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

本學期擔任二年級的美術教學,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語言工具啟迪思維,激發創作慾望,加深對繪畫的理解,也是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開啟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在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媒體給學生許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由的想像,再讓學生來説説自己想的內容,這時的説畫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説的自由,教師千萬不要説“不可能”、“沒那回事”等否定的詞,對那些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離奇古怪的想法,要大力表揚,讓學生覺得這樣“異想天開”是對的,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養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説畫的機會,可以採用自己説、同桌互相説、小組説、全班説等多種形式。

為了讓學生在充分放鬆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學生作畫時,教師可根據想像畫的內容,配以恰當的背景音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在畫畫的時候講出來,邊畫邊講。學生可以手舞足蹈,盡情放縱情感,讓思維隨着情感不斷迸發出火花。

説自己的畫:每位學生把自己的畫,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在説的時候,一些在畫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的東西,會得到完善,為進一步創作奠定了基礎。

説別人的畫:在説別人的畫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説的時候既是對別人作品的一種全新的詮釋,也是一次口頭的二度創作,既能幫助自己加深對創作的理解,同時也使作者發現全新的角度,是一舉多得。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

美是客現存在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説是無處不在;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大自然等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地美的享受。但是,人們明明生活在“美” 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於缺少美的“發現”、美的感受,即審美。國小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可見,在國小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

一、發現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展示給了人們:冬天白雪下的樹、秋天飄飄的紅葉、夏天碧海黃沙、春天草綠花紅、青山綠水、旭日斜陽、藍天白雲、奇花異草……自然界絢麗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們獲取表象的豐富源泉,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賞大自然和接觸生活,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美,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藝術上的美都來源於生活。讓我們領着學生放飛思想,把美術課堂搬到室外去,然後再把課外獲取的美景知識帶回課堂內,讓斑斕的景色在課堂中釋放光彩。二年級美術課中《影子大王》、《美麗的昆蟲》、《小蝌蚪》等內容是學生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非常熟悉的東西,孩子們幾乎是熟視無睹,根本感受不到這些東西是美的,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去感受這些平凡的東西中藴藏的美。可以採用通話故事,卡通音樂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發現這些東西的美,通過發現這些平常東西的美從而更加激發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想象美

對於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造”。這就要依賴於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説,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鑑賞和藝術創造。對於國小生而言,老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無論他們畫出怎樣奇形怪狀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填滿無限遐想的想象。

二年級美術課中的《自畫像》、《神鳥變樹》、《聽聽畫畫》、《神奇的小畫冊》、等內容就是培養學生想象美的好素材。如《自畫像》,學生自己,自己既是最熟悉的,又是最陌生的。為什麼呢?自己對自己的一切還有誰能比自己更熟悉呢?但是又有誰能完整的看到自己的身體外貌呢?要想畫好自己的自畫像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誰都想把自己畫得漂亮一些。這時候老師可以實時引導,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自己放在具體的情景中去畫,二不一定要按照課本上的例子就畫一個頭像。説實話,畫人物肖像本身就是非常難的,何況是畫只在鏡子中看到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呢?至於《神鳥變樹》就更加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了。神鳥?誰知道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既然沒人知道,那就好辦了,大膽想象,怎麼神怎麼想,何況神鳥還要變成樹呢!

三、創造美

激情引趣,培養創美意識有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良好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教學的導入,讓學生學得主動,學有興趣,樂意去作。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所學的剪、拼、撕、貼、刻、折等製作方式,加強學生動手能力。二年級美術《灑水成畫》、《大嘴巴》、《童話屋》、《搖滾小精靈》、《捏泥動物》等內容就是很好的引導學生創造美的素材。如《灑水成畫》讓學生在以水為比,大地為布即興作畫,學生興趣空前濃厚,創造空間大;《童話屋》讓學生用最常用的材料進行剪、拼、撕、貼等方式創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搖滾小精靈》、《捏泥動物》也是如此。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3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説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也因為如此,我們就更應該改革課堂舊式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這種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教學方法,大膽改革,勇於創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須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這不僅要求我們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使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而且還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術教師值得去去研究與探索的。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與實踐,我做個了小結了,總結了教學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徵如下:

可以採用的開放命題形式。

命題創作首先必須限定一個題目,然後圍繞題進行美術創作。難度太大或脱離生活的命題往往會使學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適當改變傳統的由教材,教師命題的方法,把命題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教師出"母題",再由學生出"子題":如書中"可愛的貓咪"一課,我就採用了以自編的"貓咪找家"的童話故事入題展開討論,啟發學生想象故事情節後自由擬題,於是作業時"我和小狗一起玩","媽媽再見","貓咪迷路了"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很好的激發了他們創新的慾望。

又如"印印畫畫"一課教學時,學生在自由出題時更是如魚得水,"大海中的輪船","我的小汽車""美麗的花朵"等別有情趣的命題躍然眼前;作品通過印——貼——畫的形式多樣,獨具創意。

可以才用開放的題材形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國小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不再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為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活動。

例如在部分設計製作課單元,我就激發學生從自己身邊感興趣的做起,如把學習的數字卡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結合起來做成"數字變變變","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後把不滿意的地方改變以下,重新設計並畫出來"。這些形式比起過去美術課本里的紋樣設計,二方連續設計等有趣的多。在製作新年賀卡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刮色,塗蠟,撒鹽,吹色,壓印等技法,是學生在變化莫測的遊戲中,達到興奮點。

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月生活想結合的能力。

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程序

大膽突破從低—中—高年級的年級界限,採用有序,無序的教與學有機結合,互補共存。例如在二年級就可以大膽引導學生觀察透視和空間現象,培養他們的空間知覺感;可以靈活結合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光與色彩的關係,色彩的情感與冷暖等;引導學生嘗試大膽用水粉顏料表現變化的筆觸和變化的色彩。舉例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於是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空杯子內,再拿三個空杯子,一齊放在講台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麼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杯子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杯子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為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 色,紅色+藍色= 色,藍色+黃色= 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麼不同 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色方法。

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

李吉林老師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4

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設計了新課的導入。課開始,我出示最常見的綠色的樹葉,並讓學生説説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回答:(《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金黃的、紅色的等,就是沒有藍色的,此時我板書課題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在揭題後,我問學生,讀完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自然就問了“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呢?”於是我們就帶着這個疑問,開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學生從中找到了答案:原來是林園園不願意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李麗,李麗只好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着: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着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麼臉紅了?”有的學生回答:“因為她覺得自己太小氣了。”有的説:“她覺得沒有把綠鉛筆借給李麗,有點不好意思。” ……我又問:“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林園園還會這樣做嗎?你從哪裏看出來?”這個問題設計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相信林園園能知錯就改,不要把她當成批判的對象。“如果是你,你願意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嗎?”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當我遇上困難沒人來幫助我的時候,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他人有困難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那你們想對林園園説些什麼呢?”這一説話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5

我擔任國小二年級體育教學,通過一個月的教學我覺得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層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我就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遊傾向的學生認識遊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除此之外,遊戲教學還有以下優點:

一、培養善於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力。

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6

敬愛的老師:

老師,我錯了,我不應該在課堂上講話,更不應該不認真聽課,即使我不愛聽課,可也不應該講話。老師,我錯了,我以後一定要認真聽課,做一名好學生!

其實,想想老師們平時的辛苦,我更加覺得我自己錯了。老師是多麼辛苦啊!天天晚上為我們批卷,而往往批完已是清晨。老師啊老師,這個多麼崇高的職業!而我,居然不愛聽老師的課。誰知道老師又是多玩備的課啊!一想到這裏,坐在寫字桌上的我不禁流下了懺悔的眼淚。老師,我錯了!老師,對不起!我以後一定認真聽課,不再講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會用我的成績來報答您的,我親愛的老師!

這是誠懇版的...

今天,我懷着愧疚和懊悔給您寫下這份檢討書,以向您表示我對上課講話這種不良行為的深刻認識以及再也不在上課的時候講閒話的決心.

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檢查,我對於我這次犯的錯誤感到很慚愧,我真的不應該在早自習的時候説話,我不應該違背老師的規定,我們作為學生就應該完全的聽從老師的話,而我這次沒有很好的重視到老師講的話。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這次的悔過真的很深刻。

今天我真的是很深刻的認識到了我的錯誤,知道老師説的話就要聽從,老師説的話也絕對會實現她的諾言,老師所要管的一定是為了我們學生好,所以我們不用挑戰老師的紀律,我們還是學生,沒有能力對老師説出來的話產生不聽從的想法,我們學生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聽從老師的話,好好的學習好,讓老師可以放心,讓老師可以信任。

檢討人:

X年XX月XX日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7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

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説,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户,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三是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説完。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8

目前教育局正在開展“德育滲透千堂課”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在所教的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作為一名美術兼職教師,我經過深深思考結合湘教版二年級美術上冊教材説一説美術課中的德育滲透。

美是客現存在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説是無處不在;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大自然等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地美的享受。但是,人們明明生活在“美” 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於缺少美的“發現”、美的感受,即審美。國小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可見,在國小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

一、發現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展示給了人們:冬天白雪下的樹、秋天飄飄的紅葉、夏天碧海黃沙、春天草綠花紅、青山綠水、旭日斜陽、藍天白雲、奇花異草……自然界絢麗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們獲取表象的豐富源泉,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賞大自然和接觸生活,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美,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藝術上的美都來源於生活。讓我們領着學生放飛思想,把美術課堂搬到室外去,然後再把課外獲取的美景知識帶回課堂內,讓斑斕的景色在課堂中釋放光彩。二年級美術課中《影子大王》、《美麗的昆蟲》、《小蝌蚪》等內容是學生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非常熟悉的東西,孩子們幾乎是熟視無睹,根本感受不到這些東西是美的,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去感受這些平凡的東西中藴藏的美。可以採用通話故事,卡通音樂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發現這些東西的美,通過發現這些平常東西的美從而更加激發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想象美

對於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造”。這就要依賴於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説,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鑑賞和藝術創造。對於國小生而言,老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無論他們畫出怎樣奇形怪狀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填滿無限遐想的想象。

二年級美術課中的《自畫像》、《神鳥變樹》、《聽聽畫畫》、《神奇的小畫冊》、等內容就是培養學生想象美的好素材。如《自畫像》,學生自己,自己既是最熟悉的,又是最陌生的。為什麼呢?自己對自己的一切還有誰能比自己更熟悉呢?但是又有誰能完整的看到自己的身體外貌呢?要想畫好自己的自畫像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誰都想把自己畫得漂亮一些。這時候老師可以實時引導,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自己放在具體的情景中去畫,二不一定要按照課本上的例子就畫一個頭像。説實話,畫人物肖像本身就是非常難的,何況是畫只在鏡子中看到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呢?至於《神鳥變樹》就更加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了。神鳥?誰知道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既然沒人知道,那就好辦了,大膽想象,怎麼神怎麼想,何況神鳥還要變成樹呢!

三、創造美

激情引趣,培養創美意識有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良好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教學的導入,讓學生學得主動,學有興趣,樂意去作。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所學的剪、拼、撕、貼、刻、折等製作方式,加強學生動手能力。二年級美術《灑水成畫》、《大嘴巴》、《童話屋》、《搖滾小精靈》、《捏泥動物》等內容就是很好的引導學生創造美的素材。如《灑水成畫》讓學生在以水為比,大地為布即興作畫,學生興趣空前濃厚,創造空間大;《童話屋》讓學生用最常用的材料進行剪、拼、撕、貼等方式創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搖滾小精靈》、《捏泥動物》也是如此。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9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着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閲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台上,美美地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作為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重在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尤其是低段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喜歡閲讀,能感受到閲讀的樂趣,還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由此課前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是愉快教學法。首先創設輕鬆的情境,引學生入境,愉快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品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使感情得到昇華。總體回顧有以下幾點令自己感到比較欣慰。

一、揭示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為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學生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 “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為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為“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裏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然後引導學生表演、問答,使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峯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峯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開想象,描寫“奇石”

為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當然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也留給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讓學生看圖想象,給奇石起名字,會使本節課的教學再掀一個高潮。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0

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讓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才是最難最難的。

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為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記得有一節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説“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2、3、4、5、6、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説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着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

首先,我帶着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

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為音樂王國裏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説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説:”林老師,林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do、do“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為re、mi、fa、sol、la、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着,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讓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才是最難最難的。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為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記得有一節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説

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2、3、4、5、6、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説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着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首先,我帶着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為音樂王國裏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説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説:”林老師,林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do、do“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為re、mi、fa、sol、la、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着,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於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於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1

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們:

對不起,我深深得知道錯了。在此遞交檢討書以深刻反省我圍觀參與打架的錯誤,此次錯誤後果是嚴重的、性質是惡劣的、影響是難以消除的。我的所作所為嚴重得違背了學校一向對我們的道德素質教育,泯滅了做人處事的根本道德良知,辜負了作為祖國花朵應該肩負起的成長責任。

回顧錯誤,當天下午年級段發生一起打架事件,我因為跟其中一位打架的同學吳某平常熟識又是鄰居玩伴,看他當時打架,自己也跟着湊了過去。周圍有人圍觀打架,我也跟着圍觀,並未進行勸阻。在打架事件趨於緊張激烈的同時,自己還上去推了一把被打同學,造成被打同學的二次傷害,讓被打同學在心靈、身體上遭受嚴重摧殘。

錯誤發生以後,學校領導老師們對我們進行了深刻的批評教育,我也慢慢得意識到自己的不對。首先,我作為一名班級的體育委員,身為班幹部沒有帶頭給班級同學做好紀律表率,存在失職行為。其次,打架是粗魯、野蠻、惡劣的肢體衝突,運用暴力手段只能讓問題更加複雜嚴重,無助於解決根本問題,我圍觀參與打架而不上前勸阻,更突顯了我的無知與愚昧。再有,我當時的行為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説我就是“邪惡的幫兇”、“罪頭的傀儡”,扮演了非常醜陋的角色。

現如今,我經過進一步的深刻反省,已經有了痛徹心扉的領悟,深深得覺得自己對不起被打同學,也對不起學校領導與同學們,我感到了無比的內疚與懊悔。我痛定思痛、悔不當初,真的覺得無臉面對老師與同學們了。總而言之,我的這次錯誤非常嚴重,我必須在今後長時間裏做好反省與悔改措施,盡己所能得彌補錯誤所造成的損失。

在向當事同學表達歉意的同時,我也要鄭重得向學校領導、老師們、同學們保證:我要從這次錯誤當中吸取深刻的經驗教訓,從今往後堅決與邪惡歪行作鬥爭,平常注意維護校園團結,多做促進同學友誼,構建良好學風校風的事情。並且利用自己身為體育委員的強壯身體,盡己所能得震懾邪惡,在需要伸張正義、拯救危難時候保護瘦弱同學不被欺負。

檢討人:

時間:

猜你感興趣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2

《金孔雀輕輕跳》這首歌,是一首描寫傣族風情的兒童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強烈興趣,我思考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新課程的理念,從感性、體驗入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所以我先表演了一段傣族舞蹈,營造了輕鬆愉快的音樂氛圍。1.為整節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調。2.順理成章導入課題。

如果説過去的音樂教學只是“教學生唱歌”,那麼,我感覺到現在的音樂教學不僅是教學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興趣的、主動地融入到音樂中來,這是我在備課、預設過程中的點滴思考。 課堂生成亮點:

1.觀看傣族民俗文化風光視頻,把學生帶入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音樂與相關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有利於擴大學生音樂文化素養,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表現;創造及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

2.這節課我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又因為少數民族的歌與舞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初聽音樂的時候,我讓學生觀看歌曲視頻, 使學生感受到歌曲的抒情優美,又激發學生學習本首歌曲與熱愛傣族的熱情。

3.課堂中人人蔘與編創傣族舞,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學生的編創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去帶動學生。學生們通過本節課的活動,感受到了音樂的美,更勇於表現美,真正做到了新課標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

課堂不足之處:

1.由於初次上本節課,個別學生積極興沒調動起來,使課堂少了一些生機。2.自己普通話還有待與提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新課程標準需要我們勇於實踐,勇於創新,更要我們勇於反思,只有不斷反 思,不斷總結,才能提升自己教學理念.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3

一、 站在課程實施的角度談本課的三個基礎。

1)紮根音樂本位

本課教學能緊緊圍繞目標,以《大風車》這首兒童音樂作品為學習載體,開展了節奏、歌唱、表演三大環節的教與學的活動。教學中教師能抓住教材的難重點,開展生動有效的,體現音樂性的教學活動。比如在附點節奏部分,能抓住作品中三個不同的附點節奏,開展循序漸進的學習。節奏一:4/4 ×0 ×0 ×0 ×× | ×× ×× ×- |對這條節奏讓學生複習休止符,掌握與鞏固八分休止的停頓。節奏二:4/4 × × × × × × | ×. × × - |教師做了以下一個對比,使從簡單的 過渡到了× × ×的節奏性,學生了解了該節奏的變化過程,掌握節奏二。

×× ×× ×× ××| ×. × × - | (附點)

× × × × × ×| ×. × × - |

節奏三:4/4× × × ×× ×| × × × × × |是對以上節奏教學的測評鞏固,檢驗了學生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能緊緊抓住知識點,使學生輕鬆地掌握節奏知識。 在第二部分的歌唱教學中,重難點是歌詞記憶和音準。教師將學唱進行分段,用動作帶歌詞,分形式齊唱和領唱,使練習鞏固的過程不是那麼枯燥,每一遍練習都對歌唱提出要求,使學生的聲音不斷調整的最佳狀態。如5.3 2- |這句老師提醒學生把氣頂上去,唱好5這個音。56 53 2- | 12 61 2-|這一句老師用劃旋律線的方式一條高,一條低使學生掌握旋律走向。在歌曲的最後一小節歌唱中有一個小小難點。教師用擊掌的方式輔助了學生掌握音準和節奏,使學生不易混淆。在最後表演拓展環節中,教師結合其身勢、歌詞、舞蹈進一步豐富作品表現,對本課學習內容鞏固與提升,立體呈現學習內容。整堂課都突出了音樂本位,是一堂樂基紮實,內容豐滿的音樂課。

2)滲透學科德育

盧梭的《大教學論》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學不能稱為教育。在課前,教師用一個視頻“幫助盲人爺爺聽春天的聲音”來導出學習主題“大風車”,並創設出了一個學習情境:學唱好《大風車》一歌,參加大風車欄目組去社區慰問老人的演出。於是這又是一堂充滿德育思想的音樂課。課前的討論和課上的實踐,都使孩子們深深意識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使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懷的薰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課的立意。

3)再現生本教育

現在最熱的教育關鍵詞是“生本”,那麼生本的音樂課又應該是怎樣的。通常我們認為生本的最大特點是小組合作,也常用是否有小組合作、學生自學作為評價課堂生本的標尺。在《大風車》一課中體現的生本關鍵是“分層發展”。每個孩子的音樂素養迥異,課堂上怎樣發展好每一個孩子,是生本的核心。課前組織有音樂特長的孩子進行鋼琴、聲樂表演,展示她們的風采。沒有展示的孩子培養她們的聆聽和欣賞習慣,激勵其學習音樂的興趣。課中,有孩子領唱、舞蹈表演,並且注重發揮這些小老師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討論、嘗試中。課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的表演,那些是相對薄弱的孩子,生本允許失敗,在或成功或失敗中感受與體驗,讓孩子意識到差距。成功或失敗的音樂體驗能給他們多一分鼓勵和機會,讓他們對學習多一點認真和思考。課後,這些孩子還能有新的發展。小組長會帶領其他孩子將學習內容排練好,參加社區表演。教育不能為了教而編個謊言請孩子入甕,上完課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謊言,那是負教育。將音樂學習的情境延伸到學校生活情境中,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真實情境來替代教學情境的虛擬,使學習從虛至實,讓孩子品嚐到音樂學習的意義,用音樂的美好帶給自己和他人快樂。

四、站在兒童的角度談教學中的兩大特點

1)情境創設貫徹始終。有效教學因該是根據學生的心理開展教學,滿足於學生的需求而構建不同的學習活動。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缺乏持續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更需要不動啟動學習任務,使學生保持住良好的注意力和具備學習動機。所以課以一個完整的情境有效地關注並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不斷驅使引導着孩子走向更深更難的學習活動中。

2)音樂遊戲直觀有趣。抽象的音樂概念如何變得生動有趣,讓二年級學生所理解。教師需要從兒童思維角度去設計與探索教學的新形式。於是課中孩子們表演節奏譜的遊戲讓每一個聽課老師印象深刻。孩子們通過扮演小音符,高大的孩子是四分音符唱一拍,矮小的孩子是八分音符唱半拍,伸手握拳代表小附點等等。孩子在遊戲中不斷變化着左右位置,節奏意識也不斷增強,節奏越大越準,更關鍵的是小小的遊戲讓孩子無需過多的語言變理解了附點節奏時值的變化。課後有老師共同探討該遊戲科學性的問題。筆者認真,遊戲教學首先是尊重國小生的本性,也僅適合對一些較簡易的知識以遊戲形式具化,如果能相對將一些高深知識也通過一些遊戲活動變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這也該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教育形式。

五、站在教學無完美的角度談待改進的兩個細節

1)背唱為什麼就那麼難。從一堂40分鐘課的目標來談,最根本的教學成效應該是大多數的學生能背唱歌曲。作為一堂展示課因該給予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個別孩子不能背唱,儘可能全部達到要求。而本課教學對該難點也作了設計,策略之一是用動作輔助帶動歌詞記憶,策略二是重點記憶第二段,音樂第一段由學生領唱。筆者發現,孩子做動唱的時候歌詞是記住了,可是聲音受到了影響。而請學生不做動作專注聲音時,歌詞卻背不出了。所以動作的目的是記憶歌詞,在動作設計時一定要精簡,甚至只是幾個關鍵詞上設計簡易的動作輔助記憶,這樣孩子專注歌唱時不會被動作所牽絆,動作是歌詞的腳手架,歌唱才是根本,多形式的背唱鞏固練習才是關鍵,不能主次顛倒,影響了教學的最根本的。

2)表演為什麼就放不開。課的最後孩子要面向所有老師,以演員的角色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這一次感覺並不理想沒有前面幾次面對黑板表演來的好,很多孩子緊張的唱不出了,通俗的話是表演時放不開,不能大膽自信。要改變這一情況,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什麼孩子一開始沒有唱好是因為老師在台前放音樂,樂曲前奏較短,開始歌唱時老師沒有到位指揮。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用音樂播放定時或是請個小小音響師放音樂即可,老師大可不必忙的上竄下跑的,越關鍵的時候越要不慌不亂,引導好學生的狀態。還有表演的空間也是一個客觀問題。教室空間小,聽課老師就坐在孩子後面,轉過去表演時就是面對着聽課老師,而且是零距離。這樣的距離使孩子產生緊張,不敢唱,忘記唱也是正常。所以如何組織表演時的位置需要老師做調整,使表演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中。

一堂課好課凝聚着很多好的教學理念,也體現着執教老師對教材和課程的獨到解讀。同樣,一堂課有亮點的同時也有着一些細節的不足。回顧、總結、思考,使教學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突破。希望一堂好課不僅能給學生帶來發展,也帶給執教老師和聽課老師對教育的再一次深度思考。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4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其目的在於試圖將重要的排列、組合教學思想以上及其方法。為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森林王國智慧爺爺”、“密碼門”、“見面握手”、“乒乓球比賽”、“服裝搭配”、“ 選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動,活動中把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感知何謂排列,何謂組合。我覺得在本節課中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比較好: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整節課始終用創設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積極性。首先由“密碼門”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其次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兩個問題:“見面握手”和“服裝搭配”。

二、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新課程》強調,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以“森林王國智慧爺爺”貫穿全過程,為學生創設了3個實踐操作的機會:找密碼、見面握手、服裝搭配。通過創設“找密碼”中有趣的數字排列,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又如通過創設“握手活動、乒乓球比賽、衣服的穿法”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似的情境,喚起了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特別提倡的學習方式。本節課設計時,注意選則合作的時機與形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在教學關鍵點時,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我選擇了讓學生同桌合作;在解決重難點時,我選擇了學生6人小組的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確的問題和要求,讓學生知道合作學習解決什麼問題。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儘量保證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並深入小組中恰當地給予指導。合作探究後,能夠及時、正確的評價,適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領悟新知。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教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悟協調合作,既讓學生感悟了新知,又體驗到了成功,獲取了數學知識,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本堂課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學生參與的面比較廣,這種童話式的數學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發現了只有按照規律有順序地排一排,才能實現既不遺漏又不重複。

這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另外我在執教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幾點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預設讓學生從比較中得知按規律排的好處,但是學生出示了兩種方法後,師馬上肯定方法的好處,但沒能讓學生從比較中得出結論,加深印象。這種預設與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資源。

(2)數學實踐活動中,雖然學生意識到了要按規律有順序地來排,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樣的規律來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學生懂得按照怎樣的規律來排,促進課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3)解決握手問題時,雖然注重了先讓學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數,但沒有讓學生説出自己是怎樣猜測的,就讓學生實際握手驗證,感覺缺少一個環節。這是我再上這節課時應該注意的。

文章越改越精彩,一節好課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在課堂中發現不足並不斷改進,才能成為一堂真正的好課。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5

《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現身為課改教師,深知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想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裏去逛一逛,她説‘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後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後,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面我還是以《自選商場》為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後,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瞭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設了情境:老師成了“快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並告訴同學,今天卻不快樂了,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所以現在想聘請三位優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接着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並説出理由。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隻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裏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説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篇教學反思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後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隻白鶴》為例,由於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然後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製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説: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教學《狐狸和烏鴉》時,學生問:“課題為什麼以狐狸和烏鴉為題?”在初讀課文後學生又問:“課文寫的是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與愛聽好話有什麼聯繫?”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課題後,學生問:“課題中的“我”是誰?‘我’想去看什麼?”等等。他們正用問“?”來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四年級《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後,我班駱吉祥同學提出:“老師,課題中的‘借’用的不恰當,我認為應該用‘騙’。因為借按一般理解該是在徵得別人的同意的情況下,拿別人東西再歸還。可課文中諸葛亮借的箭並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説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來個辯論賽,分正方反方,正方説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説出“騙箭”的理由。學生共分兩組進行辯論賽,雙方討論激烈,不僅鍛鍊了口語能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積極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裏閃耀。

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6

《長度單位》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一個概念性的認知內容。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探索性操作,在這次《長度單位》教學活動課中給我以深深的啟迪。長度單位我基本上用了三個課時,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測量來感知米與釐米的區別與聯繫,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實際長度!

教師的精心準備、學生的全員參與,確實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興趣的激發、經驗的積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在第一課時的時候,必須得完成一個教學難點,就是“總長度與標準量的關係”,這個似乎和高年級的“商不變性質”有點相像。呵呵!

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全程參與學習過程,利用操作、比較等手段獲得感性認識,切實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易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學生正是通過擺弄客體而獲得客體的知識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驗證的東西,比老師講解給他們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觀察、操作、討論┉┉是數學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他們可以親自進行最廣泛意義的實驗、試驗及觀察,能夠提出問題,並從實踐操作中自己尋找到答案。

“釐米”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釐米”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認識。

為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釐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猜一猜。讓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猜一猜:1釐米有多長?再請猜得準的學生説一説:你是怎麼猜準的?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許多知識是自己從生活實踐中獲得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

2、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釐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釐米”,並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釐米。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釐米的長度。

3、估一估,量一量。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行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其包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重點是進位加和退位減。下面就談談自己上本單元后的一些課後感吧!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雖然注意了知識間的相互遷移,重視了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構建新的知識內容,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希望使學生易於接受、理解。而且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擺小棒的方法,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抽象算理。但錯誤的情況依然存在。存在錯誤情況有:(1)橫式上的得數漏寫。(2)筆算中進位“1”沒有寫,做時沒能在十位上加“進1”。

又如《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難點,對於退位減法,在課堂中我也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自己發現退位算理。其實,在課堂中學生的算法多樣化,如有學生從問“十位算起”可以嗎?通過比較優化,最後選用最基本的算法(從個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過一定的練習加以鞏固。但學生的錯誤還是有。如:(1)倒減。(2)無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對這樣的錯誤時,我想重要的是將這一錯誤資源整頓。通過學生板演,我和學生一起抓典型的錯例,和學生一起分析錯誤的所在,是粗心的錯誤,還是方法的錯誤,或還是其他的錯誤。讓學生也在作業中反思自己的錯誤,以便在今後的作業做更能避免這樣的錯誤。因為計算題的內容畢竟有別於其他內容的學習,他更要學生養成細心做題的習慣。所以,糾正錯誤,在揪錯的道路上讓學生更好地養成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上本單元我們三位老師感受最大的是學生作業的正確定率不高。一次作業下來,做全對的學生不多,究其原因,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不高。還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這也是正常的吧,因為學生剛學會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馬上讓學生口算,速度和正確率可想而知是沒有的。結合本學期要進行口算能力的測試,還是要加強口算的練習,但是如何加強,還是值得我們探討吧!

三《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對於“角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的知識,新課標中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角,直觀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設計時,我沒有過多的加深知識難度,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關角的初步知識。

1、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角的表象。

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很多的角,但對於數學意義上的角,還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⑴找一找,先從主題圖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圍的角;

⑵折一折,讓學生參與體驗創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體驗角的特徵;

⑷説一説,將角的知識還原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⑸做一做,進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

⑹畫一畫,對角的認識的提升,能力的培養。

在找——折——摸——説——做——畫幾個步驟中,學生調動了生活經驗,充分的運用感知覺,饒有趣味的自我建構了角的概念。

2、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我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現、去創新。如:在讓學生自己製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情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這裏學生做的時候有的並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知道發現並創造出來。我在這時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説出他説的角是指哪個,問就這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並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積極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通過這些數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四 人教版表內乘法(一)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五《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説一説,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説一説,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説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在課堂上曾出現這麼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後,彙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説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説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鋭的發現他説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於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説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

六《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

@@@ 學生在學習7--9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瞭解,但7--9的乘法口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我於是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教學插圖及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口決的編制學習過程中。

2、小組合作,主動探究,編制口訣

學生已經學過了1到6的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一些特點,如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後面,還有積的一些變化規律。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己編口訣。然後指名反饋。在檢驗學生的口訣時滲透兩個乘法算式、用加法計算等一些基本知識。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口訣,找一找口訣的規律。

3、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這單元教學,我認為還有一個閃光的地方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經歷合作的愉快,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合作意識也增強了。當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認為我的評價語言過於蒼白,針對性不強,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評價語言的運用,讓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帶來收穫。

4 、多種形式練習

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送繞口令“數棗”、利用規律記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看一看,擺一擺》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鞏固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應用。本課是由“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和“用小棒拼擺圖形”兩部分內容組成,在第一節小組教研的基礎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學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內容生動有趣,激發學趣,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中通過從不同位置觀察實物玩具,將“看”和“擺”兩個不同的數學活動內容結合起來,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説一説等活動,全面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數學意識和思想,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徵。

2.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

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然後放手讓學生主動操作、自主探究,使學生去嘗試和探索,並儘量讓他們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過程,比較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課件都是和生活聯繫緊密的,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道理。

統計 教學反思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二年級這節統計課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個格字代表2個單位。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原意是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喜歡的可愛的小動物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信息來自生活,並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本節課自我感覺最好的就是真正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但更多的是遺憾,具體地説有以下這些不足之處:

1、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知識的程序就越高,課中我以最喜歡的動物導入新課,但思考得十分不足,課件做得吸引力不夠,所以從一開始學生的積極性就沒調動起來。使得很多平時發言積極的學生在之後的課中都保持沉默。

2、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前面數據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數據的描述還不夠,低年級是十分重視口語表達、觀察能力的培養。在設計時特別強調描述和分析,分析有學生自己分析以及教師對作品的分析,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並未實施到位。主要原因是對教案不熟、心理素質以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總之就是不夠勤勞。

3.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學中,要儘可能為學生創設寬鬆的探索環境。如在教學中,學生會問那麼三格該怎麼表示呢,這一問題我首先已作好思考,也就是要塗半格,會出現兩種情況:豎着塗半格;橫着塗半格。但思考的還不夠充分,就是到底哪種是合理的。自認為兩種都可以。後來課後通過其他老師的幫助才認識到應是橫着塗半格才是合理的。

4.一節課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課中老師應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又要使學生的學習有效。原因有二:語言不夠精練;可能還不夠細心。使得時間的有效性沒把握住,課還沒完就匆匆結束了課。

以後的措施: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多閲讀有關教學的書,提高教學能力;多練練語言方面的技能,時時注意。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其目的在於試圖將重要的排列、組合教學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並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的、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一、創造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

首先,由“參加森林運動會”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其次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兩個問題:站跑道和握手祝賀。

二、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以森林運動會貫穿全過程,為學生創設了4個實踐操作的機會:找號碼布、握手祝賀、選道路、購買汽水。

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

本堂課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學生參與的面比較廣,這種童話式的數學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發現了只有按照規律有順序地排一排,才能不會落也不會多。另外我在執教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幾點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預設讓學生從比較中得知按規律排的好處,但是學生直接出示了兩種好方法,學生了解方法的好處,但沒能讓學生從比較中得出結論,加深印象。這種預設與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資源。

(2)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知識目標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能掌握,雖然學生意識到了要按規律有順序地來排,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樣的規律來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學生懂得按照怎樣的規律來排,促進課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7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着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閲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台上,美美地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作為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重在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尤其是低段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喜歡閲讀,能感受到閲讀的樂趣,還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由此課前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是愉快教學法。首先創設輕鬆的情境,引學生入境,愉快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品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使感情得到昇華。總體回顧有以下幾點令自己感到比較欣慰。

一、揭示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為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學生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 “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為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為“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裏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然後引導學生表演、問答,使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峯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峯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開想象,描寫“奇石”

為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當然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也留給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讓學生看圖想象,給奇石起名字,會使本節課的教學再掀一個高潮。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8

一、《長度單位》的教學反思

《長度單位》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後有一些體會:

1、對大人來説“釐米”和“米”非常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説,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體多出示一些長度是1釐米和1米的物體,進行多次感知。並且讓他們多動手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課桌的長、寬、高,門窗的高度等,對學生日後填單位很有好處。

2、在教學1釐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3、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也應該教會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其包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重點是進位加和退位減。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我注重知識間的相互遷移,重視了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構建新的知識內容,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希望使學生易於接受、理解。而且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擺小棒的方法,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抽象算理.

三、《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説一説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四、《表內乘法(一)》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五、《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穫: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台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後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藉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麼?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麼?……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後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

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六、《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8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7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但8的乘法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在這節課上,嘗試讓學生自主參與編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多種形式練習,促進對口訣的理解與掌握。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師生、生生之間對口令,給單調的乘法口訣溶入了濃厚的生活氣息,給枯燥的數學內容賦予鮮活的生命,讓數學課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而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練習,也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統計》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了用“正”字統計方法後,我組織了一次教學實踐活動,調查聽課教師喜歡什麼顏色的氣球。在調查活動中,雖然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但在調查過程中,語言含糊不清,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還不會使用禮貌用語,態度不大方,使的課堂氣氛很尷尬。於是,我隨即組織了“最佳調查員”評選活動,在評選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學生懂得了怎樣成功的與人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務。課後,我又組織學生調查老師的生日。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逐漸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親自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鍛鍊了同學們與人交往的能力。

八、《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本單元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簡單的排列組合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奧數輔導都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地排列。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重點偏重於讓學生説一説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並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儘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

在教學中,我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靈活處理教材,不拘泥於教材,積極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整節課以在數學廣角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為線索,設計了“密碼鎖”、“密碼門”、“握手遊戲”、“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賽”等一系列活動。以幫東東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9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其目的在於試圖將重要的排列、組合教學思想以上及其方法。為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森林王國智慧爺爺”、“密碼門”、“見面握手”、“乒乓球比賽”、“服裝搭配”、“ 選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動,活動中把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感知何謂排列,何謂組合。我覺得在本節課中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比較好: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整節課始終用創設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積極性。首先由“密碼門”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其次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兩個問題:“見面握手”和“服裝搭配”。

二、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新課程》強調,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以“森林王國智慧爺爺”貫穿全過程,為學生創設了3個實踐操作的機會:找密碼、見面握手、服裝搭配。通過創設“找密碼”中有趣的數字排列,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又如通過創設“握手活動、乒乓球比賽、衣服的穿法”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似的情境,喚起了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特別提倡的學習方式。本節課設計時,注意選則合作的時機與形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在教學關鍵點時,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我選擇了讓學生同桌合作;在解決重難點時,我選擇了學生6人小組的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確的問題和要求,讓學生知道合作學習解決什麼問題。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儘量保證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並深入小組中恰當地給予指導。合作探究後,能夠及時、正確的評價,適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領悟新知。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教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悟協調合作,既讓學生感悟了新知,又體驗到了成功,獲取了數學知識,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本堂課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學生參與的面比較廣,這種童話式的數學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發現了只有按照規律有順序地排一排,才能實現既不遺漏又不重複。

這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另外我在執教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幾點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預設讓學生從比較中得知按規律排的好處,但是學生出示了兩種方法後,師馬上肯定方法的好處,但沒能讓學生從比較中得出結論,加深印象。這種預設與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資源。

(2)數學實踐活動中,雖然學生意識到了要按規律有順序地來排,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樣的規律來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學生懂得按照怎樣的規律來排,促進課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3)解決握手問題時,雖然注重了先讓學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數,但沒有讓學生説出自己是怎樣猜測的,就讓學生實際握手驗證,感覺缺少一個環節。這是我再上這節課時應該注意的。

文章越改越精彩,一節好課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在課堂中發現不足並不斷改進,才能成為一堂真正的好課。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0

這學期我講的公開課是二年級的音樂中的第十課,《過新年》,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新年的熱烈氣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教學手段是先由一副對聯引出主題,然後在學習歌曲,最後一步一邊剪窗花一邊欣賞《窗花舞》體驗過年的喜悦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經驗:

一、講課是一門藝術,尤其音樂屬於藝術課,抑揚頓挫的語調,熱情洋溢的激情都、優美的體態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薰陶。這方面我做的還有些欠缺。

二、公開課可以展現平時教學的基本功底,平時由於學生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訓練的比較少,在公開課上我才發現,同學們這方面比較差;而平時節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學生在這個環節上就表現的比較好。所以説功夫要下在平時,而不能只在公開課上下功夫。

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説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為了更好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須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這不僅要求我們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使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而且還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術教師值得去去研究與探索的。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與實踐,我做個了小結了,總結了教學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徵如下:

三、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會激發學生更大的熱情。一朵小紅花就是對學生努力學習的認可。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説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總之,這堂公開課後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績,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這除舊迎新之際,我希望明年我的教學水平會更上一層樓。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1

尊敬的老師:

接到孩子本學期遲到三次的通知,讓我很吃驚。“遲到三次,共遲到6分鐘”簡單的一句話,説明了很多問題。首先,説明班級的管理很嚴格,遲到已經是很嚴重的過錯。第二,説明了班級管理嚴謹細緻,三次六分鐘的記錄足以説明問題。第三,遲到通知這種方式將會讓老師——學生——家長三者之間得到充分的溝通,對錯誤和過錯有一致的認識。

説到這裏,作為學生家長既臉紅又高興。臉紅的是,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裏,在我們的工作單位,管理方面也達不到如此嚴格,如此細緻。高興的是,我們的孩子處在一個管理嚴格有效的團隊裏。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試想,一個五十人的團隊,一個人耽誤6分鐘,每個人都拖拖拉拉,五十人將浪費300分鐘,這樣的團隊將是怎樣的一個團隊?

鑑於此,作為家長我們要積極支持班級管理,不講任何理由,不找任何藉口。在未來的日子裏和老師們一起杜絕遲到,杜絕一切不利於我們共同目標的壞毛病,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好、嚴謹、自律、具有團隊精神的未來人才。

檢討人:

日期: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2

從開始接到二年級體育教學起,我一直都在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開學以來,這幾個班的學生上課時都是亂哄哄的,隊形排不好,紀律更不好,課堂常規一概不知,加之室外教學這一特定因素的影響,使我對低年級的體育教學我感到很頭疼到了極點。時間轉眼即逝,不知不覺一個月就結束了,加上近期在繼教網上的學習,通過觀看專家視頻講座、與學員討論、與輔導教師的交流,使我覺得體育教學真的不簡單,所要面對的事情太多,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體育教學工作中的點體會:

一、重抓養成教育,規範課堂行為

1、整頓路隊,做到快、靜、齊。由於低年級兒童識記能力較差,往往記不住自己在隊形中的位置,出教室亂七八糟。我讓他們先在教室裏坐好,哪組表現好哪組先走;從教室裏出來時還在説話和推擠的,回教室重新來;按座位進行排隊,坐在誰後面就排在誰後面,和誰坐的就和誰站。這樣反覆訓練,終於讓我喘了一口氣。

2、先教規距,再學知識。“無規距不成方圓”,沒有良好的紀律作保障,教學便是無本之木。針對學生無拘無束的特點,我利用了表揚和批語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教學,比如有事有病先請假,發言先舉手,限時站好隊,排隊看手型,提示聽哨音,比比哪組最安靜,比比哪組站得直,比比哪組分數高,哪位組長最得力等等,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又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意識,這樣反覆進行,課堂紀律逐步好轉,為體育知識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努力實現了有效課堂。

二、利用遊戲比賽、培養健康心態

小孩子總以為體育課就是自由自在地玩,而遊戲更能讓他們不知不覺地參與活動。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我就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遊傾向的學生認識遊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

三、利用小組活動,培養合羣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格與際關係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聯繫。國小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羣。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羣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羣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羣體。

國小二年級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3

1、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2、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地説”“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3、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着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vwje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