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通用27篇)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通用27篇)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講解了兩個重要概念一個是磁場,另一個是磁感線.本節的特點是比較抽象,磁場是客觀存在的卻看不到,磁感線本身是不存在的,為了分析看不到的磁場用磁感線這一概念描述,而畫出的. 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是建立磁感線的概念.強調磁感線是人們為形象表示磁場而假定的一組曲線,其實並不存在。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通用27篇)

本節的磁場、磁感線教學相對比較抽象,磁場雖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引導學生展開空間想象就顯得很重要,所以必須做好演示實驗,同時利用投影,巧設提問,使學生的觀察方向化.通過改變小磁針位置觀察其指向的變化,通過鐵屑磁化後在磁場的分佈感受磁場的存在和磁場的分佈.讓學生通過現象去認識磁場.通過演示實驗應當學到探找科學規律的途徑.通過小磁針的不同轉向,説明磁場的存在;通過鐵屑磁化後在磁場的分佈形象看到磁體空間磁場的分佈.人們為了形象描述磁場想到用一組曲線——磁感線.利用多媒體將現象重複,組合;學生類比理解很快明確各種情況下磁體周圍磁場的分佈,並用磁感應線來描述。

明確強調磁場的客觀存在和磁感線並不存在只是人們為了形象描述磁場想到一組假想的曲線,讓學生會觀察並學會分析和歸納。這比記住什麼是磁場、什麼是磁感線更重要。磁場看不見,摸不着,很抽象,因此,選用實驗的方法,儘可能使內容形象化。講授的關鍵是:第一、緊扣磁場的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第二、做好演示實驗,有層次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抽象思維能力;第三、類比空氣流動成風、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説明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也是可以認識的,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是高二物理《磁場》這個單元的重要內容。本人通過探究式教學,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具體講,這節課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感到比較滿意。

一、教學程序的設計比較合理

本課的教學程序分為11個教學環節

1、提出問題: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什麼運動?

2、實驗演示:沒磁場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垂直射入磁場時做圓周運動。

3、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景,提問學生,老師點撥引導,用上節課有關洛倫磁力的知識和高一有關向心力的知識,理論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勻速圓周運動。

4、課件模擬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特別注意向心力(洛倫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讓學生推導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

6、實驗演示:改變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應強度B,觀察半徑的變化

7、課件模擬:改變m、v、q、B,觀察半徑的變化

8、課件模擬:兩個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樣的磁場中運動,觀察週期是否相同。

9、通過例題一(題目略),鞏固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讓學生先演算,老師把學生做的情況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反饋,然後點評。

10、講評課本的例題,讓學生先思考,提問學生回答解題思路,老師再講評,並指出這就是質譜儀的原理。老師進一步詳細講解質譜儀的構造、原理及應用。

11、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恰當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其主體是課程,並不是所有學科、所有章節都適合用信息技術來整合,要選擇最有利於開展整合的章節內容來發揮整合的優勢,而本節課充分利用物理課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整合,充分體現了學科本位的特徵,又能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在整節課中,通過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理論分析→例題鞏固,讓學生自己分析探究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推導粒子運動的軌道半徑和週期公式,再通過分層次的問題設計,理解質譜儀可以測定帶電粒子的質量和在現實中的運用。這一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着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

四、學生主體地位得到發揮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猜想,然後又創設一系列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的思維,理論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會做勻速圓周運動,接着讓學生推導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講解例題時讓學生充分思考,提問學生解題思路,讓學生演算,並把演算結果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反饋。無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課後認真反思,也有不太如意的地方。

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面部分的內容花的時間過多,後面講質譜儀時顯得太匆忙,有前緊後鬆的感覺。

二、課堂小結不僅侷限於知識點的小結,還要包含學法的小結,本人忽視了這一點。應該把這節課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作一小節,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思維。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是高二物理《磁場》這個單元的重要內容。本人通過探究式教學,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具體講,這節課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感到比較滿意。

一、教學程序的設計比較合理

本課的教學程序分為 11個教學環節

1、提出問題: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什麼運動?

2、實驗演示:沒磁場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垂直射入磁場時做圓周運動。

3、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景,提問學生,老師點撥引導,用上節課有關洛倫磁力的知識和高一有關向心力的知識,理論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勻速圓周運動。

4、課件模擬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特別注意向心力(洛倫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讓學生推導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

6、實驗演示:改變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應強度B,觀察半徑的變化

7、課件模擬:改變m、v、q、B,觀察半徑的變化

8、課件模擬:兩個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樣的磁場中運動,觀察週期是否相同。

9、通過例題一(題目略),鞏固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讓學生先演算,老師把學生做的情況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反饋,然後點評。

10、講評課本的例題,讓學生先思考,提問學生回答解題思路,老師再講評,並指出這就是質譜儀的原理。老師進一步詳細講解質譜儀的構造、原理及應用。

11、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恰當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其主體是課程,並不是所有學科、所有章節都適合用信息技術來整合,要選擇最有利於開展整合的章節內容來發揮整合的優勢,而本節課充分利用物理課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整合,充分體現了學科本位的特徵,又能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在整節課中,通過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理論分析→例題鞏固,讓學生自己分析探究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推導粒子運動的軌道半徑和週期公式,再通過分層次的問題設計,理解質譜儀可以測定帶電粒子的質量和在現實中的運用。這一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充分體現了教師着意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科學探究,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

四、學生主體地位得到發揮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猜想,然後又創設一系列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的思維,理論分析得出垂直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4

在往年的教學中,在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這個實驗時,我們經常使用一個線圈的一端代替直導棒,學生理解困難,沒有直觀的感受。

我的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對這個實驗進行這樣的改進。在圓珠筆芯中通入一根銅絲,製成導體,這樣減輕了導體本身的自重,將滑動變阻器的兩個橫杆作為滑軌,用三節乾電池做電源,當合上開關時,觀察這根特殊的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5

物理教學,永遠都是一個難題,設計一堂好課至關重要。,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就必須為學生鋪墊好適當的“台階”,讓學生沿着台階往上走,從而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高中物理教學設計,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幾個重要理念

(1)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中使學生產生認知需要的關鍵是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經過努力獲取新知的學習情境。新奇的問題情境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及其學習風格;要做學習內容分析,旨在規定學習內容的範圍、深度和揭示學習內容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繫,以保證達到教學最優化的內容效度;要運用各種可能的課程資源,為教學問題創設合適的情境,從而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達成課程目標打下基礎。 (2)開展探究活動。 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習者的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導學生明確重點問題。重點問題應根據課程標準,結合課程內容來確定,一節課可以有一個或多個重點問題。第二步,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展開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是教學設計的中心活動。在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一些子問題,分解難點,引導學生由解決子問題逐步過渡到重點問題,最終達到解決重點問題的目的。第三步,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重點問題。這過程不但可以鞏固新知識、擴展新知識、完善知識體系的建構,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獲得成功體驗。 評價與交流探究結果是進一步認識事物規律的必要過程。評價是為了促進發展。學生通過評價與交流,可以發現新的問題,吸取經驗教訓,改進探究,培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點是獲得成功的體驗。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當人的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很難產生出強烈的認知需要。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影響着學生的積極性。這其中,關鍵是引導學生樹立信心。當學生在學習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給予熱情的鼓勵。一句真誠的鼓勵話語,可能帶出一批好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可能使這位學生終身銘記。

二、新課程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確定教學目標和分析教學問題,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我認為,新課程教學設計至少應包含下列步驟: (1)確定教學“三維”目標 (2)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重點問題 (3)分析學生狀況、創設問題情境 (4)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探究的教學策略 (5)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的教學策略 (6)對教學設計的反思與評價

三、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設計案例

課題: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節《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確定教學“三維”目標。 a、知識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時,結果是速度隨時間增加或減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別。 3、知道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運動。 b、能力目標: 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c、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善於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重點問題。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樑,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的難點。

(3)分析學生狀況、創設問題情境。 在引入加速度的説法時,基於學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強,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這個物理量來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程度。 [多媒體動畫]例舉物體的運動: ①火車進站,②公共汽車啟動,③騎自行車加速運動 請學生觀察、分析得出:物體有速度、速度在變化。 [提問]:哪個物體的速度改變要快一些呢? [學生活動設計(分組討論)] 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同樣從零加速到5m/s,運動時間有一定的差異,讓學生體會速度的變化有快慢問題。

(4)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探究的教學策略。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大多數教師只是提供一堆現有數據給學生,由此歸納得出結論。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學性和可靠性,學生會誤以為教師在“造假”。為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質疑,為了讓學生接觸科學的真實,應讓學生實際測量,現場採集數據。必須要設計一個實驗,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地測出一組速度值,然後學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較這兩個小球的速度變化的快慢情況。 如何測出物體運動的速度呢?由於實驗室沒有現成的測速度的儀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節才正式使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因此這裏不宜使用打點計時器。所以,提供給學生的儀器是氣墊導軌和光電計時器,比較兩個小球的速度變化的快慢。教師向學生説明用擋光片的寬度除以時間即為物體在擋光處的瞬時速度,記下相鄰兩個光電門所記錄的時間,可以算出時間段,這樣既測出了某個位置的速度,又測出了兩個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比較速度變化的快慢了。 [學生活動設計(實驗操作)] ①在老師已介紹實驗裝置和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操作並記錄數據。實驗中,一隻小球在軌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大,另一隻小球在軌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較快。 ②分析實驗數據,定量比較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量。對於比較速度變化的快慢該以什麼為依據,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組長髮表意見。教師引導,歸納得出加速度概念。

(5)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的教學策略。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後,通過有趣的實例體會加速度的實際應用。通過具體數據表格説明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由於速度和加速度的重要性及其關聯性,應引導學生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加速度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對它們有更深入的理解。 可以用課堂討論的方式向同學們強調兩個問題:第一,速度、速度變化的大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速度變化大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還要看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第二,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沒有任何直接關係,高速公路上高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它的加速度為零。 暫時迴避幾個問題: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斷方向的問題應暫時迴避,注意循序漸進,不要求過高的理解,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變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變化的快慢”。

(6)對教學設計的反思與評價。

到這裏,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已基本形成,即:學生主觀感受──猜想與假設──實驗測量──分析數據──得出加速度的概念──對加速度的理解。這一條探究之路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重點: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體驗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應當是學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徑。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6

1、關愛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身體及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主動、活撥、健康地發展。為了能培養出國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確保教學質量,熱愛學生是前提。

每一個學生都有着各自的特點。如智力有高低、身體有強弱、愛好有各異、特長有不同,作為每一個具有個性的人,他有自己的優缺點。而對於一個教師則沒有理由偏愛或討厭哪一個學生,教師必須有這樣的職業道德:熱愛每一個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

以前,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夠,今後一定要加強。教學效果要想好,必須讓大家喜歡上這門課,讓不學的學生先能學,再解決如何學會與會學的問題。

2、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氛圍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因素。個體一旦對學習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

3、高質量掌握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高質量掌握基礎知識就是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清楚其研究的對象,適應範圍和條件等,從此入手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憑感覺和經驗。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結構化。堅實的基礎知識,清晰的知識網絡,有利於聯想記憶,有利於準確快速提取知識信息,有利於理解能力提高,為大學聯考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7

物理學是八年級學生初步接觸的一門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對於剛剛接觸物理學的國中生來説,首先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國中物理的台階,其次是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回顧半學期的教學,我做以下反思:

第一、 抓住學科自身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尤其國中,可操作實驗很多,所以不管實驗的難易,我都精心準備,哪怕是最簡單的小實驗,我也結合學生實際條件,讓學生參與動手實驗,課下親自動手搞小製作,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製作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帶給他們的樂趣。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聯繫緊密的科學,有些問題實際動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説教更有用。

比如聲現象一章中,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的模擬擊鼓息燭實驗。我讓學生動手組裝,自己實驗,學生興趣很高,一切得到了一一認證,從而鞏固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的教學。

物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在進行完光學的教學後,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製作潛望鏡。時間不長,真的有一個班的學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給了我,讓我提出意見和建議。我仔細的看了,一個很簡單的盒子,兩塊互相平行且與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鏡。在下方看能夠看到高處的物體,還真的不錯啊。

第二、 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

許多同學認為學物理難,內容多、雜、亂。也有同學説物理“一學就會,一聽就懂,一多就亂,一長就忘”,在考試中很難得高分。這説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對物理學科的特點理解不夠,學習方法不當;如果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那麼學習物理也就會變得輕鬆自如。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僅向學生一教知識,同時也教學習方法,教學生如何做到“會學”。我是通過預習筆記、預習檢測、課後作業,檢查和驗證學生是否“會學”。 “會學”有三個要素:一是指導學生認識學習規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二是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等科學文化知識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三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例如,我在開學初的第一節課,不是馬上進入新課本、新章節的學習,而是對物理教學進行承前啟後的鏈接,把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下面要講解的內容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帶着興趣和求知的慾望聽講。教師努力完成課時任務,把必要的知識教給學生,不見得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成果。只有結合教學經驗,在授課的同時,有意識、有目的的訓練學習技能技巧,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做為課堂的重點,才能使學生解決“會學”的問題,不斷在“深鑽、多思、善問”等方面多下功夫,真正懂得和掌握如何預習、如何複習、如何記憶等一般性學習方法和規律,做到:“課前認真預習,上課注意聽講、勤于思考、課後及時複習”,並通過教師的刻意安排加以鞏固,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學校很重視年輕老師的專業化培訓,組織我們參加陽光師訓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我們的專業化水平。在教育教學中,我從培訓及國培中學到以下幾個方面:

1、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就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2、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主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悦。 3、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水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得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第四、挖掘有效的訓練方法

1、解題要規範,對新生意開始就要特別強調並逐漸養成解題的規範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範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提高了。

2、訓練貫穿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我們的教學思路應該由原來的覆蓋題型、重複不斷的模仿練習轉到以問題為載體,訓練學生思維,滲透物理學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已成為一種潮流,就是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能在參與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體驗,產生感悟,學到方法,從而有效地發展能力。我們應該從中受到啟發,並在教學實踐中注意運用和改進。

3、訓練紮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

4、作業要佈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講評、講評了必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 第五、更高層次的提升教學技能

兩年的物理教學生涯,使我明確了物理教學中技能提高的重要性,尤其是概念表述必須準確,一改文科教學的含糊性。曾經吃過這樣的虧,在講《聲現象》中《真空不能傳聲》時,有道題是這樣問:“放在鐘罩裏的電鈴,隨着抽去裏面空氣的過程中,鈴聲會有什麼變化?”由於我上課時總是強調學生,真空不能傳聲,但是卻忽略了過程中的結果。學生回答時都是聲音越來越小。沒有“直到消失”,以至於99分的學生因為這點疏忽與100分無緣。所以,細節打敗分數。吃一塹,長一智,每學期的教學技能反思是我必修之課。這學期也不例外。下面是我對提升教學技能做的以下反思:

下面是我對提升教學技能做的以下反思:

1、講授正確,語言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一門有着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

2、語言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板書精當、書寫工整。

3、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避免在演示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

總之,作為21世紀的引領者,在新課程改革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體驗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8

本節教學在引入浮力的時間過長,前四個動手實驗過多,在要求同學怎樣才能將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時,出乎意料,有一組同學利用乒乓球,將橡皮泥粘在乒乓球的一側放入水中,這時橡皮泥未沉入水中,而其他組的同學由於第一次沒有成功使橡皮泥沉入水中,再讓其浮在水中的話難度就加深了。在做雞蛋放入水和鹽水中時,我先把雞蛋放入杯中,拿出兩杯水讓學生猜想倒入後會有什麼現象?本想賣個關子,但學生很聰明,立刻就回答出來沉入杯中的是水,浮起來的是鹽水。

在講浮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我分別讓同學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但由於時間較緊,請同學分組探究並展示,但由於條件和時間的限制,本想讓學生複習一下表格的設計,這一步就被我臨時刪除了。最後,做鞏固練習時,課件由於出了一點小問題答案直接就跳出來了,我只好臨時請同學講解一下為什麼?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9

本年度,我從事九(4)班的物理教學工作。物理是一門傳統學科,但對於我來説卻是新興的知識。在前幾年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事的是科學課的教學。對於專業的 物理知識,我掌握得並不紮實和全面。為了順利開展九年級的物理教學工作,我努力專研教材,與宗敏、張雲龍等老師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從20____年起,我校開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輔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們的課堂,知識教學變成了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 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我們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大大增加。教師從課堂 傳輸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我們的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 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反思是教師以自身的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自我決策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 途徑。平時,我們學校很重視教學反思,我們在每節課後都進行認真的反思。我想,注重教育教學的細節和過程,做到事前計劃設計,事後反思總結,並着眼於課堂 教學,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科研的突破和主戰場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時效性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上完課後,我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今天這節課,學生收 獲了沒有,我收穫了沒有,課的哪一個環節處理得較好,哪一個環節還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實用就行。通過這種方式我認真對課堂教學進 行研究,提高45分鐘的效率。

我們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是單兵作戰。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而我校開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輔互動 式”課堂教學模式則提倡教師走進課堂,相互輔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我們集體智慧的發揮,需要我們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 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在這一年裏,我們八年級的幾位教師之間緊密地合作,坦誠互助。徹底沒有以前彼此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我想,我們教師 必須像現在這樣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因為我們物理學科也可能一項課題會涉及到數學、地理、化學等多種學科,需要幾位教師同時參與指 導。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説,我們科學組的親密的互動關係,引發集體行為的變化,並在 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同時,在與不同學科老師的協作、交流中,我們做有心人,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不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 之中,教物理liu__的也要研究化學、生物、數學、地理等知識,以改善單一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做一名綜合型教師。

過去,我們中國小課程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統一教材、教參、統一標準,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教師和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如今,新課程倡導 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我們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我們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 平時工作中,我們幾人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 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為此,我們在每節課備課前,積極開展集體備課,並寫詳細的學 案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這對我們教師來説,也是是一種挑戰。因為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 發能力。同時,我們不僅會“教”書,還要會“編”書。不過這樣,也為我提供了一個發揮創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間。

由於社會和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必然會有一些科技前沿知識,環境教育知識等隨機的闖入課堂,使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斷補充,使 教學內容變的更加開放,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注重文字課程資源的開發,還要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實驗室資源的開發和一切社會教育資源的開發。為了順利開展物 理教學,我首先積極利用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等。同時,我也充分利用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等。我們全家都特別喜歡逛光谷圖書 城。每次去,我都要挑上幾十元的教育教學書籍。平時我也注重閲讀的積累,從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獲得的資源,從去年安裝網線以來,我幾乎每天都到網上去 蒐集的知識、瞭解中外科學專業知識。課堂內不懂得知識也到網上去學習一番、我想,物理課程資源需要我們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我們應當學會主動 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平時,我也注意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裏學習和探 索。

在這一年裏,我注重言傳身教,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班級的物理成績在每一次考試中表現出色,這是最讓我欣慰之處。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再接再厲,創造輝煌。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是在前一章學過的力的一般知識的基礎上,利用這些知識來研究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教材中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例子使學生認識了重力的存在,然後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用在座標上作圖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質量的關係,這種做法思路簡捷。學生容易掌握,同時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圖象法。關於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説明用線將物體懸掛起來後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這個方向叫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並通過想想議議讓學生明白豎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麼。通過實際的例子説明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最後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認為是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物體的重心,滲透了“等效法”。

生活中物體在重力作用下豎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學中應注意通過學生熟悉的例子創設問題情景。以觀察思考開路,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於探究問題的積極性。通過探究解決本書中“力的大小跟質量關係”的重點問題,通過讓學生利用重垂線觀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利用重心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力的方向及作用點的難點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1

擔任八年級的物理教學一年時間了,在這其間雖然是我在教學其實在學生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教學上的問題也不斷的讓我在思考,教與學不僅僅就是教也學物理知識這麼簡單,其中參雜着很多因素。要教好物理當然也少不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帶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感覺物理的奇妙。

1、樹立物理理念剛出校門,從學生的心態轉變過來,來拿起課本走上講台,這就是我教學的開始。本以為教學教學,傳受知識是我最大的職責,第一節課將學生帶進物理世界來,有好些小實驗都挺有趣的,我選擇了幾個簡便操作,選材方便的小實驗給學生演示以便提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了解物理是門其樂無窮的科目,它不僅有去而已神奇。但是我一味想着學生的好奇,在實驗之餘直接進入枯槽的書本知識。而沒給學生樹立物理理念,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門科學嚴謹的科目,學習它要學會思考,學會觀察,而且要有一絲不苟的精神。其中計算需要大家小心謹慎,原理要領會。

2、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中學生畢竟還處於朦朧好學階段,物理知識的奇妙對他們來説是很大的吸引。儘可能用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自學,這樣一來比枯曹的講解更為有效。重視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有的學生確實有明顯的偏科情況,有的學生偏向文科,對他們來説物理的學習就是困難,而且由於這種因素他們會對物理的學習產生一種抵制因素。對此要這樣的學生好好學習物理首先要解開他的心結。讓學生能放開心懷來接受物理,並不是作為一門學習任務,而是作為一種興趣,給學生培養濃厚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學習。同時有一些學生很努力但是物理學習就是不得要領,可以嘗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一味的死記硬背知識便不能靈活運用,題海戰術以及填鴨式的教學已不適用於新課標的改革。

4、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覺得加強自我培訓、提高自我素質也很必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2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繼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之後的又一重要光學規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應用,因此,如何上好這節課,這節課能達到什麼效果對後續的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學用書》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提出了詳細要求。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要想真正完成並不容易。我平時上課自認為教材很熟,備課時常常走馬觀花,粗枝大葉。

課堂上學生實驗的實驗器材的準備和改進也着實讓我費了一番心思。實驗中的激光燈的光束效果不明顯,所以想到了用香火製造煙霧;煙霧需要收集並保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並且就地取材把實驗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儀的空盒子倒置過來即可;由於涉及到角度問題,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貼上自畫的量角器,並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覆斟酌改動多次。

這節課的效果非常好,學生在輕鬆中學到了知識。我在感動的同時也對自己做了一下反思。一 探究實驗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關係時沒有設計相應的表格,只是讓學生大體對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學生只做了一次實驗就輕易地得出了結論;二 反饋練習少且針對性不強,這點在學生的課後作業中很容易就看出來了。三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沒有畫出詳細的光路圖來解釋。沒能讓學生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清晰的概念。四 課堂的各個環節不連貫,備課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五 沒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接受能力,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考慮不周全。六 沒有板書設計,在授課時很容易造成板書凌亂,沒有條理。

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準備,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充分考慮到課堂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好應變。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為中心教學,以課堂上生成的東西為主,提高自己的課堂應對能力,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藝術。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3

實驗是物理課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學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過實驗,不僅僅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們嚴謹的、實事求是的世界觀。物理實驗可以分為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現在就如何進行教師演示和學生實驗教學淺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首先説教師演示實驗。

一、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而説明同一個物理概念或物理規律的演示實驗可以有好幾個,但教師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據教材要求及設備條件精心選擇。

二、在演示實驗中增加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的興趣。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後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實驗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總結,甚至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複,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三、做演示實驗時要注意分析實驗,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四、演示實驗的過程,也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在關鍵時刻提問學生,讓學生邊思考,邊通過演示實驗來分析,以求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目的。通過一系列的邊演示邊啟發,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又能較好地掌握和理解連通器的特點。

下面再談學生演示實驗: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習慣。

國中學生年齡小、自制力不強,又沒有實驗基礎,有的甚至認為實驗只是玩玩而已,學生實驗較難組織效果也不理想。為此我們一開始做學生實驗就強調實驗室規則並制定合理的紀律,要求學生做到:(1)實驗前必須完成預習內容;(2)必須按分好的實驗組坐到相應的實驗桌前,不得亂動器材;(3)實驗時不能大聲喧譁;(4)實驗完後將器材擺放整齊,經檢查無誤後方可離開;(5)不能隨意將器材帶出實驗室,如有損壞及時説明。

二、制訂明確的實驗教學目標

學生實驗教學應制訂科學、具體的教學目標,使實驗教學和考核有章可循,我們在實驗教學中依據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了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實驗素養目標,使實驗教學目標明確、可測性強。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4

醖釀許久的課程改革這學期正式實施,我有幸參加了今年暑期國家舉辦的“國培計劃” 20__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師遠程項目培訓,本期也正好擔任高一物理課教學,現在實施“新課改”的第一個學期已經過去一半多了,回顧這半個多學期的點點滴滴,感悟頗多。

感悟一 高一物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教師難教,學生感覺到也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從教二十多年,在和學生交流時,常聽到學生這樣説:“物理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許多物理教師也認為這種情況在高一新生中相當普遍,這説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瞭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的梯度過大

國中物理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易於學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學則是採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説、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的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複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況且高一新生還未形成較好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解題技能。對數學符號和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圖象結合物理情境的想象與思考能力的培養,解題時畫受力分析圖和運動情境圖的習慣和規範還未養成,物理量的單位、有效數字、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範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諸多問題。

2.高一新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還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一新生面對新的教育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少學生感覺還很不適應,心理波動大,存在着明顯的“過渡期”。會考結束後我曾對學生的成績做過一次調查,絕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或很不滿意,主要原因是對高中階段的學習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不適應階段持續時間越長,對學生學習影響越嚴重。另外高中的課程和教學方法與國中大不相同,高中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且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進度快,知識原理抽象,各部分知識又相關聯,學生如果仍採用國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概念,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每次上物理課,都覺得聽不大明白,不能及時地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就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3.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數學知識,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常用的就有十多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幾個物理量都為矢量,並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範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更是難上加難,如:

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數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感悟二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對於進入新課改的一線教師來説,面臨的最顯性的變化就是“新教材的變化”,首先,它由原來的一綱一本,變為現在的一綱多本;其次,它變板塊體系為模塊體系,以模塊為單位實施教學;第三,教材 “增胖”了許多,開設了許多欄目,例如,思考與討論、説一説、做一做、科學慢步、STS等。增多了許多與生活、生產和現代科技緊密聯繫的信息與材料,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是擺在每個一線教師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的體會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教材的處理上要做到“用”、“研”、“選”、“活”,既用好教材,研究教材,選好教材,靈活處理教材。

感悟三 把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成為課堂教學行為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程要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瞭解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與熱情,認識物理學對科技進步以及文化、社會發展的影響,為終身發展形成科學世界觀和科學價值觀打下基礎”。面對這些要求,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或只滿足於讓學生感覺到新奇或吸引學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於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要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知識的傳授到注重素質的培養,不斷地探索、實驗、總結和完善提高。

感悟四 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學更有利於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有利於能力的提高,要實現三維一體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首先,對基礎知識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緻,否則會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並給以後學生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例如:在講解“靜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不透徹,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就會經常出現摩擦力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其次,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上,要儘量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不能在課堂上一味地增加課堂的容量,要留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我認為這樣做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親近感,從內心樂意雲接受新的知識,使知識變得更易識記,更易掌握。例如: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以往的教學過程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演推導運動規律,接着講解例題,最後總結解題規律結束教學過程。表面上看,整堂課講解了例題,教師會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實則不能,很多學生經歷了幾個星期的學習也不能把位移與時間的關係,速度和時間的關係與位移和速度的關係式記下來,原因是,學生沒有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沒有得到情感的體驗,很難把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東西。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一起發掘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透視學生觀察,實驗、思維等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5

本人認為,從運動快慢到速度變化快慢的認知是學生認知水平的一個飛躍,為了幫助學生踏上這個認知台階,對於五個例子以不同組的數據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自己定義概念。在定義加速度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引導學生自己用△v/△t的比值來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把加速度看成是一個比值的符號,“加速度”只是一個符號的名稱而已,實現了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生硬的概念形象化的目的。學生把加速度看作是一個新認識的朋友,對陌生的概念產生了親切感,他們親身經歷了定義加速度概念的全過程,對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但教後的感覺還有待於提高。

本節課有意識進行控制變量法和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教育,對於控制變量法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對於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不但向學生指明是用比值來定義加速度,且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平均速度的定義及國中學習的壓強、密度、電阻等物理量的定義。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很多物理量是為了研究或描述的方便而定義出來的,使學生消除了對物理量的神祕感和恐懼感進而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加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與速度的區別,對於加速度的方向的教學,是讓學生根據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來討論加速度的矢量性,有待於進一步選擇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6

1.教師敢於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實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現象的能力;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在這些方面的訓練上也應放開手,多啟發。

3.本節課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測量方法很多,可以通過評估找到最優方案進行實驗。如果仍有學生堅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許其按照自己的方案進行,不要讓學生留有遺憾;

4.教學過程中應該適時加上空氣對氣球有浮力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進行簡單分析,尋找它們之間的共性。對知識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7

一、教學效果反思。

1、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會用電功率的公式P=UI及其變形公式U=P/I和I=P/U進行簡單的計算和能綜合運用學過的電學知識解決簡單的關於電功率計算問題。實際教學效果與備課設想的差距不算太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完成了學習目標,知識導學的效果很明顯。大多數學生在知識遷移中公式選擇十分準確。

2、本節課教師在課堂中對教學難點進行講解,對教學重點進行點撥;學生通過閲讀教材,配合適量練習,進行自主學習,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教法與學法渾然一體,可謂一石雙鳥。

二、教學過程反思。

課堂的教學核心是達標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師借鑑郭思樂的“生本教育”和韓立福的“有效教學”理論,設計了較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

通過讀學習目標,學生以感知了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真正對新課內容及學習要求一目瞭然,做到學習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在鞏固舊知識環節中,使學生通過温故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夯實了基礎。這樣將所有學生,拉到先前知識點的同一起跑線上。然後,學生帶着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自主閲讀教材,經教師在課堂中巡視獲悉大多數學生能自主獲取新知解決問題。緊接着大多數學生能運用新知很好地完成新知訓練題,當堂達標率百分之八十以上。在這之後,通過新舊知識的綜合運用,大多數學生也較容易地再次獲取新的知識,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真正地達到知識的昇華;最後學生基本完成了針對性、典型性、梯度性較強的新知識鞏固訓練。由於學生在其他環節中計算能力低,解決問題有障礙,導致課堂尾聲處時間略有不足,於是“新知識鞏固訓練”和“知識點歸納”兩個環節落實得不是太好。教師也只好掛出早已準備的小黑板,要求學生課下將板書設計抄寫在導學案中。

三、 教學啟示反思。

教學中只因出現小小的失誤,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了解不透徹,對學生知識基礎估計得太高。我要很好地吸納諸位評課教師對我關心而呵護的建議,以使自己今後的課堂教學更趨完善。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8

整節課的教學氣氛很好,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親自動手實驗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了理論來源於實踐的科學道理。課堂中,進行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動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得活,記得牢。但也有一些後進生不敢主動參與動手實驗,回答問題也不夠積極,今後一定要想辦法激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探討解決問題的勇氣。同時,今後的教學中也儘可能的多運用多媒體,最大最好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效率效果最大化。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19

每學期結束後都會反思自己,教學上的,工作上的。這幾天要二級轉正了,又要上繳這些資料,整理一下。這學期一起帶高二的四個同事,都是很優秀的,兩個是我以前的物理老師,一個是書記,另外一個是科組裏面解題最厲害,也是我努力的目標,我的師兄,雖然大我五歲,看起來還是跟高中生沒有多大差別。可能是跟這些高手的緣故,這學期備課我是相當的認真,並沒有因為去年上過而隨便應付上課。

下面是我去年寫的教學反思:

緊張忙碌的高二結束了。回首一年來的物理教學工作,可以説有欣慰,更有許多無奈。隨着教育的發展、高中擴招等諸多問題使得我們的生源質量在下降,聽課組老師説高中物理越來越難教了。科組裏的老師給了我很多幫助,讓我能夠儘快的適應這裏的工作,在此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

我所任教的四個班每個班的特點不同。6班因為本人是班主任,很多同學有着不敢不學、不得不學的心理,因此在期末考試能夠從倒數第一前進到名列第六名。從上課的狀態來看,我感覺大部分同學沒有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也就不能真正學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學雖然也想學好物理,也很認真、很努力,然而由於基礎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終不能真正掌握學好物理的方法。7班是四個班中上課的感覺最好的一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物理很感興趣,也肯動腦思考,接受能力比較強;5班上課也很專心,只是課後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學憑藉小聰明課後從不看書看筆記複習,作業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來。

四個班的學生總體來講都存在“懶”的特點,懶得動筆、懶得動腦懶得總結。針對這種情況,我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課堂紀律要求嚴格,決不允許任何人隨意説話干擾他人。這一點雖然簡單但我認為很重要,是老師能上好課、學生能聽好課的前提,總的來説,這一點我做得還不錯,幾個“活躍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師厲害,不敢隨便説話。

2、講課時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應,一旦發現學生有聽不懂的,儘量及時停下來聽聽學生的反應。

3、儘量給學生最具條理性的筆記,便於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回去複習,有針對性的記憶。

4、注重“情景”教學。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學中我不斷強化它們,對於一些典型的複雜情景,我通常將其分解成簡單情景,提前滲透,逐步加深。每節課我説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情景”,每講一道題,我都會提醒學生“見過這樣的情景嗎?”“你能畫出情景圖嗎?”“注意想象和理解這個情景”。

5、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首先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在講授物理規律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而且更要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瞭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如: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力與速度、加速度的關係,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的關係,通過聯繫、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6、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是講解物理習題。講解習題時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並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二一開始就訓練學生作示意圖的能力,如:運動學習題要求學生畫運動過程示意圖,動力學習題要求學生畫物體受力與運動過程示意圖,並且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習慣。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

這一學期來,也遇到很多困難。我反思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落實不到位。本來應該當時落實沒能及時落實。再有就是教學過於死板,平時讓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少,總是滿足於自己一言堂。不給學生機會出錯,而學生從自己的錯誤中得到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再者由於課時有限,沒有足夠的課堂練習時間,高中物理對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要求又比較高,很多時候物理課後沒有作業或者作業很少,但是一些概念、規律及情景需要學生在課下加深理解,然而很多學生所欠缺的正是課下的功夫,導致很多學生反映“一聽就懂,一做就不會”。這一點是我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不斷的向周圍的人學習和請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方能順利的完成高二物理教學任務。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0

《電動機》這節課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磁場對導通電導線的作用,一個是電動機的基本構造。

我在講磁場對通電導線的應用時,先複習奧斯特實驗的結論以及磁場對磁體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兩個道理,其一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其二,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然後讓學生猜想:通電導體放在磁場中,會受力嗎?這樣學生基本可以猜想出結果來,然後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我按照課本上的實驗操作了一次,效果很明顯,可後面的學生看不到。就又用通電線圈進行演示,效果很好。

對於電動機的構造,重點是換向器的原理,先通過讓學生看到通電線圈不能夠連續轉動,然後讓學生分析原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辦法讓線圈連續轉動起來。在學生沒有辦法的前提下,給學生介紹換向器的原理和作用。這裏還有不少學生搞不清楚具體是怎麼換向的,需要他們慢慢琢磨。

另外,我增加了電動機的優越性的思考,讓學生將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實際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激情。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1

這學期我任教八年級(119、120)兩個班的物理,119、120班分別有學生43人和42人。對於剛剛接觸物理學的國中生來説,使他們能夠儘快的適應新課程和對這門新課程感興趣是我當前最主要的工作。經過大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使他們漸漸的喜歡上這門充滿樂趣、新奇、實驗的學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探究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因為這些都是學好物理的基矗以下是我在這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針對八年級的物理教學的幾點反思,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不足,爭取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常儀器簡單、現象鮮明直觀的演示實驗、或能使學生多觀察、多動手的學生實驗,利用設懸念、擺疑點、設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而根據教材舉出一些生動、直觀、新奇的現象,也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如:我們為什麼在有光的時候能看到物而在無光時看不到?為什麼在空曠的廣場喊沒有在室內響亮等等。在此基礎上再不失時機地設法強化、鞏固學生的興趣。

二、發揮猜想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猜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猜想的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思維發散過程,通過猜想力的鍛鍊和培養,激發和保持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濃厚興趣和慾望,從而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去探求物理知識。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啟發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力、觀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積極參與的智力活動過程,鍛鍊和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探討研究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為創造力的孕育、萌發創造了條件。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圖片。

教材中編入的大量漫畫插圖,可寓揭示物理現象、物理規律於有趣的生動活潑的畫面之中。如教材中光的直線傳播形象直觀,學生易懂易記。學生很容易回到現實生活中去體驗,回顧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他們感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這樣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活躍,感覺到身邊的物理現象自己可以用物理知識解釋了,在成功的喜悦中求知慾就會油然而生。

四、發揮多媒體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1、我校多媒體教室有80個座位,要製作各種課件,對學生進行多媒體教學,這樣有利於創建物理情景、渲染氣氛,增強學生求知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合理藉助於多媒體技術,可以輕鬆的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如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這一節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本世紀地球上第一次出現日全食情景來引入新課,學生會被日全食美麗、壯觀、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地球上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其中包含了什麼物理道理?這樣可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再結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導學生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結論,這會給學生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從而加深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認識。

2、可進行實驗模擬,有助於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在物理課堂中,由於實驗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利用現有的器材和條件很難實現。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彌補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動態軟件則可以非常方便地製作出動畫的畫面,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不那麼困難了。

五、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需要的。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六、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施教。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在教學中,考試題目要容易一點,教學內容要適當,過早補充內容企圖一步到位,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關於考試更應基於對雙基知識的考查,切忌難度過高,以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情感。

七、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非純知識性的提問。問題設計要有適當的難度和梯度,既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時更要具有培養物理思維的價值,如一些能引起認知衝突的問題,能引起爭論的問題,或一些能將認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後續問題等等。教師要考慮如何站在稍稍超前於學生智力發展的邊界上,通過提問來引導思維,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即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

問題的設計要有利於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可通過這樣一些問題來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麼想的?、這是為什麼?等等。使學生在學習中對問題保持敏感和質疑的心態,培養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及一種勤于思考的習慣,從而培養創新思維。

總之,教學中只有不斷的進行探索和總結,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使教育教學的成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物理成績有所進步。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2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一、問題提出:

老師們為物理複習課辛勤勞累,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收效?原因在哪裏?經過這個問題的思考,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為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出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裏,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複習課中,以往的教學往往是闡述一種方法後,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學生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學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後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複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途徑: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物理複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例如在複習力的平衡問題時,可以根據解答平衡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為此,我認為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設計:

課前針對複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換言之,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後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四、方案實施: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範作用。

3、一組題目解完後,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4、題目要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隨時調節教學。因為能讓學生當場瞭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及時反饋,教師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學生方面的信息。糾正或強化,隨時解決,不燒夾生飯,這樣教與學的針對性都強,教師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3

教學設計思路:這是八年級物理教材(滬教版)中第一節概念課,對學習物理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同時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習慣、方法的養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大膽地參與教學活動,如何使學生能認識並理解有關運動、靜止、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這節課也將為學生學好力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學習任務

本課程是八年級物理教材(滬教版)中第二章第一節課,在知識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瞭解”,本課程的內容不多,但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説,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何恰到好處的設計好教學方案,讓學生能有較高的興趣來參與教學活動;如何深入淺出的教學,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物理,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問題,解決的好,就能上好這節課。同時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決問題,還要讓學生初步領略到自然現象的美妙與和諧,形成對自然的親近、熱愛、和諧共處的情感。

(1)教學重點:如何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2)教學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學習者分析

學生會有以下特點:

1平時常能接觸到相對地面運動或靜止的物體,對運動與靜止有初步認識。

2缺乏對參照物的認識,基本不懂“參照物”這個概念。

3不瞭解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的世界,能舉例説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與運動的關係。

2瞭解人們以多種方式描述運動的世界(如詞彙、詩歌、畫、音樂)。能説出一些常用的描述運動的詞語和詩句。

3知道如何科學描述物體的運動、靜止;知道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和方法

1通關生活中的例子並配合多媒體課件來證明我們是生活在運動的世界中的,從而引入課題。

2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認識人們從不同角度(文字、詩歌、音樂、繪畫等)對運動的描述。

3舉例説明運動的形式是多樣性的,最簡單的運動就是機械運動。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從簡單到複雜,從而引入機械運動的概念。

4利用機械運動的定義來判斷騎車、小鳥等的運動,從而説明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5舉例説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6舉幾個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説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相關應用。

7讓學生利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設計高速列車活動站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提阿度。

2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器材(電腦,投影儀等)

5、教學過程設計

【運動的世界】

1、介紹宇宙

師: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什麼是宇宙呢?我國古代《淮南子·原道訓》書中説:“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出現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説,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用現代的話説:“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出現字幕: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

師:宇宙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伽莫夫於1946年創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他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發生前,宇宙內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温度極高,密度極大。大爆炸使得物質四散出擊,以很大的速度運動,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温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字幕出現: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發生前,宇宙內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温度極高,密度極大。大爆炸使得物質四散出擊,以很大的速度運動,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温度也相應下降。)

2、宇宙在運動

1多媒體課件出現星系圖像。

師: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萬個星系,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許多星系正遠離我們而去。目前人類測量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太陽也不過是銀河系中幾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

2多媒體課件出現太陽系圖像。

師:同學們請看,這就是太陽系。中間有太陽,周圍有行星圍繞它運動。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師指示)

3多媒體課件出現自轉與公轉的地球圖像

師:同學們再看,這是太陽,這是地球。(教師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同時也在繞太陽公轉。正是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使地球上不斷髮生日出日落、月盈月虧、斗轉星移、冬去春來等自然現象。(可插入相關圖片,亦可不要)

4多媒體課件出現大陸版塊的運動圖像

師: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殼內部的物質也在運動。地殼的運動產生了高山與峽谷,江河的流動形成了溝壑與平原。正是大陸版塊的運動與擠壓,產生了雄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

3、生命在於運動

5多媒體課件出現動物奔跑圖像(錄像)。

師:請同學們看,看到了什麼情景。

生:動物在奔跑。

師:我們再看一段錄像。

6多媒體課件出現一田徑運動(短跑等)的錄像

師:在錄像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生:(田徑運動的名稱、內容)

師:我們從剛才的兩個圖像(錄像)中看到,動物在奔跑,人在運動。也就是説,地球上的生命都在運動。現在請同學們説説看,我們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裏?

生:我們生活在運動的世界裏。

(板書:一、運動的世界)

【運動的描述】

1、運動描述的不同方式

師:人類既然生活在運動的世界裏,當然會對運動產生巨大的興趣,會對運動進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們是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運動的。

(板書:二、運動的描述)

師:看看詩人是怎樣描述運動的。先看畫面(出現小船運動的畫面),在畫面中看到了什麼?

生:小船在運動。

師:詩人是怎樣描述運動的 讓我們來看看李白的一首詩。

1多媒體課件出現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畫面圖片和詩。

師:請一位同學把這首詩朗誦一下。

生:(朗誦)

師:詩句描寫了詩人乘船順流而東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運動感受。詩人是用語言的韻律和意境來讚美運動的。

師:那麼,音樂家又是如何用音樂來表現運動的?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體課件出現古琴曲《流水》的五線譜和音樂。

師:音樂家是怎樣表現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節奏來表現運動的。

師:古今的畫家都想在靜止的畫面上表現出運動來。下面請大家欣賞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麼描述變幻的星空的。

3多媒體課件出現梵高的畫《星夜》

師:這幅油畫通過旋轉扭曲的形態變化、冷暖色彩的強烈對比,展現了一個浩瀚神祕,驚心動魄的運動世界。畫家是用形態和色彩描繪運動的。

師:那麼,科學家用什麼來描述運動?科學家用特定的概念、數學工具以及實驗的方法來描述與研究運動。

2、機械運動和參照物

師:運動的形式是多樣的,例如:機械運動、分子運動(產生熱現象)、電荷運動(產生電和磁現象)、原子核內部的運動(釋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簡單的運動就是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從簡單到複雜。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下機械運動。

(板書:三、機械運動)

師:那麼,什麼是機械運動呢?在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出現字幕: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

(板書:1、定義)

師: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舉出一些機械運動的例子嗎?

生1: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師:為什麼汽車在做機械運動?

生1:因為汽車相對於地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它在做機械運動。

師:很好。那麼,還有誰能再舉出例子?

生2:小鳥在樹林裏飛。

師:你又是如何判斷小鳥在做機械運動的?

生2:小鳥相對樹木位置發生變化,所以小鳥在做機械運動。

生3:老師在講台前走動也是機械運動。

師:為什麼我在做機械運動?

生3:因為老師在走動時相對房屋有位置變化。

師:説的很好。剛才同學們都很好的運用了機械運動的定義,舉出了些做機械運動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個物體做標準,來看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改變。第一個同學的例子,是地面;第二個同學的,是樹木;第三個同學的,是房屋。(副板書:地面、樹木、房屋)那麼,大家想一想,這些不動的房屋、樹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機械運動?為什麼?

生:它們都跟隨着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而整個太陽系,以至銀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機械運動。

師: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什麼結論?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

師: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因此,我們研究機械運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在物理學中,把前面我們所説的“另一個物體”叫做參照系。(板書:2、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既然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那麼我們平時又説這個物體是運動的,那個物體是靜止的,這又是怎樣一回事呢?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

1多媒體課件出現舊課本中《誰在動》的圖像

師:這是一輛小車,車裏有一個乘客(教師指示),這個乘客是我們研究的對象;路邊有一個小孩(教師指示);這個是司機(教師指示);他們都來觀察乘客的運動情況。現在讓汽車運動。當車運動時,司機説他沒動,反而路邊的孩子讚歎他運動得真快。那麼,你認為誰説的對?請大家分組討論下。(學生分組討論)

生:他們説的都對,因為他們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司機以車廂作為參照物,看到乘客相對車廂沒有位置變化,所以他説乘客是靜止的。而路邊的孩子是以地面為標準,看到乘客相對地面有位置的變化,因此孩子認為乘客是運動的。

(副板書:司機——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小孩——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

師: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參照物來講的。參照物不同,所得到結論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板書: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因此,我們描述物體“運動”或“靜止”時,要特別説明是以什麼為參照物。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所以説在沒有特別説明的情況下,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

【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的應用】

師:下面,我們就用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的有關知識來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板書:四、應用)

師:我們先看下問題一,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一,出現字幕:問題一:有一次巴黎報紙上登出了一則廣告,説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長途旅行。許多人把錢寄去了,結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説:“親愛的先生(小姐),請您躺在牀上讓地球帶您開始這次旅行把,您要記住,我們的地球每晝夜要跑4萬公里呢!”許多人有受騙上當的感覺,於是告到法院,説商人犯了欺詐罪。問:如果你是法官,將如何審批?)

師: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判這個商人犯欺詐罪嗎?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下。

(學生分組討論)

生1:我認為商人沒罪。因為你躺在牀上時是與地球一起運動的,而且速度還很大,每晝夜跑4萬公里。當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認為商人有罪。因為我躺在牀上不動,還要寄錢給你;如果你在牀上,會把錢寄給我麼?

生3:我認為商人有罪。因為我們平時認為的旅行,是要離開家的,坐車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風景的。而沒出門,躺在牀上能算是旅行麼?

師:大家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很好。其實,商人有沒有犯罪,關鍵在於判斷躺在牀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麼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應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麼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騙走的,他就犯了欺詐罪。那麼,什麼是旅行?人要離開家,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到某地觀光,這才叫旅行。也就是説,必須以家為參照物,人相對家要有位置變化,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詐罪。這個商人是應用了物理學裏參照物的選取不同來進行詐騙的,可以説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應的物理知識。

師:現在再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而,出現字幕:問題二:在國外的一次汽車越野賽中,當飛快的賽車穿過郊外的村子時,村民十分高興,他們向車手奉送西瓜。他們看準迎面飛駛來的賽車,輕輕地拋出一個西瓜,但是誰也沒想到,西瓜落在車上,砸壞了汽車,使得車手受了重傷。為什麼一個西瓜會產生那麼大的威力?)

師:為什麼輕輕拋出的西瓜會產生那麼大的力量?現在我們競賽一下,看看誰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為衝擊力很大。

生2:因為速度飛快。

師:誰的速度快?

生3:汽車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質量大。

師:很好。現在我們用剛學到的知識來分析一下:輕輕拋出的西瓜,以地面為參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車為參照物,結果又如何呢?

生:一樣大。

師:村民輕輕拋出的西瓜,對地面來説,速度很小。如果汽車是靜止的,那麼西瓜相對汽車的速度還是很小,沒什麼威力的。但是,汽車是以很快的速度飛馳而來的,如果西瓜不動,車飛快的開過來,與車不動,西瓜以與車一樣大的速度飛過來的效果是一樣的。西瓜質量很大,速度又那麼大,自然就產生了極大的威力了。

師:再看問題三。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三,出現字幕:問題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位法國飛行員在轟炸了德國後返航的途中,突然發現臉邊上有一個小東西在遊動。他順手一抓,發現抓到的竟然是一顆射向他的德國子彈。試問,飛行員為什麼能夠抓到飛行的子彈?)

師:為什麼這位飛行員能夠抓到子彈呢?大家分組討論下。

(學生分組討論)

生:因為子彈的速度、方向與飛機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樣的。

師:飛行員能隨手抓到一顆飛行的子彈,説明他們之間是相對靜止的,這時飛行員的速度與子彈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説,以飛機作為參照物,子彈是靜止的,以子彈作為參照物,飛行員也是靜止的,即他們保持相對靜止。所以飛行員能抓到子彈。

師:由問題三中得到的啟示,我們來解決下這個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四,出現字幕:問題四:快速列車速度可達到170公里/小時,若列車到站時要停下來讓旅客上下車,將是很費時的。你能否想個辦法讓列車進站時不停下來,同時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車?)

師:(出現動畫情景,教師介紹情景)這時站台,這是一列快速列車經過站台。現在,應該怎樣解決上訴問題?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師:這個問題要解決的的關鍵是“列車進站時不停下來,同時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車”

(學生分組討論)

生:要讓站台動起來。

師:對。那麼要怎麼動?對速度有什麼要求?

生:速度與列車的要一樣大,方向還要一樣。

師:也就是説,要讓它們報紙相對靜止。

師:沒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讓列車和車站保持相對靜止。那麼就要設計一個活動站台,當列車快要進站時,站台動起來,當站台與列車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時,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車了。

【小結】

對本課所學習的知識點再次進行提點。

【形成性練習】

1、如圖2-2所示,三輛小車以圖甲的位置開始行駛,經過一段時間後,三輛小車位置變成了圖乙的形態,通過對甲乙兩種形態的位置對比,根據我們學過的知識,討論並指出各車相對的運動狀態有幾種?

2、電視、電影中正是利用了運動的相對性原理,拍攝出了孫悟空的“騰雲駕霧”。孫悟空“駕雲飛奔”,是先拍攝出孫悟空在“雲朵”(佈景)上的鏡頭,再拍出天空上的白雲、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鏡頭,然後將兩組畫面放到“特技機”裏疊合。疊合時迅速地移動作為背景的白雲和山河湖泊。我們看電視是以白雲和山河湖泊作參照物,於是就產生了孫悟空騰雲駕霧飛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攝人坐在開動的飛機和火車裏觀看沿途風光的鏡頭?如何拍攝武藝“高強”的人“飛檐走壁”的鏡頭?

6、板書設計

一、運動的世界

二、運動的描述

三、機械運動

1、定義副板書:地面、樹木、房屋

2、參照物副板書:司機——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小孩——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四、應用

7、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本次課程設計,極多的運用到了多媒體課件,課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圖片、動畫、音樂的視聽內容,可以説是全方位的給予學生一刺激,這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活躍課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一種形象的展示,多媒體課件對於教學內容的輔助效果是極其明顯的。如若多媒體課件,那麼在一些運動形式的展示中,將不好操作,經管可以用微縮模型展示,但由於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應該是不如多媒體展示的。

8、教學設計後記

作為一節概念課,如果只是死板的敍述知識內容並加以一些練習,效果可能是不會太好。本課程教學設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出發,通過例子,引導學生從實例中總結出規律,引發對規律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並且在解決一些實際的例子的時候,掌握對知識的運用。課堂上,用多樣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對學生的感官予以較為強烈的刺激,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多次進行分組討論,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培養學生一種進行探索併合作討論的科學研究精神。並且,課堂上給予的問題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例子,以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練聯繫,將理論運用於實際的應用能力。還在課堂上告知學生一種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簡單到複雜。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4

本學期已開學兩月有餘,我們也已完成了選修3--3的內容,正在進行3--5的教學。也進行過三次考試 ,根據對考練的分析,結合與物理組內的交流以及學生們對教學的反映。我們對前一階段的教學進行了以下反思。

一、學情反思

(1)3--3研究的是熱學,3--5研究的是動量也原子物理學。

教材的共性是抽象,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少、體驗的少,缺乏對物理 現象,物理過程的直觀認識,掌握知識的台階有點高,

(2)學習方法缺少靈活變通。選修教材的特點:知識的板塊相對較小,知識點的分佈相對鬆散,有時課本中的一句話就是一個知識點。識記的內容多一點。所以學生在學習是不僅要善於思考,善於追問,還要善於記憶。

(3)對選修內容的重視不夠,存在着輕視的現象。有於選修內容在大學聯考試題中分值少,試題難度相對簡單。有些同學認為看看書就行了,學習浮在表面,缺少正確認真的態度。

(4)資料使用不當。由於高中物理在不同的省內要求的內容,難度不同。而市面上的資料編寫不一定是真對我們省來編的,所以資料中的內容,習題和選用有偏難的特點。學習自學起來吃力,時間花費的多,無形中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法反思

(1)由於傳統的授課方式使用了那麼多年,雖然在學校的倡導和鼓勵下,我們的教法有了一些改變,但是,陳舊的思維觀念或多或少的還在影響着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在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方面,我們做的還不夠。教學中還存在重傳授,不重探索,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偏差。這樣妨礙了學生生成能力的主動性。離想象中的課堂效果還有差距。

(2)教學技術的侷限性限制了教學的靈活性。抽象的教學要是能輔助於靈活的多媒體材料,學生接受起來才會更容易,更直觀,但是網上下載的圖片或課件,不能動起來,物理情境少了靈動性,有時我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由於技術的限制卻不能有效的添加到自己的教學課件中,僅使用別人的課件感覺到生硬,也不太順手。

三、應對措施

(1)加強學習,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與進共進,積極吸收他人的教學思想,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教學技術,力求教學方法靈活。

(2)充分了解學生物理基礎和接受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注重啟發引導,老師對課堂內容的把握很重要,講到什麼程度,怎樣可以最大程度的啟發學生。注重用類比的方法把抽象的內容用生動直觀的事例還説明問題,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

(3)注重設計導學案中的問題,設計問題要力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問題要具有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在例題中培養學性讀題,審題的能力,強化物理過程與數學模型的轉化。

(4)研究考試大綱,注意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課本上的每一節在整個章節中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到度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我們心中有數,也要讓學生心中有數,這樣可以避免浪費時間或留下知識盲點。

以上幾點是我對物理教學的幾點反思,也是我對教學方面的總結。由於水平有限,難免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生涯中,我們將會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並反思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和教學能力,為培養優秀的中國人而努力。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5

醖釀許久的課程改革這學期正式實施,我有幸參加了今年暑期國家舉辦的“國培計劃” 20__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師遠程項目培訓,本期也正好擔任高一物理課教學,現在實施“新課改”的第一個學期已經過去一半多了,回顧這半個多學期的點點滴滴,感悟頗多。

感悟一 高一物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教師難教,學生感覺到也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從教二十多年,在和學生交流時,常聽到學生這樣説:“物理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許多物理教師也認為這種情況在高一新生中相當普遍,這説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瞭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的梯度過大

國中物理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易於學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學則是採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説、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的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複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況且高一新生還未形成較好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解題技能。對數學符號和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圖象結合物理情境的想象與思考能力的培養,解題時畫受力分析圖和運動情境圖的習慣和規範還未養成,物理量的單位、有效數字、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範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諸多問題。

2.高一新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還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一新生面對新的教育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少學生感覺還很不適應,心理波動大,存在着明顯的“過渡期”。會考結束後我曾對學生的成績做過一次調查,絕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或很不滿意,主要原因是對高中階段的學習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不適應階段持續時間越長,對學生學習影響越嚴重。另外高中的課程和教學方法與國中大不相同,高中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且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進度快,知識原理抽象,各部分知識又相關聯,學生如果仍採用國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概念,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每次上物理課,都覺得聽不大明白,不能及時地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就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3.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數學知識,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常用的就有十多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幾個物理量都為矢量,並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範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更是難上加難,如:

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數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感悟二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對於進入新課改的一線教師來説,面臨的最顯性的變化就是“新教材的變化”,首先,它由原來的一綱一本,變為現在的一綱多本;其次,它變板塊體系為模塊體系,以模塊為單位實施教學;第三,教材 “增胖”了許多,開設了許多欄目,例如,思考與討論、説一説、做一做、科學慢步、STS等。增多了許多與生活、生產和現代科技緊密聯繫的信息與材料,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是擺在每個一線教師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的體會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教材的處理上要做到“用”、“研”、“選”、“活”,既用好教材,研究教材,選好教材,靈活處理教材。

感悟三 把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成為課堂教學行為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程要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瞭解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與熱情,認識物理學對科技進步以及文化、社會發展的影響,為終身發展形成科學世界觀和科學價值觀打下基礎”。面對這些要求,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或只滿足於讓學生感覺到新奇或吸引學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於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要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知識的傳授到注重素質的培養,不斷地探索、實驗、總結和完善提高。

感悟四 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學更有利於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有利於能力的提高,要實現三維一體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首先,對基礎知識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緻,否則會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並給以後學生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例如:在講解“靜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不透徹,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就會經常出現摩擦力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其次,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上,要儘量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不能在課堂上一味地增加課堂的容量,要留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我認為這樣做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親近感,從內心樂意雲接受新的知識,使知識變得更易識記,更易掌握。例如: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以往的教學過程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演推導運動規律,接着講解例題,最後總結解題規律結束教學過程。表面上看,整堂課講解了例題,教師會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實則不能,很多學生經歷了幾個星期的學習也不能把位移與時間的關係,速度和時間的關係與位移和速度的關係式記下來,原因是,學生沒有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沒有得到情感的體驗,很難把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東西。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一起發掘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透視學生觀察,實驗、思維等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6

常講常新,這是我最大感受。原來講電動機的原理,就是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出結論,磁場對通電導線有力的作用。今年上課時突然想到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理解他,在學生的短暫思考後,馬上就有同學用“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來解釋這一現象。接下來的基本內容,受力方向與什麼因素有關,學生也很順理成章的能夠用“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來解釋了:當電流方向改變後電磁鐵的磁場方向就會發生改變,原來排斥的就會變成吸引,磁體磁場方向改變同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也是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無形中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目的。有時覺得就這麼點知識,但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新的靈感會讓我們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交流我的新發現。

這節課在設計上把演示都換成了學生分組實驗 ,這樣在本節教學中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在探究的具體事例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辦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思考,在獲得大量信息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解釋、歸納、總結形成一定的認識,主動獲取了一些有價值的知識。在這節課中活動設計,問題的引出和討論交流,都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做、去説、去思,去發現,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慾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堂非常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自然的提高了科學素養。

高二物理磁場教學反思 篇27

本學期本人帶了兩個理科班和一個文科班,期中的一個理科班本人還兼任班主任。就期末成績來看,效果不好,本人總結思考,可能問題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所以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對一些知識,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2、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vvp7zo.html
專題