在歡快的摘蘋果的過程中結束。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2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來看,我認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能力去進行初步的自學歌曲的能力,當然這也是要在來勢的指點下來完成,而並不是學生完全的自學。這應該就是我們所説的,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吧。本節課我也是從這點出發來考慮的課程安排,因為這首歌是一首朝鮮歌曲,所以首先是進行反覆聽歌曲,讓學生自己來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區別,在這裏學生們都很快就能抓住歌曲情感上的主題思想。通過課件瞭解朝鮮得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感受本歌曲的異國風格。在學生們抓住歌曲的特點之後便很快學會了第一部分的齊唱,而難點是後半部分的二聲部合唱,學生們

不容易形成和聲的效果,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的教學設計上有些不足,沒能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讓學生演唱時達到和聲的效果,在此還有待經驗的吸取和教學的磨練,並且要以學生為主題,以參與藝術時間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3

上個星期,我在五年級2個班都教授了蘋果豐收這一課。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來看,我認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能力去進行初步的自學歌曲的能力,當然這也是要在來勢的指點下來完成,而並不是學生完全的自學。這應該就是我們所説的,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吧。本節課我也是從這點出發來考慮的課程安排,因為這首歌是一首朝鮮歌曲,所以首先是進行反覆聽歌曲,讓學生自己來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區別,在這裏學生們都很快就能抓住歌曲情感上的主題思想。

通過課件,學生可以瞭解朝鮮得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感受本歌曲的異國風格。在學生們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X.X | X-|)之後,便很快學會了第一部分的齊唱。但學生比較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都是喜歡在第二句後面加上一個上滑音。而難點是後半部分的二聲部合唱,學生們不容易形成和聲的效果,所以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主要是用豎笛來吹出兩個聲部從而達到和聲的效果。

如果是用演唱的形式,還沒能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讓學生在演唱時達到和聲的效果,在此還有待經驗的吸取和教學的磨練,並且要以學生為主題,以參與藝術時間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4

這首歌曲表現了朝鮮人民在蘋果豐收時的喜悦心情,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喜悦的情感。在範唱時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情緒效果後,必需放慢速度讓學生來學習旋律與歌詞。

在學習中運用競賽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小組自學提高了學生對歌曲旋律掌握的能力,這對於學生的基礎也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帶領學習也培養了他們的領導和組織能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來看,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能力去進行初步的自學歌曲了,當然這也是要在老師的指引下完成的,而並不是學生完全自學。這應該就是我們所説的,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吧。本節課我也是從這點出發來考慮的課程安排,因為這首歌曲是一首朝鮮民歌,所以首先是進行反覆聽歌曲,讓學生自己來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區別,在這裏學生們都很快的就能抓住歌曲情感上的主題思想。通過課件瞭解朝鮮得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感受本歌曲的異國風格。在學生們抓住歌曲的特點之後便很快學會了演唱歌曲。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的教學設計上有些不足,沒能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讓學生演唱時達到和諧的效果,在此還有待經驗的吸取和教學的磨練,並且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5

蘋果豐收這個音樂活動的節奏鮮明,容易聽辨,自始至終,教師都將情景貫穿其中,分為三大環節:去果園的路上、摘蘋果、豐收後的喜悦;通過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並熟悉音樂旋律,並將故事穿插在一開始的傾聽環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熟悉音樂節奏型,孩子們的興致都非常高。

這個活動分為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的重難點定位在熟悉音樂旋律以及課件,準確分辨音樂樂段,並樂意用動作大膽表現摘蘋果的動作;而第二課時的重難點則是在熟悉音樂的前提下,嘗試根據音樂情節的變化變換隊形。其實剛開始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我的顧慮是非常大的,幼兒之前沒有過任何有關舞蹈隊形的經驗,那麼這次會有什麼突發狀況呢?第二課時中的目標是否會達成呢?那麼又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讓幼兒完成這個舞蹈活動呢?

活動結束後,我的顧慮是多餘的,孩子們對於這個舞蹈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點:

1.情景導入:在剛開始的導入中,教師以農民伯伯邀請我們去果園找果子導入,孩子們立刻都被吸引住了,在聽辨音樂的時候,通過聽聽、説説的方式引導幼兒聽辨音樂,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一下子便將音樂的不同樂段分辨出來了;最後教師將我們去果園、在果園等事情通過故事的形式逐一幫幼兒梳理了一下,再次鞏固了幼兒對於音樂的理解。

2.課件設計的獨特性: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到有舞蹈隊形的活動,雖然能夠聽辨音樂,但是對於隊形的變換卻從沒有過經驗,但是課件的設計卻將這一問題簡單化了,課件簡單明瞭,特別在第二課時中隊形變換的部分,將原來的圖譜變成了動態的隊形變換,讓人一目瞭然,給了幼兒一個直觀的理解,在看看、説説的過程中很快了解了隊形。

3.場地設計的合理性:考慮到一個班級中四十幾個孩子,在舞蹈的過程中可能會互相碰撞,所以,第二課時我場地的設計是四十幾個孩子在地上圍坐成一個大半圓,在幼兒坐的同時,教師給幼兒一些關於舞蹈的基本知識,比如坐應該上身立起來,身體保持挺拔狀態,這樣才神奇;另外,在地上貼好基本的隊形標籤,就是一開始的雪花型,後面的沒有貼。

4.幼兒的自主性:活動的過程中,我始終處於一個引導着讓幼兒能夠主動大膽地做出舞蹈動作,對於她們的動作都表示鼓勵,在一遍又一遍的鼓勵下幼兒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強;並且在每一個舞蹈隊形完成之後,我和孩子們一起幫助這些隊形想名稱,因為只有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名稱才更能夠記得住,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致都非常高。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6

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在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的環節中,我能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且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為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接着,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為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我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我也把此活動有意識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7

《我的長生果》是一篇拓展閲讀課文,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文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中讀出想象來,不能講的太多,很多詞語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從文中讀出想象來,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情感,對閲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這篇課文很長,如何在一節課內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

首先我讓同學們運用以前所學的閲讀方法進行快速地閲讀,迅速地捕捉文中所傳遞的信息。

第二、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既做到以學為主,也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第三、精心處理教材,緊扣文章主線展開教學,教學線路清晰,重點突出。

這堂課,在教學過程中我總覺得老師的話語,説得有些過多,擠兑了學生學習的時間,但是使學生對閲讀的認識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對閲讀的熱愛之情。所以我覺得這些時間花的也是值得的

學了這篇文章,學生受益無窮。裏面的好詞佳句數不勝數,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如別出心裁,如痴如醉,嘔心瀝血,如飢似渴等……文中用了大量比喻,描寫生動具體,寫的很真實。文中還有一句莎士比亞的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作者還提了建議,閲讀不僅可以擴大我們的想象力,還能讓我們得到充分的知識和智慧。讀了這篇文章學生明白了:作文要別出心裁,落筆要有與眾不同的“鮮味”,作文要寫真情實感, 也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真正打動人心的應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我相信,學了這篇文章後,學生不僅會愛上讀書,而且也學會了許多寫作方法。

上完這篇課文,我更深切地體會到: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一定要讓學生喜歡閲讀,並倡導閲讀的氛圍,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將在愛上閲讀的同時提升。同時我們老師平時也要多讀書,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一定會幸福一生!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8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

在上每節課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藴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七(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悦,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説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説:“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這兩位同學臉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七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台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七(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説:“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説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脱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9

一、“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説法一定要分清。

“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説法只是新舊教材的説法不同而已,其實都是表示同一類數。(即因數也是約數)

二、為什麼第十教科書上講“倍數與因數”的時候不提整除。

也許我的頭腦還受舊版教材的影響,我認為説到“倍數與因數”必須要談到整除,因為整除是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條件,學生在沒有這條件學習整除,只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稍有不慎,學生會很快誤入小數也有因數;但是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處。而我的心裏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S版教材到底在什麼時候於什麼數學環境下才提出“整除”這個概念呢?會不會在六年級課改才出現呢?我期待着。

三、教學2、5和3的倍數教師應注重“靈活”。

1、在教學2和5的倍數時,是用同一種方法找出它們倍數的,學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數説出,並能準確找出各自的倍數,此時,教師應把學生的思維轉到同時是2和5的倍數怎樣找?接着引導學生歸納出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特徵,因此,讓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加大。

2、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用2和5的倍數的方法去找3的倍數的特徵,讓學生嘗試這種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數的特徵,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寫出的3的倍數,要用另一種方法去歸納、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運用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寫些數(有3的倍數,也有不是3的倍數,而且是較大的數)讓學生進行判斷,這樣可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徵進一步得到鞏固;當學生熟練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話峯一轉,你們能歸納出9的倍數的特徵嗎?學生在教師這一激發下,他們的求知慾興趣大增,然後教師啟學生運用找3的倍數的方法,去找9的倍數的特徵,學生會輕而易舉地歸納、總結出9的倍數的特徵。通過找9的倍數的特徵,既鞏固了學生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還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達到知識的鞏固和遷移的目的。

3、當學生掌握了2、5和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這時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總結,把這三個特徵綜合,從而得出同時是2、3和5的倍數的特徵。

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靈活”兩字,並且能把知識面向縱橫方向發展。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0

《泊船瓜洲》這首古詩是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佳作,此詩是詩人第二次上京任職,坐船遠離家鄉在上京途中寫的。

這首詩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當時王安石並不是這樣寫的,沒有用上“綠”這個字,他改了十幾次才改成了現在的“綠”字。這一句也是本首詩的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句時,我將當時詩人如何改詩的過程告訴了學生,同時我也請班上的孩子們當一回詩人,也來改一改,此處還能用上什麼字,話音剛落就有很多同學迫不及待的舉起了手。我讓他們一個個輪流説,他們用上了很多字,有“吹,越,暖,過,掠,拂,飄,滿,抱,入,來,去,栽,見,返……”聽完孩子們的回答,我很意外也很高興,意外的是想不到他們會想出這麼多替代“綠”字的字來,尤其是“暖”、“拂”、“掠”幾個字用得很貼切,他們説出這些字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表揚了孩子們,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們更是來勁,又想出了一些字。

當孩子們沉浸在改詩取得的成就感時,我話峯一轉,引回到本課的教學中,我問道:“為什麼詩人不用你們剛才所説的字,而要用這一個‘綠’字呢?”學生又炸開了鍋的討論起來。我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詩人是什麼季節離開家鄉?他在船上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一問,學生就更明白了,原來是春天來了,吹風吹綠了長江兩岸。這樣學生對於 “綠”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理解詩人為什麼會選擇用“綠”字,也更好的體會了詩人的這一份思鄉之情,這種教學又何樂而不為呢?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1

"快樂的家園"是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開端,學生將初步認識10以內的數,體會數的意義,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特別注意把數的認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數數、讀數的過程中,漸近理解數字的代表符號。

對 於低年級學生來説,數字符號的呈現是十分抽象的,他們很難理解這些數字符號與他們所認識的生活中直觀物體的量之間的關係。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創設生 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感;在數數、認數、讀數的過程中,要重視實物操作,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 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

這節課,我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利用電子白板,呈現電 子課本,利用動畫讓學生在小鴨子的帶領下,進入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數感,較好地使學生理解了數與實物的對應關係: 同時重視了實物操作,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數學的特點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級學生 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同時還保留着直觀動作思維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識時,通過直觀的富有意趣的情境,並安排操作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 操作性實踐中感受知識、學習新知識。在注重直觀感受的同時,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 上。

課堂上,很多學生沒有傾聽的意識,習慣於自説自話,再加上各自在不同幼兒園接受的教育不一樣,學習習慣、學習基礎都不同,課堂紀律也 存在很大問題,這些都要多加註意。數學課堂不僅僅是傳遞知識的地方,更應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地方,在今後教學中我們要更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傾聽、提問 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我上了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組單元目標也主要是感受名人成長的故事,因此,這篇文章最主要的任務應是感受少年周恩來偉大的志向與開闊的胸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圍繞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滿懷對周恩來的敬愛之情,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一個偉大人物從小就有不同凡響的心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整篇課文教學,在本課時我主要是圍繞“中華不振”這部分組織學習。具體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遵循閲讀規律,整體解讀文本。

本篇課文從內容上看,涉及很多方面,諸如:瀋陽的繁華、熱鬧;街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周恩來令魏校長為之一振的胸懷和報負。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着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這一切都是對“中華不振”的最好註解。研透“中華不振”又是學習“中華要振”的基礎,研透了“中華不振”,學習“中華要振”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學中,我遵循閲讀的規律,以讀為本,從整體感知入手。通過“有一個詞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引導學生抓住了“中華不振”這個詞,最後又讓學生再讀課文,自讀自悟,劃出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並説説從這些詞句哪些方面看出“中華不振”。學生們的回答是精彩紛呈的,他們把課文中每一個能看出“中華不振”的句子都找出來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已經走進文本,對“中華不振”有了較深刻的思考。這樣的教學,從整體感知的初讀到自讀自悟的再讀;根據不同要求採用了不同讀的方式,既關注了讀的層次,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感知文本的讀的時間。

2、深入重點研讀,進行語文實踐。

對這麼多的內容,我不面面俱到,四面出擊,而是引領學生進行聚焦,重點引導學生研讀了伯父的話和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兩部分內容。特別是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件事,是本文的重點,它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這樣處理,點線面結合,既有線上的“序”,面上的“廣”,也有點上的“深”。

在導讀“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就糟了,沒處説理去!”這一句時,讓學生通過讀悟,體會伯父的複雜心情,引導學生讀出了“無奈”,讀出了“擔心”,讀出了“憤怒”,讀出了“沉重”……這些感悟雖然不同,但都源於“中華不振”,這樣的導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另外在研讀“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這個重點時,更是運用導語創境的手段:“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這位婦女的親人如果也是你的親人——。”其次,還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如在讀悟時,把“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這幾個字加粗後,讓學生再去讀讀,有什麼不同。把讀與語言形式、內容、情感的感悟結合起來。

一節課下來,我滿懷激情,學生情緒時高時低,故而在課堂節奏的把握還不夠,另外,感覺自己有些急躁,以至打斷學生的思維。個人語言反饋有待加強。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3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覆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在小鳥面對着燈火,唱歌給樹聽這一部分。這裏有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裏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最後我還在這裏安排了一個想象説話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説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

但設計畢竟是預設的,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一、對文本多元解讀時,正確把握教學的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應該説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元解讀時,還得考慮教學的主導傾向。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麼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於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同: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敍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局讓我們心靈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儘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恆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於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後,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於非常生動地敍寫並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着燈火歌唱着,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麼還要歌唱?小鳥對着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己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二、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着重體會樹和鳥兒在一起的快樂,感受他們分別時的難捨難分,第二課時讀餘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可是一試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內容太少,課顯得很單薄,不充實。於是,我又調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複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後又去試教,感覺這樣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律的。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閲讀教學的方法,對改進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4

這篇課文形象生動的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的小鳥——翠鳥。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是本課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在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同時,表達人們對它的喜愛。

本文語言淺顯生動,在教學中,我這樣展開。首先,在學生初讀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鳥的特點、怎樣把它表達清楚的。

一、翠鳥外形上的特點。外形上的特點主要包括: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體態小巧玲瓏;眼睛靈活、嘴巴長尖,“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着一張又尖又長的嘴”。這些描寫都是靜態描寫。

二、翠鳥動作上的特點。動作上的特點包括:鳴聲清脆;飛的速度極快。“愛貼着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着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翠鳥還很機靈。“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儘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脱翠鳥鋭利的眼睛”。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注意,作者之所以將翠鳥的特點寫得如此細緻,是與他日常的認真觀察分不開的,進而引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作者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翠鳥,也反映了他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因為如果沒有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作者是不會那樣認真觀察,生動的描寫的。培養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5

我不惜用許多時間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經過:“中國共產黨是1921年7月誕生的。當時,全國只有五十多個黨員,有十二個代表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開會過了3天時,由於受到了敵人的注意,為了安全,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隻遊船上繼續舉行了2天的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這就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一句的來歷。‘星火’是説火星,火小的意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時黨的力量很小很小,比喻為‘星火’非常恰當。而‘航船’即指那隻開會的遊船,又指從此開始,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乘風破浪,勝利前進。”

學生恍然大悟。從語文的角度來説,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有人問:“為什麼黨的生日是7月1日呢?”

現在,又回過頭來講題目,“‘中華少年’與‘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有關係嗎?”

在老師指導下,大部分學生明白了:中華少年即可指的是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兒童,又可指我們的祖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幾十年,還是和少年一樣充滿生機。同時説明我們的祖國發展前程光明,一定會蒸蒸日上。

一個問題,竟然引出了這樣一段學習經過。可見教學素材隨時都會出現,如果我們教師用心留意,注意學生的課堂發言和提問,適當加以利用引導,肯定會上出學生歡迎,自己得意的生動之課。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6

一、本課在單元的地位

本課是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遊記,所以學習本文要了解 一些遊記文體的知識,要弄清作者的遊蹤,把握各峽特點和兩岸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特點,是很關鍵的。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劉大傑先生的《巴東三峽》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三峽的雄壯與秀麗,感受到它的雄險,它是一座中國千年文化的山水畫廊,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即把握作者的遊蹤,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這是教學的重點。但歷代文人遊歷三峽都是順流而觀,而劉大傑的《巴 東三峽》卻是逆流觀寫,而且主要是寫三峽山險水急 的特點,極狀了形勢的險惡,這就激發作者的一些想法,當社會環境惡劣,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我們如何去做?在描寫三峽山水特點時還寫了兩處人文景觀,三峽裏的人文景觀很多 ,可筆者卻只寫了昭君幼居,劉備託孤的典故,這是什麼用意呢?胡人侵邊,王昭君決然站起,逆身走進大漠,漢朝的歷史因此而延續了百年。劉備託孤,敢逆吳魏,使天下 終成三足之勢 ,這些人物都 敢於逆當時的歷史潮流而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他們成為了歷史上的兩座豐碑。作者將敢逆潮而動的歷史人物與三峽中的山險水急之景交織在一起寫,旨在啟迪人們,當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時,俊傑當敢逆潮而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應是《巴東三峽》的人文內涵所在,也是將景和情融為一體、寓情於景的寫作寓意,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設計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把握三峽各景點的位置。同時也瞭解作者的遊蹤,在學生讀課文時,出示三峽的景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把握三峽兩岸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時,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時具體品味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感受三峽山險水急的特點,解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作者極狀三峽山險水急的景物特點,但作者的情感寄託卻是隱匿在昭君出塞和劉備託孤的典故中,這些人物對推動當時的社會歷史起了重要作用,從而揭示出在歷史處於危難時期俊傑當敢逆流而動,推動歷史進步的文本內涵。

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不僅是和作者一起遊歷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景,更重要的是體會在遊歷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體會作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7

《唯一的聽眾》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記敍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他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課堂中,在出示導學提綱的基礎上,讓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提升的模式進行學習。

教學結束後,感受頗多。縱觀整節課,我想從得與失這兩方面反思一下:

我認為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是:

一、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環節中,積極思考,配合默契,討論積極。

二、讀寫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及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及時進行肯定與點撥,讓學生們深入的體會到老教授給予“我”的鼓勵以及“我”對老教授的敬佩。

課堂永遠充滿遺憾。我認為這節課存在的問題是:

一、整節課,儘管採用的是較新的教學模式,但主流仍是師生的對話。我現在追求的課堂是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評價(互動),必要的時候,我再出場。要想實現這樣的課堂,有待我和孩子們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尋路。

二、朗讀形式較少。學生們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對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所以朗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有些重點詞句,學生讀出來了,但我未及時創設情境,讓他們再美美的感悟。

三、課堂上的捆綁式評價語太少。我時時告自己,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也不要讓學生吝嗇他對同伴的評價,但實施起來,就出現了問題。

雖然這節課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覺得它能讓我思考的東西卻很多:

一、教師的基本功對於上好一節語文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過渡語的銜接、階段的小結。因此我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多讀書,多學習,博採眾長。

二、六年級的語文課,篇幅較長,在教學第二課時時,經常會時間到了,課還沒有結束的現象。如何做就能達到輕負高效?它是我現在仍在思考的問題之一。

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能蜻蜓點水。希望自己和孩子們一起努力,朝着輕負高效的課堂邁進!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8

創設情景,愉快識字:

結合新課標提出的“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就力求先掃除生字障礙,在識字過程中,不再把生字當作一個個陌生的、生硬的方塊字組合,而是一個個孩子們急於認識的朋友。

① 讓孩子自制卡片,使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提高識字興趣。

② 我把字卡做成了五顏六色的蛋形卡和小鳥卡通字卡來吸引孩子的注意。

③ 靈活運用識字方法,如:

比較法、加偏旁、(編順口溜)等來加深孩子們對識字的印象。

④ 一年級鞏固生字的最好方法就是復現,所以,在學習方式上,我注重於學生自讀、互讀、指讀、開火車比賽讀等,激發學生的識字願望和克服識字困難的信心,使學生在比着讀中體驗到學習生字的樂趣。

⑤ 在學生的讀字、組詞、説句子中,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始終使學生處於興奮狀態,在愉快的情景中既記住了二類字的大致輪廓,又達到新課標對一類字的要求。識字量雖大,但孩子們的參與意識極強,很快進入識字狀態,輕輕鬆鬆的完成了任務。為下一步的讀文奠定了基礎。

⑶ 充分朗讀,理解感悟: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閲讀實踐。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僅僅設計了兩個問題:

① “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我會看到什麼?

② 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把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生的朗讀,為了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和形式多樣的讀書方法,如自讀、指讀、範讀、賽讀等,使學生在多遍的有聲有色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本節課我也有不足的地方,如:

常規培養需強化。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在今後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探索,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蘋果豐收教學反思 篇19

1、在時間準備中不夠充足,也沒有提前試講,當真正上課的時候,感覺有點緊張,特別是當課件亂了的時候,變得慌亂起來,心理素質不過關,這點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因為作為一個老師緊張是要不得的。

2、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嚴謹,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3、教學目標沒有完全落實,尤其是有感情朗讀、背誦這兩個目標上引導得很少。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語文課需要花大部分時間在朗讀上。在整堂課的學習上,我讓孩子們進行朗讀的環節比較少,目標中的有感情讀,似乎在整堂課中都有所忽視,沒有真正落實目標。

4、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xro4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