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精選24篇)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精選24篇)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

學習《稱象》一課時,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衝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衝的聰慧,更可貴的是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精選24篇)

一位學生在曹衝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了一種設想:曹衝的父親曹操手下有百萬兵將,如果曹操下令讓士兵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説:

“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麼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羣小象,沒有小象可以弄來一羣牛,讓它們充當士兵,因為一頭小象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士兵重量的總和要重。

”熱烈的掌聲在教室裏迴盪,讚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麼大的推動力!在這節關於稱象方法的新設想中,我發給兩位學生各一份證書:新設想獎。當我看到學生雙手捧着證書那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激動時,我的內心受到震撼,與此同時我真誠地為他們喝彩。

我想,儘管學生的創新求異有時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給予學生掌聲與喝彩,少責難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勇於嘗試,敢於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並且有積極健康心理的開拓型人才。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2

《稱象》的重點在於稱象的過程。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我把燒杯當船,放在河裏(透明的塑料盒),把大象(8只大砝碼粘在大象圖的後面)趕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紅色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一隻只法碼),石頭一直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再把船上的石頭拿下來稱一稱。把石頭重量加來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在一堂課上抓住文中的重點:稱象過程,通過實驗演示情境的方法,吸引學生,在觀察稱象的過程中,找到衝稱象的合量性和科學性。學生觀看實驗演示時的一邊串問號,都在演示成功後一一化解。

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

1.創造性思維中既含有發散性思維,又含有集中性思維的成分,而且在創造性活動中,發散性思維更為重要。吉爾福特認為,人的創造性是經由發散性思維而表露於外顯行為上的。如學生在做數學習題時的一題多解就是發散思維的一種表現。

2.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成分,在科學創造活動中做出預見和假設。雖然直覺思維所產生的還只是未經檢驗和證明的猜想、假設,但它促使一個人繼續深入思考,從而創造性地提出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當然,單憑直覺思維是有侷限性的,由直覺得出的假設,還需要經過實踐以及邏輯推理來加以檢驗。因此,根據創造性思維的上述特點,要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就要重視培養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激發創造慾望,重視直覺思維,發展良好的創造性個性。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3

關於“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悉。而曹衝稱象的具體做法就是通過創造性思維來解決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如,“司馬光破缸救人”、“牛頓發明萬引力定律”……那麼,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有創見的思維,也可以叫做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即通過思維不僅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內存聯繫,而且產生新的思維成果的活動。它是在文藝創作、科學發明或技術革新等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方式,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既有一般思維的特點,又不同於一般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特點是:

1、創造性思維突出標誌是新穎性、首創性和獨特性。創造性思維也有高低之分,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層次或水平的高低,取決於社會性價值或社會意義的大小。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是創造思維過程,而學齡前兒童能續編故事結尾也是創造過程。只是創造程度不同、所產生的社會價值不同而已。

2、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想象密不可分。如,建築師以創造性的構思設計新大樓時,首創性、新穎性和獨特性等思維活動和創造性想象揉合在一起。

3、執着和目標明確是創造性思維的又一特點。當所要解決的創造性的問題象磁石對鐵一般地吸引着人,使人着迷,使人忘掉周圍的一切,那麼,對於這樣一個着了迷的人,創造就成為其生活的目的。如果創造的成果得到了整個社會的承認,反過來又會使其迷戀的程度更深刻。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4

這節課的設計,我定位於學生,以學定教。讓學生通過讀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然後從學生的問題入手,通過讀文、感悟、動畫、遊戲、體驗等形式理解課 文,突破難點。這個學期,我着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前認真地做好預習,學寫批註,把理解的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寫在旁邊,讀後的感悟寫下來;不理 解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在旁邊打上“?”,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這節課的展示,已經顯示了成效。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有價值的問題率較高。 有的學生一下就提出了整篇課文的問題所在,如“聲音的波紋是什麼樣的?”、“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的蕩回來”是什麼意思?“回聲到底是怎麼回事”等,這 些問題的提出,也説明學生用心去讀文了。

課開始,我以故事的方式導入,這時學生只能籠統地説出是回聲想象。在學完課文後,我又讓學生通過小明媽媽的角色轉換,告訴小明回聲到底是怎麼回事?明白其中的原理。在他們口述時,如果學生把“石壁”一詞換成“大山”,説明學生真正地瞭解了回聲,達到了落實的目的。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5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比較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來讀懂課文。其中,我又是從三方面進行引導:一是從柳樹和棗樹的生長特點分析他們的不同;二是從兩者的性格特點來理解不同;三是通過小柳樹的前後表現不同來體會。在進行這三方面的引導中,我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不同語氣地朗讀、比較和體會。學生不僅在讀中感悟課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也體會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其中對小棗樹心情與性格地方理解比較到位,而對小柳樹的性格與説話語氣方面不是很清楚,造成有些學生在回答仍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學習課上靈活引導學生,過渡語言簡練準確,利用學生的完整思維。

本節課最大的不足是講課缺乏自信,很多地方緊張,沒能正常發揮。造成的原因包括:

(1)對於課文的重點把握還是不夠到位,導致講的內容偏多,使整節課上起來顯得有點急促,説話的語速也比較快。

(2)心理素質不高。學生課堂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心理壓力過大。

(3)駕御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同時,教學語言不夠簡練,課堂環節銜接導語有待於進一步學習。對於漢字的書寫規範和美觀的基本功還應該加強。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6

本文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父母應該怎樣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應怎樣才能既尊敬父母,又能增進朋友間的友誼?進而向我們提出:金錢與友誼哪個更重要?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正確的認識:在成長的道路上,會碰到許多的選擇,當我們無法決定時,應多與家人溝通,徵求大人的意見

缺乏語言賞析。這是本次講課最為欠缺的一步。討論多了,就沒有顧不上語言賞析了。其實,本文成功運用了多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傳神地體現了人物性格,應當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這一點我做得不好。

另外,如果在賞析的基礎上再用幾分鐘讓學生練筆,描寫某個特定場景中的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那就能更體現語文的特色了。還有,讓學生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續寫一個結尾,“我”回家了,父母會怎麼樣呢?寫完後,與家長進行交流、探討,並把與家長的共識記錄下來,這樣一來,學生們的體驗再次得到昇華,實現了學生的有意識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終生學習、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是我這個環節沒有處理好。下次我會努力改進的。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7

在進行成長過程這一活動前,我佈置學生課前和爸爸媽媽一起回憶:你幾個月長出了第一顆牙齒?幾個月會坐?幾個月會爬?幾個月會走?幾個月會説話?幾歲可以自己吃飯?幾歲上幼兒園?幾歲上一年級?還有你成長中各個階段發生的有趣的事。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紛紛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把自己的照片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及時引導,要感謝父母為我們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通過交流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給予了父母、家人的愛。

在學生由衷的發出內心感慨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想一想,我們的生命僅僅只是屬於我們自己嗎?通過孩子們的交流彙報他們體會到從初生時的嗷嗷啼哭,到張開小嘴牙牙學語,從歪歪扭扭的小腳印,到成為一名國小生,其中凝聚了家人多少的關愛與付出。他們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凝結着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載着許多人的愛和期望,懂得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心懷感恩。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8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然後,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閲讀文章,讓學生儘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後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穫;要求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選出一名同學到台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説清楚,然後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穫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麼發現。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9

《我們的生命》這一課通過讓學生在探尋生命孕育、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瞭解生命成長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認識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載着家人的愛與期待,更關係着家人的歡樂與幸福,深刻領會“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從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導入環節以“吃喜面,大家是怎樣為新生兒的誕生慶祝的。”這一以孩子們生活為基礎的話題導入新課。接着,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出生那一天,自己的家人是怎樣度過的?心情如何?隨着學生爭相回答,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在孩子們情緒高漲之時,我提出:“你是怎樣出生的?”這一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引導學生思考。我利用課件讓學生了解生命孕育的過程,觀看媽媽懷孕時的照片,想一想,媽媽在懷你的時候會想些什麼?當你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爸爸媽媽有些什麼想法、感受和期盼,為了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他們是怎麼做的? 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還未來到世上,家人已經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而且還寄予了很多期望,從而要愛惜自己的生命。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0

《孫權勸學》是一篇 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本課教學使用的視頻《刮目相看》,對學習基礎比較弱的授課班級,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課文情節,為理解故事內容做鋪墊。視頻朗讀對於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通過媒體展示,一目瞭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於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註釋,對着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着翻譯書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説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的積累(成語)也重在運用。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引用了兩個例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本課在教學的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的環節:你收集到哪些古今中外名人關於讀書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學生的收集不多,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朗讀。希望能對班級裏那些缺乏讀書意識與習慣的學生有所啟示。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1

在喚起與生成上,首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的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怎麼求,如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②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相比,哪個數是單位“1”,哪一個數與單位“1”相比。為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量關係稍複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接着改動②求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該如何求?讓學生先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然後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重點讓學生説説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單位“1”。

讓學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問題有什麼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麼?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裏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然後再 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麼解決呢?6比5多1,5比6少1,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16.7%,那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就少16.7%呢?許多學生都回答是,我並不急於作判斷,而是讓學生接着思考討論,學生在討論中逐漸否定了自己的結論。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師:不同點是什麼?為什麼除數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用分數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在教學中越來越發現小組交流討論的重要性,但在巡迴指導時,總是僅僅那幾個小組代表來發言,我試着讓其他成員回答問題時,有的還是不太清楚,回答的不是那麼的完善,我大膽的鼓勵他們以後多發言,儘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真正做到小組交流討論的實效,這也是今後應關注的地方。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2

國小生因知識儲備有限,情感經驗不足,往往難以入境,難與課文主旨產生共鳴。我採取各種有效的辦法,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感染,情感上得到共鳴。我在教學中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如讓學生進行説話、寫話訓練,“如果生命( ),那麼友情( )!”在學習兩句名言的基礎上,我寫了一句,給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加上學生情感的積澱,學生的語言就像開了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進行這樣的小練筆,寫一寫自己對生命和友情的理解。採用死去的德諾給艾迪留下一封信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填空,從而進行對文本的總結和對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檢驗。也為下一個作文訓練:給文中的人物寫一封信做了鋪墊!在課的最後,我出示了自己寫的一首小詩,和學生配樂合讀,以喚起孩子們“對弱者的關愛,對友情的珍惜”這樣的情感。不僅內化了精神,外化了語言,從而體現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總之,我在《生命的藥方》一課教學中,採用體驗性閲讀教學,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還有待於改進和提高。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3

我以動物愛吃的食物引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這樣對於後面的學習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畫面,發現圖畫中的信息,提出問題。學生都能很好地根據畫面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達到了重點中的其中一部分。學生提完問題後,我從學生的問題中抽出了例題“一共有幾隻小鳥?”板書,然後再引導學生説出解題的思路,列出乘法算式,在這裏,學生能説出乘法算式並説出為什麼要這樣列式,體會到了乘法的簡單應用,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這就輕而易舉地達到了本課的重點並突破了。新課標中要求學生不但要會解決問題還要會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這一點在課堂活動中體現了,效果還是可以的。在整個課堂中,學生不但動了腦,還動了手,手眼腦協調,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掌握的知識也掌握的比較到位。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4

《一面》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描寫魯迅的第三篇文章。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作者——一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深情回憶,飽含着作者對魯迅的崇敬、愛戴之情。文章敍事具體,文筆細緻,尤其是對魯迅外貌、神態上的特點反覆描摹,映襯出魯迅憂國憂民的民族氣節和為國為民的廣袤情懷,表現出作者對魯迅的深刻印象和無限追思。

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學習本課時,目標定位在體會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同時,學習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方法。學習伊始,先由學生參照連結語中的提示充分地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由於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交流時基礎不好的孩子不善於歸納,不善言辭,老師沒有着急,又叫一名學習好的學生起來彙報,這名學生能從文字中提取信息,並有效回答,使教學流暢進行。接着教師又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在作者眼裏魯迅是個怎樣的人,並進行批註。

當學生思維深入、思考成熟時,教師讓學生交流,學生能找出三處重點描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體會他的“瘦”,感悟魯迅置健康與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能通過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出魯迅先生對進步青年的關心。但文中一些感情色彩強烈的句子、詞語學生找得不太好,學習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無法領悟文字裏所藴涵的那種凝重的感情。但我想文字的理解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能領悟的東西,不能強求孩子們也理解,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理解的。

課前設計時,教師想注重朗讀,讀悟結合,但由於學生彙報耽誤時間較多,朗讀訓練進行的較少。但不管怎樣,本節課學生在文章內容、表達方法、以及精神、情感等領域還是有收穫的。課下我認真進行了反思,課堂中的失誤主要是學生預習不到位,教師調控不靈活,教師平時對文本自我解讀較多,而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較少,使學生對知識不能內化,當學生“運用方法自己讀懂文章”時,就高耗低效。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5

崔巒先生指出:"語文教學要切實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自主的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教練,輔導員,學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為了'學',要服從,服務於'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也就是説,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也有不少失誤。如文中出現了"歡樂的樂曲"中"樂"是個多音字,本來是放在"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個教學環節中的,但在課堂教學中卻遺漏了。在課文朗讀中,我設計了配樂朗讀,不過音樂選得過於抒情,不大適合課文歡慶的氣氛。在設計中,我還準備了説話訓練,拓展學生的説話能力,提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但可能教學時間安排還不夠合理,沒有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

"構建開放的課堂"是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之一。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6

一、板畫巧創情境。

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裏,我利用現有的資源——黑板,用鮮豔的畫筆畫出了美麗的圖畫,創設出了醜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更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們的頭腦中,也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二、醜鴨變美鵝

當我把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的,問學生:“醜小鴨後來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 學生們也説是的。我又説;“是呀,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醜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我自己的影子嗎?反覆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感悟醜鴨的苦痛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這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受過的苦難,他曾經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閲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着心,我被孩子們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四、由醜小鴨——安徒生

故事講到這兒,課上到這兒 ,也許可以結束了。我話鋒一轉,説:“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寫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話之父安徒生吧,其實醜小鴨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就是他真實的寫照.”於是我向學生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並把他真實的故事和醜小鴨相對照,讓學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從心底裏讚歎這位童話之父,以此激起學生們閲讀的興趣。最後我又説; “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課後我們再去閲讀他的其他作品,看看還有哪些故事更精彩更感人。”

學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我之所以很用心地設計此課,很用心地反思此課,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太需要被感動,我們的孩子太需要閲讀,太需要悦讀了。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7

經過指導老師的點撥和自己的思考,我認為以下幾點是上好一堂政治課的關鍵。

一、摒棄傳統教學中不適應現代教學的方法方式。

傳統教育教學存在許多弊端,在教學方法上,重教師的單向的知識灌輸,輕學生主動參與與探究;在教學內容上,輕生活實踐;在學習評價上,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二、巧妙導入新課,擴展思維空間。

採用漫畫、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導入新課,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創設情境。

教師依循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繫,結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去設疑,緊扣學生的心絃,時時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情境中以熱烈的情緒投入學習,提高課堂的效果。

四、利用好文中的“小欄目”,培養學生的散發思維。

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識等材料,又有“想一想”、“説一説”等小欄目,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五、多給學生議、練的時間,活躍課堂氣氛。

如果在一節課中,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不給學生議、練的時間,學生的興趣不會那麼濃烈,更有可能會睏倦,收效較差;如果給他們議、練的時間,學生在議的過程當中暢所欲言,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六、搞好實踐活動,培養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把教學與實踐活動貫穿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於這幾點,我的指導老師都做到了,每次去聽她的課,心裏都會由衷產生一種敬佩感。我知道教學上的事不能一蹴而就,但我往這個方向去努力,給學生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課。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8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和富有童趣的語言,寫了“我”看到雨停後天空中美麗的彩虹,把想象成一座橋,然後思維一路發散,聯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壺澆水,拿着媽媽的圓鏡子為媽媽照着月亮梳頭,甚至把哥哥的鞦韆系在彩虹上盪來盪去。文章呈現了一個純真爛漫的想象世界,傳遞了兒童關愛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巧妙的比喻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發思考。隨之而來的3個自然段結構相似:都以親切的稱謂開始,爸爸、媽媽、哥哥,用反問的方式呈現了3個奇妙的想法,這三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本文的語言表達非常生動,趣味性強。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1、認識“虹、座”等12個生字和衣字旁一個偏旁,會寫“着、那”等7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讀好多個分句組成的長句子,注意分句間的停頓,並能試着讀出問句的語氣。體會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本課生字比較多,需要會讀的生字我將生字進行了分類處理,與此同時,我採用圖片識字的方法加深孩子對生字的識記,這個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成效。不僅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與此同時也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對於要求會寫的生字,我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講生字的讀音筆順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孩子書空書寫,加深生字筆畫的記憶。

教學最後環節設計了讓孩子發揮想象,試着説一説如果有一條彩虹擺在你面前你打算幹什麼呢?讓孩子暢所欲言,發揮想象,鍛鍊孩子説話和想象的能力。

整節課有亮點與此同時還存在着一些問題。我覺得在長句子的停頓這個教學重點上處理的還不夠,我個人覺得長句的停頓在多次朗讀中能有進步,但是實際效果還不是很好。還需要加深對長句子的重點指導,領着孩子讀,領讀全篇,讓他們讀的更好。

其中涉及到了一部分多音字和設問句,孩子們在接受上還有些吃力,這樣的拔高還需要斟酌。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提升教學內容和環節。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19

在學完《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後,我問孩子們:“你喜歡誰?為什麼?”教室裏一陣七嘴八舌之後,小手高高舉起來了:

何博文説:我喜歡小棗樹,小棗樹聽了小柳樹挖苦她難看,她一句話都沒説,也沒有反過來去挖苦小柳樹,他對朋友這麼寬容,讓我覺得小棗樹並不難看。

逯子琪:小棗樹在最美麗的時候也不取笑小柳樹不結果,她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小棗樹在我眼裏很美。

少康:對!我也喜歡小棗樹,她在自己最美麗的時候,不得意忘形,還説出小柳樹的許多長處來安慰小柳樹。

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不禁暗暗欣喜,因為這節課在我的設計下進行的非常順利,孩子們正好説出了我要對他們進行的思想教育。正在我鬆了一口氣,打算結束這堂課時,“老師,我喜歡小柳樹,我覺得她很美。”教室裏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句,我始料未及,是不理睬他,繞開他的問題,繼續按我的設計教學嗎?稍微遲疑後,我決定改變教學設計,讓這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因為我覺得,課堂應該是允許學生質疑和發表不同觀點的地方,學生思想碰撞後得出的認識,可能比按部就班地由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收益要好得多。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20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康影寫的《村居》十分生動有趣,只有一處詞語用得不當。還有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他讀完後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他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着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激發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佈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並在今後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從作業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蓑衣 遮頭 翁媪…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溜號可能,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21

一、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我打破了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講解的教學方法,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而這一主線正是詩人情感發展的逐漸深入,如何讓學生體會詩人的這一系列情感變化呢?我主要採用了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彙報,再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眼,如抓住“一水間”“只”“數重山”體會詩人“離家近——很想還”,抓住“又”字體會詩人“離家久——早想還”,抓住“何時”體會詩人“思家切——不能還”。並通過板畫貼圖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教學至此,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一個強烈的疑問:為什麼詩人離家近、離家久、思家切卻不能還呢?然後讓學生猜測詩人不能還的原因,最後教師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學生此時便會油然而然對王安石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的那種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所折服,並深深地體會到詩人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情。

二、咬文嚼字學推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一詩句不僅寫出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話。於是我抓住“綠”字進行延伸教學,使學生不僅為詩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還為他咬文嚼字的創作作風所感染,在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及教師過渡語言的激勵下,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了,不時地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對“選字練習”“自由填字”的推敲,確實有了學生獨特的見解。通過這一教學,相信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一定不會忘記要“咬文嚼字”。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22

本節課是學生有點拘束,所以開始上課時氣氛有點沉悶。我及時引導調整,使學生很快投入課堂。童話這種體裁比較適合七年級學生口味,學生學起來興趣濃厚,因而整堂課學生都積極發言,真正達到了讓學生在樂中學的目的。我讓學生自主學習以理清情節,合作探究以賞析人物理解寓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為了發散學生思維,我放了一段“皇帝悔過” 的動畫片。學生非常感興趣。我及時讓學生口頭作文:“想一想皇帝回宮後會怎麼辦?” 雖然由於時間比較緊,學生的作文不太盡人意,但聯想想象是非常豐富的,這是難能可貴的。就是在理解寓意時,我總感覺學生有些疑惑。我自己認為這是由於七年級學生社會閲歷不深,對故事背景瞭解甚少的緣故。我還覺得如果有時間讓學生表演一段皇帝回宮後的情景會更好。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23

《不求甚解》是一篇議論文。作者闡述了自己對不求甚解的理解。課文的論證注重分析説理,選例典型,論説周到,邏輯嚴密。

我讓學生在理解本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去體會本文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不同的語言風格。

我還選了一篇與《不求甚解》結構差不多的議論文來學習,以加深學生對議論文論證的理解。 然後讓學生試着按照本文的結構進行創作。學生反應比較積極。但是還可以在活躍課堂氛圍上再多下些功夫。

本課設計遵從新課標的理念,根據我校的教學模式:一點兩步四環節來操作。首先確定一點:教學重點是理清論證過程;兩步是先學後用,學用結合:由學生自學,初步理解駁論的論證思路,通過小組活動進一步強化理解論證思路。最後通過模仿訓練來進行拓展,來學習本文的論證思路;四環節的處理是:(1)激趣導入(2)感知求異(3)探究內化(4)拓展延伸,鑑於本課內容較少,因此容量較為適中。只是在比較教學,體現短文兩篇語言特點上,引領學生突破重點,在體驗分析中明確議論文的論證方式方面操作有點亂。這是下步該改進的地方。

《稱象》課堂反思總結 篇24

這堂課,我覺得自己沒有完全進入角色,我的感情沒有完全投注到課堂裏,雖然在這課堂課裏我採用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從表面上看教師與學生進行了對話,其實我與學生沒有達成“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因為我整堂課都在關注時間,關注我的課堂流程,我沒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表情和表現,沒有用心與學生交流。

面對課堂中這樣的場景,我感到了精神的震撼和情感的衝擊,也感受到了為人師的幸福,是《台階》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一直想看卻沒看到的東西,這不是一份精神快餐,它帶給人的感悟會在每個人的生活里長久的瀰漫,是對孩子們一次靈魂的震撼。

通過40分鐘的學習,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解決這些問題我都是讓學生自己起來在課文中找依據,自己回答的,我覺得學生對於小説這種題材非常感興趣,學習情緒很高,課堂狀態特別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wl9q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