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精選19篇)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精選19篇)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教學中,我導入時讓同學們圍繞“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來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的發言很活躍。有的説,這是一個博學的老師;有的説,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有的説,這是一個古怪的老師;有的説,這是一個很有個性的老師;還有的説,這是一個愛捉弄人的老師……答案很多,也很有意思,這就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習的積極性,下面的學習非常順利。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接下來我又抓住一個突破口讓學生探討:你認為懷特森老師的這種做法的目的是什麼?學生立刻找出了懷特森老師的倡導的“新懷疑主義精神”觀點來,並展開激烈的討論。

他們從第一堂課的教學到考試談起,從中明白了新懷疑主義的內涵。最後,我又向學生提出一探討性的問題:你們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説出理由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討論異常熱烈,學生的學習活動進入了一個高潮。學生都進行了精彩的陳述,通過這一形式,其實一種寬鬆、平等的教學氛圍已然形成,而且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還存在着兩個問題:一是時間的安排上不太恰當。在討論“新懷疑主義”的內涵時花去了不少的時間,導致分析“我們”怎樣學以致用的時間倉促。二是朗讀指導不夠。本課中,我對於文本的分析強調太多,導致讀的太少。讀中悟這一環節做得不好。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2

它敍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實施新課標以來,大家越來越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我們學校也力爭走在改革的前列,正如火如荼地掀起學生自學狂潮,這不,語文導學案設計就是以培養學生自學為目的的自學模式。

上課伊始,我按照導學案設計的內容逐條進行展示彙報,第一節課結束,課堂氣氛沉鬱、學生思維僵化,我的心情也很鬱悶。為什麼精心設計的預案,學生在展示時沒有了活力,沒有情趣。原來上課時那湧動的生命的張力,那一個個火花的迸發消失的無影無蹤。我想是導學案出現了問題,還是上課出現了問題。

經過我的深思,我覺得原因還在於課堂上老師的調控能力。語文課如果僅僅是練習的彙報,學生是不會喜歡的,它應該有動感、有魅力,有學生沒有想到的但能夠激發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慾望的興奮點,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興奮起來、快樂起來。否則課堂就想一潭死水,激不起學生思維的浪花。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3

上課時不能全部按照導學案的順序亦步亦趨地進行,這樣的課堂學生永遠都不喜歡。因此,第二節課時,我把導學案三和四步驟進行整合,首先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閲讀文本,用一個覆蓋面較廣的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引路:面對懷特森老師的一系列做法,矇在鼓裏的學生們有什麼反應?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然後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及同學們表現的句子,並且批註上自己的體會。

接着在比較充分的朗讀和彙報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新懷疑”主義,並讓學生明白懷特森老師的別有用心,同時在這裏體會側面描寫的寫法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第二件比較簡單的事例的學習中,我利用文本的留白之處,讓學生想象在兩天的時間裏“我”都做了些什麼?

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我”是如何運用“新懷疑主義”的思想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加深對“新懷疑主義”的認識。接着我又一次讓學生想象: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還會帶領大家進行什麼有意思的探索?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寬文本的容量,也進一步領會懷特森老師帶給學生的深遠影響。隨着文本的不斷深入,我帶領學生通過對比第一次科學課和以後的科學課同學們的不同表現,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懷疑主義”的內涵,從而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同時這堂課上我還有許多的遺憾:在品味懷特森老師的神態時,要把“我”的心理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對老師的憤怒越深、誤解越深,越能表現老師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獨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課堂上這種對比還顯得比較不強烈,原因在於朗讀指導不足,一是方法、二是對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夠精巧,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也不斷進步。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4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語言通俗,道理明晰,主要採取 “由具體事例説明道理”的寫法。

這篇文章無論從標題,還是到內容,都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因此,教學導入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切題,待充分交流之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便引導學生找到文中對懷特先生評價的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以此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懷特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出人意料的舉動。我順勢引導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你可否有與作者同樣的心情?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此三問的目的其實有兩個方向。其一:給予學生暢談認識的機會,如果學生能夠談到“感激”,想必他們已經讀懂了文章藴含的道理。其二: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體會,並能夠有感情地朗讀。

最後,要理解懷特先生事例中所藴含的科學精神直接可以從書中的總結可以得知。但文章中“以具體事例説明道理”的寫法的理解倒是挺陌生的。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找到文中所提及的科學精神,然後問及“結合文中故事,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科學精神的?”待學生談論時,我再順勢給他們概括“其實,同學們剛談論人物的科學精神時,都是在具體的事例中體現的,這就是一事一議的寫法”。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5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老師”這個詞,我們眼前就會浮現出許多的老師形象。其中的“好老師”讓我們銘記終生,能給大家説説你記憶中的“好老師”嗎?(學生回答)下面讓我們走進作家魏巍的童年,領略魏巍心目中的“好老師”的風采!

(二)自讀感知 整體把握

1.走近作者

魏巍,現代作家,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1920年6月生於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國小、高小,並勉強上了簡易鄉村師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不久到達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一直生活在戰士之中。解放戰爭中,在行軍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説《東方》等。

2.字詞積累

芸(yún) 榆(yú) 痣(zhì) 褪(tuì) 卜(bǔ) 磕(kē)

温柔:温和柔順(多用於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純潔,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戀:留戀,捨不得離開。

糾紛:爭執的事情。

熱戀:本課是親熱難捨的意思。

3.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詞並概括每節大意。

(2)分段並歸納段意

〔明確〕第一部分(第一段)指出蔡老師是最使“我”難忘的老師。第二部分(第2---14段)通過記敍關於蔡老師的七件小事,表現了蔡老師的“慈愛”“公平”和“偉大”,抒發了對蔡老師的熱愛和依戀之情。第三部分(第15段)表達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

(三)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1.解讀重點

(1)繪聲繪色地朗讀第二部分。是如何貫串的?⑤七件事的順序能否打亂?

〔提示〕①蔡老師假裝發怒;老師教我們跳舞;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老師教我們讀詩;我們看老師寫字;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我夢裏尋師。② 前五件事略寫,後兩件事詳寫。③前五件事寫蔡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教育、愛護和影響,是從“面”上寫,而後兩件事則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銘心的,也最能表現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依戀之情,是從“點”上寫。所以詳寫。這樣詳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結構疏密有間,又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④七件事有一條感情線索貫串——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⑤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着作者回憶的軌跡,順着作者記憶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見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2.探究難點

(1)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裏總的印象是什麼?

〔明確〕是一個温柔和美麗的人。

(2)“温柔”是從什麼方面寫?“美麗”是從什麼方面寫的?

〔明確〕“温柔”是從老師的性格上寫;“美麗”是從老師的外貌上寫的?

(3)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提示〕①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她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些説明蔡老師温柔,熱愛學生。②她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這些説明蔡老師熱情、慈愛的性格。③蔡老師排除“我”和“小反對派”的小糾紛,説朋蔡老師公正、偉大的性格。

(4)試從課文找出抒情的語句,分析一下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活動〕①“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啊。”抒發作者對老師的理解和熱愛之情。②“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着多麼有益的影響!”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③“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裏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對老師的高度評價,抒發了作者感激老師讚美老師的感情。④“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 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説,又是多麼漫長!”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依戀、熱愛之情。⑤“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抒發了作者思念老師的感情。

(三)總結反思 拓展延伸

蔡老師是一個温柔、熱情、慈愛、公正、偉大、熱愛孩子的老師。“我“是一個機靈調皮天真活潑尊師好學的學生。記敍文中的抒情,有助於直接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製作讀書卡片,積累相關知識。

(2)〔投影出示〕①這部分記敍了蔡老師哪七件事?②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③為什麼這麼安排?④七件事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6

《大倉老師》是國小語文試驗版第八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以《大倉老師》為題,記敍了大倉老師的兩件事。一件事是他在開學典禮上的開場白,另一件事是講述他上的一節語文課。從全文的字裏行間表現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愛正直、真誠的大倉老師。

在本文的教學中,能體現大倉老師品質的有兩件事。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是一堂語文課這個片斷。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取了“以朗讀為抓手,以激情為手段”,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走了幾個來回,既重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自主參與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眾所周知,學習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而本文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尤其是在描寫人物的對話和行動時,則需要通過讀來體會。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輕聲讀、感情讀、體驗讀、集體讀等,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中心。在教學第一件事時,就採用了自由讀,個別讀,師生配合讀等各種形式,在這些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大倉老師,體驗他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的能力。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7

《大作家的小老師》講述了大作家蕭伯納與小姑娘娜塔莎之間的故事,學生從中能感受到小姑娘的天真可愛與蕭伯納的嚴於律己,善於自省。認識到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虛。

這篇課文以小故事的形式記敍了一個生活中的細節,以人物間簡短的對話傳神地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大作家蕭伯納謙虛、嚴於律己的寬廣胸懷。針對這篇課文,陳老師沒有泛泛講解,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通過自主學習,自讀自悟從中感受人物形象。

課文一開始學生通過自讀後,老師分別提出了蕭伯納、娜塔莎是什麼人?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人物性格。從顯示蕭伯納的個人資料中體現出蕭伯納是一個世界大文豪,很受人尊敬而通過娜塔莎的外貌、神態描寫體現出娜塔莎只是個可愛的普通小姑娘。

初讀課文以後把本課的重點放在蕭伯納及小女孩説話時的語氣進行對比,並通過蕭伯納對小姑娘説話的這個環節自主練習説話,再找幾位同學學着他的語氣讀讀小姑娘的話。因為小姑娘是學着蕭伯納的口吻回答的。在這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讓學生感悟到,蕭伯納説這句話時是想給小姑娘帶來驚喜。為全文理解蕭伯納是個謙虛自律的人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學着蕭伯納的口吻以及模仿蕭伯納説話的句式體會這位小姑娘的天真、純樸、可愛。再聯繫課文第四自然段“不覺為之一震”讓學生説説蕭伯那是個怎樣的人?從而體會他的嚴於律己。在這樣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做一回蕭伯納和小姑娘,分角色試着讀一讀課文。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麼?你有什麼感受?通過引讀有關句子,討論,讓學生對人物的品質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後讓學生再來看看課題中這個“小”字和“大”字,讓學生通過整堂課的學習重新感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對這兩個字做出新的認識。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讀出了鮮活的人物形象,讓閲讀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8

《大倉老師》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大倉老師的自我介紹及一堂語文課的敍述展示了他真誠、正直的品質,文字樸實感人。

在教學習過程中,我也更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發表意見的權利還給學生,並採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説話的“慾望”。教師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激活者”。在課文內容分析完後,我對學生説:這節課,老師和你們一起感受到了大倉老師的人格魅力,相信同學們對上課初提出的兩個問題一定有了深刻的認識吧!他的正直與真誠深深打動了市太,也打動了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多好的一位老師,同學們對他肯定有許多話要説吧!然後媒體出示:大倉老師,我想對您説:_________。

雖然這節課之前,我做了一定的準備,精心設計了導語、過渡語及提問,希望藉此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可由於時間倉促,我沒有將這些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由於緊張也沒有注意表達語氣的輕重緩急,出現了忘詞、措辭不清等不和諧的狀況。而在指導朗讀過程中,我緊僅僅採取了個別朗讀與齊讀兩種簡單的方式,沒有調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時間的掌控也不夠好,有些問題讓學生討論的時間過長,因此,最後整節課的教學目標也沒能按時完成,給這節課留下了不少遺憾之處。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9

《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我已經教學過若干遍了,可每次教學中都有不同的感受。文中的老師對學生,學生對老師的那種樸素情感,依然盪滌着我的心扉。

魏巍的《我的老師》以其樸實純真,富於感情的語言,以孩子的心態敍述自己孩提時受到蔡芸芝老師教導的經歷,內心深處充滿了對老師的懷念、思戀、感激之情。幾件事雖平凡,件件都是真情流露。老師的公平,嚴愛,和藹,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學風格,無不在孩子的心靈裏烙下印跡。尤其是老師的詩歌教學竟然在當年作者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以至後來作者逐漸成長為一位著名的作家。可見老師的影響力是何等之大。“嚴師出高徒,名師出高徒”啊。

教學中,我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我的老師”的魅力。我的學生也非常喜歡那位“蔡老師”,大家積極發表自己的讀後感想,有的回憶自己國小生活,有的回憶與老師交往的經歷,有的談自己受哪些老師影響獲得的愛好,等等,總之,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給他們以影響。

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要做一個受學生喜愛,敬重,佩服的老師,必須要以教師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學生,薰陶學生,愛護學生,做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良師益友".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教會學生“質疑”“揣摩”語句的方法。

(1)難點質疑,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進行質疑;如第二板塊作者又提到“凱蒂旺普斯“,還在其他老師的課堂上叫出來,有什麼含義?這是本文的難點,因為這告訴我們學生們已經養成了”懷疑“的習慣,“凱蒂旺普斯“也是同學們心理難忘的教訓,更是學習的動機。

(2)用語上質疑,對文章運用語言進行質疑,體會作者遣詞用語的良苦用心;“一股怒火升起來”為什麼用“升”,能不能用其它詞代替,體現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3).充分閲讀,讀悟結合。重點品讀1—10自然段,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我”的心理心裏活動的句子並且批註上自己讀出了怎樣的心情。由於給的時間充足,學生在彙報的時候效果較好。

不足點:

1.有一學生提到:他認為“小橋車”事件不能算“學會了質疑”。這是非常有創新思想的男同學,但我沒能對他的行為給以高度的重視和評價,因為他是真正體現了“新懷疑主義”的學生,雖然他的懷疑是錯誤的,但我們課堂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習態度。

2.老師的引導語文不夠精煉,開頭學生講述主要內容是,説不到點子上,有點被學生牽着繞圈子,時間也耽擱了,導致後面有點匆忙。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1

下面是《我為你驕傲》的教學反思。

第一個環節,和學生把上一節課學過的一些較難的詞語進行了複習。讓學生用小男孩心情變化的關鍵詞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詞語的落實還不錯,但是回顧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節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確實比較難,我想如果讓學生用其中的一個詞語説一句話,然後把這四句話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這樣難度就降低了,這一點上做得不夠。

第二個環節是深入理解,感悟文本。先是感悟喜歡小男孩。通過問孩子們是否喜歡小男孩到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喜歡上小男孩的句子。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出來。然後是從終點語句感悟小男孩的品質。通過問學生為什麼喜歡上小男孩,讓學生感受到小男孩身上有很可貴的品質。

“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説明了事情的經過,並真誠地向她道歉。”從這句話中,學生感受到小男孩誠實,勇於承擔責任。在體會這句話的過程中,還安排了學生學小男孩寫便條,讓學生第一次認識便條。安排便條這一環節,設計是用語改了很多次,由最初的讓學生寫事情的經過和真誠地道歉,到後來地只寫真誠的道歉,主要是二年級的學生在寫方面的要求不應該過高。第二個主要是緊扣文章的中心,凸顯小男孩的真誠,所以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寫出小男孩當時是怎麼真誠向老奶奶道歉的。這一環節落實的還可以,為後面引導學生朗讀這句話做了很好的鋪墊,評價語的運用也是為了讓學生讀得更真誠,所以學生品讀這句話的時候也讀得很真誠。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2

在讓學生體會“這個小夥子”和“這些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裏時,教者主要讓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心理,從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到“為什麼説這個小夥子真棒”時,就讓學生讀12自然段,説説博萊克棒在哪裏?有的同學説:“他雖然拄着枴杖,可還是走得非常認真,和全隊保持一致,很勇敢。”教者馬上讓這位學生讀出博萊克的勇敢,他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這裏面好幾個同學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出了自己的理解。

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博萊克的堅強與勇敢,教者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着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教者出示一段博萊克的日記,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好幾次都走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比其他的兒童隊員練得更刻苦,更認真”……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裏時,主要通過讓學生感受那討論時兒童隊員矛盾的心理。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説:“這些小夥子棒是因為他們也走得整齊。”可見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入,於是教者就追問:“難道觀眾這麼説,僅僅是因為他們走得整齊嗎?”於是又有同學説是因為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地決定:讓博萊克一個拄拐的男孩走在隊伍的第一排。教者就讓學生研讀兒童隊員討論的部分,想一想他們作出這個決定容易嗎?從哪裏感受到做這個決定不容易?學生在反饋時,教者主要抓住了“怎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呢?”

“隊員們鴉雀無聲,在想些什麼”這些重點的地方移情體驗感受隊員矛盾的心理,在這裏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兒童隊員的矛盾心理“讓博萊克去,就有可能丟兒童隊員的臉;不讓他去又會傷孩子的自尊心。到底該如何是好?”學生體會的不錯。再看隊長的決定時,抓住“羨慕”這個詞,感受其他隊會羨慕兒童隊員什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羨慕我們讓博萊克走在第一排。”“羨慕我們尊重關心殘疾人。”“羨慕我們愛團結友愛”……可見學生感受到兒童隊員對殘疾兒童的關心與尊重,讓學生明白“這些兒童隊員棒在孩子對同伴的關心和尊重等”。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課。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我選擇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我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閲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着,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外,我的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説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怔’。根據‘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 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後,我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麼會‘為之一怔’?及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麼?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課上,我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提出問題,並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4

抓重點語句進行學法指導,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課堂上在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反映大倉老師正直的有關句子後,進行四步學法指導,即:讀讀句子;根據問題;聯繫上下文回答;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在學習中學生根據提示理解句子意思,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從而透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去領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體現“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文字的教學之中”。

在學生小組學習交流過程中,我作適當點撥、指導,讓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鼓勵學生積極思維,肯定學生的理解,學生能理解到什麼程度就理解到什麼程度,不把教師的理解強加於學生。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5

這節課的教學是讓學生理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內涵,真正懂得美來自生活,美來自內心,美來自創造。主要內容是教學生在教師節時製作一個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在內容的選擇上以來自生活,來自每個學生自身的最普通、最熟悉的事物為主,我採用了欣賞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了學生的藝術修養與能力,完善了學生的人格。

在教學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藝術審美為核心:

在這課的教學中,首先,我在導入談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後,直接展示了四張別緻的賀卡,讓學生直接感知這獨特的美感,產生美的體驗,激發學習慾望,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是學生練習完成後的作業交流欣賞。學生的作業是學生對所學新知識鞏固程度的有效反饋方式,通過相互交流,評析其優缺點,指導修改並最終完成作業,促使審美體驗的昇華。看來,審美能力的培養既是美術課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內在動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運用提問來營造探究學習的氛圍,如在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欣賞,學習賀卡的製作方法時,提問:“這些卡別緻嗎?別緻在哪裏?”“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的直觀刺激,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3、注重為改善而進行評價:

評價是為了改善和促進。要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練習是一種最有效的檢驗方式,對學生作業的中肯評價更是鞏固新知,形成能力的環節。讓學生參與評價,讓他們通過評價發現他人或自己作業的優缺點,並能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見或建議去指導修改作業。

這節課我感覺還有許多缺陷。比如:環節設計上不夠緊湊,以至於作業時間過少,導致總結評價時沒有像樣的作品;各個環節不夠銜接,使得聽者感覺有些亂;專業的術語還有待加強……這些不足,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學習中,不斷改進、不斷鑽研,來彌補這些缺憾,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完美!!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6

《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整個的探究活動,學生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注意自始至終都以一種啟發者、引導者、幫忙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選取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彙報,學生的彙報雖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補充,並善於及時捕捉學生隨時閃現的智慧火花,給他們以肯定,給他們以激勵。透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取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在實驗的現象分析和總結中,明白用三稜鏡、水稜鏡分解太陽光構成彩虹,牛頓盤能把多種顏色光混合成白光。明白了人工製造彩虹的方法,明白了彩虹多構成於夏天雨後的原因。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你們真棒!”。“你們真像一個小科學家!我都要向大家學習了,期望同學們能在今後的學習中發現更多的問題,提出更多的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更多的自然科學問題”......這些語言的肯定與鼓勵,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課上時,我經常説:“你們真棒!”,這不僅僅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構成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構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用心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潛力的評價。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構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必須會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7

我讓學生想象: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還會帶領大家進行什麼有意思的探索?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寬文本的容量,也進一步領會懷特森老師帶給學生的深遠影響。隨着文本的不斷深入,我帶領學生通過對比第一次科學課和以後的科學課同學們的不同表現,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懷疑主義”的內涵,從而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但這堂課留給我更多的是遺憾:學生對老師的憤怒越深、誤解越深,越能表現老師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獨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課堂上這種對比還顯得不夠強烈;學生的朗讀僅僅浮在表面,層次感的體現蒼白無力,説明老師的指導方法存在很大欠缺;整篇文章洋溢着兒童情趣,然而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們的情趣卻不甚濃郁,原因是我較少站在兒童的視角去設計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我的問題比較零散,導致問答的形式比較多,學生被我牽着鼻子疲於回答老師的問題,因此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多;最大的問題是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人類利用“新懷疑主義”思想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我”把新懷疑主義的思想帶到了生活中,並能勇敢地用懷特森老師老師教授的學習方法來維護自己的老師。

針對這一學習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來維護懷特森老師呢?“不,你錯了,懷特森老師——”讓學生填充後面的內容。這個課堂小練筆,不但可以讓學生對人物有一個準確而完整的認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把課堂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果我在兩課時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能合理一些,那麼第一課時就不會太清閒,第二課時,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遺憾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也不斷進步,讓遺憾的次數能少些,再少些。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8

今天的課還是有效的,發言的人多,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高,而且從作業反饋上來看,學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寫錯了,本節課反思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

1、由扶到放,主導和主體相結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我採取直奔重點,“古今中外,------!地北天南,------!兩句來教學。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舉例説説自己的體會。然後再學開頭的“在昨天與今天---------”學生就比較好理解。這是教學上的“旁敲側擊”之術。對於太難理解的,與學生生活距離大的,我們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夠讓學生尋找到感知點的內容先學,這樣逐漸推進,最後難點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結合沒講的“讀書做記號的學問”,讓學生邊自學邊做記號,這樣既培養了自學能力,又能把習慣篇學用結合。學生自學好了,就讓他們提問並同學交流,有效利用的課堂上學生之間的資源。抓住幾個難以理解的詞“春暉、朝霞、甘露、春蠶、理想的絲線、茁壯的新苗”。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講解。講解也是需要的,它能節省時間。

2、今天的課堂學生的專注程度比第一節課有進步。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課堂的節奏。一半學生很投入,熱情高。也許是我的狀態比較好,影響了學生吧。而自己狀態好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教材的熟悉,對教法的取捨。因為這一課已經教過,而且印象較深,知道學生的問題會出在哪,所以教學設計比較合理。

3、今天的作業學生做得還是比較快的。相比較數學和英語。為什麼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學設計時已經把作業考慮進去了,把作業中一些學生易錯的已經強調過了。所以雙基智能上的錯誤較少。這是我近段時間思考的產物吧。因為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要能考。

4、巧用生成資源。我發現在寫課題時,把感歎號忘了。於是,我靈機一動,問:同學們,你們有沒發現老師什麼沒寫?生--------。這感歎號能省去嗎?為什麼?生------。是啊,説得多好啊,讓我們帶着對老師的敬佩、感謝,再讀課題。

但是,今天的作業反映出這班學生很浮躁,不定心,沒耐心,不細心。作業中抄錯的、漏做的現象較多,想當然,不尊重事實的多。總之,做作業的態度極不端正。

以後的教學特別要注重學生的注意力的訓練,規定時間內做作業的效率。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19

語文課不僅是培養閲讀能力,還必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結合課後的“説寫雙通道”的要求,我讓學生進行了寫話的練習,即大倉老師的內心獨白。因為這是在學習第一句的基礎上的,學生已充分體驗了大倉老師的神態、語言,內心已積聚起各種情感,如對大倉老師的敬佩,對春美的氣憤,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已使學生有了表達的慾望,這時再讓學生進行寫話練習,可謂水到渠成。而且這題既是深化文章的中心,又是一種句式的訓練,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一些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情感。由課前的歌曲引入,讓學生進入情景,醖釀熱愛老師的情感,讓他們帶着這份情感進入課文的學習;在學習大倉老師的自我介紹時,讓學生體驗讀,想像自己就是大倉老師,讀出他的幽默與真誠,讓學生一下子就喜歡上這位年輕的老師;在學習第二件事時,重點抓住關鍵字詞的理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一步體會到大倉老師的可貴之處,激發起對大倉老師的愛戴之情;最後的鞏固總結,以作者簡介的形式,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是大倉老師把我領進了文學之門,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這時,大家對大倉老師的由衷敬佩就會油然而生。就這樣,通過循序漸進式的激情、感悟,文章的中心就會深入學生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xkrq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